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少年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少年报告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有的逃学旷课,有的抽烟喝酒,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窃赌博如果没人管束,他们也许还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曾经,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因为杀人而入狱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坏事都做过。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
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转变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点什么。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补偿他。
身上从来没少于过300块钱。这引来了很多觊觎,总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负。
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养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倾诉的性格,总想着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有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叔叔就会帮我出头,身边也因此有了一帮小哥们儿。此后他便开始跟哥们儿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负他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反击。
于是,从抽烟喝酒,到打架斗殴,再到后来跟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进而混迹黑社会,直到他失手把一个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他觉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着他一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这跟调研报告的数据不谋而合。
调研报告中,抽烟喝酒通常是青少年不良行为发展轨迹的起点。这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正是这些小毛病,却让很多青少年滑向犯罪的边缘。
课题组对7种不良行为按照最早发生的人数比例排序,其中前4种不良行为分别是:抽烟喝酒(37%),打架斗殴、辱骂他人(29.6%),逃学、旷课、夜不归宿(14.8%),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7.4%)。在7种不良行为中,这4项经历最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数据,他们给有抽烟喝酒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大致描出了一条发展轨迹: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报告中还显示,超过六成的不良行为青少年有两种以上的不良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往往相伴相生。
课题组认为,抽烟喝酒及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风险因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网络成瘾以及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的危险程度也很高,而且六成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大多具有2~5种不良行为。
而北京大兴区朗润社会工作事务所主任任力欣则发现了另一个现象,在犯罪的青少年中,80%都有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杜亮(化名)第一次产生不良行为时才只有9岁。
因为母亲早逝,独自在北京打拼的父亲无力抚养杜亮,便把他寄养在河南郑州的叔叔家,因为婶婶并不关心他,更不会给他零花钱,没钱买文具的他开始偷拿同学的笔、本等文具。直到后来回到父亲身边,他以参与多起盗窃案件并最终被抓进看守所而结束了自己长期的不良行为。
在长期跟踪帮扶杜亮的司法社工刘羽看来,如果能在他刚开始产生那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就有人介入,加以正确引导,那么他很可能就不会犯下之后那些更大的错了。
课题组认为,针对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应建立预警机制,并给予重点介入,进行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矫正和训练,附带进行学习和就业辅导,帮助他们摆脱不健康的状态,防止其因失学而进一步危害社会。
据了解,全市1807所中小学校已经配备法制副校长,能够给在校青少年普及法律常识,但配备专业社工的学校却寥寥无几,对于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该如何矫正缺乏系统的对策。
课题组认为,传统学校教育受专业知识、人力等限制,在有不良行为学生教育管理中比较被动,且无法更多调动社会资源帮助有不良行为学生。社工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实现校内及校外资源的整合,通过个案工作、友伴团体工作、家庭工作等多种专业工作方法的整合运用,从而帮助青少年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实现健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中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近年来女生的不良行为也有所增加。
一、 调研背景与意义
近段时间,关于逃离朋友圈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探讨,一方面有人欢呼着朋友圈是新时代的自由方式,另一方面则有人吐槽朋友圈已经变味。微信建立之初,朋友圈是量少而精,私密感强的一方净土,但现在却因为每天的各种营销广告、心灵鸡汤、养生秘籍和娱乐八卦的充斥而失去了原来的味道,现在,有人在高喊够了要逃离。对于开始变味的朋友圈,我们有必要去深入了解其中的现象,探讨如何拯救朋友圈。
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步伐也随之加快,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网络和电子产品仿佛成了新时代人们的生活的必需品。微信作为一个网络交流软件,无疑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分享的平台。作为使用者,应该自觉维护朋友圈的良好环境,放下浮躁的心,聆听大自然纯粹的呼吸,让自己的信息空间保持洁净,少分享让人厌烦的广告、各种心灵鸡汤等垃圾读物,以及太过细节的个人隐私的展示,用自己的真挚去表达自己,让虚拟的网络更真实,更好地与朋友沟通交流。为呼吁人们更加重视朋友圈,拯救大众认为已变味的朋友圈,我们小组在近段时间特意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了问卷调研,探讨大家对朋友圈的使用和朋友圈现状的问题,深入了解人们希望拥有怎样的朋友圈环境。
二、 调研设计
(一) 对象与方法
1、 网络问卷:对象涉及校大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商家,企业管理人员不同职业的人,其中主要为在校的大学生。本次的调研采用的是问卷星问卷调研,一共收集到145份问卷,主要是小组成员转发问卷链接让别人填写的,还有部分是在实地采访时把链接发送给被调研者的手机上,让他们直接填写的。
2、 实地采访:对象主要为湛江师范学院学生,教师,宿舍楼委的工作人员及在寸金路到世贸大厦沿线的一些路人的采访。采访主要是通过简短的聊天过程获取被调研对象对微信朋友圈的看法,并做好记录。
(二)调研内容
调研首先内容首先是把采访对象划分使用微信与不使用微信这两个类别。对不使用微信的人,我们会调研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使用这个软件。而对于使用微信的调研对象,调研的内容包括他们自身使用微信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好友主要类型,刷朋友圈的频率,自身所属类别,分享的内容等等。还有他们希望拥有怎样的朋友圈环境及他们对逃离朋友的态度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 微信在中国的风靡程度犹如雷后春笋,短短两年间,微信用户就已经约达6亿。即便如此,有的人总是与众不同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11.72%的人是不使用微信的。
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都有在使用微信,如果是没有使用微信的人,很容易被认为已经out(落伍)了。但对于不使用微信的人其中有小部分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媒介,手机不能使用微信这个软件,大部分的人不使用微信是觉得有更好的交流软件,他们对于差不多的聊天工具,依然钟情于原本使用的聊天工具。曾经,腾讯qq俘获了大众的心,后来,新浪微博卷起了一阵狂风暴雨,现在,微信掀起了轩然大浪,那未来呢?对于层出不穷的新型交流软件,我们是否会随波逐流,一直跟随者潮流的脚步前行呢?采访时有一个学生说:我想要的无非是一个能相互交流分享的软件而已,为啥大家老爱贪新厌旧,不断地换(软件)呢?不先麻烦啊?是的,也许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软件而已。
(二) 武林派别繁多,转发分享各有千秋。曾有人把喜欢刷朋友圈的人分为九大派别,分别为:广告刷屏派、心灵鸡汤励志派、集满点赞送礼派、偏方秘方养生派、45度嘟嘴自拍派、新晋父母晒娃派、亲友海外代购派、吃喝拉撒展示派和寂寞孤单文艺派, 调研显示43.75%的人认为自己也属于寂寞孤单文艺派的。
分析:出现微信控源于人们希望被关注和归属感的需要,源于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渴望。有些人把自己置身于朋友圈的环境中,就不会感到自己的孤单。看到别人晒那么多东西,更促进了自己晒的欲望,当自己晒了以后,百爪挠心似地急于知道别人是否已经关注,因此又赶忙刷屏。如此循环往复,那么宝贵的时间就过去了。无聊的时候或许这样是一种打法时间的方法,但是工作中这样做,一心二用,得不偿失啊。
(三) 凡事有度,过了,性质就会因此改变。调研中有很多人的朋友圈都经常出现集赞、代购、广告、旅游等信息,53.91%的人认为这些自赞代购等信息是大部分不可信思维,而70.31%的人觉得这些信息无所谓,眼光一扫而光,不会认真细看的,越来越多思维人觉得朋友圈里心理都不是他们想看的,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充斥他们的眼球了。
分析:微信作为一个通讯软件,自然会吸引商家和名人的注意,明星建立粉丝团,能获得点赞无数;公众号推广营销,赚得盘满钵满的。正因为这样,朋友圈逐渐演变成名利场和商业圈,甚至还成了散播谣言的媒介,朋友圈已不再是当初纯洁而美好的了。采访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说对于经常发代购护肤品,高仿鞋子的好友采取屏蔽或删除的方法。但是,有些人还是很无可奈何的,上司发的不能屏蔽,亲密好友发的不能屏蔽,屏蔽或删除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对于如何改善朋友圈环境的讨论,有62.5%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会从自身做起,不发或者少发这些集赞、广告、购物之类的信息,还会呼吁亲戚朋友等回归现实的朋友圈,而有14.84%的人希望是朋友圈管理者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改善现状的。其实,无商不奸依靠出台政策是行不通的。
四、总结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现在使用微信这个通讯软件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使用者一方面是会发表信息到朋友圈,另一方面会浏览好友的信息动态。面对那些不想浏览的信息,很多人都是选择忽略,有些人会觉得出现这种现象也是难以改变的,只能放任不管。
针对这些问题,为改善微信朋友圈的环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律人先律己,要学会筛选信息,不发表,不分享,不转载虚假信息,其次,发挥个人力量,呼吁身边亲戚朋友也要这样子做,最后,哪些欺诈,虚假的信息要举报,为民除害,还大家一个纯洁美好的朋友圈。
朋友圈对青少年影响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推进理由 1、时代意义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我国现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67亿人,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今天,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迅速转型,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经受着巨变中的社会环境的不断考验。因此,全面、科学、深刻地认识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针对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堪忧的现象,顺应人民群众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强烈呼声,xx年2月26日,中共中央、xx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九个方面强调提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李鹏在未成年人保~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也着重指出应“依法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在6月18日召开的“武汉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就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提出了要抓好“一净、二创、三育”。“一净”即净化传媒;“二创”即要创建“无毒社区”和“无艾(滋病)社区”;“三育”即紧紧抓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成为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求,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研究也不断提上日程,成为当前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项迫切需要。 2、现实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权利维护、儿童厌学及退学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青少年成长环境,将之监督评估的标准和预警机制定量化、操作化,不仅能将营造青少年成长的健康环境落到实处,而且能创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 3、前瞻性 xx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受到团中央高度重视,被团中央书记称为“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中央和地方媒体就此作了大量报道。通过网上检测,我们的研究在该类研究中,目前还是唯一的。正因为如此,团中央书记于xx年2月下旬专程到武汉了解该成果的应用情况,部分省市的团委领导也前来学习,希望成为全国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见该项目在全国的影响和价值。 4、开拓性 多年来,国内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长只注重研究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而没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个理论体系和立体模型,使我们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测总处于被动地位。本项目将突破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单向思维和传统研究方式,不仅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利因素,同时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良因素,并通过对两者正负影响的对比来反映青少年成长总环境的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之更加科学化。 