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伟大祖国60周年庆典,也经受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新疆七五骚乱事件,在___、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完成年初确定的年度主要目
标任务,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新成绩。
(一)经济生产基本情况
我省今年经济生产发展良好,生产总值达到_____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了我市经济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粮食总产达到_____万吨,;油料总产达到_____万吨,创历史新高;蔬菜总产达到_____万吨,首次突破百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工业方面增加值实现_____亿元,工业化率由上年的_____%大幅提高到_____%,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在加快崛起,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固定资产投资突破_____亿元,达到_____亿元,增长_____%,建成了一大批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_____%。达到我市历史最低水平,正在进入低生育水平的新阶段。一年来,我省相关部门积极进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关,开展各项有利于_____省经济发展良好措施。
(二)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科学发展
游市场明显紧缩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旅游升温,实现旅游总收入47.5亿元,比上年增长0.3%。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千方百计增强发展后劲。我们坚持既考虑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做好当下工作,又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更加注重以规划为先导,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水平。编制完成了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黄河沿岸综合开发规划等一批重要规划。兰青铁路复线、柴达尔至木里铁路、三江源机场、750千伏西宁至官亭和拉西瓦至官亭输变电等工程基本建成。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拉西瓦和积石峡水电站、330千伏锡铁山至西台输变电、丹拉国道西宁西过境线、德令哈至大柴旦公路、贵德至大武公路、西宁海湖新区建设等工程扎实推进。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改扩建、格尔木至察尔汗高速公路、倒淌河至共和、湟源至西海镇一级公路、当金山至大柴旦公路、西宁第三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地质勘查投入明显增加,各类矿产资源探明储量进一步扩大。去年底,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十项政策,新增建设投资1000亿元,经过努力,我们争取到中央资金14.8亿元,一批民生、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相关项目正在加紧实施。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奋斗异常艰辛,我们的成绩来之不易。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国内联系更为紧密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增强科学研判形势的能力和魄力,善于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上分析发展变化,才能做到科学决策,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深刻体会到,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危机中也必然蕴藏着机遇,只有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善于把压力变为动力、把挑战变成机遇,从对策措施、项目谋划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把潜在的机遇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我们深刻体会到,经济发展有自身规律,只有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善于把政府对经济的引导调节作用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完善思路,创新手段和机制,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越是形势复杂、越是困难增多,越是需要我们大力发扬“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拼搏,谋大事、干实事、求实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面对严峻挑战和压力,全省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携手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历程。每一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每一个难题的成功破解,都体现着各族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都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社会各阶层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多年积累形成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改善民生任务艰巨等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抗御风险、支撑发展的能力不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速减缓,传导效应在我省日渐显现,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是: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增速明显回落;农牧业比较效益降低;财政收入增速放慢;就业环境趋紧,农牧民务工面临新的困难。同时,尽管我们加大物资储备和市场价格监管力度,物价涨幅逐月明显回落,但由于受下半年物价翘尾因素的较大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计为9.9%,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些短期问题与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加大了改革发展稳定的难度。此外,政府部门的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管理和服务水平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工作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施政为民,在服务中创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施政科学、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把调节经济的主要精力放到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实行专家论证、公众听证等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切实加强诚信、法制、市场和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积极营造让投资者、创业者、就业者放心创业、放手发展、活力进发的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明公正的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报告工作、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监督。加强行政立法,落实执法责任制,实行行政问责制度,探索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政府新闻发布会等公开渠道,公开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执行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大力推进执行有力、高效务实的效能政府建设。以提高执行力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强化绩效评估。今年重点建立完善“五项制度”,即投资者首问责任制度、重大工作和重大项目限时办结制度、招商引资项目责任追究和督查报告制度、对投资者的定期走访制度、对重点工作和项目的领导联系和选派干部帮扶制度,进一步提高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的效率。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推动责任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和高效创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
大力推进执政为民、勤政廉政的廉洁政府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为民、务实、进取、廉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公务消费,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以及政府机关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加大反腐__工作力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__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切实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变更、矿权拍卖、政府采购的监管,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依法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___、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福建发展。_________多次就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亲临福建考察指导,殷切希望我们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中央作出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各部位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福建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过去的一年,在___、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___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24055.76亿元,增长9.9%;公共财政总收入3828亿元、增长11.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62.29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49.48亿元,增长18.8%;外贸出口1134.6亿美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1亿美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增长10.9%;城镇登记失业率3.47%;人口自然增长率7.5‰;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全力以赴稳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及时出台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工作总结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稳定内外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74%,企业直接融资1404.45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4%,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85亿元,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8公里、港口吞吐能力4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340万千瓦,电网电压提升至特高压等级。注重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合力布局建设大市场,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闽货销售,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和新型消费业态,信息消费增长19%,旅游总收入增长18.4%。
2023年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车俊宣读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23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___、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浙江时的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八八战略”为总纲,认真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扎实做好补短板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全省经济稳走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出色完成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任务
举全省之力做好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工作,实现了让______和___满意、外国元首满意、全国人民满意、全省人民满意的目标。
把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执行______重要指示精神,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好效果,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场馆改造、交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保障、会场服务、文艺演出、舆论宣传等各项工作,落实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理念,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圆满完成了______和___赋予浙江、赋予杭州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印象、中国风采的政治使命。
把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作为“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实践。坚持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动员全省人民发扬主人翁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展现了浙江人民包容大气、事必尽善、文明重礼、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坚持苦干实干、夜以继日,不到300天完成了数以百计的整治提升项目,展现了杭州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坚持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峰会过程近乎完美、惊艳全球;坚持对标一流、追求卓越,在g20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浙江印象。
把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作为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浙江素材、浙江实践的新起点。坚持以改革开放推进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以创新创业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发展,以“拆治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整治和城乡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重实干、去清谈,积极放大峰会效应,开启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的新征程。
(二)推动重大改革开放创新举措落地
按照“开局之年抓大事”的理念,积极谋划和实施既该干、又能干成、更能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为“十三五”高质量均衡性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省行政许可事项从554项减少到516项、四年累计减少779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纵横贯通28个省级部门和所有市县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改革全面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覆盖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并向村级延伸。成立省行政复议局,全面行使集中承办省级部门行政复议案件职能。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试点。完成宁波舟山港与嘉兴港、台州港、温州港、义乌陆港的资产整合,省海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一体运营,省交投和省铁投集团合并重组,质监系统事企分离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深入推进农村“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农村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全面落实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大战略,认真做好援疆援藏援青援川等工作。
推动重大开放举措落地。深入实施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全面启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规划建设,金甬铁路顺利开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宁波梅山新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加快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
推动重大创新举措落地。全面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支持宁波、温州、嘉兴、金华、舟山等地加快建设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全省新增“国千”人才105人、“省千”人才215人。加快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加快省股权交易中心改革发展,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3859家。
