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回乡,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员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曾插队落户艰苦劳作并于近十年内失地的乡村实地走访。耳闻目睹农村改革开放新变化、新情况,感受和分析城市化建设进程带给乡村群众种种阵痛,思索失地农民中普遍存在的难享改革普惠红利,饱受强征、逼迁、毁林、平坟等折腾的民生焦点问题,不免慨叹前些年苏荣指挥棒下江西产生了不少政治和自然生态问题:当我们正从苏荣案和种种民生阵痛中逐步走出时,老年失地农民群体还在逐步演变成新的贫困人群,而基层的发展“阴霾”和余毒并未完全肃清。在以往与民争地频频发生后,农民的失地保障和补偿投入如何加大?农村“化人”如何先“化”党员干部?土地流转和失地“红包”发放?如何纠正和防止流转土地开发的蛮横无理简单粗暴?一个个值得思索的问题使我不由不奋笔疾书。
“洗脚上岸”难留种田根
多年来,有点不切实际的城市扩张进程中,这个离县城20公里的市级乡镇屡进各级领导的农业现代化城市规划视野。提前圈地中村小组集体和农民个人付出阵痛代价后,购地投资方投资也多无延续,产业赢利收入寥寥无几。不能机械化运营让被购土地产出甚微,荒芜是处可见。交通方便地段“面子工程”生态建设虽小有成就,却是以农民自留山田地庄稼被毁、林木被拔砍为代价。宽阔的黄泥大道和连片坟地,掩饰不了这里的原始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遭受毁坏的曾经。失地带来的现实是,部分人顿感今后生产生活无着,长久忍让和走出阵痛后,部分打工村民在改革创业中得到一些红利,在村的新一代有的走上富裕之路,但许多离开家乡艰苦创业的只能自管温饱和勉强养家,逐渐老去的在乡老人有的曾经振奋,多数阵痛难平。有老村民说:“闹洗脚上岸十多年了,我们的改革红利很少有增加,孤寡老人五保补贴也和当年补助相差无几,倒是拿地官员们得到上调提拔的红利,他们享的是强蛮推动卖地和建设项目的福。”据说这里一个小小开发区负责人,已经爬到设区市供销社书记的高位”,网上至今有人实名举报他善于贪污,被提因老婆是局长小姨,曾在城区粮油供应公司与公司与会计勾搭贪占并生子,也曾在任当县二轻局长与开发区主任时与人合伙低价购地百余亩,用于私人倒卖和建农药厂,至今某国道边还有他的名字命名的两户企业。开发区多起群欧重伤纠纷,难阻他快进仕途,苦的是百姓为失去好山好田愁苦不断,开发区青年种田家风几近失传,原收成旺盛的山里老居农田至今荒芜。
迁村平坟仍在发生
当年修堤曾寄住的村庄,村民们异口同声反映镇、村干部伙同所谓执法工作队到处逼迁平坟的事情。在高铁线上该村委多个村庄的集体山地上,我见到新立起的成千个坟堆和所占几百亩空地。据说近年市镇在该村委强力推行巴布洛大型农业综合体项目,但广失土地的村民只是去年从广为散发的传单中知晓。村民代表大会从未表决同意征走这些山地来建坟地墓园,企业和村委干部以发展旅游事业为名圈走了农民承包地,并强求确认是“集体土地”同意流转,如不同意多被扣上“跟政府作对”的大帽子。有的村田地三次被流转,从4年前开始一直闹到今年过春节前,大多数要求拆迁的村庄已被强行平了山地老坟。新墓园占的是农作物山地,栽种就有收入。现在一眼望去满山遍野新黄泥坟堆和新老墓碑,不少是无名墓碑。村民对相当规模的墓园和火葬厂落在这里很不满意。愁的是“造假”和有用庄稼地越来越少。镇书记不听群众指责,调来警车助威监督指挥平坟,有坟地的村民被告每人可领六百元钱用于迁坟地葬物。据说新建的墓园项目原本没打算设在这里,是在外乡镇推行不下去后才被“打”过来的。上级和企业是按每建多少坟来核算建设项目补偿的,老百姓没到手的迁坟费只是款项的小头。“巴布洛”强力推动做此项目,大多数农民的土地流转费却只是一年一兑。
补偿不公农田曾任荒芜
补偿不公或拖延。一位在外打工回乡的村民说:“我年近60却因没地没补偿”,原来他长期在外务工。补偿发放规则村干部定,规则执行中不能一碗水端平,使一些利益群体没得到补偿,村民小组干部巧立名目留用补偿积累,补偿不公同时导致干群、邻里关系紧张矛盾频生。某村小组重男轻女,尽管女的交了税收也不发补偿,有的说按家谱发放男丁补偿,但实际操作却被打折扣,74岁老汉反映外地工作亲属没补偿和林地被毁没补偿被反称“贪心”、“霸占土地”,和老伴一起被乡村借故取消低保……
乡村群众自我种地止损,不忍心原来的粮田肥地荒芜,见缝插针种上大豆和庄稼,却多被村委书记带人拔掉或药毁。一名妇女说:“前年我在堤坝边种的豆子被拔,种点水稻被“草干灵”杀死,我不让打药被一把撞倒在田埂边。”去年村委通知可租种时已过春耕时节,多数老百姓只好交230元一亩田种一季晚稻,今年说要加到500现金租种一亩。现在本可返租的地变成新坟地,农民难以返租,眼看春耕大忙将到,部分稻田又面临春荒威胁。去年有老年农民补交了1800多元才保了自己“有粮不慌”。
同村委异地逼迁
一饱受村镇强行逼迁苦的洲子村老农痛诉村镇干部参与的集体逼迁:“统一丈量房屋时,一位不同意搬迁的妇女被强行捉手指按手印。按去年3月的管委会、镇政府传单,年底前要完成安置房建设和整体搬迁工作,但说要搬迁去的3里外村委会根本没动工开建新村,却要我丢掉现成的山地农田和新家,去附近没有生活来源的山坡上当市民,这样哪有我在靠山靠港的祖居地方便呢?祖业荒废,又没有系列补偿和保障,我这快到古稀的人连养老保险都没有,还要逼我开车的儿子签字同意交屋搬迁,这是哪家的法律?”
大城故事”还在发生
”大城故事”曾发生的地方,空房已烂并无外来人购买居住,而对侧马路深处,市和开发商的“陶瓷总部经济”,巧立名目的住房小区新房屋却一片片。大竹山、泉井等地农民的山地良田被所谓“大老板”买走后,崛起的只有类似这些近十年建起来的难得有人问津的房屋,听说其中一些城市干部无奈中也只好按集资规定统一投钱。不愿失地的南溪村曾发生强征土地中周利华自杀自残事件。
“大城故事”腹地的邓龙村里侧公路边,成功通车的高铁沿线清晰可见大片荒芜田地、坟堆,足有数百亩。据说远处绿林掩映的村庄将更换主人,尽管早几年说的农贸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没有眉目,但10里开外国道沿线土地房屋仍陆续被逼征,古楼某村动工拆迁几月前刚开始,这黄金地段的村民说搬迁无法避免,因为镇政府传单公开说巴布洛项目涉及5村32村小组和1万7千亩流转土地。这位农民给我找来了有此内容的“致巴洛项目区内村民朋友的一封信”,白纸黑字果然不假。可是,邓龙土地被卖或流转时相继说的却是建农贸大市场、高铁和食品加工城……提倡“洗脚上岸”后,为了项目实施相继开山开路,种庄稼,也同时让农民失地、平坟、失村,农民的系列生活保障却很少有动静……
一位91岁的老农,十多年前因找年轻的老村支书评理被打成手指骨断裂,近两年他只能靠折子上月均200多元低保和老年费补助艰难度日。临近签字丈量房屋时他的伙房突然倒掉了,尽管村干部来察看过,煮饭也成了问题,但他的伙房却没计入丈量面积,去问灾害补偿,说他没交“住房保险”,他希望能交上这笔保险得到补助,同时更为快无法自理生活深深忧愁。
一名儿女在外打工的老人,被一名劳改刚回的村民嘲笑是“穷鬼,跟没崽一样”,并被一下推倒在地手痛脑麻。老人穷是因为低保被取消,老伴又和他一样病痛多。他说,我50多岁前在乡企干了几十年,原工作单位水管站或林场的职工后来都办了职工养老保险,“漏掉”我这唯一病痛回乡的。按贡献不要说低保和失地养老保险,就是职工保险我也应办理,可我连新农保要办都说要自己交保险金8万多元。至今,他和老伴还在等毁林补偿、低保恢复和亲属失地赔偿,几位子女也难以安心在外工作。
