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栏目

政府政府工作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热度:41

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第1篇 xxx乡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业务培训班,

通过学习与培训,管理员能够熟练地掌握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增强了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发布的操作性。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公开信息数。截至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2条。

(二)公开信息的主要类别: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土地整理、山场招标、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招标情况;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其他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等。

(三)信息公开的形式。公开的形式包括县政府网站、公告,宣传单、档案馆查阅场所及其他便民渠道。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全年我乡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请求。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全年我乡未进行过政府信息公开收费。

五、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全年未发生针对我乡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未发生针对我乡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未收到针对我乡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申诉案。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我们采取的公开形式比较单一,公开设施缺乏,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知晓率;政府门户网站上政府信息公开数量少,信息公开不够及时,政府信息公开长效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内容归档还不够准确,工作人员工作技术有待提高。

(二)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1、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从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科学规范政府信息分类,明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范围。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前保密审查制度,明确审查工作程序和责任,确保“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完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确保每件申请得到规范答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2、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推进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试行对涉及民生、公众关注度高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定等政府信息开展相关解读工作。进一 步规范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等公开载体建设,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方便群众及时获取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xxx乡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特向社会公布度xxx乡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信息和不予公开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及附表等。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xxx乡人民政府办公室联系(地址:将乐县xxx乡人民政府 ;邮编:353311;电话:0598-2983319;传真:0598-2983319 )。

一、 概述

推行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乡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向纵深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xxx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统一筹划,部署任务,落实职责,把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并确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信息的收集、报送、公示等项工作,确保我乡政务公开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

2、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推进,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相关制度,我乡认真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对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公开时效、公开形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并确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信息的收集、报送、公示等项工作,确定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对外公开了政务信息受理机构及联系方法,使政府信息公开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根据政府信息公开需要,我乡专门配置了一台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用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保障了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宣传和培训。按时参加了县政府办举办的

xxx乡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第2篇 xx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

綦江已经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

1998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綦江县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渝黔高速公路建设三大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綦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负重自强,开拓进取,开创了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克服困难较多、承受压力较大、爬坡过坎的五年;是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县属国有企业改制率达到95.6%,70%以上的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土地 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契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县镇机构改革、乡镇和村居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进,“三金'、“三乱'清理整顿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发展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功举办了綦江县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参与全国、全市经贸洽谈和会展,外商投资日趋活跃,新增外来投资企业55户,引进重点项目25个,五年累计利用外资8.48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绿色通道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封山育林完成18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8%。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一控双达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功能区环境达标)工作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五、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德治县取得成效。“科教兴县'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市、县重点科技项目31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农村艺术教育列入全国50个实验县之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支持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厂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三为主'县的创建目标,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体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批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在全国、全市比赛中获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药秩序整顿取得实效;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无偿献血、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了征兵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工会、人事、统计、审计、社保、民政、气象、质监、档案、史志、保密、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外事、信访、老龄、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六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85件,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三五'普法圆满完成,“四五'普法深入开展,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县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道路运输、矿山企业、消防、化危品、地质灾害、民爆物品等方面的安全整治和检查,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法轮功'邪教组织,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五年来,县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勤政意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在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一是人民广场工程已完成勘察设计、项目报建和部分旧房拆迁工作;二是影视会议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是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五是县城至三垭口、县城至玉龙道路改造工程完工,綦隆路口路面已完成半幅硬化;六是大石路改造工程竣工;七是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已开工建设;八是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九是完成了3.5万人、2.1万头牲畜的农村饮水任务;十是59个村的扶贫项目完成了规划和29个村的启动工作;十一是通惠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城饮用水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水质已恢复到3类饮用水源标准。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励精图治,结束了低谷徘徊的局面,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速度较快、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新起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和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綦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所有关心綦江、热爱綦江、支持綦江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县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550美元,比全市少200多美元,小康建设进程比全市滞后2年;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科技基础较为薄弱,运行机制还不够灵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形象尚差,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换、工作作风、领导方法和管理水平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未来五年

綦江阔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新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建立“一极二廊四区'经济发展基本格局的五年,是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关键五年,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五年。未来五年,渝黔、綦万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綦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实现“十一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新一届县人民政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投资和激活消费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奋斗目标是:夯实工业强县基础,构筑四大经济高地,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实现富民兴县目标。构筑开放型经济高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放开投资领域、放开要素市场、放开资源配置、放开融资渠道,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大幅度增加,出口创汇实现翻番,突破1600万美元。

构筑特色经济高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推动全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和聚集辐射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到,力争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到22:40:38。

构筑民营经济高地:大力发展以私营个体经济和股份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争使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60 %以上。

构筑城镇经济高地:加快县城建设步伐,使县城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万人。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创建5个“经济强镇'、5个商业小城镇和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万人,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

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得到弘扬,精心打造诚信、文明的新綦江。为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经济为支撑,加快建设工业强县