二、项目基础 支持此项目完成主要基于我们现在已拥有智力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 1、智力基础 此项目是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在此领域具有较强的人才智力优势,主持此次项目研究的周运清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社会学家,也是xx年“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的主持人。 2、组织基础 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拥有强大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优势。有一支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有健全的组织体系。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现在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市、区、街(乡)、社区四级维权网络体系,有效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组织保证。 3、工作基础 xx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四年来,我们在青少年成长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入开展“维权岗在行动”活动,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通过行业联动,全市16个行业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同时,依托市、区、街青少年维权网络,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满足服务青少年需求的扶贫济困、问题青少年帮教、青少年法律援助,对青少年开展了自护教育、心理辅导、家庭指导等工作。全国维权现场会在武汉的召开就充分地肯定了武汉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使武汉经验走向了全国。 三、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重视青少年成长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贯例,并在此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形成了理论模型。日本通过五十多年的实践,在中小学建立了一种pta的教学模式,即家庭和学校合作进行青少年教育,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pta模式在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学者左川久博把电视、广播、书籍、电影等大众传播传媒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并称为“第三环境”。他认为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第三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将日益增大,因此必须净化“第三环境”。在社会工作上,西方一些青年工作者以外展工作的形式,主动寻求服务对象,对那些经常出没于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容易或已经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开展跟踪服务。 在国内,xx年共青团武汉市委就“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所展开的调查发现,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交际群体四大因素,其中以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社区环境,交际群体的作用最小。xx年北京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与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员会合作,就“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发现,未成年人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校外教育环境、文化市场环境、传媒环境和社区环境,这些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王金玲则对家庭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认为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抚
养教育模式、家长角色行为、代际关系等的作用尤为关键。 对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正负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临界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警机制等诸多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理论和实际课题,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尚未起步。本课题将突破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单向思维的研究方式,同时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利因素与不良因素,并通过对两者正负影响的对比来反映青少年成长总环境的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之更加科学化和可操作化。 四、推进方式 (一)组织机构 本项目由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与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完成。 (二)主要任务 主要完成以下五项任务: 1、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指标体系论证与调查问卷设计(出指标体系与调查问卷); 2、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第二次调查(出研究数据报告); 3、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指标及其功能研究(出版研究报告); 4、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研究(出监测评估系统与评估操作方法); 5、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督、整治和维护研究(出政策与实施办法)。 (三)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xx年5——6月: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指标体系论证与调查问卷设计; xx年7——8月: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第二次调查; xx年9——12月:青少年成长环境指标及其功能研究;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督、整治和维护研究; xx年1——6月: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研究。
青少年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本文将介绍2022少年犯罪调研报告范文。
2022少年犯罪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国家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并把其提到重要位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成长都十分关心。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进行教育,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人。并强调: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教育都要进行这一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再一次昭示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全面分析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揭示现阶段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演变轨道和严重危害,进一步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是14周岁至25周岁的青少年为主。我们青山湖区作为一个城乡结合城区,有52万人,其中14周岁至25周岁的青少年大约有近10.7万人,占到全区总人口的26%左右。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已向低龄化发展。究其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而缺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则是一个重要方面。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把住人生的每一个关口。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关键的一环。
一、多措并举,对青少年这一重点普法对象开展长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近年来,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作为普法主管机关,积极组织、协调、指导各镇场、街道、园区,各区直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把青少年特别是在校生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纳入普法规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同时实行统一领导,分工合作,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各科室的职能作用,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础建设。对法制课师资队伍、校外辅导员队伍和法制宣传队伍进行辅导,编印《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等宣传材料,提供给各中小学学习宣传。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协助有关部门在学校、农村、企业开辟法制宣传栏,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法律知识宣传专栏,定期出版法制宣传材料。充分运用大众宣传媒体,通过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广泛进行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浓厚氛围。
3、利用法制宣传队伍,开展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我局通过法制宣传队伍这个有效载体,组织宣传人员深入全区各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先后宣讲了《宪法》、《刑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有关禁毒、道路交通等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在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通过送法下乡等活动,结合学文化、学科技,对基层广大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
4、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建设,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普法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在我区文教路小学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并以此基地为中心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各中小学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建设。
5、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形式。如法制文艺宣传、黑板报、法制录像、违法犯罪青少年现身说法、学生带法回家等多种形式,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实效。为提高和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意识,净化校园环境,减少青少年犯罪,3月29日下午,我局邀请了省劳教局女子所、少管所《青少年忏悔之声报告团》赴我区罗家一中做现身说法报告会,四名青少年罪犯李某、谢某、曾某和江某分别从吸毒、抢劫、打架斗殴等不同侧面讲述了自己的犯罪经历,并对昔日的行为表示了深深的忏悔。在讲述过程中他们深刻剖析了自己犯罪的根源: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辨明是非,不懂法,思想扭曲等等,并呼吁同学们能从他们的深刻教训中悟出人生的真谛,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以身试法。5月27日下午,我局又邀请了_____市劳教所《劳教人员忏悔之声报告团》赴我区湖坊中学做现身说法报告会,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这两场现身说法会给同学们极大的震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从这几位少年犯的身上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受益匪浅。
6、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全区所有的学校均聘任专兼职的法制副校长,负责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许多学校还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7、开展法律援助和法律维权活动,依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我局通过开展普法和依法治校活动,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在基础上,组织、协调和指导各部门参与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保证他们公平、公正地利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我区建立区设法律援助中心、镇(街道)园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设法律援助联系点的三级网络模式,并于团区委就青少年法律援助成立绿色通道,实现了法律援助全覆盖,方便青少年就近申请法律援助。我区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区青少年基本懂得什么是法律援助,如何申请法律援助等基本知识。降低申请法律援助的标准,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使无收入的青少年都能享受法律援助,从而较好地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同时,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书写法律文书,联系委托辩护人等法律服务,为当事人家属排忧解难。同时还通过148法律服务专线,轮流值班,随时解答青少年的法律咨询。
二、与时俱进、加强指导,进一步推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期工作,我局在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五五普法规划,认真履行职责,制定落实措施,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和途径,扎实开展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逐步把法制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在提高法制课质量上下工夫,确保取得实效。
2、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直观、生动、形式多样的教育。
