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政务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17 热度:84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3150字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要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互利双赢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发展,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调研课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解决_____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总结和分析城乡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全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_____区城乡教育发展现状

(一) 基本情况

_____教育,底子薄,发展快,有特色。70年代,建区之初,只有厂子弟中学一所单设初中,戴帽初中2所,当时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不但在老重庆的9个区垫底,即使在原来的重庆8县,现在的渝西地区也是垫底。

1994年顺利通过四川省“两基”检查验收,成为重庆市第二个“两基”、“普实”合格区县;20__年获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__年通过了市政府“两基”复查验收,成为全市第二个普及义务教育先进区;先后被评为重庆市“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从1997年秋季开始,我区实行6周岁儿童全部就近入学,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入初中,并依法对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管理,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一直为100%,初中辍学率已经控制在1%以内。教育质量稳步上升。20__年,在全市率先实行了高中阶段免试入学制度。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普及。20__年成功创建了1所市级重点中学,并于20__年4月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重点中学。

目前,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其中市级重点高完中1所,中职学校2所,初中2所,小学8所,幼儿园11所。在校学生10999人,在职教职工578人,其中专任教师506人,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09人。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以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龙头,以实行义务教育均衡投入政策为重点,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以改革办学体制为依托,有效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1.充分发挥了教育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一是规划先行。20__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_____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__——2023)编制,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目标明确。提出于20__年前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实现区域内教育发展均衡化;到2023年前,形成与20万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全部城市化的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发展实现标准化、优质化、均衡化。三是保障有力。将投资6亿元,在土地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保证教学用地,改、扩建14所中小学和15——20所幼儿园。该规划一并纳入《_____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构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体制。一是统一经费标准。确保教育投入,自20__年起,我区在全市率先打破按城市、城镇、农村类别安排经费的做法,实行均衡安排中小学拨款。全区所有中小学均按统一标准安排经常性运行经费,20__年,按小学每生675元,初中每生1010元安排经常性运行经费。二是倾斜薄弱学校。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校舍维护、电教教仪和图书配备、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安排方面非常重视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倾斜,逐步缩小农村与城镇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弥补历史欠账。三是帮扶弱势群体。通过实施“贫困生救助”工程,自20__年以来我区没有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现象。20__年安排经费50余万元,通过“两免一补”、“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女童补助”、“边远学生午餐、交通补助”等项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救助,求助面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0%以上。从20__年秋季新学期起,对_____户籍学生就读区内中职学校免除学费。

3.构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师资保障机制。一是消除城乡教师待遇差距。农村中小学教师每月还可得到午餐、通讯、交通等补助,部分农村教师的收入甚至高过城市教师。二是建立城乡学校之间教师交流机制。三是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教师人均经常性培训经费每年不低于200元,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4.构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新机制。从20__年秋季起,_____区在全市率先按照“一校两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的原则,推行城乡学校“捆绑式”办学模式,构建起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机制。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

二、存在的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用“三把尺子”衡量_____教育,把教育放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和框架中来分析,我们发现,_____教育还存在一些有 违科学发展观、影响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

(一)横向比:用区的标准衡量,我区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与主城各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与主城经济较发达区横向比,_____区的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还不够适应,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特色学校、品牌学校树立不够。

(二)纵向比: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1.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硬件投入任务艰巨

历年来,区委、区政府对教育投入较大,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已有的硬件条件无法支撑“双高”需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进展缓慢,只有三分之一的学校达到标准。各校运动场地、功能用房、教育装备多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两基”标准,仍然是教育投入缺口较大。

2.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离“双高”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实施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对学校的现有秩序冲击巨大。学校现有的协调发展的平衡格局即将打破,新的平衡短期内很难建立,稳定工作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3.学校内涵发展还需大力加强

各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效益存在差距,要加强现代学校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均衡发展、一体化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水平。

(三)“314”标尺比: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均衡发展不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在城市区域和空间变大的过程中,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的规划缺乏保障,相对于人口集中和学龄人口增加的地区,一些学校建设落后,教育设施规模较小,优质教育缺乏的矛盾突出。在城区不断扩展,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渴求让子女接受相对优质的城市教育资源的形势下,出现了城区中小学规模小,用地严重不足、功能用房紧缺、班额较大等问题。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家和重庆的宏观政策

20__年7月,国家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对未来重庆教育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发展项目与机遇。

20__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___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各项统筹之首。

20__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这十项工程建设,到20__ 年底约需投资4 万亿元。20__年的中央投资1000亿元,其中有44亿涉及到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按照重庆新的城市化规划,全市3100多万人口的半数以上都将住进城镇。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一五”期间,重庆将完成总量达13000亿元的投资,其中5200多亿元资金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到20__年,重庆将对基础教育投入100亿元,支持基础教育危旧房改造、高中扩建等建设。

20__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支持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总的来看,从国家到重庆的政策导向将进一步关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我区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二篇 人事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6050字

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是人事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特别是人事仲裁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规范办案程序,化解人事人才改革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近日,我们结合滁州市工作实际,深入定远县、凤阳县、来安县、明光市进行调查、座谈,寻求新的对策。

当前县(市、区)人事仲裁现状

滁州市辖两市(县级市)四县两区,市直及8个县市区计9个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设仲裁办公室。

机构设置情况。市直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委员由组织、人事、教育、科技、法制、卫生、司法、劳动等21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局,配专职仲裁办主任,规格为正科级。8个县市区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常务副县长(副市长、副区长)担任,成员比照市里组成,分别在人事局设置了仲裁办,除定远县为副科级外,其余7县市区均为股级。

队伍建设情况。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人事局聘用了14位正副科长及主任为专职人事争议仲裁员,从市直部、委、办、局、市委党校和律师事务所聘用了陶有伦等18位专家、教授、律师、办公室主任、人事科长为兼职人事争议仲裁员,计专兼职仲裁员为32人;8个县市区分别聘请了96名专兼职人事争议仲裁员,全市共计有128名专兼职人事争议仲裁员。