工业兴则百业兴,振兴工业是振兴綦江经济的必由之路。要举全县之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加快园区建设,构筑工业经济新的载体。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要求,集中力量把桥河工业园区建成市级产业园区。以原庆江机械厂闲置资产为依托,以纺织业和建材业为主导,把庆江工业园区建成县级产业园区。要依托场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有出口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园区建设要高起点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搞好集中整治和配套建设。要创新园区开发机制,突出解决项目、资金、人才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找项目,从宏观政策上把握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从市场准入上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从资源优势上把握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开发一批比较优势项目;用全新的思路筹措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信贷、外资、内资并举的方针,招商引资建园区,形成上争下筹、内聚外引的多渠道筹资格局;用优惠的待遇引人才,在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以人才支撑园区优势产业,以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人才推动园区经济发展。

切实扶优扶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和企业发展无小事的思想,大力支持市属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企业改、扩、建项目中的具体问题和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火电和水电并举的能源工业、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形成支柱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大、高新技术产业更快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着力三大创新,努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机制创新,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县属国有集体企业走民营之路。重点搞好18户国有集体关停企业改革,转换机制,盘活存量,再现生机;着力管理创新,按照“科学、从严、高效'的原则,挖潜革新,降低成本,强化管理,增加效益,培养一批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的工业经济“小巨人';着力科技创新,坚持技改扩建与新上项目并重,每年实施一批技改扩建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每年新上一批科技先导型的工业项目,每年引进一批外来投资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是基础,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关键。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面向市场,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高水平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实施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调整种植业、改造提升林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加工业,构建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一是要培植龙头企业。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兴办和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资源支撑面大、群众受益面广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发展特色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壮大产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石梁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区,着力实施以南部四镇为重点的2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抓好水果、蔬菜、畜禽、粮油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30万只肥羊羔、3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5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甘兰型黄籽油菜、优质辣椒、反季蔬菜、优质水果、5万亩笋竹、3万亩中药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以镇村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创办专业协会,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以科技和信息为重点,为农村经济搞好全方位服务。

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以实施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百个经济强镇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村第三产业的比重;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城市有序流动,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民负担的经常性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抓好5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不断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困难群体由温饱逐步迈向小康。

三、以激活消费为重点,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房地产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流通活县的要求,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强化组织创新和业态创新,逐步培植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的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城北大道、中山路、龙角路三大特色商业街;抓好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火车站批发市场、边贸市场和商业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市场网络、城镇社区商业网络和小城镇商业群。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组织体系和贩运大户,促进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双向流通,活跃农村市场;着力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便民店、专卖店、保健、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把綦江建设成为重庆南部边境商贸中心。

以发展休闲、度假为产业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搞好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加大引资开发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北部旅游环线。抓好旅游促销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綦江旅游的知名度、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把綦江建成主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以咨询为主的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家政家教、医疗保健、就业培训、卫生保洁等就业容量大、带动力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

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为目的,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归集面和归集率,加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住房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购房能力,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以增加投资为动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幅度增加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城乡面貌大改观。

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按照“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城镇土地、公用设施等存量资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城镇建管机制。坚持城市新建与改造并举,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原则,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成县城旧城改造,建成城北环道、孟家院公铁立交桥、电力街二期工程、上升街道路、县体育场、营盘山公园、5万吨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形成中等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山水园林城市的雏形。加快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以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沿线的集镇为重点,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镇、示范镇,建设一批聚散辐射能力较强的特色小集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使城镇化水平在2002年的基础上提高12.5个百分点。

加强交通体系建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加快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总体要求出发,以“一小时綦江'为目标,按照“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交通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与高速公路配套的四通八达、流转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建成渝黔、綦万两条高速公路;完成210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和省道303线全面硬化改造;改造赶犁路,打通与江津的县际路,建成县城到中峰、横山、丁山、扶欢、新盛5条通镇油路;强化道路养护和管理,提高好路率和公路畅通能力。

加强通讯网络体系建设。加快电话基站建设步伐,程控交换网点增加30个,程控交换机扩容10万门,建成覆盖全县的通信网络,实现村村通电话。加快綦江信息港建设,建成高速宽带网,推进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全县电话普及率、电视入户率和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电子政务工程',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能源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积极为中峰抽水蓄能电站、赶水火电厂等项目建设提供条件和服务,在开发利用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方面规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成鱼栏咀水库,续建小一型水库3座,完成一批病险水库整治,加快建设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灌区,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气象监测预报和村社户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示范户建设,搞好农户改厨、改圈、改厕、改灶、改晒坝,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优化环境为先导,做大做强开放经济

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不懈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开放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优化环境的先导,冲破各种思想障碍,摒弃陈旧落后观念,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思想环境;二是确保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高效正常运转,努力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三是加强政风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严肃查处损害綦江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公正严明的执法环境;四是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五是制定和落实县人民政府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放水养鱼'的政策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以利招商、以诚招商、以园招商等多种形式,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银行金融贷款,加快激活民间资本,促进项目、资金、人才、信息向綦江聚集,把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入世后外贸环境改善的有利条件,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足用好国家和市、县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出口大户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出口项目和经营主体,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政策上扶持、经营上服务、发展上鼓励,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改造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农产品开发。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技术创新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成规模、上档次、增效益。

