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事处党员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相台办事处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新形势下的特点,近期,我们重点围绕辖区农村基层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相台街道党工委党员的数量结构及作用发挥情况相台办事处是随着安阳市区划调整,于20xx年4月份在原铁西区农工委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相台街道党工委下辖16个党支部(含1个党总支),其中农村党支部12个,企业支部3个,机关支部1个。
截止20xx年底,共有党员397名,其中农民党员203名,企业职工党员24人,机关党员14人,离退休党员156人;从文化程度来看,大学本科生4人,大专生15人,中专生29人,高中学历的76人,初中及以下的277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党员数为44人,36至45岁的63人,46至54岁的108人,55岁至59岁的70人,60岁以上的112人。几年来,我们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工作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了领导、保障、带动和监督作用。
1、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发挥了领导作用。一是更新观念,引好了路。
办事处各村级党组织通过“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积极引导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等落后保守的小农思想的束缚,树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树立了适合本地区需要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激发了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推动了经济的大发展。二是因地制宜,选好了路。
各村级党组织在认真分析研究村情和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开发利用自身优势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选准了符合村情的经济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办事处提出了依托安钢、电厂等大型企业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附属企业和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这些思路的确定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导向定位作用,较好地指导了农村工作。三是强化服务,铺好了路。
基层党组织把助农增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构建服务体系,组织村干部引进项目、普及科技、分析市场,为群众发家致富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服务,解决了群众上项目、办企业、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
2、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保障作用各基层党组织从为农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角度出发,逐步造就了一支有闯劲、有能力、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切实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抓学习、领着干。
认真组织村干部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紧紧抓住在广大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机遇,结合实际搞规划、定目标、抓落实。重点抓了四个层次的学习培训,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即抓好办事处党工委中心组学习,重点解决了党委班子成员思想不解放、发展经济思路不广的问题;抓好办事处机关干部的学习培训,着力解决了干部素质不高、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抓好村两委班子的学习培训,解决了村干部思想不解放、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办法不多的问题;抓好党员培训,解决了党员自富能力不高、带富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四个层次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服务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是抓干部,带着干。积极推行了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办法和村民委员会海选机制,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才推上了村领导岗位。
在20xx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6个村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共调整村党支部书记5人,有5个村党支部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了当家人;调整村委会主任5人,副主任5人,使一大农村能人成了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在每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增收计划方面均起到了带头、引导、示范作用。三是抓制度,管着干。
各村党组织普遍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各村都建立了《政治学习制度》、《党员管理制度》、《三会一课一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联合办公日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联章联签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金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乡村干部普遍增强了责任感和自觉性,形成了带头干、带领群众干的共识。
3、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党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发挥了带动作用各级党组织,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文明新风尚、干部好作风的形成。一是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上带出了好效益。
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依托大中型企业这一优势,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线,要求党员带头发展个体企业,成为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并以实际行动帮助周围的群众,为他们出点子、谋路子、传技术、做贡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辖区6个农村中,除了有一个村由于历史原因每年的收入不足20万元外,其余5个村每年的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上。
村民的吃水、农业税等全部有村集体负担,除此而外,每人每年还有150到600元不等的年终分红,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特殊补助。二是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带出了文明新风尚。
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党员带头讲文明、树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文明新风的倡导人、移风易俗的带头人、科学技术的传播人,引导群众讲文明、讲科学、团结友爱、平等互助、邻里和睦、共同进步。如焦邵村投资20多万元组建的50余人的女子军乐队,既安排了村内妇女的工作,更主要的是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了基地,该女子军乐队在安阳市也是小有名气。
三是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上带出了好作风。各基层党组织注重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树立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各村都组织党员、致富能人与贫困户开展了结对子活动,以党员为桥梁、纽带,为致富能人和贫困户牵线搭桥,教育引导贫困户鼓足信心脱离贫困,党员和致富能人共同为贫困户确定致富目标,进行精神、物质帮扶。目前,党员和致富能人共结对帮扶贫困户368户。
4、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民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监督作用为了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各村始终注意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监督约束干部从政行为,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围。一是落实民主权利。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了村民民主选举权,依法选举产生了群众信任的村委会成员,逐步完善了民主决策机制,落实了“一事一议”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较大的公益性事业上做到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保证了村民民主决策,稳定了群众情绪。同时,积极开展“五星级党支部”“五星级农村”等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
二是规范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党委定期谈话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重点是在农村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各村都设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设置了政务、村务、政务公开栏。每年冬季结合基层组织整建,对村社财务进行全面的清理审计,并将清理审计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了内容、程序、时间、形式四统一。
三是规范党员干部管理。在村干部中实行了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使村干部带着责任上台,明确目标干事。
积极推进农村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办法和村民委员会海选机制,对一些不能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远大抱负的领导干部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经教育仍无起色的,坚决予以调整,实施降职或免职,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才推上了村领导岗位。在20xx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6个村圆满完成换届选举,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了当家人共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人,3个村支部书记保持了连任;调整村委会主任5人,副主任5人,使一批农村能人成了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在每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增收计划方面均起到了较好的带头、引导、示范作用。
每年年终,采取“上考(办事处党工委考核)下评(党员群众评议)”的办法,对村干部进行全面考核,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别在党员大会和代表会上进行述职,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干部。办事处党工委对不称职村干部分析原因后,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三年来,有3名村干部由于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而被淘汰。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别随着辖区各村周边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多地占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辖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素质较高,作风扎实,是一支靠得住、过得硬的队伍,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基层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有些保守,行动有些迟缓。
部分干部精神不振,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责任感不太强。特别是问题较多的村的干部,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缺乏带领群众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更谈不上治穷致富的发展思路,以致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由于办事处高度重视,全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在上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筑牢了基层计生工作网底、加强了计生工作的综合治理,使得全办事处各项计生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有成效,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我办事处计生工作现状
基本情况:全办事处育龄妇女总数为3456人,其中零孩育龄妇女170人,一孩育龄妇女1578人,二孩及以上育龄妇女1708人。xx年出生总人口165人,其中一孩121人,二孩44人。
主要工作:
1、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人口计生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一是党政领导重视,狠抓责任措施的落实。办事处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核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计生工作,认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任务书,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做到任务、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二是加大经费的投入,确保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办事处党委政府根据人口计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调整了办事处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定期组织召开相关部门领导协调会议,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增强了各相关单位、部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
2、以宣传为先导,人口计生宣传机制逐步建立。
近年来,我办事处的人口宣传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部门联动、群众参与、载体多元、保障有力、创新发展”的宣传教育机制。一是不断巩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成果,每年定期组织全办事处各村、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宣传品和广播电视栏目进村入户工作全面铺开。通过政府采购和多方筹措的方式,使办事处村、中心户宣传品的覆盖面达到100%、50%;全办事处7个村都有农家书屋,藏书达到1200册。三是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大力宣传计生典型。57个中心户现有三分之二都配有机顶盒,老百姓坐在家中就能收到想看的电视栏目,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大力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和“关爱女孩行动”。办事处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了b超使用管理等各项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妇女孕情;成立了由公检法和计生、卫生、工商、药品、民政等部门成立的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查处“两非”案件,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办事处计生办利用宣传标语、宣传版画开展宣传一条街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宗人”的科学文明生育观。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近年来,我办事处人口出生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
