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方面统计和估算的数字分析,广东人过春节花钱越来越大方。在广州一大学做教师的小彭称,因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学,所以一家人春节花费还是比较节省,但即便如此,置办年货加上亲戚、朋友、同学人情走动,还是花去7000元。在白领阶层中,小彭的钱花得还不算多。今年天冷,又为逛商场多吃多穿多花费再添一把火,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全面火爆,春节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消费时段。
广州市的天贸南大、广百集团等百货公司,今年春节期间投放市场的商品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而销售增幅也同样超过20%。其中,广百初一至初七销售额达3365万元,增幅达45.5%,这说明虽然供应量大了,但需求量也在增大。而友谊百货1月前28天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王府井这28天的销售额已达到去年一二月的销售总和,相当于去年全年销售额的1/3。
省经贸委市场流通处罗房枢说,今年春节来得早,从元旦开始市场已开始启动。在前后持续约一个月的春节消费月里,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总额上涨约30%,达到600亿元。分摊到全省近8000万常驻人口粗略估算,意味着平均每人花费近800元。这还是一个较保守的测算
数字。
横看竖看春节地位有变
消费虽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
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阖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然而年复一年,这样的简单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暨南大学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花钱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难的原因很多:
其一,将春节的过去与现在纵向相比,过去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如果划曲线图,过去的曲线更陡峭,现在则平缓得多。
其二,将春节放在全年中横向来看,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春节地位高企,现在东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该买的总是要买!和其它日子一样,春节只是给了自己一个花钱的理由而已。”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换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摆上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时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极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没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有什么特别。
别样消费冲淡年味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许多传统过年习俗,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和标签。在新兴消费观念的支撑下,日益兴起的别样消费正在
逐日冲淡年味。
当然,过年办年货,全家老少买新鞋新衣等传统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且还在增长。以广州酒家集团为例,其年宵品市场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应求;传统年货一条街也是各商场、超市的保留“节目”。但是年货制作的社会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饭的酒店化,极大地冲淡了传统年味。或者说,这过年味“不地道”了。
虽然如此,“年”的“旧瓶”中更添进了许多“新酒”,别样的消费更是冲淡了传统的年味。譬如短信拜年使拜年这一大过年的重头戏大大简单化,仅广州移动除夕一天的短信发送量就达3500万条以上。拜年在许多年轻人眼中已经淡化为一种形式。
大量市民的出游计划使得广州传统年节市场上部分消费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坚持“风雪夜归,一家团圆”。广州市假日办的调查显示,在1960位被访者中,春节黄金周期间有意出外旅游的比重为5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个百分点。根据测算,出游者人均花费552.9元,预计全市居民旅游总花费21.6亿元。同时,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以及节前掀起的一股购车热潮,今年春节不少市民自己开车回家过年,而选择自驾车游的人也明显增多,自驾游已成为一种过年时尚。
传统的“年味”还转移到了车市、楼市。除夕日,在汽车市场仍可以见到不少人在看车买车。他们是怀着节日购车会有优惠的心理来到这里的,而商家也想尽量回笼资金过年。而广州春节的楼市从早年的“7天不卖楼”到“初三、初四启市”,到去年的“春节照常卖楼做展”,虽然一年一变,但基本上都是销售之前的尾货。今年春节楼市再有新突破,众多楼盘都将一批保留单位或者新货在春节期间拿出来入市。不少广州市民乘春节相互拜年时候顺便来看看楼盘,体验小区的良好居住环境,即使拜年期间不成交,节后也可能付诸行动。
因
春节而拉动的像家电、家具、楼房、靓车、旅游等部分消费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因此传统型消费虽然也有所增长,但相比之下,其“光芒”就变得十分微弱了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黄金周,全国旅游消费规模再创新高。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那么,这个春节黄金周的旅游消费有哪些变化?居民旅游消费行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规律?同程旅游发布的《2017春节黄金周旅游消费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回答了这些问题。
“长假长线游”,春节黄金周长线游占比64.7%
《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出游的受访者中,51.4%选择了国内长线游,35.3%选择了周边游,12.3%选择了出境游。总体上,长线游(国内长线游、出境游、邮轮旅游)占比64.7%,符合“长假长线游”的一般需求规律。
居民春节黄金周出游目的地选择方面,国内游呈现出明显的“南下避寒,北上玩雪”需求规律,哈尔滨等传统冰雪游胜地集中了半数以上的北上玩雪客流,而厦门、三亚、桂林、丽江、昆明、大理等地处华南、西南地区的目的地则是北方游客南下避寒的首选目的地。
春节出境游热门目的地和往年一样主要集中在周边的日本、韩国、泰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合并占比50.5%,法、瑞、意、美、加等长线目的地占比23.8%,巴厘岛、长滩岛、马尔代夫等热门海岛占比11.8%。值得注意的.是,极地旅游也占到了1.1%的比例,表明居民春节出境游的消费层次和品质在提升。同程邮轮春节期间的南极邮轮航次需求强劲,早在出发前一个月即被抢订一空。
