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情况,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和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20__年11月9日至20日,我局有关领导和各业务处长,分四片对24个县(市)区的民营经济发展运行情况进行了督导和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对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得更准,对明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把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及其特点
1、全市民营经济呈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8%,上缴税金34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0亿元,全年新安排就业人员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总量达到43%,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各项主要指标全部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增长幅度25%以上的县(市)区有矿区、正定、裕华、平山、赵县、桥东、新乐等;增长幅度在20%—25%县(市)区有辛集、晋州、藁城、深泽、无极、元氏、高邑、赞皇等。
2、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局面业已形成。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后,我局把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和意见,尤其是在市场准入,税收减免、行政收费、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奖励机制等方面,从政策和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完善,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情。矿区在全区开展了以“不评不议抓经济、不争不论促发展”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重点消除对民营经济认识上的误区。为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创业热情,按照“高起点定位,低门槛进入;高效率动作,低成本扩张”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坚持私营个体一起上,一、二、三产齐发展。对执法执纪部门严格实行“零罚款”“零摊派”,搭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平台。正定县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抓发展必须抓环境”的思想观念,不断地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行“一门受理、一次收费、一站式审批、办结”的一条龙运行机制,狠抓政务“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3、固定资产投入稳定增长,出口创汇显著增加。20__年,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1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25个。除14个投资较大的项目需跨年度外,其余160个重点项目均能在年底竣工投产。全市民营出口创汇企业在巩固原有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客户,拓展出口渠道。同时,大力发展自营出口企业,今年新增民营出口企业30家,完成出口交货值90亿元,较去年增长40%。
4、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是全面落实《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办法》,严厉查处增加企业负担案件。全市共清查涉企收费项目99项,查处增加企业负担案件26起,涉案人员24人,涉及金额850万元,进一步优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辛集市乡镇企业局配合市纪检委、监察局、督查办开展了明察暗访活动,先后查处违纪行为10起,通报处理20人。二是市、县两级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成立了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对执纪执法和政府职能部门实行责任制,年终进行考核。无极、鹿泉、新乐三县(市)乡镇企业局虽改为事业局,没有了执法权,但他们顶着各种压力依法加大对执法执纪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收费标准、违反收费程序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及时向纪检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直到处理为止。三是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绝大部分县(市)区对骨干利税大户实行挂牌保护,推行企业收费二证一卡制度,建立企业负担监测点。四是有80%的县(市)区民营企业主管部门建立投诉中心,公布举报电话,受理和查处一批侵权案件。市局于今年8月成立法律(投诉)服务中心,聘请2名律师当顾问,聘请500名法律义务维权监督员。
5、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根据省委、省级政府下达的目标要求,到2023年底我市须建立信用担保机构19家,注册资本金达到3亿元,形成15亿元的担保能力。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市书记吴振华、市长臧胜业多次批示,常务副市长马静、主管副市长张发旺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年底前必须把担保机构建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局和各县(市)区不懈努力、多方协调,使担保机构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截止到11月底,市、县两级共成立担保机构31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31811.2万元。其中:市级担保机构7家,注册资本金11136万元,县级担保机构24家,注册资本金20675.2万元。提前一个月完成省委、省级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全省11个市中,担保机构数名列全省第一,注册资本金总额名列全省第二。目前,24个县(市)区除井陉县、行唐县正在积极筹备外,其余县(市)区都建立了担保机构,形成了全市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网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6、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健全。今年以来,我局提出了为企业搞好银企对接、信用担保、信息服务、法律咨询、企业改制、技能培训、行业协会、人才引进等8项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并将这8项服务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贯穿到工作的始终,着力为企业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能解决实际困难的实事,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担保服务、法律服务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它几项服务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一是银企对接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0家金融单位同180家民营企业签约金额22.6亿元,与去年相比,银企对接金额实现了几何级增长。二是劳动教育培训已全面铺开。全年定向转移培训9350人,新入厂培训2.3万人,在岗培训28.5万人,其中,市、县两级主管部门直接培训人数达到了4800人次。9月19—21日,我局组织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培训班,共120人参加,副市长张发旺同志到会上了第一课。三是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启动。尽管目前集体企业改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经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和耐心细致和解释工作,大部分干部职工消除了思想疑虑。目前,已有39家集体企业拿出了改制方案,已具备改制条件的企业达到8家,已批准改制企业4家。四是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经验交流会,有7个行业协会的会长介绍了他们的先进经验。会上还安排部署了明年的行业协会工作。省局发专刊推广了我市发展行业协会的经验。五是市局正在筹建中小企业网站,近期将与省中小企业局、农业部联网。明年与市委、市政府联网。
7、民营企业成为安排劳动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目前“三农”中有“三难”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局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年初制订工作目标和措施,给各县(市)区下达了任务指标。各县(市)区领导十分重视,当作中心工作来抓。辛集市乡镇企业局与该市劳动保障局密切配合,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0925人,转移安排农村劳动力10200人。晋州市2023年利用新投产民营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900人,发展个体工商户500户,新增就业岗位1000人,安排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共计4900人。深泽县将190名县办企业下岗职工转移到民营企业工作,同时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4976人。平山县乡镇企业局利用下属单位农村劳动服务公司向外输出劳动力1500人,就业安排4500人。据初步统计,全市仅2023年就新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问题。一是个别地方的领导思想解放不够,抓民营经济发展的魄力不够,不敢触动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二是有些执法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优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兑现。民营企业_难、征地难等诸多问题未能切实解决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资项目夭折和流失。
2、资金问题。尽管我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有31家,但由于刚刚起步,运作需要过程,暂不能完全满足民营企业资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门实行高门槛政策,信贷条件高,信贷总量小,申请贷款时间长,难度大,资金短缺仍困扰民营经济的发展。80%的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尤其缺乏积累的农民进入市场缺乏启动资金。
3、体制问题。一是上下不对口,名称职能不统一。尽管目前各县(市)区都明确了民营经济管理部门,但县级民营企业管理机构却五花八门,有的归经贸局管,有的归乡镇企业局管,有的归民营办管,有的归工商联管,有的归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职能,工作难度大。20__年县级机构改革后,有的县乡镇企业局改为事业单位,有的县改为二级局。改为事业单位的局没有了行政执法资格,工作很难开展。三是乡镇管理机构不健全,大部分乡镇一级没有民营经济统计员。
4、企业自身的问题。一是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规模企业、高科技外向型企业少、企业布局较松散。二是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数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出现引聘人才不足,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三是有的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胆识和魄力。
5、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困难大、进展慢。当前影响市属集体企业改制的困难是资金不足问题。因为缺乏资金下岗职工没有生活保障,造成企业改制困难。
三、明年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措施
1、始终不渝地做好优化环境工作。一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配套措施,切实用足用活中央、省、市的各项政策。二是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各县(市)区20__年都要建立健全一站式审批中心,并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措施,落实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破市场分割、区域封锁。无论国家集体还是民营经济,不论是本地投资还是外地投资者,做到市场面前人人平等,由市场当裁判、辨优劣、定生死,创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四是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继续以治理“三乱”为重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各县(市)区要建立和完善维权中心和举报中心以及政策法律咨询中心,并切实开展工作。
2、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构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过去的以行政推动为主转移到以指导和强化服务为主上来。全年着力做好四大体系服务。一是创业辅导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发改委、金融、司法及会计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切实为民营企业在立项、改制、上市、融资等方面做好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解决好创业过程中的难题。二是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银行、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建立石家庄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评选一批诚信守法民营企业,并在新闻媒体公布,提高我市民营企业知名度,增强民营企业诚信守法意识。三是信息咨询体系建设服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庄市中小企业网站,增添服务内容和栏目,无偿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及项目咨询等各项服务,畅通民营经济发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服务。加强与省、市科技管理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水平,及时发布一批实用的科技动向及新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3、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入。全年新上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不低于200个,重点项目投入达到60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入总量达到120亿元。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好银企对接洽谈活动,确保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全年举办2-3期银企对接洽谈会,组织开展3-5次招商引资活动。在项目建设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对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严格卡住。各县(市)区要切实把土地问题解决好,把招来的项目留下来。国土部门要积极协调、利用旧厂房、废弃地、非耕地发展新上项目,并及时办理土地过户手续。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与境内外知名企业和大集团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强强联合。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依托海外资源壮大企业实力。全年利用外资总量实现2023万美元。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业担保工作。中小企业担保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要积极稳妥规范地推进,以防走农民基金会的老路子。一是要积极筹措资金,扩大担保规模,限度鼓励民间资投入到担保领域,扩股上规模,使注册资本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搞好与银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限度地规避风险,充分发挥担保资金的作用。四是严格审批程序,加强运营管理。在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上下工夫,扩大信用担保业务量,确保在发挥其效益的基础上,安全稳健运行。担保公司是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坚决杜绝长官意志,任何领导不得批条打招呼。各县(市)区要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5、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行业协会的领导和自身队伍建设。各县(市)区主管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对行业协会的管理指导作用,要倾听企业的呼声,为企业当好红娘。要明确一名局长负责协会工作,要选聘一些年青的人才专职抓协会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帮助落实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认真清理不适应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规定,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将一些属于行业协会的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将适宜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二是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___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措施,说明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家是难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业家队伍,就会造就一批优良的企业。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和建设企业家队伍同发展民营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相辅相长。