六、以基本国策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高度重视并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解决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搞好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使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坚定不移地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两大重点,强化城区扬尘和噪声污染防治,推广清洁能源,开展机动车辆尾气整治,加快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使污染物达标排放,逐步关停或搬迁县城规划区内经技改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严重污染企业,使县城空气质量基本达到二级标准,努力把綦江的环境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坚定不移地贯彻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资源珍惜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三大重点。坚持群防群治,重点搞好城镇和农村居民集聚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既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保护国土和矿产资源,又要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完成1.6万亩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加速荒山荒地绿化,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以先进文化为方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铸造富裕、民主、文明的新綦江。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职工和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爱家乡、兴綦江'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城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健康素质以及文明程度。进一步搞好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健全完善政府民主和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丰富民主内容,拓宽民主渠道,坚持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让群众知情、理解、参与和支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政策。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县水平。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妥善分流人员,减轻财政负担;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依法惩治邪教组织和黑恶势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组建一批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发展“两基'教育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前建成5所市级示范学校。加强继续教育,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基本完成中小学校现有d类危房改造,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农民版画陈列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一批市级示范文化站、综合文化站。大力弘扬以綦江农民版画和少儿版画为特色的地方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深化卫生改革,抓好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强化药品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八、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县逐步走向宽裕的小康社会。

千方百计扩大城镇就业和再就业,降低城镇失业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增加就业岗位的基础作用,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和经济组织更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力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当年新增下岗失业人员,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千方百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保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扶助等保障事业。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千方百计创建市级卫生城市,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围绕把县城建成“山水园林特色的城市'这一目标,不断提高县城管理水平,认真做好县城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深入开展城镇容貌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镇居民卫生意识,加强城镇干道、主要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和路段管理责任制,根治县城“脏、乱、差',提升城市形象。城镇建设要突出建筑风格,体现城镇特色,降低容积率,提高绿化率,努力使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xx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第3篇 镇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XX年工作回顾

XX年是决战“xxx”、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之年。一年来,镇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四次会议和上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围绕“打基础、创环境,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求和谐,强作风、争一流”的总体要求,克服前进中的重重困难,强力推进“五区五镇”建设,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科学率先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今年全镇完成地方工业总产值2553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764.24万元,增长23%;完成工业增加值580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8万元,增长0.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增长%。

一、围绕科学转型抓经济发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一)抓支柱求规模,狠抓煤矿整合兼并重组。按市、县审批方案,我镇由年初的7个煤矿整合兼并重组为4个。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工作,目前已完成3对煤矿的整合兼并重组,还有1对矿井正在进行协商。煤矿整合兼并重组以后,我镇单个煤矿的年生产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同时,今年来投入2530万元,加大煤矿的技改投入力度,尽管受8月份以来停产的影响,我镇今年煤炭产量还是有望突破20万吨。

(二)打基础创环境,努力打造经济转型平台。加快工业小区的建设步伐,把工业小区的建设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来抓,今年重点做好了打鼓岭、黄花水、肖家、乐塘一带工业小区的规划以及工业土地利用调标等基础性工作,有效地提升承接产业发展承接力。狠抓污染企业的整治,按照“关闭取缔一批、限期整改一批、规范保留一批”的原则,对黄花水一带工业小区13家污染企业进行强制关闭或限期转型、转产,使黄花水工业小区污染现状得到了解决,腾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调结构保增长,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按照“稳稻、扩烟、发展特色农业”的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今年,全镇种植烤烟2200余亩,完成5500担,山口凤、双珠两个村新种植桉树1100余亩,全镇桉树种植达8000多亩,水稻、生猪、等其它农副产品、畜牧产品的产量均比去年有所增长,农业产业进程步伐进一步加大。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组织村支两委主要干部到宁远、桂阳等地考察金银花产业,目前,全镇各村组织发展金银花产业热情高涨。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共核实山林面积5800余亩,加大森林防火、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农村经济得到逐步优化。

二、围绕基础设施抓镇村一体,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逐步推进镇村一体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一些的问题,镇政府全力以赴,举全镇之力筹措资金5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行肖公路的扫尾工程,启动并完成了肖周公路镇区段的硬化及下水道工程整修、乐塘大桥的改造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大楼的建设,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在今年完成了。全力维护衡武高速建设施工环境,目前,肖家镇内段路基已成型。基础设施建设是近十年来镇财政投入最大、工程数量最多,且人民群众反映最好的一年。

(二)以乐塘村新区建设为示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乐塘村新区的建设,年内投入600多万元,完成村综合大楼、新区水电路讯、绿化、广场、五保之家、休闲娱乐,旧村道路、线路、自来水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乐塘村新农村建设正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推介,工作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肯定。镇内各村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肖家村完成自来水工程建设,新队村启动了环村路工程,乐岭头搬迁逐步推进,坌头村通村公路正积极筹划。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肖家、乐塘等几个村配备了保洁员和环卫生设施。

(三)以农田水利建设为载体,农业基础有力夯实。今年,完成白茅等村山塘清淤1000余方、渠道维修1800米,水库大坝整修23处;为改善滑洛、乐塘、乔田三个村的农田灌溉,邀请专家对打鼓岭隧道进行了勘查、评审和设计工作。

三、围绕改善民生抓和谐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打防结合保稳定。扎实开展“大下访、大回访、大调处”、“乡镇干部下基层”等活动,调处纠纷隐患58起,化解群体性矛盾2起,化解上访问题12件,严抓违法犯罪,协助公安部门捣毁赌博场所3个,抓获涉赌人员22人;发生刑事案件5起,破5起,治安案件22起,抓涉案人员36人,刑拘16人。加强对重点敏感区域、学校的监控,投入5万余元,在镇区内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一年来,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满意度、安全感明显提升,民调在市里调查中排139位,比去年前进了39位,在县里调查中排第4位,比去年略有上升。