异地为官”难以服众
乡村干部素质低,胡作非为事件屡屡发生。一位村委书记多次殴打群众,被断指骨老农告到法院后,以欺骗手段骗得老农撤诉接受调解,却至今还欠着老农部分应赔偿款未还。被查处后他改了名字继续获父亲的“把兄弟”和继任的女书记等提拔。涉嫌违法拿地纠纷和贪污腐败,市里仅让他和女书记两人异地为官。他初中都未毕业,参加公务员选拔考试居然被录取上,当上副镇长,自吹考了第一。熟悉当地土改历史的老年群众告诉我:他公公历史抗日时期给鬼子做事,曾发信号引日本鬼子进家乡。得到后任书记重用正是她崇尚“有打势力强”,听说该副镇长调到别镇后照样拉队伍聚众练武,去年被“抓查”,具体情况不详。
综上调查所述:农村征地规模过大,直接导致农民生活水平降低,生活质量受影响,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加强农村政治生态建设、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解决老年失地农民老有所养问题,成为当前失地农村当务之急。联系当前即将开始的党建+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感到应在基层农村进行部署推动普及开展。抓住民主治村、党员廉洁从政、服务村民三大内容搞好教育活动,推进失地乡村生态建设和生产发展,切实关注良田山地实质性开工生产建设、被占林地保护和土地产出赢利,防止搬迁用地项目随意性,防止拆村平坟事件惊民扰民,防止老年贫困人群滋生,是落实***视察江西关于民生问题内容讲话的实际行动。也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改革和民生大事,大力建设村清官正民诚生态美的新农村,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推动和睦乡村建设,完善失地农民合理补偿项目机制,降低老年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发挥农民参与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因素,是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业应尽的政治责任,我们理应为之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春节回乡的调研报告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党员春节回乡调研报告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党员春节回乡调研报告1000字一
今年过年,我们家人特别齐,兄妹亲戚都回去了,真是个团圆年。这次回乡过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习惯,而是全家人一起来了个访亲出游,看了看家乡的变化。
家乡交通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乡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养老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在家驻守多年的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是,年过到了初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最新党员春节回乡调研报告1000字二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乡过年,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基本情况
我的家乡分宜县,位于江西省西中部,袁河中游,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形。地势南北部略高,中部较低平。总面积1389平方公里,下辖6镇4乡1场1个办事处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27个行政村和11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
(一)家乡新事物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村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
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机关新气象
春节慰问活动开展以来,没有悬挂横幅,没有警车开路,没有随行众人围绕,更没有出现干部之间红包相送的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群众深深感受到了机关干部的实在与温暖,朴实的清风随着节日的喜庆阵阵扑面而来。
“以前,我们担心领导大老远来,吃不好喝不好,显得太寒酸,但现在中央有规定了,必须照办,大家也轻松。”机关里一名负责后勤的人员说,“现在有领导下来调研,不再去附近的饭馆,都在机关食堂就餐,既节省开支,又具有当地特色风味,一举多得啊!”“以前在接待和被接待上,耗时耗钱耗精力,”机关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八项规定”不仅群众拥护,体制内的公务员也觉得减负了,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实际工作上。
(三)群众新声音
亲戚家的孩子在分宜中学里读书,经过一看,崭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高高矗立,绿树成荫,一扫当初破旧落后的印象。不只教学条件改善了,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增强。学校老师编制是正式编制,去年已经两度提工资,实现与公务员的“两相当”。因为待遇好,所以老师们都愿意来到这个地方教书。去年中考,分宜中学就取得了优异成绩,孩子能在本地接受好的教育,大人外出打工也放心。“留守在家的老人看着孩子,想起了孩子的爸妈,要是大人也能在本地工作就更好了。”分宜县受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所限,就业机会少,创业环境差,造成了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借助新项目的落户契机,要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创办生态工业企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二、存在问题