3、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从政法部门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警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4、依托社区,结合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律进社区活动,把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5、开展依法治校活动。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强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各项措施,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保证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建设,依托基地开展法制教育。要完善法制教育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逐步实现规范化。
三、结合我区开展的社区矫正试行工作,对青少年罪犯开展教育矫正工作。
自下半年全省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我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我区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并于今年元月份顺利完成了社区矫正对象交接工作。在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为每一名青少年罪犯成立矫正帮教小组,并与其监护人达成协议,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协助监督管理责任人,并签订《协助监督管理协议书》,确保矫正对象远离犯罪,提升青少年矫正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切实提高个案矫正质量。
2、严格执行日常管理。因青少年服刑意识淡薄,服刑表现往往不稳定,在日常管理中更需要严格地执行社区矫正的各项管理制度。每周进行一次口头报到、每月进行一次思想教育、每月固定时间参加公益劳动,通过严格的管理培养矫正对象遵纪守法的习惯,将青山年矫正对象的重新犯罪的几率降到最低。
3、强调思想和心理矫正。针对青少年情绪易波动,思想较幼稚、可塑性强的特点,强调心理疏导和思想沟通的作用。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话汇报及每月的面谈、公益劳动和教育学习的机会,和矫正对象深入交谈,了解其心理历程和心理变化,并适时对症下药,予以耐心帮助,引导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其彻底告别过去的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
4、帮助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以青少年矫正对象最终独立走上社会为目标,督促其学习文化知识,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帮其联系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
2022少年犯罪调研报告范文二:
,_____市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4件34人,其中未成年人犯案件18件22人。案件数与20xx年同比下降17%,总犯罪人数下降21%(20xx年总犯罪人数为41人)。未成年人犯人数上升14%(20xx年未成年犯为19人)。未成年犯案件中,盗窃罪为10件13人,聚众斗殴罪1件2人,容留他人吸毒罪3件3人,强制猥亵妇女罪1件1人,强奸罪1件1人,诈骗罪1件1人,非法拘禁罪1件1人。
一、青少年犯罪案件解析
随着当今社会传媒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识多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剖析,从中可以找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基本对策。
1、盗窃犯罪占刑事案件的首位。总体分析未成年人盗窃案件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中仍然居高不下,少年犯的身份主要是无业人员,这些人多数为初中或小学文化,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导致无法找到工作或好的工作,收入较低或无收入,生活水平较差,经不住物质刺激和金钱诱惑,再加之法律意识淡薄,认为盗窃成本小、收益大,是最容易获取钱财的手段,往往一念之差走上盗窃犯罪道路。
2、团伙化共同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突出特点。案件数量下降但未成年犯罪人数却增多,说明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拉帮结派组成团伙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原因以外部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各种外界的不良因素中,不良交往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因素,不良因素所导致的往往就是团伙化犯罪。这些共同犯罪的成员有些是居住在同一区域或是以往的同学,平时闲荡在社会上无所事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极易惹事生非。由于生理、心理上的不成熟,他们遇事往往不辩是非,而是讲所谓的哥们义气或面子,一时冲动走上犯罪道路。
3、未成年人在毒品犯罪中占一定的比例。近年来,我院受理的涉毒案件有贩卖毒品、容留吸毒案件,主要是容留吸毒罪。从容留吸毒收案数量上看,有3件3人,占少年犯总人数的13.6%,占未成年人犯案件的16.6%。吸毒案件对青少年危害极大,社会后果严重。
4、新型犯罪不断呈现,预防犯罪需与时俱进。如诈骗罪1件1人,该案实为多人电信诈骗,该未成年人罪犯早早辍学,提供银行卡并协助取出诈骗得来赃款。近几年来,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正逐年上升,特别是农村闲散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突出。这些闲散人员大多是不良未成年人,初中毕业或因不良行为被学校劝退或因无心学习而辍学,这些人员离开学校融入社会,成为社会闲散青少年。加之监护人忙于生计疏于监管和教育,这些有不良倾向、爱好的未成年人一旦游向社会,由于本身心理上的脆弱以及性格脾气相投等,很难抵抗社会不良的诱惑,极易结伙进行盗窃、诈骗等犯罪。
预防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在于切断他们与社会的不良交往,及时对他们的偏差行为进行有效的矫治。社区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要掌握整个社区闲散少年情况,制定措施预防犯罪,帮助闲散少年改正自身不良习惯,找到自己发展方向。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
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继而导致违法犯罪。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毒害着人们的思想,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严重诱发着青少年犯罪。如黄色、暴力、恐怖影视、书刊等导致犯罪。娱乐场所不健康因素导致犯罪。不良社会交往导致犯罪。
学校因素的影响: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重要场所,教育是主导力量。然而,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学校、老师为了成绩、为了升学率,存在着注重抓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少数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动辄训斥、挖苦、强制采取惩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个别学校干脆把犯了错误的学生赶出校门,放弃学校的教育责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这些都给学生的品德不良发展留下了重大隐。
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亲人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的教育是一个人顺利实现社会化进程的基础和先导。但是在现实中,一部分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方法措施不当,有的表现为以孩子为中心,溺爱、使孩子任性、为所欲为;有的家长对孩子打骂训斥过度,使孩子对家庭缺乏感情;有的让孩子放任自流,一概不管,其结果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受到不良影响;一部分父母关系不和、离异或家庭成员非自然缺损、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等,容易造成青少年出现心理障碍,在心理上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以致出现心理发展上的障碍和失调,影响其健康成长。
以上这些因素,警示我们在净化社会环境的同时,应及时矫治青少年心理上的缺陷,加强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及建议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加强法制教育。组织公检法司等单位的青年志愿者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开展法制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进校园,模拟法庭进校园,参观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等活动;邀请犯罪嫌疑人现身说教等形式,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自护能力。
(二)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青少年(特别是学困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配备心理学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引导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社会各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创造全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环境。针对社会上的负面环境影响,应当加强网吧、出租屋、小书摊、棋牌室等这些地方的查处打击力度,从严管理。同时妇联、团委等组织要注重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学困生结对帮扶,对他们生活上予以关心、学业上予以辅导、心理上予以引导,全社会创造出关爱青少年的良好氛围。
(四)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社会中的闲散青少年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危群体,也是基层组织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点。社区要采取摸底排查、建档立卡、帮助教育等切实有效的措施,掌握闲散青少年的状况,做到生活上帮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探索建立社会闲散青少年信息管理方法。
xx霞区在中小学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的调研报告
20xx年5月,区司法局关工委配合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司法局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在靖安镇辖区内9所中小学设立了青少年法制信箱。经过半年的运作,青少年法制信箱作为面向学生普法的新平台,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欢迎。
区委副书记李汉桥到靖安镇检查青少年法制信箱运作时指出:青少年法制信箱是新形势下做好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的新举措,全区所有的中小学都要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20xx年11月初,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司法局、区教育局联合发文,要求全区73所中小学全部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
三年来,青少年法制信箱这一新生事物在各级职能部门领导和局关工委的关怀下,在各中小学领导和师生们的直接关心下,健康运作、管理有序、学校组织动员到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全区青少年学生的普法教育形式不断创新,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赞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也为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一、发挥三个功能,创新法制教育模式青少年法制信箱的设立,创新了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模式,变灌输式为互动式,针对性强,学生喜欢,效果明显。因此,在中小学设立法制信箱,向青少年学生传播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中,较好地发挥了以下三个功能:一是法律释疑的平台功能。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接触面广、可塑性大,受到年龄和心理发育的影响,产生的困惑也就多。从青少年法制信箱收到的信件分析,涉及到法律困惑的占60以上。
如马群中学某学生来信咨询,父亲因交通事故不幸死亡,事故赔偿金能不能以我的名义存在银行(已年满16周岁)?对这种法律知识专业的问题,学校政教处及时向区法院的法官请教,得到准确的答复后再反馈给这位学生,及时消除了他藏在心头的困惑。三年来,全区73所(现52所)中小学为青少年学生解答从法制信箱来信中提出的各类咨询共14000余件,既满足了青少年学生的法律需求,也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
二是维护权益的渠道功能。青少年学生的权益如何维护,一直被学校、家庭和社会忽视。
学校强调的是青少年学生的智育和法纪教育、家庭则重视孩子的成绩名次、而社会关注的是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因此,青少年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的权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贯彻力度也远不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青少年学生来信中提出各类维权要求多,约占来信总数的30。如龙潭中心小学三年级的一位学生在来信中提出:“天气热了,能不能请学校在教室安装吊扇”。
有些学校的学生还提出了在教室安装空调、配置饮水机的要求。全区各中小学对于学生从法制信箱中来信提出的维权要求,认真分析研究,能办到的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如龙潭中心小学领导认为学生提出安装吊扇,理由充分,及时为每个教室安装了4台吊扇。一时解决不了的,向学生作出解释。
全区青少年法制信箱运作三年中,共收到青少年提出的各类维权信件约7000封,各中小学都认真组织解答、及时改进,得到了学生们的拥护和支持。三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功能。
青少年学生生长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压力、家庭不当教育、社会不良引诱等,所思不解、困惑很多,内向的孩子碰到疑惑,在家不敢问,在校不敢讲,日久生郁。多数中小学尽管设置了心理疏导室,配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但这些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很少有勇气走进心理疏导室。
相反的是,我们从青少年法制信箱中发现了这类信件,约占总信件数的10,有200余封。面对这些青少年学生,各中小学政教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们,出于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关爱,分别以个别疏导、逐个辅导的方式,因人施导、因事解惑,打开一扇扇封闭、压抑、忧郁的心灵,让这些青少年学生的脸庞重新露出灿烂的笑容。
栖霞中学初一女生张某因父母离婚,法院判决张某随父生活,因父亲经常出差,照顾女儿的生活有一定困难。而张某内心也希望同母亲住在一起,但又不知道找什么部门解决。
在父母离婚一年半的日子里,原本成绩优秀的张某,脸上失去了笑容,学习成绩下降,沉默寡言。她鼓足勇气向学校法制信箱投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学校收到信后,认为张某同学的心愿满足不了,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经过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庭的协调,由法庭出面找张同学及父母谈话,征得了他们三方的同意,变更了张某的抚养权。
从此张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学习成绩也逐步上升。许多中小学校的师生普遍反映:法制信箱的设立,犹如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好桥梁,法制信箱让学生说出了心理话。
