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综合报告 > 报告范文
栏目

搬迁报告8篇

发布时间:2023-12-20 热度:80

【导语】搬迁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8篇优秀的搬迁报告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搬迁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搬迁报告

【第1篇】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自检自查报告

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自检自查报告

镇安县达仁镇狮子口村粮站移民搬迁安置点

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整改报告 镇安县达仁镇人民政府:

镇安县达仁镇狮子口村粮站移民搬迁安置点项目在镇政府的监督和重视下,我们努力创造良性的施工环境,在施工过程中积极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工程安全细节管理,严格遵循集团公司质量安全方针,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建筑施工质量安全验收规范标准进行严谨操作,我公司承建的镇安县达仁镇狮子口村粮站移民搬迁安置点1#、2#楼工程,自12月05日开工至今施工已经进入主体完工阶段,在这5个多月的施工过程中,积极预防和控制施工安全隐患,在我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未发生安全事故.在5月26日由住建局检查施工工程项目过程工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发现的问题我项目部采取了专项措施如下:

1、对工程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不到岗,不能履行质量安全管理职责。我项目部已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让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到岗,范文top100全面履行质量安全管理职责。现在全部管理人员已经按照要求到岗,并经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确认。

2、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部位如:砌体有堵缝现象及施工缝留置不合理,我项目部按照工程细部做法进行返工处理后细部结构实体满足规范要求及观感质量。

3、临时用电、电器、外架、临边防护: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配电室安装有安全接地。制度牌、防火铁锨、防火砂一应俱全。放工后二级配电箱断电上锁、电线绝缘架空、无安全隐患;电器:无带病运转的现象,机械一切正常,施工结束后二级配电箱断电上锁、电机及机体进行防雨覆盖、无安全隐患;外架:外

脚手架底做有垫层并制作有垫块、架体规范拉结,架体无杂物堆放、无安全隐患;临边防护:施工脚手层满铺竹夹板、外架满挂密目网、按照规范要求挂设安全网,无安全隐患。

4、对工程安全资料的防火、防汛及扬尘控制治理等应急预案统筹安排结合施工现场进行安排检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补充完善现场安全资料。

5、对3#楼挡土墙编制可行、适用的观测记录,每天做好记录对潜在的问题及时建设单位联系,思想汇报专题将问题降低到萌芽状态。

6、补足现场安全警示标志牌已按照要求现场显目位置已挂设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7、文明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加强施工的计划管理,根据作业计划,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做好施工现场的总平面管理。加强现场的技术管理,施工前有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作指导,坚持分部分项的技术交底,避免野蛮作业。加强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按平面布置图布置机械设备,施工中随时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加强现场的材料管理,按平面布置图堆放料具,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加强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对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不积压。现场施工人员严禁赤脚、****上身或穿短裤、拖鞋、高跟鞋在现场作业,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经自检自查将问题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并针对工地现场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现已对自查情况自行整改到位。

陕西祥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5月30日

【第2篇】xxx县三中整体搬迁选址与修建的报告

县三中整体搬迁选址与修建的报告

XXX县XXX局:

县三中始建于1990年、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渐增多,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的不断增扩,三中己从十个班500名学生的二类学校发展至二十五个教学班1062名学生的一类中学,学校的迅速发展,已使三中的校舍及办学条件无法满足更多居住在6—8衔居民孩子上学的要求,也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每班学生人数均在50人以上,容纳不下更多的学生,急需扩建校舍,但三中校址的错选已无投资扩建的价值,整体搬迁己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三中的广大家长强烈要求整体搬迁、社会的有识之士更是急切呼吁,县政府在资金困难的条件下、站在全县社会经济战略发展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重要位置上,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顺乎民心急切期盼,把三中的整体搬迁放在了城市群建设规划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计划中,摆在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但因校址的鳞选几度更换、造成今年整体搬迁计划暂时搁浅。为确保明年整体搬迁不因选址等客观因素限制而再次搁浅,县三中广泛听取广大家长、社区及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论证,现向县政协递交校址选择方案供上级领导参考:

一、县三中校址初选方案——石油运输站处无疑是正确的,石油运输站处在6—8街的中心地节,利于学生走读,便于吸附更多学生上学,另外,城市建设整体南迁,学校建在南边,更利于房地产、二三产业的带动。利于吸引更多投资商把眼光向南倾斜、捡动居民向南迁移、向南发展、加速城市南迁步伐。

