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2023党员干部调查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3-12-17 热度:43

2023党员干部调查报告

第1篇 2023党员干部调查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2党员干部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党员干部调查报告(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党员干部的治理力度,一方面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整风,高压反腐;另一方面从严从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权力被陆续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在此正风肃纪、坚定反腐背景之下,一些党员干部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党员干部选择了为官不为,并成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为此,***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告诫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并把好干部的标准概括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不仅赋予好干部标准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对当前党员干部建设提出新的时代课题。为了进一步了解_____党员干部担当情况,调研组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共走访党员干部、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37人,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196份,在对走访记录和调查问卷梳理归纳提升基础上形成调研成果。

一、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敢于担当,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职责要求。

敢于担当是中国***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曾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担当精神体现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也决定着党员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党员干部是群众的领头人、主心骨,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敢于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必然要求。权力行使与责任担当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有权必有责。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来说,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姓公不姓私,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私用,决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决不能怕摊事儿麻烦,要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尽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所以,***同志一再告诫党员干部,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新环境,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这种变动、变革、变化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党肩负着新的更为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难以预见的风险考验很多,许多问题的挑战性世所罕见。特别是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伟大事业,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这就尤其需要党员干部有直面矛盾、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忠于党和人民,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敢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为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努力拼搏。

二、当前不敢担当的现实表现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不敢担当主要表现在:推卸责任,善于打太极(100%);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100%);怕得罪人,乐当老好人(100%);遇难事撂挑子(100%);欺上瞒下,遇事和稀泥(86%);急功近利,忙宣传不实干(85%)。在回答与_____党员干部打交道办事过程中是否有过上述不敢担当的切身体验问题时,认为经常有此体验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8.6%,偶尔有此体验的占到51.4%。这说明不敢担当情况在_____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着的,主要有四种类型。

懒官不愿担当。尽管十八大以后,_____加大了党员干部工作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向海发展开启新航程又激发了党员干部新的工作动力,但调查对象中仍有32%的人认为_____党员干部中存在有慵懒无为现象;51%的人认为工作上有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办事不用心的情况;47%的人认为有党员干部对职责范围内的事,光应承,迟迟不落实,总找理由拖的问题;51%的人认为有工作不主动、办事拖拉,不按要求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私官不想担当。少数党员干部私心颇重,只在乎自己的个人私利,对党和国家利益、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调查对象中,47%的人认为存在各唱各调、互不配合,出现情况相互推脱的现象;48%的人认为存在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出现难题就上交的情况;29%的人认为存在有风险不敢干,有难度不愿干,没先例不肯干的现象;34%的人认为存在对给群众办的事情推三阻四、久拖不决的问题;57%认为存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做表面文章的问题。这是_____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主要的类型。

贪官不敢担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个别干部不敢担当,往往是因为其身不正。他们把权力当作个人谋私利的工具,在台上慷慨激昂、充满正气,而台下行为却与党纪国法规定背道而驰,收受贿赂,滥用公权力,软肋被别人抓在手里,做事当然不敢硬气。35%的调查对象认为有些党员干部由于自身不干净、怕触碰利益、怕得罪人,胆小怕事,不敢担当。

庸官不会担当。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难有作为、鲜有建树,并不是他们不想担当,不想干事创业、不想做成事,实在是水平有限、能力较低,而又不思进取,不求上进。41%的调查对象认为党员干部中有思想不求上进、精神不振的问题;47%的调查对象认为存在业务上能力不强、又不加强学习的问题。

三、党员干部不敢担当的原因

党员干部不敢担当的类型多样,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正确分析其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加以治理。

政治规矩破而未立和转型中形成的断档真空,因没有遵循而畏于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性的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而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操作中,有些党员干部对规定的执行界限、把握尺度尚不完全明确。再加上全面转型过程中,在体制、政策、机制的许多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断档真空,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迷茫,感到行为没有遵循,为避免事多错多干多错多,有些党员干部遇矛盾、问题,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信奉少办事少担责,想尽法子不办事、少办事,尤其对涉及多部门的事务,能不管就不管。调查中,61%的人认为,不敢担当的原因是由于政治规矩破而未立,转型调整不适应等。

惩治腐败,正风肃纪,受到震慑后心神不定而怯于担当。中央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以来,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通报了一系列违纪情况,对干部廉洁从政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一些党员干部对此却有了误读,把反腐倡廉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以前竞相拉投资争立项,现在以风声紧了,要求严了为借口,不去跑了,不去争了,甚至有些资金、项目即使上级准备给了,准备批了,有些干部也想法推掉。认为现在三公经费规定严、审计严,如果跑投资跑项目,人情钱谁出、谁又敢出?以前拉投资搞外交的干部,感到自己多少有点问题的,整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一门心思研究如何逃脱,感到自己没有问题的人也怀有明哲保身的错误观念,怕做事被人抓了小辫子,或有不明群众举报,牵扯到其它问题,因而不再大胆去推进工作,胆小怕事不敢担当。

对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误读,政绩观偏差而虚假担当。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标准进一步明确,改变了唯gdp政绩观考核评价模式,对党政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工作实绩、作风表现、廉政情况等方面的考察更加全面客观,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来评价政绩。但个别党员干部因此政绩观产生了偏差,简单地认为不以gdp论英雄,就是不要gdp了,不要经济增长了,只要按部就班地把工作做得过去、不出事就行了。出现廉而不勤或者勤而无实,虚假担当的现象。