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乡亲们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出了忧虑,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成长有疏忽。村民们普遍认为,虽然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单靠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太有限,普遍感到没钱花。经调查,我村52户人家中,真正只靠种地谋生不在外地打工的仅有 9家,其余43户中至少有一人长年在外打工,打工者全都是青壮年劳力,村内多以老弱妇幼为主。经统计,我村有近20户人家的未成年子女为留守儿童,其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在外打工的父母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能为力,只得任其发展。
(二)土地经营承包有偏差。改革开放以来,最先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的便是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制度解放了生产力,适应了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深受农民拥护和爱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土地经营承包的一些弊端已日渐显现。首先是农民各自为战,土地被化整为零,不适应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其次是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耕作有一定的盲目性,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利润微薄,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时常跟风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常常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第三是土地经营权长期不变的政策在农村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
前些年土地经营权承包30年不变,2023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50年不变,还鼓励农村土地自由流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农户家里的人口大都会发生变化。按照政策规定,各村应根据各农户人口增减情况及时调整土地。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村子调整步伐滞后,使得一些农户“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显失公平。据了解,我们村自1998年土地调整过一次后,至今十多年再无调整,有的家庭娶了媳妇有了小孩,但土地并无增加;而有的家庭老人离世,土地并无减少。
(三)村级组织管理有欠缺。目前,农村村一级自治组织人员不足,机构涣散。村里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忙于自己的事情,甚至一年连一次会都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甚至县一级党委、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至村民。同时包括文化活动在内的各项活动更是十分匮乏。
三、意见建议
当前的农村,虽然有上述种种问题,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不是主流。总体上,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各种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现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级组织的建设。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加大乡镇一级的交流、提拔工作。绝大多数乡镇级干部属于“天花板”官员,几无晋升空间,工作缺乏动力。前些年,一些地方试行给连续多年任职乡镇的主要领导以副县级待遇的办法,建议再调研完善,可以借鉴试行。村一级干部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不属于公务员系列,待遇更低,建议一方面加大培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待遇,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的投入。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农合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农合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三)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落实。尽快出台一些具体措施,落实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尽快把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的手里,让富余人进入城市或在种田能手的“农场”工作,加快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煤矿党员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根据《关于开展机关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县罗富乡黄江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情况、通讯和卫生、乡村清洁和绿化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2000元。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2000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2000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5、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6、人均收入情况
2023年前我村人均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年总收入为20000元。其中务农收入3000元、务工收入15000元、其他收入2000元。至2023年底,村民收入有所改善,我村响应政府号召,开荒扩土大面积种植甘蔗,一年家庭增收至少10000元。