(三)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决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年生产总值46485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1.8亿元、增长9.8%,节能减排降碳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推进去产能,处置555家“僵尸企业”,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3万家脏乱差小作坊,杭钢集团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省交通集团水运板块破产重组顺利推进。积极推进去库存,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从年初的22.2个月下降至年底的11.7个月,其中住宅从15.8个月下降至7.3个月。积极推进去杠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57.8%下降到56%。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积极推进降成本,制定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积极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革落地等六大短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1.7%,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生态环保投资增长51.9%,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9%,财政民生支出增长11.3%,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打通联通江西、福建的断头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至城区地铁专线、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泰段、京杭运河二通道、杭绍台铁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开工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全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和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统筹抓好增加科技投入、集聚高端人才、加强研究开发、推进成果转化等工作,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66万件、高新技术企业259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654家。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七大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以上。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在集聚人才、驱动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上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四换三名”,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126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10820台,制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120个,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93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和海上“一打三整治”,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积极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支持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加快改革发展,四大省域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71%左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1个百分点。支持和鼓励省域中心城市周边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高铁小镇,积极融入中心城市,实现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支持区域中心城市与相邻县市一体化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经济转型。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扎实推进湖州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主动研究并积极推动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规划建设,支持衢州、丽水等生态功能区加快绿色发展。
(四)加力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全面实施新一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大力整治生态环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全省各地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城乡更美丽。
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大力推进清淤泥、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年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836公里、河湖库塘清淤1.37亿立方米,建成城镇污水管网3252公里、四年累计11625公里,完成2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四年累计235个,完成417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四年累计23137个。全省221个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77.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2.7%,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完成1186万千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四年累计3563万千瓦,占全省30万千瓦以上统调燃煤机组装机总量的90%。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14203台、四年累计35246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6万辆、四年累计88.9万辆,提前全部消灭黄标车。全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8.4%,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6微克/立方米,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推进治城治乡。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54亿平方米、四年累计6.29亿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3.38亿平方米、四年累计9.26亿平方米。积极打造珍贵彩色森林,新增珍贵树木2099万株、珍贵彩色森林2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96%。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美丽庭院1万个。部署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现代城市建设,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面貌加快改善。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十方面民生实事件件落地。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37元和22866元,增长8.1%和8.2%。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服务力度,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总数分别达到3711万人、5175万人。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试点。加大社会救助兜底力度,城乡居民平均低保标准稳步提高。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推进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加强标准化中小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浙江音乐学院建成投用。制定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联动实施医疗、医药、医保改革,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顺利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文化体系,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568个、四年累计6527个。切实加强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民族宗教等工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浙江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有效处置遂昌苏村等地山体滑坡和鹿城双屿农房倒塌等重大突发事件,全力抓好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和综合整治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推进下山移民、地质灾害搬迁和危旧房改造,完成异地搬迁4.5万人,其中地质灾害搬迁4760人,农村危房改造20559户、城镇危险住宅房屋解危15665幢。加强对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火灾事故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和7.8%。积极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方式,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2.6%。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良好开局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和广大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在浙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浙江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增长不快,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依然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比较困难,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环境、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自然灾害灾前预防能力亟待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网络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方面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同时,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四风”问题面临反弹压力,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目标任务与重点
2023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本届省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深刻把握浙江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做好2023年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浙江实际,建议202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确保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争取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在工作中,坚定不移推进“拆治归”,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聚焦改革、聚焦发展、聚焦民生,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政府自身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绩。
(一)聚焦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从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逐步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简政放权,继续精减行政事业收费,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加快形成覆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服务等领域的“一次办结”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定实施全省统一的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形成各项便民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办理、证照快递送达”的“零上门”机制,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联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继续削减行政许可事项,积极推进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瘦身”,对关系国家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不再核准审批,均实行备案管理。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实行统一登记、统一赋码、并联审批、网上办结,年内实现所有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核准、备案。加快政事分开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审批等涉政中介机构延伸,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审批中介服务的具体办法,推动“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逐步取代项目能评、环评。按照“创新论英雄、亩产论英雄、节能论英雄、减排论英雄”的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分档评级制度,促进“创新强、亩产高、节能好、减排多”的企业加快发展。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确保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让每一位民营企业家都能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温州金融改革、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宁波保险改革等国家战略举措,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革试点、交通运输综合改革以及嘉善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入推进浦江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建设,建立健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等长效机制。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军民融合”,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推进人防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健全促进放心消费的机制,积极创建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打响“放心消费在浙江”品牌。
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围绕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目标,加快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以油品全产业链为特色,着力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积极推进宁波梅山新区、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规划建设。深入推进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深入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名优特产品出口,加强先进技术装备进口,扩大服务贸易,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保税加工区、保税市场和保税跨境电商园区,促进新型加工贸易、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商贸易加快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瞄准先进技术、知名品牌、“专精特”企业开展跨国并购,高水平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推进浙商国际价值链新布局。办好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动接轨上海、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认真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二)聚焦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
坚持有违必拆、有污必治、有劣必除,坚决打破拖累浙江发展的坛坛罐罐。
深入实施“三改一拆”。建立有违必拆的工作机制,加快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积极推进城市街道、立面、道路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浙派民居”改造,加强山体地貌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和珍贵彩色森林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建设质量和水平。