6、进一步做好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和提质增效工作。加强对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跟踪与督导,对已经批准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健全章程,并总结好经验,及时推广。对已拟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进一步指导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对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确保全年所有市属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同时,指导市属集体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一批能够提高企业效益和优化产品结构的项目,提升市集体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加强售销队伍建设,进一步挖潜增效,全年市属集体企业减亏要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几点建议
1、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陉等县、区民营经济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联管理,上下不对口,工作开展困难。还有元氏县个体私办管理乡镇民营企业,县经贸局管理县直民营企业,统计数字两张皮,工作被动。建议市政府明确规定民营经济领导工作由县经贸局或乡镇企业局统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联作为辅助部门抓民营经济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承担民营经济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统一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与市中小企业局对应起来。目前矿区经贸局、灵寿民营局加挂了中小企业局牌子,实践证明,工作开展较为顺畅。
2、加大对集体企业的改制补贴。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对安排下岗职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我市集体企业长期以来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建议市政府参照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给予市属集体企业改制资金支持,帮助集体企业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力度。20__年市政府确定了87家重点扶优扶强的民营企业,但是这些民营企业至今没有得到任何优惠,企业感到失望,影响了积极性。在宣传方面,我市宣传投入力度不够,省、市扶持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报社宣传版面少,没有形成浓厚的气氛。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4、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按照市委石办字[20__]95号文件的要求,制订详细的考核规则,年终对各县(市)区进行严格考核。于明年4月中旬,召开全市民营经济表彰大会,请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兑现奖励,表彰先进,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舆论氛围。
一、全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及其特点
2、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局面业已形成。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后,我局把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和意见,尤其是在市场准入,税收减免、行政收费、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奖励机制等方面,从政策和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完善,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情。矿区在全区开展了以不评不议抓经济、不争不论促发展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重点消除对民营经济认识上的误区。为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创业热情,按照高起点定位,低门槛进入;高效率动作,低成本扩张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坚持私营个体一起上,一、二、三产齐发展。对执法执纪部门严格实行零罚款零摊派,搭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平台。正定县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抓发展必须抓环境的思想观念,不断地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行一门受理、一次收费、一站式审批、限时办结的一条龙运行机制,狠抓政务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问题。一是个别地方的领导思想解放不够,抓民营经济发展的魄力不够,不敢触动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二是有些执法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优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兑现。民营企业办证难、征地难等诸多问题未能切实解决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资项目夭折和流失。
2、资金问题。尽管我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有31家,但由于刚刚起步,运作需要过程,暂不能完全满足民营企业资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门实行高门槛政策,信贷条件高,信贷总量小,申请贷款时间长,难度大,资金短缺仍困扰民营经济的发展。80%的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尤其缺乏积累的农民进入市场缺乏启动资金。
3、体制问题。一是上下不对口,名称职能不统一。尽管目前各县(市)区都明确了民营经济管理部门,但县级民营企业管理机构却五花八门,有的归经贸局管,有的归乡镇企业局管,有的归民营办管,有的归工商联管,有的归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职能,工作难度大。20__年县级机构改革后,有的县乡镇企业局改为事业单位,有的县改为二级局。改为事业单位的局没有了行政执法资格,工作很难开展。三是乡镇管理机构不健全,大部分乡镇一级没有民营经济统计员。
4、企业自身的问题。一是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规模企业、高科技外向型企业少、企业布局较松散。二是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数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出现引聘人才不足,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三是有的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胆识和魄力。
5、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困难大、进展慢。当前影响市属集体企业改制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问题。因为缺乏资金下岗职工没有生活保障,造成企业改制困难。
三、明年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措施
2、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构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过去的以行政推动为主转移到以指导和强化服务为主上来。全年着力做好四大体系服务。一是创业辅导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发改委、金融、司法及会计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切实为民营企业在立项、改制、上市、融资等方面做好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解决好创业过程中的难题。二是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银行、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建立石家庄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评选一批诚信守法民营企业,并在新闻媒体公布,提高我市民营企业知名度,增强民营企业诚信守法意识。三是信息咨询体系建设服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庄市中小企业网站,增添服务内容和栏目,无偿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及项目咨询等各项服务,畅通民营经济发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服务。加强与省、市科技管理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水平,及时发布一批实用的科技动向及新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业担保工作。中小企业担保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要积极稳妥规范地推进,以防走农民基金会的老路子。一是要积极筹措资金,扩大担保规模,最大限度鼓励民间资投入到担保领域,扩股上规模,使注册资本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搞好与银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充分发挥担保资金的作用。四是严格审批程序,加强运营管理。在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上下工夫,扩大信用担保业务量,确保在发挥其效益的基础上,安全稳健运行。担保公司是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坚决杜绝长官意志,任何领导不得批条打招呼。各县(市)区要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5、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行业协会的领导和自身队伍建设。各县(市)区主管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对行业协会的管理指导作用,要倾听企业的呼声,为企业当好红娘。要明确一名局长负责协会工作,要选聘一些年青的人才专职抓协会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帮助落实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认真清理不适应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规定,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将一些属于行业协会的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将适宜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二是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___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措施,说明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家是难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业家队伍,就会造就一批优良的企业。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和建设企业家队伍同发展民营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相辅相长。
6、进一步做好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和提质增效工作。加强对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跟踪与督导,对已经批准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健全章程,并总结好经验,及时推广。对已拟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进一步指导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对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确保全年所有市属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同时,指导市属集体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一批能够提高企业效益和优化产品结构的项目,提升市集体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加强售销队伍建设,进一步挖潜增效,全年市属集体企业减亏要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几点建议
1、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陉等县、区民营经济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联管理,上下不对口,工作开展困难。还有元氏县个体私办管理乡镇民营企业,县经贸局管理县直民营企业,统计数字两张皮,工作被动。建议市政府明确规定民营经济领导工作由县经贸局或乡镇企业局统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联作为辅助部门抓民营经济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承担民营经济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统一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与市中小企业局对应起来。目前矿区经贸局、灵寿民营局加挂了中小企业局牌子,实践证明,工作开展较为顺畅。
2、加大对集体企业的改制补贴。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对安排下岗职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我市集体企业长期以来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建议市政府参照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给予市属集体企业改制资金支持,帮助集体企业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力度。20__年市政府确定了87家重点扶优扶强的民营企业,但是这些民营企业至今没有得到任何优惠,企业感到失望,影响了积极性。在宣传方面,我市宣传投入力度不够,省、市扶持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报社宣传版面少,没有形成浓厚的气氛。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4、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按照市委石办字[20__]95号文件的要求,制订详细的考核规则,年终对各县(市)区进行严格考核。于明年4月中旬,召开全市民营经济表彰大会,请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兑现奖励,表彰先进,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舆论氛围。
按照统计核算界定的民营经济范围,市统计局对20_____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进行了测算,主动与工商、税务、商务等部门沟通对接,了解了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税收、对外贸易等情况,调度搜集了全省及部分市民营经济有关指标,对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对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逐步扩大,所占份额稳步提高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__年的153.54亿元,增加到20__年的262.54亿元。20__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40.2%,比20__年提高7.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147.34亿元,增长10.7%,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2%,拉动全市gdp增长3.7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单体规模不断扩大
从工商注册登记情况来看,20__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到3.47万户,是20__年的1.76倍,注册资金达到19.74亿元,是20__年的 3.2倍;私营企业达到1.37万家,是20__年的1.76倍,注册资金达到392.82亿元,是20__年的2.3倍。20__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5.68万元,比20__年增长80.3%,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287.76万元,比20__年增长33.2%。
(三)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升
民间投资已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20__年,全市民间投资达到36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7.5%。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出口队伍不断扩大。全市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由20__年的126 家发展到20__年的310家。20__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额突破 7.51亿美元,是20__年的1.31 倍,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为全市出口创汇,拉动外需做出了重要贡献。20__年出口总额排在前十位的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到4.5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60%。
(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社会贡献日益增强
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__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21.04亿元,比20__年增长65%,年均增长10.5%,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25%,比20__年提高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__年,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数已达到22.26万人,比20__年增加6.48万人。
