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_____年我局在工商、税务、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就我县小微企业发展调研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分赴县级涉企部门和全县有关镇及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调查、走访和座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及经济运行特点
据统计,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国发〔〕36号)的标准,我县企业绝大多数都属小微企业。止底统计全县共有小微企业8858个,其中企业640户、个体工商经营户8218户。主要分布在各镇周边和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5512人,占全县就业人员的54.65%。从发展行业看,以批发零售业为主,批发和零售业企业3444户,占38.9%;运输仓储企业为2144 家,占24.2%。服务业企业1658家。占18.7%;加工制造企业916家,占 10.34%;建筑房地产企业 198家;农林牧渔规模种殖、养殖企业80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以乡镇为主,全县小微企业中分布在各镇(街道)的有8803家。
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稳步增长,富民效应初步显现。底,全县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达8858个,较去年增加444个,从业人员45512人,较去年增加4300人。全县小微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33.12%,占全县gdp的36.18%;实现总产值(现价)40.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44.5亿元,同比增长25.85 %;实现税金6968万元,同比增长21.97%;支付劳动者报酬5.0393 亿元。
通过对全县小微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我县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也有少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和成本的上升,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
(二)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投资平稳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1亿元,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05亿元,农业项目投资2.13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1.91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82亿元。,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5.68 亿元的39.1%,较增长1.31%,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88亿元,农业项目投资1.51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3.05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6亿元。
由于多年政策累积效应和经济景气周期共同作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我县民间投资更是出现了少有的高增长态势,民间投资对增加投资活力、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的平稳增长,成为拉动紫阳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动力。这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小微企业即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必将对紫阳的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我县财政部门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来,从国家、省、市争取扶持资金3289.52万元扶持了小微企业37家,扶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304个,扶持资金452.6万元。每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扶持小微企业资金300万元,重点扶持了以富硒茶、魔芋加工、水产养殖、和蚕桑发展为支柱的小微企业及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来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资金470万元,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3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趋势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产业集群集聚力增强。目前我县已形成茶叶加工、富硒食饮品加工和板石开采三大产业集群。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瓦板岩全部出口欧美等国家。我县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并启动了园区建设。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列入了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近年来,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且有六家大企业已经入驻,园区正在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聚集区。xx县荣获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三是特色支柱产业优势突出,新型工业化格局初现。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三大支柱工业,围绕这三大支柱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发展小微企业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前,农村真正的剩余劳动力不是中青年人,而是以40-55 岁的农村妇女和50-60 岁的男劳动力居多。小微企业多是村镇经济,且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吸收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二是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我县的小微企业已是星罗棋布,种养加销,市场繁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新政,将大大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三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调查了解到,小微企业的职工年均收入12000元左右,有些达15000-20000元。四是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微企业是乡镇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镇财政税收有着重要的贡献,作为培植大中型企业的根基,小微企业的迅速膨胀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加快小微企业发展主要措施和经验
1、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全力发展民营经济。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建设富裕紫阳的目标。成立xx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非公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责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个落实,圆满完成了非公经济考核各项指标。
2、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挖掘小微企业潜力,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的良好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开展回乡创业工程,针对我县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通过此项措施建成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户200户,仅近两年中我县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达611人,成功创办各类企业达6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5268个。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02万元,扶持1151人成功创业,其中大学生创业44人、农民工回乡创业685人。二是大力开展素质培训。以实施万人就业工程为突破口,在21个镇分别举办以畜牧、蚕桑、茶叶、魔芋产业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班,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385人。全方位提升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业成功率。目前已为近千名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
3、抓招商引资,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对财政贡献率大、清洁生产项目。我县依托水能、矿产、富硒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大工业企业,陕西有色、陕煤集团、河南前卫、陕西恒佳、湖北鼎兴等大型企业顺利入驻,电解锰、矿泉水、锆刚玉、瓦板岩和五氧化二钒等项目成功落地,形成了富硒食品、特色矿产、清洁能源、紫阳茧丝四大工业发展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
4、抓优化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先后组织培训工人1000 余人次,组织100余人到外地实地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熟练工更难的问题。二是提高政务效率。我县建立了政务大厅,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援建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5、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我县正在组建小额信贷公司,小微企业将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在争取上级资金上,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五年来,xx县中小企业促进局共为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3个,落实无偿扶持资金 1050万元。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保障。十一五以来,我县牢牢把握陕南循环(突破)发展和一县一产业政策机遇,落实专人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截止,全县共有22个项目获得陕南循环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95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3.11亿元。累计建成汉江之星豪华游轮一艘;精品示范茶园5万亩,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粗制加工厂34个,清洁化茶叶生产线14条;培育魔芋种植基地3万亩,魔芋加工龙头企业1家;年产25万吨富硒矿泉水生产企业、年产200万㎡板石生产企业、年产2万吨锆刚玉企业各1家;耀全牧业、洪田富硒食品等4个小微企业获得市级切块陕南突破发展扶持资金130 万元,带动企业投资659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
6、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截止底,全县共注册商标93件,中国驰名商标一件,陕西省著名商标5件,xx市知名商标4 件。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和平牌富硒茶获陕西省著名商标。xx县盘龙富硒绿茶公司申报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中心获批。xx县闽秦茶叶有限公司开发的富硒红茶获得陕西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
7、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把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在实处。国家已下发的《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及《关于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小微企业免征印花税,减免所得税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对符合国家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且自 年1 月至12 月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 计入纳税所得额,按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延长至 年底,并将应纳税所得额提高到6万元以下,扩大了受惠企业面积。对年度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 万元的小微企业,减按2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11月1日起营业税起征点为按月的为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500元等。自元月起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发票工本费和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在我县都得到了落实。94%的个体工商户享受到减免政策,预计地税每年免征税款310万元。国税每年减免增值税和发票工本费370万元。