业务开展情况。自2023年全市成立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以来,共接待人事争议来信来访计万余人次,调解各类人事争议纠纷3000余件,受理案件1100余件,正式调解和达成书面裁决的人事争议案件32件。市直正式开庭审理4起,凤阳县3起。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座谈和分析,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发展趋势良好,队伍素质逐步加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全省居上游水平,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与复杂的人事利益的诉求,还尚有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化解人事热点、焦点、难点需求,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缺乏高度。人事仲裁工作不能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高度去谋划,一提发展就认为是经济建设部门的事,与人事仲裁工作不沾边,不能自觉融入到大局中,认识不高,定位不准,缺乏使命感。二是缺乏深度。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事仲裁工作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有些同志总认为人事仲裁工作都是与人事纠纷打交道,尽是棘手、挠头的事,认为干得再好,都不能使大家都满意,只能出力不讨好,缺乏紧迫感,事业心,定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缺乏热度。人事仲裁工作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责任,对稳定大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总有个别领导不够重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缺乏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对人事争议仲裁要像抓经济和人事人才工作一样,要有责任感,要有工作热情和激情,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不能掉以轻心。

机构规格低。人事仲裁是一项准司法性工作。肩负人事争议纠纷及案件的处置任务,需要权威性和高规格。全省17个地市已有12个地市的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升格为副县级,只有三分之一未有升格。滁州市自2023年成立以来一直为正科级。仲裁委是协调议事机构,很少处理具体事务,各类争议案件的处理和日常工作均由仲裁办完成。如果仲裁办不升格无法与市直其他职能部门有效协调处理案件及化解纠纷。规格低缺乏权威性,缺乏工作力度,往往看人家白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适应越来越多的焦点、热点、难点人事纠纷的处理。8个县市区的仲裁办只有定远县升为副科级,其余7个县市区均为正股。

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机构规格问题带来队伍素质问题:一是仲裁办主任专职少,兼职的多。市直仲裁办就配备1名正科级仲裁办主任。8个县市区除定远县配一名副科级仲裁办主任外,均为兼职。有的是一个机构挂几个牌子,有的是一个人兼几个科室的工作,还有的是副局长或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兼任。二是仲裁办编制少,人手紧张。市仲裁办就一个主任,连个办事员都没有。一个人出门办案调查取证的资格都不具备,一人为私,两人为公,不能靠借人办案过日子。三是仲裁员队伍不稳定。仲裁员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事部门内部科室负责人为专职仲裁员;一类是从有关部门聘用的专家、教授、学者、律师、人事科长、办公室主任为兼职仲裁员。专职仲裁员这一块相比较稳定一些,兼职的流动性较大,交流、提拔、调动的多,难以固定。四是专业人才少。人事部门的仲裁办这一块,目前全市还没有配备一名学法律的人才。根据人事仲裁的特点,要配备既懂人事法规政策,又要懂其他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

硬件设施差。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厅的要求,市直及8个县市区仲裁办在基础建设上还相差甚远:一是没有仲裁庭。芜湖等市已设专门人事仲裁庭,目前我市及8个县市区没有一个专门的人事仲裁庭。二是调查取证器材没有,主要是录相设备,照相设备。业务要求开庭要全过程录相,以免裁定不公和无理取闹,使仲裁程序无法进行。三是办案经费缺乏。按照省和其他兄弟地市的做法及省外做法,一个案件原则上财政拔给2000元办案经费。每办一个案件都要请律师和仲裁员及书记员,需要一定的办案经费。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仲裁工作摆不上重要位置。大多领导愿栽花,怕栽刺。认为人事争议仲裁都是一些找麻烦的工作,不是管张家的长就是李家短,哪有闲空去给人家当“和事佬”。不如抓一些招考公务员、考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工资这些好事,见效快,容易出成绩。形成工作忙时往后摆,工作闲时等等看,确实上边有任务时,应付一下就算完事。二是培训力度不够。特别是县市区大多是吃饭财政,遇事捉襟见肘,不愿把钱用在培训上。目前,全市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还没有专项经费,更不可能有培训经费,除参加省里的业务培训班外,市里仅举行过一次仲裁员业务培训班,8个县市区还未举办过正式仲裁员业务培训班。再加上县市区仲裁办主任一身兼多职,长期处于忙于政务,应付业务,没有时间学习“充电”,造成观念落后,业务不熟,知识陈旧,信息闭塞,法律淡漠,能力不强。三是工作热情不高。由于人事仲裁起步迟,规格低,编制少,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一度影响人事仲裁工作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平时干得都是接待来信来访,干出的成绩看不见,受得窝囊气还不少。再加上现在上访者一不满意,动不动就去找领导和上级机关,弄不好就会被领导剋。级别没别人高,批评多,表扬少,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完全没有了。四是宣传不够广泛。由于人事仲裁起步晚,很多人对人事仲裁认识陌生,不知道人事争议仲裁的作用和受理案件的范围。加之没有专款活动经费,不能深入广泛地宣传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特别是劳动仲裁热火的很,装备先进,配备人员多,受案范围广,工作力度大,法律法规政策齐全。人事仲裁法规少,宣传力度又达不到,身单力薄,难以开展地有声有色。

做好新形势下人事仲裁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事仲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积极的姿态,在实践中改革、创新、寻求新的良策,谋求新的突破,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理念去开展工作。

