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实践考察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5篇优秀的实践考察考察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践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蒋巷、昆山、沙家浜进行调查研究,拉开了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
小分队之一:深入蒋巷 感受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了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过去,蒋巷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吸血虫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闭塞,地形十分偏僻。由于地势低洼,而且一年到头雨水较多,所以一年总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积,传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所以这里一直人丁稀少,经济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965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常德胜挑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当上了蒋巷村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个年头。他针对蒋巷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挑土垫村,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第一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德胜以一种敏捷的洞察力仔细的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常德胜带领全村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强村富民道路;坚持农村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村级集体工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民营经济,走上了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两手并抓,三业(农业、工业、商业)共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会总产值就达到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其中还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体福利)。
现在的蒋巷村已经实现了由原来的农业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转化,工业已经成为蒋巷的支柱产业,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村里拥有常胜钢铁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与澳大利亚、美国共同开发生产项目,为村里创汇。同时,村里把所有的农田、水面、树林承包给几个种植和养殖大户,然后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由村里出资购买这些种养植大户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村民消费。这样既保证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让这些农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时,蒋巷村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村里为全村的每户村民免费征订报刊杂志3份,鼓励村民学习,并且设立奖金专项奖励有文章发表的村民。此外,村里还承担了全村的用电、用水等费用,村民不必出钱。村办小学免费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而不必交学费。村民女年满55岁、男年满58岁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养老金,并由村里供给全部的口粮。村里的家庭电话、有线电视、液化气灶具、卫生洁具等设施都由村集体投资建设。目前,村里已出资兴建了第一批别墅住宅区,并以最优惠的价格让村民入住等等。
蒋巷人是先富裕起来了,但他们却没有忘记周围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他们多次由村里出资帮助周围的村安装自来水、修路、照顾孤寡老人等,遇到周边村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也不忘赶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发生火灾,烧毁民房数间,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蒋巷村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拨出几万元资金,帮助受灾村民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体现了蒋巷村淳朴善良的风气。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由于面积小,人口少而且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
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
小分队之二:驻足昆山 目睹发展
说起昆山,其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世人瞩目。昆山市,坐落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占地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
在过去,昆山就是一个“鱼米之乡”。作为江南的一个小城,昆山的发展曾经一直以农业为主,盛产稻米、水产品等。他们除了自己消费外,还有相当一大批农产品供给上海、常熟、张家港等周边地区,但俗话说“无工不富”,眼看着周围的常熟、江阴已经早早地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化,昆山人再也无法死守着农业的摊子了。他们开始借鉴经验,着手发展工业。虽然起步晚了点,但昆山人急起直追,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回顾昆山的发展里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⑴1984年~1988年,昆山同上海搞联营,开始了“农业向工业转变”的第一步。在此期间,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东倚上海,西接三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到1988年,昆山的联营企业达到30多家,总产值占昆山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上缴利税占昆山的百分之七十,昆山的工业已经初具雏形。⑵1988年~1995年,昆山开始实现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的转化。在初期,昆山的对外之路也是困难重重,荆棘满地。面对经验老道的外商,昆山人没少吃苦头,交了不少学费。但昆山人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中不断地成熟和精明起来。在1988到1995年间,昆山的三资企业项目从无到有,达到2400多项,合同外资也超过了120亿美元。⑶1995年到现在,昆山不断地调整自身定位,修正发展思路,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把重点从原来的重工业项目,即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他们不断地更新投资观念,不断地加大微型电脑、手机等现代高新科技产品的投资力度。这时,他们已经开始踏上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他们这一阶段提出的口号是:“学张家港精神,走昆山之路”。目前,昆山已拥有外资企业1400多家。其中,投入资金在一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已达20多项,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300项,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也达到了300多项。昆山最大的企业,南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达25亿美元,占地1600亩。
昆山的发展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效,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第一,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呈现出一种万众一心求发展的景象。而这时的昆山,却并没有开始起步,他们只是守着自己农业强县的摊子,满足于衣食不愁的现状,不愿挪步。后来,眼看着周围的同级县不断地拉大与自己的距离,这时的昆山人才开始寻找自己发展的出路。他们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紧紧地抓住了自身的优势,依靠全体昆山人民的共同努力,后来者居上,经济得得到快速发展。在一大批领导干部、党员和先进分子的带领和示范下,他们摸索出了一条有昆山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多次来昆山参观指导,对昆山的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昆山有效利用地理条件、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第二,昆山发展的时机较好。在1984年的时候,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深圳、珠海等开放城市搞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情况下,昆山的发展就有先例可循了。因此,昆山的发展也就不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就不会禁锢于“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种种保守思想,就可以放开手脚的自由发挥了!