四、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调查显示,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21%,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浮25%,生产用煤、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平均增长23%,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19%。受油价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73%的企业运输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上升超过10%,其中以批发、零售业和运输业为代表的企业运输成本攀升22%以上。
二是融资难、资金依旧紧张。由于我县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地方财政窘迫,财政资金供需紧张,财政投资严重不足,不能给小微企业更大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在,多数受调研小微企业借贷无门,受调研小微企业有31%的从未发生过借贷,更有接近2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依靠临时赊账应对资金不足。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信用度低,可抵押物少,我县的大多小微企业是租赁的厂房,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很难。在调查的20多家小微企业中, 年全年产品适销对路,但缺乏流动资金的多达50%以上,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初创业阶段的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是最大的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在实现融资的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借款渠道仍是亲戚朋友,亲朋好友是小微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紫阳小微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现代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这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优惠政策而不能享受,因此这也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五是转型升级遇到困难。在国家大力提倡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政策下,但小微企业在资金和人才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还有就是发展方向不明确,要怎样转型,向什么样的方向转型多没有明确的方向。
六是用地成本较高。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和土地监管体系,致使小微企业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建厂,用地成本相对提高,土地抵押贷款难,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另外产业发展分散,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七是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人才严重缺乏。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看,被调查的企业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占4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9%。从从业人员的来源看,我县从事小微企业的人员多数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
八是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有近30%的企业主不知道国务院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及税费优惠,有近50%不知道其内容,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管理部门没有将应该减免的税费等政策向经营者讲清;另一方面是收费项目杂,不少企业主都说政府的政策是好的,可在实际执行中有走样的问题。
五、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小微企业事关经济社会大局,是带动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把发展小微企业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将小微企业发展任务目标列入全县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成立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尽快实现本地与上级政策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调度、协调、督查、考核机制,为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制定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费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费。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县上下深化对发展小微企业的认识,以全民创业为抓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有关部门及政府网站、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成功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好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社会效应。适时组织小微企业家、厂长、老板及有创业欲望的干部群众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打造让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大业的平台,再掀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
四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五是加强规划引导,培植和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各镇可整合闲散场地,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园。同时发挥传统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在xx县汉城镇、双安镇蒿坪镇一线在抓好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产业优势,搞好规模种植和养殖,重点抓好紫阳富硒基地建设。任何沿线矿产资源加工已初具规模,力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上下链条,使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突出扶持重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优势行业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重点支持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管理较好的企业,并从全县小微企业中筛选出 100-200 家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行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干部挂包企业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切实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六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市场获得资源和要素,努力解决小微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进一步理顺企业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七是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组建各种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互助。工商、税务、环保、安监、人力资源、财政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为小微企业搞好服务。对于国家、省等上级部门制定的多项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应及时梳理、公布和执行,经济主管部门要编辑成册,印发到各小微企业,切实让小微企业用足用好,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八是进一步破解制约因素。在融资方面,建议省市加大安排专项资金力度,扶持县级小额信贷公司和担保中心等中介担保组织建设;制定和完善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政策,通过以奖代补、无偿扶持、财政贴息等形式出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上级制定出台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提供中小企业破除土地制约瓶颈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在人力资源信息流通方面,建议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每年帮助企业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实现国家、省、市、县、企业五级信息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各种信息畅通,增强企业应对实力。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4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7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一)总体情况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远安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二、我县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 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小微工业企业是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为全面了解xx县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xx县统计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小微工业企业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了解、查看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小微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产成品存货、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一)小微工业企业数量多,总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
20xx年一季度,xx县小微工业企业达到161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5.8%。从业人员2.1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1%。据测算,一季度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87万元,同比增长10.7%(按可比价),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 31.96%。从调研情况看,除部分行业和企业效益滑坡,少数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外,绝大部分企业基本实现正常运转。
(二)小微工业企业行业分布广,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xx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已涉及砖瓦制造、小水电、砂石开采、清真食品加工、砖雕、酒的制造等20多个行业,形成了黄酒制造、砖雕、清真食品等具有鲜明地区特征的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三)小微工业企业依据经济园区这一发展平台,进一步推进发展进程。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着力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小微工业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已有69家工业企业入驻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减免税政策,定期开展银企交流活动,近期又出台了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园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政策动力。
二、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一)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
xx县小微工业企业主要是小水电、砖瓦制造、砂石开采等初级产品加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使小微工业企业市场需求不足,产成品库存增加,特别是小水电企业由于天气干旱,上游水量减少,不能正常发电,开工不足,导致生产设备利用率下降。