二、县三中的复选方案——县哈中,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均是不科学、不可行、不长远的,无疑又是一个错选方案,原因有三:一是县三中就读的孩子大都集中在西市路以西、幸福路以东的街道上,让90%的孩子到哈中寄宿根本行不通,家长也承受不起;二是哈中周边居民较少,无二三产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不利于开发和带动;三是不符合城市南扩和南迁发展规划,可谓南辕北辙,不符合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共同愿望。为符合长远利益,就算把三中搬至哈中,南迁的新城区也得新建一所学校,选择哈中无疑是现在三中校址错选的再次错选,难免重蹈复辙,不过几年便会显现出端睨。

建议:

一是要通过人大进行论证、裁决,选定校址,若石油运输站购地价过高,可不可以考虑再向南扩,绕过石油运输站回避这一矛盾。

二是重新选址,把学校放置在城市整体布局的合理配置中、使之长远、合理。

依第十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县三中2003年动工,2004年修建,2005年竣工”,这一决议全县人民时常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时时在询问进展,政府工作报告中八件大事也曾向全县人民承诺,而且人大代表也在第次的议案复核中多次地质询此项决议,均无明确答复,希望不这一决议能依有关程序尽快落实,以顺应民心、民意。

县三中已在历时14年的发展壮大中克难除弊、负重奋进,创造了教学连续三年全县教学质量第一、中学2002、2004年度全县教学质量名列全县一、二名的好成绩,赢得了社会上的充分肯定。在今后的发展中,县三中将始终坚持“质量为本、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力创造新的更大的业绩回报政府对三中的期待和厚望,回报社会对三中的关心和支持,恳请县政府对我们的建议予以支持,满足我们发展壮大三中的热切愿望。

妥否,请批示

XXX县第三中学

2004年12月27日

【第3篇】整体搬迁安置状况调研报告

整体搬迁安置状况调研报告

为尽快启动_____乡_____村_____村民小组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安置项目,充分考虑搬迁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乡于20xx年5月初对搬迁点和安置条件等进一步进行了实地祥细地调查分析,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_____村民小组基本情况:_____村民小组于1955年移民下坝进驻,隶属_____乡_____村,该村民小组座落于_____盆地北段东部边山坝结合部位的缓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主体结构松散,稳定性差。距乡人民政府10公里,有农户85户353人,有耕地890亩,其中水田266亩,旱地624亩,人均耕地面积2.3亩。20xx年末,人均占有粮食300kg,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距村委会、村完小及卫生室5公里,群众赶集、子女入学就医等条件不好。主灌渠上东沟以南北走向从寨子上边通过。20xx年以来,由于受崩龙田煤矿跨河采煤的影响,上东沟以下地表出现渗水,_____村民小组85户农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地表滑坡造成62户住房墙体拉裂变形,至今为止,已有5户人家8栋房屋倒塌拆除,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二)煤矿的基本情况

崩龙田煤矿原属_____农场(现保山监狱)的自办煤矿,1958年始建小煤窑供农场自用,开采区在_____河的西岸。1988年扩建到2万吨。1993年扩至3—4万吨/年。1995年扩建至6万吨。后来昌宁红星煤矿与崩龙田煤矿同时就大河东侧_____村民小组下面的储煤开采作了规划设计,但因技术投资等原因,两家业主都未开工,后经昌宁县人民政府出面与_____农场协商,经云南省保山监狱管理局批准,于20xx年两家共同联合开发,当时地质灾害点下面储煤的采矿权属昌宁红星煤矿。联合时,农场以河西储煤和资产入股,控股65%,昌宁红星煤矿以河东储煤和200万元入股,控股35%。于20xx年3月正式联合运营,20xx年底红星煤矿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撤回,由监狱单方进行管理经营。每生产一吨煤支付给红星煤矿10元。20xx年改为9元/吨。现开采规模已达9万吨/年。开采区于20xx年跨河延伸到_____河东岸_____村民小组驻地下边,现为主矿区。到目前为止,矿区河东岸地下储煤仍有900多万吨,可采储煤400多万吨,按现有开采能力可供近50年开采。