二、坚持三个到位,确保健康有序运作一是坚持宣传到位。青少年法制信箱是“四五”普法期间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面向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新平台,也是依法治校成果的最好体现。
区司法局关工委、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区司法局始终把握青少年法制信箱健康 发展的主流,正确引导、及时总结、宣传成效、打造品牌。主要抓住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是抓宣传发动。
当青少年法制信箱设立之初,全区73所中小学分层次召开了校长办公会、班主任会、教师会、学生干部会,对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反复宣传,以增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责任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参与。二是抓舆论造势。
当青少年法制信箱逐渐凸现社会成效时,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利用简报及时宣传。多次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市区政法委领导、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和市司法局领导、区政法系统关工委领导先后到15所中小学检查指导、听取汇报。
其中,市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关工委就栖霞区在中小学设立法制信箱开展专题调研3次,中央电视台、《江南时报》、《江苏法制报》等国家级和省级新闻媒体报道过4次,区级电视台、报纸专题报道过7次,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区司法局关工委牵头组织检查指导3次,及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组织专题论文研讨积极推进。三是抓网络建设。
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区司法局、区司法局关工委共同组织、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各街镇成立青少年法制信箱领导小组,由各街镇司法所长抓;各中小学由分管校长、法制副校长、政教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组成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青少年法制信箱的运作。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大力弘扬了法治精神,正确引导和规范了青少年法制信箱的有序运作,不断推进中小学的法治化进程。
二是坚持解答到位。各中小学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后,学生来信踊跃、信件内容广泛。
归纳起来基本分为以下四大类:有询问法律知识的,有对学校德育教育和教育秩序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有反映社会问题的,还有的就家庭和邻里关系不和谐如何处理等。各中小学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登记后,组织力量专门解答。
对于共性问题,利用学校板报、橱窗、广播等,统一解答。对于个性问题,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管段民警及时和学生对话了解情况,做好工作,防患于未然。
如马群中学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九个方面,用书面形式组织解答,学生反映良好。也有的学校请法制副校长等作专题讲座,及时解答学生们的疑惑。
三是管理到位。各中小学法制信箱一般每月开箱2次,由分管校长和政教处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开箱。
学生信件有署名和不署名2类,有的信件内容涉及到学生家庭隐私,也有的信件涉及到教师的操行等。各中小学在具体操作中,严格做到信箱钥匙专人保管、信件梳理专人负责、定期开箱、及时解答,切实保护学生隐私。
龙潭中心小学对信件登记梳理后,统一装订成册,做成台帐,靖安镇把学生信件集中到司法所,派专人分类整理并归档。全区73所(现52所)中小学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3年中,至今未发生信件丢失和学生隐私外泄现象。
三、凸现三个成效,依法治校喜结硕果栖霞区在中小学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后,达到了智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得到了各级领导、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凸现出三个社会成效。
一、扩大依法治校内涵、构建和谐教育环境。在中小学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既是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举措,又是扩大依法治校内涵的新做法。
青少年学生是依法治校的主体力量,动员他们积极参与依法治校的各项活动,争当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法治校园的小主人,不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年中,培养他们树立起崇尚法治、学法用法的理念,更是对学生们如何走好未来人生路的积极引导。
二、法制宣传趋向互动、学生自觉遵纪守法。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如何落到实处,长期以来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关注。
自从在中小学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后,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变灌输式为互动式、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提出法律咨询,青少年学生学法的热情高了,守法的意识强了,用法的习惯有了,遵纪守法蔚然成风。
三、学生法律素质提高、违法犯罪明显下降。通过设立青少年法制信箱,全方位、多形式地向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律释疑、维护权益、心理疏导,较系统地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全区在校青少年学生20xx年违法犯罪与20xx年同比下降67,20xx年与20xx年同比又下降了45,20xx年第一季度无在校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xx市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机制项目分析报告书
一、推进理由
1、时代意义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国现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67亿人,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今天,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迅速转型,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经受着巨变中的社会环境的不断考验。因此,全面、科学、深刻地认识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针对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堪忧的现象,顺应人民群众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强烈呼声,20xx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九个方面强调提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李鹏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也着重指出应“依法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在6月18日召开的“武汉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就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提出了要抓好“一净、二创、三育”。“一净”即净化传媒;“二创”即要创建“无毒社区”和“无艾(滋病)社区”;“三育”即紧紧抓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成为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求,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研究也不断提上日程,成为当前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项迫切需要。
2、现实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权利维护、儿童厌学及退学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青少年成长环境,将之监督评估的标准和预警机制定量化、操作化,不仅能将营造青少年成长的健康环境落到实处,而且能创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
3、前瞻性
20xx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受到团中央高度重视,被团中央书记称为“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中央和地方媒体就此作了大量报道。通过网上检测,我们的研究在该类研究中,目前还是唯一的。正因为如此,团中央书记于20xx年2月下旬专程到武汉了解该成果的应用情况,部分省市的团委领导也前来学习,希望成为全国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见该项目在全国的影响和价值。
4、开拓性
多年来,国内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长只注重研究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而没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个理论体系和立体模型,使我们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测总处于被动地位。本项目将突破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单向思维和传统研究方式,不仅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利因素,同时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良因素,并通过对两者正负影响的对比来反映青少年成长总环境的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之更加科学化。
二、项目基础
支持此项目完成主要基于我们现在已拥有智力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
1、智力基础
此项目是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在此领域具有较强的人才智力优势,主持此次项目研究的周运清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社会学家,也是20xx年“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的主持人。
2、组织基础
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拥有强大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优势。有一支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有健全的组织体系。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现在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市、区、街(乡)、社区四级维权网络体系,有效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组织保证。
3、工作基础
20xx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四年来,我们在青少年成长环境监测评估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深入开展“维权岗在行动”活动,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通过行业联动,全市16个行业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同时,依托市、区、街青少年维权网络,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满足服务青少年需求的扶贫济困、问题青少年帮教、青少年法律援助,对青少年开展了自护教育、心理辅导、家庭指导等工作。全国维权现场会在武汉的召开就充分地肯定了武汉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并使武汉经验走向了全国。
三、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重视青少年成长环境已经 成为国际社会的贯例,并在此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智力,形成了理论模型。日本通过五十多年的实践,在中小学建立了一种pta的教学模式,即家庭和学校合作进行青少年教育,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pta模式在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学者左川久博把电视、广播、书籍、电影等大众传播传媒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并称为“第三环境”。他认为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第三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将日益增大,因此必须净化“第三环境”。在社会工作上,西方一些青年工作者以外展工作的形式,主动寻求服务对象,对那些经常出没于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容易或已经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开展跟踪服务。
在国内,20xx年共青团武汉市委就“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所展开的调查发现,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交际群体四大因素,其中以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社区环境,交际群体的作用最小。20xx年北京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与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员会合作,就“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发现,未成年人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校外教育环境、文化市场环境、传媒环境和社区环境,这些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王金玲则对家庭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认为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抚养教育模式、家长角色行为、代际关系等的作用尤为关键。
对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正负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临界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警机制等诸多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理论和实际课题,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尚未起步。本课题将突破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单向思维的研究方式,同时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利因素与不良因素,并通过对两者正负影响的对比来反映青少年成长总环境的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之更加科学化和可操作化。
四、推进方式
(一)组织机构