(二)周转资金依然短缺。
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工业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工业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主要是工业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
(三)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新技术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四)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成本上升。近年来,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小微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销售不畅。通过调查显示60%以上的企业出现库存增加、订单不足和销售下降的情况。三是利润下滑。小微企业缺乏市场议价权,各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来保本经营,一些企业甚至放弃已有订单。
三、推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制定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规划,引导小微工业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建议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财力支撑。
(三)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
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制定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小微工业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同时拓宽信息渠道,增强信息服务。
(四)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
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细分类别,在产品市场上做精做专,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进一步培育特色产业。
重点培育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转型。同时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
中小微工业企业是鄞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xx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我区中小微企业遇到了成本上升、效益低下的经营困难,不少企业陷入了亏损、减产、甚至停产的困境。为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工委到区有关部门进行了工作调研,召开了镇(乡)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实地了解我区扶持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区有11598家中小微工业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9.8%。其中,产值在xx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有10114家,占到87.1%。xx年中小微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20.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量的84.2%。全区有61.2万人在中小微工业企业中就业,主要从事纺织服装、五金机械、金属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我区按照“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解决瓶颈、扶持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政策帮扶,推动中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自xx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区委、区政府已出台多个政策措施。如xx年7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若干补充意见》(甬鄞党[xx]25号)文件,xx年11月份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鄞政发[xx]128号)文件,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减轻企业负担,我区采取“直接免收、财政补助、政府代缴”方式,xx年免收中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达2200余万元,减征社会保险费等7410万元。今年区财政在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科技中小微型企业培育,采用专项资助、投融资资助和优先申报项目等形式对10家科技创新型标兵企业和10家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进行全方位扶持。政策激励促使使企业把资金投入到设备、工艺、人才等软性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搭建平台,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
信贷支持是推进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所在。xx年,区政府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目前有5家担保公司获得融资性担保许可证,注册资金为2.3亿元,担保企业户数达116家,累计担保总额为4.5亿元,同比增加36.8%。其中在保责任余额为3.2亿元,同比增长23.1%。去年12月份,与杭州银行合作成立“科技银行”,安排1000万元科技金融专项资金成立“风险池基金”,用于初创型、中小微科技企业研发、中试、技术推广贷款贴息、担保补贴。到今年2月底,我区中小企业生产设备融资租赁余额为2.5亿元,融资性担保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问题。
(三)加强培训,推进中小微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
xx年,有30多家企业接受管理咨询机构的培训指导,这些企业在企业成长、市场营销、现场管理、财务、仓储、生产流程、售后服务等管理工作上有显著提高。其中明佳汽车内饰公司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管理咨询创新示范企业。宁波传程咨询有限公司获得“市优秀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平台”称号。根据中小微企业在技术、设计等方面需求,今年2月份,我区率先举办首届工业设计培训班,邀请清华大学等教师授课,进一步提高我区工业设计水平。
二、目前中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中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相对较弱的企业群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区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着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总体效益大幅下滑等困难,部分从事传统产业的工业企业(如纺织服装行业)出现亏损、停产、倒闭等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问题较突出
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金融部门很少予以青睐,因此在贷款融资方面不能得到很好支持,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成长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xx年10月份以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5度加息、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市场操作,使各个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浮了30%多。据调查,我区中小微企业因转型升级需要资金需求在增大,而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却在不断缩小。同时受到政府投资项目和房地产融资成本上升的间接影响,去年以来中小微工业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了一倍左右,加上汇票贴现这一块有的企业融资成本高达13%。同时,由于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使我区从事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出口的中小微企业订单不断减少,库存量增加,企业汇率损失、应收帐款数额呈现上升趋势,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不少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二)土地指标制约影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
据区经信局对各镇(乡)、街道和园区(中心)数据统计显示:从xx年到xx年三年时间,我区享受“退二进三”政策退出工业用地1487.7亩,因国家重点工程退出工业用地2708.1亩,合计退出工业用地4195.8亩。新增工业用地5154.2亩,在扣除补办手续的违法用地和园区道路等配套用地后,加上新增的工业用地闲置,实际工业用地没有增加。座谈中有企业反映,我区有些工业企业通过项目包装,征地后闲置,等待享受“退二进三”的推进城镇化政策,转为商住用地,企业主导产业趋向空心化,项目包装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开发房地产。有的企业因产能扩张需要,新建、扩建新的生产基地却长期得不到工业用地指标,企业订单损失巨大,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不少镇(乡)、街道和园区(中心)引进的企业在工业用地上征多用少、圈而不用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去年开始,我区中小微企业所用的铜、钢铁、棉花、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了企业订单的长久、持续和稳定。原材料价格的整体帐幅达到15%多,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由于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因素,中小微企业人工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但不少中小微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缺乏定价权,使我区中小微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额逐渐增加,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业目前生存面临的主要困难。
(四)市场经济环境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
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区广大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发展问题,而且还有一个生存问题。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部分企业家对拿土地、搞房地产、拆借资金赚取高额利差的兴趣在增大,产生了“脱实就虚”的现象。市场生存环境也不利于企业发展,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经营者在处理工伤、用工等劳动纠纷中比较被动,应享受的权益有时候得不到保护。而且,我区分布在边缘镇(乡)和滨海投创中心的中小微企业因缺少电影院、文化中心等娱乐设施,难以解决员工的业余生活问题,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留人难、留住技术工人和高级人才更难。
三、几点建议
当前,我区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调整不断提速,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但从区域实际情况来看,这几年我区将步入一个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阶段,发展空间逐年减少,引导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调整产业布局,做好中小微企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扶持工作,才能保持全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活力。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发挥中小微企业在就业、民生、创新等方面作用
我区中小微工业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就业人员占全区就业总数的92.6%,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间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将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制定科学规划。要明确和细化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帮扶工作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突出问题。加强中小微企业统计分析,把促进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增加区对镇(乡)、街道工业实体经济发展考核分值,改进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二)要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