二、受灾情况

(一)居住区受灾情况:该村民小组座落于_____盆地北段东部边山坝结合部位的缓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主体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加之主灌渠上东沟以南北走向从寨子上边通过。20xx年以来,由于受崩龙田煤矿跨河采煤的影响,上东沟以下地表出现渗水,_____村民小组85户农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地表滑坡造成62户住房墙体拉裂变形,至今为止,已有5户人家8栋房屋倒塌拆除。目前旱季仍有6户人家的面房畜圈里出水,且出水量在增加。房屋基础被软化,造成垮塌的可能性很大,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二)生产区受灾情况:

在居住地受灾的同时,下边近300亩的耕地地表出现凹陷和变形,田间道路和灌溉沟渠受到严重破坏长达近1公里,造成耕种困难,现已由水田改为旱地,农户收益明显受到影响。此变形的地表下面是煤矿的主采煤区,通风口就在农户居住地的下边。

(三)群众意愿:由于自然灾害频繁,生存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村民住房墙体拉裂、房屋倒塌等问题,多数群众普遍认为是崩龙田煤矿采煤所致,反应强烈,并引起多次群体上访事件。群众要求搬迁到地质稳定条件较好的地方,彻底解决_____小组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三、灾情处置方案

(一)总体处置方案

1、搬迁规模:鉴于灾情明显,危害较大,_____村民小组应实行一次性整体搬迁,转移安置85户353人,宅基地按户均220㎡划拨给搬迁农户。房屋建设的结构和投资由农户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自行决定。

2、安置点选择:迁入区选择在_____乡_____村_____村民小组黄家大地,土地权属为_____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土地不需作调整。地势相对平缓,地质稳定性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且远离矿区,地质条件能满足搬迁安置需要。光、热、水资源条件较好。

3、建设内容及规划:安置点的建设规划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标准,超前合理规划。建设内容根据易地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相关标准结合自身情况,围绕安居建房85户;村庄道路及弹石路8公里;人畜饮水管道6.5公里;活动场地、电力设施、灌溉沟渠等来组织设计。

4、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768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补助资金193万元,保山监狱承诺补助资金220万元,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投入25万元,村民自筹30万元,缺口资金300万元。

(二)乡级前期工作情况

在灾情发生后,_____乡在考虑到需要搬迁时,一是积极协调各方,请昌宁水利局勘测 设计队帮助完成了皇家大地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报告),并报国家批准。二是在群众上访、思想不稳定时做了正确引导维护稳定工作。三是小项目捆绑上到位一个实施一个,完成了人畜饮水主管道架设,活动场地建设等投资近20万元。

(三)需县级帮助解决的事项

1、为确保整体搬迁的顺利实施,请县人民政府帮助协调保山监狱,适当增加补助资金,参照卡斯大水平新村村民小组因采煤影响搬迁补助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520万元,在原承诺的基础上追加补助资金300万元。

2、部门支持,合力攻坚。请县直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具体内容为:

发改局:帮助协调国家易地搬迁项目尽快下达实施;对村民房屋进行资产评估。

建设局:帮助对安置点进行规划、设计并提供建设技术指导。

水利局:帮助给予安置点人畜饮水项目支持和帮助。

国土局:帮助办理安置点农户宅基地使用手续,对安置点作出地质灾害评估;将迁出区列入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耕地恢复。

交通局:帮助解决部分公路建设资金,并提供建设技术支持。

新农办:帮助将安置点列入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予以资金支持。

电力公司:帮助将安置点通电工程列入电网改造项目予以支持。

经贸局:协调红星煤矿给予村民部份建房补助。协调保山监狱及早拨付补助资金。

财政局:对申报的_____村民小组一事一议项目予以资金倾斜和支持。

地震局:帮助将搬迁户列入地震民居房补助。

扶贫办:帮助将_____村民小组搬迁列入扶贫易地搬迁项目进行申报。

司法局:帮助调处解决疑难矛盾纠纷,开展法制政策宣传、维护社会稳定。

公安局:帮助搞好搬迁安置社会稳定工作。

信访局:做好搬迁户建房补助标准的解释疏导工作,防止村民上访。

农业局、林业局:帮助将安置点沼气池建设列入项目支持,并提供建设技术支持。

【第4篇】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xx镇位于xx县西北方向,距县城37公里,甘志公路、洛河穿境而过,是xx集团驻地,是xx县经济、商贸、文化活动中心,是全县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域面积448.7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47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7737人,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山地7.2万亩,川台地1.3万亩,有蔬菜大棚524座,省级蔬菜示范园1处,养殖小区3个,丰裕种猪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有山地果树4200亩,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大学生移民搬迁心得体会作文3000字。