创新思想理念,发挥职能作用

在新形势下,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正处在攻尖阶段,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集中表现为多种利益冲突,人事仲裁要在复杂的矛盾中,充分发挥四大职能作用:一是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一手托几家,对上负有宣传党委政府的法规政策,依法行政的任务,对下负有反映当事人心声和呼声的职能,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诉求渠道能否畅通,都体现在人事仲裁工作者的一言一行上。这就需要我们微笑服务,改变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树立亲民、爱民形象,心里装着百姓,把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尚的位置上,主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关注民生。二是充分发挥减压阀的职能作用。人事仲裁工作经常面对诉求方的暴怒,因为当事人都是在产生矛盾无法得到合理解决时,才来申请仲裁和调解的,情绪激动,语言粗鲁,行为不当都是经常会遇到和发生。在接访中要做到: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颗热心。在与人沟通时要做到: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做不到的事不忙说,没有发生地事不胡说,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已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在调解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多为当事人着想,不要钻死胡同,心底无私天地宽,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包容、理解,减轻对方的压力和对立情绪,缓解双方激动情绪,工作朝着有利于问题的处理和化解的方向去努力,使庭前调解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发挥稳压器的职能作用。人事争议仲裁是一个居中对人事纠纷进行裁断的机构,公平、公正是保证执法天平的砝码平衡与稳定的根本。公道正派是做人的起码良知,人事仲裁工作者说话办事,必须本着公正的原则,不能让法规的天平偏向任何一方。不能不给好处就不办事,给了好处就乱办事。如果有偏有向,就会失衡,引起双方当事人矛盾的激化,引起社会不稳定。坚决不做“一请就到,一喝就冒,一捧就笑,一给就要,一苦就叫,一批就跳,一查就倒,一撤就告”的“八一”干部。公公正正处理和化解纠纷,坚决纠正坑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实际、最直接的利益,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和公平诉求,使人事仲裁工作真正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四是充分发挥灭火器的职能作用。人事仲裁工作者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对有理的一方必须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对有错的一方必须坚决地反对,这样才能做到灭火的作用。诚信处理纠纷是取信于民的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就可能起到火上浇油、乱中添乱的作用。特别是在双方当事人各持已见的情况下,我们要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哄骗的办法去对待群众上访。要把精力用在维护过程公平和社会公正上。同时兼顾结果公平,使当事人怨气、怒气、火气、脾气荡然无存。不能采取“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态度,误导上访者“小事小闹,大事大闹,无事想法子闹”,形成“小事闹到乡,一般情况要闹到县,大事非要闹到国务院”。

创新工作思路,化解热点纠份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事仲裁工作要在新形势下,转变工作思路,着力去解决关注民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坚决维护职工最关心的切身利益。一是要坚决维护职工的就业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每况日下,事改企也在紧张的进行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下岗失业不断增多。特别是个别改制企业的一把手,对职工的辞职辞退上,一手遮天,个人说了算,不管你有多大本事,说不用你就不用你,借改革之机排除异已。人事仲裁部门要加强对事改企工作的监督,严格按改革方案规定程序办事,对以减员增效为目的,减员获利为标准的纠纷,要以法行政,从维护稳定大局出发,督促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就业。二是坚决维护职工享受养老保险的权益。养老保险是国家解决职工养老后顾之忧的长效机制,也是每一个职工应该享受的合法权益。由于我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起步较晚,参保单位较少。人事仲裁要强化监督,特别是改革试点单位,要按原来工资水平足额交纳,采取财政、单位、个人按比例交纳,一定要保证改制单位职工老有所养,彻底摆脱养老的后顾之忧。三是坚决维护职工享受医疗保险的权益。各市县区有个别事业单位为了减轻负担,节约开支,不给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使职工享受医疗保险的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参加医保是党和国家解决职工因大病能够得到及时救助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有高危作业的单位,要按行业规定,足额交纳,以使职工在施工和作业中遇到重大伤亡事故的个人和家庭得到赔偿和救助,避免重大疾病、重大伤亡事故给国家、单位、家庭及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痛苦。四是坚决维护职工的休假权。个别经营性事业单位由于偏面追求经济效益,工作日随意延长,节假日不休习以为常。我们要依法保证职工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确实需要加班的,应按规定给予加班待遇,严禁利用超强度、拖延时间,以拖垮职工身体为代价,去谋取单位的经济效益或叫不当的增产目的。

创新工作方法,分类管理案件

在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人事仲裁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我们结合本市特点,对案件进行了分类管理。一是对基本事实清楚、政策依据明确的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进行简洁处置法,由独任仲裁员直接办理的方法,以简化程序,提高办案时效。二是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的人事争议案件,采取调解处理法。通过调解,作好政策解释,做好双方思想工作,以达到化解争议的目的。三是对疑难的人事争议案件,采用公开庭审的办法,全程公开透明审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政策为准绳,作出公正裁决。不能用不负责任的办法,什么“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酒量就是能量”。办事不讲法,把本来的小事搞大,大事搞炸。

创新案件文书,规范办案程序

在办理案件中,人事仲裁文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规范办案程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事仲裁文书制作填写要讲究“四性”:一要讲究文书制作的科学性。整体布局要合理,就像写文章一样,层次段落,结构要分明。表格要简明扼要,让人一看就知怎么填,不复杂,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要讲究文书制作填写的规范性。人事仲裁文书具有较强的业务要求,内容事项不能省略,也不能画蛇添足,要用专业内容去规范制作填写。一张表只能突出一个主题,不能一表多用,也不能多表一用,更不能相互代替。要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要求,不能五花八门。三要讲究文书制作填写的法律性。人事仲裁是准司法性行为,要讲究文书制作填写的法律性,严肃性,不能有悖法规的地方,一旦生效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四要讲究文书制作填写的时效性。人事仲裁文书是办案程序的真实记载,业内人士常说:程序就是公正。这里也可以说时间就是程序。每个案件都是有时间顺序和时间限制的。受理办案都有时序和时限规定,时间也可以说是案件的生命。

创新机制建设,树立敢打硬仗作风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仲裁体制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在复杂的纠纷中要能够敢干事,会干事,敢打硬仗,能够打胜仗。一是提升机构规格。增强功能,提高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增加人员编制,加强案件处置能力。在紧急关头,保证能够拉得出,能战斗,敢于拼搏的人事仲裁队伍。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仲裁员队伍素质。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专业培训与实际办案相结合、以会代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以案代训与以案说法相结合”的形式,培训专兼职仲裁员。四是强化硬件基础设施,保障办案高效开展工作。比如仲裁庭、录相设备、办案专项经费的保障等。要避免像个别仲裁员所反映的那样:“牌子响,硬件差,办起案件心里怕”。

人事仲裁工作要想有所作为,只有坚定不移地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在复杂的新形势下,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创新,才能真正做到靠骨气去挺直脊梁,靠正气树立形像,靠朝气迎来希望,靠勇气增添力量,靠志气实现理想,靠才气书写华章,靠人气团结兴旺。

第三篇 乡镇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1200字

高 翔

按照镇党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我对09年以来轵城镇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深入的了解了西轵城、东留养、庚章、富源、桐花沟、岭头、毛田、新安、大郭庄、东轵城、南塚、牛庄、泽南、泽北、石板等15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以及这几个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情况。调研工作主要采取了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并就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具体如下:

(一)把新农村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精神动力,不断召开科学发展管学习会议,并结合轵城镇实际,开展了“三围绕、三落实”活动,要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杜绝“浮在机关、沉在办公室”现象,推行一线工作法,即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办法在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要求包村干部把沉到一线作为一种责任,做到进百家门,问百家情,访困于民,问计于民、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基层接受锤炼,既做好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也树立了党员干部在群众的良好形象。

(二)把新农村建设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把拆迁工作与长远规划结合起来。针对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在村庄外围盖了新房,但老宅因产权复杂无法拆除,致使村庄周边新房矗立,村子中间危旧房、闲置房连片存在的现象,东轵城村在改变这种“有设施无效果”、“有新房无新村”的现状是,邀请市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科学的村庄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重新规划安排村民建新房,完善道路、供水、排污、绿化等公用设施。南塚村针对拆迁后的空闲地,制订了南塚村远期发展详规,科学规划了村宅基地,设计了游园、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为南塚村新农村建设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与保持稳定相结合

我镇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确立了“加强引导,以奖代补,和谐拆迁”的方针,切实保障拆迁户权益。南塚村支、村两委和党员代表研究决定,确保拆迁户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由于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面对20余万元的拆迁和补偿费用,村主干积极想办法,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兑现了承诺,既保证了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又树立了村“两委”班子的良好形象。

(四)把新农村建设与落实机关干部的组织纪律相结合

严肃工作态度。我镇在年初召开旧村改造动员会时,镇主要领导要求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站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构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确保任务落实,严明工作纪律。镇党委、政府要求包村机关干部必须深入基层,对于重点时间段要蹲守在第一线,吃住第一线,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任何人不得擅离职守,如发现任意脱岗的,将按照党纪、政纪予以严肃处理,制度的落实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工商法制建设调研报告3600字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推进工商部门法制建设,在前段时间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本局法制科对我局法制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本报告。

一、调研工作体会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工商建设。一方面,我们工商部门很多工作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干好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关键靠人,本质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向前发展。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越向纵深推进,难度就越大,就越要有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作保障。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围绕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科学发展。能不能加快科学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服务这个宗旨,着眼点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法的改进,找准履行职责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运用和延伸工商职能,为经济发展办实事、作贡献。

三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监管执法。加强管理,搞好规范,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推进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放松管理,不讲规范,必然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最终阻碍经济健康科学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市场秩序,根本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在营造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中,在强化监管中展现工商风采,树立工商形象。

四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创新是我们工商事业发展永葆生机的源泉。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时代,面临着很多新的任务,也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一定要改变过去封闭的、单向的、固定的思维方式,树立开放的、多向的、辨证的思维理念,统筹兼顾,大胆地试,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手段、创新的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路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

二、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工商部门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工商部门,特别是基层工商部门在法制工作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给依法行政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和障碍。比如:某些重要的法律缺位或严重老化,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利于工商部门市场监管职能的实现;立法层次偏低;某些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法律冲突现象较多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严格制定并执行立法计划。使立法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防止匆忙立法和不必要的立法,全力保证重点立法项目,最大限度的减少立法工作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使立法做到既有现实性,又有科学性,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既注重当前,又顾及长远,从而发挥整体效应。

二是坚持各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因此在立法中要注意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消除部门意识。要体现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对社会各界提出的合理意见,认真研究吸纳。

三是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不能与上位法相抵触。各地方、各部门从地方和部门利益出发,在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往往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这就要求各部门和地方应当从大局出发,具有全局意识,要加强中央和地方、部门立法的协调配合。

四是加强地区之间交流,借鉴了其他部门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五是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通过跟踪评估机制,发现法律法规执行中的种种问题,加以解决和修正。

三、行政执法及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工商行政执法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决策机制不够完善,透明度不够;二是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执法监督力量不足;四是不能正确看待复议应诉工作,发生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如临大敌,为了撤销复议或者避免诉讼,不惜损害执法尊严满足相对人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按照依法行政,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积极采纳建设性、合理化建议作为决策依据,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此外,要强化对决策的外部监督, 利用各种载体及时发布重要政策信息,加大工商的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务,提升工商执法的社会公信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外部制约和监督协调机制,维护法纪的严肃性。要实行执法公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审核等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权力保障制度,赋予行政执法必要的刚性手段和较为具体的执法依据,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三是对各种涉及行政相对人直接利益的、对工商部门具有较大影响的行政执法行为,如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处罚行为等,要建立严格的事前审核机制。由法制机构对这些行政执法行为的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文书、执法结果进行严格审核,以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完善落实执法责任制及执法人员持证上岗、执法文书审核、执法案卷评查、行政处罚听证、执法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通过分解职责、梳理依据、规范程序、完善制度、考核评议、追究责任,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管理和监督,以促进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五是建立执法监督互动机制和联系机制。加强督查,以上级部门的名义对下级执法进行监督和检查;促进协查,上级部门抽调下级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检查组,协助下级和本级部门做好巡查工作。组织交叉检查,由上级部门出面组织下级各级部门人员组成检查组进行交叉检查。

四、法制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一直积极参与,为国家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仍然存在着执法人员法律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法制度不落实,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科学制定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严格执行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检查考核。

二是拓展法制宣传的内容。不仅要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还要注重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获得社会和百姓的认同,避免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两张皮”的现象,使法制宣传工作更加充实、丰满。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培训力度。要切实加大领导法制培训、全国性普法活动和法制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力度,以确保普法取得实效。在采取培训班、讲座等传统方式开展培训的同时,还要将法制教育充分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让干部职工在实践中养成自觉学法用法的习惯。

四是积极探索运用新兴媒体普法,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努力造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是要巧借外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法制联络员和法律顾问等作用。

五、法制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为加强基层法制队伍建设,我省工商部门在基层工商分局实行法制员制度,并且年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员业务技能竞赛和培训活动,使得基层法制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制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法制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法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法制队伍力量薄弱,对法制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工作专业性不高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坚持原则,树立权威。法制机构履行法律工作职责,要从维护工商权威的立场出发,对潜在法律风险早发现、早化解,有效预防法律纠纷的产生。对于发现的法律问题,要明确指出并提出合理化法律建议,特别是对于容易引发复议、诉讼风险的法律问题,在相关处室不理解、有分歧的情况下,一方面要积极协调,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树立法制机构权威,把防止法律风险作为工作目标。