工业实体经济是鄞州发展的基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目前要把一部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特别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微调已出台的工业经济政策,根据目前形势和区域实际情况增加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质性政策措施,督促相关部门对中小微企业的减负举措落到实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心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实体经济创业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
(三)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要整合现有的镇(乡)、工业园区(中心)有限的工业用地指标,按照工业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向高附加值、关联度高的急需扩张产能的中小微企业倾斜,以“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为导向安排工业用地指标。对现有厂房改造、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扩大厂房租赁面积的中小微企业要加大财政资金补助力度,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小微企业短期借款额度,健全企业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制约。三是健全中小微企业用工补偿机制,把失土农民再就业培训有针对性地纳入企业技术工人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行业组织和培训中介机构的支持力度。四是应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从政府对企业扶持资金中切出一块设立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加大小微企业政策帮扶力度,让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真切感受到政府部门“雪中送炭”式的温暖。
(四)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区、镇乡(街道)两级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编制服务手册,建立服务网站,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家提供融资、政策信息、市场开拓、技术等服务。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月”活动,改检查为辅导服务,引导中小微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企业经营者在处理工伤、用工等劳动纠纷中合法权益,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扶持办法,加大政策整合力度,用政府财政资金作引导,吸纳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工业实体经济当中,结合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要求,把资金真正投向最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满足中小微工业企业不断增长的加快转型升级和增强内生动力需要。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xx”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6月份,我局组织人员对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县中小微型企业基本情况。截至XX年底,我县有中小微型企业15877家,其中个体工商户147002户,私营企业1175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9.2%;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480082人,占我县从业总人数59073人的81.4%;XX年中小微企业纳税45171万元,其中国税14706万元,地税30465万元,占总税收58339万元的77.4%。
2、今年以来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今年1-3月份,47家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55.7万元,实现利润368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45%,主要原因是XX年新入规企业增加了6家,规模以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45.3万元,实现利润141.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77%。主要原因是受禽流感影响家禽养殖业全面亏损。中央“八项规定”的全面贯彻落实,涉及公款消费的行业营业收入下降。
3、未来一般时间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形势预测。有利因素:随着国家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省市配套实施方案的贯彻,国家精减审批项目,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门槛等政策的执行,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增加,投资规模扩大,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中小微企业将会健康平稳发展。特别是赣南苏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增加了与建筑有关的市场容量,电力、交通等项目的实施,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硬环境。不利因素: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出口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下降。禽流感影响尚未消除,家畜养殖业及其相关行业将继续受影响。国家重视环保的政策,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政策,将对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带来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1、宏观环境。受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出口型企业订单量减少,价格下降。受国内经济放缓,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出口企业利润下降,人口红利下降,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生存压力。
2、政策环境。一是优惠政策执行不力。中小微企业享受的扶持少,表现在县级专项资金有预算不发放,新入规企业不按文件规定奖励,科技创新帮扶少,创造品牌奖励不执行等。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中小企业服务超市,中小微企业需要的培训、咨询、担保、信息、政策等服务少。三是办证难。行政许可项目多,行政收费种类多标准高,审批时间长效率低。
3、企业自身有关问题。一是融资难,企业财务不规范,有效抵押物少,信誉度底,较难获得银行支持。二是创新能力低,创新人才少,创新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差,核心竞争力差,企业生存寿命短。三是招工难。企业用人、留人机制不健全,懂管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少,技术工等专业人员缺乏,企业用工培训以岗位培训为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差,企业较难招收适合的员工。
三、本地优惠政策
1、本地认真贯彻上级制定的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在增资、减税、免费的政策方面执行较好,极大地扶持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2、县级出台了工业园区企业优惠政策,在用地、用电、用水方面给予优惠,在税收、行政收费、招工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
四、政策建议
1、政府应从信息、培训、咨询、财税、创新等多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支持方式包括制定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采用减收多扶的办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2、国家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保险品种,提高企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增加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帮扶政策。
3、财税支持方面。一是要降低税赋率;二是要缩短退税时间;三是要简化申报程序;四是扩大扶持面。
4、地方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合力。
近期,针对我市当前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困难问题,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抽调有关科室人员组成调研组,切实深入我市区六个县区工业园区、中小微工业企业开展调研。
一、主要困难问题
(一)融资难、融资贵、“去实业化”现象明显。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受融资门槛和成本高以及企业自身资信度偏低等影响,各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十分有限。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其融资成本也比大企业平均要高出50%。中小企业贷款一般情况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有的甚至高出100%。多数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担保贷款的年利率达到了12-15%。还有很多小微企业不能正常获得银行支持,只能通过比银行利率高出3-5倍的民间借贷获得发展资金,有的民间信贷月利率高达5%—10%。同时,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现象愈加明显,一些制造企业也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上来,甚至通过“实业钓鱼”办法,以实业为担保获得贷款用于其他领域的套利中。
(二)企业人才引进难、用人成本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引擎”。而当前我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欠缺、产业工人难招问题。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因流失而严重不足;班组长、业务骨干在很多岗位中出现“单兵”作战、独挑“大梁”的现象;管理层面和最具执行力的车间班组普遍出现人才的短缺现状、严重断层。同时,企业普遍反映用人成本高,为员工购买的各项险种支出比例较大,甚至占到员工工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三)市场疲软、订单减少、货款回收难,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受国际国内市场低迷和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市中小企业订单锐减,货款回收难。按很多制造企业惯例,一般到5月,公司接到订单应该达到上年的五到六成,而今年普遍减至往年的三成或三成不到。以区集团为例,今年到5月份,接获订单仅6000万元,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0%。同时,很多中小企业货款回收难度较大,已经出现货款回收打五到八折或以货抵款的现象。中小企业项目投资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想投现象较为普遍。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仅有138个,比去年减少37个,总投资365.9亿元,比去年减少173.8亿元,且当年计划投资仅112.7亿元,距全年工业和技改投资目标差距较大。
(四)工业用地指标紧张。工业用地指标紧张,土地审批程序、周期较长,延缓项目投资进程。企业入驻园区一两年没有办下来土地证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发展中的融资。
(五)园区投入不足,建设缓慢。各区县工业园区普遍呈现投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本金小、融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园区规划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同时,园区水、电、气配套能力不足及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制约入园企业发展,尤其是县、两县工业园区供电问题突出。县工业园区使用地方电网,供电保障能力低,电价高达1.1元/度,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高。县“落地电”政策一年一定,政策调整周期短,且只有新增企业享受,县原有工业企业为移民搬迁做出了贡献却无法受益“落地电”政策,中小微企业对此项政策意见较大。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制度。按照市委提出的“树立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支持、帮助企业发展成效的标准”要求,建立“企业问题清单制度”,定期对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形成适时更新的“问题清单”,分门别类敦促相关部门和县(区)限时解决。
(二)制定企业人才培育规划。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引领。现在国家和省上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培育,省上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每年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门制定了“万名中小微企业培训计划”。周边各市州甚至包括市内相关区县都重视企业家队伍培育,每年都从有限的财力中,不惜安排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对企业家进行系统培训。如泸州,xx年用于工业企业人才培育投入已达300多万元,而我市不足30万元。建议充分发挥我市正在开建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高水平高标准制定《xx-市中小企业人才培育计划(中长期)》,每年市财政安排300万元左右工业企业人才培育专项资金,对我市中小企业人才进行系统提升培训。