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协同推进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排污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等六大工程,积极整治小微水体感官污染,完善河长制,加强湿地保护,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达标改造,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大力推进雾霾治理。全面完成大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开展钢铁、化工、水泥、玻璃、热电等行业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加强石化、制鞋、涂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加强机动车、船舶污染防治,加强建筑扬尘防控,建立健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长效机制,努力减少重污染天气。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认真完成处置300家僵尸企业、淘汰1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0000家脏乱差小作坊的目标任务。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和房地产泡沫。制定实施“去不良”行动计划,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完善担保体系建设,严堵非法集资渠道,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积极防范和化解“两链”风险。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购房,抑制投机性购房,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确保商品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四换三名”和“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力度,积极探索以特色小镇理念和方式分块改造提升开发区(园区)的有效途径,力争在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建材、有色金属加工、农副食品加工和批发零售等“10+1”传统产业先行取得突破。支持绍兴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进一步清费减负,积极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加大兼并重组力度,着力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统筹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畜牧业转型升级、海上“一打三整治”等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捕捞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和绿色生态渔业,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向绿色发展转型,加快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创客”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和“大粮食安全观”,建设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风情小镇和休闲旅游示范村,力争有2000个村成为a级景区,其中3a级以上景区200个。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济收益权“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加大宅基地空间置换力度,把愿意进城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把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计划、工业机器人行动计划、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和绿色农业行动计划,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00个、工业机器人1万台、上云企业10万家、绿色农产品基地10万亩。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不断发展壮大新动能。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支持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龙头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提升战略定位、建设创新型大学或创业型大学,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研究开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化、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和中心城市科技城建设。积极规划建设特色小镇,鼓励中心城市周边县市依托高铁站规划建设科创小镇,支持各地规划建设高新技术类特色小镇,使特色小镇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000家,每年推动1000个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积极推进信息经济与各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八大万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积极推进空间发展格局创新。大力实施都市区带动战略,支持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四大都市区在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实施大港口战略、大项目战略,加快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支持衢州、丽水等生态功能区加快集聚和转化绿色财富,努力使生态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深入推进全省海港、交通、机场资源整合,培育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优势,积极打造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交通走廊,高水平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把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浙商回归、激发民资、对接央企、引进外资等工作,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招引和推进,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强化要素资源保障,确保完成“411”重大项目投资1万亿元以上,确保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重点技术改造投资、生态环保投资增长15%以上,确保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0亿美元。
(三)聚焦民生改善,促进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全面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鼓励创业、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积极落实人才新政,统筹做好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创业服务、金融支持等工作,支持各类人才在浙创业、来浙创业。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万人。深入开展“浙江无欠薪”行动,加大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力度,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培育工匠精神,促进就业稳定有序、工资稳定增长、企业稳定经营。适时适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平稳增长。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低收入农户档案,着力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加快教育改革,促进公平发展。制定实施学前教育标准,分步实施幼儿园达标改造、扩容。制定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分步实施中小学校提标改造工程,年内完成偏远地区中小学校的提标改造。继续放宽普高、职高分流限制,促进普高、职高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大重点高校、重点学科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争创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上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确保每家三甲综合医院与2家以上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每个县市每天有三甲医院派驻的不少于10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在县级医院工作,把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制定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标准,加快形成以县医院为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医药价格”改革,形成“厂家网上销售、医院网上采购、部门实时监管”的运行机制。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加快社保改革,促进公平可持续。加快各级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整合,逐步形成“多档次、可选择”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社保运行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更公平、可持续。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联动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标准。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探索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降低起付标准,提高个人缴费比例和报销比例,切实减轻群众大病治疗负担。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红十字事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不断丰富群众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等四项全国改革试点提质扩面。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公共服务重点县(市、区)及薄弱乡村建设,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深入实施影视精品打造、网络文艺发展、文艺浙军培育等“七大工程”,建立实施文艺荣誉制度,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二版)扎实推进之江文化中心、浙江自然博物园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深化传统戏剧保护和振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强化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浙江故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积极筹备2023年杭州亚运会,做好天津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办好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深入开展平安浙江建设。全面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避让搬迁和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进治危拆违攻坚战,统筹做好城乡危旧房排查、整治工作。大力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加强山区小流域治理,完善基层防汛防台、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探索建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总结深化“平安护航g20”安全保障经验,建立健全安保维稳长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扎实做好各类社会风险排查管控,加强法律服务,及时有效化解社会民间纠纷。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法治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认真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1、全面完成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窑)炉,积极治理雾霾。
2、研究制定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填埋场生态化改造,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3、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力度,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完成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所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一级a排放达标改造,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4、深入实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推进轨道交通建设500公里,新增、更新公交车1000辆,新建、改造公交站点1000个,新增停车位10万个。
5、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6、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新建放心农贸市场300个。
7、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个,新建、扩改建避灾安置点1500个,完成全部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治理。
8、对全省所有加油站加油机实施计量检定。
9、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
10、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000个,新建30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3000个城市社区智能投递终端。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___同志_______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努力使政府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加快建设服务政府。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建设服务政府的重要基础,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能简则简、应放则放、该改则改,集中力量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加强为基层和企业、群众排忧解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当好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店小二”。
加快建设责任政府。坚持把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作为建设责任政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省级部门和设区市重点工作清单制度,改革完善考核办法,加强追责问责,做到政府各项工作有清单、有督查、有考核、有问责,确保___国务院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诚信守法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按照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的原则,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说到做到,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加快建设廉洁政府。坚持把改进作风、严明纪律、惩治腐败作为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遵循,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党组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风化俗成,做到越往后执纪越严,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坚决惩处各类腐败行为,努力打造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铁一般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浙江所处历史方位的使命担当令人振奋,全面小康标杆省的目标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同志_______周围,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立潮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中共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杜家毫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湖南日报记者罗新国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的政府工作
过去一年,在___、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共湖南省委决策部署,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有针对性地出台实施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影响,基本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全省发展步入新阶段。发展平台实现新突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我省四大板块全部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要经济指标迈上新台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万亿元,增长9.5%;投资规模突破2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03万亿元、2.08万亿元。交通枢纽地位得到新提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296公里、5493公里,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五位;欧美航线、货运班列开通取得突破;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00多万人次,居中部首位;黄花机场至高铁南站的中低速磁浮工程顺利开工,黔张常、怀邵衡、蒙华铁路湖南段等项目全面启动。