3、坚持利益导向机制,确保计生家庭的民生有所改善。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计划生育优惠、奖励、扶助和社会保障的政策和规定。目前,全办事处有1361人得到计生各项奖励扶助,资金按直通车形式全部发放到位。二是以“甘露计划”为重点,全面推动“生育关怀行动”, xx年建立了5000元的“生育关怀公益基金”,对结扎并发症对象、贫困女孩等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给予支持帮助。
4、转变工作作风,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办事处中心服务所及各村计生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经常深入到村、组,免费为育龄群众开展“三情”普查、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避孕药具发放等一系列优质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5、以人为本,依法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有新起色。
计生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及《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进一步规范生育服务证办理、再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等行政执法程序和行为,坚决实施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奖励制度、维权投诉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大力推行阳光计生行动,全办事处7个村分别制作了12356阳光计生公示板,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树立了计生干部形象。
二、当前影响我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全办事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有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生育观念还比较落后,落后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政策还有较大的差距,个别人超生有所抬头;二是一些单位领导同志片面认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人口计生部门的事,搞好与否和自己关系不大,相关部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识还不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生育指标办理程序与老百姓的实际要求不适应,如:男女双方是外省市的,办理生育指标要往返好几次,造成部分老百姓不理解,反响强烈。四基层人口计生干部的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成为影响人口计生工作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三、对进一步改进我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采取对策
1、坚决执行国家现行生育政策及对《省条例》进行部分修改。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对老百姓的生育意愿开展深入调研,在保证现行的国家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的部分要进行修改,比如:农村户口一满一汉的是否可以生二胎、适当提高独生子女保健费标准的规定等;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和落实普惠政策时把计划生育家庭作为优先条件,做到政策兼容,优先优惠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在普惠的基础上提高待遇标准,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违法生育家庭按照规定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真正体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用国家法规、政策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强化部门联动抓落实。政府要定期组织公安、工商、民政、教育、卫生、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参与计生工作,通力协作,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和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溺弃女婴、虐待妇女等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人口计生综合治理机制,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合力。
3、加强依法行政,简化工作程序。在严格审批生育指标的同时,上级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办法,简化办理程序。如办理生育指标是否能够全国统一,在外省办理的,在本地不再重复办理,以减轻老百姓负担。
4、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提高计生干部待遇,稳定计生队伍。针对计生干部岗位特殊,要落实每月计生岗位津贴;对连续两年获得先进乡办事处的计生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要予以奖励。同时,对连续两年排名后一位的乡办事处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实行末位淘汰,真正体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调动基层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针对计生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建议全市统一招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充实到乡办事处服务所,享受全额拨款事业的工资待遇,用丰厚的待遇吸引人,解决目前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三是村级计生专干不参与海选,由乡办事处计生办定期考核聘用,享受村级副主任待遇。
5、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活动。通过定期清理,为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落实生育政策、技术政策和处罚措施,消灭计划生育死角,堵住管理漏洞,全面掌握全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底细,健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资料和管理制度,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坚决防止滑坡和反弹,为确保完成人口控制计划夯实基础。要把整治性别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决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
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调研报告
我办事处于xx市中心城区,从xx年起,全处工业经济形成了医药包装、石膏建材、油品加工、农业肥料、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我省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后,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高效、节约的机关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定期会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服务大厅采用窗口服务的形式,服务内容囊括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城镇低保、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服务大厅部门集中,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服务大厅已为3371户城市困难户办事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均代发保障金、救助金50多万元;调解纠纷40多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多件;培训劳动力1690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6300人(次)。
(三)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为更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办事处还对恒天公司、鸿祥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实行领导驻点包保、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协调等措施,帮助企业实施扩张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恒天化工是一家改制成长起来的医药用品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天然橡胶制品占有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市场。但恒天人不甘心一直只是这样经营下去而毫无发展,但扩能项目所需资金是很大的也是事实,办事处得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与企业一道积极研究国家政策,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他们提供多方服务,加快恒天公司扩能项目的建设。为了更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办事处积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引导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华兴机床、中利免烧砖、东翔公司等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四)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一是建设精细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围绕“菜篮子”工程,以光明大市场为龙头,以蔬菜种植科技户为依托,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基地。目前,全处拥有精细蔬菜基地3500亩,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推行“养殖协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保丰10万只鸡鸭养殖板块。该养殖板块已销售鸡鸭9万余只,存栏2万余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二是以“村镇清洁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范河村投入64万元硬化了3600米的中心公路两旁的下水道,改造了村委会办公楼办公环境,修建了市水泥厂至范河小学全长1.6公里的通组公路。保丰村、范河村通过招商和租赁的形式盘活了村砖瓦厂、包装厂、膏粉厂等8家企业,年增利税150万元。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增收的能力。办事处投入35万元对5个村的泵站进行了整治,更新机组2台套,维修机组5台套;与市电力部门合作,安装农业用电磁卡电表30户;组织范河、周陈两村清挖沟渠3000余米,确保近4000亩农田旱涝保收。
二、现阶段,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1、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依然偏少。
2、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3、从服务企业环境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依然不优。
(三)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环境还有待改善。
1、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许多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农民主体意识尚未到位。
2、从农村结构来看。我处的农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农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从农村环境来看。农村整体环境水平较以前有很大变化,但仍和城市存在差距,要以“村镇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建通户路、排水沟、水泥禾场等,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还有待提高。
1、在企业层面还要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应该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在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关联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构建生态工业网络,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努力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向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三、加快推进我处“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一)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办事处要在进一步完善前几年打下扎实基础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战略招商。一是全处要突出“五大产业”和“两园一城”的优势做文章,对接战略投资者,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依托其市场、技术、管理、资金优势,把处内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集群。二是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市等重点区域,特别是要抓住应城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机遇,继续走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差异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与武汉工业配套、农业入市。做好产业对接,要按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相互依存的要求,主动承接武汉市的辐射,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的相关产业,主攻重点企业,引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品牌、高就业、高回报的企业;主攻大项目。三是要继续采取“以商引商、回归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四种办法,活化招商形式,在引资总额和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有更大突破。
(二)强力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生产布局。
1、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我处实际,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要继续围绕“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肖湾、国光、周陈、长湖5000亩精细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
2、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保丰、范河试点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的补充和替代能源。
3、持续发展特色林业。高标准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和松林岗林果基地。充分抓住应城市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契机,通过招商形式,建设松林岗林果休闲农庄,同时做好0.5万亩低产林改造。
(三)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继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抓好“五小”企业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2、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尽可能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自行消化和循环利用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从源头上削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计,培育清洁生产意识,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推行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物料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功能。