本项目由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与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完成。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培养具备现代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的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青少年学生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普法的效果明显。实践证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花大力气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我区如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 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情况
**区现有中小学校19所,现有中小学生3万人左右。近年来组织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一)组织网络健全。目前,**区已经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xx”普法规划及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当中。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督促,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全区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区教育局成立了“xx”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也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和督查“xx”普法工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宣传形式创新。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在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中,我们采取了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参观法律图片展览、编排法律黑板报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我们还利用寒暑假、“五一”、“国庆”四个节假日开展了以“带法回家、送法进社区”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了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力度,扩大学法主题的范围。目前累计接受学法教育的人数已达70万人次。同时,**区各中小学校还以“12.4”法制宣传日为活动载体,集中在全区广大中小学生当中集中开展法制宣传。
(三)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区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纷纷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场所。
(四)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区注意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分析
**区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存在死角盲区,亟待加强;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青少年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认识偏差。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各级各类学校,或者一些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认识,少数部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能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学校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必然反映在行动上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影响整体工作效果。
(二)社会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诲淫诲盗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屡禁不止,都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曾有法制课教师提出5+2=0,学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挡不住两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积影响;还有的讲10+1=0,学校十年教育,走上社会一年,就被社会丑恶现象拉下了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方法老化,针对性差。对于在校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我们在加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生动形象、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征文比赛、法制文艺小节目、现身说法等,但这些活动毕竟范围有限,活动时间有限,形不成长期效应,其效果也是短期的。对于法制课,各地大多采用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尤其是初中、小学,不分年级,不分受教育对象,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或在开学或在结束之时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或法制报告会,几百甚至几千人集中听课,这种强制性的说教,大多缺乏趣味性,抹杀了法制课的针对性,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四)措施棚架。 “一五”到“xx”普法,各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比如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制课教学讲评制度等等,都推动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没有得到一体遵循,有的甚至仅停留在文件里,挂在墙上,出现了制度棚架,不落实。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促进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 要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等特点,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彻底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要总结现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模拟法庭、法律文艺小节目、法制手抄报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课教材,提高针对性;要把加强对“双差生”的帮助教育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光荣的教育观念。
(二)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首先,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既避免重复交叉、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又避免互相推诿扯皮、产生真空空白地带,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居中协调指挥;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行使职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比如,加大校园及周边坏境的治理力度,净化影视文化市场,依法打击违法青少年犯罪,帮教失足青少年等等。テ浯危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学校不可能包揽青少年的一切事务。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学生离校期间的管理,要推广洛阳涧西区的经验,“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发挥社区熟悉情况,近便安全的优势,使学校管理与社会管理合理衔接,不留空档。三是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调配合。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密切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一方面要注意加强正面引导,教师、家长要起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产生的错误,家长要配合学校及时批评教育,坚决予以纠正。
(三)加强领导,健全队伍,提供保障ァ∈紫龋要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涉及范围广,牵涉单位多,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出面组织协调,赋予各部门相应的职责权限,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支持,领导的重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增强学校法制课的师资力量,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素质,鼓励现有的法制课老师参与法律学历教育,吸引法律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彻底解决中小学法制课师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培训,完善他们的法律知识结构,改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只懂与自身相关法律知识的单一知识结构现状,培养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聘用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各级关心下一代组织的自身建设,促进离退休老同志更新知识,提高关工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要加强各种法制教育阵地建设。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组建法制宣讲团,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办家长法制学校等,为青少年学法用法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
一、调查时间:20xx年x月。
二、调查地点: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青少年
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共青团xx区委日前完成的“xx社会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状况调研”显示的状况却并不乐观:xx青少年社会教育总体上存在资源不足、经费缺乏、设备老化、师资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据调研组组长、xx民族大学教授郭云涛介绍,他们从xxx4个地级市中随机抽取了6个市,调研收回问卷x224份,实际有效问卷为x200份。从统计数据看,校外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公共剧场或电影院、纪念馆等是青少年课外较为青睐的场所,而到过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宫、科技馆等场所的比例则比较低。
“数据表明,参加过公共场馆活动的青少年在性格行为特征和人际交往维度上均高于没有参加过活动的青少年。”郭云涛说。
根据调查,半数以上青少年至少参加过一次各类公共场馆和学校组织的活动,近50%的青少年上过至少一种校外培训班,但去过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的比例却只有32.8%,这实际上与青少年宫发展严重滞后有很大关系。
“只有个别城市的青少年宫拥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和相应设施,大部分市县甚至连办公场地和培训教室都很紧张。”郭云涛说。此外,其他公共场馆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南宁、桂林、柳州等主要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场馆资源相对丰富一些,但其他市县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
除了硬件建设上的诸多困难,xx青少年社会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不容乐观,部分市县青少年宫整体人手不足、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等现象非常普遍。
从调查来看,x/3的青少年生活在农村,超过70%的家庭经济水平为一般或贫困,50%左右青少年父母的社会地位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xx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城乡不均衡现象。
“总体来看,xx各地青少年宫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整体硬件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共青团xx区委书记白松涛说。青少年服务项目存在的主要困难包括资金和人员不足、设施设备老旧而无法开展新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对外宣传不足等,而关于青少年宫自身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则集中在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支持和专业人才、体制束缚而难以创新运营模式、服务项目缺乏竞争力等方面。
在今年的xx两会上,白松涛建议:在有条件的社区、乡村建立起青少年活动场所;更多关注留守、流动青少年,增强社会教育的公益性;加强专业人才方面的建设,提升社会教育水平。
近年来,迫于学业、家庭、社会的压力,青少年自杀率越来越高,青少年的心里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明确地把心理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内容来看,心理教育包括两项基本任务:一项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另一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我们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对社区近200名学生做了调查。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
一、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情绪很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受自尊心的影响。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很爱“面子”。这有其积极的一面,如要求自己在学习中不甘落后,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如在生活中比穿戴、讲排场。由于强烈的自尊心,表现在情绪上,一旦自尊心受到威胁或伤害,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或愤怒;表现在意志上,青少年会努力维护自身的形象,对于别人的嘲笑、蔑视反应强烈,对于教师的忽视、压制、不公平对待非常敏感。
2、心境的欢乐与焦虑交替。由于青少年主客观矛盾的增多和青春期生理发育,其心境主要有欢乐和焦虑两种,欢乐源于青春的活力,焦虑主要由于学习负担所致。
3、意志控制增强,情绪逐渐稳定。青少年的情绪虽然比之成人易生易消,但毕竟比孩童时期有较大的抑扬,并逐渐趋于稳定,表现为意志对情绪的调控能力逐渐提高,情绪逐步带有文饰、内隐、曲折的性质,以及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
