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和团结农民的坚强堡垒。XX多万名农村党员是带领农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通过采取座谈交流、实地查看、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区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服务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各地采取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多种方式,在维稳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园区、产业链条中建立党支部或功能党小组,不断优化组织设置模式。对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先行建立群团组织,以群团组织为纽带,延伸党的触角,实现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探索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了行政村、责任网格、小组三级组织网络全面覆盖。全区农村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农村中心学校、卫生所、防疫站等基层乡镇事业单位党组织覆盖率达到了99%。
(二)服务帮扶机制逐步建立。把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民需导向、直面农村的服务帮扶体系。一是建立了以“下基层”活动为主体的多种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全区3.7万名机关干部全员下基层,进村入户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各地也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群众机制,如灵武市“五送两带一包”活动、贺兰县“两集中两优化两满意”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等。二是健全常态化民情收集、办理和反馈机制。全区“下基层”活动建立以县为枢纽的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各类问题。各地探索建立了“5188901民生专线”、政务微博等民意收集、民情分析、民事办理制度。三是健全统筹城乡的服务帮扶机制。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连心工程”,通过“三连”结对方式,形成城乡基层党组织整合联建的新格局。设立农村党员“双带”资金,目前已发放6批800万元,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广泛开展了党员承诺、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提供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帮扶支持,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党建工作互促、困难党员共帮、为民实事同办、和谐社会联建。
(三)服务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加强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服务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设立200万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在沿黄城市中选择试点推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银川市设立村(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市、县财政每年支出7000多万元,按照行政村每年不高于20万,社区每年不高于10万的标准给予支持,提高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能力。二是扎实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社区组织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已建成功能比较齐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大多数活动场所面积达到100平米以上。三是全面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在已有县、乡、村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党员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的整合,打造共享共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党员服务和便民服务相统一。四是积极构建农村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各地着力加强以工作网站为重点的组织工作信息发布平台、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党员教育平台、以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党内信息互通平台、以微博为重点的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建设,着力打造功能齐全的党建工作信息平台。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网络党校,大力推广网上宣传党建知识、受理入党申请、接转组织关系、开展组织生活等。五是着力打造党代表工作室。自治区制定了《关于在全区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建立党代表工作室的指导意见》,并召开现场会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到XX年全区乡镇(村)、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都要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党代表工作室,充分发挥党代表工作室深入联系服务基层党员和群众的作用。六是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村干部“两提三保”待遇保障机制,对连续任职20年以上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给予一定奖励补贴,全面落实村干部任职补贴“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的硬指标。大学生村官待遇比照各地新录用公务员工资标准发放,并缴纳相关保险。
(四)服务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完善。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方面,突出群众满意的导向,努力赋予群众更大的话语权、评价权、监督权。一是深入推进群众评议工作。各地认真总结推广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群众评议的有效做法,在XX年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工作中,分领域组织党员群众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作出评价、提出意见,把群众评议与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行风评议等工作相衔接,推动群众评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二是优化农村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在基层组织建设年考核中,引入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满意度指标,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三是注重考核评议结果运用。XX年在全区乡镇推行“两管三评一推优”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乡镇领导班子管理考核。开展农村党员“评星定格”活动,定期对党员党性进行分析评议。深入开展“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坚持把服务党员群众情况作为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评议的导向性作用。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全区各地在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方面认识到位,行动积极,开展了有益探索,但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有限,需要各级党组织在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和服务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调查问卷》中,“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一项,选择“思想认识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占25%,选择“工作经费短缺,无法开展服务”的占30.6%,选择“人员素质、配套设施落后、限制了服务”的占24.8%,选择“活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未形成长效机制”的占29%;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的看法,比例最高的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基层的服务保障能力”一项,占25.8%。这些数据反映出目前我区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