第三,昆山的地理优势是它发展如此迅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砝码。昆山的环境优势是十分诱人的。它紧贴大都市——上海,虽说它隶属苏州,可实际上,它到上海的距离更近。从昆山市政府到上海洪桥国际机场只有40分钟的汽车,还有铁路、水运等优势。这种交通的便捷,让许多商人、企业家愿意到昆山投资。同时,它也可以从上海了解到国际和国内的最新动态,全面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信息,掌握国家最新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昆山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让全国人民又一次见识了苏南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成效。昆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苏南小城市建设的缩影。昆山发展了,可昆山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放眼全国,放眼世界,给自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定位。在经济取得长足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昆山人有理由也有权利为自己设计未来,他们针对目前状况,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中长期的目标:把昆山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他们在确保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努力进行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美化城市。昆山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把昆山建设的更加美好!小分队之三:走近沙家浜 感受爱国情
提起沙家浜,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起那闻名遐迩的京剧,想起“阿庆嫂”、“沙奶奶”……半个世纪以前,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幕人民群众奋力保护新四军,共同抗日的情景,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诗歌,而今,沙家浜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早在1928年4月,沙家浜就已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铁蹄四处践踏,也玷污了沙家浜这片美丽的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沙家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苏常太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叶飞率领的新四军六团以“江抗”的名义走近江南,在阳澄湖畔与沙家浜抗日武装会师,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的浩浩荡荡的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留下了叶飞、夏光等36名伤员,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民群众在掩护他们养病的基础上,与日匪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如今,在新中国的旗帜下,生活改善了,人们富裕了,但过上好日子的沙家浜人民并没有忘记革命年代浴血奋战的先辈,他们相继在这里建起了春来茶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来寄托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沉思和哀悼。
近年来,沙家浜人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大自然生态、江南田园风光以及地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以建成旅游特色镇为目标,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已基本形成了由芦苇荡风景区,沿湖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游览区、集镇旅游区构成,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主调,大自然生态游为主要内容,水乡民俗风情为补充,运动休闲度假相配套的沙家浜风景区,每年要接待游客数万人。
目前,景区正在筹备进一步完善旅游功能,主要包括:
(1)向北和东北方向扩种芦苇1500亩,营造芦苇荡浩浩荡荡的视觉效果。
(2)以芦苇为背景,合理布局,设置一批与芦苇景色相吻合,以京剧的沙家浜和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相联系的景点。
(3)建设农业观光园,延伸红色和绿色旅游的内涵。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沙家浜一代代地流传,我们也相信沙家浜儿女将会把这种传统不断地发扬光大。
总记: 蒋巷、昆山、沙家浜三地之行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虽然他们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归根结底都是有党的领导,有一套心系人民、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广大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把握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投身工作,使昆山、蒋巷、沙家浜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可我们也同时困惑地看到许多同样具有各种优越条件的地区却还在落后中徘徊,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分析。不过,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下,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工作,努力生产,那么我们的城镇建设步伐将会不断加快,我们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昆山、蒋巷、沙家浜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那么我们国家发展就大有可为,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来到xx学院两年了,一直想着有机会去感受陕北的红色文化,这次以“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终于使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此次为期一周的红色之旅既让我领悟了革命时代的艰苦奋斗精神,又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对党的无私奉献。
暑期社会服务团共有26位师生,分为五个小组,我所在的是第五小组,指导老师是xx学院校友办的王xx老师。本次“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实践活动我们主要考察和学习了延安、清涧、绥德、佳县等地的红色革命旧址,活动形式主要分为参观纪念馆或革命旧址、拍摄照片和收集资料、慰问和走访老党员、开展校友座谈会等,活动中看到的那一件件革命历史文物,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都在向我们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胸怀,更明确了自己的信仰。
在重走转战路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转战陕北时的坎坷和艰辛,也看到了陕北人民,尤其是榆林人民在转战时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毛主席转战陕北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持久地影响着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一代又一代人,这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清涧历史革命纪念馆年过七旬的黄光金老人。
清涧历史革命纪念馆曾名为清涧革命烈士陵园,这位古稀老人在这里守陵17年。通过与老人谈话我们得知他年轻时毕业于延安农校,后来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块广阔的土地”的号召回农村锻炼,而且在生产队当了十几年干部,之后在乡镇上班,他的晚年在乡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就来到清涧革命烈士陵园,成了烈士陵园唯一的守陵人,而且一守就是17年,他还为陵园写了副对联:“满园翠柏守忠魂、遍地春风悼英烈”。
当说起毛主席的时候,老人的眼眶里多了几丝亮光,他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讲述了毛主席在清涧的生活、战斗的情境和对他的深刻影响,并说他永远不能忘记是党和毛主席把我们穷苦人从火坑里解救出来,所以他选择了在这里度过自己的晚年,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下,我们知道革命先辈是最光荣的,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坚持每天为烈士打扫陵墓,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对革命前辈的瞻仰,更是在启迪我们这些后来人。最后,老爷爷还说他一辈子心中从没忘记过党和毛主席,因为这个信仰他甘愿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在这里。他还期望我们这些后来人以及更多的年青人不要虚度年华、半途而废,要弘扬革命烈士死而忘我、自力更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作为学生一定要铭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中国梦”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老爷爷也不例外。黄光金老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现在的梦想就是在烈士陵园这片小天地里发挥自己的余热,退休之后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他想将自己的晚年献给长眠于地下的先烈英灵。虽然一把年纪,可是老爷爷非常关注时事新闻,关注中国的每一步发展。他对我们说,“如果人人都能懂得我们的革命来之不易,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强大、复兴起来,就像xx说的,‘我们有梦想,我们的梦想就会实现’但有些人就安于现状,认为该怎样就怎样,那他的梦想就是空想。”并告诫我们青年大学生一定要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
听完老人的一席话,我突然意识到当代青年人的理想目标是那么模糊不清,随着近几年社会不良道德现象的增多,信仰教育的缺失俨然成为热门话题。党内的“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危害着社会主义机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思想领域构成了一定的冲击,有些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实践证明加强思想教育迫在眉睫,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很多青年大学生从没有考虑过什么是信仰,也很少有人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人生信仰,更谈不上正确、科学的信仰。在生活安逸的今天,很多大学生都习惯于安于现状、坐享其成,只图索取、不求奉献,宁愿做个“啃老族”也不愿确立理想目标,奋发上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可却不知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要想过上有理想的生活就必须生活得有理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家庭环境影响着大学生信仰的形成,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学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理想目标,父母就该言传身教、树立好的榜样。其次,老师和学校与大学生信仰的形成是分不开的。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信息的涌入,在我们当代大学生来不及分清这些信息是好是坏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存有好奇心可能导致迷失自我,找不到正确方向 。这时,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学校应该加强教育,更多教给学生在处处潜规则的社会中该如何谋生,到底该如何做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当然,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从“范跑跑”到“女神判”再到马加爵,我们身边负面的社会现象逐年增多,为大学生信仰教育敲响警钟。许多大学生终日虚度光阴、灯红酒绿,还口口声声说珍惜生活,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这些心灵的荒漠让人感觉更加苍凉!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老一辈革命家和前辈们热情饱满、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漫长的白色恐怖年代里,在硝烟弥漫的火光战场,为了解放全国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他们冲在战场的前线、为了革命甘愿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踩着战友的尸体,他们前赴后继,为理想而冲锋陷阵。
此时此刻,想到那些大学生拿着父母的钱花天酒地、想到他们终日碌碌无为、想到他们沉醉于游戏网吧,我更多的是为他们感到羞愧。毛主席说过:“这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归到底还是你们的”,如果我们一直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乱飞乱撞,那再多的理想也只是空想。党旗是成千上万烈士的献血染成的,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团结在以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砥柱,抵达光明的彼岸。现在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时候,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前进的灯塔和不竭的力量之源。
这次“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实践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者对信仰的坚定和持之以恒,同时也在不断汲取他们的正能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决心努力学习,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经常重温昔日的革命精神,警醒自己不断去提高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实现十八大制定的目标和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八年级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报告
考察过程及心得体会
每一天都匆匆而过,四天好像就是昨夜的烟火,虽如昙花一现般短暂,但却是那般的辉煌,灿烂.