(三)组建市工业投融资平台。市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建议效仿周边省市,发起组建市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吸纳民间资金参股联营,打造全市统一强大的工业投融资平台,切实解决市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急需资金。
(四)适时调整涉企政策。在当前企业运行困难的背景下,建议研究并适时调整政策。如税费负担问题,尤其是费的问题,能免则免,能缓则缓,尽量按最低限收取。当前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高昂,各项保险费用较高,建议落实《劳动合同法》前提下,将《劳动合同法》的各项具体要求由低到高分步实施,根据企业行业和规模等方面特点,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给予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和极度困难企业适当的过渡期或缓冲期。借鉴国际经验,对初创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达到一定数量,社会保险费用按一定的人数比例由政府承担,或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同时,针对企业反应近年土地使用税过快增长的问题,认真研究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办法,对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不同、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予以区别对待,有上限和下限浮动的,原则上一律按下限征收。对目前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交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缓交、减交或免交。小企业用于研究技术开发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准予税前列支。
(五)帮助企业引进和留住人才。要制定政策,帮助企业引得进、用得起、留得住人才。政府引进的高端人才,应该鼓励去企业锻炼,在企业多做贡献。借鉴“村官”运作模式,可在经济管理部门抽调人员到企业当“企官”。切实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有计划组织企业到高校招聘高学历、高素质适用人才。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_____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xx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小微企业职工人数_____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_____%;完成销售收入xx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x%;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xx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xx家,磷矿开采xx家,铜矿开采x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xx%;磷化工x家,新型建材*家,机械制造x家,塑料制品x家,小水电xx家,农产品加工xx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_____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二、我县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 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三、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层次低
我县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无论是从小微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或产值的绝对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来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尚属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大气候。一是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深加工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生产粗放,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三是现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子不多,对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定位。
(二)生产成本攀升过快,难以控制
(三)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
调查显示,目前我县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原始资金积累,大约只有15%左右的企业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严重影响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融资难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没有专业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二是融资成本高。在现行融资体系下,即使有一定的额度可以争取,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槛高,附加条件多,让人望而生畏。银行不仅会优中选优,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附带绑定一些贷款条件,暗中推高小微企业的资金价格。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通过资产抵押来实现,但大多数小微企业并没有足值的资产可供抵押。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特别困难。更不用说通过发放债券、股票等其他市场化融资手段。
(四)用工难现象突出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小微企业成长空间
1、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在思想观念和政策设计层面上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主体,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来源、不同规模都应坚持公平公正,不能搞身份歧视或规模歧视。在小微企业发展上坚持四个并重,即国有民营并重,规模大小并重,内资外资并重,服务发展并重。尤其在资源配置、生产要素供给、税费负担政策确定上,既不能搞厚此薄彼,又不能搞平衡照顾。
2、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制定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市场准入、要素配置、财税支持、企业信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我县小微企业由资源型、粗放型向加工型、科技型、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梯次推进,推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升级。一是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税费给予3-5年的减征免征,支持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难关,从实际上解决对小微企业关注不够、服务不够,使其自生自灭的问题。既要注重发展大集团,培植龙头企业,也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没有小微企业的充分发展,就谈不上大企业的发展。只有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起来了,才可能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顶天立地。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解决少数执法部门频繁的检查、稽查、罚款以及变相的骚扰和刁难问题。极个别执法部门在执法与服务上本末倒置、钱字当头,以罚开道,令小微企业有口难言。优化服务环境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号和简单地提要求上,要有针对性、敢动真格。坚决查处拐弯刁难企业的人和事,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议结合目前开展的治庸问责和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评议县直部门服务企业活动,解决县直部门服务企业的思想意识问题。真正了解和收集企业服务需求,有针对性解决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一心一意做大做强,要让全县上下知道服务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不能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要一以贯之。
(二)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一是明确或成立小微企业发展指导中心等类似机构,专司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整合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着重从宏观层面做好小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做好政策、科技、信息、统计分析等服务,推动和促进小微企业联合协作、产业集聚。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包括各类企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组织,完善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保障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三)大胆试闯,破解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用工难,从深层次上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健全,折射出关键生产要素供给不足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成熟的要素市场,小微企业更像没娘没奶的孩子,嗷嗷待哺。在现行政策条件下,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地闯,大胆的试,闯出一条新路来。
1、打破金融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培育一大批与小微企业对接、专门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民营小银行或中小银行,应当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融资服务机制。在金融体系上要开闸放水,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2、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引导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允许小微企业以适当高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进行民间融资;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规范和完善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运行机制,确保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促成专业银行,放宽贷款条件,降低门槛,扩大贷款规模。
3、稳步扩充贷款担保公司规模,扩大担保覆盖面。积极支持远安弘信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不仅要为规模内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也要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目前只募集到1700万元股金,与增资扩股1亿元的目标相距甚远,此项工作要加快步伐。与此同时,也要允许远安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提升规模和质量。
4、通过政府搭架,财政贴息等办法为自主创业者解决部分创业资金。
5、大力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申请新的信贷品种到远安试点,探索创新抵押贷款办法,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培育建设一个规范有序、发达的劳动力市场,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花大气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为每个企业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并经常化、制度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用工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提供就业用工指导。三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企业角度来讲,用人纯粹是企业行为。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更不可能做大做强。要有清晰的企业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良好的发展环境育人,培育关爱员工的企业文化,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