(一)服务意识不到位。树立牢固自觉服务的意识,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思想基础。从调研情况看,一些乡镇、村党组织和党员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服务党员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存在“官本位”思想意识,以及受计划经济时期重管理的工作模式影响,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尚未真正树立起来。
(二)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到位。如在“下基层”活动和各地开展的其他一些联系服务群众的活动中,如何实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有效地联系与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一些地方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群众的正常诉求得不到反映、解决,最终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上访,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或恶性案件。
(三)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建设服务阵地、打造服务平台,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基础。目前,全区仍有52.87%的村、社区党组织年度党建工作经费低于1万元。此外,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普遍偏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后继乏人、知识老化、能力弱化的现象比较突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弱、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现状也制约着村级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亟需完善。目前,受重视程度、工作基础、物质条件、党员队伍素质等因素制约,各地在探索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方面进展不够均衡,做法各不相同。如在部分市、县(区),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化、网格状的党组织服务体系,有的还很不完善。目前,由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准确定位、评价体系尚不统一,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开展服务工作缺乏统一标准和要求,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本还停留在摸索阶段和层次。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我区目前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调研,我们认为,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从认识上提高,从功能上强化,从机制上健全,从保障上增强,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党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让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成为基层党组织的自觉行为。
(一)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首要任务是提高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把握好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党的xx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党的十八大和xx同志一系列讲话明确指出,要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这就决定了基层干部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这一核心要求上,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意识。一是服务大局。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始终把农村党建工作置于发展大局中来思考、来把握、来推动,努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科学发展的高度对接、深度融合,把握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农村党组织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二是服务民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利民政策,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帮助群众解决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服务群众。牢牢牵住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服务群众工作能力,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四是服务党员。进一步健全完善关怀服务、素质提升、互助服务等制度机制,保障农村党员民主权力,使广大农村党员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关爱和温暖,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全面覆盖的服务组织体系是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要主动适应城乡协调发展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要求,着眼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不断创新农村党的组织设置,密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构建全面覆盖的服务组织体系,做到党员全员参与、党组织全面覆盖;积极拓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的覆盖,根据农村村庄规模、产业布局、组织形式、党员流向等发展变化,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委或党总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农村社会各个层面。
(三)要健全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这个重点来深化。一是打造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一体化服务平台。要加强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农村民生服务中心等有形阵地建设,积极搭建民意表达诉求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助民增收平台、惠民保障平台、安民稳民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健全远程教育网、党建网、手机网等网络服务阵地,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二是拓展多样化、便民化的服务渠道。要完善一线工作法、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考核和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有效做法,积极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网格服务团队,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三是完善经常化、制度化的服务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下基层”及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制度,不断完善“搜集、分类、流转、反馈、督查”群众反映问题五步调处机制,做到思路在一线谋划、工作在一线推动、矛盾在一线调处、成果在一线体现。
(四)要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一要完善农村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全面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统筹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统筹设置机制、城乡一体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城乡互帮互助机制,推动城市和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努力使城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目标相协调、工作部署相适应、工作成效相促进。建立村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拓宽群众参与监督评价农村党组织服务业绩的渠道,努力形成组织评价机制,确保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着眼于增强党组织助推经济发展的功能,采取“产业+服务”、“支部+协会+基地”等方式,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新型社区、产业链条、合作组织上,通过实现共同利益把农民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二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党务工作者队伍,鼓励机关干部到农村挂职任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党组织书记,探索在村级组织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充实工作力量。