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1.6∶46.2∶42.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百千万”工程进展顺利,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各类种植基地8300万亩,联结农户950万户。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867项,蓝思科技新材料、华菱汽车板等重大产业项目正式投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均保持15%以上增速,园区工业占全省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分别增长120%、105.8%、21.9%。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4.2个、11.6个、2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分类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城镇化率提高1.32个百分点,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推进。
三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超级杂交稻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公斤。高性能计算、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获国家批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74个。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投产,长沙超算中心投入使用。高技术产业增长27.8%,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
四是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十大重点改革不断深化,排污权交易范围扩大,民用阶梯式水电气价制度、绿色出行、绿色建筑推广到全省。省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实现全覆盖,省级专项压减率超过50%,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试点有序开展,政府性债务预警机制不断完善。省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取消和下放68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公布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和全部涉企收费目录。深化国企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混合所有制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市州上轮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商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新登记企业户数、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34.7%和89.1%。教育、医疗卫生等改革积极推进。27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剥离转企改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1500亿元。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在基础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3年,在___、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省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2.59万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43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4亿元、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万亿元,增长17.5%;外贸出口6983亿元、增长0.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8亿美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60元,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3.66%;人口自然增长率7.8‰;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三比一看”,落实“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推进机制,巩固经济基本面。扩大有效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587亿元,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7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比年度计划增加700亿元以上。增强消费拉动,信息消费增长18%,旅游总收入增长16%,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0%,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培育。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1%,企业直接融资2920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二)加大力度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着力优化存量、创造增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注重技改提升,全省技改投资4550亿元、增长18%,“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有力推进,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地方试点。注重优选龙头项目,京东方面板、联芯国际集成电路、高世代面板等重大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注重搭建平台,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专利授权量增长62.8%,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第十三届“6·18”对接合同项目5742项、总投资1488亿元,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获批建设。
(三)惠农富农强基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7%,粮食总产量661万吨。“一区两园”建成现代农业项目300个,新建各类温室大棚11.5万亩、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30个。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84亿元,带动357万农户增收。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实施精准扶贫,深化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持续实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8万户,20万人实现脱贫。
(四)创新机制添活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三张清单”公布运行,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14项,省级核准的企业投资事项保留30项,全省8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审或办理。省直部门数据、信息中心实现整合,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省新登记企业数增长27.3%。放宽市场准入,民间投资增长17.2%,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7.3%。开展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23个,引入社会资本239亿元。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通运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五)扩大开放增优势,发展空间有效拓展。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39项,126项创新举措中49项为全国首创,新业态加快培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5%,新增对外投资增长2.7倍,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在福州上线运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厦门。闽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闽台贸易额695亿元,实际利用台资13.1亿美元、增长10.3%。第七届海峡论坛取得新成效。向金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台胞往来大陆实现免签注,大陆首张电子台胞证在福州签发,龙岩成为我省第5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平潭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环境营造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闽港闽澳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侨务和外事工作服务发展的能力继续提升。完善外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政策,加强出口信保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关检合作“三个一”模式全覆盖,外贸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城乡统筹促协调,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福州、厦门、平潭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开展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厦门等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厦漳泉通信资费实现同城化。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永安、邵武新增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取得新进展。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有效实施,城市景观整治、“五千”工程顺利推进,“两违”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七)持之以恒抓环保,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启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为94%。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化城市道路、施工等扬尘综合整治,九市一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厦门、福州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别居第2位、第6位。漳州市区2023家胶合板污染企业全面整治到位。南平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年度考核。推进“四绿”工程,造林绿化166.8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60万亩。
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评价
本人是一名中小民营企业的代表。这次,对杜省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感觉是:生动翔实,定位精准。让人深受启发,倍受鼓舞。
一是工作总结生动而翔实。总结2023年的工作,成绩不夸大,问题不缩小,多用事实和数字说话,感觉特别实在。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两型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都是数据确凿、亮点纷呈。
二是目标任务精准而独到。《报告》将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对2023年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其中既有整体的方向把握,又有具体的数字支撑;既有实在的项目规划,又有清晰的产业布局,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操作性。特别是把“全面落实改革开放目标任务”作为2023年工作的第一点,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毅然决然强力推进改革的气魄和智慧。
二、建议
下面,结合个人的思考和工作实际,就《报告》提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建议在第13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小点提到的“巩固生活性消费,心得体会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中,在“健康养老”之后增加“休闲养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休闲养生产业正在逐步兴起、倍受关注。健康休闲养生产业是健康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涵盖医疗卫生、旅游度假、健身休闲、营养保健、健康服务方面。健康休闲养生产业已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休闲将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大众化的普遍行为,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也必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
健康休闲养生产业是一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优势潜力产业,既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又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特点,个人简历符合我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解决社会就业、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推动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国家正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已出台很多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3〕40号)在2023年10月正式公布,提出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全省正在启动新一轮的大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健康休闲养生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所以,我建议和希望省委、省政府还要从多方面出台政策扶持这一产业的发展。
一是明确发展定位。适时出台我省健康休闲产业发展规划,把健康休闲养生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来研究、谋划、开发。以大力发展健康休闲养生旅游、建设休闲保健养生城、打造休闲养生品牌等为重点,努力培育健康休闲养生产业体系。
二是整合好资源。我省的休闲养生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突出的主题和鲜明的特色。发展健康休闲养生产业,就要用保健养生的标尺对我省现有主体资源重新进行梳理、评价,对具有保健、休闲、养生功能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其整合为一个或几个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休闲品牌。在此基础上,制定健康养生休闲品牌战略与产品战略。
三是开发好产品。大力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范文写作以养生、怡情、休闲、保健、娱乐、美食等支撑各类休闲产品体系,引导人们理性消费,以此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