(五)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品牌战略取得成效
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20__年,全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52.8∶41.2,与20__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7.2个百分点。截至20__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获29个省著名商标,5个中国驰名商标;已创建17个山东名牌、4个中国名牌,分别占全市的54.8%、80%;培育3个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
二、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实力较弱,市场主体少、规模偏小
20__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2%,低于全省4.6个百分点。全市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260.6户,低于全省320.8户及全国 326户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102.4户,比济南少22.2户,比青岛少83.8户。从企业来看,也存在骨干企业少、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20__年全市949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70%。其中,工业小、微企业353家,占比达88%;建筑业小微企业97家,占比 74%;重点服务业小微企业77家,占比79%。
(二)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较小,可抵押资产较少且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普遍存在贷款难、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受贷款担保条件等因素限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融资成本上升,整体效益下滑,继而陷入贷款难的恶性循环。虽然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和针对性扶持政策的出台,一些优质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我市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20__年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0.82亿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31.48%。
(三)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主要从事传统产业的基础产品生产经营,从事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少;生产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创新型企业少,多数民营企业不注重技术革新,科研投入不足甚至全无。20_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11.3%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只有8.4%的企业有研发经费,全市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86%。
(四)组织形态比较落后,高级人才较为缺乏
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股份公司仅占0.26%,低于全省0.46%的平均水平。同时,目前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没有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仍面临着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由于员工待遇低,稳定性较差,人员流动快也给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20__年,全市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654元,比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18828元。
(五)宏观经济稳中趋缓,民营经济发展压力加大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周期性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态势,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同样也出现了减缓趋势。自2023年开始,民营税收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由增长26.9%一路下滑至20__年的下降0.1%。
(六)考核监测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今年,全省下发了对各市民营经济的考核方案,而我市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和发展考核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标准和口径不统一。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由工商、统计、税务、商务等部门分别统计,各单位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口径偏差较大,造成指标间可比性较差。二是民营税收、民营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没有分区数据,不利于对各区和各镇(街道)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和对比。
三、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
研究制定鼓励创业、激励先进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速度、税收贡献及科技创新情况,对优秀民营企业创业者和企业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严格执行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申领使用制度,引导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向科技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二)提高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简化和取消行政审批权,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充分发挥行政服务大厅部门集聚效应,优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企业少走弯路。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与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更有效更切实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维权、引进人才、法律援助等服务。从各部门选拨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到企业进行挂点帮扶。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密切关注企业运营情况,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加强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档案,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鼓励银行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力度,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发展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探索银企合作的新方式,借鉴助保金贷款、过桥资金等融资办法,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外,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抱团融资;鼓励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抓住国家、省加大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政策扶持的机遇,努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四)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打造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民营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把企业发展要真正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来。支持民营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和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大企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五)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研究建立对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考核机制和具体办法,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研究制订全市年度发展目标,并细化分解到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明确责任分工。围绕目标,对各责任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施季度监测,定期发布目标完成情况。
___街道众泾村党委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活力源。民营经济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加快了我村的经济建设,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民营经济是我村发展经济的优势所在,是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未来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20__年,全村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增长较快、效益较好、发展平衡、活力增强。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截至20__年底,全村共有各类注册民营企业124家,户数比去年同期净增40户,增长47.6,村级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私营企业72家,个体工商经营户46家,异地经营6家(异地经营指厂办在我村营业执照不在我村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我村吕池、井亭、众泾三个工业小区,吕池10家,井亭68家,众泾46家。
2、20__年全村民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46亿元,销售收入2.832亿元,上交国地两税1584万,分别比上年增长11.6、15.1和13.2。其中,超过30万的企业有13家;40万以上的6家;50万以上的只有1家。超过100万的企业没有。这些上缴税收较大的企业多数集中在压铸、模具、铝加工和服装行业,家具企业的规模和税收额较小。
3、我村民营企业集中分布在压铸、铝加工、服装、模具、家具、纸箱、塑料制品、五金电子这些行业中。其中,压铸企业8家;铝加工企业5家;服装企业7家;模具企业5家;家具生产厂48家,占到2/5;五金电子企业12家。
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企业的常规管理,企业运作健康有序。〈1〉组织专门人员,对所有企业进行全方位摸底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名称、法人、职工人数、人员结构、党团员数、企业地址、注册地、房主、占地面积、厂房面积。租赁关系(房主、房屋、土地)、企业类型、注册资金、生产品、年销售、年税收、上交村规费,通过详细摸底,从中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进行管理。〈2〉制定管理规则及予取政策,然后召开企业主会议,明确凡要求在村辖区内置业的,必须接受村委和经济合作社的行政性管理,所属企业会计必须接受村财务资产办的业务管理和检查,每月的各类财务报表必须准时上报村财务,以便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
2、构建服务平台,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便利的发展环境。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我村还根据企业需要经常性地提供企业服务。通过这种融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的方式,不仅融洽了村企关系,企业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进行提高。〈1〉教育和责任并举。我村家具企业较多,安全隐患相当突出,在对全村家具企业老板和企业安全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的同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制合同,督促企业配齐配好安全生产管理员,并明确法人为第一责任人。从而使企业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2〉村级安全管理服务到位。村里配备了两名安全巡视员,白天进行安全巡视,晚上由村警务站联防队兼管,发现有隐患现象,立即责令整改。特别是对家具厂检查中发现一个香烟头都按章论处。同时,村里每个月都组织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企业的设备、灭火器材、消防栓、电线是否老化、设备防护措施等问题进行详细检查,确保硬件条件的安全。另外村里投资15万元彻底改造了消防设施,彻底消灭了“三合一”。〈3〉做好企业的劳资、工伤纠纷的调解工作,做好对企业签定用工合同的监督工作。
3、引导引进双管齐下,壮大村级民营经济。一是对落户我村的各类企业,通过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和提供服务,引导企业巩固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在产品结构优化,企业技术升级方面加大投入。二是积极引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朋友带”的方式,开展招商活动。几年来,我们通过主动帮助在村企业厂,做好变更执照手续等一条龙服务,对本村党员老板组织关系要求转村的,规定企业执照和税收必须先入村。通过各种手段,注册企业增加到现在的124家,呈每年递增趋势。
三、我村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观念和认识仍然滞后,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市场抵御能力不强,规模较小,利税上缴超过100万的企业没有。近年来,尽管我村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少人在认识上仍然有偏见。同时,大部份民营企业仍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一般制造加工型生产领域,企业规模较小,配套能力差,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技术和装备要求不高,缺乏品牌主打产品,企业和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2、资金困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国有商业
银行紧缩银根,加上出于自身效益和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的考虑,把主要目标对准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而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独自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客观上游离于融资主渠道之外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由于历史原因,中小民营企业“两证”未办理或是办理不完整,存量不能抵押盘活的问题还较突出。同时,企业向银行贷款时,银行为了降低放贷风险,对企业资产的评估普遍存在“低评估、高折扣”的问题,平均固定资产质押率还不到50。大部分民营主要依靠利率水平较高的“感情融资”、“民间融资”来获得资金。
3、企业主自身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决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很多民营企业主都是白手起家的老板,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强,尤其是管理理念不新,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较普遍,而且还有不少民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内部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决策权、经营权等高度集中,影响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企业对接受新事物、新管理、销售理念也有一定的缺陷,对市场和政策反映不够敏捷。
4、企业创新乏力,科技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尽管不少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不惜高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斥巨资购买先进设备。但总体上看,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偏低,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的衔接。部分企业还存在着一个产品活百年的意识里,对产品的技术不作改进,导致产品的陈旧,最终导致企业的生命周期缩短,难以适应企业规模扩大化后的要求。
5、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低。由于我村民营企业大多从事一般性的制造加工型生产,产品对科技含量的要求不高,因此企业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是初高中毕业的外来打工者,给企业的管理、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横向扩大发展和纵向深度发展,使企业难以向更高更远的层次迈进。
6、外部制约因素增多。我村是属于阳澄湖生态保护区,很多涉及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是不允许进驻我村的,因此,限制了我村民营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下一步推进我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
1、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全村要在现有工业经济的基础上,克服环境保护区严禁上工业项目的不利因素,向城市三产发展来创新村级经济。