激励机制不健全,动力缺失而出现惰于担当。党员干部的工作动力除了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之外,还要有岗位和物质待遇的激励。从岗位激励看,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地强调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但是因换届调整、领导职数限制以及干部队伍年轻化等因素,一些干部被提拔的机会相对少了,政治上不再进取,思想上产生懈怠情绪。在回答哪个年龄阶段最易出现不敢担当现象时,28%的人认为在40-49岁,46%的人认为是在50-59岁。从物质激励看,一些干部拿我市干部的薪酬待遇同发达地区、省内部分地区相比较,认为我市的薪酬待遇处于中下水平,而工作压力却高于那些地区的干部,付出和所得不匹配,心里感到不平衡。同时,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借口反对四风,取消了干部正常的福利待遇,使得一些干部收入减少,感到干多干少都一样,没必要冒着风险去多做事,工作没有激情而懒于担当。

考核监督制度不完善,缺乏硬性约束而怠于担当。不明确责任,不监督责任,不追究责任,干部也难有作为。调查中,46%的人认为干部对分管部门的工作监管不到位;52%的人认为干部对分管部门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失察失管;47%的人认为有些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监管事项放任不管,或不依法进行监管,或监管不力;39%的人认为相关部门单位没有尽到监管责任;15%的人认为网络媒体等社会舆论没有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制定的问责和考核制度,主要侧重于显性的有错问责、政绩考核,而不担当则是一种隐性的顽疾。当前我市的部门和单位对不担当问责和考核还缺少可供具体操作的措施。另外,干部管理制度执行中仍有问而无责、考而无据的问题,问责和考核仍流于形式,致使一些干部消极怠工,仍存在一些庸懒散浮拖现象。

四、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建设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不敢担当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的难度性,片面地强化哪一方面原因都不能达到完全治理的目的,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多管齐下,才能使敢于担当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改造主观世界,不断自我完善,增强敢于担当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于坚定的精神追求和不断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责任感。牢记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应当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人民谋福祉,尽职尽责,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解难,培养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二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克服干部成长道路上的不良心态。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克服不良心态的干扰,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在从政行为和生活小节上守住底线,增强敢于担当的正气和胆气。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注重以学习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调查研究集中民智,提高处置和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着力打牢履职尽责的基础。

严纪律,立规矩,加强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敢于担当提供遵循。加强纪律和制度建设是强化敢于担当的治本之策。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依法明确权力、规范权力。规范行政行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进一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制权,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积极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二要严明法律纪律戒尺,维护法纪和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每一名干部都受到法纪规矩的刚性约束,在法纪规矩面前没有例外,没有凌驾于法纪规矩之上的特殊干部。党的各部门和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对触犯纪律的干部要及时处理,各级纪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职责,抓细抓实、抓早抓小,从严执纪,约束不敢不愿担当行为。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引导敢于担当。各级组织部门应切实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干部竞争机制,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在规范竞争性选拔方式上下功夫,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失望。二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和惩处机制。根据地区、行业、部门单位的自身特点,健全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惩处制度,鼓励干实事的干部不断有所作为,惩处精神懈怠、工作漂浮、弄虚作假、重唱功、轻做功的干部。三是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监督机制,对干部的履职、成长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作用,拓宽畅通党外监督渠道,落实定期汇报制度,以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干部自觉担当。四是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体系。借鉴国外过程绩效管理和战略绩效管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让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

倡导讲原则、敢担当的良好风气,优化敢于担当的从政环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一是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当好榜样,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履好职,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在社会上树立对干部的认同感、信任感、尊敬感。二是在党内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有效防范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袭,促进干部健康成长;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让不同意见相互碰撞、相互交锋,从原则上分清是非、从思想上形成敢于担当共识。三是在组织内部对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勇于做事、敢于担当的干部不求全责备,不以成败论英雄,给他们改正弥补的机会。四是在社会上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氛围,大力宣传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动真碰硬的好干部,减除明哲保身、保守无为等民族传统糟粕文化的影响,积极营造崇尚担当、守土尽责的从政环境。

2022党员干部调查报告(2)

一、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善为的具体表现

1.有权任性、毫不收敛。部分干部对加强作风建设、加大反腐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势麻木不仁、视而不见、缺少敬畏、胆大妄为。去年,我们查处了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收受贿赂的案件,目前,我们正对县直某单位一把手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调查,已初步查实存在设立账外账、公款送礼、贪污侵占等问题,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在这些案件中十分典型。

2.松弛懒散、不干正事。部分干部不是主动规范自身行为,而是被动应付作风建设,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都还没有真正进入新状态,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不务正业等仍一定程度存在。今年3月,媒体报道了我县两名乡镇站所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玩电脑纸牌游戏和任由办事群众自己使用站所公章的问题,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就曾于2023年因违反上班工作纪律受到过纪律处分。

3.办事不公、优亲厚友。有的乡村干部在惠民政策落实、救灾款物发放等工作中私心重,自己多拿多占或为亲朋好友谋取不正当利益。比如,在城乡低保落实工作中,就有审核把关不严、讲人情关系、部分不符条件却享受待遇、部分相对更加困难的群众未获扶持的现象。去年,我县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清理工作,共有4800多名原享受低保对象退出了低保,新增低保对象5400多人。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多名乡村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

4.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热衷于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甚至闯红灯,执行上级政策过程中搞变通,违规谋取局部利益而置制度、规定于不顾。有的虚列项目骗取上级资金,有的冒名套取新农合、医保资金,有的里应外合造假违规参保骗取社保待遇。近年来,我们查处了此类案件10多起,并对基层卫生院套取农合医保资金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

5.吃拿卡要、贪图小利。一些手中有审批权、执法权的干部,或有意拖延迫使别人来公关,或是滥用自由裁量权来收受好处。去年,我们查处的县工商局干部帅某索拿卡要案就很典型,他在办理某公司涉嫌虚假广告案件过程中,接受当事人吃请并收受礼品后,将原本的企业罚款改成了企业赞助。