一是重视人才培养。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经营管理层,舍得花钱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二是关爱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每个员工提供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是规范员工管理,建立薪酬合理增长机制。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99.95%(含个体工商户)。
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9.9%。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102.7%。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30.7%。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37.8%。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31.5%。
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草根经济特征,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我县小微企业特点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绝大部分,占比约87.5%,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的”三难”情况,加之近年我县正着手退城进园事宜,对原工业园内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一)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
我县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微型化”的类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且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如小型服装鞋帽企业等。
(二)融资难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调查走访显示资金短缺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准入门槛高,云顺竹木有限公司,投资苗木基地,延长产业链,但基地投资建设周期较长,基地投资建设又不纳入银行贷款抵押范畴,而公司内部资产贷款抵押有限,导致资金流动压力很紧张,二是贷款手续太繁琐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要求“短、频、快”,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由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加上融资渠道缺乏、贷款难、贷款成本高,严重地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再生产,金士果业有限公司在银行办理短期流动贷款,每次还贷续贷时,银行办理周期一般2-3个月,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三)生产要素的提高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中,要素成本也是主要问题。一方面原材料价格逐年上涨,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外升内贬状态,致很多原材料价格处于“水涨船高”状态;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各地连续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加之近年政府加大对城市建设投入对用工进行了很大的吸纳。今年好多小微企业的用工工资基本2000元/月以上,县中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每人基本达到4000元/月以上。同时,小微企业的场地租金普遍上涨,运输成本明显增加。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小型微型企业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四)用地对小微企业制约明显
受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影响,很多小微企业对土地要素需求反映非常强列,一是原工业园内企业发展受制约。县里开始着手工业园调区扩区,退城进园事宜,已经对所有园内企业进行了评估,评估后不能再原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便更好搬迁。美好食品有限公司属原工业园企业,企业现行产量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很多大订单不得不推掉,再者原工业园内企业因为涉及退成进进园,银行对其资产抵押率都进行了下调由原来的70%下调到60%,影响了园区内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入园门槛高。现行的入台商创业园标准是每亩投资强度要达到200万元以上,而很多小微企业无法达到这个标准。鲜良米粉有限公司和金昌食品有限公司都要求入驻台商创业基地,两企业虽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两企业上缴税费及投资强度均不够入园标准。
三、促进我县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领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委、县政府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入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节能环保的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二)强化宣传督导,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小微信贷通”等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励原规模企业技改扩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扶助成长性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发展,促使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强化督导,确保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政策“棚架”问题,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要通过多项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贷救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财政担保公司要实质性为促进企业发展真正起到担保作用,劳动就业局要加大提供再就业小额贴息贷款额度,同时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门槛过高、利率上浮、审批时间过长等制约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问题。
(四)健全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民企局继续以创业大学为载体开展以创业促就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各类培训,县就业局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就业培训支持,来解决小微企业人才、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小微企业用地倾斜。在工业园扩区调区中县里对有发展后劲的中小微企业在台商创业园用地指标上给予适当倾斜,解决小微企业用地无保障的现实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座谈会7次,中小微企业家座谈会6次,走访中小微企业近30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9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 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最佳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 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 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质押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四是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中小微企业联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健全综合服务平台。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建议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政府有关部门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要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中小微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保管;借鉴政府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做法,建议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中、高级人才购买五险一金,减轻企业负担,为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
(六)发挥新闻媒介作用,着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媒体等舆论手段,宣传中小微企业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家予以重奖,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发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20xx年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99.95%(含个体工商户)。
20xx年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9.9%。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102.7%。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30.7%。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37.8%。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31.5%。
20xx年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草根经济特征,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我县小微企业特点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占绝大部分,占比约87.5%,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的”三难”情况,加之近年我县正着手退城进园事宜,对原工业园内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一)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
我县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微型化”的类型,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且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行业如小型服装鞋帽企业等。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4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7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198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5%;小微企业职工人数5878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22.4%;完成销售收入66260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2.8%;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198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58家,磷矿开采15家,铜矿开采1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37.4%;磷化工9家,新型建材18家,机械制造8家,塑料制品4家,小水电18家,农产品加工28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远安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二、我县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 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小微企业自检自查报告分享给大家,有关部门对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起来看看吧。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小微企业4124个,注册资金986.2亿元,从业人员6.86万人,年生产总值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沙坡头区小微企业2415个,注册资金885.7亿元,从业人员3.55万人;中宁县小微企业1188个,注册资金90.6亿元,从业人员2.47万人;海原县小微企业521个,注册资金9.9亿元,从业人员8412人。全市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个,5000万元以上有61个,1000万元以上的有108个。从产业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种植养殖、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冶炼化工、造纸印刷、矿山开采等十大行业。其中第一产业1777个,占43%;第二产业1002个,占24%;第三产业1345个,占32%。