2、发展生态农业。要充分利用城市规划中闲置土地,开发农产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3、健全企业制度和机制,通过培训和宣传等方式,使民营企业主转变观念,在管理方式上,摈弃小生产的管理方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出家族式管理和小规模发展的老路;在经营方式上,改变小农经济、小步渐进的发展方式,不仅“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在技术上,鼓励企业与知名企业联合搞开发;在产品上,要大力培植自己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
4、加大力度畅通融资渠道。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5、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促使民营企业做强做大。一是抓龙头企业,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实行重点扶持、重点引导,实现民营企业辐射带动民营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抓骨干企业,扶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6、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最终决定企业乃至地方经济的兴衰。
关于我国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调整所有制结构,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成分,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长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将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民营经济迎来了在发展的春天。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民营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民营经济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在我国民营经济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由限制到允许、到鼓励的发展历程。 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1954年,城乡个体手工业产值约为全国工业产值的20。
此外还有280万户、330万人从事个体商业,他们的商品零售额约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40。经过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经济已全部消失。
据1978年统计,全国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只有1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有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国家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地位得到不断巩固的加强,民营经济的地位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理论地位的突破。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不清,姓“资”还是姓“社”、姓“公”还是姓“资”的问题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对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进行限制和打击。
关于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政策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结果。民营经济逐步由限制到允许、鼓励,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地位。
尤其是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将思想大解放向了新的高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姓“资”还是姓“社”姓“公”还是姓“私”的桎梏,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___同志指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为民营经济定了位。
2、法律地位的突破。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______宪法》,第十一条提出“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但尚未提出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6年以后,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______宪法修正案》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9年3月,宪法修正案第六条修改增加内容为:“……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一条明确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和管理”。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载入了宪法。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又通过了“______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国第一部体现私有制企业的法律诞生。从上述法律、法规不难看出,个体私营经济在法律中的整体地位,已经由个私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承认的个私经济的存在形态,也由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发展到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私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态。私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私营企业协会、私营企业中的党组织等,也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发展到在法律、法规中有了明确规定的过程。
可见,民营经济在我国法律地位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重要,在法律上为民营经济定了位。
3、政治地位的突破。___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对民营业者的政治地位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提出把民营业者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来对待,民营业者既不同于原来的民族工商业者,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其它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根据七一讲话精神,现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是能不能入党的问题,而是只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那些承认党纲党章、符合党员条件的才能入党。七一讲话指出,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下,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入党,不能只看他 拥有多少财产,而应看他的财产是如何获得的。
在政治上为民营经济定了位。
(二)民营经济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私经济健康发展,已经呈现五个显著特点:一是持续稳定发展。一九七八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户只有十四万人;到去年底,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已分别发展到三千一百多万户和六千一百多万人,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已达一百二十多万户和一千七百多万从业人员。
山东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490.2万人。二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从一九八一年到去年底,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由四点六亿元增至三千一百多亿元,户均注册资金由二百多元增至一万元;私营企业注册资金由八十四亿多元增至一百多亿元,户均注册资金也由九万多元增至七十多万元。到2001年底,民营企业集团近2600家,有些公司已成为国内的知名企业。
山东省注册资本(金)千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947户,亿元以上11户。总产值和销售总额千万元以上的745户,亿元以上的68户;私营企业集团148户,私营股份公司20户。
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达到65.5万元,比上年增加17.5万元。三是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据测算,一九九八年全国个体工商业的产值和营业收入分别为一九八一年的三千九百多倍和八百多倍,产值已近六千亿元;私营企业一九九八的产值、营业收入已达五千八百多亿元和五千三百多亿元,分别是一九八九年的逾六十倍和一百三十多倍。截至2001年底,山东省民营经济实现产值1676.1亿元,营业收入2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2.6%。
四是待业结构趋向合理。过去,个体工商业、私营企业都以第三产业为主;近年来第一产业发展迅速,获得大幅增长。
五是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大学生、研究生、机关干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不断加入个私经济队伍,使个私经济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
六是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wto,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状态。
民企在投资办学、市政建设、民营科技、民用航空、金融证券等领域开始打破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三)民营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和壮大起来。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9年民营经济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4975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8.3%。
民营经济已从当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民营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20%,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近几年来,民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三千三百多万户,从业人员超过一亿,并且每年净增近600万个工作岗位,在99年里,全国平均每一天就有四千多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个体私营企业再就业,非公有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就业渠道。
山东省民营经济全年安置下岗职工3.4万人,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2万人。各地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促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制工作,并积极支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申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
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提供了较大回旋余地。三是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民营经济大多分布在
二、三产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求新求快,不仅丰富了商品市场,也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四是富裕了群众,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数千万群众通过从事民营经济,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同时也为国家拓展了税源。1999年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830多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5%,山东省则达到了13.7%,民营企业在回报社会,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民营企业投资光彩事业、到中西部扶贫的资金达200多亿元,帮助29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五是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近些年来,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加快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要看到,发展民营经济,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六是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民营经济来说,市场机制一直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灵活的用工形式和分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
(四)民营经济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民营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源自于人们对自身利益追求所产生的强大驱动力。民营经济的顽强生命力主要是指民营经济的整体特质,当然在个体身上也会时有表现。
民营经济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理更为顽强的生命力,与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羸弱、衰败和萎蔽并不矛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许正是个体的生生灭灭维系着整个经济的盎然生机。
民营经济最核心的优势在于自然地解决了政企分开和市场导向的问题。一是有充分的自主权。
民营经济是自主经济,资金自筹,门路自找,自我经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相对公有制经济来讲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利益直接、机制灵活、风险自担;企业的人财物、产供俏以及人员使用、机构设置、生产经营形式、产品去向、利益分配、规章制度等等,都由企业自主决定,不受传统政企关系的束缚。决策机制灵活,不用搞请示汇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经营策略;用人机制灵活,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
国营企业中间是有几级的工资规定,调整很难,但民营企业责权利分明,有利调动员工积极性;经营机制灵活,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那样存在过多的制度上的制约,被束缚住手脚,只要有利于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可以更多的采取灵活的经营手段。二是最直接的利益趋使。
民营经济是由私人投资的,民间投资者的资金是自己的血汗钱,项目自己上,销路自己找,风险自己担,因此,对投资高度负责,慎之又慎,经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积累下了一定资金,但如果一招不慎,搞不好就要倾家荡产,老板就要抹脖子。它在发展动力、规避风险意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他们普遍采取滚动发展、小步快跑的投资方式,通过小规模试产,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后,再大规模扩产。
民间投资具有追逐高利润的本能,具有强大的自我创新机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民营经济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逐步成长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最具远大前途的经济成份。
因而它常能在人们不经意的地方悄然而生,并能在政策的夹缝中默默成长。三是彻底面向市场。
民营经济降生于市场,生长于市场,与市场经济天生相融,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做大,对市场具有与生俱来的知识性。它不带有任何计划经济的桎梏,也没有国有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养成的各种弊病,是市场经济最富活力的细胞。
民营经济作为天然的市场经济形式,具有紧贴市场、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最大特点,极易接受世贸组织规则,具有其它经济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因而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滚打,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胜者发展壮大,败者另寻出路,无“大锅饭”可吃。
这就意味着速度和效率,意味着能在竞争中争得主动和先机。
(五)民营经济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入世机遇。可以预见,随着wto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原则的落实,国内市场环境将逐步规范起来,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将逐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在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准入方面、在扩大进出口贸易的渠道方面、在利用外资的渠道方面、在国际企业界和科技界的交流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根本变化。