6.推诿扯皮、讨价还价。有的干部惰性重,虽然不贪不占、不索拿卡要,但也不肯主动办事,不肯主动认领责任,涉及多个单位负责的事项,有互相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出现。比如城市管理中的控违拆违工作,国土、规划、城管以及乡镇和社区都应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前几年我县这块工作中就存在单位配合不默契、部门履职不到位、互相埋怨指责等问题,工作效果不理想,经过县委政府大力整顿才有改观。还有一些有主管部门为主负责,但需要其他职能部门予以支持、配合的工作,现实中也常常出现因支持、配合不够给力而问题较多、效果不佳的情况。

7.玩忽职守、工作消极。有的干部心不在工作上,欠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如去年我们查处的县畜牧水产局龙阳检疫站工作不作为案,该局工作人员未按要求对进出市场的生猪进行严格检疫,导致部分病死猪被违法交易、屠宰、进入市场,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隐患,2名工作人员及1名分管领导受到行政记过处分。还有的干部收受别人好处,对违法行为放纵不管,致使公共财产、群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失。2023年,我们查办了县安监局一名副局长收受贿赂、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件,并追究了他的刑事责任。

8.回避矛盾、充当好人。有的干部是怕事、怕人、怕媒体的三怕干部。一是怕事,事业心不强,遇到问题喜欢绕着走,遇到困难不敢较真碰硬,主动为组织分忧的少,推脱责任的时候多,搞选择性办事,容易办的就办,不容易办的能拖则拖;二是怕人,有的干部在遇到人情关系与组织原则相矛盾的时候,怕触及别人利益,不坚持原则,瞻前顾后,怕讲真话,怕丢选票,怕影响关系,怕惹火烧身;三是怕媒体,有的干部工作只求过得去,工作中喜欢听安排、等指示,不敢闯、不敢干、不敢管、不敢创新,生怕惹出事情被媒体曝光。

9.能力不足、效率低下。有的干部对本职工作不熟、情况不明、业务不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积累,在工作上缺乏理解力、执行力、创造力,碌碌无为,难以适应岗位要求。有时对一些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没有应对之策,一出事就手忙脚乱、处处被动。有的单位干部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影响了发展。还有的干部能力不大、官威大,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超越权限、违反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决策,瞎指挥、乱拍板,最后自己驾驭不了,导致公共资源浪费、群众利益受损。比如蒋家嘴镇康家塘村原村支书张某,在任期内不切实际的强上工程,结果几年时间村级债务增长三百多万元,工程款没有着落,造成了不稳定问题。

10.眼高手低、贪图安逸。一些刚出校门就被招录进来的年轻公务员,虽然是科班出身、能说会写,但在工作中静不下心来,身在曹营心在汉,一门心思想考进上级机关,不愿意、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与群众话说不上、心谈不拢、事议不好、理讲不透,坐不上一条板凳。还有一些任职较长、临近退休、提拔无望的干部,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认为宁可不做事,但不能做错事,在工作上按部就班、得过且过、贪图安逸。

二、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善为的产生原因

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善为现象虽然类型很多,但其原因却基本可以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从主观原因来讲:一是为攫取利益。一些干部存在唯利是图的心态,没有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把手中权力看成是谋取私利的工具,或为钱、或为名、或为人情,导致出现一些乱作为的情况。二是为贪图安逸。有的干部认为现在作风建设抓得严了,以往的一些隐性福利没了,加上工资又不高,宁愿不做事、少做事,有的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习惯守摊子,把对自己的要求仅仅划定在不违纪、不越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在一些年纪较大的干部中较为明显,不愿再吃苦受累,容易出现不作为的思想。三是受能力所限。部分干部能力水平欠缺,没有干事创业、主动履行职责的过硬本领,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一些年龄较大的同志因知识水平、年龄等问题的影响,加上长期在最基层工作,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较差;一些年轻干部虽然文化水平较高但没有与岗位需要相匹配的知识结构,同时缺乏工作历练。四是因心理失衡。虽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基层干部收入仍然不高,有的干部看到别人换了房子、买了车子,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平衡,加之新常态下对干部作风要求的愈加严格,旧的利益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干部心理上一下子转变不过来,从主观上导致乱作为、不作为、不善为现象的发生。

从客观原因来讲:一是社会舆论偏位。有的干部受到社会舆论对党员干部群体长期负面评价的影响,认为无论做什么,群众都不认可,为民服务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担心做多错多。价值观的多元化也造成基层干部本身的不自信,基层干部属于收入偏低的群体,而社会观念又过度的将人的成功标准物质化,导致部分干部工作没有成就感,积极性不高。二是制度存在短板。我们的党纪条规对干部不能做什么讲得多、讲得细、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强,但对于干部平时应该如何行使权力、如何履行责任、所做工作如何评价等,却尚欠细致、具体。而且现阶段对于不作为、不善为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制度界定,以我们查办案件的情况来看,很多行为虽然容易发现,但不易取证、不好立案,最后只能给个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震慑力不强。三是权力责任不对等。很多单位、岗位都存在权责不对等问题,比如基层的权力大多集中在政府行政部门,而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又是乡镇干部,有时比如群众越级上访之类的问题,政府主责部门若是责任履行不到位,就要压到所在地乡镇干部身上,导致干部有疲倦感、厌烦感。有的单位职责不清,比如政府部门未改革前,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食药、工商、食安等部门就常出现工作推诿的现象,还有的单位对干部的管理不严,甚至干部都不明白自己的职责,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守摊子情况普遍。四是管理机制不活。激励引导干部主动作为的手段措施十分缺乏,存在着唯票取人的倾向,部分敢担当、有冲劲却不一定得高票的同志难以获得更多的提拔重用机会。乡镇和科局、科局和科局之间干部交流基本停滞,末位淘汰退出机制难以启动。有的干部在一个岗位一呆就是十几年,没有在多个岗位锻炼的机遇,能力难以提升,加上现在治理三超两乱的大形势,干部缺乏流动空间,积极性不高。五是问责力度偏软。对于干部乱作为问题,除了涉及经济问题或是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以外,按照现有的制度条例,对其问责力度一般都不大,较难达到问责、纠错的目的。对于干部不作为、不善为的问题,尤其是对普通工作人员,也一直没有很好的衡量和问责办法,加上有的单位对干部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无形中也纵容了一部分干部的骄纵。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是教育培训应更加务实。干部的作风是其内在素质的外在综合反映,要改进作风,解决干部的乱作为、不作为、不善为问题,抓干部的觉悟提升、能力提升是一项必要工作。要通过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条规教育等,让干部形成讲规矩、守纪律、敢担当的内在政治素养,防止干部思想受社会思潮、网络舆论左右,及时提醒干部不踩红线、不触高压线,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还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干部能力培训,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的培训工作,领导干部要多学政策理论和领导方法,提升应对复杂局面和问题的能力,年轻干部要多学业务和基层办事方式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激励和考核机制应与时俱进。干部之所以出现乱作为、不作为、不善为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对权力认识不到位、对责任履行不到位,工作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制度体制建设,完善权力清单,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确保办事过程的公开透明,进一步压减权力寻租的空间。建立良好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让干部真正明白自己的责任在哪里、任务在哪里,可以通过荣誉、晋升、经济等奖励鞭策干部保持创先争优的劲头,树立好的用人导向,对工作中敢闯敢试的干部要加以保护,宽容干部的失误,避免挫伤干事者的积极性,让真正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施展拳脚的舞台。