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增加政府导向性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可结合发展实际,设立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健康养生休闲重点项目建设和宣传促销;加大健康养生休闲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把健康养生休闲资源策划、包装、整合成优势项目进行招商,把有实力的健康养生休闲投资企业引进来;科学有效解决养健康生休闲产业项目涉及到的土地问题、融资问题等等,促进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快速发展。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时机,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健康休闲养生产业一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我省三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成为带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省《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会上的发言稿》是由管理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23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在___、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龙江丝路带”,扎实推进十大重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全省重点推进建设的1462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239亿元,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的项目52个。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第一、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比重明显提升,第二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开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政策改革创新。抓住水利、科技、农机、生态四条主线,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累计建成高标准生态农田3987万亩。连续五年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全国第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完成铁路投资7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竣工和在建里程2209.2公里。哈大(大连)高铁建成运营。新建高速公路2990公里、一级和二级公路4420公里、农村公路17604公里。省内机场达到11个。水利总投资84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治理,胖头泡蓄滞洪区、阁山水库、奋斗水库、尼尔基引嫩扩建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完成电网投资195亿元,投产变电站263座、线路1万公里。一批大型热电项目建成投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3年清理,578项省级行政审批取消或下放,精简幅度为54%。13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加快商事制度改革,55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年检年审事项减少84.3%,实施“四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23年新登记内资企业4.8万户,增长61.9%;2023年又增长16.4%,总数达到30.6万户。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对集中供热热源、矿产资源及其精深加工、风能、光伏资源等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市场化配置。推进国企改革。完成驻省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启动全省厂办大集体改革。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对俄合作由毗邻地区向俄中部及欧洲部分延伸、由经贸合作向全方位交流合作转变进而提升经贸合作层级。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哈洽会升级为中俄博览会。全省外贸进出口累计174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23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9倍、2倍。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8%,比“十一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开复工“三供三治”项目787项,完成投资77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城市供水、燃气、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6%、89%和74%;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5%、90%,投入24.9亿元用于提高城市机械化清冰雪能力。新增城市绿地8350公顷。建设城市道路2431公里、桥梁115座。加强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全面停止国有重点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新增森林蓄积量3.1亿立方米。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松花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8.1%。
——民生持续改善。承诺的166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203元、11095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4%、84%。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8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4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整体增长近1倍,排名由全国第32位上升至第24位。各项低保标准大幅提升。高等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提高1倍以上。改扩建、新建公办幼儿园1424所。开展“健康龙江”行动,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十一五”末的73岁增长到76.6岁。累计投资355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倍,建设保障性住房205万套、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09.1万户,近千万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两年建成2604个中心村文化广场。800.6万农村及乡镇人口饮水安全得到解决。119万人口脱贫。“平安黑龙江”建设成效显著,八类主要刑事案件比“十一五”末下降49%。
各位代表,去年我省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下行挑战,油、煤、粮、木四大传统产业领域集中出现负向拉动。我们认真贯彻___、国务院关于东北发展的工作部署,既借助国家支持,又奋发有为,发挥优势,注重工业,多点培育,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鲜明供给优势的产业领域发力,推动创新创业,优化发展环境,挖掘释放发展潜力,经济在预期中运行,新的增长因素和力量正进一步汇集。
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083.7亿元,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2%,高于全国平均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于占规上工业半数的能源工业负增长3.7%,导致增速回落,增长1.4%,低于全国平均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0.4%,高于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17.5:31.8:50.7。因油价大幅下降,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165.2亿元,下降10.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粮食总产达到1369.58亿斤。新建高标准生态农田788万亩。新建水稻标准化育秧大棚4.4万栋、智能化催芽车间93个。新增家庭农场(大户)1000多个、农机合作社117个。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分别完成82.8%、72.8%和98.4%。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达6897万亩、6389万亩,分别增长6%、7%。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启动。全省涉农贷款余额7314.3亿元,增长27.8%。创新土地林地经营权、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等多种农村金融产品。财政注入资本金25.5亿元成立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种植业政策性保险承保面积9934.1万亩,增长6.3%。稳步推进大豆目标价格改革。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两年新建182个单体存栏1200头奶牛牧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暨乳业合作大会。推动农业“种得好”更要注重“卖得好”,进而靠“卖得好”带动倒逼“种得更好”。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超过7000万亩,52种农副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建设“互联网+农业”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228.8万亩,推广全生产过程展示营销、点对点营销、集团或个人定制营销。开展打击假冒五常大米专项整治行动,立案141件,查封扣押假冒五常大米311吨。
(二)实施创新驱动,持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089个,增长16.8%,新增规上企业298户。大庆沃尔沃新建spa可扩展整车平台。长安福特哈尔滨汽车生产线开工建设。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项目签订5亿美元合同。大飞机拆解基地项目完成土地平整。哈石化炼油能力由300万吨提高到420万吨。大庆石化千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大庆炼化公司与地方合作新上15万吨丙烯项目运营。鸡西贝特瑞石墨深加工项目投资7.8亿元形成主打产品。鸡西北汽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七台河宝泰隆30万吨稳定轻烃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鹤岗中海油化肥项目建成投产。象屿富锦120万吨、北安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9.1亿元、5.1亿元。依安鹏程3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投产。针对粮价大幅倒挂,为保住市场份额,对符合条件的玉米、水稻加工企业实行政策性补贴。启动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新注册科技型企业2116家,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的439家,吸纳大学本科以上人才7736人。省政府引导分别成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焊接集团、激光通信公司、雷达信息公司,哈工程哈船动力公司、导航公司、智能装备公司,通过股权投入持续支持中船重工第703所燃气轮机公司发展,重组哈医大药业公司。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组织大学生、科技人员和农民三支队伍创新创业。通过8个方面30条措施支持大学生创业。在校大学生创业人数4019人,是2023年的4.2倍;毕业生创业人数3659人,是2023年的5.2倍。推动农民创业工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760人、现代青年农场主368人、农技人员5550人。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省政府36个部门制定本行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完善18个“互联网+”应用平台。在建数据中心投资11.4亿元。省政府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达成“互联网+”合作协议。5个县213个村开建农村淘宝项目。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引导民营企业从树立市场经济重要理念、把握市场机会、改变家族式管理等角度增强竞争力。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7.2%。
(三)多角度多领域推动服务业发展。借助整体生态化优势,强化市场营销,引入外部需求,大力推进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举办百强旅行社和全国重点旅行社推介会、湿地论坛暨夏季生态旅游产品推介会、夏季和冬季旅游12省16站巡回推介活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暨冰雪旅游峰会。与知名网站、旅游类app运营商、媒体等深度合作。投资104.6亿元建设76个亿元以上重点旅游产业项目。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乡等重点景区收入大幅增长。新增外省手机漫游用户7193.3万,增长31.2%;省外银行卡在我省交易额1651.3亿元,增长50.1%;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在上年增长18%的基础上再增长14.8%。新建民办养老机构180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已与14个省市签订加盟协议,78家外省养老机构加盟。推动经贸、文化、信息产业发展。万达集团在省内5个商业综合体完成投资36.8亿元。借助哈尔滨独特历史文化传统,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哈尔滨永泰城大型室内主题乐园、杉杉和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国际油画交易中心建成开业。哈尔滨大剧院建成开放。建成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遗址新馆和本体保护工程。省出版集团与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实现股权合作。全省广播电视网络系统转制重组,实现全省一网。
组建黑龙江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新媒体集团。实施“宽带龙江”战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入131.2亿元,新建基站3.1万座,近两年新建数量超过过去总和;新建光纤端口407万个,增长188%。信息通信业务量达459.6亿元,增长19%。邮政行业业务收入63.3亿元,增长20.4%。挖掘潜力,金融业快速发展。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644.9亿元,增长20.6%,增幅居全国第四位。成立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和黑龙江省绿地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全省5家公司首发或借壳上市,37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哈轴股权重组引入私募基金7亿元。以高速公路收费权、城市供热收益权等实现资产证券化融资58.3亿元。发行各类债券融资1209.7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39.5亿元。政府与社会资本发起设立16支天使、风险投资基金,规模达23.5亿元。总规模20亿元的龙财盘实和龙财中植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运营。出资10亿元用于吸引省外大型担保公司设立法人机构、对业绩突出的担保公司补充资本金。新改制组建11家农商银行。全国性非银行支付机构入驻我省29家,累计达39家。
(四)深化改革,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继续规范政府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10068项省级行政权力,保留3074项,精简69.5%。省级284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186项。完成省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和市县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取消、停征25项涉企收费基金项目,减轻企业负担15.4亿元。53.2万户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14.8亿元,23.7万户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9.5亿元。降低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负担11.5亿元。持续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公开招拍挂矿权,收入价款大幅高出底价。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改大宗建材省级招标采购,建安本体和小区配套两项节省资金近10亿元。对光伏电站和风电项目公开招标。采用ppp模式。建立全省统一ppp项目库,储备项目353个。实施哈尔滨地铁和地下综合管廊、抚远东极小镇等项目。坚决打好龙煤集团改革生存攻坚战。推动龙煤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大力精简管理机构、盘活非经营性资产、清缴应收账款、强化正风肃纪、扩大省内优质煤市场份额、发展新兴产业,2-3年内组织化分流安置5万职工,尽快改变万吨采煤用工高达48人是全国平均3倍的落后局面,及时化解资金链中断风险。目前,借助龙煤30万亩农地、150万亩林地和煤城公益岗位,与农垦、林业、森工和煤城协议对接分流职工1.9万人。严控政府性支出。省本级“三公”经费下降2.3%。将省本级清理出的136.1万平方米政府系统非办公类房产,用于发展相关产业。严查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成立以来公开通报和处理16批典型投诉案件,查处122名不守承诺、不理旧账、违规干预、吃拿卡要的责任人,17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省监察厅通报查处30起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公安机关破获经济犯罪案件3552起,挽回经济损失27亿元,其中金融领域案件1695起,挽回损失14.9亿元。
(五)推进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江铁路大桥中方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推动黑河公路大桥前期工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长岭段)开工。哈尔滨机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开通东北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对俄通航城市增加到10个。哈欧班列实现常态运营。完成中俄信息枢纽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省电子口岸试运行。应对卢布汇率大幅变化。对俄备案投资41.7亿美元,增加1.8倍,资源性产品进口实现新突破。跨境电商发送对俄国际邮包1385.3万件。对俄贸易占全国总额的15.9%。深化对俄全方位交流合作。成功举办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6届哈洽会。与哈巴罗夫斯克边区互办省、州日活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莫斯科苏里科夫美院与我省联合办学项目启动。哈工大与圣彼得堡大学建立3个中俄联合研究中心。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开展多项交流活动。举办第六届中俄文化大集和首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设立俄罗斯人民画家油画常设展。围绕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开展对外经贸交流活动。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面向百家全球500强企业举办黑龙江投资推介洽谈活动。举办黑龙江—日本(北京)经贸合作交流会。在德国、韩国举办经贸合作推介会,在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办农牧业合作交流会。继续扩大与港澳台间经贸合作。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4.5亿美元,增长7.1%。