近年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及重点镇建设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重点镇建设和人口聚集上,按照先建设后聚集,边建设边聚集的原则,按照省、市、县的总体要求,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工作,对拐沟、偏远村组的群众实施分年度、分批次的移民搬迁,直至实现整村搬迁,全镇重点搬迁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3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48户2120人,并对其他拐沟村的群众实施部分搬迁,现就搬迁情况调研如下:

一、移民搬迁是拐沟村组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拐沟、偏远村群众的贫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变化,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度仍然很深,返贫率仍然很高,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扶持,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为37.6%。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拐沟、偏远村组的贫困问题,使拐沟、偏远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通过调研,认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实施大规模、整建制的移民搬迁,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彻底告别贫困。其理由是:

第一、拐沟、偏远村组自然条件差。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区,立地条件差,地表植被脆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陡峭的山坡、匮乏的水源、脆弱的生态,是制约群众生存和发展的一道道难关。干旱、沙尘、霜冻、冰雹、洪水、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

第二、资源性缺水严重。柴关山村处于山岭上,群众吃水非常困难,通过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母亲水窖行动等人饮解困工程,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但和农业生产一样,也是“靠天吃水”,主要依靠集雨场窖,若遇干旱严重的年份,群众仍然到十多里的沟底,用毛驴驮水,来回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新庄洼、甘沟河2个行政村的7个村民小组,以前靠吃井水和小河水,以人担、驴驮为主,近几年,通过打机井,建高位水塔,接通了自来水,条件有了改善,但成本大、费用太高。

第三、基础设施依然落后。近年来,我镇拐沟、偏远村组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变,但是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多数乡村道路仍为土路,部分自然村还未通路。耕地上很少有生产道路,入种秋收都是人背驴驼。孩子要到xx镇区小学上学,距家30多公里,特别是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为了孩子上学,母亲只能跟随孩子来到镇区租赁房子居住,给孩子做饭、照顾上学,父亲在家劳动,有的家中劳动忙,只有爷爷奶奶到镇区照看孩子上学,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有溺爱心理,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有部分群众为了生计、走出大山,十多年前举家前往镇区、志丹等地,从事大棚产业开发、经商、打工等,家里的土窑洞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均已塌陷,成为危窑,无法居住,拐沟、偏远村组通讯条件也较差,不少村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第四、居住条件简陋。柴关山群众居住土窑洞的农户占95%,新庄洼、甘沟河群众住土窑洞的农户占30%,且有不少危房户和无房户。这里的土窑洞已住了几辈人,地质灾害隐患较大。

第五、教育卫生发展严重滞后。村内没有小学,村里孩子上学只能去镇上,距柴关山、花豹岔等村组30多公里。村内也没有卫生室,村民们小病“靠扛”,大病进医院。在倡导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均等化的今天,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很难实现均等化,只有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安居才能够为教育卫生服务均等化奠定基础。

二、当前我镇在移民搬迁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移民搬迁方面,我们抓住省上提出的xx市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按照重点镇建设聚集人口的要求,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认真执行省、市、县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1.基本情况。,在镇区xx村征用土地50亩,建设移民安置房7栋六层240套房,按照移人不移地的原则,重点搬迁xx、xx、xx村群众、镇区产业开发户,目前,已落实搬迁群众213户,787人,其中xx村106户,402人,xx村37户,144人,xx村17户,61人,其他拐沟村53户,180人,在搬迁群众中从事大棚产业开发的62户,经商的23户,打工58户,在原村务农70户。

2.资金筹措及安置措施。镇政府及县农综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xx、xx、xx及其他拐沟村组,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困难、问题,今后发家致富的想法,是否愿意搬迁等,进行走访了解,座谈讨论等,结合省、市移民搬迁有关政策,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捆绑保障性住房、扶贫移民搬迁等资金,总计投资4000余万元,集中建设移民搬迁小区,一期240套移民搬迁房已建成,每套面积90平方米,均为成品房,水、电、路、天然气配套到位,移民搬迁户按照楼层差价和地下室的区别,每套房交6万元至9万元即可入住。二期移民搬迁小区拟建设204套房,现正在建设之中。