三是日常监管应落到实处。信任代替不了监督,要时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对权力运行的实时监督,决不能因为信任而放松甚至放弃监督。一支队伍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带队者的好坏,可以通过抓关键的少数来抓工作责任的落实,日常监管要落到实处,首先就要让单位一把手紧张起来,对于监督中发现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应当加大对责任领导的追责力度,干部触犯党纪条规的,必须按两个责任的要求,更深一步追究所在单位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第2篇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关系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伟大事业的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市委常委、四套班子领导要带头学习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科学发展、持续腾飞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一要坚决克服宗旨淡薄倾向,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总体来看,我市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较强,联系群众的状况是好的。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太强,对群众的感情淡了、距离远了,不能很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对群众疾苦关心还不够;不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正确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有的还存在轻视群众合理诉求的倾向,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长期得不到解决。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因而摆不正位置,认为权力至高无上,导致联系群众不紧、服务群众不力甚至官僚主义倾向。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定不移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真正从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出发作决策、定政策,切实维护、实现、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尊重群众诉求,改进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二要坚决克服甘于平庸倾向,大力弘扬奋发进取之风

近年来,高点定位、挑战极限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各级领导干部团结广大群众负重拼搏、奋发进取、超越争先,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腾飞。但我们也有极少数领导还缺乏高点定位的勇气和魄力,不能带领基层干部群众拼搏奋进、挑战极限;有的满足于常规发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能最大限度地超越自我、超越别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不认真思考、不深入研究,图保险、图轻松,缺乏对大势的把握、对规律的运用,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激发潜能,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我们在领导岗位上,如果不坚持高点定位、加快发展,不只争朝夕、发展富民,就是严重的渎职,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奋发进取之风,进一步坚持高点定位,以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不断超越;进一步发扬拼抢精神,抢抓机遇,只争朝夕,不留余地,高效突破;进一步树立更高标杆,对标找差,埋头苦干,全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三要坚决克服消极畏难倾向,大力弘扬攻坚克难之风

知难而进、克难奋进是我市近年来实现持续跨越的致胜法宝。但是,面对推动转型升级、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的新挑战新任务,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在推动三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应对复杂局面、推进难点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时,感到无从下手、无所适从,产生畏难厌战情绪,不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快速突破。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领导眼界、思路、胸襟不宽,没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探寻事物内在的规律,导致整合资源、驾驭市场、动员群众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评价领导,最关键的是要看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只有在困难条件下直面矛盾,毫不退缩,攻坚克难,实现突破,才能真正体现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才能真正体现领导干部的境界和品格。面对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的共同愿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攻坚克难之风,在困难面前,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昂首奋进,迎难而上;在矛盾面前,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知难而进;在挫折面前,以百折不回的气概,毫不气馁,攻营拔寨,不断突破各种挑战性工作,在新一轮经济振兴中抢占制高点、步入快车道。

四要坚决克服因循守旧倾向,大力弘扬开拓创新之风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开拓创新不守成。但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还不善于根据实情,在尊重实际、尊重科学、尊重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突破;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寻找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还不能很好地创造性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有时还有简单化、抄近路的倾向,有时还墨守本本、教条;有的对前瞻性、挑战性工作,简单地定义为不能做,而不是开阔思路去考虑怎么做有的对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创新投融资体制、发展特色产业园区等开拓性举措还认识不清、心存疑虑。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思想保守、墨守成规、求稳怕乱,更多地凭经验、照本本思考问题,更多地运用传统思维推动工作,不能突破条条框框,大刀阔斧地创新创造。面对科学发展新要求、沿海开发新机遇、转型升级新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创新有风险,不改革创新有危险,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思想,坚决根除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大力弘扬开拓创新之风,以敢破定势的胆识、无私无畏的胸襟,更新理念、拓宽思路,不断为发展借办法、想办法、变办法,奋力开拓,拼搏创新,全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长远福祉。