(二)综合治理抓计生。继续按照“底子摸实、阵地夯实、责任落实、工作做实、队伍建实”的要求,抓好基础性工作。突出宣传教育、三查四术、依法严惩违法生育这三个工作重点,尤其是注重依法行政,对乐塘村一计生对象通过依法行政一次性征收社会抚养费10万元,社会影响效果良好。同时严抓责任落实,继续推行季度考核预否决制、党员干部联系计生对象和有奖举报制、计生第一审批权制度,做到了方式方法创新,综合治理规范,形成了多数人做少数人工作的计生工作格局。今年来,共召开计生奖罚大会3次,落实三查1325例、结扎109例、上环75例、引流6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近70万元,在县里连续三个季度计生考核中均位居前列,在省检中作为样榜点为县实现年初计生工作目标作出应有贡献。今年我镇计生工作有望保“一类”。

(三)勤征细管促征收。加强税收源头征管,对煤矿、煤场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加大对砖厂、石场等小额税费的征收力度,切实维护烤烟收购市场秩序,税费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在镇机关开展了“创建节约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镇财政在项目资金投入巨大的不利情况下,确保了工资性支出、机构正常运作和专项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村账镇代理工作有序正常开展,开展两次财务大清理活动,推进了农村公共资产资源摸底工作,农村财务资产得到了规范,民主理财氛围日渐浓烈。到11月底,全镇已完成财政税收1388.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872.6万元,地税收入413.7万元,财政收入5万元,烤烟税收97.2万元,预计到月底,在煤炭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有望完成全年1840.3万元的任务。

(四)强化措施抓安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安全技能大比武等形式,分批次对煤矿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6期,参培人员达600余人次,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严格安全监察和责任处罚,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860余条,并及时督促进行整改,违法生产行为处罚金额达多万元。开展专项行动3次,严厉打击非法冶炼、洗锰、乱踩滥挖露头煤等各类非法生产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非煤矿山等安全生产工作。对镇内的加油站、烟花炮竹经销店、网吧、学校等单位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大督察活动和消防安全整治活动,配合县人大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大检查,通过整治全镇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基本消除。今年安全生产虽然发生了一起死亡2人事故,但全镇安全生产总体上保持了平稳,没有出现较大安全事故。

(五)以人为本保民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农村转移支付、粮食直补资金、粮种补贴资金、家电下乡补助资金、城镇及农村低保资金足额发放到位。全面完成了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完成了5个行政村“降氟改炉”工程,1460余户得到了实惠。XX年全镇8590名农户参加了新农合,新农合参合率达,共补助人,补助资金达万元,口病、狂犬病、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十分关注势群体,对五保、低保户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28户、五保户14户,新增低保128户、五保11户,发放救济资金4.5万元,增发低保资金9610元;加大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对11户民房进行重建,资金达8.6万元;规范社会救助济,完成镇民政办和5个村规范化建设,社会救助工作更加民主。

(六)统筹协调促发展。文体教育工作蓬勃发展,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拨出几万元教育经费,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加强学校值班、值勤等防控保卫措施;整合教育资源,肖家镇九年制学校顺利通过省合格学校验收。肖家、新队、乐塘、山口凤等村建成农家书屋,且作用发挥得较好。组织开展“三八”拔河比赛,参加县里组织的篮球赛、“我的书屋、我的家”演讲比赛,均获得第一名,广场舞蹈、军鼓演奏等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全面推进“五五”普法、残疾人换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工作,工会、妇联、团委、老龄、武装等群团组织的工作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四、围绕干部作风抓工作保障,干部队伍建设明显提升

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狠抓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为民、廉政、高效、务实政府。以抓镇村干部日常管理和工作推进的督促检查为重点,以《干部作风督查通报》为主线,狠抓制度落实和正反典型。今年以来共发《干部作风督查通报》15期,通报表扬镇村干部46人次,批评23人次,处罚金额2350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工作责任落实,严格绩效考核,出台了《村级工作绩效考核》《村干部考核暂行办法》以及《镇政府工作人员考核细则》等文件,镇干部待岗1人,评定基本称职村干部6人,不称职村干部5人。对不称职的5名村干部取消了工资,免去或调出职务,对6名违反计生政策的党员正在进行立案查处,震动很大,效果明显。

前进的历程极不寻常,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镇人民的汗水和心血,也离不开全体人大代表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政府,向全镇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肖家镇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忧,政府工作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经济发展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偏小,多元化发展格局还未形成;经济转型缓慢,招商引资进展不快;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财税增收渠道单一,政府自身财政建设还有待提高。等等。对于这此问题我们将加大力度切实加以解决。