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国发14号文件的有关政策措施情况
1、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认真落实国发14号文件精神。为了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繁荣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意见,结合中卫实际,市人民政府于20xx年11月12日制定印发了《中卫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繁荣发展的20条政策的通知》(卫政发〔20xx〕250号),分别从政府行政审批、企业融资、税收扶持、财政扶持和市场建设等方面对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做了政策规定。人民银行中卫市中心支行、中卫银监局也结合金融部门的实际建立了《中卫市政银企对接联系工作机制》,制定了《中卫市金融支持重点建设项目政策措施》、《中卫市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绩效评估办法》、《中卫辖区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报告制度》、《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卫辖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卫银监分局推进辖区内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发展的政策精神,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精神实实在在的落到了实处。
2、积极出台考核办法,加大支持小微企业考核力度。为引导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小微
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从资金上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卫银监分局印发《中卫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以推动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各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情况
全市围绕落实国家、自治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度,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政策为导向,资金扶持为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促进了中卫市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
1、制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制度环境。一是制定了《中卫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贷款贴息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2500万元,用于中卫市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逆向贴息。二是制定了《中卫市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和质押机制实施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建立1000万元担保金,用于支付担保费补贴和担保风险补贴。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搭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深度沟通、合作与支持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导向和放大效应,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扶持环境。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根据上级项目安排政策,积极组织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申报、争取地方特色产业、服务业发展引导、清真轻纺、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开拓国际市场、万村千乡等扶持发展专项资金。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市本级资金扶持力度。市本级财政年初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6500万元 ,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及时、全面拨付项目资金,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共计拨付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资金3570万元,其中:市本级 1690万元,自治区专项1880万元。壮大了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实力,调动了发展、成长的积极性。
3、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市财政认真落实国家财税政策,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法律法规容许的范围内,做到“应免则免,应缓则缓,应减则减,应退则退”,全面落实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同时,对中卫市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代办的工业企业项目审批事项,实行零收费,对收费项目市财政对有关部门给予定额补助,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4、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小微企业行政审批效率。
简化办事流程。将小微企业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纳入市政务窗口服务大厅,主动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照时间。小微企业名称核准登记、档案查询事项做到随来随办;只要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小微企业年检由法定5个工作日缩短为1-3个工作日;小微企业开业、变更登记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小微企业注销登记1-3个工作日办结。增加市政务服务中心小微企业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实现了市政府政务中心小微企业窗口 “一窗受理、内部流转、承诺办结”的一站式运行机制,实现了当场办结率达90%以上,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办事效率。
(三)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情况
截至20xx年底,中卫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8.6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3.9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额的71.52%,其中:中型企业贷款70.24亿元,小型企业贷款46.57亿元,微型企业贷款1.85亿元,较好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
1、加强窗口指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印发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投放当地使用的管理办法》、《中卫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办法,有效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运用评估政策及货币工具,引导信贷资金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制定并提请市政府转发了《中卫市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宁夏辖区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估辖区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的成效,提请市政府对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效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我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3、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满足林业企业的信贷需求。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宁县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林下经济、公益林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满足林业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截至20xx年底,中宁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4824万元,有效解决了林业企业的资金需求难题。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4、持续实施优惠政策,助推民族企业加速发展。人民银行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实行比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降低了中卫市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20xx年,全市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余额43780万元,累计为民贸民品企业贴补利息1075.4万元,进一步壮大了民族企业实力,培育了民族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5、建立民间融资监测制度,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发展。人民银行建立了民间融资监测制度,通过发放问卷、选取样本监测点监测等方式,对个人、企业的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监测,在监测风险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民间借贷交易规模、利率变化和最新动向,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发展。
6、规范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中卫市各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用款“短、小、频、急”的特点,设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专柜”,发挥专业化经营的体制、机制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政策解读等金融服务。二是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对中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同时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按核定的最高授信额度随贷随用并降低利率,减少了中小微企业办理抵押登记次数和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对优质核心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网上银行、现金管理平台、常年财务顾问等多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代收代付、投资理财、企业年金等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
(四)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结构调整和集聚发展情况
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20xx年共支持3家小微企业发展资金300万元;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20xx年共支持4家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资金160万元;以科技局牵头组织,举办全市企业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培训班,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水平。市政府专门在美利工业园区划拔420亩土地,建设厂房46幢,投资1.2 亿元资金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已有21 家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园,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情况
1、加强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情况
一是组织召开小微企业人才招聘会,引导劳动力资源到小微企业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组织小微企业招聘会2次,共有2158人与小微企业达成了用工协议。二是积极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中卫市全民创业者协会、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卫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对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为小微企业输送大量合格的劳动力资源。20xx年以来,三大培训机构共开展劳动力培训13期,4582人次。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情况