(六)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4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25亿元,居全国第一。14个铁路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22.7亿元。哈齐客专、牡绥扩能改造建成运营,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投入使用,哈佳快速铁路、哈牡客专开工建设。公路、水路建设完成投资159.4亿元,开工建设北安至富裕高速公路、兰西至宝泉一级公路,建设农村公路3000公里。哈尔滨机场扩建、五大连池和建三江国际湿地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电网投资42亿元。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22.4万套,基本建成17.8万套。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改开工5.4万套。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尽管财政出现较大减收,但我们始终把民生支出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向困难群众倾斜。3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提高社保标准。失业保险金平均水平由月人均625元提高到882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47元提高到5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764元提高到350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5296元提高到62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3764元提高到4300元。救助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城乡居民近10万人次。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实现40万人脱贫,完成321个贫困村整村扶贫任务。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投入19.4亿元改善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建校舍95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由390元提高到500元。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消药品加成。两年已向乡镇卫生院选派2209名医学专业毕业生。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淘汰燃煤小锅炉1973台、黄标车18.9万辆。制定全省两年内取代1700万吨运距超过600公里的低质燃煤实施方案。强化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停产整顿企业740家,关闭取缔企业65家。公告关闭233处小煤矿。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依据煤炭支出占供热企业成本平均55%的情况,省政府出台规定,当煤价变化幅度达10%时,热价应做5.5%左右调整,各市地普遍下调热费标准。
法制建设、行政监察、市场监管、防灾减灾、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统计监测、文史档案等各项工作及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是___、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历届政府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国家各部委及中央直属单位、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龙江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经济发展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十分突出;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等问题明显存在;发展环境还要大力优化;各级政府部门还存在专业化不够,以及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的现象。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把握,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要深刻领会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的重大判断、要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既注重传统动能提升,又努力形成新的发展动能;既注重引入产业投资增量,又激活壮大现有经济存量,增强供给侧市场主体竞争力;既注重引入外部需求,又从供给角度着力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既注重投资对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繁荣的带动作用,又高度关注消费在国内经济增长中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特别是龙江的优势资源在全国消费增长中的独特供给能力。
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主要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保持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发展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效。发挥优势,注重工业,多点培育,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重大成效。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用全新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哈尔滨新区,充分发挥哈尔滨在全省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深化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效率和效能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国企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和促进机制更加健全,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目标完成。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发展理念牢固确立,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绿色生态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各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天然林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提升。
——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龙江丝路带”建设扎实推进,“三桥一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跨境运输通道功能明显提升。全面形成面向全国的对俄开放通道和服务平台,跨境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带取得积极进展,对俄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对日韩、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和港澳台合作实现新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轴两环一边”铁路网主骨架、“一圈一边多线”公路网和布局合理的机场体系基本形成。水利设施现代化进程加快,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能源结构优化和电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文化、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更加充分,煤城和林区部分职工向新产业领域转移。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持续提高中低人群收入水平。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全面做好2023年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省委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精准发力、扎实起步,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一)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是深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把申请国家支持与推动实质性改革相结合,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切实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持续推进亿亩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二是以近年粮食大幅度增产为基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涉农金融等服务业。科学编制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业在“卖得好”“种得更好”方面实现突破,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用量,使更多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多种谷物、畜牧产品、乳制品、经济作物和山特产品为基础,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通过重组和品牌合作,大力推动粮食深加工和营销,靠大品牌和“互联网+营销”获得更大增值收益。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完善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以及活畜、牧场建筑物等抵押贷款试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三是大力推动农民创业。清醒看到国家粮食收购价格的“天花板”,通过思想发动、典型示范、“帮、学、干”结合,推动农民从事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以高于政府收购价卖给市场的种植、养殖、营销、加工等多种产业化创业活动,努力形成农民增收新途径。四是大力开展林下养殖、种植及市场营销,发展森林食品、森林畜禽、北药、食用菌,使22万平方公里森林为龙江人民创造更多财富。五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通过扩大增量,激活现有存量和要素,带动工业结构调整。一是向基础工业产品和上游工业产品延伸要增量。推动落实与中石油各项扩能合作项目。推动大庆忠旺铝业项目、中粮集团燃料乙醇项目、泉林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动资源型城市依托现有产业链延伸、培育接续产业。二是向引入要增量。突出优势产业领域,继续跟踪近两年央企合作对接、民企龙江行和去年一系列对外经贸招商推介活动生成的项目线索。办好中国企业家协会年会,做好产业项目前期对接。三是向存量优化升级扩张要增量。确保长安福特哈尔滨汽车生产线四季度实现新车下线。大庆沃尔沃spa平台运行投产。中小型燃气轮机、蟒式全地形车形成生产能力。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加快履行合同。哈石化实现扩能增产目标。加快大飞机拆解基地项目建设。四是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增量。继续大力推动“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新注册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加快大学、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航天科工三院哈尔滨钛合金与3d打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大力促进机器人、复合材料、石墨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一批本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五是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要增量。继续推进地质勘探三年专项行动,加快生成新矿权。梳理并盘活现有探矿权和采矿权,解决圈而不探、占而不采问题,通过公开招标把资源优先配置给具有技术能力和资本实力的大型企业,重大资源实现勘探、开采和深加工一体化。依托鸡西、鹤岗等地石墨资源,打造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我省石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依托煤矿资源,改造提升煤化工产业。依托黑河、齐齐哈尔等地铜矿、金矿、高岭土资源,建设10万吨铜冶炼项目和铜、高岭土等产业园。依托伊春和大兴安岭钼矿资源,推动钼矿精深加工。依托北药材资源,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务院国资委紧密联系,落实与央企合作协议,推动驻省央企下属机构与地方合资合作、深度融合,实现股权多元化。高举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两面旗帜,推动省内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中国制造2025》细分的23个行业,确定在我省有优势的17个领域靠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资本市场对接等措施,加快发展。注重用新机制形成新的项目投资增量、注重与地方企业形成产业配套。推进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结合省情化解有关领域产能过剩,淘汰“僵尸企业”。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坚决持续打好龙煤改革生存攻坚战。农垦、森工、国有林场改革要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林下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引入战略投资者、借助资本市场,加快相关产业集团发展。探索林业资源资产证券化和碳汇交易有效路径。
(三)更加积极有效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打好夏季生态避暑、冬季冰雪旅游王牌,不断提高产品供给水平。在继续巩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布力—雪乡第一梯队冬季旅游线路基础上,推出哈尔滨分别至大庆—齐齐哈尔、漠河北极村、牡丹江镜泊湖、铁力—伊春4条第二梯队冬季旅游线路。加快与恒大集团合作,在亚布力气候温度条件更适宜的东南坡新建100公里雪道,努力打造专业和非专业结合的世界级滑雪旅游度假目的地。抓住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机遇,培育冰雪体育产业。利用我省极具竞争力的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以及界江、过境旅游、温泉资源,深度开发,培育高水准生态避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办好“哈尔滨之夏”,营造浓厚的旅游文化时尚氛围。二是加快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借助生态优势和我省医疗资源,推进候鸟式养老、养生度假、健康养老等养老服务业发展,开发一系列集慢性病防治、观光度假、绿色食品配餐为一体的养老产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健康产业,重点推进18个投资额过亿元的民营养老项目建设。加强养老产业人才培养。三是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继续吸引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龙江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探索投贷联动机制。强化企业金融意识,借助国家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在新三板、战略新兴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鼓励企业通过选择发行债券、私募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工具加快发展。政府出资2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组建100亿元的黑龙江工业投资基金,一季度投入运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的担保支持力度。四是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继续推进哈尔滨万达文旅城建设。推动省广电网络公司全网双向化改造及视频云中心建设,加快上市步伐。在哈尔滨市及重点旅游景区举办贯穿旅游季、特色鲜明的驻场演出,丰富各类历史文化艺术展览,打造高水平特色餐饮和旅游纪念品。五是推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宽带龙江”战略,打造全光纤网络城市。新建基站2.5万座。加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大庆华为、哈尔滨国裕、云谷名气通等大数据中心建设。六是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加快大型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邮政快递集散分拨中心、冷链物流和哈尔滨航空物流中心等流通体系建设。打造华南城对俄经贸物流园区,推动哈尔滨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推进全省49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级农贸市场项目建设。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降低企业成本。一是继续深化政府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动态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推动建立负面清单。继续清理和规范中介、协会、事业单位等具有的实质性审批权。推进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____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行政执法检查全面推广“两随机、一公开”。以上述多项措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等措施,落实好我省已出台的降低企业负担政策,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国家支持,努力降低企业用电、物流、财务成本。二是深化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将医疗、教育、公共网络、公共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经营性公共资源,采取市场化招标等方式进行公开配置。推动已纳入国家有关部门ppp项目库的项目尽快实施。三是加快公共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合一”的事业单位改革。对梳理出的945个事业单位分类施策,衔接好有关社保政策,其中已经从事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直接转成企业,具备经营条件的要通过合资合作向企业转型。进一步做好政府系统非办公类资产清理,将其配置到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四是强化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履行好自己应尽的管理责任,对严重失职、渎职导致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重大损失的,坚决追究责任。严控政府支出,严格财政、审计监管,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
