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企业发展调查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2-12-30 热度:84

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第1篇 xx市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xx市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xx市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成长型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如5年以上)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和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目前xx市列入省百家重点、省市成长型的企业有30家。

2002年,30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82.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1.9%比上年增长13.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8%。2003年1—9月,xx市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累计完成工业产值73.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实现利税总额13.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9%。

二、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成长型企业比重低、分布不均衡。一是数量少。

全市仅有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03%;二是分布偏。成长型工业企业分布的地区结构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市区、永安、沙县、将乐、建宁等地,占93.3%,尤溪、宁化、泰宁等县至今还没有一家;三是发展速度慢。

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至2003年9月止,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呈个位数增长的分别有8家和7家,呈负增长的分别有4家和8家;四是实力弱。30家企业2003年1—9月实现利税总额13.84亿元但三钢一家就实现11.71亿元占84.6%,且有三分之一企业的利税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

所调研的11家企业至2002年12月止尚有6家工业产值达不到1亿元,2家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2、人才流失严重。

所到企业大都反映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企业急需的人才(包括高级技工)引不进来,即使引进也难留住。

如xx齿轮箱公司多年招不到大学本科毕业生;xx纺织公司这几年虽引进了

七、八个大学本科毕业生,但没有一个是xx籍的,长期留住这些人才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企业人才流失过快、过多。

如汇天制药公司由于企业不景气,这几年已流失200多名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铙山纸业集团先后有40多位不同层次人才流失。3、企业配套不完整,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

由于缺乏产业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xx市目前机械、纺织、林产加工等几大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问题。如小机械加工企业分布散,各自为政,在协作配套上还不适应龙头企业做大的需求(包括质量和数量),2003年严重影响厦工三重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桥、箱两大部件,在xx地区就找不到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就近的战略合作供应商。

此外,小纺织厂和小竹木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市场的无序竞争给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4、企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在调研中发现,xx纺织公司和铙山纸业集团等企业,虽已完成改制,但仍存在均股制的弊端;xx齿轮箱公司、永林公司和永轴公司国有股仍占较大比例,面临减持和完全退出的重大任务;成长型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现象较普遍等。

三、几点建议1、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扶持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建议市政府对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补充修改xx市《关于扶持培育成长型工业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成长型工业企业的扶持突出“优先”和“更优”。

如,对成长型工业企业用电尤其是枯水期用电优先给予保证;优先列为全市各项企业改革的试点;优先接受国内外风险投资服务;优先扶持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并提供优惠服务;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建立出口补助基金,优先给予补助;享受比其他企业更为优惠的用地政策、贷款政策、减免税政策、用人政策等。二是抓紧研究中央有关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相关政策,结合xx市发展实际,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优惠政策。

三是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的成长型工业企业,让其充分享受政策的扶持。2、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提高资本运行效率。

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畅通企业退出、资本退出和人员退出的‘三个退出通道’”的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一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以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股份制改革为重点,通过吸收多元投资主体、股权转让、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解决“均股制”或国有股“一股独大”、“一股独占”的体制性弊端。二要鼓励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实现管理制度现代化。

三要理顺成长型工业企业同地方政府的关系,维护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合法权益。3、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重点,不断壮大综合实力。

成长型工业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摒弃自我封闭的做法,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当好主角,或甘当配角,积极发展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大优势产业。政府和有关部门着力扶持培育优势产业和 行业,引导上下游企业互相配合,形成产业链或延长产业链,以此促进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4、以培育发展骨干企业为龙头,不断增强市区成长型工业企业辐射带动力。一是消除体制障碍,进一步理顺市与区的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有责的无权、有权的无责等问题。

二是努力培育发展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市区大型工业项目,提高市区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三是以培育上市公司资源为着力点,促进已通过上市辅导期的成长型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四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市区优势成长型企业为核心,以资产重组和制度、管理、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上下游领域资源整合,提高生产集中度、产品关联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骨干企业示范、辐射能力。五是以市区成长型工业企业为扶持的重点,从金融、财税、科技、人才、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鼓励这些企业以市场扩张牵动企业规模扩张,发挥资源整体优势,带动市区经济发展。

5、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成长型工业企业的跨跃式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应面向市场,加强与各种组织间的信息交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

要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借贷为支撑,多层次、多渠道引进资金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保障体系。加大财政引导性投入,增加对重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的攻关和科研装备的投入。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不断完善适应技术创新工作的贷款授权、授信制度,拓宽企业技改融资渠道,增加贷款品种,健全和完善担保方式。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银行要及时提供科技贷款和技改贷款支持,政府给予相应的贴息支持。

6、以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建立完善优秀人才评选任用制度,给予优秀人才适当的社会荣誉表彰和相应的政治待遇。

二是建立科技人员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引进和留住人才。三是立足企业自身,加强与高校(院、所)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包括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高级技工等方面的人才。

