【导语】会计监督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4篇优秀的监督报告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会计监督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的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企业会计监督的调研报告,供您参考。
一、内部会计监督现状
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从目前单位内部监督的总体情况看,内控制度不严、监督职能乏力、守法意识淡薄,不仅导致一些违规、违法问题通过会计工作合法化,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是内部控制不严。这是一个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不严密,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清,达不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会计要求,这不仅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会计监督乏力。虽然《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由于缺乏会计依法行使职权的保障措施,会计人员往往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一些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已是徒具虚名。
三是守法意识淡薄。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法规、税收法规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识尚相当薄弱,甚至为了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置于脑后。
二、内部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国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建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
(二)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是直接原因。任何信息都来自于人的活动,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体制,对人的意识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一、一些企业单位领导的人事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单位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家。面对上级下达的硬指标,单位领导在这种压力下,不越过会计监督粉饰报表、编造假数字就难过考核关,严重的将被一票否决,乌纱帽难保;而且许多领导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为迎合领导意志,不得不以虚假报表上报,所谓的假业绩能引金凤凰,就是这个道理。其二、由于目前企事业单位掌握着对本单位财会人员的评先、评优、任命、提拔、调动、晋升等职权,会计人员捧的是本单位的饭碗。尽管国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会计工作,每一位会计人员也都想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从业原则,做一名出色的会计人,但在单位领导为了自己以及小团体利益而不顾国家财会法规和财经纪律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不得不违反会计监督的要求而屈从单位领导的意志。
(三)会计人员素养的不高是主要环节。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监督的直接参与者,一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意识不强,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下支配下,将会计监督置之一旁。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严格执行会计监督的相关内容,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是,治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的提高,更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经济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有序运行。
三、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系的基本内容
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性。一是安全性。通过适当业务权限的设置和合理的授权,保证货币资金进出企业的安全性;二是可靠性。通过准确的会计记录、计量及记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三是可操作性。通过确认、核算方式的制度化,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操作性;四是完整性。通过及时的实物盘点,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保障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性。
健全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主要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一是配备可靠职员。对关键会计岗位人员要由单位领导集体讨论任命,并对关健会计岗位人员的行为进行追踪,打消其投机取巧的企图;二是实行职责分离。包括经营与会计、财产保管与会计、交易权与财产保管,会计人员之间的职责分离,形成相互牵制;三是给予恰当授权。可按公司章程、规章制度、企业经营计划等进行一般授权;四是建立档案制度。会计档案、文书档案要及时、完整地建立,防止篡改,以保持对当事人的责任追究的压力;五是制定合理程序。会计工作程序要符合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有规范的操作标准,能准确划分责任,并形成必要的牵制;六是实行职责轮换。对关健会计岗位人员建立职责轮换措施,及时发现各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七是建立检查制度。对控制系统的运转情况,定期安排外部人员或内部审计人员检查,以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四、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主要措施
(一)依法执政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保障。《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领导在建立和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单位领导应当严格执行《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依法行政,保障各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
(二)人员选用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这是前提,但是没有相关具体的工作人员来运作,也不能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单位的择人、选人、用人政策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人员配备,直接影响着是否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制度的职能作用,就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培训与再培训,定期进行考评,奖优罚劣。
(三)严格内审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会计核算及遵守法律法规情况,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四)提高素质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保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一大批人员加入到会计队伍中来,使会计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但就其个人素质,业技水平来讲参差不齐;另外,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会计方面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不断增加,新的情况也不断在出现,需要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进行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使会计人员树立起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忠于职守,严格监督,实事求是,搞好核算,精心理财,优质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要不断进行观念更新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新问题的判断力,在思想上把会计监督从单纯的检查、督促观念中纠正过来,克服那种一讲监督就是管、卡的陈腐观点,树立起会计监督是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有责任有义务通晓财经法规,宣传国家有关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把关,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当与领导在财经方面发生不同意见时,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除了详实向领导做好解释外,应无条件地服从领导的决定;在涉及原则问题时,要依法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进行坚决的抵制,确保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五)强化地位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环境。要使会计人员安心工作,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搞好会计监督仅仅依靠会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社会各阶层都来关心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也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采取的制度和方法。《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各单位的法定义务。
一、内部会计监督现状
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从目前单位内部监督的总体情况看,内控制度不严、监督职能乏力、守法意识淡薄,不仅导致一些违规、违法问题通过会计工作“合法化”,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是内部控制不严。这是一个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不严密,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清,达不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会计要求,这不仅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会计监督乏力。虽然《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由于缺乏会计依法行使职权的保障措施,会计人员往往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一些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已是徒具虚名。
三是守法意识淡薄。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法规、税收法规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识尚相当薄弱,甚至为了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置于脑后。
二、内部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国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建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
(二)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是直接原因。任何信息都来自于人的活动,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体制,对人的意识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一、一些企业单位领导的人事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单位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家。面对上级下达的“硬指标”,单位领导在这种压力下,不越过会计监督粉饰报表、编造假数字就难过考核关,严重的将被“一票否决”,“乌纱帽”难保;而且许多领导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为迎合领导意志,不得不以虚假报表上报,所谓的“假业绩能引金凤凰”,就是这个道理。其二、由于目前企事业单位掌握着对本单位财会人员的评先、评优、任命、提拔、调动、晋升等职权,会计人员“捧”的是本单位的“饭碗”。尽管国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会计工作,每一位会计人员也都想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从业原则,做一名出色的会计人,但在单位领导为了自己以及小团体利益而不顾国家财会法规和财经纪律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不得不违反会计监督的要求而屈从单位领导的意志。
(三)会计人员素养的不高是主要环节。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监督的直接参与者,一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意识不强,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下支配下,将会计监督置之一旁。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严格执行会计监督的相关内容,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是,治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的提高,更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经济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有序运行。
三、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控制体系的基本内容
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性”。一是安全性。通过适当业务权限的设置和合理的授权,保证货币资金进出企业的安全性;二是可靠性。通过准确的会计记录、计量及记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三是可操作性。通过确认、核算方式的制度化,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操作性;四是完整性。通过及时的实物盘点,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保障企业各项资产的完整性。
健全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主要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一是配备可靠职员。对关键会计岗位人员要由单位领导集体讨论任命,并对关健会计岗位人员的行为进行追踪,打消其投机取巧的企图;二是实行职责分离。包括经营与会计、财产保管与会计、交易权与财产保管,会计人员之间的职责分离,形成相互牵制;三是给予恰当授权。可按公司章程、规章制度、企业经营计划等进行一般授权;四是建立档案制度。会计档案、文书档案要及时、完整地建立,防止篡改,以保持对当事人的责任追究的压力;五是制定合理程序。会计工作程序要符合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有规范的操作标准,能准确划分责任,并形成必要的牵制;六是实行职责轮换。对关健会计岗位人员建立职责轮换措施,及时发现各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七是建立检查制度。对控制系统的运转情况,定期安排外部人员或内部审计人员检查,以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四、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主要措施