XX年工作安排

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镇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五区五镇”建设,实现科学率先发展的关键之年。明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融入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建设,继续围绕建设“五区五镇”的总体目标,坚持转型发展、坚持民生优先、坚持项目引领,坚持镇村一体,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科学率先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2.8%,达到3.5亿元;财政税收增长12%,突破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0%,工业增加值增长18%,农业增加值增长15%,人均收入增长6%,产原煤25万吨,种植烤烟2500亩,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经济发展转型,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盘活镇内民间资金,积极引导煤矿老板转型、转产,全力建设投资平台,重点抓好打鼓岭工业小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和出台支持鼓励我镇工业小区建设的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做好小区的规划、土地征用等基础性工作,工业小区建设要实现实质性的进展。组建专门招商小分队,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力争在年内引进5家具有一定规模生产加工型企业落户小区。加强服务协调,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地、水电、融资、周边矛盾等各种困难和问题,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二)突出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抓好支柱产业的提质增效。开展创建“最安全矿区”的活动,全力以赴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和技改扩能工作,加快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深入开展深化宣传教育、安全执法、隐患治理“三项”行动,大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提高煤矿的规模生产能力,实现所有煤矿达到年产9万吨目标,力争明年无安全事故发生,煤炭产量达到25万吨,做牢做实“煤炭老大”的地位。全力巩固和壮大烤烟产业,确保面积新增600亩,产量增加1500担。

(三)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要巩固发展科技示范片建设。广泛推广农作物的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技术,以惠农政策扶持推广山口凤、新队、山垛村等金银花种植,实现年内种植500亩,力争成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着力加强绿化造林。积极引资大力开发乐塘、新队、双珠等村荒山荒岭的桉树种植,实现种植4000亩。三是要加大规模化养殖力度。以新队村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年内发展2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20户以上,辐射带动周围初具条件的农户发展鸡、猪、牛、鱼规模养殖,并在全镇建立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四)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镇村一体。以乐塘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快镇区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逐步推进镇村一体化。加大投入,完善好镇区配套设施,做好镇区内道路美化、亮化工作,大力发展镇区第三产业,助推小城镇经济发展,建设全县最繁荣的农村建制镇镇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面貌,突出抓好通村公路、水利设施以及人居环境等农村基础建设,力争在明年完成坌头村入村公路硬化、山垛、山口凤、白茅等村人饮工程,加快农村危旧房和旧村改造,建立村垃圾集中处理场和村内道路硬化、美化、亮化,推动农村大社区示范点建设,逐步推进镇村一体化。

(五)突出抓好改善民生工作,全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重点抓好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增收节支等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工作。维稳工作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把矛盾调解在基层,确保年内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到98%以上,无群访、越级访和群体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和民调工作大幅提升。计生工作重点要继续按照“底子摸实、阵地夯实、责任落实、工作做实”的要求抓好基础性工作,突出宣传教育、落实“三查四术”和依法严惩违法生育工作重点,创新方式方法,综合治理,规范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进位保类。财税工作重点突出拓宽增收渠道,加强重点财源监控,坚持依法治税,确保应收尽收和收支平衡,实现财政税收全面完成。民生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主动关注弱势群体,扩大农村低保救助面,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救灾赈灾等工作。建立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再就业平台,开展农民青年培训行动,抓好农家书屋、乡镇医疗卫生设施等工程建设,加快促进社会和谐。

(六)突出运转规范高效,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切实加强班子建设,不断用新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能力、推进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做好“十二五”、土地利用等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镇人大主席团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落实工作。完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抓好村务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大政务督查力度,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精神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等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督查。三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领导干部定期联厂联村联系制度,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配强村级班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对村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力度。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府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国防、民政、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事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奋力争先,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科学率先发展而努力奋斗!

镇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第4篇 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

綦江已经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

1998年县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綦江县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渝黔高速公路建设三大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綦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负重自强,开拓进取,开创了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克服困难较多、承受压力较大、爬坡过坎的五年;是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全县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xx'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68亿元,年均递增8.1%;农业总产值8.96亿元,年均递增0.9%;工业总产值29.78亿元,年均递增4.8%;完成地方预算财政收入1.9亿元,年均递增6.6%;固定资产投资21.39亿元,年均递增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亿元,年均递增6.5%。XX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47.4:28.8:23.8调整为30.6:35.9:33.5,二、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通惠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太公山农业综合开发区初具规模,蔬菜、畜牧、果品等多经骨干项目迅速发展,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34.8%提高到XX年的44.8%;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8.81亿元,年均递增14%;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24.8%提高到XX年的31.9%。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513'工程初见成效,机械加工、能源、冶金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市属企业增长加快,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扭亏为盈。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2%。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县属国有企业改制率达到95.6%,70%以上的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契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县镇机构改革、乡镇和村居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进,“三金'、“三乱'清理整顿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发展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功举办了綦江县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参与全国、全市经贸洽谈和会展,外商投资日趋活跃,新增外来投资企业55户,引进重点项目25个,五年累计利用外资8.48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6亿元。渝黔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和綦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改造国道、省道85公里,整治县道、乡道735公里,新修乡村道路270公里,新建公路桥梁5座,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县城建设力度加大,改造旧城房屋40万平方米,新区拓展1.2平方公里;城北大道、新虹桥、电力街一期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县城容貌明显改观。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批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初具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8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7.5%,比五年前提高8.7个百分点。能源通信建设明显加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城镇多数居民用上了清洁安全的天然气;以光纤为主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初步形成,电信、广电宽带网络共同发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提高到10%和9.3%,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治维修病害水库54座,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24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面14.7万亩。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綦江剧尝影视会议中心等文体设施相继投入使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绿色通道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封山育林完成18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8%。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一控双达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功能区环境达标)工作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XX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8123元,年均递增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5元,年均递增2.4%;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9.37亿元,年均递增18.5%。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分别由58%和67%下降到48%和62%。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生活,大力实施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12057户、2509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89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14450名城镇失业人员和2598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