四是鼓励成长型工业企业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企业的研发中心,以此为窗口,广聚各方英才。五是借用外脑,高薪外聘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对企业进行技术、管理指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7、以实施大开放战略为纽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鼓励成长型工业企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放宽对其出国出境审批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组织成长型工业企业参加国内知名投洽会和商品交易会等,鼓励成长型工业企业参加国际展(博)览会,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鼓励和引导机械、纺织等行业的成长型工业企业,向区内工业园区聚集,异地发展“飞地工业”,发挥工业园区聚集效应。

8、以精心打造品牌为载体,不断提升竞争优势。一要加大知名品牌的宣传力度。

对品牌的宣传除企业舍得花重金做广告外,要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扩大品牌的影响,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提高品牌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善于经营品牌。

要在现有的优势产业中,选出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强、带动力大的产业,加强品牌的认证和管理,对精选出的品牌进行重点跟踪监测,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切实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创造条件。三要持之以恒,精心培育,努力使xx市的品牌能在国内著名或驰名商标中占有一席之地。

9、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导向,不断激活发展动力。一要立企业精神,以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激励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二要讲诚信。三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四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标语、专栏、文体活动等丰富多采的形式让全体员工接受教育与培训,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10、以优胜劣汰的管理服务为平台,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一要制定成长型工业企业准入标准。

从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科技进步、发展后劲、内部管理、人才拥有量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一年或两年一定,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二要建立成长型工业企业退出机制。

凡未达标的,不再作为成长型工业企业重点扶持,同时向社会公开,以示公允。三要建立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激励机制。

对发展迅速的成长型工业企业,政府应及时给予表彰,并考虑设立奖励基金,对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同时企业享受更为优惠的扶持发展政策。四要建立督查服务机制。

市政府可委托市直有关部门成立由部门负责人、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评议小组,依据标准,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并根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组织有关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咨询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使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11、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一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使政府职能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把政府工作重点从审批转到政府指导、监督检查和为企业服务上,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二要培育和健全会计、审计、法律、认证等社会中介组织,把政府过去大量的审批职能、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事务让位于各类中介机构,政府对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使之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三要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从源头上遏制“三乱”等不正之风,从制度上建立起服务成龙配套、办事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同时切实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在百度搜索:xx市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2篇 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私营企业 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私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它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及时反映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了解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发展私营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威海市企业调查队近期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全市40家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调查。 基 本 情 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三市一区及两个开发区的私营企业,抽中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逐步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被调查的40家私营企业经营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为44.3岁,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有朝气、有活力的队伍。

在这支队伍中40-49岁的人最多,占55%;30-39岁的次之,占20%;50-59岁的占17.5%;其余的占7.5%。从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业经营者已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占22.5%,中专高中学历占32.5%,其余的占17.5%。

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12.5%,中级技术职称占25.5%,无技术职称占一半多。任职年限最长18年,任职在xx年以上者占32.5%,4-6年者占35.5%。

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所从事的工作,来自企事业单位最多,占57.5%;党政机关占10%,农民占22.5%。 以上数据尽管反映企业经营者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与整体经济发展趋势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私营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私营企业发展模式二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私营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它是以个体、工商户发展成私营企业,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企业的起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22.5%私营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是农民出身,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低,自发性强,有活力。

第二种模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出台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决定放弃企事业、机关部门工作,迈进了私营企业创业之门。他们把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合伙投资。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效益转亏为盈。有67.5%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自企事业、党政机关。

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三.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规范 从本次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由最初私营独资、私营合伙,发展到如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其比例分别为25%、5%、50%、12.5%、7.5%。

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形式日趋规范化。 四.私营企业贡献日益突出 我市私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对40家私营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至xx年三年间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计连续三年同时保持递增的企业占32.5%,纳税总额连续三年递增企业占30%。xx年纳税总额超百万元的企业就有3家。

其中华夏集团xx年上缴税金达2300万元,私营企业税收成为我市税收的一个新亮点。另一方面,私营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批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吸纳城乡劳动力,安置下岗和困难职工方面都做出贡献。

显而易见,私营企业已成为一个新的企业群体,它回报社会贡献越来越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 五.产品市场定位区域拓宽 “拾遗补缺”,“小打小闹”是私营企业发展初期的真实写照。

在调查中,百姓间流传着私营企业最初创业的模式“一个老板,一辆车,三个伙计两间房,外加保安一条狗”。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营企业生产服务领域逐步延伸拓展,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区域外,去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41.1%的企业产品外销出口,15%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其他省市销售,13.3%的企业产品本省销售。涌现出一大批出口创汇大户,比如新泰格玩具、华隆食品、鲁东艺品、锡祺抽纱、荣韩国际贸易等。