二是学习创新,提高工作水平。法制机构有效履行工作职责,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法制工作人员要大力加强法律理论知识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积极思考,务实创新,注意研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发展需要,提高法制工作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保证法制工作的前瞻性和时代性,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使法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三是健全机构,稳定队伍。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各级法制机构建设,尤其是基层法制机构建设,并配备法制专业人才。

四是保障法制经费。法制经费作用大,对法制工作正常开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但是法制经费不足甚至没有法制经费,一直困扰基层法制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第五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1700字

进入十一月以来,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安排,我乡高度重视,成立专题调研小组深入部分村、相关单位、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就科学发展观与乡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新时期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提炼,取得了一些初步调研成果。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

我乡积极搜集相关资料组织广大干群深入学习宣传。一是资料发行到位。为做好资料发行工作,乡党委明确了资料的发行对象、份数,确保党委中心组成员和机关干部、村干部人手一册。二是组织学习。乡党委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将学习资料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的首要内容,把学习宣传情况作为年终述学考学和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大讨论活动、标语、宣传栏、过街横幅等宣传形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宣传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各部门、各单位、各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学习宣传,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其深刻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认真分析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方法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乡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认识比较深入。他们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2 3

三、当前影响和阻碍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的主要障碍

首先,是认识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各职能部门、单位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够深入,严重地将思想意识与发展实践相脱节,或者是认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致使决策脱离客观发展规律,造成项目粗纺、效益低下、后遗症多;二是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继续继承了本本主义,忽视了思想意识和认识的发展,致使办事教条、没有开拓精神。

其次,政绩考核体系的不科学。政绩考核是一根指挥棒。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对干部的考核也应围绕政府职能履行状况进行。现在实际进行的以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规模等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政绩考核,更加剧了政府角色的错位。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建议

如何学习好科学发展观,我们认为,首先,要坚持系统全面学;其次,要静下心来认真学;再次,要联系实际深入学。重点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学习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普遍指导意义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联系起来思考,结合起来学习。只有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回答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取得实效,体现学习价值。也只有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通过改变学习方式杜绝学习过程中的“空对空”,从而增加对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将实践结果和为民办事群众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上多下工夫,确保学习成果富有实效。二是行业发展与改进作风相结合。三是发展目标与发展要求相结合。

第六篇 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报告1150字

近期,按照学校要求,我院(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针对“加强专业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会,围绕学院提出的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会上同志们各抒己见,对学院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的专业建设进行了讨论。大家普遍表示,带着问题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了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

调研重点:如何发展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科学体制

一、时代背景

会上,大多数同志都提到了当前的金融危机,现目前全球的经济正处于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各项经济指标严重下滑。虽然我国的发展速度仍居于世界前列,但各行各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出现了许多的中小型企业倒闭现象,失业的人数也达到了近年来的一个顶峰,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今年,。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各个大学就业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怎样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成了各个大学的当务之急。

二、学院概况以及学科优势

我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以及物流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先后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实验室、__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被__市确定为“__市重点项目研发基地”,成为机械工程和交通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作为一所以建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建筑方面我们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该以此为依托,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培养出有竞争力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大学生。现在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能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实用型人才。

三、实事求是促发展

我校是以培养教学型人才为目的的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动手机会,比如素质拓展、开放实验、金工实习等,但在这一环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素质拓展是一个打基础、培养想象力的大好机会,但却没有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在学生的眼中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开放实验是学院为学生提供的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但却没有学生去做,真的很可惜。在这两方面学院还应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同学重视并参与进来,以达到真正的锻炼能力的目的。金工实习是在校期间大学生最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一次锻炼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平时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起来,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如此宝贵的机会却不多,一共才四周,希望学校能给学生多一点这样的实习时间以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四、小结

我们应本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明确专业方向,打造自身优势,实事求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七篇 人大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问题调研报告1550字

人大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最新创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即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人大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积极行动,由办公室主任牵头,会同其他办的负责人组成了调研工作小组, 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新闻宣传、事业发展、队伍建设等工作实际,边学习边调研,采取走访、座谈、书面(电话、网络)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干部职工、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是衷心拥护的,也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形成推动人大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不少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1、围绕工作监督,如何抓好加快发展和各级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是人大办公室在需要破解的首要问题。

2、认识片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认识不全面。片面地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忽略了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同样重要性。

3、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理解的不深、不透。

(二)能力问题

1、理论方面:一部分干部的理论修养、文化、科技知识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

2、思维能力方面:习惯性的思维影响很严重,只会按部就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务实创新和争创一流意识。

3、技能方面:人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缺少专业人才。在“三查(察)”活动中和审议发言时表现十分明显。

(三)管理问题

1、围绕“三型”机关建设,如何抓好规范,做好调研;如何深化、细化机关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让广大干部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敬业精神方面。干部职工还存在着满足心理、安于现状、敬业精神不强、思想不解放等问题。

二、把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素养。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干部的理论修养、工作作风、个人能力都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通过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求真务实型”机关创建活动,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丰富学习内容,形成理论系统。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党员干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事业都有深刻而系统的理论主张,掌握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规律及各项工作的规律,能够从全局上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逻辑关系和指导作用,能够谋划全局、具体指导、抓好落实。

(三)结合实际、主动学习,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要深刻反思、主动查找本单位还存在哪些与科学发展观“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东西,认真学习,不走过场、不摆形式。要让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必须用心学习,认真实践。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科学发展观在头脑里牢牢扎下根。要通过此次学习契机,建立健全一套确保科学发展长效性的制度和机制,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党员干部的头脑里去,彻底杜绝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发生。

第八篇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4350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开发区,本人对开发区所属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开发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开发区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开发区行政村进村道路全部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过水利大建设,农村河塘、水库整治效果明显,恢复和增强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电网、通讯网络的改造,现在开发区所属村落可以平等享受电力和通信服务。