1、着力实施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渠化工程,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重点抓好光明社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光明大市场蔬菜和水果市场重建工程、范河铁路桥人行道维修加固工程、新河社区自来水管网增容工程、汪家台一二三路改造工程、县河堤保丰至范河段硬化工程、保丰新村建设工程、城中中心福利院改造工程。使相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优质,出行更加方便。
2、落实小环卫清扫制度,搞好与大环卫的衔接,确保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天保洁。进一步完善战线包街、门前四包的全民参与机制,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挥群管群治的作用。配合市直各部门,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区市容管理、规划管理、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整合光明大市场、光大家俱建材市场、大都商城等主要物流市场资源,加速形成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依托城区优势,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星级宾馆、中介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繁荣第三产业。
办事处关于农业保险情况调研报告
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有4806户,其中农业户4554户,人口15946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5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现实有农业人口1.2万人。全办事处现有耕地面积151699.84亩,其中川地32826亩,占耕地比重的21.64%。气候特征干旱缺雨,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最高气温3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无霜期127天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马铃薯、葵花、大豆及杂粮杂豆。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随时威胁着农业生产,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情况下,为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农业保险可以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使农民获得必要的补偿,有助于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
一、##办事处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以xx年为例,##办事处农户保险投保面积共计83401.78亩,保额共计170221.7元,其中:旱地玉米投保户2387户,面积59849.56亩,保额119699.12元;水浇地玉米投保户414户,面积7655.83亩,保额26795.4元;葵花投保户968户,面积10339.12亩,保额15715.46元;大豆投保户669户,面积5557.27亩,保额8001.72元。投保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14%。xx年保险公司共分两批对农户进行了理赔,第一批理赔各类农作物亩数为921.1亩,占投保面积的1.1%,赔付金额为69257.6元,占保额的40.67%,第二批赔付金额10万元,两批共赔付金额为169257.6元,占保额的99.43%。同时,保险公司将农户投保的170221.7元保金转到xx年,为农户继续参了保。
二、存在的问题
1、保险公司强行将农户上一年的保费转到下一年,在部分农户中产生不良影响,剥夺了农户自主投保的权力。
2、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少,目前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在办事处开展种植业保险,无竞争,势必导致其服务质量上存在问题,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差距。
3、农业保险的理赔程序不透明,诸如:灾年农业年成是怎样界定的,理赔标准是什么等等,参保农户都不清楚,导致农民反响很大。
4、保险公司理赔时间过长,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相适应。
5、理赔数额应严格按农业保险理赔标准实施,不能各乡平均分配。这样严重破坏了公平原则,也会使保险部门公众形象大打折扣,影响农业保险业务开展,制约保险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农村、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而个体农民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对于农民的损失以往主要靠政府财政补贴和社会救济这两种办法来解决。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往往“救急救不了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保险则是化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价格、低收益的特点,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都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农民由于收入低,大多数人缺乏为其农产品投保的支付能力,要让他们自愿购买农业保险一时很难做到。因此,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必须加大政府引导,但也要走出政府包办的怪圈。
2、加大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力度。农业保险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单一依靠市场机制的配置会造成市场的失灵。纯商业化经营的路子也难走通,这就客观要求政府履行其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的职责,对农业保险这个准公共性产品给予财政补贴。除对农户的保费补贴外,还要对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费用给予补贴,另外在税收、贷款利率、再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国家政策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
3、实行“三低”原则。“三低”即低保险、低保费、低保障。由于农业因灾受损经常发生,有时损失还较为严重,如果将各种自然灾害损失都纳入保险范围全部给予补偿,收取保费高,农民不愿也无力接受,因此,实行低保额的初始成本保险,这样既帮助农民抵御农业风险,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又解决了农民和地方财政经济承受能力问题,将政府灾后补助资金前移为灾前保险费补贴。
4、强化竞争意识。一个地区应形成多家保险公司参与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格局,引入竞争机制,给农民参加保险选择机会,才能使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
5、公开保险程序,增加保险理赔透明度。参加保险后,一旦受灾,农民对农业灾年收成如何界定,怎样界定,保险公司如何理赔,理赔的比例数额多少,标准是什么,理赔的时限长短,农户都不是很清楚,容易打消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6、扩大风险保障范围。农业保险比较复杂,风险控制较难,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特点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开展工作,逐步增加农业保险产品种类,扩大风险保障范围,例如应把马铃薯种植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实现农村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稳步推进。
街道办事处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强力建设新农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肩负的一项艰巨的重要使命。
一、基本情况:
xx系鄂温克语'聚宝口袋'之意,位于xx市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辖区总人口664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9%,内辖一个行政村前进村、一个农垦企业、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xx年,地区奶牛存栏头数达5434头,鲜奶产量1.34万吨,发放奶资4574.25万元。地区粮油总播面积达52.1万亩,粮油总产达1.389亿斤。其中农场总播面积48万亩,粮油总产1.3亿斤,其中:小麦产量5千万斤、油菜产量5千万斤、大麦产量3千万斤,预计产值2亿元,利润5000万元。前进村总播面积4.1万亩,粮油总产859万斤,其中:小麦亩产400斤、油菜亩产160斤、大麦亩产450斤,预计产值1499万元,利润596万元。
二、成效与特点:
近年来,我办坚持把推进现代农牧业作为兴边富民的重要举措,落实好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农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着。
一是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积极落实惠农扶农政策。我们始终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持'三业并举',发展产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大力推进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构建农民增收多元化新格局,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xx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2万亩,发放施肥建议卡300份,免耕2.8万亩,仅春播一项,节省资金100余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农机补贴,实施农牧业科技下乡,提高了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
二是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引导农民农牧结合,协调发展,将经营分散的土地向种田大户流转,截止目前全村土地流转率达到了80%以上,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大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基本形成了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势养殖业、粮食种植业'两大产业,重点推进了奶牛、粮油作物、无害化蔬菜等的产业化项目。随着雀巢公司增产扩能,加大奶源基地建设,xx年新建奶牛小区6个,新建挤奶平台2个,共计新增面积5420平方米,新增奶牛1000头。
三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用城乡统筹的理念推进城镇化建设,抢抓'两个文明'建设机遇,实施了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市政设施逐步优化,载体功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显着改善。坚持以城带办,建设生态家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农村环境,xx年植树和四旁绿化面积达到220亩,植树1000余棵,进一步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开展街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共进行大型卫生治理活动6次,出动车辆60余台次、人员200余人次,清理外运垃圾60余吨。
四是公益事业全面发展,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民生,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投资280万元,建设xx前进村综合活动中心和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依托基层党建、劳动保障、民政低保、司法调解、计划生育、土地规划、帮办服务七大服务窗口平台以社区网格化、服务百姓精细化、创新社会管理人性化为目标,提升服务效率,拓展服务范围,倾情服务为民。xx年对地区低保户每月发放保障金1.2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必保;医疗救助22人,发放救济金5.9万元;为80岁老年人发放长寿生活补贴3.72万元;为4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金3.8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1人,救助金xx元。对因洪涝受灾的42户房屋破损严重无居住房屋家庭给予临时性生活补贴每户3000元,累计发放救灾资金62.51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办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我办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村容村貌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但由于基础薄弱等多种因素,'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牧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牧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
(二)办事处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办事处经济实力薄弱,加之近年来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得办村两级发展经济包袱沉重,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二)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
(三)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办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
四、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必须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利用村广播、会议、标语等手段,深入宣传好信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标准、要求、政策,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必须进一步抓牢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在现阶段,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调整的着力点从局部面积的加加减减转到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上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工业化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来谋划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发展培育以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体系的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种植、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要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优、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粮食、棉花、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创建产业集群村镇。