2、 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3、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
“美丽** · 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建统一的垃圾池,安排专门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等。这些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督促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乡里建立起了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然后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乡村保洁队伍,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在不管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及房前屋后都可以看到有关“美丽**·清洁乡村”的标语,在县里专门提供的环保垃圾桶上也印刷有“美丽**·清洁乡村”,时刻提醒着村民们注重环境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村民们感受到了乡村清洁的诸多好处,提高了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二、村屯绿化活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现在的我们村不再是只看得到农作物这样的绿色,更看得到城市中才有的道旁绿化树。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始了村屯绿化,在乡村公路两旁种起了各种绿化树种。在荒山上开疆扩土,大面积种植核桃,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打造核桃大县,通过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既满足了绿化的需求,又不浪费土地的价值。
三、结论
(一)经此次调查,我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得以改善,与外界联系更密切。原来是泥路,很少有人出来走动,现今部分为水泥路,摩托车变多,私家车开始出现。
第二,经济有所增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由之前仅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变成开始回到家乡种植甘蔗等各种农作物,有人开始养殖畜牧,收入门路较之前广。留守人员有所减少,创业人员逐渐出现。
第三,环境大大改善,逐渐贴近新农村。虽然还没全村硬化,可是通过接收外界信息,村民各方面意识逐步增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美化周边环境。
第四,文化气息愈加浓烈,延续传统文化。作为壮族传承者,以前没有的科技设备也加入到其中,使得过新春佳节更热闹,唱山歌、打陀螺、抛球等等各种传统活动举办得风风火火。
(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通信还没解决,网络没有连接到屯户,村民没法更全面接收外界信息,空有充分的土地资源,没能好好利用。
第二,文化教育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只有村口有一所学校,篮球场等各方面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数量少,有些屯离学校路途远,偏僻,致使很多人文化程度低。
第三,空有充分土地资源,没能形成产业链。由于道路、通信等多方面落后,农作物科技含量低,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村民都满足于自给自足,没能好好利用当地资源。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已经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党员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乡过年,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基本情况
我的家乡分宜县,位于江西省西中部,袁河中游,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形。地势南北部略高,中部较低平。总面积1389平方公里,下辖6镇4乡1场1个办事处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27个行政村和11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
(一)家乡新事物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村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
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机关新气象
春节慰问活动开展以来,没有悬挂横幅,没有警车开路,没有随行众人围绕,更没有出现干部之间红包相送的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群众深深感受到了机关干部的实在与温暖,朴实的清风随着节日的喜庆阵阵扑面而来。
“以前,我们担心领导大老远来,吃不好喝不好,显得太寒酸,但现在中央有规定了,必须照办,大家也轻松。”机关里一名负责后勤的人员说,“现在有领导下来调研,不再去附近的饭馆,都在机关食堂就餐,既节省开支,又具有当地特色风味,一举多得啊!”“以前在接待和被接待上,耗时耗钱耗精力,”机关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八项规定”不仅群众拥护,体制内的公务员也觉得减负了,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实际工作上。
(三)群众新声音