春节黄金周期间居民周边游主题主要集中在乡村游、温泉、主题公园、逛庙会、滑雪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在城市逐渐淡化或消失,因此,到乡村追寻传统“年味儿”成为春节周边游的第一需求。《报告》调查数据显示,36.3%的周边游人群选择了乡村游。泡温泉则是春节周边游的第二大需求热点。从地区分布来看,到滑雪场滑雪是华北、东北地区居民春节周边游的热门选择。
38%的人选择在家过完除夕和初一再出发
在出游时间的安排上,除去错峰出游的动机外,多数人会考虑兼顾在家过年的传统和旅游需求。《报告》数据显示,有3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要在家过完除夕和初一后再出发,仅有15.5%的受访者选择了在出游目的地过年,另有37.4%的受访者选择了节后错峰出游,选择节前错峰出游的占比9.1%。总体而言,有84.5%的春节出游者兼顾了在家过年和外出旅游(含自愿和非自愿选择),在出游目的地过年的比例相对较低。
春节和谁一起游?全家一起出游最流行
春节作为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即便是外出旅游也要全家人一起行动。《报告》针对不同年龄层出游者的调查数据显示,40岁以下的出游者大多选择了和配偶子女一起出游的家庭组合,占比达29.9%,选择一家三代人同游的比例为19.4%。相比之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大多选择了和老伴儿一起出游,占比高达57.9%,选择全家一起出游的占比23.8%。综合来看,全家一起出游是较为主流的春节出游选择。
居民春节黄金周出游交通、住宿、门票支出5000元以上者超三成
《报告》针对春节期间有旅游消费经历人群的调查显示,31.5%的人在交通、住宿、门票等旅游产品上的人均花费超过了5000元,与长线游占比较高有着密切联系。从调查数据来看,17.3%的春节出境游者在交通、住宿等旅游产品上的支出水平在5000元以上,邮轮旅游者的这一比例为13.4%。
居民春节出游近九成有购物消费经历,土特产买得最多
《报告》数据显示,春节有出游经历的受访者中,89.2%的人有旅途购物消费经历,其中30.4%的人购物消费在2000元以内,24.9%的人购物花费在2001至4000元之间,购物消费在6000元以上者占比19.5%。
总体来看,出境游、邮轮旅游和国内长线游的居民的旅游购物消费水平要高于周边游,其中以出境游和邮轮旅游最高。
春节出游购物人们一般都会购买哪些商品?《报告》数据显示,目的地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是最受欢迎的商品,其次名牌服装等也非常受欢迎,而名表珠宝等贵重商品的购买比例相对不高。
春节消费调查的报告
引导语: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春节消费调查的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从各方面统计和估算的数字分析,广东人过春节花钱越来越大方,春节消费调查报告。在广州一大学做教师的小彭称,因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学,所以一家人春节花费还是比较节省,但即便如此,置办年货加上亲戚、朋友、同学人情走动,还是花去7000元。在白领阶层中,小彭的钱花得还不算多。今年天冷,又为逛商场多吃多穿多花费再添一把火,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全面火爆,春节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消费时段。
广州市的天贸南大、广百集团等百货公司,今年春节期间投放市场的商品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而销售增幅也同样超过20%。其中,广百初一至初七销售额达3365万元,增幅达45.5%,这说明虽然供应量大了,但需求量也在增大。而友谊百货1月前28天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王府井这28天的销售额已达到去年一二月的销售总和,相当于去年全年销售额的1/3。
省经贸委市场流通处罗房枢说,今年春节来得早,从元旦开始市场已开始启动。在前后持续约一个月的春节消费月里,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总额上涨约30%,达到600亿元。分摊到全省近8000万常驻人口粗略估算,意味着平均每人花费近800元。这还是一个较保守的测算数字。
横看竖看春节地位有变
消费虽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
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阖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然而年复一年,这样的`简单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暨南大学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花钱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难的原因很多:
其一,将春节的过去与现在纵向相比,过去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调查报告《春节消费调查报告》。如果划曲线图,过去的曲线更陡峭,现在则平缓得多。
其二,将春节放在全年中横向来看,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春节地位高企,现在东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该买的总是要买!和其它日子一样,春节只是给了自己一个花钱的理由而已。”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换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摆上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时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极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没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有什么特别。
别样消费冲淡年味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许多传统过年习俗,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和标签。在新兴消费观念的支撑下,日益兴起的别样消费正在逐日冲淡年味。
当然,过年办年货,全家老少买新鞋新衣等传统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且还在增长。以广州酒家集团为例,其年宵品市场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应求;传统年货一条街也是各商场、超市的保留“节目”。但是年货制作的社会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饭的酒店化,极大地冲淡了传统年味。或者说,这过年味“不地道”了。
虽然如此,“年”的“旧瓶”中更添进了许多“新酒”,别样的消费更是冲淡了传统的年味。譬如短信拜年使拜年这一大过年的重头戏大大简单化,仅广州移动除夕一天的短信发送量就达3500万条以上。拜年在许多年轻人眼中已经淡化为一种形式。