4、自觉坚韧性品质有所提高。青少年已能把个人目的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并逐步学会使个人目的自觉服从于社会利益。与此同时,青少年克服困难的毅力随年级升高而增强,这同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和集体舆论的约束有很大关系。但总的说来,青少年的情意品质还不够成熟,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还是容易表现出迷茫和动摇,并产生悲观、畏难等消极情绪。
二、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看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因而形成了青少年时期的特定的基本矛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期,因此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三、心理教育工作的紧迫性
由于升学的导向与压力,学校往往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学习。频繁的测验考试,题海战术,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意识超前移入,学校内部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之间的攀比心、家长的严加管教,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不可避免地滋长,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方面都出现了一部分促使青少年心理偏离正常状态的不利的因素,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注重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不但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街道利用寒暑假,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到了“三个帮助”即: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其出现不利的心理状态;帮助出现了不利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恢复正常状态;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使之恢复健康状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近期,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56亿,占整体网民的41.5%,占青少年总体的71.8%。其中一路捞导航网因其前卫、高端、国际的特点,成为青少年上网最新的时尚选择。
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攀升,向低龄群体渗透加大
手机成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上网终端,使用比例高于整体网民
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深度不断加深
除电子商务类应用,青少年网民在各类互联网应用上的使用率均高于总体网民。其中,网络娱乐类应用是青少年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在青少年各个群体中的占比均高于全国水平。虽然商务交易类应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使用率低于总体网民,但大学生网民对商务交易类应用使用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商务交易类应用的活跃群体。
调查显示,原有的导航网站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当前青少年的使用需求;除了国内的网站和软件,更多的青少年希望能浏览到国外网站、使用国外的软件,所以全球导航网站一路捞深得青少年喜爱。
城乡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差异明显
青少年网民城乡普及差异明显,城镇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远高于农村地区,且两者差距呈扩大之势。,城镇青少年网民对各类应用的使用率普遍高于农村地区,仅即时通信使用率低于农村青少年网民。其中,商务交易类应用是城乡间差异最大的应用类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旅行预订在城镇青少年中的比例均高出农村青少年网民15个百分点左右。
濮阳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濮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是20xx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国家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项目。中心始终坚持“面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的宗旨,长期致力于全县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积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型人才。为总结中心过去的经验教训,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依照国家、省、市、县各级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深入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中心项目基本情况
濮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坐落于县城红旗路东段,文化体育广场东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全县唯一一所面向青少年的公益性校外教育基地。中心以广大青少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积极开展各类青少年培训、交流活动的同时,也使中心成为全县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
中心建成后,为使中心尽快投入运行,经教育局党组研究,正式向濮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递交《关于濮阳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成后所需人员编制的请示》(濮县教文【20xx】82号),经我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于20xx年6月12日正式下发《濮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濮阳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批复》(濮县编【20xx】3号),同意成立濮阳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为公益类事业单位,隶属县教育局直接管理。两年来,在教育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的许多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了社会及家长们的认可,这是上级关心支持和内部团结一致的结果。
二、中心项目建设情况
中心建设立项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中心建设领导小组,选派专人负责工程进度和资金管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建成后立即投入使用。中心占地总面积6257m2,主体建筑(办公培训综合楼)和附属工程(大门、四周围墙、地面硬化、环境绿化、门卫室建筑等)于20xx年11月竣工,20xx年3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20xx年7月国家教育部委托省教育厅关工委到中心检查指导工作。中心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彩票公益基金和地方财政拨款,先后收到共计428万元,其中办公楼主体建筑耗资260万,大门、围墙、地面硬化等配套工程耗资88万元;办公室、多功能厅、舞蹈房、活动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等场所耗资20万元。中心教学设备均系国家教育部统一配置,总价值60万元,所有设备及财产建立了设备清单和台帐,各种设备运行正常,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生运行不良、设备设施闲置等情况。
三、中心项目管理情况
中心内部共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龙辉艺术团四个部门,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从全县公开选拔青年优秀教师23名,同时高薪聘请20名兼职专业教师,他们忠职敬业、专业知识丰富,许多还是市县文艺界知名人士,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单位,整个队伍年轻而富有朝气,全体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在中心刘斌主任的带领下,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在稳步成长、大步迈进。
目前中心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地方财政,由于我县是省级贫困大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财政缺口巨大,所以按正常程序申请财政经费也有相当难度,而争取社会支持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大的突破,故中心开展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缺少必要的财政经费,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望上级领导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和大力支持。
中心自开展工作以来,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截至目前,中心各项制度健全、运行秩序良好。中心经讨论制定出《濮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职责》、《中心办公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中心安全保卫制度》、《中心财产管理制度》、《教职工守则》、《中心例会学习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后来又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统一汇编,使中心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为了让中心更加高速的运转,中心领导提出“一套设备,两套网络”的构想,实现了办公网和培训网双网的合并,做到了每个主要办公室都能有一台电脑,都能连接互联网,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网络互通,极大方便了单位内部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协调。中心充分利用上级配备的电脑网络设备,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平时除了内部人员开展各类培训和学习之外,周六、周日以及暑寒假期间可以开展电脑知识培训活动。在去年暑假期间,我们积极利用广大青少年对电脑高科技较感兴趣的特点,开设了电脑基础、flash动画制作等培训班,获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为了扩大中心宣传范围,经中心研究,专门建立了中心网站并由专人负责更新,同时积极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了网站备案(豫icp备10020xx4号),以做了有备无患,使中心网站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中心活动开展情况
濮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心的各项工作已初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心充分利用配套教学设备,积极开展各类青少年活动,提升我县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招生中,我们严格本着自愿的原则,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去学习或活动。在收费时,我们一贯坚持校外教育的公益性质,严格执行濮阳县物价局核定的培训项目收费文件精神坚持只收取成本费用,用于受聘教师工资或课时费及活动中心设备设施的维修。
截至目前,中心共开设近20个专业的课程。器乐类有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架子鼓、萨克斯管、小号等;舞蹈有少儿拉丁舞、少儿民族舞;声乐类有少儿合唱、独唱指导、高考音乐;书法类有铅笔书法、钢笔书法、毛笔书法;英语类有少儿实用英语,剑桥英语等;美术类有少儿绘画、国画、素描等;科技类有flash动画制作、航模制作、机器人制作;课辅类有小学拼音、作文、语文数学辅导班;其他活动有乒乓球、篮球、口才训练、爱国主义教育等。
1、中心举办活动列举
两年来,我中心举办各类活动二十余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各类培训班培训青少年学生约3万人次。
20xx年1月,我中心举办了20xx年教育系统春节联欢会,在热闹的气氛下中心教师和培训学员登台现艺,获得了在座领导的交口称赞;
20xx年3月,我中心举办了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暨演讲比赛的活动。
20xx年4月,我中心开办首期书法、素描、乒乓球、陶艺、拉丁舞、少儿民族舞培训班,引来众多家长学员热情咨询报名,为我县青少年的艺术教育平添了活力;
20xx年5月,我中心举办了庆建国六十周年主题教育“我的祖国”读书征文评选活动。
20xx年8月1日,我中心组织人员去县武警支队慰问演出。
20xx年9月,我中心举办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第二十五个教师节大型文艺联欢会。
20xx年9月,我中心范围内举办了“和谐盛世、和谐语言”普通话演讲比赛。
20xx年12月,我中心组织人员到县城各小学开展“民间乐器进课堂”活动。
20xx年2月,我中心在县政府二楼培训中心隆重举办了濮阳县第一届新年诗会暨颁奖汇报演出。
20xx年4月组织濮阳县青少年学生“我的航天梦”主题征文活动。
20xx年5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濮阳县教育系统艺术大赛。
2、中心取得的成绩
有付出就有回报,有耕耘就有收获。中心成立两年来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xx年我中心被体育舞蹈联合会认证为“濮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国标舞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20xx年7月,我中心朱世铭老师在市电视台组织的“诗仙太白杯”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荣获一等奖。
20xx年9月,我中心宋艳华老师在市音乐家协会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荣获一等奖。
20xx年9月,我中心被命名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培训基地”。
20xx年2月,我中心命名为濮阳市演讲朗诵学会会员单位。
20xx年4月,我中心被濮阳市青少儿健康成长指导协会各成员单位推举为理事单位。
20xx年4月,县委县政府选调我中心刘华清等2名老师参加“中华张姓始祖受封得姓纪念大会暨濮阳张姓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庆典活动”合唱团演出。
20xx年5月,我中心首届拉丁舞班的张少雪、王雅静在亚洲国际标准舞联合会及文化部北京希望基金会组织的“abdf国际标准舞青少年锦标赛暨过节标准舞中国地区公开赛(北京站)”中荣获二等奖,其余五人也均取得良好成绩。
20xx年5月,我中心在濮阳市市委宣传部、濮阳市教育局、濮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的“20xx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濮阳)展”“我的航天梦”主题征文活动中,被评为“最佳组织奖”。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中心虽然在努力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中心知名度宣传不够,缺乏品牌效应。由于刚刚成立,社会上许多人对于中心的工作不甚理解,仅仅将中心看成是青少年玩耍的地方,甚至还认为参加活动影响学业成绩,这种观念表面上是对青少年活动中心培养人、锻炼人的认识存在偏颇,实质上却是整个社会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观念的滞后,这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2、活动投入缺少资金。由于上级拨款跟实际投入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中心启动、建设、使用和管理人员的补助等方面仍然有不小的资金缺口。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相当困难,投入十分有限,缺乏固定收入及活动经费,这也是我市及周边地区几个活动中心建设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3、教学培训迫切需要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希望各级主管机构能够协调加强各兄弟单位的联系,组织落后地区中心到全国优秀校外教育机构去学习和交流。另外在职教师及外聘教师培训工作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在职教师及外聘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完善培训机制。