亲戚家的孩子在分宜中学里读书,经过一看,崭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高高矗立,绿树成荫,一扫当初破旧落后的印象。不只教学条件改善了,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增强。学校老师编制是正式编制,去年已经两度提工资,实现与公务员的“两相当”。因为待遇好,所以老师们都愿意来到这个地方教书。去年中考,分宜中学就取得了优异成绩,孩子能在本地接受好的教育,大人外出打工也放心。“留守在家的老人看着孩子,想起了孩子的爸妈,要是大人也能在本地工作就更好了。”分宜县受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所限,就业机会少,创业环境差,造成了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借助新项目的落户契机,要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创办生态工业企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二、存在问题
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乡亲们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出了忧虑,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成长有疏忽。村民们普遍认为,虽然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单靠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太有限,普遍感到没钱花。经调查,我村52户人家中,真正只靠种地谋生不在外地打工的仅有 9家,其余43户中至少有一人长年在外打工,打工者全都是青壮年劳力,村内多以老弱妇幼为主。经统计,我村有近20户人家的未成年子女为留守儿童,其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在外打工的父母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能为力,只得任其发展。
(二)土地经营承包有偏差。改革开放以来,最先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的便是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制度解放了生产力,适应了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深受农民拥护和爱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土地经营承包的一些弊端已日渐显现。首先是农民各自为战,土地被化整为零,不适应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其次是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耕作有一定的盲目性,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利润微薄,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时常跟风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常常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第三是土地经营权长期不变的政策在农村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
前些年土地经营权承包30年不变,2023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50年不变,还鼓励农村土地自由流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农户家里的人口大都会发生变化。按照政策规定,各村应根据各农户人口增减情况及时调整土地。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村子调整步伐滞后,使得一些农户“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显失公平。据了解,我们村自1998年土地调整过一次后,至今十多年再无调整,有的家庭娶了媳妇有了小孩,但土地并无增加;而有的家庭老人离世,土地并无减少。
(三)村级组织管理有欠缺。目前,农村村一级自治组织人员不足,机构涣散。村里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忙于自己的事情,甚至一年连一次会都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甚至县一级党委、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至村民。同时包括文化活动在内的各项活动更是十分匮乏。
三、意见建议
当前的农村,虽然有上述种种问题,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不是主流。总体上,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各种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现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级组织的建设。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加大乡镇一级的交流、提拔工作。绝大多数乡镇级干部属于“天花板”官员,几无晋升空间,工作缺乏动力。前些年,一些地方试行给连续多年任职乡镇的主要领导以副县级待遇的办法,建议再调研完善,可以借鉴试行。村一级干部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不属于公务员系列,待遇更低,建议一方面加大培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待遇,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的投入。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农合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农合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三)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落实。尽快出台一些具体措施,落实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尽快把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的手里,让富余人进入城市或在种田能手的“农场”工作,加快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
76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