踏上来的征途,好奇中带着畏惧,不只会遇上如何的教官.到了基地见到教官满脸微笑让我觉得生活应该不会那么苦.黄教官对我们非常好,像朋友像大哥又不失教官的严肃.第一天的军训生活让我们尝到了从未尝到的苦头,在上海的屋檐下长大的我们都要接受魔鬼般的训练.但黄教官使我们的军训变得快乐,幽默,轻松,累了休息一会儿,错了幽默一会儿,做做游戏交流介绍自己,这快乐的妙趣在我们中间洋溢起来.次日最快乐的就是方风筝.写满理想与祝福,我放飞了我的风筝,尽管那只是一件非常平凡的事,但在异乡放飞心中的话我心中充满的是甜蜜.第三天是我们全班最快乐的日子,这一天的体育比赛我们非常卖力,共赛了五场,我们拿了五个冠军,大获全胜的背后少不了的是教官的辅导,鼓励,黄教官的加油,支持.他的每一个叫吼促使我们前进,他的每一个笑脸激励我们不断努力.而这一天也是我们最难忘的一天,晚上的14天生日我们欢聚一堂,有笑脸,有泪水,有欢笑,也有悲伤.节目不断进行,但最让我们激动的是大家一起读信的那刻.其实每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不知道的是父母心中的话语;又有多少父母会在平时说出那些心中真正想说的话.虽然那已可让我感动,但更多的是愧疚,我真想立即向父母吐露心声.最后的节目也是由我自己与班级的同学表要朗诵,念着自己写的诗我热血沸腾《乘着梦想的翅膀飞翔》,对啊!我们14岁了,就应该乘着我们梦想的翅膀飞翔,向着蓝天白云飞行.而烟火的季节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心跳加速,看着我们的烟火,看着为我们生日而燃放的烟火我读到了'燃烧青春'我们燃烧我们的青春年华.这一个无法形容的回忆在脑海回荡.岁过剩也,但依然惊醒,清醒.
第四天也就是今天,看见教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马上就要离别,但却又不设离去,我好想说:'教官您辛苦了,我们给您添麻烦了!您是我见过最可爱的教官!' 其实每一天都过得如此的快,不懂得珍惜时间的我一定好好珍惜与教官同学一起生活每一秒的时间.最后我想说:教官我们会想您的您是我们永远的好教官.
四天,太快太短暂!在这里的每一天生活都有那么多的辛酸却又是那么的快乐.我快乐,无比快乐,那时一种永远美丽的快乐!
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蒋巷、昆山、沙家浜进行调查研究,拉开了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
小分队之一:深入蒋巷 感受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了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过去,蒋巷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吸血虫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闭塞,地形十分偏僻。由于地势低洼,而且一年到头雨水较多,所以一年总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积,传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所以这里一直人丁稀少,经济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965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常德胜挑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当上了蒋巷村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个年头。他针对蒋巷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挑土垫村,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第一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德胜以一种敏捷的洞察力仔细的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常德胜带领全村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强村富民道路;坚持农村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村级集体工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民营经济,走上了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两手并抓,三业(农业、工业、商业)共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会总产值就达到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其中还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体福利)。
现在的蒋巷村已经实现了由原来的农业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转化,工业已经成为蒋巷的支柱产业,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村里拥有常胜钢铁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与澳大利亚、美国共同开发生产项目,为村里创汇。同时,村里把所有的农田、水面、树林承包给几个种植和养殖大户,然后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由村里出资购买这些种养植大户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村民消费。这样既保证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让这些农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时,蒋巷村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村里为全村的每户村民免费征订报刊杂志3份,鼓励村民学习,并且设立奖金专项奖励有文章发表的村民。此外,村里还承担了全村的用电、用水等费用,村民不必出钱。村办小学免费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而不必交学费。村民女年满55岁、男年满58岁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养老金,并由村里供给全部的口粮。村里的家庭电话、有线电视、液化气灶具、卫生洁具等设施都由村集体投资建设。目前,村里已出资兴建了第一批别墅住宅区,并以最优惠的价格让村民入住等等。
蒋巷人是先富裕起来了,但他们却没有忘记周围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他们多次由村里出资帮助周围的村安装自来水、修路、照顾孤寡老人等,遇到周边村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也不忘赶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发生火灾,烧毁民房数间,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蒋巷村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拨出几万元资金,帮助受灾村民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体现了蒋巷村淳朴善良的风气。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由于面积小,人口少而且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
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
小分队之二:驻足昆山 目睹发展
说起昆山,其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世人瞩目。昆山市,坐落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占地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
在过去,昆山就是一个“鱼米之乡”。作为江南的一个小城,昆山的发展曾经一直以农业为主,盛产稻米、水产品等。他们除了自己消费外,还有相当一大批农产品供给上海、常熟、张家港等周边地区,但俗话说“无工不富”,眼看着周围的常熟、江阴已经早早地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化,昆山人再也无法死守着农业的摊子了。他们开始借鉴经验,着手发展工业。虽然起步晚了点,但昆山人急起直追,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回顾昆山的发展里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⑴1984年~1988年,昆山同上海搞联营,开始了“农业向工业转变”的第一步。在此期间,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东倚上海,西接三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到1988年,昆山的联营企业达到30多家,总产值占昆山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上缴利税占昆山的百分之七十,昆山的工业已经初具雏形。⑵1988年~1995年,昆山开始实现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的转化。在初期,昆山的对外之路也是困难重重,荆棘满地。面对经验老道的外商,昆山人没少吃苦头,交了不少学费。但昆山人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中不断地成熟和精明起来。在1988到1995年间,昆山的三资企业项目从无到有,达到2400多项,合同外资也超过了120亿美元。⑶1995年到现在,昆山不断地调整自身定位,修正发展思路,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把重点从原来的重工业项目,即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他们不断地更新投资观念,不断地加大微型电脑、手机等现代高新科技产品的投资力度。这时,他们已经开始踏上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他们这一阶段提出的口号是:“学张家港精神,走昆山之路”。目前,昆山已拥有外资企业1400多家。其中,投入资金在一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已达20多项,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300项,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也达到了300多项。昆山最大的企业,南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达25亿美元,占地1600亩。