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自荐公推民主选、跨村任职能人兼等方式,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选拔上来。抓好农村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梯次培养使用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坚持严格管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加大考核激励力度,统筹解决农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动力和创业环境问题,通过办理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待遇、定期走访慰问、机关事业单位定向考录等方式,激励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热心服务群众。三要加大工作投入,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物质保障。健全和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农村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基层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党组织活动有经费、有场地的问题,确保村干部报酬待遇增长幅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各类资源向农村倾斜、重心向农村下移,为农村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拓展村级阵地服务功能,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建立经济薄弱村财政专项扶持制度,“输血”与“造血”并重,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
石屏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年末,中共石屏县委共设15个基层党委(工委),147个党总支,833个党支部,党员13148名,平均每个党支部有党员15名。其中,乡镇基层党委9个,党总支128个,党支部669个;机关单位党委6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109个;企业单位党总支3个,党支部64个;事业单位党总支4个,党支部74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石屏县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对非公企业等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石屏县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向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和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帮助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二是在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党组织设置原则,在党员的生产和生活所在地,采取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形式,设置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党员的教育管理。目前,全县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3个,全部为党支部,个私经济协会党支部1个;三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4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合理,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地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总支(支部)的领导下建立各种农产品民间协会。目前,全县共组建烤烟协会、青枣协会、甘蔗协会、竹编协会等10多类产业协会,并在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县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县共有3024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占无职务党员的60.5%,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1122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云岭先锋”星级挂牌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五星”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每年开展一次评星活动,对星级党员户实行动态管理。并把星级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县共有6148户党员户参加评星,占农村党员户总数的85.37%,其中,“五星”级党员户855户,占13.91%。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县以“云岭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年,在全县9个乡镇开展选民直接选举乡镇长试点工作,由选民直选选举产生乡镇长。在此基础上,XX年按照州委的统一安排,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对9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行直选,改变了“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把推荐权和选择权交给党员和群众,让选民和全体党员直接参与乡镇党政领导选举,把“四权”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二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10人联名推荐和“海选”的方式,坚持“两推一选”,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两推一选”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在*年村级换届中,全县115个村(社区)党总支有43个村委会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占村党总支总数的37.39%;二是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提出的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大中专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在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县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56个县级机关党总支(支部)与45个农村党支部间深入开展以“四村”建设为主体的“支部共建、党员互帮、永葆先进、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县级部门挂钩“云岭先锋”工程党建联系点和先进性教育党建联系点制度,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深入到挂钩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挂钩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挂钩联系点建成“云岭先锋”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互助金制度。*年,哨冲镇实施党员互助金取得成功后,在全县各基层党委(工委)中进行推广,各基层党委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互助金,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目前,全县9个基层党委(工委)设立了党员互助金,共筹集互助资金6.2万元。
四是制定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额补助制度。*年10月牛街镇党委出台措施,对农村无固定收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实行生活定额补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扩大对农村困难党员的补助面,同年第四季度,在全县9个乡镇党委全面推广实施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老党员定补制度,对农村6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每人每月给予20元补助,年补助困难老党员1600多人,占农村老党员总数的50%以上,补助资金近40万元,使农村老党员能够安度晚年,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党员的关怀。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薄弱,党建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年,全县共有136家非公有制企业,其中,建立党组织的13家,占9.6%,大部分非公企业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企业职工大部分为当地农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年末,全县35岁以下的党员2890名,占党员总数的21.98%,而60岁以上老党员3644名,占党员总数的27.7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847名,占党员总数的14.0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党员8773名,占党员总数的66.73%。