2、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

农村卫生一直是开发区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8家,卫生技术人员111人,民营医院3家,从业人员80人,其他各类诊所、医务室27家,从业人员112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3、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开发区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一项政策措施,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主,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形式为补充的社会保障网。到20__年底,全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居民参保率95%,农村新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8%。同时,开发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实现了失地必保、即征即保,符合条件的失地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补助。

4、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全区三个镇街共拥有幼儿园10所、小学6所、中学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拥有教职工790人,其中中学教职工468人,小学教职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2316人,职业中学生964人,初中学生2065人,小学生3078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5、农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就业保障逐渐提高

随着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大量转移出来。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发区从20__年开始,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20__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12人,培训失地农民390人, 就业率达6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8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6、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推广应用等信息服务相对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发展,先通信”。这里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给与技术服务。开发区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20__年,开发区每百户拥有电脑12.5台,用本户电脑上网的户数占90%。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城区

一是目前农村修建的道路还不宽畅,也无人进行管理养护,损坏的道路得不到及时的修补,有的道路虽然通到了村庄,但没有到达农户,更谈不上通到地头。二是通讯还存在盲区,特别是靠山地段,手机信号弱。三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还有待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速度还不够快,有的居民还不能够享受集中供水。

2、医疗卫生环境总体水平较低

一是目前开发区农民看小病基本不成问题,但大病看不起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推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更无法保障因为看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投入还不够大,虽然医疗机构基本覆盖村镇,但是人均拥有医疗资源仍然较少。每个村还只有1个卫生室,且许多问诊病房陈旧,必须进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区服务中心没有急救和应急车辆,在院外急救、出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时极为不便。三是基本医疗服务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医疗机构的设置、人才引进以及医疗保险体制上。城市里不仅拥有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医院,也有方便就诊的社区医院,且因待遇好,卫生技术人才也比较多,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在职的城镇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以及工伤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相比之下,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师人才较为缺乏,农村不仅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农民距离最近的医院和卫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农村基本社保处于低水平保障阶段

开发区农村社会保障尚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阶段。20__年,开发区农村低保对象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标准,月平均补差89.62元,低于城镇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标准和132.45元的平均补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没有建立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体制。虽然近年来,开发区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但是限于财政实力,以及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与负担,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论是覆盖面还是水平都要低于城市。

4、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较差,无论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设备等硬件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和城区差距明显。20__年,开发区农村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为城市的82.5%,农村生均仪器设备折算金额仅为城市的58.2%。同时,由于开发区农村条件相对艰苦,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不如城市。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体劳动力素质水平偏低。在16周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接受过教育的比重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不高,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5、再就业培训组织化就业程度低,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深度不够

就业再就业培训由于受培训能力、培训项目、就业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加之参培学员自身技能素质较低,培训层次基本限于初级上岗类培训,另外培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训后基本上以分散就业为主,组织化就业程度不高。培训受资金制约,后续支持服务工作开展不够,目前培训的补贴额为人均480元左右,从开始培训起一直到后续服务,时间跨度达到6个月甚至更长,由于资金不足,后续服务工作大大缩水,深度明显不足。

6、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不畅通

一是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不少农民仍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线,收视频道有限;有的村庄虽然有广播,但大多数是一村一个扩音器,无法实现家家通广播的目标;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二是生产信息不灵。由于信息通信条件导致了农民的生产信息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不对路的现象,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三、加快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规划整治,逐步改造农村居住条件,把农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靓丽的新农村。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重点抓好防洪排灌排涝工程建设和山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继续实施交通道路畅通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镇街公路网络。对已建成的乡村道路进行延伸改造,实现村到户、村到地头道路的硬化,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加快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实施受益人口达1.5万人的饮用水改造工程。

2、进一步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加快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抓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特殊补贴,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实施城乡之间结对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城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授课,帮助农村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伍,完善和充实图书资料室,建设朝阳镇文化中心办公楼。努力在苏北县(区)农村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

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坚持“软件”和“硬件”建设并重的原则,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朝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楼。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不断完善农村两级卫生、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农村污水管网进行集中规划。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山青水秀的生活环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前,开发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受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运作方式较为单一、运营规模较小,不能适应开发区大发展的需要。为此,下一步,应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为核心,完善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做实基本服务功能,健全延伸服务功能,推进拓展服务功能。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入,对原区工业公司办公楼进行改造,力争在年内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务、劳务派遣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化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础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高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实施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确保因公用征地而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建立农村特困户住房帮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条件;建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均按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进行补贴,而对散居五保对象按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加以补助。

3、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建立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和联接主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互动式信息终端,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种急需的科技咨询与市场信息、政府信息、气象信息服务。

二是建立农业专家下农村服务制度。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的困难,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组织,建立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专业户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农民的能力。

第九篇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报告900字

根据《中共老边区委关于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第一阶段工作要求,科技局党员干部认真开展了“党员干部进村(社区)入户访企”活动,采取了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我本人入户访企调研情况予以汇报。

一、访企调研情况:

营口辽滨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位于营大公路老边段南端,企业法人付海军。该企业目前处于停产状态。据了解,企业己转包给水源镇一位姓刘的老板来经营,是否转包成功等情况不详,整个企业仅有一名打更人员负责看大门。回来后我们把了解到的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下一步我们将尽快找到该企业法人,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全面停产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入户调研情况:

我负责包扶对象名字叫代丕远。家住路南镇光明村。4月21日上午,我去了代丕远家,对他家的情况进行认真的了解,并把区委的这次活动的意义向该同志作了简单介绍。代丕远今年65岁,家中有妻子及一儿两女,系农村户口。儿子及女儿均已结婚独立。儿女们均属企业打工人员,收入微薄。代丕远本人有15年糖尿病病,5年前又得了骨髓硬化,造血功能减退,类似于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每月需输一次血,总花费约两千余元。该人收入情况:复员补助年200元,60岁以上老人补助年400元,困难户补助年400元。全年家庭总收入仅1000元。仅够维持半个月的输血费用。其余全靠儿女资助,生活十分艰难。代丕远已参加了新农合医疗保险,村里及区卫生部门也其为其办理了医疗救助。但为其所能提供的医药费及救助资金仅为全部药费的四分之一,显然是杯水车薪。

三,扶持和救助措施:

对二大对企业服务的力度,采取科技救助等措施,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开工达产。对代丕远困难状况,我会尽到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我准备对该同志长期关注,和他交朋友,尽我所能使他坚定对生活的信心,尽快改变困难的局面。