其中新泰格玩具xx年出口额达800多万美元。来料加工,全部出口等各具特色的创汇私营企业在我市为数不少。

六.产品由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 私营企业在发展之初由于技术人员缺乏、资金少、装备差,因而主要是以模仿型产品生产为主,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形成,部分企业已注重产品质量与产品的科技含量,有的私营企业通过招揽人才,形成技术开发中心,自主开发新产品。有的企业则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发新产品。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62.5%的企业获取新技术主要依靠自主研究开发或仿制。借助外部力量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只有37.5%,其中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的7.5%,引进国内现成技术企业12.5%,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大企业25%,引进国外技术5%。

发 展 趋 势 一.加入wto,企业家信心倍增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私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加入wto后,私营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调查结果显示,27.5%的企业认为由于私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在入世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利益。15%的企业认为私营企业规模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企业经营更加困难,32.5%的企业认为入世后对企业不会产生影响,25%的企业对入世后是否对企业产生影响说不清楚。

二.私营企业发展前景乐观 随着市委、市政府号召大搞民营经济以及各项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使私营企业深受鼓舞,对今后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表示出比较乐观的态度。

1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发展前景相当乐观,45%认为乐观。认为乐观的企业比例占57.5个百分点。

三.私营企业发展后劲较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有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私营经济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62.5%企业表示继续扩大投资,25%的企业表示不变,只有10%的企业表示不追加投资,2.5%的企业表示要减少投资。

在扩大投资的企业中有52.5%的企业投资用于扩大原有生产规模,22.5%投资新项目,15%进行技术改造。 发 展 环 境 一.经营硬环境基本满足需要

下大力气改善经营硬环境是改善本地区经营环境的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包括在硬件环境之中,它为私营经济提供基本生存条件。

问卷调查显示,75%私营企业对本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等硬件环境表示比较满意。其中对水、电、交通运输能力及便利性的比较满意度均达到或超过85%。

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招商引资很重要,对发展私营经济更重要、更迫切。 二.经营软环境基本被认可 经营软环境是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及政府部门服务水平等,它对私营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私营企业对企业经营软环境基本认可,比较满意度达70%。但私营企业也提出了若干看法,好的方面:对本地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及办事效率比较满意;国家对私营企业政策连续性表示放心;不足的方面:对乱收费、乱摊牌、乱罚款现象有意见;审批投资项目手续要多简化些;对优惠政策的落实程度表示关注;经营环境仍需改善;企业运营资金仍然紧张;融资环境需要更加完善些;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表示担忧;企业竞争力仍待提高、活力有待加强;市场开拓力度仍显不足;对政府加强税收征管、公平税负提出补充意见;对法制建设及完善程度要求加深力度。

三.私营企业老总对经营环境的总体评价 “私营企业老总目前对私营企业经营环境的总体评价”按照评价高低程度排序如下: 私营企业老总对经营环境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度) 序号 评价项目 比重(%) 1 政治环境 92.5 2 企业合法权益保障程度 87.5 3 政府部门为私营企业提供服务情况 77.5 4 社会对私营企业的认识 67.5 5 经济或技术纠纷及时解决 65.0 6 企业间公平竞争 55.0 7 市场竞争秩序 55.0 来自私营企业主的呼声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近几年来,我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强市富民的战略来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对私营企业还有偏见,长期以来受公有制的观念影响,人们习惯以公有、私有标准衡量企业的好与差。

我们本次走访调查了多家私营企业主,从座谈情况看,私营主们一致呼吁,要解决社会对私营企业的认识问题,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加强对私营企业的宣传,提高私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声誉和社会地位,在社会营造从事私营经济光荣的氛围。他们认为通过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做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及认可。

二.优化宽松的政策环境 几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私营经济发展,把本项工作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围绕着优化环境、放宽政策、改善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一些政策实施在下面执行中要么走样,要么难以落到实处,私营企业老总们对此意见较大,他们呼吁有关领导部门在执行落实政策上充分体现公平、公证、公开的原则。

象对待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一样对待私营企业,切实做到政策平等,贷款平等,税收平等,开放对外贸易平等,社会待遇平等。同时还提出多向粤、江、浙一带的先进省份学习,“建议降低税负,出台新的利好政策,按私营企业纳税的高低追还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要多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着想,多给企业一些发展空间。

政策多扶持,多倾斜”。还有提出“个别外资企业打游击,钻国家减免税收政策的空子,企业减免税期限一到,马上换个地方,另选厂址,重开门户,再次享受减免税待遇,这是不合法的,政府在这方面管理力度不够,大家有意见,私营企业与其他的企业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竞相发展”。

政策是私营经济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竞争力度加剧,私营经济发展将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为私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改善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资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型企业的融资状况得到改善,但是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依然紧张。

资金已成为当今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私营企业管理者反映“由于各国有及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对私营企业存在不合理的偏见,使得私营企业正常的贷款行为变得异常困难。不用说信用贷款,连足额抵押贷款的复杂手续都让人望而却步。