大量市民的出游计划使得广州传统年节市场上部分消费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坚持“风雪夜归,一家团圆”。广州市假日办的调查显示,在1960位被访者中,春节黄金周期间有意出外旅游的比重为5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个百分点。根据测算,出游者人均花费552.9元,预计全市居民旅游总花费21.6亿元。同时,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以及节前掀起的一股购车热潮,今年春节不少市民自己开车回家过年,而选择自驾车游的人也明显增多,自驾游已成为一种过年时尚。
传统的“年味”还转移到了车市、楼市。除夕日,在汽车市场仍可以见到不少人在看车买车。他们是怀着节日购车会有优惠的心理来到这里的,而商家也想尽量回笼资金过年。而广州春节的楼市从早年的“7天不卖楼”到“初三、初四启市”,到去年的“春节照常卖楼做展”,虽然一年一变,但基本上都是销售之前的尾货。今年春节楼市再有新突破,众多楼盘都将一批保留单位或者新货在春节期间拿出来入市。不少广州市民乘春节相互拜年时候顺便来看看楼盘,体验小区的良好居住环境,即使拜年期间不成交,节后也可能付诸行动。
因春节而拉动的像家电、家具、楼房、靓车、旅游等部分消费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因此传统型消费虽然也有所增长,但相比之下,其“光芒”就变得十分微弱了。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的范文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春节消费调查报告的范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春节消费调查报告的范文
从各方面统计和估算的数字分析,广东人过春节花钱越来越大方。在广州一大学做教师的小彭称,因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学,所以一家人春节花费还是比较节省,但即便如此,置办年货加上亲戚、朋友、同学人情的走动,还是花去7000元。在白领阶层中,小彭的钱花得还不算多。今年天冷,又为逛商场多吃多穿多花费再添一把火,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全面火爆,春节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消费时段。
广州市的天贸南大、广百集团等百货公司,今年春节的期间投放市场的商品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而销售增幅也同样超过20%。其中,广百初一至初七销售额达3365万元,增幅达45.5%,这说明了虽然供应量大,但是需求量也在增大。而且友谊百货1月前28天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王府井这28天的销售额已达到去年一二月的销售总和,相当于去年全年销售额的1/3。
省经贸委市场流通处罗房枢说,今年春节来得早,从元旦开始市场已开始启动。在前后持续约一个月的春节消费月里,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总额上涨约30%,达到600亿元。分摊到全省近8000万常驻人口粗略估算,意味着平均每人花费近800元。这还是一个较保守的测算数字。
横看竖看春节地位有变
消费虽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
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阖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然而年复一年,这样的简单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暨南大学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花钱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难的原因很多:
其一,将春节的过去与现在纵向相比,过去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如果划曲线图,过去的曲线更陡峭,现在则平缓得多。
其二,将春节放在全年中横向来看,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春节地位高企,现在东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该买的总是要买!和其它日子一样,春节只是给了自己一个花钱的理由而已。”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换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摆上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时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极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没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有什么特别。
别样消费冲淡年味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许多传统过年的习俗,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的.符号和标签。在新兴消费观念的支撑下,日益兴起的别样消费正在逐日冲淡年味。
当然,过年办年货,全家老少买新鞋新衣等传统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且还在增长。以广州酒家集团为例,其年宵品市场的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应求;传统年货一条街也是各商场、超市的保留“节目”。但是年货制作的社会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饭的酒店化,极大地冲淡了传统年味。或者说,这过年味“不地道”了。
虽然如此,“年”的“旧瓶”中更添进了许多“新酒”,别样的消费更是冲淡了传统的年味。譬如短信拜年使拜年这一大过年的重头戏大大简单化,仅广州移动除夕一天的短信发送量就达3500万条以上。拜年在许多年轻人眼中已经淡化为一种形式。
大量市民的出游计划使得广州传统年节市场上部分消费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坚持“风雪夜归,一家团圆”。广州市假日办的调查显示,在1960位被访者中,春节黄金周期间有意出外旅游的比重为5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个百分点。根据测算,出游者人均花费552.9元,预计全市居民旅游总花费21.6亿元。同时,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以及节前掀起的一股购车热潮,今年春节不少市民自己开车回家过年,而选择了自驾车游的人也明显增多,自驾游已成为一种过年时尚。
传统的“年味”还转移到了车市、楼市。除夕日,在汽车市场仍可以见到不少人在看车买车。他们是怀着节日购车会有优惠的心理来到这里的,而商家也想尽量回笼资金过年。而广州春节的楼市从早年的“7天不卖楼”到“初三、初四启市”,到去年的“春节照常卖楼做展”,虽然一年一变,但基本上都是销售之前的尾货。今年春节楼市再有新突破,众多楼盘都将一批保留单位或者新货在春节期间拿出来入市。不少广州市民乘春节相互拜年时候顺便来看看楼盘,体验小区的良好居住环境,即使拜年期间不成交,节后也可能付诸行动。
因春节而拉动的像家电、家具、楼房、靓车、旅游等部分消费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因此传统型消费虽然也有所增长,但相比之下,其“光芒”就变得十分微弱了。
60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