(五)积极推进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注重与俄远东地区开发战略对接。推动与日本、韩国经贸合作,推动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农牧业合作,扩大与欧美合作领域,巩固与港澳台合资合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俄全方位交流。与俄有关州区全面开展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发挥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与俄滨海边区互办“黑龙江日”和“滨海边区日”活动。二是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继续推动同江铁路大桥、黑河跨境公路桥建设。注重与俄滨海1号国际大通道联通。提升哈尔滨机场面向东北亚门户机场功能。塑造口岸国门新形象。合作开发黑瞎子岛,促进开通陆路口岸。推动哈欧班列扩大运行规模。推进中俄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推进哈尔滨对俄电商航空货运通道和各陆路货运通道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依据卢布汇率变化,加大对俄投资合作带动贸易发展,扩大对俄能源、资源进口,培育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能源、矿业、化工、农业、林业等跨境产业链。从供给侧角度与俄远东地区共同推动区域内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加工制造能力等要素重组,形成更具性价比优势的产品竞争力。积极组织省内外企业参与俄远东超前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项目建设。共同办好在叶卡捷琳堡举办的第三届中俄博览会。办好第27届哈洽会。集中持续开展对重点国家(地区)产业领域的经贸交流活动。
(六)推动创新驱动,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是大力推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引导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靠市场化组织方式而不是事业单位科研项目体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靠职务发明的技术股权权益确定、技术骨干获得股权形成有效激励,靠注重与资本市场合作而不只靠财政获得资金支持,使更多的科技人员靠科研积累走上致富之路。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界协同创新。二是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尊重创业规律、分析市场机会、提供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大学各类孵化器和创客空间,给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留住更多我省培养的优秀人才,为黑龙江新一轮经济发展积蓄关键力量。三是大力推动与国企合作创新创业。高度重视中央直属科研机构、大型央企在实现终极科研目标前可生成的技术溢出和形成的成果产业化。推动国企利用闲置的厂房、车间、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推进军工企业军品民用、民品开发,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四是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看到“互联网+”是改变社会基础组成要素物质和技术结构的重大变革。完善“互联网+”应用平台,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金融业、传统商业、物流业加快融合。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建设好1000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在“互联网+”医疗、教育、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取得新突破。
(七)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快实施三江干流治理、灌区、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三江连通工程规划和前期工作。加快已开工的哈佳快速、哈牡客专等重点铁路、公路、机场和哈尔滨地铁,以及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争牡佳客专、沿边铁路开工。力争建成五大连池、建三江国际湿地机场,启动绥芬河、亚布力机场建设。开工建设冯屯—齐南、宝清电厂送出等6项重点电网工程。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多规合一”。继续推进“三供三治”。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推动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和试点工作。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落实好居住证制度,促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哈尔滨等地要落实国家化解房地产库存的相关举措。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产业强县、特色兴县,采取措施重点支持一批特色突出、具有潜力的县级产业园区。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解决贫困县中真正贫困人口和非贫困县中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通过产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措施推动精准扶贫。扩大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面。二是持续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多路径推进,有效实施货币化安置。确保完成棚改17.7万套,力争完成20.4万套;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2万户。继续加大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改力度。三是稳定扩大就业。注重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推动煤城、林区等职工主动向我省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拓展就业空间。全省实现新增就业55万人。四是织好社会保障网。衔接好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改革工作,全面实施全体职工参保计划。按国家政策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水平,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更加关心城乡低保、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和残障弱势群体的生活,加大社会救济力度。五是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接好国家新政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大范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边远地区教育水平。启动实施高教强省二期规划,为黑龙江培养、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扩大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集中招标采购。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医疗、检验机构,推动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形成医疗集团,以有效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加快统一医保平台建设。继续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800名医学专业毕业生。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500元提高到56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继续深入开展“健康龙江”行动。六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退耕还湿15万亩,加强森林、草原、湿地和物种保护。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启动三年专项行动。确保完成低质燃煤锅炉改造、淘汰小锅炉和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等任务,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减少雾霾。加快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严格环保执法,寸步不让。七是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工程,推动三网融合。向农村提供更多适合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遗产依法保护利用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巩固冰雪体育强省地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八是强化安全生产。深刻汲取去年两起煤矿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哈尔滨“1·2”火灾事故教训,强化过程监管,坚决整改隐患,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监管责任。进一步加大小煤矿关闭力度。九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城市应急体系,建立专业化救灾救援队伍,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实施以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____食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平安黑龙江”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做好信访和社会矛盾调解、疏导工作。推进双拥工作,做好转业复员官兵安置和征兵工作。关心解决边防部队子女教育问题。
各位代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提高市场化程度所必需的市场经济意识,切实增强以法治、制度、规则____发展环境意识。二要提高政府工作专业化水平。加强干部培训,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高度关注和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经济发展。三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规范行政执法,紧盯政府权力部门和窗口单位,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级人大的执法监督检查,对提出的问题坚决整改。四要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把“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到政府建设全过程,加强反腐__,落实“一岗双责”。在推动市场化改革、促进龙江发展、维护龙江人民整体利益的原则和具体问题上都要是非鲜明,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纠正错误。勇于触碰实质性矛盾推动发展,清醒认识不得罪错误,就得罪真理;不得罪损害整体利益、做法错误的少数人,就得罪全体龙江人民。既对不作为、乱作为严肃问责,又探索新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抑恶扬善、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
各位代表!尽管我们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我们有龙江人民多年奋斗形成的宝贵精神品格,有“十二五”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决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弊端,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同时,大力向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人才战略、增强供给侧市场主体竞争力要新的发展动能,使我省在现代农业、整体生态化、老工业基地技术和产业基础、科技成果产业化、矿产资源、对俄合作等领域的优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鲜明供给优势的产业领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在全国这一轮经济发展变化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格局!
各位代表!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迎接挑战,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广东省政府对粤赣高速公路河源和平路段1213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作出批复,认定该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同意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一是驾驶人李艳棚交通安全法律意识淡薄,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且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存在安全隐患及超载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在夜间和行经下坡路段时车速过快,又没有充分注意路面情况,遇事时采取措施不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是驾驶人曹立金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在前方机动车遇事故等候通行时,没有按顺序排队等候通行,而是从左侧车道随意变更车道,占道停车,影响后方车辆通行秩序,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三是驾驶人李峰驾驶小型客车,未按规定装载,超载1人,加重了事故的损害后果。
间接原因是:河南省漯河市万通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万通公司)、广东开盛钢铁实业有限公司、福建省莆田盛丰物流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河南省漯河市有关部门对货运企业安全监管不到位;揭阳、河源市有关部门治超不力,路面执法管控不力;河源市有关部门事故信息报告不及时等。
根据调查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的规定,司法机关已对万通公司法定代表人沈明伍、闽b09610(闽a8895挂)半挂货车驾驶人曹立金采取措施;将万通公司安全负责人、变更前企业法定代表人陈小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给予河南省漯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玉成等11名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党纪、政纪处分;对河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罗晖诫勉谈话。
经国务院安委办审核,广东省政府日前对《粤赣高速公路河源和平路段1213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作出批复,按照以上主要调查结论认定这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同意对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处理。广东省政府还同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一是落实货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狠抓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三是深入开展高速公路隐患排查治理;四是加强高速公路应急处置;五要规范机动车驾驶陪驾服务市场。
关于接受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泸县潮河镇学校
__年10月
潮河镇学校在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关怀下,坚持“树立全面育人理念、打造名师名生工程、争创县市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依法办校、民主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很抓内部管理,巩固“两基”。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师生的创造潜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努力办好潮河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我校的“两基”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潮河镇学校位于泸县边缘于富顺县接壤的潮河镇政府所在地桂苑社区,是__年随泸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由原潮河镇中、小学合并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2365名,其中中学14个教学班,学生766人,小学本部15个教学班,学生964人,五个教学点、19个教学班,学生635人。在职教职工112人。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达标,校本部现建有学生实验室、图书室、仪器保管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室、多媒体教室、红领巾广播室等功能室10余间,图书室藏书量达两万余册,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历经了风雨沧桑的潮河镇学校,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在现代教育的平台上作出了满意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泸县课改先进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先进单位、校风示范校,常规管理合格校、县级文明单位和最佳文明单位。三年来,学校连续三年获县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教师中先后荣获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市县级荣誉35项,师生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类竞赛中先后有172人次获奖。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
(1)入学率
7—12周岁入学率06、07、__年分别是:100%。
13—15周岁入学率06、07、__年分别是:97.6%、96.6%、98.1%。
(2)、辍学率
小学部辍学率06、07、__年分别是:0。
中学部辍学率06、07、__年分别是:0.62%、2.5%、1.1%。
(3)、毕业率:
小学部毕业率06、07、__年分别是:100%。
中学部毕业率06、07、__年分别是:99.9%、92.2%、98.7%.
(4)、完成率:
15周岁完成率06、07、__年分别是:99.6%、100%、99.6%。
17周岁完成率06、07、__年分别是:97.4%、95.4%、94、1%
(5)、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情况
7-15周岁三残儿童06、07、__年分别有:8人、14人、13人。全部入学随班就读。
2、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__年3—6周岁儿童入园1088人,入园率87.13%。
__年3—6周岁儿童入园1021人,入园率85.31%。
__年3—6周岁儿童入园991人,入园率86。18%。
3、师资水平
(1)校长培训情况
学校现有正副校长3人,2人参加了县级校长培训,1人参加了市级培训。岗位培训比率为100%。
(2)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教职工总数156人,在岗在编教师112人,退休教师44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工勤人员2人。
小学部教师近三年(06、07、__年)学历达标率分别是:100%
中学部教师近三年(06、07、__年)学历达标率分别是:
95.9%、95.9%、100%.