善,城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28.5平方米,年均递增9%和4.4%;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易旱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五、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德治县取得成效。“科教兴县'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市、县重点科技项目31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农村艺术教育列入全国50个实验县之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支持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厂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三为主'县的创建目标,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体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批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在全国、全市比赛中获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药秩序整顿取得实效;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无偿献血、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完成了征兵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工会、人事、统计、审计、社保、民政、气象、质监、档案、史志、保密、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外事、信访、老龄、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六、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85件,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三五'普法~完成,“四五'普法深入开展,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县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道路运输、矿山企业、消防、化危品、地质灾害、民爆物品等方面的安全整治和检查,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qqq'xx组织,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五年来,县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和“xxxx'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勤政意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

各位代表,XX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五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长质量最好的一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6%,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8%,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城乡消费市场转暖回升。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农村税费改革效果明显,全县农民人均减负20.98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同

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第5篇 綦江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 綦江已经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 1998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綦江县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渝黔高速公路建设三大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綦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负重自强,开拓进取,开创了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克服困难较多、承受压力较大、爬坡过坎的五年;是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全县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68 亿元,年均递增8.1%;农业总产值8.96亿元,年均递增0.9%;工业总产值29.78亿元,年均递增4.8%;完成地方预算财政收入1.9亿元,年均递增6.6%;固定资产投资21.39亿元,年均递增3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亿元,年均递增6.5%。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47.4:28.8:23.8调整为30.6:35.9:33.5,二、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通惠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太公山农业综合开发区初具规模,蔬菜、畜牧、果品等多经骨干项目迅速发展,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34.8%提高到2002年的44.8%;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8.81亿元,年均递增14%;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24.8%提高到2002年的31.9%。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513”工程初见成效,机械加工、能源、冶金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市属企业增长加快,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扭亏为盈。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2 %。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县属国有企业改制率达到95.6%,70%以上的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土地 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契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县镇机构改革、乡镇和村居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进,“三金”、“三乱”清理整顿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发展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功举办了綦江县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参与全国、全市经贸洽谈和会展,外商投资日趋活跃,新增外来投资企业55户,引进重点项目25个,五年累计利用外资8.48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6亿元。渝黔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和綦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改造国道、省道85公里,整治县道、乡道 735公里,新修乡村道路270公里,新建公路桥梁5座,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县城建设力度加大,改造旧城房屋40万平方米,新区拓展1.2 平方公里;城北大道、新虹桥、电力街一期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县城容貌明显改观。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批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初具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8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7.5%,比五年前提高8.7个百分点。能源通信建设明显加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城镇多数居民用上了清洁安全的天然气;以光纤为主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初步形成,电信、广电宽带网络共同发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提高到10%和9.3%,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治维修病害水库54座,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24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面14.7万亩。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綦江剧场、影视会议中心等文体设施相继投入使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绿色通道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封山育林完成18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8%。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一控双达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功能区环境达标)工作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2002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8123元,年均递增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5元,年均递增2.4%;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9.37亿元,年均递增18.5%。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分别由58%和67%下降到48%和62%。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生活,大力实施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12057户、2509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89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14450名城镇失业人员和2598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28.5平方米,年均递增9%和4.4%;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易旱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五、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德治县取得成效。“科教兴县”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市、县重点科技项目31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农村艺术教育列入全国50个实验县之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支持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厂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三为主”县的创建目标,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体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批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在全国、全市比赛中获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药秩序整顿取得实效;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无偿献血、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了征兵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工会、人事、统计、审计、社保、民政、气象、质监、档案、史志、保密、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外事、信访、老龄、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六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85件,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三五”普法圆满完成,“四五”普法深入开展,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县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道路运输、矿山企业、消防、化危品、地质灾害、民爆物品等方面的安全整治和检查,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flg”邪教组织,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五年来,县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勤政意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 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五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长质量最好的一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6%,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8%,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城乡消费市场转暖回升。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农村税费改革效果明显,全县农民人均减负20.98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加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105元,是五年来增加较多的一年。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5%和3.41‰。 在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一是人民广场工程已完成勘察设计、项目报建和部分旧房拆迁工作;二是影视会议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是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五是县城至三垭口、县城至玉龙道路改造工程完工,綦隆路口路面已完成半幅硬化;六是大石路改造工程竣工;七是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已开工建设;八是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九是完成了3.5万人、2.1万头牲畜的农村饮水任务;十是59个村的扶贫项目完成了规划和29个村的启动工作;十一是通惠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城饮用水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水质已恢复到3类饮用水源标准。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励精图治,结束了低谷徘徊的局面,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速度较快、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新起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和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綦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所有关心綦江、热爱綦江、支持綦江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县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550美元,比全市少200多美元,小康建设进程比全市滞后2年;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科技基础较为薄弱,运行机制还不够灵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形象尚差,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换、工作作风、领导方法和管理水平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未来五年 綦江阔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新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建立“一极二廊四区”经济发展基本格局的五年,是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关键五年,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五年。未来五年,渝黔、綦万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綦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实现“十一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新一届县人民政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投资和激活消费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奋斗目标是:夯实工业强县基础,构筑四大经济高地,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实现富民兴县目标。 夯实工业强县基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强力推进“513”工程,竭力支持市属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扶持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到,力争工业总产值翻番,突破60亿元,形成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格局。 构筑开放型经济高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放开投资领域、放开要素市场、放开资源配置、放开融资渠道,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大幅度增加,出口创汇实现翻番,突破1600万美元。 构筑特色经济高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推动全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和聚集辐射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到,力争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到22:40:38。 构筑民营经济高地:大力发展以私营个体经济和股份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争使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60 %以上。 构筑城镇经济高地:加快县城建设步伐,使县城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万人。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创建5个“经济强镇”、5个商业小城镇和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万人,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 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得到弘扬,精心打造诚信、文明的新綦江。 实现富民兴县目标: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80亿元,人均突破85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突破30亿元;保持投资强劲增长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9%,五年累计突破190亿元;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3亿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和4.4%,突破1.13万元和287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市中上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经济为支撑,加快建设工业强县 工业兴则百业兴,振兴工业是振兴綦江经济的必由之路。要举全县之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加快园区建设,构筑工业经济新的载体。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要求,集中力量把桥河工业园区建成市级产业园区。以原庆江机械厂闲置资产为依托,以纺织业和建材业为主导,把庆江工业园区建成县级产业园区。要依托场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有出口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园区建设要高起点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搞好集中整治和配套建设。