具体措施有三:

一是把代丕远目前的情况向所在村、镇领导反映,寻求他们的重视和帮助。

二是协调卫生部门和主管新农合的领导,把该同志的病情详实汇报说明,争取得到‘慢性病’的优惠政策。

三是认真关注目前国家医改的进程及有关医疗部门的惠民政策,使该同能够尽早的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好政策的惠顾。

第十篇 某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7200字

按照镇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村党支部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把握制约我村发展的瓶颈,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建设富裕、平安和谐的_____村,由党总支部书记牵头,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和各部门骨干组成专题调研组,制定调研方案,确定了“科学发展,富民强村”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深入全村,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摸清村情民意,查找问题,求策于民,收集建议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和意见,经过认真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村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_____镇镇郊结合部,全村行政辖区面积为______方公里,共有_____个自然村,_____个村民小组,居住户_____户,在册总人口_____人,暂住外来人口约_____人,耕地面积_____亩,现有中共党员_____名。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自1999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文明村”。

二.经调研,影响我村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村级经济收入渠道狭窄,经营模式单一。目前村级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存量资产,如旧厂房和门面房出租。这从一定程度上讲,只要管理和服务得体,厂房和门面房出租的收入相对来讲比较稳定,风险较小。但是,一旦行情不好或者出现供过于求,则村级财源也会因出租受阻而断流,而且租金收入也就难以达到既定预期;其次是制约因素逐渐显现,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现在要发展村级经济,扩大一些经营性项目,都涉及到用地,而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村里即使想开发项目也难以落地,土地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门槛”,制约了村级经济的进一步做强做大。目前,我村现有土地约300亩,由于受总体规划和土地的制约,发展空间、时间受到限制,村干部、村民对土地的支配都处于等待观望的状态。现在政府又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生产规模,促进村级增收。想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难,给发展村级物业经济带来了很大困难,成为制约村级经济增收的瓶颈因素。再次村级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建设资金匮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农村水利、道路、桥梁、拆迁以及环境整治、计划生育、征兵服役、自来水改造、合作医疗、困难户救济等大量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这部分支出逐年增多。刚性负担日益增加与增收渠道不断变窄的矛盾突出,“吃资产”成为无可奈何的选、领导班子建设择。村级管理成本的增加使本不富裕的村级经济更加捉襟见肘,发展困难重重。

2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班子成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全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较弱,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重心没有转移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政策水平与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二是村级效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还不强,部分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动力不足,工作效率不高;三是村级新党员和后备干部培养力度还不够,对培养新党员和后备干部的视野、渠道不够宽,导致党员队伍结构老化,整体活力不足,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3、村庄道路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农村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急剧增加,村庄道路与日益增长的交通工具数量不成比例,“通畅问题”还未得到全面改善,行车进出矛盾还相应突出。从调查数据看,广大干部群众对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的迫切需要和实际行动都超前于政府的政策导向,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为了拓宽道路,大部分群众愿意拆迁涉及到自己的房屋。近年来,我村虽然加大了对全村道路的拓宽维修,但个别自然村的“通畅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改善。部分道路的交通运输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如三介坝、南草港、龚家坝二岸道路出现“瓶颈”式、“断头路”现象还存在。主要是一方面由于自然村和道路形成时间早,没有规划性,加上电力、邮电部门在架电线杆时随意性大,设在路中央;另一方面,部分村民受利益的驱动,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违章占道严重,正是这些先天的不足和人为因素,严重妨碍了交通视线和通畅问题,致使本不宽的路面显得更加狭窄。再一方面,建设资金匮乏。村庄道路建设,涉及到桥粱拓宽、民房拆迁等赔偿,这一部分资金投入一直有行政村自筹解决为主,要在拓宽筹资途径,仅靠“一事一议”,很难解决资金问题,制约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多。本村地处镇郊结合部,辖区企业较多,由生产经营的扩大,用工人员相应增加。而企业的发展,没有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直接的受益,反而给村级带来卫生、治安管理等成本性的投入不断加大。部分私营企业重视标准厂房的建设、轻视外来员工宿舍楼的建造和管理,造成大部分外来人员散居在就近村,自然村成为外来人口的集中居住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的紧缺,为村民提高了出租房的收入。但由于外来人员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教育管理,这给社会稳定和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给环境卫生、治安管理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政府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快增加了集中居住点建设,并鼓励社会力量和私营企业兴建外来员工宿舍楼,但从现实来看,“新民楼”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外来人员所需。同时,由于部分“新民楼”房租过高、管理缺乏人性化等原因,入住率低,大部分外来人员仍选择散居于村民简陋的出租私房内。由于外来人员居住分散无序给管理、服务带来了极高难度,治安管理方面的压力尤甚。

5、村民文体活动的场地严重缺乏。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健身奔小康”成为广大村民的内在要求,村民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群众体育健身的基本需要。现有的体育设施与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之间差距也较大。从调查数据看,要求扩大健身活动场地、增加健身设施人数达97%。但由于国家对土地开发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后,村级在用地方面受到限制,想要拓展活动场地难于实施,想组织一些大型群体性娱乐活动因缺乏场地而无法开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对解决我村突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从调查座谈情况看,我村集体经济既有根基较好、制度较全的有利一面,也有资源制约、缺乏后劲的不利一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本村实情,我们必须正视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在逆境中搞好自我调整,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去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此,我们作以下几点思考:

1、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要着力转变不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思想观念,又要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既要坚定发展信心,拓展发展思路,又要挖掘发展潜力,找准发展载体。我村处于镇郊结合部,地理优势独特,只要明确发展方向,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规范发展手段,提高远近期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信能寻找到适合本村长远的发展渠道;同样,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特殊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村的可持续发展。想要继续大力发展“出租经济”,不仅仅在量上更要在质上实现飞跃,将“出租经济”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抵御行情的逆转。为此,我村在认真研究分析村级经济发展利弊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本村级经济发展的规划,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文章,来破解发展经济瓶颈。一是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资金,改造装备加入投入,发挥资金增值效益。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改造旧厂房,新建标准厂房、沿公路门面房,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对辖区内发展势头良好、增值潜力较大的优势私营企业直接参股,获取分红回报;二是进一步挖掘村级资源,利用资源生财。