二是潜在的发展空间巨大。农村小城镇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国企、外资企业相比,私企在资金、经营、人才、技术上均不占优势,尤其在规模显著和技术要求高的行业缺乏竞争力,但在加速农村现代化、城市化,把小城镇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被提出来后,小城镇建设成为私营企业的发展的新空间和机遇(在小城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因农村收入水平低将对技术低产品保持长期需求,如果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就会拓展了发展领域);国有企业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为私企提供了成长空间,对国有小企业的兼并、收购、租赁、承包、联合、股份制合作,为私企扩大经营规模创造了条件;国企改革后优化人员结构,出现了大量富余人员,也有许多优秀人才,进入私企,提高了私企人员的素质;随着改革的深入,国企还将退出一些竞争性领域,为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私企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三是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广阔的西部大市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空间大、层次多,更适宜民营经济去拾遗补缺。
四是中国正在实施“十五”计划和第三步战略目标,为非公有制经济广泛投入基础领域以及利用自身灵活机动、创新能力强的优势进入技术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五是政策环境正在形成。
国家出台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和正在审议中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中国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正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每8-10人中就有一个中小企业,而中国每28人才有一个中小企业,如果按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至少需要有一亿个中小企业,因此,中国民营企业的空间很大。
他们将涉足大企业未进入的新兴领域,他们将在品种多、批量小的加工、配套、维修领域和零售、服务等本小利薄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将在需求分散、个性化要求的领域一显身手。六是中国民间投资潜力巨大。
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于民间投资。据统计,劳动积累与合伙投资是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65,银行中有两万多亿元的存差。
通过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降低中小企业成立门槛和行业进入壁垒,启动民间投资。从发展前景看,中国民营经济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企按产值占30%多。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最高的也就12%~13%。
中国民营企业至少可以从70%发展到90%,这中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非公有制经济的前景应该说是相当乐观的。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中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不可逆转,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可逆转,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不可逆转。
非公有制经济将会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存,互相依存。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的改善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____的富民政策深得民心,中国西部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加入wto,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铺开了道路。企业家将是中国经济舞台的主角,民营企业家有着光荣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需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出更多的力,需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显身手,需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改组,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这些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相信在今后若干年内,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在质量上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坚定不移地走富民强国的路子,尽快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作出了不俗的贡献。然而它们要进一步发展,却又面临着许多困境和障碍。
这些困境和障碍,有的来自外部环境和制度安排的束缚,有的则源自自身的种种不足。“九五”以来,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长11.2%,平均增幅比“八五”降低31.7个百分点。
分年看,增幅从1995年的22.8%回落至1997年的8.6%,1999年回落至6.8%,其中私营经济则由1996年以前25%以上的增长速度回落到9.2%以下。与之相应,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九五”初期达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92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6.6%,比重依然比1996年低1个百分点(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近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及20__年趋势简析》)。
(一)外部制约因素主要是存在所有制歧视,民营经济和民营业者仍没有获得同公有制经济和其他从业者同样的法律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还被视为“另类”,发展的空间仍然比较狭窄。1、产权保护乏力。
民营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但现行《宪法》只强调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于合法的私人财产的保护却不完善,没有明确“私人合法财产不容侵犯”一项。
因此使这些人心存怀疑,怕政策变,结果出现了企业短期行为及转移资本的现象。现实生活中,这些新的社会阶层财产受到侵犯却得不到保护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现行《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但这些列举均属生活资料,并没有提到生产资料。对财产保护的不周,《宪法》只区分了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财产,没有囊托企业,社会团体法人等这些组织的财产,因而留下很大的漏洞。
《宪法》第12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但第13条在对公民私有财产上,却没有类似禁止性条款,这显然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是不利的。
一是从体制上来看,投资产权保护还缺乏制度安排。在资产受到侵害时,民营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求助于法律的保护,但法律保护的是私营企业,而侵权的是政府,法律常常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来处理纠纷,导致民营投资的产权权益的流失;二是从社会观念来看,投资经营的地位还不平等。
如果是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的钱,那就是债务关系;而民营企业欠国有企业的钱,却可能被戴上“侵占国有资产”的帽子,甚至是“盗窃国有资产”。在金融方面,国有企业欠银行的钱到期未还,会找出各种原因和理由;而民营企业欠银行的钱,就可能被定成“诈骗罪”。
三是从有关政策来看,投资经营风险得不到保护。尽管政府规定了民营企业合法使用的土地和经营场所,“因建设需要征用、拆迁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妥善安置和合理补偿”,但什么是“合理”的标准,安置和补偿的具体程序又是什么却没有明确,最终导致现有保护制度往往有名无实;四是从司法实践来看,对于侵害国家财产和民营企业财产的处罚存在很大的不同。
侵占国家财产达到一定数额的,可按贪污罪处以极刑,而侵占民营企业的财产达到相同的数额,只能以职务侵占罪处罚,相对较轻,对于经理人和企业工作人员侵占投资人利益的行为缺乏严厉的法律制裁。以至于对经理人对投资人更多的还是在良心和感情上去负责。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民营业者没有安全感,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停止投资,一些人开始大肆挥霍或将大量资本转移到国外,造成巨额资本外流,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2、市场准入限制。
公平的竞争环境首先应是在大多数领域一视同仁地“进入”产业的待遇。但目前对个私经济的发展行业、经营的商品仍有种种限制,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还没有完全放开,不能完全体现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一方面国内个体、私营企业并未获得同国有、集体企业同等的竞争权利,在市场准入方面依然门槛颇多。许多丧失活力、效率低下、服务劣质的行业,如电信、铁路、邮电、银行依然由国家垄断,不准民间资本进入。
在国有资本匮乏、国企体制僵化的情况下,许多资金富足的个体、私营企业面对这些行业唯有望“利”兴叹。这实质上是计划经济下对产权“排他而不可交易”的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内个体、私营企业享受的待遇甚至还不如三资企业。例如,在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规定,美国在银行、保险、电信等高度垄断领域可以占有一定的分额和股份,但这些领域至今仍未对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开禁。
据调查,国有投资和经营涉及的领域多达80多个,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国家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有60多个,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只有40多个。
在改革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东莞的80个行业中,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有62个,而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只有42个。有些项目虽然允许民间资本介入,但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竞争。
有的领域则审批程序复杂,市场准入的门槛过高,在许多领域,民营企业进入的审批比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尽管国家法律法规中,除必须垄断的少数行业(武器制造等)明显禁止民间资本进入,并对一部分行业有多项管制审批限制规定外,没有对民间资本有特殊歧视性的规定。
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存在着行业垄断、部门与地方保护主义,对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设置了许多限制。所以,在企业待遇上,是国企高于外企,而外企又好于民营,这是不正常的市场秩序。
我国的民营经济尽管有了长足进展,但目前依然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门槛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激烈的产业领域,如普通日用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商贸流通、建筑、餐饮服务业以及其它国家准许进入的一般竞争性行业,这些产业领域都属于产品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已基本无利可图的夕阳产业,利润率接近资本成本,国有经济已经推出或正准备退出的行业。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和不配套,导致促进民营投资的制度环境不宽松。
例如,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固定资产投资法》,对投资审批制改革尚不到位,过多过严的前置审批体制严重影响了民营投资的启动和促进发展。对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也没有一部《反垄断法》的出台,致使民营投资的产业进入被“排挤”而告门无望。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在相关的投资、金融、财税、产业进入等政策上却没有相应的协调措施和配套政策,造成在实际各部门的执行中仍然是“两张皮”,制度保障不力。3、融资体制制约。
资金匮乏是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民营企业往往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只能依靠个人家庭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结果不仅融资数量小、成本高、纠纷多,还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与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信贷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偏低,实际情况是非国有企业筹资困难,融资成本高,企业预期收益低。国有银行给民营企业贷款过去就很少,随着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惜贷”现象日益严重。
在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和社会集资,曾是民营企业筹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经过近年来的金融整顿,原有的融资渠道关闭了,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融资体系又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也很困难。
尽管目前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企业上市不再由政府推荐,预示着将有更多的民营背景的公司能够上市融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企业现状根本不具备上主板的条件,而创业板的推出仍然遥遥无期,上创业板融资可望而不可及。
有资料显示,长期以来,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50%到60%靠自筹,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分别只占15%左右,来自国家预算的投资不到1%,这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高达60%的贡献率是极不相称的。据国家体改委、国家工商局开展的调查统计,个体工商户平均自有资金率(自有资金占实际使用比例)为75,自有资金率100的超过一半;私营企业平均自有资金率为77.1,自有资金率为100的占53.7。
在经营中,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5000元以下户数占77,15000元以上的不到10;私营企业贷款额在4000元以下的企业占24.2,15万元以上的占10.7,80的贷款企业平均贷款额为2.6万元。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7次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了企业和个人投资成本。
但由于同期价格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金融机构存贷款实际利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仍维持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大大提高了投资成本,抑制了投资积极性4、税费负担过重。过重的税负和“三乱”大大削弱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部分数据》的研究显示,现实中不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的社会问题首先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经济政策中排位第二的即是税收政策问题。对外资企业实施“超国民待遇”优惠,对国有企业也有一些减免税的优惠,但对私营投资长期实行“双重税赋”。
如有些地方规定国有风险投资公司享受“三免两减”的税收优惠,折合下来值成百上千万元,而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则无此待遇。对民营经济实行双重税收,它的利润除了要缴企业所得税外,投资人还应从企业的收益中按20%的比例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而外商投资企业增资不仅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返还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
《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办法》将私营企业排除在外。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外资企业是“从获利年度起”,对民营企业则从开办期起,而企业在开办初期往往没有利润或者获利甚微,优惠政策的效用大大降低了。
更有甚者,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权益转增资本金既不是分红,也不属资本交易增值,根本不在个人所得税应税范围之内,但仍要纳个人所得税。在纳税方面,民营经济受到“所有制性质”的歧视,在同其它所有制成分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但由于制度缺陷,“政府职权部门化、部门职权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现象在一些地方经常发生,执法机构与收费行为之间的利益联系没有切断,使一些地方的执法机构乱收费屡禁不止,收费项目“杂”且“多”,大部分民营企业要应付三十多个部门,上缴50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收费),少数地方收费种类多达七十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另外,收费不规范,随意性很大,表现为收费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在一些部门中对待不同所有制成分表现的有亲有疏,对民营经济冷眼相对,严厉有加。
深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问题调研报告