从总体上看,全县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党加大对农村老党员的关心和支持,建立健全各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救济制度,像对农村老党员实行按月定额补助制度落实执行等,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入党的愿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新发展的党员中农村党员占多数,*年新发展的443名党员中,仅农村党员就有379名,占新发展党员的85.55%。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关心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据统计,仅异龙镇25个行政村,负债的村就有 12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 48 %,负债总额为269万元,负债面大,负债数额大。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强,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工作职责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总支事无巨细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总支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出发,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
,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比如,在城市社区,要围绕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在完善党组织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切实形成有利于整合资源、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明确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合理设置党组织,探索开展党的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规律;在流动人员中党员比较集中、发展比较稳定的“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确定科学有效的党建管理体制,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发展要求的基层党组织构架。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矿产、河流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信镇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随着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的不断扩张,大信镇地理位置正与城区逐渐接近,不仅要让群众在经济、地缘上与城区接近,群众的思想也要由“农民”变为“市民”。目前,全镇村庄文化大院共配备各类图书25000多册,娱乐器材80多件,小健身器材280多件,建成健身路径4条,建立了村文娱室、村图书室,这些场所、设施不仅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凝聚民心、倡导和睦礼让风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让农民在生产劳动之余找到了精神文化归属。(二)广泛开展群体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
为引导群众爱上运动、爱上娱乐,大信镇从培育文艺骨干入手,让这些骨干带动起群众参与其中。文艺骨干深入到各个村庄,手把手地教村庄农民扭秧歌、打太极、跳扇子舞等,再通过村庄的文艺带头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目前,全镇已有20余个村庄成立庄户剧团,文体骨干达400余人。此外,利用传统节日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该镇先后组织开展了正月十五迎元霄节踩街活动、夏日文化广场活动、大秧歌比赛、太极拳比赛、中老年人文体展演等系列活动。
二、农村文化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信镇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一)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据统计,大信镇建设文化大院的村庄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30%,缺少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基础设施。有些村庄的体育健身器材因没有专门维护和管理而被损坏,有些村庄文化设施数量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导致资源相差较大,分布不平衡。(二)经费短缺,农民活动形式单一。
许多村庄因经济薄弱,没有单独的文化活动经费投入,紧依靠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显得势单力薄,村庄的农民文化活动次数和形式都十分有限,缺乏与时代相适应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缺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针对当前大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推进,特提出如下对策:(一)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好各项农村文化政策
大信镇应该根据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制定可操作性强、合乎大信镇实际的农村文化建设条例,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根据实际解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经费问题,保证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并为村文化大院、体育健身设施等建设提供一定资金保障。(二)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干部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责任意识,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设置,形成农村文化建设专人专管的长效机制。(三)整合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通过农家书屋、中小学文化资源与村文化资源互补共享,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更多的文化信息。各村庄要坚持组织开展农民书画展、文艺演出、技能比赛等活动,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自娱自乐、自演自赏等文化氛围。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领导能力。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笔者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不断强化硬件建设,规范制度设计,提升自身水平,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在当前农村建设发展中力量日益凸显,受到了群众的高度拥护。
(一)基层组织核心力量明显增强。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级工作也由管理型逐步转向服务型,工作的方式和工作重点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组织在各类项目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维护社会稳定、关心弱势群体以及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等方面,都在积极为群众搞好服务,时时刻刻以为民的利益为上,真正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在工作过程中,村级党组织也成了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在村级各项重大事项的决策上面起到了很好的领导核心作用,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基层组织结构不断优化。按照中央对干部知识化、年青化的要求,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采取有效途径,积极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到村两委班子,使村级组织充满活力。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在今年8月份的村两委换届中,我乡本着优化结构的原则共调整村两委人员12人,新一届两委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人,占两委人员的33.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13人,占两委成员的48.14%;初中文化程度5人,占两委成员18.5%;35岁以下人员7人,占两委成员25.9%;35岁至45岁人员16人,占两委成员59.2%;45岁以上人员4人,占两委成员14.8%,村级干部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得以优化。