昆山的发展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效,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第一,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呈现出一种万众一心求发展的景象。而这时的昆山,却并没有开始起步,他们只是守着自己农业强县的摊子,满足于衣食不愁的现状,不愿挪步。后来,眼看着周围的同级县不断地拉大与自己的距离,这时的昆山人才开始寻找自己发展的出路。他们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紧紧地抓住了自身的优势,依靠全体昆山人民的共同努力,后来者居上,经济得得到快速发展。在一大批领导干部、党员和先进分子的带领和示范下,他们摸索出了一条有昆山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多次来昆山参观指导,对昆山的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昆山有效利用地理条件、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第二,昆山发展的时机较好。在1984年的时候,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深圳、珠海等开放城市搞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情况下,昆山的发展就有先例可循了。因此,昆山的发展也就不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就不会禁锢于“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种种保守思想,就可以放开手脚的自由发挥了!
第三,昆山的地理优势是它发展如此迅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砝码。昆山的环境优势是十分诱人的。它紧贴大都市——上海,虽说它隶属苏州,可实际上,它到上海的距离更近。从昆山市政府到上海洪桥国际机场只有40分钟的汽车,还有铁路、水运等优势。这种交通的便捷,让许多商人、企业家愿意到昆山投资。同时,它也可以从上海了解到国际和国内的最新动态,全面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信息,掌握国家最新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昆山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让全国人民又一次见识了苏南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成效。昆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苏南小城市建设的缩影。昆山发展了,可昆山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放眼全国,放眼世界,给自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定位。在经济取得长足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昆山人有理由也有权利为自己设计未来,他们针对目前状况,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中长期的目标:把昆山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他们在确保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努力进行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美化城市。昆山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把昆山建设的更加美好!小分队之三:走近沙家浜 感受爱国情
提起沙家浜,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起那闻名遐迩的京剧,想起“阿庆嫂”、“沙奶奶”……半个世纪以前,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幕人民群众奋力保护新四军,共同抗日的情景,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诗歌,而今,沙家浜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早在1928年4月,沙家浜就已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铁蹄四处践踏,也玷污了沙家浜这片美丽的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沙家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苏常太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叶飞率领的新四军六团以“江抗”的名义走近江南,在阳澄湖畔与沙家浜抗日武装会师,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的浩浩荡荡的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留下了叶飞、夏光等36名伤员,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民群众在掩护他们养病的基础上,与日匪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如今,在新中国的旗帜下,生活改善了,人们富裕了,但过上好日子的沙家浜人民并没有忘记革命年代浴血奋战的先辈,他们相继在这里建起了春来茶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来寄托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沉思和哀悼。
近年来,沙家浜人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大自然生态、江南田园风光以及地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以建成旅游特色镇为目标,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已基本形成了由芦苇荡风景区,沿湖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游览区、集镇旅游区构成,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主调,大自然生态游为主要内容,水乡民俗风情为补充,运动休闲度假相配套的沙家浜风景区,每年要接待游客数万人。
目前,景区正在筹备进一步完善旅游功能,主要包括:(1)向北和东北方向扩种芦苇1500亩,营造芦苇荡浩浩荡荡的视觉效果。(2)以芦苇为背景,合理布局,设置一批与芦苇景色相吻合,以京剧的沙家浜和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相联系的景点。(3)建设农业观光园,延伸红色和绿色旅游的内涵。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沙家浜一代代地流传,我们也相信沙家浜儿女将会把这种传统不断地发扬光大。
总记: 蒋巷、昆山、沙家浜三地之行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虽然他们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归根结底都是有党的领导,有一套心系人民、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广大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把握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投身工作,使昆山、蒋巷、沙家浜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可我们也同时困惑地看到许多同样具有各种优越条件的地区却还在落后中徘徊,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分析。不过,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下,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工作,努力生产,那么我们的城镇建设步伐将会不断加快,我们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昆山、蒋巷、沙家浜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那么我们国家发展就大有可为,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学生工作开拓创新与科学发展,经报请大连翻译职业学院院长批准,我于4月25日至4月29日参加了辽宁省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赴江西省高校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考察调研活动。