旗域经济民营化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乌敦套海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投资环境、发展理念、运行机制、政策规定等方面都做出改革和调整,使红山民营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全镇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从2002年起,镇党委制定完善并落实了一系列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从资金、政策、服务等多方面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镇政府设立了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产业化、信息服务四个办公室,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多角度、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对新开办企业和重点企业,实行科级领导联系包扶制度,现场办公,定期走访,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通过连续三年的小城镇建设,镇区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红山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都得以改善,红山更具投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全镇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从2002年初的172家发展到现在的346家,其中年产值10万元以上有71家,这些民营企业种类齐全,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种植业主要有规模种籽繁育、药材、有机食品、牧草、经济林、用材林等,养殖业主要有鸡、羊、牛、獭兔、貉子等,生产加工业主要有木材家具、农机具生产与维修、脱水蔬菜、酱油、粮食加工、造纸、印刷、地毯、塑料编织、柳编、生物制剂、食用菌载培等,日常生活服务类,主要有影楼彩扩、电脑打字、交通运输、宾馆酒店、燃料燃汽供应等,营销中介服务涉及居民生活各个方面,遍布全镇每个角落,现在的民营企业,在投资规模、开发领域、融资渠道、科技含量、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都有历史新性突破。如今,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60人,民营企业年净利润达到1800万元,成为红山经济的主体。同时干部群众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民营经济在全镇变地开花,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干部从事民营经济情况
农村税费改革,解决了长期困扰全镇干部的老大难问题,理顺了分配收入关系,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压力巨大,又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2002年,乌敦套海镇税收242.6万元,其中70万元来自民营经济,占全镇税收的29%。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减免,民营经济势必成为财政增收的最大增长点,尽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成为镇党委工作的重心。发展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要务,党员干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理应成为民营经济的示范者、引路人,他们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身肩不可推卸的重任。同时,干部从事民营经济,具有诸多潜在的优势,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全镇干部70%受过中等教育,20%受过高等教育,也就是先天的良好素质和后天的教育程度、实践锻炼决定了干部相对于一般群众综合素质较高,从业适应能力强;二是政策法律意识相对较高;三是社会的诚信度较高;四是具有市场意识,超前意识,干部想问题的全面性,看问题的准确性,应对市场风险的防范性,捕捉信息的及时性高于常人;五是资金实力相对而言较强,收入水平高于一般群众平均水平;六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群众都在关注干部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如何,因此干部在民营经济领域的引导作用非常突出。为此镇党委遵循渐进性、专业性、实效性原则,放开搞活,将干部推向民营经济主战场,干部在完成本职业务工作的前提下,不承担镇内中心工作,发放60——80%工资,发挥各自优势,融入市场,自主经营。镇党委在将干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首先给干部以动力,让他们自觉自愿地从事民营经济,与干部共同谋划,帮助干部解决初涉市场的一些具体问题。随后给干部以压力,让他们必须把民营经济做出成果,制定奖惩机制,去除等、靠的观望思想,意无反顾地把智慧和才干用于发展民营经济。镇党委改进考评机制,实行完成业务工作和发展民营经济双百分责任制,将发展民营经济做为评价、任用干部的重要指标,干部招商和从事民营经济效果与第十三个月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及各种奖励挂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职称评聘两条线,不从事民营经济的不聘职称,机构改革时不予聘用。
通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乌敦套海镇的“干部经济”已初步形成格局,全镇138名在职干部中,已有91名在从事各具特色的经营活动,占干部总数的65%。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兼职从事民营经济11人,股站级干部兼职从事民营经济19人,一般干部专职从事民营经济26人,兼职从事民营经济35人,另有47名干部也正积极筹划,探索市场,准备适时参与民营经济活动。从事民营经济的干部,广泛分布于特色种养、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生态经济、个体经营等领域,种草养羊养牛的40多人,牛羊存栏大都在50——100只左右,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从事玉米制种的近20人,年纯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最多的可突破10万元,外出从事打工经营活动的4人(深圳、北京、西安、赤峰各1人),从事中介及营销活动的30多人。
通过干部从事民营经济活动,全镇事业站所实行企业化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干部转变了工作职能,社会化服务效果显著,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得以有机结合,增强了服务的生命力。同时,推进了产业化,全镇已形成了以种草养羊、玉米制种,劳务经济、中介信息为主的四大产业,有效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干部走向市场,追求效益最大化,实行服务规范化,在全镇营造了强有力的民营经济发展氛围,促进了群众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形成了全镇优势主导产业。同时,为事业站所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镇财政每年节省人员经费30万元。
三、民营经济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在乌敦套海镇民营企业中,有6个适合组建党组织,其中5个已及时组建了党支部,每个党支部均由镇党委成员负责联系。红山微生物制剂厂由于党员人数不够,现尚未组建党组织,但镇党委下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在该企业有计划按步骤开展党建工作,加大力度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拟在2023年在该企业组建党支部。
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是镇党委一直深入探讨的新课题。镇党委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到如何发展壮大企业上来,由支部牵头,党员实施,职工参与,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把支部建设与企业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如农具厂支部,由党员组成攻关小组,带领各车间职工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以党员为纽带,把各个车间各个工种连结在一起,互能有无,团结协作,重新振兴了红山农具厂,使其以整体设备齐全、技术过硬、诚信度好,成为翁旗东部地区农机制造维修中心;红山供销社党支部,企业破产,支部不散,党支部把原单位职工组织起来,认真总结每个职工的特长与不足,共同找方法,谋出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招的出招,使14名下岗职工二次就业,都有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职工们欣喜地说:供销社不再是主渠道,但党支部永远是我们的主心骨。
在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重经济效益轻党建工作思想,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才能使党建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号召力和生命力。才能取得民营经济与党建工作的双赢。乌敦套海镇党委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机制,探索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新思路,注重在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发现、培养优秀分子,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对民营经济党支部,注重强化班子建设,尤其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并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在日常和年终做好督察和考核。
四、干部从事民营经济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干部从事民营经济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部分干部顾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将来的机构改革感到迷茫;部分干部从前未从事过经营活动,一时找不准切入点,怕应对不了,缺乏创业的胆略和信心;部分干部由于资金不足,有看好的项目,但无实施的能力;还有的干部认为单位没多少自己的业务,走向市场仿佛失去了自己引以为荣的干部身份,有失落感,一时放不下架子。
五、进一步推进旗域经济民营化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放宽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执法执纪部门要服从和服务于长远与大局,牺牲部门利益,真正把管理转化为服务。二是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创造条件,民营经济不借助外力,不融合外资,单靠自身造血很难短时间内做大做强。而基础设施的落后,会让人感到发展前景暗淡,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资金投入,有的民营经济开工时就资金不足,有的民营经济把利润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资金周转一直困扰着企业,而银行贷款额度小,周期短,民间资金又多以高利或股金形式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资金短缺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四是在把民营经济做成百姓经济的过程中,要谨防一哄而上,搞专项推进,搞强迫命令,要注重示范引导,在保证规模优势的同时,做到百花齐放。五是要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市场前景广阔的民营企业,创造品牌,拉动地区经济。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2023年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99.95%(含个体工商户)。
2023年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9.9%。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102.7%。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30.7%。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37.8%。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31.5%。
2023年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草根经济特征,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我县小微企业特点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绝大部分,占比约87.5%,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的”三难”情况,加之近年我县正着手退城进园事宜,对原工业园内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一)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
我县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微型化”的类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且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如小型服装鞋帽企业等。
(二)融资难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调查走访显示资金短缺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准入门槛高,云顺竹木有限公司,投资苗木基地,延长产业链,但基地投资建设周期较长,基地投资建设又不纳入银行贷款抵押范畴,而公司内部资产贷款抵押有限,导致资金流动压力很紧张,二是贷款手续太繁琐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要求“短、频、快”,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由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加上融资渠道缺乏、贷款难、贷款成本高,严重地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再生产,金士果业有限公司在银行办理短期流动贷款,每次还贷续贷时,银行办理周期一般2-3个月,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三)生产要素的提高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中,要素成本也是主要问题。一方面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外升内贬状态,致很多原材料价格处于“水涨船高”状态;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各地连续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加之近年政府加大对城市建设投入对用工进行了很大的吸纳。今年好多小微企业的用工工资基本2000元/月以上,县中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每人基本达到4000元/月以上。同时,小微企业的场地租金普遍上涨,运输成本明显增加。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小型微型企业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四)用地对小微企业制约明显
受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影响,很多小微企业对土地要素需求反映非常强列,一是原工业园内企业发展受制约。县里2023年开始着手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事宜,已经对所有园内企业进行了评估,评估后不能再原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便更好搬迁。美好食品有限公司属原工业园企业,企业现行产量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很多大订单不得不推掉,再者原工业园内企业因为涉及退成进进园,银行对其资产抵押率都进行了下调由原来的70%下调到60%,影响了园区内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入园门槛高。现行的入台商创业园标准是每亩投资强度要达到200万元以上,而很多小微企业无法达到这个标准。鲜良米粉有限公司和金昌食品有限公司都要求入驻台商创业基地,两企业虽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两企业上缴税费及投资强度均不够入园标准。
三、促进我县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领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委、县政府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节能环保的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二)强化宣传督导,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小微信贷通”等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原规模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扶助成长性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发展,促使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强化督导,确保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通过多项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贷救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财政担保公司要实质性为促进企业发展真正起到担保作用,劳动就业局要加大提供再就业小额贴息贷款额度,同时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利率上浮、审批时间过长等制约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问题。
(四)健全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民企局继续以创业大学为载体开展以创业促就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各类培训,县就业局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就业培训支持,来解决小微企业人才、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小微企业用地倾斜。在工业园扩区调区中县里对有发展后劲的中小微企业在台商创业园用地指标上给予适当倾斜,解决小微企业用地无保障的现实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