3.配套产业建设。移民搬迁产业建设致关重要,县农综办捆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示范园建设资金、整村推进

资金等,实施xx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建设100米“v”型大棚150棚,大棚土建、钢架、立柱等每棚13万元,农民每棚自筹费用3万元,用于大棚膜、草帘、卷帘机、农机肥、籽种、农药、化肥等,并由县农综办负责配套建设工作房、包山墙、绿化、道路硬化、生产用水管网、生产用电线路架设,总计投资3000万元。同时配套建设公办幼儿园、净化水厂、垃圾填埋场、扩建xx实验小学,加强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工作,在抓好群众收入的同时,做好孩子上学、饮水、就医、居住环境等工作,为群众安心搬迁,舒心生活奠定基础。

4.搬迁后的变化。一是居住环境的变化。搬迁户告别了居住土窑洞,告别高山、高坡居住,告别艰苦的条件,告别租房居住,住进移民小区,有了自己的房子,心里踏实,条件改善,实现电气化生活。二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促进群众收入的增加。原来在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等村组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只靠种地年收入不足万元,移民搬迁户大多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经商做生意、以跑运输、砖瓦工、粉刷工、修理工、装卸、打工等为主,每户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多则在8万元以上,通过走出去,开阔眼界,发展多种经营,走上富裕道路,过上辛福生活。三是能享受均等等教育医疗文化资源。搬迁后进入镇区,孩子上学方便,父母在身边,便于管理、便于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进入镇区后,经常参与健身锻炼,能享受广场健身器材、文体娱乐设施的乐趣。同时,能经常性的接受各种身体预防性疾

【第5篇】大学生对县中医院移民搬迁前后经营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县中医院移民搬迁前后经营的调查报告

三峡库区二期储水已过去了七个月,库区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一座座旧城废墟没入水中,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春节假期回到家乡,新城建设已初见规模,各种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景象。

移民搬迁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同样也会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医院的经营、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医院有些什么变化呢?就此问题,我专门对县中医院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访问,亲身感受到移民搬迁带来的变化。

县中医院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单位,其规模比县人民医院小,但又超过了当地其它医院,位居县第二,其收费标准和就诊病人更大众化。而该医院元月1日起迁于新县城正式营业,在新县城后经营了整一年,其经营成果就会计期间而言,与正好有完整的可比性。

一、立足长远、扩大规模

该医院搬迁之前在旧县城拥有综合楼一幢,营业面积为3000平方米,在码头和闹市区分别设面积180平方米的门诊两所,共计病床98张,只置备了b超,光机,心电监护器,血气分析仪等基本的检查医疗设备,综合手术室一间,医护人员42人,后勤人员10人,为了更好的发展,借助移民的契机,医院将其建设规模扩大,新县城的综合楼面积增至4200平方米,另设门诊三所,营业面积分别为一门诊220平方米,二门诊250平方米,三门诊190平方米,病床126张,其中80为重新购置,新设备配备电视,空调,卫生间的病房20间,新的综合手术室功能更齐全,设施更完备,新购中药熬药机等价值36万的先进医疗设备,并将在6月前购置一台彩色多普勒,医护人员也增至47人,资产总计由12月31日361万元增至12月31日528万元。

二、调整布局、优化结构

旧城的综合楼所在地与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相距且400米远,而人民医院是全县最大的.医院,设施设备先进完善,医护人员素质较高,在外科,五官科,传染科,影象科几方面有绝对优势,因此中医院一直在人民医院的阴影下苦苦维持经营情况极不乐观,在中,该院全年共计320万元,其中财政科助收入38万元,医疗收入82万元,药品收入184万元,其他收入16万元,相比全年311万元的总之出而言,只能略有盈余,迁入新城后,综合楼与人民医院的两个大型门诊均相距一公里以上,且呈三角形分布,覆盖县城的上半部,居民较为集中,加之人民医院的住院部尚末搬迁(新址也离城较远),给人们就医带来极大不便,截止12月31日,该院全年收入为50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1万元,医疗收入158万元,药品收入275万元,其他收入26万元。特别是住院部收入状况大有改观,的医疗收入为61万元,药品收入103万元,而的医疗收入为114万元,药品收入157万元,新设的三个门