考察期间,与会成员参观了南昌大学。南昌大学相关领导详细介绍了该校学生工作情况,引领与会成员参观了校园、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宿舍、辅导员办公室、学生资助中心等场所。另外,还到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参观学习,并在此地开展了“学生工作科学发展与创新实践研讨会”。
一、南昌大学——学习之途
南昌大学是此次考察的重点站。南昌大学学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学生工作部部长以“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为题详细介绍了该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工作体制、队伍建设等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341”——“三进”“三结合”“四大建设”“一项工程”的特色做法。之后与会成员与该校领导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座谈交流,获得了许多工作经验和做法。会后,我们参观了外国语学院学生公寓。
南昌大学独具特色的“三进公寓”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校把学院学生党总支、学生工作办公室、院团委学生会都设在学生公寓中,专职学生工作者在学生公寓中与学生同吃同住,使学生公寓成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平台、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学生党团建设的主要阵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谐平安校园创建的主要基础。南昌大学还特别重视网络作用,早在XX年就建立了学生工作网——家园网。到目前为止,家园网已经成为功能齐备的学生工作网站,拥有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娱乐功能、网络监控功能四大功能。家园网的日访问量最高达42826人次,并获得“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示范网站”,其中的“学子在线”、“网络心理咨询”栏目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栏目。该校还自主研发了“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建立了网上评优评奖、学生违纪处分、学生保险、文件管理等20多个模块,规范了学生工作中的奖、惩、助、补、贷等工程。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之旅
此次活动既是一次交流、学习过程,也是一次考察、调研活动。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哨口、大井毛主席故居、井冈山烈士陵园。考察调研期间,大家吃红米饭、喝南瓜汤、讲红军事、唱红军歌,一直处在浓浓的革命传统教育气氛之中。每到一处,都被每件历史实物及革命先辈英勇事迹所感染。朱毛会师、一根扁担、黄洋界保卫战、五次反围剿……大家仿佛一下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井冈山的一草一木、一座座雕塑、一块块丰碑都在讲述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与会人员代表辽宁省高校学生工作者向烈士敬献了花圈。
此次“红色之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为解放新中国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也领略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加深了对国家领导人的敬仰之情,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我们又一次受到了系统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更加深刻地懂得是历史和人民正确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继续发扬井冈山精神,在思想行为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光荣使命中去。
三、学生工作研讨会——交流之行
4月27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学生工作科学发展与创新实践研讨会”。与会人员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互相学习,就诸如如何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更加合理化、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更加科学化、如何将学生工作做到更加规范化等学生工作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省内各高校学生工作者在考察调研期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彼此熟悉,经过几天的考察调研,各校学生工作者增进了沟通、加深了友谊。还建立了名为“辽宁高校学生工作团”的qq群,为进一步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交流研讨、参观学习等形式,在对历史革命传统追寻感悟的同时, 获得了大量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学生工作的思路,并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在大连翻译职业学院以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直接领导下,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努力耕耘,为扎实做好做实学生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一、 宇通企业文化考察总结
一、缔造服务价值的灵魂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李维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新的竞争不在于工厂里面制造出来的产品,而在于工厂之外的服务。”如何让客户感受到这种服务价值?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每一位有机会面对客户的企业员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客户感受到周到、贴心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处于服务岗位的员工。而这有赖于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作用。
两年前,曾经发生了一件让辽宁虎跃客运公司特别感动的事:2017年11月26日晚上七点多,该公司司机在郑州驾驶着刚提的新车,由于油管中的空气等新车磨合原因,车行驶到离一家加油站仅20米处熄火了。司机修理了近一个小时,依然没能修好。这时,两名着宇通工装的员工正好从车旁经过。辽宁虎跃客运公司是宇通的老客户,在当时没有完全确认的情况下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请这两位员工帮忙将车推到加油站。没想到这两名宇通员工二话不说,主动帮助检查车辆,并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将车修好。当时已是夜里9点多,天气寒冷。工作人员本想表示一下感谢,但两位宇通员工却悄然离开,连名字也没留下。
辽宁虎跃客运公司被宇通员工这种无私的行为深深打动,经多方打听,得知这两名员工是宇通车间的试车工,特别给宇通公司送去一封感谢信。在感谢中,辽宁虎跃客运公司说到:“宇通公司员工的这种为企业、为客户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与贵公司教育和培养分不开的。通过这件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与贵公司长久合作的信心。”
一位专家对此评论道,作为一名普通车间的试车工,在面对客户的困难时义不容辞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种服务精神与企业的价值导向息息相关。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以客户为核心”始终是宇通发展的企业价值观,并贯穿于企业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在倡导员工树立客户价值观的同时,宇通不忘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而非将其停留在一句响亮的口号上。在宇通内部,这两名员工的事迹广为流传。与此广为流传的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员工故事。“正是这种企业氛围影响了宇通的每一位员工,使他们自觉地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宇通一位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如是说。
一位咨询师解释道:“这种在管理上不断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一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使得即使是一位普通岗位的员工,在面对客户的需求和帮助时,也会油然产生要对客户负责的责任感。”