要创新园区开发机制,突出解决项目、资金、人才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找项目,从宏观政策上把握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从市场准入上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从资源优势上把握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开发一批比较优势项目;用全新的思路筹措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信贷、外资、内资并举的方针,招商引资建园区,形成上争下筹、内聚外引的多渠道筹资格局;用优惠的待遇引人才,在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以人才支撑园区优势产业,以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人才推动园区经济发展。 切实扶优扶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和企业发展无小事的思想,大力支持市属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企业改、扩、建项目中的具体问题和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火电和水电并举的能源工业、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形成支柱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大、高新技术产业更快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着力三大创新,努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机制创新,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县属国有集体企业走民营之路。重点搞好18户国有集体关停企业改革,转换机制,盘活存量,再现生机;着力管理创新,按照“科学、从严、高效”的原则,挖潜革新,降低成本,强化管理,增加效益,培养一批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的工业经济“小巨人”;着力科技创新,坚持技改扩建与新上项目并重,每年实施一批技改扩建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每年新上一批科技先导型的工业项目,每年引进一批外来投资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是基础,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关键。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面向市场,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高水平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实施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调整种植业、改造提升林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加工业,构建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一是要培植龙头企业。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兴办和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资源支撑面大、群众受益面广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发展特色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壮大产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石梁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区,着力实施以南部四镇为重点的2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抓好水果、蔬菜、畜禽、粮油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30万只肥羊羔、3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5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甘兰型黄籽油菜、优质辣椒、反季蔬菜、优质水果、5万亩笋竹、3万亩中药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以镇村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创办专业协会,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以科技和信息为重点,为农村经济搞好全方位服务。 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以实施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百个经济强镇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村第三产业的比重;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城市有序流动,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民负担的经常性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抓好5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不断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困难群体由温饱逐步迈向小康。 三、以激活消费为重点,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房地产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流通活县的要求,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强化组织创新和业态创新,逐步培植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的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城北大道、中山路、龙角路三大特色商业街;抓好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火车站批发市场、边贸市场和商业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市场网络、城镇社区商业网络和小城镇商业群。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组织体系和贩运大户,促进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双向流通,活跃农村市场;着力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便民店、专卖店、保健、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把綦江建设成为重庆南部边境商贸中心。 以发展休闲、度假为产业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搞好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加大引资开发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北部旅游环线。抓好旅游促销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綦江旅游的知名度、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把綦江建成主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以咨询为主的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家政家教、医疗保健、就业培训、卫生保洁等就业容量大、带动力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 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为目的,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归集面和归集率,加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住房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购房能力,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以增加投资为动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幅度增加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城乡面貌大改观。 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按照“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城镇土地、公用设施等存量资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城镇建管机制。坚持城市新建与改造并举,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原则,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成县城旧城改造,建成城北环道、孟家院公铁立交桥、电力街二期工程、上升街道路、县体育场、营盘山公园、5万吨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形成中等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山水园林城市的雏形。加快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以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沿线的集镇为重点,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镇、示范镇,建设一批聚散辐射能力较强的特色小集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使城镇化水平在2002年的基础上提高12.5个百分点。 加强交通体系建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加快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总体要求出发,以“一小时綦江”为目标,按照“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交通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与高速公路配套的四通八达、流转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建成渝黔、綦万两条高速公路;完成210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和省道303线全面硬化改造;改造赶犁路,打通与江津的县际路,建成县城到中峰、横山、丁山、扶欢、新盛5条通镇油路;强化道路养护和管理,提高好路率和公路畅通能力。 加强通讯网络体系建设。加快电话基站建设步伐,程控交换网点增加30个,程控交换机扩容10万门,建成覆盖全县的通信网络,实现村村通电话。加快綦江信息港建设,建成高速宽带网,推进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全县电话普及率、电视入户率和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电子政务工程”,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能源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积极为中峰抽水蓄能电站、赶水火电厂等项目建设提供条件和服务,在开发利用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方面规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成鱼栏咀水库,续建小一型水库3座,完成一批病险水库整治,加快建设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灌区,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气象监测预报和村社户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示范户建设,搞好农户改厨、改圈、改厕、改灶、改晒坝,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优化环境为先导,做大做强开放经济 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不懈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开放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优化环境的先导,冲破各种思想障碍,摒弃陈旧落后观念,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思想环境;二是确保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高效正常运转,努力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三是加强政风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严肃查处损害綦江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公正严明的执法环境;四是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五是制定和落实县人民政府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放水养鱼”的政策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以利招商、以诚招商、以园招商等多种形式,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银行金融贷款,加快激活民间资本,促进项目、资金、人才、信息向綦江聚集,把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入世后外贸环境改善的有利条件,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足用好国家和市、县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出口大户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出口项目和经营主体,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政策上扶持、经营上服务、发展上鼓励,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改造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农产品开发。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技术创新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成规模、上档次、增效益。 六、以基本国策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高度重视并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解决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搞好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使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坚定不移地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两大重点,强化城区扬尘和噪声污染防治,推广清洁能源,开展机动车辆尾气整治,加快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使污染物达标排放,逐步关停或搬迁县城规划区内经技改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严重污染企业,使县城空气质量基本达到二级标准,努力把綦江的环境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坚定不移地贯彻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资源珍惜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三大重点。坚持群防群治,重点搞好城镇和农村居民集聚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既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保护国土和矿产资源,又要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完成1.6万亩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加速荒山荒地绿化,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以先进文化为方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铸造富裕、民主、文明的新綦江。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职工和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爱家乡、兴綦江”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城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健康素质以及文明程度。进一步搞好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健全完善政府民主和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丰富民主内容,拓宽民主渠道,坚持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让群众知情、理解、参与和支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政策。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县水平。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妥善分流人员,减轻财政负担;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依法惩治邪教组织和黑恶势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组建一批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发展“两基”教育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前建成5所市级示范学校。加强继续教育,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基本完成中小学校现有d类危房改造,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农民版画陈列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一批市级示范文化站、综合文化站。大力弘扬以綦江农民版画和少儿版画为特色的地方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深化卫生改革,抓好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强化药品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八、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县逐步走向宽裕的小康社会。 千方百计扩大城镇就业和再就业,降低城镇失业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增加就业岗位的基础作用,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和经济组织更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力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当年新增下岗失业人员,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千方百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保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扶助等保障事业。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千方百计创建市级卫生城市,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围绕把县城建成“山水园林特色的城市”这一目标,不断提高县城管理水平,认真做好县城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深入开展城镇容貌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镇居民卫生意识,加强城镇干道、主要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和路段管理责任制,根治县城“脏、乱、差”,提升城市形象。城镇建设要突出建筑风格,体现城镇特色,降低容积率,提高绿化率,努力使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綦江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第6篇 温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温州跨世纪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温州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市九届人大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605亿元增加到XX年的1055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由38.7亿元增加到126.3亿元,增长2.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8.7:58.5:32.8调整为5.3:56.7:38。工业经济加快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国际性轻工城建设开局良好,“十个一批”工程逐步启动,轻工行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日益增强,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产值所占的比重达60.5%。“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成效显著,获得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42个,温州产品质量形象得到有效改观。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2项工程摘取“鲁班奖”。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效益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粮经产值比由61:39调整为34.3:65.7。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等持续快速发展,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举办首届“轻博会”。