1.加强民营经济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__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强民营经济统 战工作研究。由市委统 战部,市工商联、市侨联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赴__福建商会、川渝商会、贵州省三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高通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商会、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分别召开商会、企业负责人及职工代表座谈会,广泛了解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一、__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__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截至2023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数量15095家,个体工商户44924户,民营经济总量达310.98亿元,占gdp比重达52.66%,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4.73%,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从业人员的86.58%,邦达公司、湾田煤业等4家民营企业入选2023年全省百强民营企业,邦达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六盘水市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__民营经济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解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领域、丰富市场业态的重要主体、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城镇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__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__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______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务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部署,一是营商环境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制定《__关于贯彻落实〈贵州省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工作方案》,先后出台《__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__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__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实施暂行办法》等制度,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减证便民”行动取得实效。2023年本级清理公示的行政许可168项、行政确认24项、行政给付20项、行政征收13项、其他行政权力152项及85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证明材料精简31.05%,网上政务办理率达77.89%,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精简率分别达27.28%和25%。梳理51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平均压缩时限63.72%,“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达79个。“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前置审批精简率达85%。三是全面落实降税减费政策,2023年为各类市场主体降税减费6.3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1万户。通过积极组织,统筹推进,全市营商环境有了较大程度改善,2023年全省评估排名第20位,较2023年进位27位。
三、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众多瓶颈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不足。一是融资贷款难。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较为普遍和凸显,大多数民营企业集中在生产加工、商贸服务领域,本身固定资产量不多,融资贷款担保抵押能力有限,加之县级银行机构审批权限小(500万元以内),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审批程序严格而漫长,增加了企业贷款难度。二是资金回收难,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民营企业在地方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竞争力不足,生存发展空间受限。虽然各级政府一再强调要善待民营企业,对国企和民企在各项政策和具体实施上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但实际上民营企业在参与地方项目招投标、融资贷款、投融资项目等方面,在“大招商、招大商”的环境下处于竞争劣势。导致部分盘商(盘州籍人士)在外地的企业和资金难引进甚至外流。
(三)相关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开发区(园区)产业配套比较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入户企业上下产业链发展需求。如高通科技主要是生产摄像头的企业,所关联的线材、变压器、包装等产品园区里没有配套产业,只能自己生产解决。一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停车场、电力消防、城市管网、通信设施等市政公共设施布局有待优化。物流不发达,农副产品进城难、进城慢、进城贵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民营经济是__经济发展的“根”,服务好民营经济就是推动盘州经济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深入贯彻落实______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国办发〔2023〕104号)和《贵州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省府办发〔2023〕12号)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级由市政府牵头建立各部门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乡(镇、街道)和部门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织机构,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对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奖优罚劣,严格兑现落实。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力度,拓宽投诉举报、受理落实、跟踪反馈渠道,鼓励群众参与,集中民意民智,提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支持度,形成“营商环境人人抓、人人管”的浓厚氛围。
(二)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措施。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加大对营商环境的整治,针对市政府提出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投资发展环境新高地,实现“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放管服”改革目标。建议市政府组织力量对__周边县(市、区)投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抓紧研究制定__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方案和办法措施,出台“低于”和“高于”的各项指标体系,细化责任落实,将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到人。同时,加大对办法措施的监督落实,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切实提高营商环境质量,以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盘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待国企、民企要一视同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基础设施项目招投标、融资贷款、投融资项目等,防止“国进民退”。二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结合盘州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措施,优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协调解决拖欠民营企业款项问题。要推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好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进一步认真做好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工作。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认真开展减税降费各项惠企政策督导落实,合理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限度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利益。二是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对企业用人保障等跟进服务,增强企业归属感。三是各部门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兑现对落户企业在金融、用地、税费等方面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压减自由载量权,减少检查频次,积极推行联合执法,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公平公正监管,提高政府效能。二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严厉查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等行为,坚决防止部门监管执法“一刀切”现象发生,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三是建立企业容错机制,真心帮助他们尽快找准症结,改正问题,汲取教训,促进企业良性发展。逐步实现全市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设施环境、要素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民营经济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___《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 战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了解非公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方面的切实要求,结合“千企纾困”活动,近日,皋兰县委统 战部联合县工商联组成调研小组,对全县部分重点非公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下一步制定全县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 战工作的具体措施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部分工商联商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联会会员单位等多家代表性企业的走访,调研小组详细了解各企业的复工时间、用工情况、流动资金、防控措施、原材料供应、市场销售等各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导,疏导民营企业家情绪,树立发展信心。
全面了解,共性问题集中分析。调研走访中,无论是工业企业、商贸服务企业、还是外贸企业,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其中最突出是由于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销售、进货等产销对接不及时的问题;流动资金不足,资金短缺、赊欠、回款慢等;外地工人较多的企业用工难。针对这些问题,调研小组全部进行了整理汇总,集中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下一步将对接相关部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精准发力,个性问题逐个击破。调研小组采取“一企一策”的措施办法,对每一个走访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都进行了登记造册,根据每个企业的现实问题,精准分析、精准研判,对销售渠道、融资抵押、用工成本、进货渠道等各方面的环节与企业家一一面谈,对前期落实、未落实的帮扶政策进行回访反馈,帮助企业家正确看待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做好疫情过后产业升级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准备,主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握机遇,变“危”为“机”。
建章立制,发挥组织制度优势。县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社会经济中的占比明显增加,特别是抗击疫情期间,民营企业自主自愿自动的投身捐款捐物抗疫行列,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家的爱国主义和政治定力。风险与挑战明显增多的今天,民营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皋兰县委统 战部将进一步发挥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和工商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组织优势,在规范和创新沟通协商内容、加强联系服务、完善诉求和利益维护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性探索,持续加强民营经济统 战工作。
3.加强民营经济工作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与我们认识的深化程度和思想解放程度相伴随的。在摆脱了“姓资姓社”争论的阴影后,我们经历了从“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上的一次次跨跃。党的__大实现了所有制理论的新突破,进一步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基础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截止目前,我市共有个体工商户57221户,从业人员近14.7万人;私营企业3054户,从业人员3.73万人。个私注册资本总额近30亿元。全市私营企业集团已发展到9家,并有46家私营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从总体上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都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但是也应看到,在一些地区、部门,尤其是公务员队伍中,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已成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了解情况,剖析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显得十分必要、甚为紧迫。
一、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总体评价
日前,市工商联围绕如何认识民营经济,怎样看待民营经济人士这一新出现的特殊群体,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研研究。调研采取发放问卷调研、专访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重点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职工、普通市民和民营企业主中开展调研。调研共发出并收回问卷100份,内容涵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发展现状,以及对民营经济人士、民营企业管理和分配状况进行评价等多方面的调研内容。从调研结果分析,社会对民营经济及其人士的总体评价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数被调研者对发展民营经济持有正确的认识,反映了社会认识的主流是积极的。在调研中,认为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长期国策的占64%,认为民营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占62%,认为应大力发展和现阶段发展不够的,分别占64%和71%,认为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能长期并存和互相促进的,分别占53%和60%。这些数据,从正面充分佐证了上面的结论。
(二)多数被调研者对民营经济人士持肯定态度,反映了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调研数据显示,有69%的被调研人员认为民营经济人士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55%的人员认为多数民营经济人士能够依法经营,还有42%的人员认为多数民营经济人士是靠诚实劳动、合法致富的。
(三)多数被调研者认为民营企业具有较强活力,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反映了社会对民营企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和独特灵活机制的肯定。在设定调研问题时,我们把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进行了询问比较,71%的被调研人员认为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55%的人员认为民营企业责权利明晰,54%的人员认为民营企业比公有制企业更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
(四)多数被调研者认为民营企业和人士,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反映了社会对民营经济作用的认同。据调研统计,59%的被调研人员认为民营企业在分配领域,能把积累资金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44%的人员认为民营企业职工的收入比较合理,34%的人员认为多数民营经济人士能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45%的人员认为民营经济起到了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值得欣慰的是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总体评价还是比较乐观的,正确观点仍上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尚存不足,反映在已经有了明确定论的观点上。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并写入国家宪法,但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被调研人员依然坚持僵化错误的认识观念。如把发展民营经济看作是权宜之计的仍占16%,同时10%的人认为这项举措弊大于利。9%的人认为民营经济起不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18%的人怀疑民营经济能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并存发展。26%的人认为目前民营经济发展过快,动摇了公有制经济的基础,甚至还有33%的人要限制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认识有失偏颇,反映了社会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民营经济人士的评价上,从调研数据看,仍然认为民营经济人士是剥削者的占29%,认为民营经济人士靠偷税漏税致富的占26%,认为多数民营经济人士不能依法经营的占15%,认为民营经济人士为富不仁的占1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社会上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员,对民营经济人士的主体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缺乏深刻全面理解。