(三)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得到提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把对村级干部的培训纳入重点工作来抓,每年定期组织村级干部(含村级后备干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专题培训班,同时还通过村级先锋在线工作站点等有效平台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在加强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加强廉洁自律意识,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村干部时刻保持警醒,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村级干部坚决处理到位,使广大村级干部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端正自身的行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得到增强。
(四)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随着近年来政府职能的改变,乡村两级干部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转移,尤其是村级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党和国家在农村一系列的政策都依靠他们去落实。村级干部职能也由以前的管理型转变到现在的服务型。我县地处深山区,属劳务输出大县,绝大部分年青人都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儿童,在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各类证件的办理方面,村级干部大都采取主动上门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如在开展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等方面,村两委干部都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开展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阵地建设不断规范。为了使村级组织能够更好的为当地群众服务,为党员活动提供良好环境。近年来,县委组织部不断加强了对全县村级场所阵地建设,每年投入一定资金对一些村级阵地建设比较薄弱的村进行整改和重建,实现了村级场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统一规划了村级阵地格局分布,建立规范化的村级为民服务代理中心,集中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村干部在中心集中办公,帮助群众办理各项证件,处理群众矛盾纠纷,实行一站式服务,将村级为民服务代理中心变成真正的便民中心。
二、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转型期,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基层组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群众对基层组织的期盼值也会越来越高,村级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与群众期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进。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引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但是在产业发展上明显不足,村级集体经济相当薄弱,除少数村拥有少量产业外,如村级集体林场、村办企业等,全县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了村级事业发展无钱办事的现象,往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也不能较好地发挥村级组织的积极带头作用。
(二)少数干部自身要求不严,导致了腐败现象发生。近年来,随着各项惠农资金的增多和大量项目建设的投入,给广大基层干部提供了腐败的土壤。如在农村低保评定、移民人口上报、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极少数干部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为了眼前的绳头小利,把党的原则和宗旨抛到了脑后,结果既为自已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毁了自已的前程,也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受工作环境和待遇影响,村级很难留住优秀人才。由于受条件差、机会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很难留住年青人的脚步。尤其是一些高等知识分子,更是难以选择在农村发展。因为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就业环境、发展机遇、进步空间都是农村无法比对的。在当今的农村,绝大部分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年青人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这就造成了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储备难。并且村级工作烦琐复杂,工作量大,环境差,成天都与群众打交道,直接面对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即使有些年青人想为村级事业发展,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望而却步,因此导致了农村人才难以为继,现有村级干部队伍中也是以40岁左右人员为中坚力量,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
(四)部分农村家族势力一定程度上影响村级工作开展。在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村级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宗族势力的影响更是可见一斑。对于一些群众和领导认可的人选,往往由于宗族势力单薄,在“两推一选”的程序中很难当选,有些票数甚至过不了半数。而对于一些大的宗族,总会想方设法推荐出个别人员进入村委会班子,成为该宗族的利益代言人,因些在当前的民主法制环境中,村委会班子人选具有不确定性,而对那些大家族中推荐出来当选的村委会成员在一定程度上会从该家族的小团体利益出发,不利于村级工作的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实践证明,对于村级发展而言,选好一个好的党组织书记至关重要。村党组织书记一定要做到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工作中要做到率先垂范,敢于顶真碰硬,能够搞好班子的团结,率领村两委一班人凝心聚力干事来,一心一意谋发展。现实中,有些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存在着各种矛盾,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之间存在着矛盾,工作中各唱各的调,班子的不团结,导致村级集体缺乏整体合力,各项工作都很难开展起来。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和培养,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不断发展村级集体产业,引导群众发家致富。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纳入对基层党组织的目标考核体系。各地要紧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本地各类有效资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的有利机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养殖业,努力打造支柱产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解决好村级办事无钱的难题。同时通过产业示范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要逐步实现村村都有集体产业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地方经济注入新鲜活力。
(三)加强村级干部的管理,打造一支清政廉洁的队伍。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关于作风效能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管理。一要加强廉政教育。采取举办知识讲座、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教育引导广大村级干部时刻筑牢反腐防线,提高廉洁自律的思想认识。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制定详细的村级干部管理、村级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引导村级干部严格按章办事,对违反相关制度的人员坚决处理到位。三要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低保评定、移民人口申报、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规范透明操作,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接受群众的监督。努力打造一支清政廉洁高效的村级干部队伍。
(四)创造各种发展平台,引导广大人才投身村级事业。村级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我们要积极创造各种有利于村干部发展的有利平台,如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等,通过这些有利条件来吸引广大年青的人才投入到村级事业发展之中,也让现有的广大村级干部队伍有了盼头和希望,能够较好增强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只有吸引更多的优秀知识分子进入村级干部队伍当中,才能够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进而推动全乡的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12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61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