(一)依法执政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保障。《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领导在建立和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单位领导应当严格执行《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依法行政,保障各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
(二)人员选用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这是前提,但是没有相关具体的工作人员来运作,也不能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单位的择人、选人、用人政策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人员配备,直接影响着是否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制度的职能作用,就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培训与再培训,定期进行考评,奖优罚劣。
(三)严格内审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会计核算及遵守法律法规情况,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四)提高素质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保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一大批人员加入到会计队伍中来,使会计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但就其个人素质,业技水平来讲参差不齐;另外,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会计方面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不断增加,新的情况也不断在出现,需要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进行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使会计人员树立起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忠于职守,严格监督,实事求是,搞好核算,精心理财,优质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要不断进行观念更新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新问题的判断力,在思想上把会计监督从单纯的“检查、督促”观念中纠正过来,克服那种一讲监督就是“管、卡”的陈腐观点,树立起会计监督是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的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有责任有义务通晓财经法规,宣传国家有关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把关,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当与领导在财经方面发生不同意见时,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除了详实向领导做好解释外,应无条件地服从领导的决定;在涉及原则问题时,要依法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进行坚决的抵制,确保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五)强化地位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环境。要使会计人员安心工作,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搞好会计监督仅仅依靠会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社会各阶层都来关心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也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采取的制度和方法。《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各单位的法定义务。
一、内部会计监督现状
内部会计监督是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从目前单位内部监督的总体情况看,内控制度不严、监督职能乏力、守法意识淡薄,不仅导致一些违规、违法问题通过会计工作“合法化”,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是内部控制不严。这是一个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不严密,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清,达不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会计要求,这不仅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会计监督乏力。虽然《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由于缺乏会计依法行使职权的保障措施,会计人员往往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一些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已是徒具虚名。
三是守法意识淡薄。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法规、税收法规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识尚相当薄弱,甚至为了集体利益、团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置于脑后。
二、内部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国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机制不建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
企业会计监督开题报告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物流发展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实际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等五个阶段。虽然很多物流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体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是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虽然西方学术界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分析模型、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论述这些工具、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著作也很少,但是工业界还未真正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因而目前部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达到第四个阶段,而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还都处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达到第四、第五阶段。虽然现在对物流成本构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由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不健全成为解决物流成本的障碍,现在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仍然存在困难。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迎来了物流业的春天。近十年来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入世贸组织等等,为我国物流业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浪潮。目前由于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企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物流事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
然而对于物流成本控制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的阶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的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问题的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远远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也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探讨非常薄弱,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没有明确规定。
三、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们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都不在与这种模式与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在保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整个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
同时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传统的、机械的采购、生产、物流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必须快速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采购供应周期、生产加工周期、流通配送周期,全面降低企业作业链过程的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过于强调通过产量的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通过采用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但是,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通过扩大产量来形成规模经济而不考虑市场对产品接受程度和竞争对手的策略的做法,己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通过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来降低成本的手段所能起的作用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人们意识到,为保持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源泉。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企业物资的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并不会增加顾客的价值,并且企业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较大。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物流的研究,同时,实务界也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规划和实施本企业的物流战略。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搞活本国的经济,通过“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希望对本国基础建设的投资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发展物流战略。通过几十年研究的积累,物流学界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形成了“第三利润源”、“物流冰山”、“效益背反”等理论。国内企业一般没有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往往都是和企业其它成本一同核算,没有单独设立核算项目。即使有些企业将物流成本划分出来进行单独核算也往往应用比较传统的分步法或品种法等,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严重失真。
对于恩希爱这个外资企业,虽然在日本的市场已经完全打开,但对于中国这个陌生市场,要打开这个市场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企业重生产和销售,轻流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偏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达到了40%。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物流成本的降低比销售额的提高更容易。这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降低了物流费用,谁就降低了成本,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从分析物流成本入手,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改善企业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流成本计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但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按照传统成本法分摊出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打击企业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物流成本这一基础数据,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再造等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制约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
因此,开展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研究,确定其成本构成,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研究目的与内容
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或是以一定比例和标准从总成本中抽取,或只是部分的记录、核算物流成本,无法准确的计算企业物流真实成本。本文在借鉴、分析现有物流成本及其计算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揭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后,试图在不改变现行财务制度的条件下,为企业提供适合自己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便激励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实施物流成本管理,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1)物流成本的概念、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与特征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
(2)企业物流成本分类及物流成本的构成和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
(3)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几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和比较。
(4)用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恩希爱有限公司的物流成本分析。
53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