在“宜租则租、宜包则包”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种养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有资源优势的项目,再抓好投资大、实力强、持续发展能力好的项目,做到长期短期互补,短期有收益,长期有保障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同时,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拓宽发展渠道,改变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现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促进农民致富;三是切实盘活和运作好现有集体存量资产,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增收。这些固定资产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性资源,积极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经营管理,通过资源整合,采取对外租承包和参股经营等形式,进行整合利用,盘活沉淀性资产,构建村级创收的长效机制和永久性财源,为促进村级建设的良性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起作用;四是着力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凤入巢,搭建发展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服务创收。经济要发展,服务是保障,树立“你经营、我服务,你发展、我铺路”的服务理念,形成“服务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服务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为辖区内私营企业的逆势发展扎实做好服务,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此,建议政府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级利用杂地、留用地进行标准厂房、仓储用房的建造开发利用,发展集体经济,出台更加优惠的土地扶持政策,培植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进行结对帮扶,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弥补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土地指标等不足,以加快薄弱村的转化步伐,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不断壮大村级后备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我们要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切实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措施、领导发展的本领。牢固树立一心为公的信念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决心,把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当作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工作的重心调整到更加注重加快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上来,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观始终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转变作风。要从本村的区位、地缘、产业特点出发,认真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内在潜力,努力寻求经济管理、服务的新途径,发展经济的新方法,破解制约我村科学发展的“瓶颈”,为我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加强村级工作效能建设上,重在提质,贵在提速。着力解决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首先是完善培训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干部培训教育规划的实施,认真实施素质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努力促使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经常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树立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工作理念,提高工作的实务性,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建立一支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务实创新、作风上真抓实干、能吃苦、肯办事的强有力的村级干部队伍,;其次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围绕“作风实,标准高;服务好,效率高”的要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按贡献取酬,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实现最大的激励度和生产率,激发起组织机构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强化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上。按照镇党委的要求和本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建立健全村级配套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同时,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村级党员,抓好村级干部后备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存在问题,议定落实措施,制订好培养规划。按照“注重质量,定向培养”的思路,重点在高中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人以及其它先进青年中进行培养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并建立村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档案,在实行重点培养,动态管理,严格教育的同时,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落责任,促使他们早日成熟。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及时将他们调整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组合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3、完善村庄交通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庄道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文化、物资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通畅工程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经济发展竞争力的体现。根据本村的现实状况,尽快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及村级道路专项规划显得极为重要。为此,我村按照“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和“先急后缓、逐步完善”的思路,制定了全村道路建设规划和切实可行的通户公路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本着同城镇建设相结合,与示范村整治工程相结合,与农村资源开发和村庄、绿化、粮田综合治理相结合。在实现全村主干道路硬化连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断头路、狭窄路和延伸路的建设改造,做到“先通后畅”,逐步提升等级。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少占耕地,老路拓宽”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及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村级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对涉及到道路两侧占道违章建筑,妨碍交通视线的。加大宣传和“拆违”整治力度,依法管理,坚决清除违法占道、违法摊点,提高路面的通行能力,使村级道路标准一步到位,向“户户通公路,路路通汽车”的目标快速迈进。“户户通”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样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此,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些制度性的具体操作办法和补助政策。补助政策上可体现二个原则:首先是“谁困难补助谁”的原则,对全镇按财政实力分梯次补助,加大对财政实力较弱村的补助力度;其次是“谁积极奖励谁”的原则,对工作先进的村给予项目奖励,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便保护基层积极性。同时,在技术要求、配套设施、养护管理上做出合理安排;对于电力、邮电部门阻碍交通要道的电线杆给予协调和重新规划。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使外来人员真正融入社会,推进我村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我村外来人员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村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外来人员管理的新路子。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以业控人,以房管人”的思路,把外来人员纳入我村管理和群众自治工作范围,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整合各方资源,开展综合治理,切实将外来人员纳入管理服务网络。在管理结构上坚持科学领导、群众互促、自我管理相结合,提高外来人员自控能力;在管理内容上,坚持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增强管理实效;在管理过程中,坚持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在管理态度上,坚持控制与服务相结合,主动为外来人员排忧解难,将管理寓于服务中,积极探索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开展“情系农民工,和谐在_____”活动,从而使外来人口管理合理化、科学化,使他们能够尽快溶入_____,为建设_____、服务_____做出更多的贡献。做好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平安_____、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在此,建议政府: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规划“新民楼”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本着方便居住的原则,改善现有集中居住点管理,降低收费标准,着力提高入住率。同时,在外来人员聚居地设立法律、科普学习站,向外来人员传授法律、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卫生、技能等意识,兴办适合不同层次外来人员需求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外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大力整治出租私房的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和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用工单位同样担当起管理者的角色,兴建外来员工宿舍楼,不能将外来人员看作是生产机器,将教育管理局限于当一个能生产合格产品的工人,应该教育他们成为社会的合格一员,并将外来人员的动态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和辖区村通报联系,采取镇、村、企联动管理的办法达到提升管理档次的目的。再一方面,要根据各村辖区内的企业数量或村内租住的外来人口数量在财政转移支付中加以考虑,予以财政倾斜,实施相应的补助。

5、推进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我村在现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条件,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认真做好健身场地的规划,落实好配套资金,加快场地和设施建设的步伐。按照活动中心化、群众方便化、位置显要化、工程节约化的原则,结合拆迁小区建设,力争明年,在原有老年活动室的基础上扩建改造一个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修建一个篮球场地,增添一些健身体育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民健身和综合性文化活动提供场地条件。在此,建议政府把村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镇村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对非营利性属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在选址、立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符合划拨条件的,以划拨方式提供建设用地,解决村级体育场地缺乏问题,确保村级体育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同时,要加强镇区现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清理公共健身场所的违章经营和车辆停放;解决好各晨、晚练点的用电照明和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锻炼场所环境。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下一步我村党总支部将继续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为了村民、一切服务村民,真正做到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让党员群众参与村级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村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从党员群众身边事入手,从小事做起,不断深入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想方设法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投入于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查找差距,争创一流,为村级建设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