服务必将成为客车企业下一个阶段发展的新的驱动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客车企业也都意识这一点。而谁能将服务精神更好地纳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让每一个员工成为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
二、责任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文化,宇通人有着独到的见解。宇通企业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文化就如同磁铁,它能形成一个‘场’,一种‘势’,形成一股强大的竞争力。”
有着“第一ceo”之称的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指出:“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门;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只可以提高一时的公司生产力,只有文化上的改变,才能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勿庸置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企业文化也日益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1、宇通责任成就行业佳话
去年,在国内客车行业销售总体下降3%的情形下,中国客车业老大——郑州宇通企业集团逆势而上,客车销量突破2万辆,销售收入突破94亿元,同比上扬27%,出口合同签订1.4亿美元,成为客车出口第一品牌,并面向海外市场创新性地提出了出口的“宇通”模式。 对此,宇通总裁汤玉祥解释说,“去年宇通能取得业界最大的成功,就是在于我们有以负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底蕴。”在利益至上的汽车行业,宇通所追求和倡导的对员工、对客户、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显得难能可贵。
早在六年前的2017年5月,宇通就巨资引入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以制订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并梳理自己的企业文化。罗兰?贝格从大量的访谈中提炼出七个关键词:成本有效、科学决策、尊重个人、诚实守信、务实创新、团队合作、市场导向,以这7个价值观为核心的宇通新文化体系由此出炉。宇通同时收获的,还有一支研究、推广企业文化的专业队伍。
2、耐用是金:提升客户价值
引入了“洋顾问”,宇通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就此止步。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原企业,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宇通管理者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在宇通调查考察中了解到,宇通的汤总主抓的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全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据悉,宇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发扬好两个传统精神,一是以忠、孝、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二是以勤劳勇敢为代表的中原传统精神。
本着对客户负责、对客车行业负责之“忠”,本着与客户、与社会共享利益之“义”,宇通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以质量为价值核心的“耐用”理念,并在全国开展“耐用是金”万里巡文化活动。此外,正式发表了《宇通耐用节能宣言》,号召全行业行动起来,为实现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而努力。这些行动对抑制客车行业不正当竞争、价格战和促进行业自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宇通呼吁:全国各客车生产企业、客运企业及发动机等零部件企业联合起来,发扬民族品牌的社会责任心,树立节约理念,支持节油技术,确立耐用标准,实现节约型发展。 3、 和谐发展夯基业:对社会负责
为响应红色旅游,宇通举行了两届“乘宇通车,走红色路”活动,以实际行动为老区人民带去支援和问候。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成功企业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一个企业保持生命力、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宇通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生产运营中建立、发展并遵循的准则,正在为其建立百年基业夯实基石。
随着宇通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强,其国际化步伐也越走越远。据悉,宇通今后的目标是将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提升到公司总销售额的30%。
正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个“天下”,已不仅仅是中国市场,而是整个国际市场。因为宇通“慎为”的国际化战略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而随着“中国宇通,纵横中国”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逐渐拥有“中国宇通,纵横古巴”、“中国宇通,纵横伊朗”、“中国宇通,纵横世界”的国际化内涵,作为中国客车的代表、民族品牌的代表,宇通也必定会在未来给国人以更大的惊喜。
二、 新飞企业文化考察总结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总经理刘炳银的倡导下,积极进行探索,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推行“格言式管理”,取得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格言,通常是指那些带有劝戒意义的警言妙语。一句好的格言,或给人以鼓舞,催人奋进;或给人以启迪,育人心智;或给人以警示,发人深省。在现实生活中,优秀的格言,小而言之,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大而言之,足可影响一个民族。历史上李自成一句“杀一夫如杀我父,悔一妇如侮我母”的妙语,可以整肃部下,感召百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条款不多,可以治理全军,赢得民心。
新飞公司总经理刘炳银独具慧眼,他善于利用格言的这种“劝戒”作用,把新飞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用充满个性除力、富有哲理和感召力的格言加以概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格言式管理”,并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对全体员工施加影响,使广大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自觉自愿地用新飞的企业精神、企业理想、企业道德、企业制度等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强制性的制度管理向员工的自我调节,即企业文化管理转化,从而提高了新飞公司管理工作的文化品位和管理水平,达到单纯的制度管理和一股的思想政治工作所达不到效果,对促进新飞企业经济的腾飞和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与新飞共存亡”
——大力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培育富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有力思想武器。10多年来,新飞公司在刘炳银总经理的倡导下,逐步培育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新飞特色的企业精神,即“我与新飞共存亡——团结、严明、进取、奉献”,以及“稳踞国内,享誉世界”的新飞企业理想和“国内争第一,国际创一流”的新飞企业奋斗目标。“我与新飞共存亡”,意在激发新飞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职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爱厂如家,为新飞的生存和发展尽。已尽力。“团结、严明、进取、奉献”是新飞精神的具体内容,即培育职工团结协作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奋发进取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制定新飞的企业理想和奋斗目标,意在激发新飞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职工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建立在与企业理想一致的基础上,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理想而共同努力,向新飞的奋斗目标迈进。