(三)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引导农村大户、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四)必须进一步坚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一是要以示范点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点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制定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同时农村道路、学校、医院、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要及时配套,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和劳务中介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星级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六)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农民新保障。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水工程,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村规范化卫生所、文化站、敬老院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街道办事处街巷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小街小巷的规划管理是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处党工委、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城市建设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城区小街小巷提质改造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配套工程、搞活城市经济的发展工程、满足居民需求的民心工程纳入政府实事项目,着力营造整洁舒适的社区环境,社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和谐社区,打造魅力_____”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从20xx年以来,政府的投入明显减少,每年市财政的预算投入都只有100万元,可谓杯水车薪,而区财政的配套资金也很难足额到位,导致近两年来小街小巷建设与乡镇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娄底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的社区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与创建和谐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据调查统计,_____区5个街道辖区内亟待改造的背街小巷还有 30多条,这些小街小巷一方面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理,路面坎坷,排水不畅,垃圾成堆,晴天尘土飞舞,雨天污水横流,周边住户和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另一方面,由于路段两侧居住人口集中,有的是直通居民小区,晚上没有灯光,偷抢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目前小街小巷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一些小街小巷亟需硬化。一由于房地产开发管理不严,开发商只顾赚钱,待房屋出售后,当时的承诺不兑现,留下一些进出的道路都未硬化,而这些道路又不属政府小街小巷建设投入的范围,久而久之,这些小街小巷建设便无人问津,居民意见反响特别大。如我辖区安置路房产商开发楼房后,小巷均无人管理,下雨便是泥湿路烂,其次是移民安置户旁的小街小巷也未硬化,由于长度不大,也没有纳入政府小街小巷建设范围,居民自己却又无力也无法筹资建设,通行道路坑坑洼洼。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目前还未硬化的小街小巷有100多处,严重影响了作为中心城区的形象。
2、一些小街小巷亟需改造。据调查统计,我区5个街道辖区内亟需改造的小街小巷还有近30条,这些小街小巷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理,路面坎坷不平,排水不畅,垃圾成堆,晴天尘土飞舞,雨天污水横流,周边住户和过往行人怨声载道,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3、一些小街小巷亟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我处的_____居民点,由于路段两侧居住人口集中,是直通居民小区,晚上没有灯光,偷抢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居民群众妁生命财产安全,很不利于平安_____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加快小街小巷建设的建议
我们如果把主街主路看作是城市的脸面和形象,那么小街小巷则是城市曲毛孔和肌肤,脸面整洁、靓丽固然重要,肌肤同样应该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这样城市才能更有神彩和风韵,城市形象才能更加鲜活和美丽,城市品位和知名度才能得到更好的得升。因此小街小巷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小街小巷建设是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加快建设步伐是民心所向,因此应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强化管理。要成立常设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将小街小巷建设抓好抓到位,并坚持常抓不懈。
2、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小街小巷建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市、区联动,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目前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总体进度不快,有的道路虽然己改造好,但绿化不配套,管理跟不上。建议进一步强化组织协调,对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问题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尽快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如房产开发后造成的道路未硬化问题要明确责任主体,有关部门要予以督促落实。另外,还应该加大新闻媒体宣传造势力度,使小街小巷建设与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3、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保障。近两年来,市、区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小街小巷建设资金相对偏少。建议市、区政府要象前几年一样加大资金投入,并且其建设资金来源应以市政府投入为主渠道,这一方面是因为小街小巷改造已连续搞了五年。绝大多数社区内单位都从财力、物力上提供了支持,街道自筹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沿街受益居民主要为下岗职工,拆迁安置移民等弱势群体,能收取的资金也很少;同时政府实施的实事项目不能强行向居民群众摊派。因此,原来市、区财政承担投入预算的40%,受益的居民单位承担60%的体制也应予以修改。
4、建管并重,形成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集中、短期的工作,而管理是一项长期、动态的任务。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因此要坚持建管并重、更重管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对管理工作要更加重视、下更大的功夫。要创新街巷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强化考核,落实领导责任制。要继续推进“市区联动”机制,更加重视和发挥街道和社区管理职能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使这项“民心工程”真正惠及广大市民。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办事处中小学在旗教育局和办事处党工委的双重领导下,认真遵照执行上级政府教育工作精神,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结合各自学校具体实际,积极稳妥的开展撤点并校、集中办学工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有效的解决了校点分散、师资匮乏、危房隐患等一系
列问题,达到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学生生源及师资配备情况
##中学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生404人,生源大部分来自本办事处,一少部分从外地转来。该校师资配备合理,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职教师47人、教辅2人、职员1人、工勤7人,符合自治区《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要求。
##中心校现辖5所村校、1所幼儿园,有在校生680人,其中校外住宿生409人。教职工120人,其中:专职教师119人,工勤1人。本科学历16人,专科学历84人,中师及高中学历20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0人,初级职称44人,二级技师1人,无职称3人。旗级教学能手6人。该校教师学历符合要求,均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撤点并校以后,部分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被充实到一线教学,也有部分教师调整到后勤,做些服务性工作,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后勤保障。
二、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改善及取得的成效
##中学在改善办学和教学条件上舍得投入。多年来,该校共购进学生图书4423册,生均11册,教师图书5678册,师均14册。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5104平方米,生均12.63平方米。教学仪器、器材配齐率达到100%,实验课演示实验开出率为100%,学生实验开出率100%。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该校配备卫星地面单收系统1套(模式二),计算机教室1个(模式二),共利用国家资金13.5万元。目前,该校教室桌椅齐备,11个教室都配备了幻灯设备,室内照明设备一应俱全,教师办公室全部配备了电脑,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毕业年级学生各科合格率高达98.2%,升学率在全旗兄弟单位中间名列前茅,几年来一直被上级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中心校几年来通过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教育经费能够集中捆绑使用。目前,中心校及所属5所村校都配备了电脑,开通了远程教育,中心校还配置开通了宽带网络设施,使教师能够不出校门就能学到全国各地的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及理念。房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取暖更加集中,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费用,教学器材得到集中的使用,提高了使用率,教师实行单科教学,教学程序更加规范,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三、学生食宿条件和生活安全情况
##中学学生食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该校食堂是新建的一栋现代化食堂,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内部设施完全按卫生防疫部门要求标准配备,管理严格,卫生达到旗级卫生标准,学生伙食即经济又实惠,伙食费从三个渠道解决,一是国家补助一块;二是学校勤工俭学解决一部分;三是学生个人拿一些。学生宿舍建筑面积729平方米,学校现有住宿生200多人,宿舍内部设计合理,采光良好,取暖设备安全可靠,防火器材齐备,物防、技防措施到位。女生宿舍与厕所相连,安全系数较高,男女生宿舍每晚分别有男女教师轮流值宿,住校生严禁在校外就寝,并严格请假制度,有专人负责住宿生的饮食起居管理。该校食堂和宿舍建设管理曾连续二年受到旗局表彰,20xx年又受到盟里表彰。
##中心校无学生宿舍,撤点并校后,住宿生只能暂时寄宿在校外的招住户家中,费用每月每人150——200元。为了加强管理,保护学生安全,校方经常协同办事处公安、综治、农电、卫生等部门对招住户进行安全检查,对符合条件的招住户发放证书,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直至达到要求,否则将取消招住资格。中心校由每周日晚至周五晚安排教师到招住户家中指导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招住户在学生上下学时间必须在校门口接送学生,学校与招住户实行签收制度,明确学生校内外安全责任。另外,中心校还组织招住户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学生生活安全责任书,促使招住户及时承担起临时监护人责任。
总之:由于中小学校领导注重管理,近几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校外人到校内无理取闹事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师生安全能够得到很好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集中办学,教师资源虽然得到有效整合,但缺少英语、音、体、美等专业教师。这一问题多年来困扰当地政府和学校,建议教育等相关部门做好师资平衡工作,出台政策鼓励那些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从城市走向农村,到基层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集中办学后,由于学生数量增多,学校房舍明显不足,有点捉襟见肘,主要是缺少学生活动室、食堂和宿舍,建议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寄宿学校建设步伐。
3、教学设施及器材陈旧或已不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建议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使学校教学设施及器材及时补充和更新。
4、随着新的教育形式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教师的培训不够。建议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加大对教师的公费培训力度,增
强教师整体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需要。
5、国家财政对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建议应加大投入,完善学校服务系统,强化学校后勤保障能力,只有服务设施落实到位后,撤点并校,集中办学才能水到渠成。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办事处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办事处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办事处位于####市西北53公里处,北靠好仁办事处,西与大石寨镇接壤,南与归流河镇毗邻,东与察尔森镇隔河相望。##办事处所辖8个嘎查、6个直属和条管单位1个国营林场,20个自然屯、30个艾里、总户数为2508户、其中农业人口2206户、总人口1.02万人口、有汉、蒙古族、达斡尔、朝鲜、鄂伦春、等民族,其中蒙古族占94%,现有耕地7.64万亩,其中水田1.2万亩,林地23万亩,大小畜4.6万头只,年积温2200度——2400度,无霜期110天——120天(其中光荣嘎查110以内),年降雨量240——300毫米。
按照科右前旗《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方案》通知要求,办事处按照通知精神认真开展了活动,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两级干部思想、更新观念、推进办事处经济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10月25日,办事处党工委班子成员一行6人对两级干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办事处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集成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办事处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能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关系到办事处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方向,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显得极其重要。
二、当前办事处两级干部科学发展程度的具体表现。
(一)科学发展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慢”。
经过调研发现,办事处一些同志发展眼光狭窄,对新形势下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开放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认识不够,科学发展节拍总是慢些,而“慢”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差”,就是落后。这就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就能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破除“慢”字,要正确把握兴安盟、科右前旗经济发展宏观形势。要清醒地认识比别人慢一步,就落后了一个时代。我们尤其要以积极作为的心态,把该做可做的事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原来该做而没有精力顾及好的,现在有条件了要抓紧做,有些将来才能做的事,现在也可以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抢机遇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强力建设新农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肩负的一项艰巨的重要使命。
一、基本情况:
xx系鄂温克语'聚宝口袋'之意,位于xx市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辖区总人口664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9%,内辖一个行政村前进村、一个农垦企业、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xx年,地区奶牛存栏头数达5434头,鲜奶产量1.34万吨,发放奶资4574.25万元。地区粮油总播面积达52.1万亩,粮油总产达1.389亿斤。其中农场总播面积48万亩,粮油总产1.3亿斤,其中:小麦产量5千万斤、油菜产量5千万斤、大麦产量3千万斤,预计产值2亿元,利润5000万元。前进村总播面积4.1万亩,粮油总产859万斤,其中:小麦亩产400斤、油菜亩产160斤、大麦亩产450斤,预计产值1499万元,利润596万元。
二、成效与特点:
近年来,我办坚持把推进现代农牧业作为兴边富民的重要举措,落实好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农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着。