至于募股融资,私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不如国有企业。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都作为‘自己人’看待”。

另者反映,“私营企业在起步发展时期,由于投资、信贷还缺乏相应的社会诚信认可,虽然拥有好的产品和市场,由于资金短缺,这一阶段最艰难,只能靠自己筹措,三年五载谈发展壮大很难。影响了私营企业发展的进程,我们认为政府在私营企业发展前期给予更多的支持。

例如信贷、投资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厂房、税负方面优惠”。

融资难、担保难成为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建议金融机构在融资、结算等方面给私营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贷款审批上应与国有平等对待;在贷款担保上采取适当办法,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四.创造优越的服务环境 加快私营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服务环境。地方政府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对私营企业指导不指挥、参考不参与、支持不干预、服务不索取。调查结果显示,一些管理部门和服务单位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有歧视现象。

私营企业管理者反映“社会负担过重;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环节多,相对降低了企业效率”;“除了收税,别的事无人管”;“思想还不够开放,政府的官本位思想还很严重,希望政府多办些实事,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负担,让企业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搞好生产”。 总而言之,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多倾听私营企业家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支持他们的工作,使他们干得舒心、顺心、放心。

通过私营企业的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第3篇 关于《企业发展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的反馈

关于《企业发展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的反馈 济源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局 市政协:我局收到《企业发展调查报告》后,班子成员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局长和正新同志专门主持召开了副科级以上干部会议,对该报告进行认真研究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报告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篇贯穿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近些年来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高屋建瓴、切合实际地对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眼界高远,思路清晰,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我们对政协同志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大家也对报告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汇报如下,以供参考。

1、应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企业认真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发展思路,深化股权结构改革,主动走出去参与兼并、重组和改造,促进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向着产权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瞄准全球500强企业、大型中央企业和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争取他们的项目落户济源,不断促进济源的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

2、招商引资工作应有针对性。通过'招商选资'调整投资结构,大力推行'绿色招商'和'补链引资',注重引进项目的内涵,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对用地多、污染大的项目要舍得放弃,争取以较少资源吸引大项目、好项目,积聚高知识专业人才,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应改变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既'搭台'又'唱主角'的状况。要出台更优惠的投资政策,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

4、工业在我市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市财政每年用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却很少,中小企业信保中心的担保资金严重不足,加之银行信贷政策紧缩,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找到融资的有效渠道,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应建议政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工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以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外来资金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使结构调整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5、应建议政府加强工业经济管理职能。我局现承担着监测分析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调节工业经济日常运行,指导大中小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发展和规划,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等多项任务,但机构改革后,我局不仅人员、职能大大削减,而且部分职能没有理顺,这些都给我们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6、对于结构如何调、产业链如何拉、发展'瓶颈'如何解决等问题应再研究、再思考。 xx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4篇 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乡镇企业聚集基本分布情况

目前,xx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xx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

二、乡镇企业聚集规模情况

“十五”以来,xx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莲山 课件 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xx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xx市xx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2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75%;上交税金xxxx万元,同比增长xx.69%。全市共有乡镇企业xxxxx个,从业人员xx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xxx元以上。其中龙头企业xx个,从业人员xxxx人,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23%;增加值x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02%;xx开发区到xxx年底,全区建设园区x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xx家,xxx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xx亿元;xx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xx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x万吨,可创工业产值xx亿元,创税收xxxx万元以上,解决xxxx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xxx等。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乡镇企业聚集区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2 、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

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

四、乡镇企业聚集发展的主要特征

1、形成模式多样化。分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的形成,其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资源优势型。主要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并进而汇聚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扩张裂变或带动而成。如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销售和配件产业集群等。同时一些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正在兴建之中,主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果蔬冷藏保鲜、生姜系列产品深加工、芭蕉芋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等。三是“一乡一品”型。是在某个乡、镇或村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兴义的仓更、沧江、洛万板栗产业集群、册亨的桐油等。

2、初步效应已形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群已经有了合理的企业构成,涌现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集群的效应初步显现。

五、乡镇企业聚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1、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3、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

4、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大力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进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更多地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

六、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要突出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突出连片发展乡镇企业的特色,培育新的成长型企业,必须从三方面采取措施:莲山 课件

1、在产业上创新,就是要连片培养新型产业,成熟、成长型产业居首位:

2、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使连片乡镇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在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管理职能建设上创新,改善环境,强加服务。抓好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发挥我市民营经济优势,能启示范带动作用。

第5篇 关于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推荐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4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7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一)总体情况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远安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二、我县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 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第6篇 建筑业产业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_____县建筑业的产业结构状况,建筑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市场分布与发展潜力, 进一步做好建筑业管理工作。近期我局对辖区内的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建筑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有