二、“不找市长找市场” ——创建具有新飞特色的市场文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处在新旧体制的转换时期。企业正从政府附属地位向具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地位转换。这就要求企业领导人应具有开创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僵化思想和旧的思维模式,不断强化企业主体意识,自觉地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搏击风浪,才能抓住机遇,求生存,图发展。 新飞公司从上冰箱产品之初,就开始踏卜丁市场经济之路。刘炳银总经理的一句“不找市长找市场”,形象地表达了作为一个企业家所具有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市场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刘炳银总经理克服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促成了“新飞”的诞生。
三、“用户永远是正确的”-----创建具有心扉特色的服务文化
在新飞公司,“用户永远是正确的”这句话已成了公司的治厂格言之一,被制成巨幅标语悬挂在最醒目的过街天桥之上,用以警示员工,时刻把用户视为企业的“上帝”。为了加深员工对这句格言的理解,,公司每年部坚持抽调大批管理干部深入新飞冰箱销售网点调查研究,同商业单位的售货员一道站柜台,现场接受用户咨询。这些管理干部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启动市场的艰难性,亲眼目睹了顾客在挑选产品时对质量要求挑剔的严格程度,受到了生动的市场经济的教育,从而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自觉地把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四、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创建有新飞特色的管理文化
步入新飞公司厂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巨幅标语总会映人人们的视野。这句发人深省的治厂格言,是刘炳银长期从事企业管理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已经成了新飞公司独具特色的管理文化的重要内容。
刘炳银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人是管理工作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既是企业管理工作成败的标志,也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特别是在当前,要想搞活企业运行机制,关键是要把用人机制搞活。
早在1989年,刘炳银总经理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把激励、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他首先改革企业的干部人事制度,彻底打破了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取消了干部职务“终身制”,搬掉干部的“铁交椅”,一律实行聘任制,在选拔和使用干部上引人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领先者上去,落伍者下去。刘炳银公开宣布:“新飞的用太原则就是不上就下”。凡是工作打不开局面,不能把新飞搞上去的,就得下台。”几年来,先后有30多名普通职工被选拔到中层以上领导岗位,其中有不少是生产一线选拔上来的优秀工人,同时有2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因种种原因先后被免职或降职。如今,“不上就下”早已成为新飞人的共识。上去的人,更加发奋努力;下来的人,则无怨无悔。
新飞公司改革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本着“洽揭不治老,治劣不治病”原则,采取“公平竞争,层层上岗,择优上岗”的办法,在员工中多次进行优化劳动组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激励机制;刘炳银提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治厂格言,警示职工树立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促使部分职工改变过去那种“进了工厂门,成了新飞人,不管干不干,保证三顿饭”旧的思想观念,让‘新飞靠我们振兴,我们靠新飞生存”成为广大员工的一致共识。
在分配制度方面,新飞公司实行“岗位技能模糊工资”,按照“六项十八档”分类,坚持向生产一线倾斜,并且实行“岗动薪移”,动态转换,把员工个人收人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本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紧密挂钩,进一步健全了企业的激励机制,促进了企业员工的合理流动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搞活用人机制,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人才观。所谓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刘炳银常讲:“泥瞅干部不能用,弄虚作假的干部不能用,以权谋私的干部不能用,胳膊肘朝外拐的干部不能用。”对于那些图谋个人私利、损害企业利益的干部,一经发现,立即解聘,绝不姑息迁就。同时,在管理上还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如在原材料、配套件的供应方面,实行“货比三家,择优择廉定货”的招标办法,既有效地堵塞了漏洞,降低了成本,又挽救了一批干部。刘炳银总经理要求广大干部要努力做到“堂堂正正办事,踏踏实实工作,夹着尾巴做人,一心为了新飞”,现在,这四句话早已成为新飞员工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刘炳银有句名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等于尊重文凭”。他在用人上,既不看文凭高低,也不看牌子多硬,主要看贡献有多少,“以成就论英雄”。所以,刚进人新飞的大学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均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这充满公开而公平的竞争环境中,任何人都会产生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危机意识。如今,在公司中高层领导干部中,既有“班科出身”的高学历者,也有通过奋斗走上重要岗位的普通工人,他们都是凭实际工作中的真功夫被提拨上来的。可见,刘炳银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等于尊重文凭”的人才观,为新飞各类人才通过公平竞争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选好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用好人才。刘炳银对人才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失败了,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搞出成果者则给予重奖,以此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一个年轻大学毕业生通过努力,将冰箱噪音降低了0.5分贝,刘炳银奖励他一套二室一厅的住房和3000元现金。在刘炳银总经理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新飞的科技人员平均每两个多月就推出一种新产品,新产品开发速度为全国同行业之冠,新飞产品已由冰箱投产之初一个系列3个品种,发展到今天的5个系列近百个品种。如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在新飞公司已蔚然成风。每年都有众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研究生和科技人才,慕名前来新飞求职。
3月27日(星期四),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探索,提高全市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办学行为规范化,不断提升管理智慧和实践能力,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在xx市教育局的组织及带领下,来自全市各中学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参加了本次实践考察活动。
我校在陈xx校长带领下,周xx副校长、李xx副校长、张xx教务主任、郭xx教务副主任、王xx教务副主任、郑xx教研副主任一行7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实践考察活动,先后参观了xx六中(高中部)和xx莲花中学,收到参观学校的热情接待。大家感受2所学校的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并听取关于学校办学理念等汇报,最后大家深入六中的课堂教学听课学习,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精细化管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化作业、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等。
通过实践考察活动,汲取新的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中学整个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探索,加强学科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法规意识、政策水平、管理智慧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高效课堂、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推进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