一是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积极落实惠农扶农政策。我们始终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持'三业并举',发展产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大力推进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构建农民增收多元化新格局,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xx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2万亩,发放施肥建议卡300份,免耕2.8万亩,仅春播一项,节省资金100余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农机补贴,实施农牧业科技下乡,提高了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
二是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引导农民农牧结合,协调发展,将经营分散的土地向种田大户流转,截止目前全村土地流转率达到了80%以上,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大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基本形成了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势养殖业、粮食种植业'两大产业,重点推进了奶牛、粮油作物、无害化蔬菜等的产业化项目。随着雀巢公司增产扩能,加大奶源基地建设,xx年新建奶牛小区6个,新建挤奶平台2个,共计新增面积5420平方米,新增奶牛1000头。
三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用城乡统筹的理念推进城镇化建设,抢抓'两个文明'建设机遇,实施了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市政设施逐步优化,载体功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显着改善。坚持以城带办,建设生态家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农村环境,xx年植树和四旁绿化面积达到220亩,植树1000余棵,进一步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开展街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共进行大型卫生治理活动6次,出动车辆60余台次、人员200余人次,清理外运垃圾60余吨。
四是公益事业全面发展,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民生,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投资280万元,建设xx前进村综合活动中心和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依托基层党建、劳动保障、民政低保、司法调解、计划生育、土地规划、帮办服务七大服务窗口平台以社区网格化、服务百姓精细化、创新社会管理人性化为目标,提升服务效率,拓展服务范围,倾情服务为民。xx年对地区低保户每月发放保障金1.2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必保;医疗救助22人,发放救济金5.9万元;为80岁老年人发放长寿生活补贴3.72万元;为4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金3.8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1人,救助金xx元。对因洪涝受灾的42户房屋破损严重无居住房屋家庭给予临时性生活补贴每户3000元,累计发放救灾资金62.51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办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我办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村容村貌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但由于基础薄弱等多种因素,'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牧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牧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
(二)办事处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办事处经济实力薄弱,加之近年来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得办村两级发展经济包袱沉重,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二)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
(三)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办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
四、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必须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利用村广播、会议、标语等手段,深入宣传好信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标准、要求、政策,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必须进一步抓牢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在现阶段,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调整的着力点从局部面积的加加减减转到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上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工业化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来谋划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发展培育以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体系的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种植、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要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优、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粮食、棉花、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创建产业集群村镇。
(三)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引导农村大户、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四)必须进一步坚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一是要以示范点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点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做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制定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同时农村道路、学校、医院、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要及时配套,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和劳务中介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星级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六)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农民新保障。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水工程,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村规范化卫生所、文化站、敬老院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五城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明确提出,推进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好人之城“五城建设”,打造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是推进“三年夺冠”的有力支撑,是驱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地理位置优势,我近期围绕生态之城建设,以“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发展生态农庄、打造城南绿肺“为主题展开调研。
一、基本情况
办事处地处南部,华北油田腹地,面积14.1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1000人口,耕地1.3万亩。农业以传统种植为主,产量较低。自“百日攻坚“以来四旁植树35000棵,种植林木苗圃共计1020亩。
辖区内新拓宽了绕城线将全线开工,交通环境得到改善。新建和两个游园,优化了居住环境,增加了城市品味。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绿化不够,在新建道路、通村路、村庄周围绿化不足,种植树木密度不够,没有形成绿树成荫的效果,分道路两侧土地裸露。
(二)垃圾乱倒现象。办事处各村实现了“村收集、处转运、市处理”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但是部分村民卫生意识不强、部分企业乱扔乱倒,存在部分路段、坑边有垃圾堆积现象。
(三)污水沟多。辖区内有尹丰渠、花草渠、柿庄渠等多条沟渠,主要是油田生活污水和雁翎工业园区污水排放,沟渠内水质乌黑,气味难闻,群众多用渠内水浇地,造成二次污染,群众意见较大。
(四)耕地疏于管理
农民种地积极性低下,农民认为,种地只能实现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功能,不能实现发财致富的目的,由此导致许多年轻人或者能流动外出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并给种地贴上一种“划不来”的标签,劳动力流失严重,大部分农民只种植一季玉米,不种植小麦,冬春季节大片土地荒置。
三、采取措施
(一)发展生态农庄,集约利用土地
办事处结合实际环境、农业结构等特点,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积极引进休闲项目,建设集农业生产、放牧养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农庄。
一是生态种植基地。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将占地40亩的季家铺村葡萄园扩大种植规模到300亩,在柿庄新建占地200亩紫谷伊甸生态农业采摘园,与柿庄东村占地200亩的冬枣基地和蔬菜基地串联起来,形成复合生态种植基地。着力传播枣知识和葡萄酒文化,吸引市民前来,可在园内开展观赏、采摘、挖掘、参观、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
二是生态养殖牧场。三联物业有限公司,现有良种马200匹,鸡xx只,大耳山羊xx只,可向北流转土地300亩,扩大规模,建设第一个跑马场,发展高雅休闲娱乐,种植林木,林木下发展生态养殖业,养殖柴鸡、野兔等,可开展喂养、放牧、骑马、狩猎等活动。
三 是农业文化娱乐园。即将一定面积的土地规划为景观区、生产区、消费区、休闲娱乐区,开展公园式的农业休闲活动,开展观赏、划船、垂钓、采摘、烧烤、餐饮等活动。办事处谋划在白坟村北可利用土地400亩、水塘面积100亩,太平庄村北及铁路以西、津保路两侧等600亩土地,通过引进公司进行合理规划,种植观赏性植物,优化垂钓环境,兼具美观性和效益性,达到综合效果。
(二)绿化工作
配合园林城市创建,做好“八大家”公园用地工作。在各村主干路两侧种植常绿树木,在太平庄村北、铁路输油支线南、北通村路两侧约500亩地块,村南通村路东侧、京九铁路西侧约300亩三角地块打造绿化景观带,种植林木、油菜花、油葵等植物,充分发挥景观观赏、隔音除尘、防风阻沙之功能,打造“城市绿肺”涵养周边,改善环境。
(三)完善垃圾处理。各村完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对建筑垃圾、农作物垃圾等定点存放、定期清理。向村民广泛宣传垃圾分类,不乱扔乱倒,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态环境。
(四)沟渠污染治理
全市尽快启动雨污分流,控制排污源头,对污染沟渠进行清淤。坚决治理污染企业,取缔辖区内全部高污染企业,加强企业技改,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低能耗、低污染、高收益、高附加值精细工业。
推进“生态之城”建设,主要做好“绿和水”的文章。在不断扩大绿量的同时,我们要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让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生态与经济的互惠共进,助力“五城一村”建设,为实现的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办事处于_____市中心城区,从200*年起,全处工业经济形成了医药包装、石膏建材、油品加工、农业肥料、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我省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后,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
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办事处于***市中心城区,从200*年起,全处工业经济形成了医药包装、石膏建材、油品加工、农业肥料、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我省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后,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高效、节约的机关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定期会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服务大厅采用窗口服务的形式,服务内容囊括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城镇低保、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服务大厅部门集中,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服务大厅已为3371户城市困难户办事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均代发保障金、救助金50多万元;调解纠纷40多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多件;培训劳动力1690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6300人(次)。
(三)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为更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办事处还对恒天公司、鸿祥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实行领导驻点包保、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协调等措施,帮助企业实施扩张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恒天化工是一家改制成长起来的医药用品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天然橡胶制品占有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市场。但恒天人不甘心一直只是这样经营下去而毫无发展,但扩能项目所需资金是很大的也是事实,办事处得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与企业一道积极研究国家政策,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他们提供多方服务,加快恒天公司扩能项目的建设。为了更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办事处积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引导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华兴机床、中利免烧砖、东翔公司等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四)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一是建设精细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围绕“菜篮子”工程,以光明大市场为龙头,以蔬菜种植科技户为依托,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基地。目前,全处拥有精细蔬菜基地3500亩,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推行“养殖协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保丰10万只鸡鸭养殖板块。该养殖板块已销售鸡鸭9万余只,存栏2万余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二是以“村镇清洁工程”为契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范河村投入64万元硬化了3600米的中心公路两旁的下水道,改造了村委会办公楼办公环境,修建了市水泥厂至范河小学全长1.6公里的通组公路。保丰村、范河村通过招商和租赁的形式盘活了村砖瓦厂、包装厂、膏粉厂等8家企业,年增利税150万元。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增收的能力。办事处投入35万元对5个村的泵站进行了整治,更新机组2台套,维修机组5台套;与市电力部门合作,安装农业用电磁卡电表30户;组织范河、周陈两村清挖沟渠3000余米,确保近4000亩农田旱涝保收。