诊部则以综合楼为中心,呈三角形分布,均占据了居民密集且交通便利的优势。

三、突出特点、提升质量

1、以前,该院的经营策略一直较保守,被人民医院的优势压抑着,与夔州医院及其他小型医院维持旧有的经营方式,反而是第二门诊地址处闹市中心,聘请著名老中医坐诊,经营得红红火,该院将第二门诊的办法发挥得更完善,在各门诊均设一至两名著名中医医师坐诊,加之“非典”的爆发给人们的生活,心理带来巨大影响,导致萧条多年的中医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件原本不幸的人类的灾难却为该院领导对本院的定位有了深入的思考,决定不再跟在人民医院的后面人云亦云,而是回归本院最初的定位,以中医为主,走出自己的特色来,让中国博大精深的医学重新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展放光彩。在中药方面,既要为人们消除病痛,又要让患者服用方便,节省时间,只有大力发展中草药自制,加工成中成药的方式为病人服务,这一策略的实施,引起该院中成药收入到达39万元,加工收入8万元,中草药支出及其他材料工资等支出32万元,该项业务与其他医院相比算是小胜一回,且赢得一批较固定的慢性病患者。

2、该院为改善以前医患关系不太融洽的局面,制定多项规章制度并切实执导。在职工中树立以人为本,利益靠后的精神宗旨,象老朋友一样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病人就医,在实施首诊负责制的后期治疗中,可自己选择医生护士,在药品质量上严格把关,所有药品,器材均从正规渠道购进,绝不为了经济利益而损害医院信誉和病人的利益,对医护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支付培训费4万元,占日常公用支出扣除专用材料购置费后的14%。

四、加强管理、合理理财

1、该医院财务管理在的基础上,加大了管理力度,力求完善内控制度。所有的设施,设备,药材,材料,办公用品的管理责任,均落实到每个人,责任划分明确,堵塞了漏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损坏。

2、积极且及时的催收应收医疗款及其他应收款,底应收医疗款为29,4万元,其他应收款9,8万元,底应收医疗款26万元,其他应收款14,9万元,(其中新增职工集资建房款12万元)对应付帐款每月及时核对,合理安排资金的利与及时支出。

3、在费用管理上精打细算,增收节支,从业务费,后勤,办公费上节省,但在药品器材上的开支绝不为降低成本而使用假冒伪劣。对办公楼,职工住宅楼的建设和药品,器材的采购,实行职工监督,有奖举报的措施,即保证了工程质量,药品,器材是质量,又避免了谎报,虚假导致的经济损失

五、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社会中,竞争会日益激烈,而事业单位成功的改革方向,应是逐渐走向企业化管理,这是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该院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经营者更新管理理念,对此该院已有较明确的认识。这也是中医院借助移民搬迁的契机,主动出击,积极改革所取得成效。有了这种理念作支撑,相信中医院会走上一条成功之路,创造出新的更大的业绩。

【第6篇】地灾避险搬迁工作自查报告

地灾避险搬迁工作自查报告

上半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下,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强化措施,防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进度

今年全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为80户。截至目前,已完成45户,完成率56%,正在修建新房的有32户(其中4户已完成主体部分),3户还处于备料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受我县地形地貌的制约,寻找一处既安全,又适宜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居住地十分艰难。有些老百姓着眼于下一代的成长发展,耗费了不少的人力财力仍然没有找到一块自己满意的宅基地,凸显出“想搬却搬不动”的局面。(二)峨美路实施交通管制,给农户运送建房材料带来不便,成本也相对增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搬迁进度。(三)个别乡镇在实施过程中宣传力度不够,在确定搬迁户时前期工作不够扎实,调查摸底的情况不清,在申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指标时数据过大,在实施过程中一部分人不愿意搬迁,让搬迁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三、当前措施和下一步安排

(一)对于选址存在困难的这部分老百姓,我局已请地质队技术人员从技术层面把关,防止老百姓从“一个隐患点搬入另一个隐患点”。(二)我局将继续对有搬迁任务的乡镇实行全覆盖督查,并将进度滞后的乡镇进行通报,增强乡镇人民政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我局将深入实地收集搬迁对象存在的困难,加强同涉及乡镇和峨美路指挥部的沟通衔接,尽量为搬迁农户运输建房材料提供便利。(四)对于已完成搬迁的农户,我局将抽调人员协助乡镇做好旧房拆除和搬迁资料完善工作,并组织开展验收。