五要坚决克服明哲保身倾向,大力弘扬敢于负责之风

作为党员干部,岗位就是舞台,职务就是责任,没有这种境界,就挑不好这副重担。在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尽心履责、敢作敢为,在各自岗位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仍有少数同志明哲保身,不愿意为基层、为发展担责任、冒风险,导致各项工作进展不快;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宁可误事,不伤和气,不得罪人,追求你好我好大家好,着子下不去,力度上不来,导致工作平平,矛盾越积越多;有的围绕所谓满意度做文章,片面追求个人的群众基础,遇到矛盾能避则避、能挂能挂。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不能从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而是站在个人和小团体利益角度,左顾右盼,患得患失。这些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对事业的损害很大。为基层解难,为人民解忧,为发展尽责,必须要有敢挑重担、勇于负责的气魄,必须要有敬业奉献、无私无畏的情怀。我们要大力弘扬敢于负责之风,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舍弃个人名利,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就放开手脚,大胆地探索突破;要深刻认识到,有群众基础的不一定是好干部,没有群众基础的一定不是好干部,坚决克服老好人思想,服从大局,不循私情,全力推动事业发展。要务必保持对事业的感情、热情、激情和痴情,在利益矛盾的冲突中,敢于挺身而出,勇于为发展担风险、甘于为基层挑担子;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勇于开拓、勇于探索者,为他们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要坚决克服敷衍飘浮倾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

从总体来看,在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广大领导干部扎根科学发展一线,百折不挠抓落实,踏踏实实做实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但也有少部分领导同志工作作风不够实,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满足于蜻蜓点水,不能够沉下去真正掌握第一手实情;有的领导抓督查推进满足于看看材料、打打电话,好的思路和举措难以很好地落到实处;有的对认准了的事还不能一以贯之、动真碰硬、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执行力、落实力不高;有的遇到困难和矛盾时,既不回头认真思考,也不持之以恒抓推进,又不及时交流通气,导致工作停滞,贻误时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责任心不够强,存在作风浮躁、贪图安逸的倾向,工作不细不实,落实不快不力。当前,要在新一轮经济振兴中加快崛起,迫切需要全市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决克服敷衍飘浮的倾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必须求基本市情之真,务科学发展之实,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科学发展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求主观能动之真,务真抓实干之实,主动深入基层,埋头苦干,在实践一线推动发展,雷厉风行、动真碰硬、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突破;必须求强化责任之真,务成效显著之实,进一步健全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切实增强工作的时效意识和成本意识,及时处理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不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七要坚决克服奢侈浪费倾向,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员干部应有的高贵品格,也是共渡时艰的重要法宝。总体上看,我市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做得是好的,但也有极少数领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够,公务接待中不遵守八条禁令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同志迎来送往、接待应酬还偏多。公务员是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严格按照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坚持量入为出,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认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十项规定,压减行政性开支,提高公共财政的效益;要巩固并扩大公车改革成果,大力压减公务费用招待支出;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永葆***人政治本色。

八要坚决克服党性弱化倾向,大力弘扬勤政廉政之风

坚持原则、勤勉施政、廉洁从政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我市拥有一支勤政敬业、风清气正、廉洁奉公的领导干部队伍。但也有极少数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有的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讨论研究问题缺乏广泛征求意见,影响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存在党内生活庸俗化的倾向;有的领导大局意识不够,更多站在条线、部门和个人角度看待问题,推动工作;有的在个人与事业发生矛盾时,不能很好地坚持事业高于一切,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为政不廉,自律不严,利用权力谋取个人私利。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党性修养不够,理想信念有所淡化。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严格按照勤廉兼优的标准规范和要求自己,做到勤理政,拒清闲、不平庸;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要坚持党性原则,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搞通融,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不讲条件,对违反党的原则的人和事不留情面,对工作不力和作风不正的干部不姑息迁就,对出了问题的干部不包庇袒护;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系列制度,不为私心所挠,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要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干部,锤炼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塑造一流的形象。

第3篇 关于党员干部担当情况的调查报告

担当是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本文将介绍关于党员干部担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党员干部担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党员干部的治理力度,一方面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整风,高压反腐;另一方面从严从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权力被陆续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在此正风肃纪、坚定反腐背景之下,一些党员干部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党员干部选择了为官不为,并成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为此,***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告诫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并把好干部的标准概括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不仅赋予好干部标准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对当前党员干部建设提出新的时代课题。为了进一步了解_____党员干部担当情况,调研组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共走访党员干部、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37人,发放问卷210份,收回问卷196份,在对走访记录和调查问卷梳理归纳提升基础上形成调研成果。

一、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敢于担当,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职责要求。

敢于担当是中国***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曾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担当精神体现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也决定着党员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党员干部是群众的领头人、主心骨,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敢于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必然要求。权力行使与责任担当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有权必有责。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来说,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姓公不姓私,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私用,决不能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决不能怕摊事儿麻烦,要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尽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所以,***同志一再告诫党员干部,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新环境,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这种变动、变革、变化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党肩负着新的更为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难以预见的风险考验很多,许多问题的挑战性世所罕见。特别是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伟大事业,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这就尤其需要党员干部有直面矛盾、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忠于党和人民,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敢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为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努力拼搏。

二、当前不敢担当的现实表现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不敢担当主要表现在:推卸责任,善于打太极(100%);不思进取,只求过得去(100%);怕得罪人,乐当老好人(100%);遇难事撂挑子(100%);欺上瞒下,遇事和稀泥(86%);急功近利,忙宣传不实干(85%)。在回答与_____党员干部打交道办事过程中是否有过上述不敢担当的切身体验问题时,认为经常有此体验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8.6%,偶尔有此体验的占到51.4%。这说明不敢担当情况在_____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着的,主要有四种类型。