4、特长培训创新不够。培训工作应常教常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准备下一步增添卡通画班、汽车模拟驾驶班、彩绘班等,尽量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
六、改进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1、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我们将定期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设想,与领导达成共识后再开展扎实的工作,力争领导支持,政策扶持,科学有效地创造成绩。
2、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青少年校外活动是学校工作的有效延伸,同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定期和各个学校联系,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为青少年的成长服务,使学校教育在这里得到有力的补充与强化。
3、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我们要以人为本,不断健全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形成“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团队工作作风。我们准备安排适当的时候组织我中心的管理人员好骨干教师,到外地先进的校外教育机构参观学习,使他们成为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成为青少年成长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成为活动中心的主心骨,成为校外教育的排头兵。
4、重视活动中心文化建设。教育要常教常新,我们活动中心要不断加强内部设施的完善和中心文化建设,让中心永葆活力,真正成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的乐园,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儿童来活动。
5、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濮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本地的新生事物,还未被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各种有效方法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活动中心,支持活动中心,使活动中心得到发展。
6、保证优质服务,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质量是生命线,高质量来自优质服务,中心要以优质服务和高质量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家庭,取信于青少年学生,用我们的扎实工作回报社会,造福青少年学生。
“盛世高歌春常在,东风劲吹势更遒”,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心正紧跟时代步伐,一路阔步行进在创新发展的大道上,我们期待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校外教育这颗闪亮的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
报告显示,在gwi调查的32个国家当中,有近7%的网民是16到19岁的青少年。而在7%中青少年网民中男性居多占比58%,而这主要受到人口比例,以及部分国家快速发展的影响。在区域上,6/10的青少年住在市区,郊区占1/4,超过半数受访者不喜欢说明收入,因为6/10的青少年还是学生。 另外。超过一半的对网络隐私表示担忧,47%的青少年更喜欢匿名上网。
网络娱乐对青少年来说很重要,看视频短片是最受欢迎的网络活动,半数人正在使用视频点播服务。青少年平均每天花1.15小时收看网络电视,不太愿意为网络内容付费,但是1/5的青少年每个月收看 netflix。音乐方面,soundcloud比spotify更受欢迎。 1/4的青少年使用vpn,能够更好的访问娱乐内容。1/3的青少年正在使用广告拦截。
当然,游戏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份曝光指出80%的青少年已经拥有智能手机,但是平板拥有量低于平均水平。 青少年每天花3个小时访问手机网站,但是4g用户水平较低,仅为16%。 80%的青少年看电视时同时使用第二屏幕,手机最受欢迎。最喜欢和朋友聊天或玩游戏。青少年每天花1.5个小时使用游戏控制台,1/3玩手机游戏,其中1/5的青少年正计划购买ps4。
可以看到,这份来自gwi的数据可谓相当全面,同时它也让我们感觉到青少年网络游戏需求,仍然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xx市园林局: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团中央关于“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绿色xx”的工作要求,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充分发挥青少年在绿化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团市委将于十运会前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植护治理实践等为主题的“‘绿色金陵城、文明迎十运’--青少年绿色环保行动”。
在活动中,团市委将以呼应“绿色xx”工程的实施为主线,以“绿色文化”为主题,以创建“青少年绿色文明园”、“青少年绿色景观道”和“青少年绿色环保基地”等为载体,开展大规模、多形式的植绿、护绿、养绿和绿化宣传等系列活动,并不断加强青少年参与绿化活动的机制建设,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为xx环境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青少年绿色环保行动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团市委参与“绿色xx”建设工作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因团市委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无其它经费来源,该项工作经费主要是通过向社会筹措的方式来解决,但目前虽经我委多方努力,该项经费仍严重不足,为了能够将该项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希望贵局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指导,并恳请贵局能够给予十万元(100000元)的专项经费支持。
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
共青团xx市委员会
xx年3月17日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问卷
二、调查分析:
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看电视距离太近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不合理饮食
(一):问题的提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拥有了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外面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世界才能一目了然,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但进入高中以来,我们班越来越多的同学戴上了眼睛,同学们的视力越来越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为什么会引发近视?近视有哪些危害?又有哪些预防方法?
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
(二):调查目的:调查我校学生的近视情况,找出近视的原因、近视对个人的影响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案。
(三):调查方法:
1、通过网上调查和询问同学,老师,了解近视的主要原因。
2、走访当地小学,初中,了解近视的发病率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四):调查结果:
1、现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
2 近视的原因
专家分析,主要是四点原因:学生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眼保健知识;饮食结构单一,缺乏眼营养。其中,63%的学生用眼时间过长,60%的学生不注意用眼卫生,50%左右的学生没有认真做好眼保健操,60%左右的学生缺少眼营养补充。
因此,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看书学习,这是因为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尤其是在高中生阶段有较多的作业和考试,导致了两长一短的现象,即每日学习时间长,一次连续作业时间长,睡眠时间短。
中学生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伸展性也较大。但是长时间的注视近物,视力负荷过重,致使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是导致近视进展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的近视是始于高中阶段,或者是在高中时期,近视的程度变得更加深。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适时放松眼睛,如眺望远方,做眼保健操等。
我们发现看电视和玩电脑对近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今生活水平高了,大家重视生活质量,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现在的大学生的电脑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然而,这些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富足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隐患。事实上,这些隐患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大家做到合理使用这些电子产品。
其他用眼不卫生情况包括使用不洁净的毛巾或手擦眼睛、走路、乘车时看书,在强光下看书写字等等。这些情况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20%的近视的引发因素。至于遗传方面的原因则要注意不能近亲结婚,近亲结婚加大了后代近视等疾病的发病机会。
3、近视的危害:
近视对人造成一定的困扰,就调查显示,这些影响大部分表现在生活中。据资料显示,近视对生活具有如下危害:
①视力低下,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②中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容貌;
③近视患者其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④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
⑤近视超过600度可产生一定的遗传因素,不但影响自己,而且会影响下一代,这是最可怕的。
人们也考虑到了近视对学习的影响,如一些专业对视力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①单眼视力低于1、0者,不能录取理工类的海洋运输、船舶驾驶、民航航行管理业;
②双眼视力低于1、0者,不能录取警校、军官学校、精密仪器、海关专业;
③单眼视力低于1、0者,不能录取医科、艺术类的舞蹈、音乐、电影、摄影专业;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五、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面对21世纪视觉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战胜敌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世界各国均形成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他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喻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无论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同样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也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犯罪现象,如骇人听闻的马家爵事件等。如何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到有效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深入调查和了解大中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看法,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作用等。分别在xx大学和xx大学附属中学中抽取了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x份,该问卷同时涵盖了高中一、二、三年级的高中生和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的本科大学生。最后收取有效问卷x份,问卷回收率为x%。为了使本次调查更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本次调查还特别邀请了xx大学法学院的刑法学专家指导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形式和基本问题,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我们深入杭州市各基层法院、检察院以及了解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等。
犯罪预防是指对犯罪风险的参与、承认、评鉴以及为消除或减少而采取的措施总称,也称之为犯罪风险管理,它是在符合经济效益且能保证潜在被害人人身及社会地位安全的基础上,减少犯罪风险系统措施的总和。犯罪预防作为政府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寻求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以干预犯罪发生的原因来降低未来发生的几率,进而控制犯罪的成长与减轻人们居高不下的被害焦虑。在世界各国俨然已成为犯罪控制的新典范。它不限于犯罪处罚,犯罪处罚着重在犯罪发生之后,而犯罪之预防则着重在犯罪发生之前,就像医疗卫生一样,犯罪也需要事先预防。“事先的预防绝对重于事后的治疗与处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要好。因为刑事立法最终目标是在于预防犯罪发生,而非仅仅是在犯罪发生后追诉处罚犯罪者,且大部分的政府理论也认为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