二、当前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冷静地查找发展的差距,认为当前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吃不饱---虽然我国发展已进入快速阶段,建筑业市场比较繁荣,但是国有大型企业仍有吃不饱的感觉,有的企业没有多少工程可以干,这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快,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竞争十分激烈。我县的四家建筑企业都有吃不饱的感觉。

2、企业在承接工程的时候招投标不规范。现在的施工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外招标来寻找建设方,但是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不具有招标条件的公司或者个人,往往借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的施工资质,因为其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所以相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的大公司,其往往可以因为价格上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中标,这也造成大型单位优势转化为了劣势,从而造成工程量的下降。

3、企业垫资情况严重,影响资金流动。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建筑业普遍存在施工方垫资的现象。企业要想运转正常,资金流动要有保障,但是过多的垫资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再加上投资方或多或少的拖欠施工方工程款,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靠银行的高息贷款来维持正常运转,在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业务支出,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变薄,甚至下降。

三、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机制

逐步消除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运行规定进行市场平等竞争,不断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消除工程款回收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使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力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应站稳本地的市场,不断拓展外地市场,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政府应做好对本地企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力量的有力支持,最大能力的保护好本地企业的发展。

3、加强领导,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在当前面临突出的就业、三农等问题的新形势下,建筑业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市场体系不完善,建筑市场的规范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市场秩序、质量管理、建筑节能推广、资质管理、劳动安全监管、建筑工人权益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企业改革和人才教育培训等都需要政府加强指导、扶持和管理。在新形势下,对于建筑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像重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一样重视建筑业,把其切实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

4、完善法规,强化执法,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目前建筑市场秩序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现行法律法规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较原则,可操作性差,尤其是对业主行为缺少硬性约束规定,需要在修改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时加以完善。另一方面,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据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建设中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转包、乱挂靠、黑白合同、阴阳合同、恶性竞标和地方保护等问题。要加快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程投标担保、支付担保、履约担保等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管等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足额按时发放,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总之, 我们认为应尽快采取措施,改变现有的建筑业格局,相关部门采取指导和调控手段,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使我县建筑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此次调研,使我们了解企业,增加了信息互动,企业对上门式的调研比较欢迎,也增加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理解.这次抽查调研的单位,客观的反映了建筑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所提出的建议不一定全面和正确,请领导和相关部门批评指正。

第7篇 最新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情况2000字调查报告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xx”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第8篇 关于全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_____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xx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小微企业职工人数_____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_____%;完成销售收入xx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x%;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xx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xx家,磷矿开采xx家,铜矿开采x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xx%;磷化工x家,新型建材*家,机械制造x家,塑料制品x家,小水电xx家,农产品加工xx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_____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二、我县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 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三、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层次低

我县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无论是从小微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或产值的绝对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来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尚属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大气候。一是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深加工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生产粗放,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三是现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子不多,对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定位。

(二)生产成本攀升过快,难以控制

(三)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

调查显示,目前我县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原始资金积累,大约只有15%左右的企业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严重影响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融资难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没有专业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二是融资成本高。在现行融资体系下,即使有一定的额度可以争取,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槛高,附加条件多,让人望而生畏。银行不仅会优中选优,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附带绑定一些贷款条件,暗中推高小微企业的资金价格。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通过资产抵押来实现,但大多数小微企业并没有足值的资产可供抵押。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特别困难。更不用说通过发放债券、股票等其他市场化融资手段。

(四)用工难现象突出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小微企业成长空间

1、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在思想观念和政策设计层面上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主体,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来源、不同规模都应坚持公平公正,不能搞身份歧视或规模歧视。在小微企业发展上坚持四个并重,即国有民营并重,规模大小并重,内资外资并重,服务发展并重。尤其在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供给、税费负担政策确定上,既不能搞厚此薄彼,又不能搞平衡照顾。

2、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制定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市场准入、要素配置、财税支持、企业信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我县小微企业由资源型、粗放型向加工型、科技型、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梯次推进,推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一是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税费给予3-5年的减征免征,支持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难关,从实际上解决对小微企业关注不够、服务不够,使其自生自灭的问题。既要注重发展大集团,培植龙头企业,也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没有小微企业的充分发展,就谈不上大企业的发展。只有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起来了,才可能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顶天立地。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解决少数执法部门频繁的检查、稽查、罚款以及变相的骚扰和刁难问题。极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与服务上本末倒置、钱字当头,以罚开道,令小微企业有口难言。优化服务环境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号和简单地提要求上,要有针对性、敢动真格。坚决查处拐弯刁难企业的人和事,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议结合目前开展的治庸问责和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评议县直部门服务企业活动,解决县直部门服务企业的思想意识问题。真正了解和收集企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解决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一心一意做大做强,要让全县上下知道服务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不能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要一以贯之。