四、进度安排

7月中旬—8月中旬完成70户。8月中旬—9月中旬完成80户。9月中旬—10月上旬组织旧房拆除。10月下旬组织验收,全面完成搬迁工作。

【第7篇】扶贫搬迁整改自查报告

扶贫搬迁整改自查报告

根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审计发现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摸排整改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高度重视,要求县发展和改革局、扶贫移民局和所涉乡镇认真对照《通知》五个方面的反馈问题逐一排查核查,认真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搬迁对象

我县组织对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各项目乡镇进行了全覆盖排查,经认真复核,未发现搬迁对象识别不精准情况,不存在已搬迁人口不在搬迁对象范围内。

二、搬迁任务

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共计划完成、、3个乡(镇)5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40人,历时2年,现已累计完成96户360人顺利搬迁入住,占总任务的80%,剩余24户80人待发改局验收后搬迁入住。

三、未搬迁已脱贫

经与扶贫移民局对接核实,《未入住已脱贫名单》中,县已脱贫未搬迁入住的搬迁户共17户,其中镇2户已搬迁入住,并在系统中进行了标注;乡6户、镇9户因已脱贫户享受脱贫不脱政策的相关要求,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目前住房均已建设完成,正在筹备入住事宜,待发改局验收过后,入住信息再录入系统。

四、农户自筹资金

按照中央、省有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标准,严控三条红线,坚守三条底线,坚持“标准主导、标准优先”,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政策”,给予1人户家庭一次性补助3.281万元,2人户及以上家庭人均补助2.281万元,严格控制户均自筹不超1万元,参照本县人均收入实际情况,我县不存在因搬迁举债返贫现象。

五、住房面积情况

在住房面积上,严格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我县对20××年—20××年各项目乡(镇)易地扶贫搬迁住房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发现存在个别超面积问题,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

【第8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工作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区南部,距巴城24公里,幅员面积70.9平方公里,辖23个村、2个社区居民,8518户30537人。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共建集中安置点45个,集中安置贫困户414户1632人;分散安置188户764人,其中:统规自建153户622人、场镇购房27户127人、投亲靠友8户15人。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精准锁定搬迁对象。明确搬迁对象的认定条件和原则,采取“三看三评三审”(看区域环境、看扶贫成本、看房屋状况,院户评、村组评、村民大会评,村委会初审、镇复审、区审定)的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确保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落、不符合搬迁条件的一个不进。

(二)坚持“三靠五进六不选”原则,科学选择安置地点。一是集中安置点选址坚持“地势开阔、地质安全、交通便利、不占耕地、节约费用”的原则;二是分散安置选址坚持“不在原址修建,地质安全,交通、水源便利,场镇购房、统规自建、投亲靠友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建”原则,推进实施建设。一是镇成立易地搬迁指挥部,区级挂包领导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易地办;二是集中安置点建设采取统一招投标方式确定测绘、规划设计、地勘、施工设计、造价、监理等中介服务结构和施工企业;三是实行党政领导包片、镇村干部驻点督导,负责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具体问题,督促进度、质量,监督安全施工;四是每个安置点由3-5名业主代表负责监督工程质量。

(四)坚持“三严格”标准,确保贫困群众不因搬迁负债。一是严格控制安置住房面积。所有搬迁户安置房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二是严格控制安置住房建设成本。集中安置点住房实际造价每平方米控制在1146元以下。三是严格兑现安置住房建设补助和奖励政策。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七类差异化”补助标准。同时,确保搬迁户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

(五)坚持“产居并重”,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大力发展安置点产业园区。通过招龙头企业、回引返乡创业、发动能人等,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流转聚居点周围土地,建成产业园区,吸纳搬迁农户到园区务工增加收入。二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实施贫困户“万元增收工程”项目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实施增收。

(六)坚持“谁受益谁管理谁维护”原则落实后期管护。一是各安置点成立由3-5名业主代表组成的业主委员会,负责安置点的管理;二是各安置点配套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垃圾池(房)、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三是落实专人负责清扫保洁、水电维护;四是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安置点公益设施的保护意识,形成群众自觉保护、共同利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搬迁报告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