懒官不愿担当。尽管十八大以后,_____加大了党员干部工作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向海发展开启新航程又激发了党员干部新的工作动力,但调查对象中仍有32%的人认为_____党员干部中存在有慵懒无为现象;51%的人认为工作上有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办事不用心的情况;47%的人认为有党员干部对职责范围内的事,光应承,迟迟不落实,总找理由拖的问题;51%的人认为有工作不主动、办事拖拉,不按要求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私官不想担当。少数党员干部私心颇重,只在乎自己的个人私利,对党和国家利益、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调查对象中,47%的人认为存在各唱各调、互不配合,出现情况相互推脱的现象;48%的人认为存在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出现难题就上交的情况;29%的人认为存在有风险不敢干,有难度不愿干,没先例不肯干的现象;34%的人认为存在对给群众办的事情推三阻四、久拖不决的问题;57%认为存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做表面文章的问题。这是_____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主要的类型。

贪官不敢担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个别干部不敢担当,往往是因为其身不正。他们把权力当作个人谋私利的工具,在台上慷慨激昂、充满正气,而台下行为却与党纪国法规定背道而驰,收受贿赂,滥用公权力,软肋被别人抓在手里,做事当然不敢硬气。35%的调查对象认为有些党员干部由于自身不干净、怕触碰利益、怕得罪人,胆小怕事,不敢担当。

庸官不会担当。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难有作为、鲜有建树,并不是他们不想担当,不想干事创业、不想做成事,实在是水平有限、能力较低,而又不思进取,不求上进。41%的调查对象认为党员干部中有思想不求上进、精神不振的问题;47%的调查对象认为存在业务上能力不强、又不加强学习的问题。

三、党员干部不敢担当的原因

党员干部不敢担当的类型多样,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正确分析其产生和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加以治理。

政治规矩破而未立和转型中形成的断档真空,因没有遵循而畏于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性的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而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操作中,有些党员干部对规定的执行界限、把握尺度尚不完全明确。再加上全面转型过程中,在体制、政策、机制的许多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断档真空,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迷茫,感到行为没有遵循,为避免事多错多干多错多,有些党员干部遇矛盾、问题,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信奉少办事少担责,想尽法子不办事、少办事,尤其对涉及多部门的事务,能不管就不管。调查中,61%的人认为,不敢担当的原因是由于政治规矩破而未立,转型调整不适应等。

惩治腐败,正风肃纪,受到震慑后心神不定而怯于担当。中央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以来,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通报了一系列违纪情况,对干部廉洁从政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一些党员干部对此却有了误读,把反腐倡廉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以前竞相拉投资争立项,现在以风声紧了,要求严了为借口,不去跑了,不去争了,甚至有些资金、项目即使上级准备给了,准备批了,有些干部也想法推掉。认为现在三公经费规定严、审计严,如果跑投资跑项目,人情钱谁出、谁又敢出?以前拉投资搞外交的干部,感到自己多少有点问题的,整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一门心思研究如何逃脱,感到自己没有问题的人也怀有明哲保身的错误观念,怕做事被人抓了小辫子,或有不明群众举报,牵扯到其它问题,因而不再大胆去推进工作,胆小怕事不敢担当。

对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误读,政绩观偏差而虚假担当。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标准进一步明确,改变了唯gdp政绩观考核评价模式,对党政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工作实绩、作风表现、廉政情况等方面的考察更加全面客观,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来评价政绩。但个别党员干部因此政绩观产生了偏差,简单地认为不以gdp论英雄,就是不要gdp了,不要经济增长了,只要按部就班地把工作做得过去、不出事就行了。出现廉而不勤或者勤而无实,虚假担当的现象。

激励机制不健全,动力缺失而出现惰于担当。党员干部的工作动力除了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之外,还要有岗位和物质待遇的激励。从岗位激励看,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地强调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但是因换届调整、领导职数限制以及干部队伍年轻化等因素,一些干部被提拔的机会相对少了,政治上不再进取,思想上产生懈怠情绪。在回答哪个年龄阶段最易出现不敢担当现象时,28%的人认为在40-49岁,46%的人认为是在50-59岁。从物质激励看,一些干部拿我市干部的薪酬待遇同发达地区、省内部分地区相比较,认为我市的薪酬待遇处于中下水平,而工作压力却高于那些地区的干部,付出和所得不匹配,心里感到不平衡。同时,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借口反对四风,取消了干部正常的福利待遇,使得一些干部收入减少,感到干多干少都一样,没必要冒着风险去多做事,工作没有激情而懒于担当。

考核监督制度不完善,缺乏硬性约束而怠于担当。不明确责任,不监督责任,不追究责任,干部也难有作为。调查中,46%的人认为干部对分管部门的工作监管不到位;52%的人认为干部对分管部门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失察失管;47%的人认为有些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监管事项放任不管,或不依法进行监管,或监管不力;39%的人认为相关部门单位没有尽到监管责任;15%的人认为网络媒体等社会舆论没有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制定的问责和考核制度,主要侧重于显性的有错问责、政绩考核,而不担当则是一种隐性的顽疾。当前我市的部门和单位对不担当问责和考核还缺少可供具体操作的措施。另外,干部管理制度执行中仍有问而无责、考而无据的问题,问责和考核仍流于形式,致使一些干部消极怠工,仍存在一些庸懒散浮拖现象。

四、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建设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不敢担当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的难度性,片面地强化哪一方面原因都不能达到完全治理的目的,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多管齐下,才能使敢于担当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改造主观世界,不断自我完善,增强敢于担当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于坚定的精神追求和不断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责任感。牢记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应当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人民谋福祉,尽职尽责,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解难,培养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二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克服干部成长道路上的不良心态。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克服不良心态的干扰,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在从政行为和生活小节上守住底线,增强敢于担当的正气和胆气。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注重以学习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调查研究集中民智,提高处置和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着力打牢履职尽责的基础。