下乡实践考察总结报告
×年7月21号结束了为期十天的暑期下乡活动,这是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十天,让直面农村现存问题,思考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探究农村基础教育模式的十天。十天之中,就问题性的走访了当地村民,在与情真意切的促膝交谈中,最关键也最为紧迫的是农村的经济、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设问题。我将就几个问题。
一、经济
所调研的村庄是县乡庄村,位处县西北部,与清徐县接壤,以蔬菜种植闻名三晋,素有“三晋大棚村”的美誉。这里多年的种植经验、优良的地理位置、的土壤气候条件,使得此地的经济较别村发达许多,农民年经济收益也较高。抛开这众多的数字光环,农村经济处在富裕,贫困的境遇中。农民经营分散、信息匮乏、技术落后等原因,场中弱势,在经济大环境中被剥削的地位。
就当地的支柱产业蔬菜种植而言,的问题。庄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和菜贩子有着长的合作关系,这里了不成文的规定,即蔬菜场中卖出后,农民才可以从菜贩子那里拿到卖菜的钱。市场上行情好的时候一斤青椒卖一元五角,商贩卖出蔬菜后以一元三角每斤的价格给付菜农,市场行情较差青椒变为一元一斤,那么菜贩将以七角每斤的价格支付菜农。换句话说,市场怎样,倒贩蔬菜的中间商永远可以稳定的差价利润,而稳定差价来源于对菜农的无限制压榨。更有甚者,几个商贩联合起来对菜农谎报蔬菜的市场价格,以赚取更大的利润,例如:青椒市价一元五角,口径告诉菜农是一元,就可以以七角每斤的价格支付收购,其利润就可以由每斤两角变为每斤八角。菜农在经济链上的地位与处境可想而知。
庄冬季大棚蔬菜有着的市场优势,它以反时令、优质等特点受到各大超市的青睐和追捧,本来对菜农而言这是庞大的利润空间,缺少信息、组织,使得农产品公司从中渔利,公司以较便宜的价格收购大棚蔬菜,简单的包装直接送达各大超市,一斤黄瓜就会以四到五倍的价格翻升。如此大的利润空间,菜农却无法分得一杯羹,着实让人心痛。
其实情况菜农并非一无所知,在与的交谈中,我看到了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奈、无助、自信。思想先进、思维活跃的村民知道并认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本村人可以联合起来,将蔬菜种植、运输、销售连为一体,产生规模化经济效益,将商贩从农民手里截留的利益真正的归还农民,团结起来农民场经济中的地位,市场竞争力,让村民富裕起来。当谈到实施方案时,就列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村民被繁重的农事牢牢捆 绑在地里,跑市场;信息,不知道哪里需要产品,害怕销售渠道,稳固市场;组织,村子里一盘散沙,农户们个各自为战,合作意识。
在十天的走访中注意到问题的的确确的着。村民们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夏季种时令蔬菜,早出晚归,下雨天才是的休息日。冬季种植大棚蔬菜,无农闲月份一说,甚至大年三十都要下地放草帘为大棚保温;村里使用电脑的户数很少,有些家庭年经济收入较高购置了电脑也只是摆设,并不会使用。哪里有市场、市场价格怎样、有新的品种、有哪些新的技术,村民们无从知晓;长年的个体经营模式,松散的行政管理体系,使得村民严重缺少团体的合作意识、团体应对能力。缺少有威望、有能力的组织者,带领村民走一条新的路子。
经年累积的问题不利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更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一支涉农团队,尽所力量为农村工作着。从唤醒团结意识、农民性入手,解决农民的组织化问题。
走到农民家里农民的想法和见解,将书本知识与农村情况相,与村民一起探讨遇到的问题,宣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村民对经济模式的和认知。农民缺少的技术知识和养殖技巧视频资料。每两天播放一部电影,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给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集体归属感。还举办了“庄首届象棋大赛”和“学农联欢会”,了村和村民的支持和好评,一位大娘说“二十年没看电影、没办晚会了,你们来了好呀,村子活了!”,村民的参加,村的支持,让看到了现在农村对文化、对技术、对知识的渴求,在感动之余,倍感责任之重大。
劳动者是历史的者,从不怀疑村民的能力和智商,大学生需要做的大家,带给村民精神激励和创新观念,让农民组织起来,产生独立的发展思路。大学生是石子的投掷者,死寂的水面产生波澜;大学生酵粉,使农民觉醒起来。的活动使村子由原来的一盘散沙变成组织化的的村子。
二、教育
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和家长们的倾心交谈,同本村教师的交流中,看到了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诸多问题,及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也在深思着农村教育的出路。
庄是拥有一千二百人、三百多户的村子,这里建有一所六年制的小学,拥有学生六十人左右。生源少,学校实施年级一名教师的授课安排,年级班,班容量为平均十人班甚至七八位学生。
客观原因,教师无法术业有专攻,每个人承担年级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品德。教师在备课、授课中面临的。
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客观原因。除此之外还许多主观的、能够克服的问题。
学校对孩子素质教育的严重。在学课程安排中看音乐、美术、体育课的影子,课间操孩子们除学习以外的活动。上到初三的孩子面对带去的水粉兴奋的说“这是啥了?我还没见过呢。”更多的孩子在音乐课、体育课上显得格外、兴奋,从渴望、清澈的眼神中,嘹亮、甜美的歌声中,我的体会到可爱的孩子对艺术、对音乐的渴求,更反衬出农村教育对天性的压抑,对渴求美的意愿的扼杀,对蕴藏的潜力的埋没。
十天的观察,我这里许多孩子有的天赋,自编的舞蹈、构思的图画、跟电视节目里自学的双口相声,无一不体现了孩子们特童真、童趣、超乎想像的力和学习能力。当我站在歌声朗朗的校园里时,心里既是欣慰又是担忧,这么好的孩子却很少有机会体验到艺术的美,在身体、心理成长与的关键段里,素质教育再是一句口号,它应当的走进课堂,的孩子命运的发展。
支农队的支教活动只能、发掘的作用,十天的授课与孩子们六年的小学相比太短,的努力与乡村教育模式相比力量太弱。只希望所做的一切可以带给孩子新的思维,带给教育者一点小小的触动。
教师的工作急需端正。在每家每户的走访中,家长和学生经常反映的情况:老师布置作业,只重不重质量。里让学生知识、锻炼思维以布置作业的目的,笼统的让学生把几页到几页的题量的作业做完,把孩子绑在课桌上不让出去乱跑成了作业的一大作用。即便是很小的班容量老师依旧不愿批改作业,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公布答案后两组学生交换作业互相批改,或者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批改的作业。的工作、教育方法怎能不让家长担忧,不让学生失望。而不在批改作业中问题、解决问题,教育质量又从何谈起。
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太少。教育从来学校、家庭、孩子三作用的产物,但在调查中却,乡村教育把家长和学校剥离开来了。
庄小学的老师外村的,每天骑车上下班,是一下课马上回家,不用业余到学生家里家访的情况,学校也从不组织家长会。家长与老师的孩子在学校捣乱,老师通知家长让对孩子严加管理或赔偿损失。每天忙活在地里的家长们也很少想起要到学校看看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两的忽略让嫩芽在断层中任由散漫生长。要不问津,自由散漫,要不疾风骤雨,一顿暴打,孩子的心理健康、他需要、他缺少,人关注。
,变相收费,玷污了属于孩子的美好节日。在庄让人惊异的——六一儿童节收费。每逢六一,从不上音乐、舞蹈课的老师会给孩子们排练节目,然后给每位家长、村委、与菜农有经济关系的农产品公司发去请帖,每位收到请柬的人都会届时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会演”,一并送上的还有面值不一的币。这是钱,没人能说清楚,一直了惯性,也就人再问。六属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节日,快乐、纯真、希望是它永恒不变的主题,当有人把他变成学校收敛钱财的手段与工具时,我不伤心的想:世界还有能逃过贪欲的灼烧。
在仅仅十天的调研中就了如此众多的问题,着实让人痛心疾首,乡村教育的问题急需解决,刻不容缓。
生源少客观,可以办方法,即临近的几个村合作建办小学,将学生起来授课,一位教师只一门课程。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教学质量,更为开设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学生的综合素质了条件。
对一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度监督,奖罚分明,在学校“敬业、爱岗、爱学生”的风气,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主观端正,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乡村教育才有发展。
这段调研、支农活动,是我次真正的走到农村,走进农民家里,我感受到了农民的淳朴、真诚和无私。对支农队的支持和信任让倍受鼓舞,而我那种对责任的认识、对知识的学习需求、对能力的迫切希望,更是在学校得学习中很难体会到的。
大学生,无力在经济支持为农村做些,所能做的局势自身特利条件,在技术、信息、精神文化尽所能,限度的帮助农村、农民摆脱庸、散、乱的现状。帮助看清农村未来发展方向,走上一条自主、创新、团结、富裕的道路。
相信上有政策、经济的支持,下有同一样力量的努力,勤劳智慧的农民将在新下,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65位用户关注
107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
6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