(三)社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有较大差异,国家公职人员在这方面的认识尤其令人担忧。党的__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作为执行政策的国家公务员,应该思想解放程度更高一点,与时俱进的观念更强一点,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真正为发挥政府职能、开拓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
(四)民营企业主接受调研的态度暧昧,反映了一些经营者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开展此次专题调研,我们特意选择了20家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民营企业召开座谈会。这些企业的资产规模大到十几亿,小至几百万,从业人员多则近千人,少的20余人,多数企业还荣获过国家、省、市各类先进奖励,但在得知调研内容后,他们表现出的态度比较冷淡,配合调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民营企业主对涉及到自身的敏感理论问题心存疑虑。
三、几点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党的__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这些科学阐述,都为我们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思想动力和政治保证。但时至今日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问题上,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模糊认识,这方面问题不解决或解决的不好,会极大地阻碍和制约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开展以民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习讨论。要针对民营经济认识方面存在的错误观念和不正确的认识,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迅速掀起对民营经济认识问题的大讨论,逐步引导全社会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思想观念有一个质的飞跃。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 潮,同时在去年开展“解放思想、优化环境”的基础上,今年又全面启动“文明诚信”的建设活动。我们要通过学习讨论,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自觉地把思想认识同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革除,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冲破,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民营经济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要加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深化全社会对民营经济正确认识的理解。近几年来,民营经济对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率越来越大,2023年民营经济实现国税收入10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地方税收入5219万元。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去年,共安置下岗职工3007人,目前在民营企业从业的人员已达20万人。当前全国、全省乃至我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实体,在解决就业,稳定社会方面已占据半壁江山,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另外,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迄今为止,已有86户民营企业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国有集体改制,从而承担了几十年来国有、集体企业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这些改制企业,因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并进行了体制和机制创新,使改制企业纷纷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如安瑞科、新奥燃气、华运、神风、黄山毛纺等企业在实行或参与改制后,实现了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在2023年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排序活动中,我市华运、神风、安瑞科、新奥燃气、环亚、百惠、天洋、凯得等15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其中3家为民营科技型企业。
实践充分证明,利用国内民间兴办的民营经济,符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旺盛的机制活力,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振兴蚌埠经济的希望所在。宣传中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重点是国家公务员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错误认识,为发展民营经济依法行政,提供优质服务,真正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3月,财经委和财经与预算专业代表小组部分成员先后到市工商联、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经信委等部门进行了调查,对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__]82号)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要求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民银行等部门对该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并到九江市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问题
3、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仍然较低。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总体上还处于创业发展初期,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业,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较少。民营企业多数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从业者大多为农民和手工业者,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去年,我市只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工程实验室1家,并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型企业,9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自主研发力量。
对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浓厚的创业氛围,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尽管去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但少数职能部门主动性不强,群众对相关政策了解度、知晓度、认可度较差;民营企业家队伍现状堪忧,我市民营企业家主要来源于改制企业、自身资本积累企业和外来投资办厂企业,整体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部分民营企业家小富即安,做强做大的愿望不强;部分创业人员思想守旧,行为保守,技能不高,全民创业的氛围不够浓。二是缺乏科学的企业运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我市多数民营企业为家族式企业,单打独斗型的较多,联合集群的较少,并且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缺乏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生命力不强。三是缺乏低成本的融资,资金满足率不高。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门槛高、融资的综合成本高、贷款的风险高等问题,加大了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四是缺乏优良的公共服务,企业发展环境不优。主要是政府承诺的部分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生产要素供应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的隐形负担较重等。
三、几点建议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我们建议:
1、加快出台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要集中精力全面梳理国务院及各部委、省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结合我市民营企业的实际和需要,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落实政策,真正把上级各项优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到位。要依法分级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并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品质,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市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2、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对市场主体培育工作的领导,按照抓大壮小扶微的工作思路,明确各部门职责,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放手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间投资、全民创业,培植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型企业,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有机互补的良好局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两大支柱、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努力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建链产业,实现产业规模的扩张。同时,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围绕我市产业链与大企业进行配套协作。
3、加快建立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要搭建民营企业和银行信贷需求交流平台,实现银行和企业资金供需对接。要加强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联系,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促进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中小科技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要认真落实各项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要协调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探索适应民营企业的贷款新产品。要积极发展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和理财服务,积极运用表外融资形式满足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培植,规范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完善民营企业担保机制,壮大担保公司及担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担保面。
4、加快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要以春雷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并建立有效的涉企收费维权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建立健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借鉴九江做法,组建黄石市中小企业服务超市,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在全市选调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项目审批代办员,全程服务项目审批。要搭建智力平台,聘请知名院校教授为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辅导,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认真研究民营企业生产要素供给问题,在我市各类工业园区中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微企业创业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市政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各级、各部门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民营经济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这篇大文章,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市政协安排我县政协于4月19日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对______料厂等企业进行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县政府分管民营经济的副县长参加了调研活动,并向委员们通报了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调研,委员们普遍认为我县民营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2023年全县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200户,全县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到22815户,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利税8.2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39.5%。二是就业人员多。2023年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近10万人,个体私营业发放工资3.65亿元,人均月工资370多元。部分企业已参加社会劳动保险,民营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税收贡献大。2023年全县完成民营经济税收1.15亿元,同比增长30.2%,其中乡镇民营税收8883万元,增加3661万元。四是新上项目多。2023年全县民营经济新上项目共246个,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同比增长92%。五是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23年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增加13户,达到41户。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县民营经济总销售收入的31%。完成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119.4%,占全县民营经济总增加值的47%。六是门类齐全。我县民营经济以资源为依托,广泛分布在
一、
二、三产业中,主要有工作制造、建筑、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食宿餐饮、社会服务等八大门类。
二、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问题
当前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资金紧张。除少数几个大企业外,融资难仍是当前影晌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最突出的问题。一些企业产品销售形势很好,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但由于缺少资金,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更谈不上扩大规模。也有的项目,因为资金困难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能按时竣工投产。二是发展用地难。当前,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致使一些好的项目无法落到实处。三是环境不宽松。近几年县里狠抓经济环境,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有一些部门不顾冠县实际承受能力,拿着上级的红头文件漫天执收执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思想观念滞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形态对非公有制经济有种片面认识。另外我县多数群众思想闭塞,对外界缺乏了解,缺乏信息,上项目无门路或者根本不会干,这是束缚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五是人才匮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携带者。我县每年都向外地输送大量人才,但本地留不住,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差,待遇较低。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委员们认为我县民营经济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公平竟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策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省、市、县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开拓,狠抓固定资产投入和民营税收,狠抓发展重点,狠抓财源建设,在管理和服务上狠下功夫,力争使我县民营经济工作再上新强价。
(一)抓重点产业。要充分发挥_______________厂等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每个企业认真研究市场,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搞好产品定位和主攻方向,打造品牌。
20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