严纪律,立规矩,加强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敢于担当提供遵循。加强纪律和制度建设是强化敢于担当的治本之策。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依法明确权力、规范权力。规范行政行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进一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制权,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积极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二要严明法律纪律戒尺,维护法纪和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每一名干部都受到法纪规矩的刚性约束,在法纪规矩面前没有例外,没有凌驾于法纪规矩之上的特殊干部。党的各部门和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对触犯纪律的干部要及时处理,各级纪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职责,抓细抓实、抓早抓小,从严执纪,约束不敢不愿担当行为。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引导敢于担当。各级组织部门应切实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干部竞争机制,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在规范竞争性选拔方式上下功夫,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失望。二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和惩处机制。根据地区、行业、部门单位的自身特点,健全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惩处制度,鼓励干实事的干部不断有所作为,惩处精神懈怠、工作漂浮、弄虚作假、重唱功、轻做功的干部。三是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监督机制,对干部的履职、成长情况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作用,拓宽畅通党外监督渠道,落实定期汇报制度,以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干部自觉担当。四是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体系。借鉴国外过程绩效管理和战略绩效管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让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

倡导讲原则、敢担当的良好风气,优化敢于担当的从政环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一是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当好榜样,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履好职,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在社会上树立对干部的认同感、信任感、尊敬感。二是在党内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有效防范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袭,促进干部健康成长;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让不同意见相互碰撞、相互交锋,从原则上分清是非、从思想上形成敢于担当共识。三是在组织内部对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勇于做事、敢于担当的干部不求全责备,不以成败论英雄,给他们改正弥补的机会。四是在社会上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氛围,大力宣传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动真碰硬的好干部,减除明哲保身、保守无为等民族传统糟粕文化的影响,积极营造崇尚担当、守土尽责的从政环境。

第4篇 党员干部懒政问题调查报告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局破题,从严管党治吏,坚决惩贪治腐,持续正风肃纪,纪律意识和责任观念明显增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但是,仍有极少数党员干部碌碌无为、庸政懒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懒散浮拖现象还未彻底根除,群众效能投诉、举报还时有发生,20_____年以来,累计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案件36件。因此,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迫在眉睫。

一、现象分析

20_____年以来,我区共收到行政效能方面的投诉33件,按时处置率、回复率均为100%。从投诉内容来看,违章搭建、噪音扰民、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是群众反映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重点;从投诉对象来看,反映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态度不热情、解释不到位、业务不熟悉、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比重较大;从投诉诉求来看,反映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同时,权责不清、一次性告知不到位、工作作风不严谨等问题产生的行政效能投诉也占有一定比例。

二、原因探究

虽然庸政、懒政现象有别于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行为,其性质、其影响也不及其他违纪行为,但是任其发展,终将会影响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影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影响干部队伍的从政形象,给党和政府带来深远影响。因此,切实治理庸政、懒政问题是作风建设的一项永恒课题。

庸政懒政等不作为现象原因复杂,从主观方面来看:一是高压问责不敢作为。当前,责任追究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常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必追责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权力和责任的认识存在偏差,畏惧于责任追究的条条框框,导致动力不足,进取意识薄弱,从而不敢放开手脚开展工作。二是利益受损不愿作为。不可否认,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极个别地方、单位(部门)不合理的福利和隐性收入占工资比例较高,十八大以来,滥发奖金福利的蔓延势头得到了坚决遏制,这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人员收入下降,心态失衡,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不作为、慢作为等庸懒散浮拖现象有所抬头。三是动力不足不想作为。一方面,由于年龄、仕途升迁、专长无法发挥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党员干部对当下工作缺乏激情,应付了事,导致效率和质量低下;另一方面,由于工作考核缺乏差异、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激励机制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一些党员干部得过且过,进取意愿不强。四是权责不等不能作为。这一现象多集中在街道(乡镇)等基层单位,由于大量考核指标与目标任务直接下放到街道(乡镇),致使工作累积,但街道(乡镇)不具备某些执法权限、管理权限和执行权限,只能从中进行组织协调,致使基层干部想去作为但却无法作为。

从客观方面来看:一是竞争缺失,动力不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还需健全完善,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仅要了解干部工作方面的情况,而且要了解干部思想、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注重考察勤、能方面的表现,使懒、庸者不能进入领导干部之列,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通过强化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让领导干部时刻感受到责任和压力。二是问责缺位,压力不大。长期以来,责任追究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中,杀伤力不足、针对性不强,有的领导干部被追责后消寂一段时间又重新任用,致使问责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作为的隐性失职行为长期滋生蔓延。三是考评缺严,活力不强。庸政懒政等不作为现象的出现,跟目前比较模糊笼统的考核方法不无关系,现行的干部考核往往体现在民主测评上,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情,往往很容易通过群众和组织的测评和考核。长此以往,不仅挫伤了干事者的积极性,还助长了不干或干坏而没有背书的干部的侥幸心理。

三、治理措施

一是要健全完善问责机制。要旗帜鲜明的坚持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理念,使问责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要坚持责任追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杜绝问责结果流于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好目标绩效考核这个平台,用考核的指挥棒建立立体动态的领导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基层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坚决把庸政、懒政现象纳入问责范畴,使太平官们不能再安享太平,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不再有生存的空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作风不再有滋生的土壤。通过绩效考核结果与经济及政治待遇挂钩等手段,达到治懒治庸的目的。

二是要健全完善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行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干部的任期制度,实行干部职务任期、任职试用和辞退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免职、降职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治理庸政、懒政工作中,可以对懒、庸现象突出的个别干部实行免职、降职处罚,革除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陈旧陋习,激发领导干部的开拓进取精神,增强干部队伍的竞争意识及危机意识。同时,要加大对各单位及部门临聘人员的清理力度,改善干部结构,提高队伍素质。

三是要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明纪律规矩,定期不定期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切实运用约谈、诫勉谈话和一案双查等手段,加大问题倒逼力度,坚决遏制党员干部的懒、庸习气。要注重运用正面典型的引导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对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对一些反面典型,除批评教育外,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曝光,切实营造积极进取、奋力拼搏、敢于担当的良好工作氛围。