改革开放催生新活力。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明显增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为重点,国企改制面达95%。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39家企业路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全国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开始实施,财税、投融资、流通、医药、价格和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力推进“信用温州”建设,在国内率先建立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去年实现出口总额26.5亿美元,五年问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亿美元。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优势,有效地放大了温州经济。

现代化大都市雏型开始显现。调整市区行政区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扩展,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125平方公里。新中心区开始出形象,完成旧城改造21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6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343万平方米,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副中心城市和一批现代化城镇发展加快,城市化水平达5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3倍。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温州电厂二期、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洞头五岛相连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19个。用台温、金丽温高速公路建设全线推进,进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温州(洞头)半岛工程顺利开工。温福和甬温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就绪。电话号码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升8位。城乡基础设施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转变。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果丰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64项,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向高标准迈进,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化,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 5l.4%提高到79.5%。民办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温州大学城初具规模,温州医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顺利迁入。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温州博物馆、科技馆、广播电视大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5.6%。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民武装和人事、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口岸、统计、物价、档案、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中央、省驻温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进一步深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市政协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23件、政协委员提案2638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34元提高到14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658元提高到5091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增长1.9倍,人均达到10088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0.8和3个百分点。城乡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每百户轿车、电脑、手机拥有量位居全省首位。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7岁。率先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欠发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温州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将为历史所铭记。在此,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于部和驻温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所有关心温州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州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等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所加剧;利用外资工作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城乡居民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环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致使各方面对发展软环境不满意。如果不迅速扭转这种局面,温州将丧失优势和机遇,直接危及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过硬的措施,扎扎实实地予以解决。

温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政府工作报告(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