二、现阶段,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1、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依然偏少。
2、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3、从服务企业环境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依然不优。
(三)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环境还有待改善。
1、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许多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农民主体意识尚未到位。
2、从农村结构来看。我处的农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农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从农村环境来看。农村整体环境水平较以前有很大变化,但仍和城市存在差距,要以“村镇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建通户路、排水沟、水泥禾场等,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还有待提高。
1、在企业层面还要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应该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在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关联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构建生态工业网络,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努力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向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三、加快推进我处“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一)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办事处要在进一步完善前几年打下扎实基础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战略招商。一是全处要突出“五大产业”和“两园一城”的优势做文章,对接战略投资者,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依托其市场、技术、管理、资金优势,把处内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集群。二是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市等重点区域,特别是要抓住应城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机遇,继续走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差异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与武汉工业配套、农业入市。做好产业对接,要按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相互依存的要求,主动承接武汉市的辐射,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的相关产业,主攻重点企业,引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品牌、高就业、高回报的企业;主攻大项目。三是要继续采取“以商引商、回归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四种办法,活化招商形式,在引资总额和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有更大突破。
(二)强力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生产布局。
1、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我处实际,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要继续围绕“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肖湾、国光、周陈、长湖5000亩精细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
2、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保丰、范河试点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的补充和替代能源。
3、持续发展特色林业。高标准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和松林岗林果基地。充分抓住应城市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契机,通过招商形式,建设松林岗林果休闲农庄,同时做好0.5万亩低产林改造。
(三)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继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抓好“五小”企业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2、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尽可能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自行消化和循环利用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从源头上削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计,培育清洁生产意识,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推行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物料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功能。
1、着力实施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渠化工程,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重点抓好光明社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光明大市场蔬菜和水果市场重建工程、范河铁路桥人行道维修加固工程、新河社区自来水管网增容工程、汪家台一二三路改造工程、县河堤保丰至范河段硬化工程、保丰新村建设工程、城中中心福利院改造工程。使相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优质,出行更加方便。
2、落实小环卫清扫制度,搞好与大环卫的衔接,确保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天保洁。进一步完善战线包街、门前四包的全民参与机制,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挥群管群治的作用。配合市直各部门,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区市容管理、规划管理、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整合光明大市场、光大家俱建材市场、大都商城等主要物流市场资源,加速形成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依托城区优势,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星级宾馆、中介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繁荣第三产业。
相关推荐:
强化基层民政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民政局关于退役士兵安置问题调研报告
五城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明确提出,推进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好人之城“五城建设”,打造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是推进“三年夺冠”的有力支撑,是驱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地理位置优势,我近期围绕生态之城建设,以“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发展生态农庄、打造城南绿肺“为主题展开调研。
一、基本情况
办事处地处南部,华北油田腹地,面积14.1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1000人口,耕地1.3万亩。农业以传统种植为主,产量较低。自“百日攻坚“以来四旁植树35000棵,种植林木苗圃共计1020亩。
辖区内新拓宽了绕城线将全线开工,交通环境得到改善。新建和两个游园,优化了居住环境,增加了城市品味。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绿化不够,在新建道路、通村路、村庄周围绿化不足,种植树木密度不够,没有形成绿树成荫的效果,分道路两侧土地裸露。
(二)垃圾乱倒现象。办事处各村实现了“村收集、处转运、市处理”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但是部分村民卫生意识不强、部分企业乱扔乱倒,存在部分路段、坑边有垃圾堆积现象。
(三)污水沟多。辖区内有尹丰渠、花草渠、柿庄渠等多条沟渠,主要是油田生活污水和雁翎工业园区污水排放,沟渠内水质乌黑,气味难闻,群众多用渠内水浇地,造成二次污染,群众意见较大。
(四)耕地疏于管理
农民种地积极性低下,农民认为,种地只能实现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功能,不能实现发财致富的目的,由此导致许多年轻人或者能流动外出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并给种地贴上一种“划不来”的标签,劳动力流失严重,大部分农民只种植一季玉米,不种植小麦,冬春季节大片土地荒置。
三、采取措施
(一)发展生态农庄,集约利用土地
办事处结合实际环境、农业结构等特点,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积极引进休闲项目,建设集农业生产、放牧养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农庄。
一是生态种植基地。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将占地40亩的季家铺村葡萄园扩大种植规模到300亩,在柿庄新建占地200亩紫谷伊甸生态农业采摘园,与柿庄东村占地200亩的冬枣基地和蔬菜基地串联起来,形成复合生态种植基地。着力传播枣知识和葡萄酒文化,吸引市民前来,可在园内开展观赏、采摘、挖掘、参观、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
二是生态养殖牧场。三联物业有限公司,现有良种马200匹,鸡xx只,大耳山羊xx只,可向北流转土地300亩,扩大规模,建设第一个跑马场,发展高雅休闲娱乐,种植林木,林木下发展生态养殖业,养殖柴鸡、野兔等,可开展喂养、放牧、骑马、狩猎等活动。
三 是农业文化娱乐园。即将一定面积的土地规划为景观区、生产区、消费区、休闲娱乐区,开展公园式的农业休闲活动,开展观赏、划船、垂钓、采摘、烧烤、餐饮等活动。办事处谋划在白坟村北可利用土地400亩、水塘面积100亩,太平庄村北及铁路以西、津保路两侧等600亩土地,通过引进公司进行合理规划,种植观赏性植物,优化垂钓环境,兼具美观性和效益性,达到综合效果。
(二)绿化工作
配合园林城市创建,做好“八大家”公园用地工作。在各村主干路两侧种植常绿树木,在太平庄村北、铁路输油支线南、北通村路两侧约500亩地块,村南通村路东侧、京九铁路西侧约300亩三角地块打造绿化景观带,种植林木、油菜花、油葵等植物,充分发挥景观观赏、隔音除尘、防风阻沙之功能,打造“城市绿肺”涵养周边,改善环境。
(三)完善垃圾处理。各村完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对建筑垃圾、农作物垃圾等定点存放、定期清理。向村民广泛宣传垃圾分类,不乱扔乱倒,维护干净整洁的生态环境。
(四)沟渠污染治理
全市尽快启动雨污分流,控制排污源头,对污染沟渠进行清淤。坚决治理污染企业,取缔辖区内全部高污染企业,加强企业技改,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低能耗、低污染、高收益、高附加值精细工业。
推进“生态之城”建设,主要做好“绿和水”的文章。在不断扩大绿量的同时,我们要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让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生态与经济的互惠共进,助力“五城一村”建设,为实现的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有4806户,其中农业户4554户,人口15946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5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现实有农业人口1.2万人。全办事处现有耕地面积151699.84亩,其中川地32826亩,占耕地比重的21.64%。气候特征干旱缺雨,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最高气温37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无霜期127天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马铃薯、葵花、大豆及杂粮杂豆。受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随时威胁着农业生产,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情况下,为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之一,农业保险可以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使农民获得必要的补偿,有助于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
一、##办事处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以xx年为例,##办事处农户保险投保面积共计83401.78亩,保额共计170221.7元,其中:旱地玉米投保户2387户,面积59849.56亩,保额119699.12元;水浇地玉米投保户414户,面积7655.83亩,保额26795.4元;葵花投保户968户,面积10339.12亩,保额15715.46元;大豆投保户669户,面积5557.27亩,保额8001.72元。投保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14%。xx年保险公司共分两批对农户进行了理赔,第一批理赔各类农作物亩数为921.1亩,占投保面积的1.1%,赔付金额为69257.6元,占保额的40.67%,第二批赔付金额10万元,两批共赔付金额为169257.6元,占保额的99.43%。同时,保险公司将农户投保的170221.7元保金转到xx年,为农户继续参了保。
二、存在的问题
1、保险公司强行将农户上一年的保费转到下一年,在部分农户中产生不良影响,剥夺了农户自主投保的权力。
2、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少,目前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在办事处开展种植业保险,无竞争,势必导致其服务质量上存在问题,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差距。
3、农业保险的理赔程序不透明,诸如:灾年农业年成是怎样界定的,理赔标准是什么等等,参保农户都不清楚,导致农民反响很大。
4、保险公司理赔时间过长,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相适应。
5、理赔数额应严格按农业保险理赔标准实施,不能各乡平均分配。这样严重破坏了公平原则,也会使保险部门公众形象大打折扣,影响农业保险业务开展,制约保险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农村、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而个体农民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对于农民的损失以往主要靠政府财政补贴和社会救济这两种办法来解决。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往往“救急救不了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保险则是化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价格、低收益的特点,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都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农民由于收入低,大多数人缺乏为其农产品投保的支付能力,要让他们自愿购买农业保险一时很难做到。因此,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必须加大政府引导,但也要走出政府包办的怪圈。
2、加大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力度。农业保险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单一依靠市场机制的配置会造成市场的失灵。纯商业化经营的路子也难走通,这就客观要求政府履行其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的职责,对农业保险这个准公共性产品给予财政补贴。除对农户的保费补贴外,还要对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费用给予补贴,另外在税收、贷款利率、再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国家政策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保障。
3、实行“三低”原则。“三低”即低保险、低保费、低保障。由于农业因灾受损经常发生,有时损失还较为严重,如果将各种自然灾害损失都纳入保险范围全部给予补偿,收取保费高,农民不愿也无力接受,因此,实行低保额的初始成本保险,这样既帮助农民抵御农业风险,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又解决了农民和地方财政经济承受能力问题,将政府灾后补助资金前移为灾前保险费补贴。