(二)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一是明确或成立小微企业发展指导中心等类似机构,专司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整合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着重从宏观层面做好小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做好政策、科技、信息、统计分析等服务,推动和促进小微企业联合协作、产业集聚。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包括各类企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组织,完善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三)大胆试闯,破解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用工难,从深层次上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健全,折射出关键生产要素供给不足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成熟的要素市场,小微企业更像没娘没奶的孩子,嗷嗷待哺。在现行政策条件下,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的试,闯出一条新路来。

1、打破金融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培育一大批与小微企业对接、专门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民营小银行或中小银行,应当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融资服务机制。在金融体系上要开闸放水,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2、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引导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允许小微企业以适当高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进行民间融资;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规范和完善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运行机制,确保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促成专业银行,放宽贷款条件,降低门槛,扩大贷款规模。

3、稳步扩充贷款担保公司规模,扩大担保覆盖面。积极支持远安弘信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不仅要为规模内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也要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目前只募集到1700万元股金,与增资扩股1亿元的目标相距甚远,此项工作要加快步伐。与此同时,也要允许远安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提升规模和质量。

4、通过政府搭架,财政贴息等办法为自主创业者解决部分创业资金。

5、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申请新的信贷品种到远安试点,探索创新抵押贷款办法,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培育建设一个规范有序、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花大气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为每个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并经常化、制度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用工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就业用工指导。三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企业角度来讲,用人纯粹是企业行为。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更不可能做大做强。要有清晰的企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良好的发展环境育人,培育关爱员工的企业文化,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

一是重视人才培养。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经营管理层,舍得花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二是关爱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每个员工提供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是规范员工管理,建立薪酬合理增长机制。

第9篇 关于我区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调查报告

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围绕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课题,我厅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调研组,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盟市,通过实地考察、组织企业家座谈和委托盟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认真调查了各地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现状、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和建议。

一、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述以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01]1号),个体私营企业获得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从1999年1月,国家外经贸部颁布《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至今,私营企业积极进军外经贸领域,成为我区对外开放和外经贸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区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企业数量增加,实力增强

(三)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

(四)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五)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截止2002年底,我区境外投资项目11个,占全区境外投资项目的33.3%,投资额336.3万美元,占全区境外投资额10.6%。鹿王集团分别在蒙古、马达加斯加、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5个,投资额累计1543万美元。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分别在马达加斯加、蒙古、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7个,投资额累计196万美元。

二、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私营企业在外经贸领域已经显示出强大活力和勃勃生机,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全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

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江浙一带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差距甚大。沿海私营经济已率先完成了第一次资本积累,正在进行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二次创业阶段。浙江省2002年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量的三成,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上海市有外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已增加到2000家,2002年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倍,成为上海外贸出口的一个新亮点。我区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虽然呈现出良好态势,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数量仍然偏少,进出口总量仍然偏小,真正形成规模和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不多。2002年私营企业进出口占全区gdp比重仅5%,私营企业出口总额仅1.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5.3%,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不大,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调研中私营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就是资金筹措困难。私营企业一般都是通过自筹资金办起来的,家底原本不厚,加上贷款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从私营企业资金筹措的主要来源看:70%以上的企业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只有30%左右的企业靠银行贷款筹措。筹资融资难是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据资料显示,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仍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处于最难获得贷款的部分。私营企业常常因出口退税滞后,占压大量流动资金而无法进行原料收购,组织正常的生产运营,有时会出现有出口订单而不敢接、产品有市场而无力生产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规模小、进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外经贸专业人才匮乏,企业管理较为落后。

由于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许多私营企业对国家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了解不多,对产品报关、出口退税、外汇结算等业务操作规程知之甚少,虽然产品在国际上有市场,企业却无法组织正常的对外贸易活动,常常通过委托别的外贸公司或临时聘用一些熟悉外贸业务人员开展相关出口业务,无形中增加了生产运营成本,从长远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除鄂尔多斯、鹿王、华蒙金河等一些大企业外,大多数私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的还延续着家族式管理、生产队长式管理和小作坊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常常注重追求短期效益,缺乏开拓长期稳定国际市场的意识,很难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

(五)信息不灵,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已经逐渐迈入成熟阶段。在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企业信息更新是日新月异的。而我区大部分私营企业自创业之始即存在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很难和外贸联系在一起。这种先天性不足,客观上造成企业只会生产,不会核算,只顾销售,不计成本。企业由于缺乏获取信息的方法、渠道和手段,使企业难以把握相关技术,在新经济浪潮面前,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产品雷同单一,在全国叫响的知名品牌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体经济质量不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六)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有些地区、有些部门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思想认识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太适应,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还不敢放手发动、放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我区乌盟有很多从事肠衣生产外销企业,长期以来,肠衣一直按照农畜产品对待,享受13%的增值税率。从1998年开始,国家把肠衣加工企业作为工业品加工企业对待,将肠衣产品类推为工业品,增值税率相应提高到17%。之后河北、新疆等肠衣主产省区从扩大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保护地方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仍将肠衣产品作为农产品对待,仍实行出口征13%退13%的零税率政策,而我区则实行征17%退13%的差额税率政策,不仅使我区肠衣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很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直接影响了我区肠衣产品的出口,而且使更多在乌盟投资兴办类似肠衣产业的投资者望而却步。此外,在出口企业征收所得税方面,今年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二连浩特市也出台了各自的征收办法,出口企业反响较大,是否可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尽管私营企业进入外经贸领域时间很短,但其所做贡献之大,生命力之强是勿庸置疑的。外向型私营企业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呵护。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发展外向型私营经济的认识。