开展小微企业与高校大学毕业生对接会,让大学生了解小微企业的就业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特长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小微企业,20xx年以来,共有725名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创业。
3、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于20xx年年初,成立了中卫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上,目前,我市主要有4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分别是市政务服务中心、中卫市全民创业者协会、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中卫市人才交流中心,全方位的开展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座谈会7次,中小微企业家座谈会6次,走访中小微企业近30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9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截至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业1.16万家,从业人员34.03万人。其中中型企业1206家,小型企业3527家,微型企业6852家。从企业构成看,三次产业构成为2.09:69.14:28.77。按登记类型分,内资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为11573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家;外商投资企业3家。按行业分,农业企业1190家;工业企业3639家;建筑业680家;交通运输仓储业1136家;批发零售业2318家;住宿及餐饮业1723家;社会服务业647家;其他251家。1-10月新登记3284家。
截至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总产值完成1039.14亿元,同比增长12.67%,环比下降1.3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完成934.55亿元,同比增长12.46%,环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上交税金56.15亿元,同比增长12.58%;提供社会劳动报酬66.31亿元,同比增长13.89%。从市中小企业局重点监测的141家企业看,出现亏损的企业达到65家,亏损面46.1%。按行业分:工业企业106家,亏损55家,亏损面51.89%。亏损企业大多涉及煤炭、洗煤、煤机部件、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企业;建筑类企业9家,亏损3家,亏损面33.33%;服务业企业12家,亏损4家,亏损面30%;农业企业14家,亏损3家,亏损面21.43%。按规模大小分:中型企业54家,亏损26家,亏损面48.15%;小型企业78家,亏损38家,亏损面48.72%;微型企业9家,亏损1家,亏损面11.11%。停产半停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辅助、冶铸、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等行业。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以来,我市连续出台4项扶持政策,在创业就业、税收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在政策执行方面,有的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弱化了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策知晓度偏低。从收回的289份调查问卷看,中小微企业对我市出台的扶持政策比较了解的仅65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2.49%,一般了解的127家,占总数的43.94%;不太了解的达到93家,占总数的32.18%。政策知晓率偏低,有认识不到位、宣传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也有政府与企业交流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二是享受政策成本太高。多数企业反映,国家的扶持政策很好,但具体实施的部门有十多个,条条框框太多、审批过程冗长。为了享受优惠,企业不得不“跑”遍相关部门,成本太高。有的企业不是享受不到,而是不愿享受。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能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据市人社局反映,由于多数中小微企业因用工不规范、“五险一金”缴纳不全等问题,仅有20户企业申报,占全市中小微企业总数的0.13%。三是政策条款细化不足。部分政策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以贯彻落实。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 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一)“融资难”问题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困难程度远远大于往年。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89家企业中,有59家企业资金状况非常紧缺,比较紧缺的有151家,两项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2.66%。仅城区中小微企业资金缺口就达5亿元以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银行融资“门槛高”。有159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5.02%)反映,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有109家企业(占37.72%)反映融资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有90家企业(占31.14%)反映向银行贷款抵押品要求高。二是社会融资“成本高”。有118家企业(占40.83%)反应社会融资渠道不宽;有97家企业(占33.56%)反映向社会融资成本高。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年息20%左右,有的民间借贷年息甚至高达40%以上。三是银行“惜贷”、“抽贷”问题严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多数中小微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风险远高于国有企业。超过七成的中小微企业反应,银行现在不仅“惜贷”,“抽贷”问题还很严重。比如,沁水县丰田食品有限公司以来连本带息还款1800多万元,造成企业资金空前紧张。这一情况,泽州的泽地翠、晋大奶业,高平的国丹食品等都有所反映。四是外欠货款回笼周期长。多数中小微企业反应当前经济不景气,订单不断减少,库存量增加,应收账款数额呈现上升趋势,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不少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比如,泽州县世纪球墨铸管公司外欠资金高达亿元。五是“互助贷”隐患较大。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高平市推出“互助贷”信贷产品,由十多家企业互联互保,撬动银行资金。但有企业反映,这种信贷产品隐患较大,去年因一家企业出现还贷问题,导致互联互保的十多家企业必须还清该企业贷款后,方能申请本企业贷款业务,造成额外的资金压力。
(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最佳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三)“创新难”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调查问卷统计,面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仅有47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6.26%)认为企业已经转型,适应经济转型要求;有142家企业(占49.13%)认为可以适应经济转型要求,但持续经营有困难;有93家企业(占32.18%)认为亟待转型。尽管当前中小微企业经营遇到了极大困境,但也有一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创新驱动,一路飘红。比如,泽州县清慧制造有限公司,全年签订30多万件销售合同,1-9月份完成销售收入达到35639万元,同比增长27.3%,在我市冶铸行业一枝独秀。这样的企业还有城区的龙韵科技、高平的国丹食品、阳城的恒亚工贸等。事实表明,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要在经营思路上转型、产品上升级、技术上创新。而我市中小微企业起步于家庭作坊,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价值链低端,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抗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是“缺资金”,不敢创新。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影响企业即期利润,而且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有时甚至“成三败七,九死一生”,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二是“缺人才”,不能创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微企业普通员工有20%~50%的年度流动率,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有20%的流动率。加之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不大,人才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缺能力”,不会创新。调查问卷统计,企业经营者具有本科学历的仅45人,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5.57%;专科学历的119人,占41.18%;专科以下的114人,占39.45%。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26人,仅占8.99%;30-40岁的86人,占15.91%;40-50岁的119人,占41.17%;50-60岁的41人,占14.19%。企业经营者学历不高、年龄偏大、知识与能力准备不足,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转型动力。
(四)信息不对等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局年年谈,“信息不对称”是高频词汇。调查问卷统计,在企业获取哪方面信息难度较大上,有133家企业选择投融资信息,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02%;有107家企业选择规划及项目信息,占37.02%;有94家企业选择政策法规信息,占32.53%;有92家企业选择技术信息,占31.83%;有77家企业选择人才信息,占26.64%。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服务方面,有132家企业选择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占45.67%;有109家企业选择提供产业指导与市场开拓咨询服务,占37.72%;有86家企业选择组织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占29.76%。一方面,政府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沟通不畅,企业对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产业导向或开展的一些活动缺乏了解,导致想创业的找不到好项目,想转型的盲目上项目。比如,泽州县冶铸行业,由于缺乏宏观产业规划指导,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特别是铸管行业,有30家铸管企业,发展到50多家,市场饱和,恶性竞争,多数铸管企业濒临倒闭。另一方面,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在教育培训、市场营销、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服务。
(五)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整体涨幅达15%以上;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加之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停产半停产面大幅增加。从调查问卷统计看,近三年来利润增加在25%以上的仅2家,利润增加10-25%的67家,利润增加5-10%以上的31家,利润基本持平的160家,利润负增长5-10%的31家,利润负增长25%以上的4家。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
。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xx”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四是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中小微企业联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健全综合服务平台。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建议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政府有关部门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要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中小微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保管;借鉴政府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做法,建议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中、高级人才购买“五险一金”,减轻企业负担,为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
(六)发挥新闻媒介作用,着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媒体等舆论手段,宣传中小微企业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家予以重奖,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发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84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