4、强化竞争意识。一个地区应形成多家保险公司参与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格局,引入竞争机制,给农民参加保险选择机会,才能使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5、公开保险程序,增加保险理赔透明度。参加保险后,一旦受灾,农民对农业灾年收成如何界定,怎样界定,保险公司如何理赔,理赔的比例数额多少,标准是什么,理赔的时限长短,农户都不是很清楚,容易打消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6、扩大风险保障范围。农业保险比较复杂,风险控制较难,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特点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开展工作,逐步增加农业保险产品种类,扩大风险保障范围,例如应把马铃薯种植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实现农村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稳步推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家庭,从微观上讲,是为了提高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从宏观上看,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为进一步了解本街道目前的家庭现状,找出影响家庭和谐的最直接、最关键、最突出的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妇联系统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职能作用,花山办事处妇联在辖区10个社区选择部分居民家庭采取走访座谈的方式,对近年来和谐家庭建设的基本现状,影响和谐家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了解,对今后和谐家庭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一、和谐家庭建设的基本现状
花山办事处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家园的要求,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五好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家庭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和谐,倡扬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优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对于营造整洁舒适、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构筑诚信友爱、平等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建设公平正义、文明和谐的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倡导美德、崇尚文明、追求和谐成为广大家庭的主旋律。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家庭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样性;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等给家庭领域带来了一些冲击和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
1、婚姻稳定性下降。一是表现在离婚数量逐年上升。离婚虽然是追求婚姻质量的一种体现,但因离婚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弊大于利,尤其是对子女成长不利。 二是表现在夫妻间不和谐现象呈增加趋势,从妇联和司法近年来信访接待数据看,夫妻间不和谐引起上访的占大多数。
2、家庭暴力令人担忧。一是表现在热暴力,有的家庭成员之间激烈的对他人身体造成身心伤害,近年来妇联信访接待案件中家庭暴力信访件居多,甚至走向犯罪;二是冷暴力,部分家庭成员之间长期采用冷漠态度,造成对家人精神伤害,直接影响家庭和谐。
3、家庭生活方式不健康。有的家庭缺少交流沟通感情淡化;有的家庭缺乏家庭责任感;有的沉迷于麻将赌博或网络游戏;有的长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4、未成年人品行习惯不良。一些家庭的未成年人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任性、自私、性格孤僻、粗暴、自大、缺乏爱心、生活挥霍、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5、赡养老人矛盾突出。尤其在农村一些家庭因赡养老人引起的家庭纠纷,主要表现在:一是兄弟妯娌间相互推诿、扯皮;二是夫妻间相互指责、抱怨;三是与老人间存在代沟,相互不理解。
6、两性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家庭还存在重男轻女现象,歧视女婴,有的夫妻地位不平等,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因女性受经济收入状况影响也造成夫妻关系不平等。
7、因经济收入造成不和谐。部分家庭因病致贫,甚至因其它因素致贫造成生活窘迫,面临生存压力大,家庭成员之间情绪、情感不和谐。另一部分家庭夫妻一方特别是因男方收入高,出现婚外恋,造成家庭不和,甚至离婚。
二、存在不和谐因素的主要原因不和谐因素存在直接影响了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从主观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1、夫妻间基本素质差异大。有的夫妻爱好不同,性格差异大;有的夫妻地位和收入差异大,弱势方形成危机,造成关系紧张;有的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文化与处事能力差异,导致关系不和谐。
2、法制观念淡薄。一些人不学法,缺少法律知识,有的认为打老婆孩子是家务事不犯法;有的家庭成员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怕丑,不愿寻求法律帮助;有的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学法守法。
3、子女教育失当。一些家庭文化环境不好,有的家长疏于家庭教育,有爱无教,或者过于溺爱,造成子女性格自私,生活挥霍;有的重智轻德,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有的教育方法不当,粗暴施教,甚至缺少对孩子的关爱教养;有的外出打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忽视子女教育;有的单亲家庭再婚家庭造成孩子亲情缺失,使孩子性格孤僻,情绪反常,心里失衡;有的父母自身行为不良,品行不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4、心理健康缺失。部分人存在心理和谐问题,有的因受社会负面影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有的不能承受困难和挫折;也有的人受环境影响性格偏执,脾气暴躁。
三、和谐家庭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家庭问题是关系到家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针对当前和谐家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1、要高度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工作。构建和谐家庭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和谐家庭建设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中统筹谋划,积极为开展和谐家庭建设工作创造条件、提供资源、搭建平台。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地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协调社会各种力量,沟通社会各方面关系,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2、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构建和谐家庭的认识。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是平安社会的坚固防线,也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和谐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和谐家庭理念,宣传各类和谐家庭典型,倡导树立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和谐家庭的局面,推动形成全民创建和谐家庭的热潮。
3、要倡导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扩大有助于和谐家庭构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面,尽量减少家庭暴力等侵害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
4、要树立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继续大力实施家庭文明工程。妇联组织要注重发挥在家庭领域开展工作的独特优势,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整合各种家庭工作载体和活动形式,把“平安家庭”、 “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 “廉洁家庭”、 “节约型家庭” 、 “绿色家庭”等以家庭为对象的各种特色创建活动整合起来,作为构建和谐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家庭成员的自觉参与程度,使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
5、努力提高女性素质,发挥女性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女性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个家庭主妇的素质对她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有巨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直接影响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所以,提高女性素质是妇联组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要以家庭为单位,大力提高家庭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6、要进一步健全基层家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注重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落实贫困家庭救助政策。继续加强信访网络、司法调解、家庭暴力报警点和法律援助站的建设,拓宽基层社情民意诉求表达和收集反馈渠道,帮助群众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7、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鼓励建立一些心理咨询、家庭问题咨询机构,向家庭成员提供心理调节和危机介入服务,促进人们心理和谐健康,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减少各种家庭冲突的产生,避免矛盾问题激化。
##素有“粉条之乡”之美誉,以粉条加工为龙头的加工业远近闻名,其产品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粉产品内涵深厚,品牌效益巨大,全办事处形成了粉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经济发展格局,现今粉产品除了畅销东北三省外,还远销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
一、粉业发展现状
##办事处粉业发展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办事处本着“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带动农民致富”的思想理念,以资源重组为纽带,以产权流动为载体,进行双向整合,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机械化、专业化的技术,绿色、有机的品牌,努力打造“东北粉条第一乡”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粉业经济这块蛋糕,##办事处想方设法对粉业经济进行提升,几年间,申请注册了“##粉条”商标,开通了网上“一站通”业务,成立了粉业协会,成立了粉业专业合作组织,引进了龙头企业,进行了有机食品认证,并培养了一大批粉业经纪人。20__年,为迎接全盟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前旗胜利召开,改变义新粉条专业村主街道系砂石路,灰尘大,影响粉条卫生标准的现状,办事处积极运作投入165万元资金对其主街道进行了改造,硬化水泥路3.24公里;为了提升##粉业市场竞争力,又在义新村建了一座500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的粉条精包装厂,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内部设有食品安全监测室、技术培训室、商务信息服务站、粉条生产加工车间、办公室、包装车间、更衣室、成品库、原材料库和消毒室,并配备食品安全检验监测设备和商务信息服务设备,并投入使用;为加大龙头企业牵引力度,20__年又引进粉条精加工企业一个,以“公司+精包装厂”的发展方式,对粉条进行精加工和包装,将会使##粉产品的经济利润逐步得到攀升。
目前,##办事处现有粉条加工企业60余家,仅“50强示范村”义新村就有加工企业47家,是办事处名副其实的粉条专业村,60家粉条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马铃薯4万吨,加工出粉率达到了13%,年可生产粉产品5200吨,年产值达3120万元以上,年平均利润率为10%,年可创利润312万元,实现上缴税金8万元左右,年可安置1040个富余劳动力。
二、粉业发展优势和潜力
办事处有耕地15万多亩,其中上好水浇地32800多亩,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达2万多亩,亩产达20__斤,且办事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马铃薯种植,能够解决一大部分粉产品加工原料问题。办事处公路网四通八达,原“111”国道和省际大通道都穿过办事处辖区,交通便捷,前旗北部乡镇的马铃薯、淀粉能够较快捷的运到办事处加工,又解决了一部分原材料问题。同时,也便于粉产品流通外销。办事处粉业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品牌效益明显。办事处粉业经济已发展近30年,加工户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加工生产技术有保障。粉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产品绿色无污染,无任何食品添加剂。洁白、耐炖、口感好,受到消费者普遍喜爱,销路不成问题。办事处建有粉条精包装厂,该厂的建立,能够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和粗包装局面,实现粉产品多样化,能够进一步打开市场,挖掘市场潜力。20__年年初,科右前旗鸿福泰##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又落户##办事处,该公司的入住,可以推动##粉业转型,使##粉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公司+精包装厂+专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农户”的模式,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而且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提升粉产品经济效益。
三、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植马铃薯费时费力成本大,市场价格不稳定,近几年来,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有所缩减,粉产品加工原料出现供应不足问题。
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加工企业雇佣工人等费用增加,导致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粉条加工企业历史上最多时达到200多家,目前只剩下60多家,还有减少的趋势。部分加工企业只重利润,不重产品质量,对粉产品进行硫磺熏制,同时部分收购客商一味追求粉产品成色,而不考虑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只要敢生产,我就敢收购,使##粉产品的品牌形象受到影响,品牌效应达打折扣。大部分加工企业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建成的,在发展中,业主们经历多次技术改造,增添设备,但治标难治本,很难摆脱作坊式生产局面,主要是缺少改造扩建资金和流动运营资金,制约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四、粉产品发展的未来设想
依托粉条精包装厂和龙头企业,加快##粉业转型步伐,对粉条进行精加工和包装,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从而增加粉产品内涵,提升粉产品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粉业经济实力。同时,加大现有加工企业改造扩建和粉业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打造“东北粉条第一乡”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马铃薯淀粉在工业生产、医药制剂、餐饮服务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粉业发展,应改变以往只生产粉条的思维方式,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而在马铃薯淀粉烘干,加工生产淀粉精包装产品上做文章,据加工测定,单一对马铃薯淀粉进行烘干加工利润高于生产粉条,为此,20__年,办事处应组织人力对马铃薯淀粉烘干加工项目进行调研论证,争取国家产业支持,建厂上设备,从而进一步提升办事处粉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相台办事处党员队伍建设
情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新形势下的特点,近期,我们重点围绕辖区农村基层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相台街道党工委党员的数量结构及作用发挥情况