第5篇 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状况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成效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通过科学方法对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党性修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测评,深入分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展、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对准确反映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学习、思想、工作各方面真实状况,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现实意义。

近期,本报政治文化部联合人民论坛杂志社针对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党性修养状况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通过实体问卷调查、线上问卷发放等多种途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状况开展调查,共发放34739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31923份,问卷回收率为91.89%。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党员更有党员的样子了,群众对党组织更信任了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效,广大党员怎么看?调查中,“有效促进了各级党组织对责任的落实”“明显促进组织工作尤其是基层党建工作”“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互联互通’增强”“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薄弱涣散的问题”“提升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等认同度较高。受访党员干部普遍认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党员更有党员的样子了,广大群众对党组织更加信任了。

相较而言,“组织活动能够贴近基层的实际和需求”认同度相对较低。有基层干部表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还需要进一步与基层工作实际情况、基层干部群众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在学习教育中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党性修养。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认为,学习教育要更好切合基层实际、更好与基层群众形成互动,就应在不同的层级各有侧重。

调查中认同程度偏低的是“周围的党员干部干事动力更足”。我们此前实施的“当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为了个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等个人、自身利益是受访者干事创业动力主要来源,七成受访者认为自己对工作的付出高于回报。如何在完善激励机制、畅通成长空间的同时,通过学习教育提升党员思想境界、认识水平,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动力,是“两学一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周淑真指出,必须进一步强调纪律和规矩,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时应更好保障和实现党员个体权利,使广大党员对党的理论主张、理想信念的政治认同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充分结合,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党员普遍能够客观评价自身党性状况

多数党员党性修养较高,八成受访者自我评价超过及格线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党性状况自我评价量表,让受访党员干部对自身党性状况作出评价,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线。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自我评价平均得分为72.9,81.9%的受访者自我评价超过了及格线(高于60分),18.1%的人自我评价不及格(60分以下)。其中,按年龄大小区分,35岁以下党员的自我评价显著低于35岁以上各年龄段;按党龄长短区分,党龄在30年以上的受访者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党龄较短的人;按照文化程度区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自我评价显著低于学历较低者;按照所在地区分,生活在乡镇村的党员干部自我评价最高,生活在直辖市的党员干部自我评价最低。

在广大党员看来,自己身边其他党员的党性状况怎么样?调查中,25.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绝大多数的党员党性修养较高”,49.3%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多数党员有一定的党性修养”。

在今后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如何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祝灵君认为,要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普通党员主体作用发挥与落实主要负责人管党治党责任相结合,党员干部的自我完善与重塑政治生态相结合,党员干部自我修养与技术监督、物质保障相结合,党员干部管住小节与权力制约相结合,坚持志愿精神与党性修养相结合,坚持从“严”与适当的党内关怀相结合。

关键时刻能站出来靠得住

绝大多数党员纪律性强、对党忠诚,愿意无条件服从党组织安排

党员的理想信念,要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能靠得住、能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如果大局需要,组织需要,工作需要,党员干部该怎么做?

当问及“身为党员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时,六成以上受访者表示“为了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三成受访者表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愿意帮助别人”,只有极少数人选择“可以利己,但不损人”(2.5%)。

“党组织交给你一项复杂的任务,如果没有奖励,您的态度是什么”?54.3%的受访者表示将“坚决服从、愉快接受”党组织安排的复杂任务,42.9%的人表示“虽有不同意见,但能服从组织安排”,只有2.8%的人表示会找理由推辞。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党员纪律性强、对党忠诚,无论个人主观看法如何,都愿意无条件服从党组织安排。

当党内组织活动与个人时间冲突时,党员干部怎么办?85.4%的人选择“先去参加组织活动,再去办个人的事”,9.8%的人会“请假去办个人的事”,只有极少数人会“先去组织活动报个到,然后中途去办个人的事情”(3.8%)或“不请假就去办个人的事”(1.0%)。

对此,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刘玉瑛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自省可以让***员看到自己身上的“尘埃”。但是,看到“尘埃”,只是开始,关键是要把身上的“尘埃”清扫干净。

让“两学一做”与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更好结合

多组织集体学习,注重分层次推进,增加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

当问及“您最希望党组织在哪些方面创造条件促进党员成长”时,70.4%的受访者选择“学习培训提高素质”;67.5%的人希望“岗位锻炼提高技能”;超过一半的人选择“政治关怀促进成长”。当问及“您希望通过哪些方式增强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规党纪的学习理解”时,超过2/3的人选择“单位多组织集体学习”,60.7%的人选择“学习心得,交流与研讨”,55.5%的人选择“参加集中培训班,领导讲专题党课”。除此之外,“观看音像等多媒体资料”“专家做辅导和报告”以及“参加先进典型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占比分别为48.5%、41.2%和37.8%。

更好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广大党员希望组织加强哪些方面工作?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要“注重分层次推进,对普通党员和领导干部制定不同的要求”,2/3的人认为要“注重分级引领,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65.9%的人认为要“注重创新方式,开展具体、富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62.8%的人认为要“优化社会环境,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一切学习教育都应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随后依次为“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57.3%),“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的制度,设岗定责”(49.9%),“注意设置明确的评定标准,增强四个意识”(42.7%),“增加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方式和深度,在参与中增进党员对党的深厚情感和认同”(42.3%)。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庆智指出,学习教育在基层开展尤其要注重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的创新,把党员党性修养与实际工作成效紧密结合起来,将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到基层治理和日常行政实践的执行层面;把党员干事创业动力与相应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将衡量党员党性修养的标准放到实际工作当中进一步量化、细化,实现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创新紧密结合。

《2023党员干部调查报告(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