一、破窗效应理论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历史上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著名的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社区环境较好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车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后来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在几小时后就被人盗走。以该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也没有及时修复,他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玻璃,而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无序的感觉,在这种无社会秩序的氛围下,客观上使得犯罪滋生、蔓延。”这证明同一个道理:环境具有强烈暗示性和误导性。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度的阶段。从人的生理变化来看,他们身体各个器官的成长速度急剧上升或发育趋于成熟、身高、体重、胸围增加;性激素分泌水平明显提高,第一、第二性征表现明显;生理发展走向成熟。从人的心理变化来看,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社交需求增加,对他人的认可与尊重的需求加强;有虚荣心,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易受暗示;好胜心强,易冲动,好感情用事。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但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尚不完备,认识问题直观、片面,其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理智等方面均不够成熟。总之,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水平处在一个趋于成熟而又不够完善、稳定的阶段。不成熟、不稳定是他们的身心特点。另一方面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具有高级、专业的科学文化水平。在经济上,大中学生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其经济来源依赖于家庭。并且,大多数青少年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从总体上来看,他们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消费观念不够成熟。在社会上,由于他们的年龄小,阅历浅,因而他们不可能拥有较高的社会威望和社会地位,在人格上,他们至少要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管束,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在外界环境的诸多约束下,尚未形成完整的独立人格。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会地位低下与独立人格不完全也是他们重要的社会特征。可以说由于大中学生心理结构不够成熟、不够稳定,社会阅历浅,对问题认识直观、相对肤浅、片面,使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自己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正确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分析、判断能力不成熟,独立人格不完善以及经济上的依附性使其抵制诱惑与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相对低下,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复杂现象所困绕,加上自身强烈的独立意识与好胜心,易冲动而不理性的个性特征,常常在已经作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时难以接受家人和其他人的劝阻,不知悔改,一意孤行,最终导致犯罪。所以大中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特点决定着其内在动因上的不稳定性和外在诱因上的易受感染性等多种复杂原因共同作用是犯罪形成的结果。 实践证明: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仅依靠刑罚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而且不当的刑罚不但起不了预防和惩治犯罪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引起反向的刺激犯罪的作用。如震惊全国的湖南常德张君犯罪集团中的主犯张君在其17岁时因为一次打架,而在“严打”期间被处“劳动教养”三年。张君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认为仅仅一次打架而被“劳教”三年,受了不公平的对待,从此开始了他对社会的报复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刑法学家蔡墩铭先生曾言的“不当之制裁反而助长犯罪”的观点有其深刻性,“脱序行为破坏社会秩序,故其行为应受社会之制裁固无问题,但行为人只应受合理之制裁,倘属于不合理或不当之制裁,行为人虽无法拒绝,惟对其将来所实施之行为,必有深远影响,殊属不可忽视。因之,为避免社会控制之实施,反而助长社会上的脱序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发生,对于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制裁之实施,其妥当性如何,实有待以检讨之必要。” 假如刑罚制裁使用得太广阔,就会形成滥用。滥用的结果会使刑罚失去公平性与严厉性,使刑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且,就经济层面而言,任何的资源均是有限的。因此,任何刑事政策的改革推行,若不考虑成本效率,将会产生“排挤效应”。即投入治安经费增加时,相对地就必须减少其它社会福利或公共建设的支出,因而造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况且若对犯罪采取强硬措施时,整个刑事司法体系在运行中,反而会对犯罪采取宽松的态度,即受到所谓刑事司法热力学效用的影响。例如立法规定某个罪名的刑罚只为死刑,从立法上看可谓极为严厉,但在司法实务中依该罪名判处死刑的并不多,这就是刑事司法热力学效用的最佳证明。因而可以看出严刑峻法是有其极限的。故在西方世界的许多政府,包括德国、英国、瑞典、荷兰等均设立专门的政府单位,以便能发展,推行并评估犯罪预防策略。
二、传统犯罪预防措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作用的局限性
传统的犯罪预防措施或称威吓主义是指传统警政及刑事司法机构的吓阻,长期隔离及矫治策略等,并贬低他种犯罪预防途径,其处理原则是鼓励遵循固有权威的合法指令,即强调威吓主义、隔离主义、应报主义及依赖刑事司法体系对犯罪者施与明确、迅速、严厉和公平的处罚。通过维持更有效而强大的警察力量,高比率的犯罪嫌疑犯被定罪,受刑人刑期的加长,常缩减嫌疑犯的程序权利以提高犯罪者被逮捕、定罪和惩罚的可能性。但就我国来说,近年来,不仅青少年犯罪案件的量增加了,犯罪情节也有严重化倾向。犯罪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犯罪中暴力倾向日益明显化 、案情简单化(临时起意犯罪的居多)以及团伙犯罪现象尤其突出。故事实证明光依靠促进公共安全的刑事立法与刑事执法对犯罪率和严重犯罪的影响是有限的。德国刑法学者宾丁有句名言,称刑法具有残缺不全的特征。刑法只是所有社会控制体系或社会规范体系中最具强制性之一种手段,仅处罚已经发生的犯罪,对于尚未发生的犯罪,却未必有限制之效。刑事司法制度需要与其他社会控制之机构密切合作,始有效维持社会共同生活所必需秩序,以防制犯罪。“刑罚的规模应该同本国的状况相适应。在刚刚摆脱野蛮状态的国家里,刑罚给予那些僵硬心灵的印象应该比较强烈和易感。为了打倒一头狂暴地扑向枪弹的狮子,必须使用闪击。但是,随着人的心灵在社会状态中柔化和感觉能力的增长,如果想保持客观与感受之间的稳定关系,就应该降低刑罚的强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刑罚只不过是社会用以自卫或防卫犯罪的次要手段。刑罚的规范功能的不完整性意味着刑罚绝非最好的和最有效的犯罪预防手段。
三、当前破窗效应理论在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中的应用
因此,我们认为在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上应借鉴破窗理论,通过消除犯罪的原因、环境,也即环境的暗示性,而控制大中学生的犯罪。于是,重要的问题在于了解在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中,究竟触动了哪些社会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违法的增加呢?分析犯罪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我国正处于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商品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它严重地冲击原有的价值准则和社会秩序,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价值观的异化,成为引发犯罪的思想渊源。而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正处在高度的社会化进程中,身心发展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疗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容易发展向反面,甚至沦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另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又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以及受社会亚文化的影响。社会价值导向存在偏颇和混乱,使一些青少年过于注重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这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当自己超常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通过正常的途径得不到满足时,便采取越轨手段以求解决和解脱。 2.另一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客观环境的不当影响,首先在于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与他们生活时间最长,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第一环境。但由于一些家长的生活方式不当或行为不端、监护不力、家庭环境恶劣、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他们剧烈的心理变化直至矛盾,随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将孩子“推”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次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也可能使学生染上不良习气,甚至违法犯罪。如教育思想不端正,一些中学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甚至流入社会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学校监管不力。一些学校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甚至产生违法犯罪团体。此外社会环境的恶化包括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受到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等问题导致他们偏激的认识等都是促使他们犯罪的因素之一。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在诸多社会控制领域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乏力甚至失控的状态。政府职能转换已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方面造成社会调控能力弱化。当前,无论是zd机关的建设,还是基层政权,以及治安组织的建设,都存在不适应新的现实的状况。从而造成无序环境的存在,而这种社会的无组织化 或无序性引起了犯罪违法的增加。这些都不是刑事威吓主义所能单独解决的。因为个人犯罪的可能性和他居住于何处有关,往往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改变个人的行为。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积极提倡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努力构筑社会化的防范体系是预防和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主要策略。犯罪预防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规范其生活的物理环境及强化非正式社会控制来达到减少犯罪的机会和增加犯罪的困难度或风险。最为常见的如门窗加锁、防盗铃等使对某特殊犯罪对象之犯罪更加困难或不易成功。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则是指借对生活区的规划及建筑物的设计使对犯罪产生非正式的心理控制,亦为情境犯罪预防的另一种方式,如美化街道和环境,使产生美感和秩序感,因会有非正式社会控制而减少犯罪,另设计建筑物或活动场所,以使青少年通过相互聚集互动增加熟识,消除都市生活的疏离感,均或多或少可对犯罪预防产生效应。如果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改变了社会结构,使原有的社会中制约犯罪违法的机制打破了,当没有功能上可以替代的新机制时,犯罪违法就会大量增加。德国犯罪社会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刑法近代学派主将李斯特的一句名言就是“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人基本上是其所生存社会环境和经济体系下的产物,财富和权力的不平均以及缺乏机会,增加了某些弱势团体犯罪的可能性。因此,为能有效控制犯罪,很显然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可以从完善社会基本制度如社会福利、反歧视法案等相应行为规范准则、社会保障、法律救济等宏观环境以及教育培训和职业训练等微观个体环境两方面着手保证社会的有序性,从而有效地预防犯罪违法,限制犯罪违法的发展。
一个良好社会环境的功能在于保障个人权利能有行使的合理途径和可能性以及在这种权利遭到侵犯时有救济的途径,避免因为制度环境的无序性而造成滥用权利现象的产生。具体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上,应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着手, 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构筑社会化的防范体系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xx同志也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来关心和支持。”他还指出:“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从早抓起,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人之所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犯罪的可能性较小,在于其对这个环境中习惯惯例或是生活方式的认可。而在不熟悉陌生环境,短期内无法建立起足够信任的破窗效应状态下,极有可能通过犯罪途径滥用权利。特别是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很容易产生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及腐朽思想严重侵蚀了在校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一时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重新抬头,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他们向往金钱物质,加上家庭环境氛围的恶化以及学校教育引导的失误,使得一些青少年学生无法对整个社会产生足够的信任感,采取极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或满足自己的私利。这时,就需要通过对通行的习惯惯例一致化或加以融合使之相近的法律法规便有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权利的行使提供了法定的途径,而国家的其它社会政策则在于维护该权利行使的可能性。例如增强社会管理者的素质,重视整个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发挥zd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切实改革学校教育,开展好纪律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建立和完善以家庭和学校为主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防范体系;通过就业政策创造工作机会;完善立法保障青少年基本权利等都是宏观环境急待改善的地方。在个体微观环境中,则强调提高家庭成员的自身的素养,实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端正办学思想,加大教书育人的力度等改变大中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和机构。结语
本次调查通过对调查结论的分析,借破窗理论,力图寻求有效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认为加强对社会环境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改善,以干预犯罪发生的原因来降低未来犯罪发生的几率,是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面。“最好的社会政策便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对破窗效应理论在青少年犯罪预防问题上最好的诠释。
7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