相台办事处是随着安阳市区划调整,于2003年4月份在原铁西区农工委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相台街道党工委下辖16个党支部(含1个党总支),其中农村党支部12个,企业支部3个,机关支部1个。截止2003年底,共有党员397名,其中农民党员203名,企业职工党员24人,机关党员14人,离退休党员156人;从文化程度来看,大学本科生4人,大专生15人,中专生29人,高中学历的76人,初中及以下的277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党员数为44人,36至45岁的63人,46至54岁的108人,55岁至59岁的70人,60岁以上的112人。
几年来,我们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工作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了领导、保障、带动和监督作用。
1、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一是更新观念,引好了路。办事处各村级党组织通过“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积极引导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等落后保守的小农思想的束缚,树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树立了适合本地区需要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激发了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推动了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选好了路。各村级党组织在认真分析研究村情和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开发利用自身优势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选准了符合村情的经济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办事处提出了依托安钢、电厂等大型企业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附属企业和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这些思路的确定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导向定位作用,较好地指导了农村工作。
三是强化服务,铺好了路。基层党组织把助农增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合作组织,构建服务体系,组织村干部引进项目、普及科技、分析市场,为群众发家致富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服务,解决了群众上项目、办企业、闯市场等方面的难题,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
2、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保障作用
各基层党组织从为农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角度出发,逐步造就了一支有闯劲、有能力、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切实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抓学习、领着干。认真组织村干部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紧紧抓住在广大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机遇,结合实际搞规划、定目标、抓落实。重点抓了四个层次的学习培训,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抓好办事处党工委中心组学习,重点解决了党委班子成员思想不解放、发展经济思路不广的问题;抓好办事处机关干部的学习培训,着力解决了干部素质不高、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抓好村两委班子的学习培训,解决了村干部思想不解放、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办法不多的问题;抓好党员培训,解决了党员自富能力不高、带富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四个层次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党员干部服务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是抓干部,带着干。积极推行了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办法和村民委员会海选机制,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才推上了村领导岗位。在2002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6个村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共调整村党支部书记5人,有5个村党支部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了当家人;调整村委会主任5人,副主任5人,使一大农村能人成了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在每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增收计划方面均起到了带头、引导、示范作用。
三是抓制度,管着干。各村党组织普遍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各村都建立了《政治学习制度》、《党员管理制度》、《三会一课一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联合办公日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联章联签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金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乡村干部普遍增强了责任感和自觉性,形成了带头干、带领群众干的共识。
3、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党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发挥了带动作用
各级党组织,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文明新风尚、干部好作风的形成。
一是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上带出了好效益。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依托大中型企业这一优势,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线,要求党员带头发展个体企业,成为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并以实际行动帮助周围的群众,为他们出点子、谋路子、传技术、做贡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辖区6个农村中,除了有一个村由于历史原因每年的收入不足20万元外,其余5个村每年的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上。村民的吃水、农业税等全部有村集体负担,除此而外,每人每年还有150到600元不等的年终分红,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特殊补助。
二是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带出了文明新风尚。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党员带头讲文明、树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文明新风的倡导人、移风易俗的带头人、科学技术的传播人,引导群众讲文明、讲科学、团结友爱、平等互助、邻里和睦、共同进步。如焦邵村投资20多万元组建的50余人的女子军乐队,既安排了村内妇女的工作,更主要的是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了基地,该女子军乐队在安阳市也是小有名气。
三是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上带出了好作风。各基层党组织注重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树立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各村都组织党员、致富能人与贫困户开展了结对子活动,以党员为桥梁、纽带,为致富能人和贫困户牵线搭桥,教育引导贫困户鼓足信心脱离贫困,党员和致富能人共同为贫困户确定致富目标,进行精神、物质帮扶。目前,党员和致富能人共结对帮扶贫困户368户。
4、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民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监督作用
为了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各村始终注意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监督约束干部从政行为,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围。
一是落实民主权利。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了村民民主选举权,依法选举产生了群众信任的村委会成员,逐步完善了民主决策机制,落实了“一事一议”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较大的公益性事业上做到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保证了村民民主决策,稳定了群众情绪。同时,积极开展“五星级党支部”“五星级农村”等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
二是规范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党委定期谈话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重点是在农村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各村都设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设置了政务、村务、政务公开栏。每年冬季结合基层组织整建,对村社财务进行全面的清理审计,并将清理审计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了内容、程序、时间、形式四统一。
三是规范党员干部管理。在村干部中实行了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使村干部带着责任上台,明确目标干事。积极推进农村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办法和村民委员会海选机制,对一些不能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远大抱负的领导干部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经教育仍无起色的,坚决予以调整,实施降职或免职,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才推上了村领导岗位。在2002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6个村圆满完成换届选举,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了当家人共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人,3个村支部书记保持了连任;调整村委会主任5人,副主任5人,使一批农村能人成了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在每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增收计划方面均起到了较好的带头、引导、示范作用。每年年终,采取“上考(办事处党工委考核)下评(党员群众评议)”的办法,对村干部进行全面考核,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别在党员大会和代表会上进行述职,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干部。办事处党工委对不称职村干部分析原因后,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理。三年来,有3名村干部由于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而被淘汰。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别随着辖区各村周边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多地占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辖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素质较高,作风扎实,是一支靠得住、过得硬的队伍,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基层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有些保守,行动有些迟缓。部分干部精神不振,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责任感不太强。特别是问题较多的村的干部,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缺乏带领群众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更谈不上治穷致富的发展思路,以致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
办事处农业工作的调研报告
办事处位于市南部,华北油田腹地,北邻市区,东与麻家坞镇交界,南与北汉乡相邻,西临石门桥镇,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0620人,耕地面积13056亩,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1067公顷夏秋两季,粮食总产量624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127元。
一、农业现状
(一)耕地分布:办事处地处市区边缘及油田腹地,季家铺林庄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华北油田会战之初,柿庄4个村、白鹅坟等几个村都不同程度被征用土地,现在全处境内油田农场分布很多。
(二)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全处地势较低。共有机井90眼,均为浅井,由于地表浅层水多为碱性,难以利用,各村均不同程度利用地上水浇地。近几年来,地上水被污染,全处农业基础设施尤显滞后。
(三)专业合作社分布:全处有专业合作社两个,一是鑫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是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鑫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40万元,法人王建国,成员有8人,主要负责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展与蔬菜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产地范围包括永丰村、柿庄北村、蒋庄、郝家铺等村,生产面积约为400公顷,设施蔬菜达3500亩,总产量达12000吨,实现产值1800万元。
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金518万元,法人刘铁槐,位于柿庄东村,产地范围包括柿庄东村柿汉路两侧86亩冬枣,年产值110万元。
(四)龙头企业的'培育:多年来,办事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环境,培育了具较强生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两个:一个是新源淀粉有限公司,另一个是市丰丽特色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新源淀粉有限公司是农产品深加工重点企业,位于办事处东北方向,占地10000平米,现有员工50人,主要产品为优质小麦淀粉、活性谷朊粉,深受用户信赖。商标为“红牛”牌,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其每年所需原料高筋质小麦来源于我处境内,对我处小麦种植起到了巨大辐射带动作用。
特色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市五官淀原种场,核心区占地面积2300亩,以5700亩为示范区,带动辐射周边群众,核心区建设主要包括高新科技展示区、生态产业化示范区、农耕文化大观园、服务中心、景观绿化区等,园区总投资3.5亿元,建设年限为5年。目前,园区路面硬化、行政管理区、高务会馆、会议中心及餐厅已竣工,52个温室大棚及80余个春棚已建成,地下管道完成工程总量的70%,温泉井项目已报到省里正等待批复,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高效农业创业基地,可辐射带动20000余人就业。
二、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对农业工作理解不全面,传统思想较为严重是影响农业工作的重要因素。2、农产品附加值低,类别单一,产业化经营还不到位等。这些都需要工我们在工作中继续改善提高。
三、下一步规划
1、巩固原有的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并继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和标准,打造品牌优势,为更进一步占有市场做准备。
2、谋划好永丰三联牧业有限公司项目,此项目计划占地36亩,投资2600万元,建成大耳羊良种繁殖基地,现已完成选址,项目正在报批当中。
3、优化发展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积极谋划油地共建项目。与油田单位协商,充分利用油田农场建成高标准产业化项目或园区,更好的服务油地居民生活需要。
4、充分利用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园等项目,打造休闲、文明生态渡假村,为市区农业增添新亮点。
20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