(二)进一步改善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环境。

同时,应切实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统计等各项制度,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公平竞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

(三)加强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的财政与金融支持。

在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扶持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同时,自治区设立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资金在使用上应适当对外向型私营企业予以倾斜,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担保资金。同时应借鉴广东在扶持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的成功做法,尽快建立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贴息资金,鼓励各商业银行扩大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规模,缓解私营企业出口退税难问题。从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设立自治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广东省从2003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资助外向型私营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销会,采用国际标准,申报国外知识产权,建立国外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训等。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和国家有关部署,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要和我区特点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模式,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外向型私营企业提供担保,鼓励企业之间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按照国办发[2000]59号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3年内免征营业税。

(五)继续放宽外向型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

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外向型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领域。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积极引导私营资本加快进入。鼓励和引导外向型私营企业投资我区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扩大我区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份额,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和推进在电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和体育等领域引进私营投资。依托我区口岸优势,扶持有实力、有条件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参与对俄蒙的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大力拓展俄蒙市场,进一步扩大向北开放。

(六)加强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外向型私营企业管理水平。

人才是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人才匮乏是制约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外经贸、税务、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应协同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企业全面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熟悉世贸组织规则,严格按照规则行事,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行为。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运用世贸组织规则规避国际市场风险的意识,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保认证、出口信息体系等工作,使企业通过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和规范的经营行为拓展国际市场。同时,要积极引导外向型私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经营机制、人才机制和创新机制,充分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运用现代管理模式,使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七)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扶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服务机构,联系和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地方贸促会、商会及各类协会应加强与外向型私营企业的联系、沟通和业务指导,为私营企业搭建通向国际市场的平台。政府部门要加快行政制度改革步伐,将部分职能(如贸易促进或投资促进)交由相应的中介组织承担,在给予中介组织一定资助的同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提高中介组织的活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第10篇 最新关于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私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它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及时反映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了解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发展私营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威海市企业调查队近期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全市40家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调查。

基 本 情 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三市一区及两个开发区的私营企业,抽中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二.私营企业发展模式二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私营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它是以个体、工商户发展成私营企业,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企业的起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22.5%私营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是农民出身,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低,自发性强,有活力。 第二种模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出台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决定放弃企事业、机关部门工作,迈进了私营企业创业之门。他们把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合伙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效益转亏为盈。有67.5%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自企事业、党政机关。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三.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规范 从本次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由最初私营独资、私营合伙,发展到如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其比例分别为25%、5%、50%、12.5%、7.5%。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形式日趋规范化。

第11篇 关于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4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7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198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5%;小微企业职工人数5878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22.4%;完成销售收入66260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8%;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198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58家,磷矿开采15家,铜矿开采1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37.4%;磷化工9家,新型建材18家,机械制造8家,塑料制品4家,小水电18家,农产品加工28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远安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二、我县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 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第12篇 最新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2000字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第13篇 牧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企业定期进行定时的调查,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的很多问题,方便决策者更好的改进企业生产中的问题,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牧业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为了进一步摸清_____企业牧业家底,加快_____企业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牧业在增加企业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们对_____乡_____牧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企业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依据_____企业山多、坡多、草多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畜牧富民”战略,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乡牧业实现了养殖规模由小到大、养殖方式由传统到现代、养殖效益由低到高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调查的情况看,_____企业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牧业投入不断加大。以来,_____企业共争取到上级财政对牧业的资金支持接近180万元,有力促进了现代牧业的发展。同时,_____企业财政拿出5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等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政府的扶持政策带动了民间投资牧业高潮,仅,全乡投资牧业的民间资金超过1500万元。

二是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截止到目前,全乡建成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29个,其中猪场4个、万只鸡场1个,猪、牛、羊、禽的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了75%、48%、40%和93%。

三是牧业生产指标大幅提高。,全乡牧业产值达1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

四是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采取龙头带动、会员合作、市场联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引导龙头成员建立畜牧合作组织。目前,全乡已形成各类畜牧合作组织30个,会员340名。这些组织已成为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有效提高了牧业的组织化、市场化、规范化程度。