所有教师均持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并按规定全部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参训率100%。
4、办学条件
(1)校园、校舍情况
全校占地面积(含村级学校)2191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 9.3平方米;
学校校舍面积601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5平方米。
(2)图书资料拥有情况
学校现有图书资料:旧书9094册、新书5528册、光盘1871个、电子书8900册、合计:25393册,生均15余册。
(3)音体美器材、数学科学仪器装配情况
中学、小学按__标准装配,仪器完好率达98.6%以上,能保证正常教学的需要。三、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我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巩固了“两基”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保障适龄儿童“进得来,留得住”
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进得来,留得住,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依法施教,确保入学率达到100%。每年的7月15日以前,镇政府根据摸底情况,向入学孩子的家长发出入学通知书,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二是每学期的开学宣传进社区,进家庭,把控流保学工作做在前头。学校将可能辍学学生进行排查摸底,对贫困家庭子女采取“减、免、帮护”等措施,开启“绿色通道”,保证学生按时入学;对厌学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查找根源,并制定解决方案;对留守儿童学校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每位教师结对帮扶一位留守儿童,使他们能在学校感受到亲情,感受党、政府、学校的温暖。
三是把国家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每个学生免费入学,确保贫困家庭住校子女得到相应的生活补助;
四是成立扶贫助学基金,争取政府的拨款,社会的救助,全校师生的捐款,救助身边的贫困学生。三年来,共有10余人次得到了3000多元的经济援助。
(二)、着眼学生未来,促进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抓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让学生最终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抓德育工作的态度是:学校无小事,贵在坚持,把小事做好;抓德育工作的习惯是:抓好细节,持之以恒;抓德育工作的信念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抓德育工作的措施是:实施立体式德育教育网络,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点(少先队)线(班主任)面(全体教职工)体(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用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德育教育的场所。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整治校园环境,得体醒目的宣传标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却有着明确的德育导向性。如:抓地方文化进校园的宣传、养成教育宣传、卫生与健康教育专栏等。不仅如此,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坚持一天一播,为学生自我陶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每班每月都有一个不同主题的班队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人人管人,人人被管”的班级管理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班级建设的主动性,使班风、学风得到明显的好转。
3、关注贫困生和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抓好和谐校园的建设。关注贫困生,学校都成立了扶贫助学组织,由教师带头,面向学生、社会及知名人士捐款,使全全校近几年来无一人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关注学困生,学校在开学初都制定了学困生辅导计划,采取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做到思想上不歧视,行动上有计划,使每位学困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关注留守儿童,学校积极开展了“1+1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儿童能在学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为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还能注重育人环境的拓展与优化,通过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促教学质量提高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我们制订了《潮河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潮河学校本教研和科研制度》等一系列的常规管理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管理。教导处每学月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的教学常规检查评估,对教师的备课、讲课、作业批改、单元检测、期中检测、试卷分析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每检查完一个教师,都要进行座谈,对检查较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对检查较差的教师进行解剖分析,限期进行改正。并进行认真分析与总结,把检查结果在全校进行通报,通过这样的措施,进一步端正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作风。
2、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研工作已成为我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学校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及校本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制定了课改实验方案和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名优课堂教学录像,各教研组间周一次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评选出校级优秀“教学能手”。同时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素质。三年来共请县内知名教师来校上示范课10余人次。走出去达100多人次。为了让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学校鼓励教师进行新课程研究,要求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教研论文及总结材料。几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有150多篇曾获省市县的奖励。同时我校以研促教,大力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几年来,我校先后申报承担了市课题1个,县级课题两个,教师参与面32%,市级课题《远程教育资源研发学校》也正在研发中。课题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我校还将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中,如果不达标者取消年终评优、晋级的资格。3、学校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治校,形成精干、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行政作风,一方面加强制度管理;另一方面加强人文管理,着眼于和谐校园建设;第三方面,充分发挥年级组和教研组的作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加强师德建设,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组织教师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评选“师德标兵”活动,用榜样示范来带动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三年来学校在民主推举和综合考评的基础上评出镇级师德标兵6人,县级师德标兵2人,市级师德标兵1人。
其次,做好新任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三年来,我校新聘教师 30 余名,工作未满5年的年轻教师28人。为了能够让他们尽快的成长为合格的教师,学校加大了对他们的培养力度,通过组织外出培训、学习、教研组培养、教导处直接管理等方式,使她们目前已经基本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
再次,广泛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坚持业务学习制度的同时,我们积极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三年来先后组织教师百余人次参加了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研活动等。在组织教师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针对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薄弱方面,多次聘请教研室领导到我校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辅导讲座。通过优质课比赛和说课比赛等活动的开展。
(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在学校能生动活泼、健康的学习和成长,每学期初,学校都和每位教师及食堂工作人员签订学生平安责任书,使安全管理不留死角;二是利用朝会、班会宣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我校学生都处在农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每年我校都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来我校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大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三是不定期进行学校水、电路、教学设施及教学楼的安全隐患排查,并记录存档,及时作出整改。同时,学校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加强各种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师生饮食、环境卫生的监督整治工作。学校并根据实际情况备有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预案,建立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无安全隐患死角。
四、主要的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真正的巩固了“两基”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不能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缺乏外语、计算机、音体美等专业课程的老师。
2、教学装配滞后、部分已陈旧或与时代不符,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学校可供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器材素材还不丰富。离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办学条件、硬件设施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差距。新的教育保障机制保证了学校的运转,但学校发展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还有距离,特别是学校本部校园小、学生多,影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
4、学校特色已经显现,但成为特色学校还需继续努力。
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
一、报告结构
1.回顾篇:主要总结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在经济、民生、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
2.“十三五”规划篇:主要部署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目标。
3.2023年政府工作部署篇:主要部署山东省政府2023年的主要工作。
4.工作方法篇:对队伍建设、工作方法等进行总结与指示。
二、各部分图解
(一)回顾篇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市场经济取得良好发展,民主政治、文化软实力、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二)“十三五”规划篇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有望在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民生、生态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三)2023年政府工作部署篇
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重点在于供给侧管理推动结构性改革、全面创新创业推动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质量效益提升、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10个方面。
在“突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工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山东省政府提出,细化差别化落户政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县城为重点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成建制的推动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动农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为200万进城农民工和14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解决户口和市民待遇问题。实施“人、地、钱”三挂钩改革,建立“钱随人走、地随人走”的资源分配机制。
2023年,山东将推进城乡优化布局,加快符合条件的县(市)改区、撤县设市,稳妥实施撤乡设镇、乡镇合并、镇改街道和村改居。按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非农产业和就业占主导地位的农村地区,完善城镇化统计工作。在尊重绝大多数群众意愿、严肃法定程序前提下,依法对国有土地上房屋组织开展征收和补偿工作。实施农村温暖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治理,完成5万户左右农村危房改造。启动配电网建设改造五年行动计划,改造升级260个城镇老旧小区供电设施和2万个行政村农村电网。
在“突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方面,山东省政府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2+1”文体工程。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城镇中小学“大班额”消除、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等重点工程,新建、改扩建2000所幼儿园。免除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
2023年,山东将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适度合理提高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开展好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加快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四是提高健康养老服务水平。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高基层、中医药、急诊急救、妇幼等薄弱领域的服务能力。加快专业化的老年养护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新增养老床位6万张。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继续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
此外,确定要健全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2023年年内脱贫人口不少于120万,这个目标,比2023年脱贫目标足足多出了20万人左右。
(四)工作方法篇
本部分的报告内容,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再次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
本部分报告内容指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强调政府工作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提升全面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能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要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际成效。
89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67位用户关注
79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67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