二、_____企业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策引导,高度重视牧业。一是乡政府在每年年初与各村签定《牧业目标责任书》,把发展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硬性指标,年终进行统一考核,兑现奖惩。二是依靠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扶持牧业发展,如_____县出台了《关于加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有力促进了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模化建场,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为加快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_____企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在资金扶持、技术推广、环境保护、品种改良、畜产品销售以及税收等方面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强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目前,全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9个,形成以河坝、甘岔等村为主的优质羊肉生产基地,以新塬村为主的优质生态鸡生产基地,牧业团块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科技化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为加快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的转变,_____企业共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技术专家共接待技术咨询人员100人次,现场指导30人次;新建青贮池0.2万立方米。

(四)生态化养殖,提高畜产品质量。_____企业把畜牧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为解决养殖户污染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加快畜禽环保、卫生栏圈的改造,建立生态家园,规范了畜禽生产行为,保护了环境,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_____企业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牧业规避风险能力差。市场和疫病是牧业面临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针对牧业的保险业务还未有效开展,牧业的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牧业面临“三难”。一是用地难。现代牧业发展要求实现“三进三退”,即“退出村庄、退出庭院、退出散养,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而发展规模养殖需要大量土地,_____企业除了基本农田,能用于发展养殖业的土地较少,牧业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发展。二是融资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资金投入较大,虽然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目前贷款发放门槛较高,担保、抵押程序严格,企业融资难,不少养殖企业严重缺乏发展资金。三是治污难。部分畜禽养殖场由于缺乏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三)畜产品安全形势严峻。由于畜产品生产链条长、环节多,监管难度大,致使监管容易出现漏洞,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四)产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不强,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四、加快_____企业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牧业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牧业保险制度,探索和推进政策性牧业保险。强化动物疫情测报和管理机制,建立快速疫情测报体系,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动物疫病诊断网络。

(二)优化牧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对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用地进行规划调整,破解用地瓶颈,使其符合农业用地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两集中”建设规划,并加强规划管理。二是在充分落实好现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出一些针对性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牧业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对畜牧企业提供贷款资金支持,有效破解资金难题。三是对新建养殖场,坚持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步规划建设,确保畜禽粪便、废水等污染物排放达标。对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尽快完善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逐步减少污染。

(三)建立牧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健全监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快无公害认证步伐,提升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水平,严格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14篇 关于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查报告

私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它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及时反映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了解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发展私营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威海市企业调查队近期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全市40家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三市一区及两个开发区的私营企业,抽中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二、私营企业发展模式二元化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私营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它是以个体、工商户发展成私营企业,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企业的起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22、5%私营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是农民出身,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低,自发性强,有活力。第二种模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出台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决定放弃企事业、机关部门工作,迈进了私营企业创业之门。他们把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合伙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效益转亏为盈。有67、5%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自企事业、党政机关。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三、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规范从本次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由最初私营独资、私营合伙,发展到如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其比例分别为25%、5%、50%、12、5%、7、5%。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形式日趋规范化。

第15篇 企业发展观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xx车间

调查人员:xx车间党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调查主题: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车间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调查目的: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车间生产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分析解决车间工作中的各项问题,用两个保证,一个降低(千方百计保证产品质量,千方百计保证销售不断货,不断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来具体指导车间生产,全面保证销售需求,为公司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打好基础。

调查过程:1、车间全体党员(13名)、骨干深入车间实际,对车间工作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收集

2、车间召开党员组织生活,由党员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由车间支部书记做最后总结

调查总结:

从20xx年3月下旬开始,xx车间按照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并紧紧围绕公司发展和车间生产实际,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对影响车间生产的各项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根据多次的党员组织生活的交流总结,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

一、xx车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科学发展观是车间生产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公司发展和车间生产过程中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的基本原则。,xx车间担负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其中xx剂计划完成产量22.5亿粒,散剂计划完成产量3.6亿包,如何提高车间员工的操作技能、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车间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是xx车间当前必须认真思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xx车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3、转变工作作风,促进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变了车间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少了怨言和摩擦,多了为企业、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服务本领,大家都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将自己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有效推进了车间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和矛盾

目前,对于xx车间,人才缺乏,设备陈旧、员工思想观念落后是阻碍xx车间甚至科瑞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青霉素工场与现有生产能力不匹配

4、车间员工的gmp意识不强,安全意识薄弱

经过多次gmp认证,xx车间的员工的质量意识和gmp规范意识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国家质量管理的日益规范和严格,特别是由于车间生产任务的日益增长,车间部份员工的gmp意识不强,不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操作sop生产,各种质量事故也时有发生,给车间生产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部份员工在操作中安全意识淡薄,在操作上贪图方便,存在侥幸心量,不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给车间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等等。

三、解决措施和建议

3、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员工培训,切实加强员工质量意识 卓越源于要求,车间要采用丰富多样,切合实际的培训,并加强考核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车间各级管理人员加强对生产现场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减少质量差错和混淆的事故发生,维护公司信誉。

《企业发展调查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