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幕阜山区经济强县,打造美丽富饶新天城”市级崇阳战略,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的基础上,大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逐步在全县开展“富裕美丽乡村”建设,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户户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改造新村庄、发展新产业、塑造新风貌、培育新农民”为主要内容,建设村在园中、房在画中、人在景中的秀美农村画卷,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近年来建设美丽乡村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着力科学规划,描绘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一湾一景、一村一画、一村一品”规划,打造“山青、水绿、路畅、景靓、民富”的特色新农村。为高标准编制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邀请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进行规划指导,全县一次性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2人,县财政拨入专款150万元专门用于新农村规划工作,以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县8镇4乡、186个行政村规划工作,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把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之中,围绕大天城建设,以主要交通大动脉为构架,布局建设集镇群,以城带乡推动全县乡村整体发展。
二是着力加大投入,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第一,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以大天城为中心,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建设崇阳至温泉旅游公路、天城至路口、天城至铜钟、天城至高庄、天城至神口等市县级公路,构建县城——集镇——村组的便捷交通网络。全县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100%,村组交通道路硬化率98%。电力线网遍布城乡每一个角落,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视家家有、移动通信全覆盖的目标。第二,大力夯实生产生活条件。逐年加大对农田水利项目的投入,仅__年共完成建设项目16个,完成投资6981万元;开工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1.7亿余元。新建蓄水池共11座,投入100多万元修复隽水河畔8座提水泵站,投资维修香山东西干渠,大力实施河道疏浚、渠道修复、土地整理等系列工程。全县新建沼气池__口,改厨、改厕、改圈__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280台,年户增收节支1000元以上,受益人口0.7万余人。第三,大力优化公共服务。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学校环境大为优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发展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网络体系,农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普遍。第四,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全县落实村庄环境整治资金6200万元,大力开展以“两清、两建、两化、两创”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在每一个自然村湾内按户数配置垃圾桶、垃圾池(房),共配置2万个垃圾桶,新建垃圾池(房)3156个,垃圾填埋场90个,实行垃圾集中清理,变“随意倾倒”为“集中归池”;在村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及进村道路旁安装路灯,共安装路灯2100盏;在农户房前屋后、村庄道路、沟渠两旁及村庄周边空地栽种绿化树苗,共栽种129万棵,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着力发展产业,强化美丽乡村建设支撑。全面推进“五个农业大县”建设,即湖北畜禽大县、湖北产粮大县、湖北水果大县、华中笋竹大县、湖北森林经营试点县。搞活农村土地流转,先后引进了山东晨鸣集团、香港南华集团、武汉凯迪集团、台湾统一集团武汉公司、正大集团武汉公司、武汉精武鸭业、福建坤旺公司、湖北森旺公司、湖北鹏程公司、江苏成祥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到崇阳承包土地,从事现代农业开发建设,建设种养基地60个,面积达20多万亩,雷竹、泡桐、水果、肉鸭、牲猪、马铃薯逐渐成为全县农业开发的主导产业。把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开发相结合,通过抢抓各种政策机遇,整合项目资金,把荒山变成基地,把基地变成庄园,把庄园变成景区,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建坤旺农业科技观光园、湖北森旺现代农业科技园、博景园等已成景观农业的典范。连续举办了三届“崇阳水果采摘旅游节”。白霓古堰湾、青山三文鱼、肖岭金色生态农庄、十里画廊洪下众多农家鱼庄等乡村休闲农庄已成气候,新增两家三星级农庄(白霓铜鼓山庄、案山凤凰生态农庄)和一家五星级农庄(大泉农庄)。借鉴成都“五朵金花”模式,打造“五条金带”,分别是洪下景观带、城西精品水果带、隽水影视观光带、科技种植观光带、滨河景观带。引进武汉三特公司开发浪口温泉项目,总投资15亿元,规划控制面积8800亩,三特温泉会所已正式开业迎宾。
四是着力摸索经验,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创新建设模式。①“扶贫搬迁”模式。对我县高枧、大源、金沙、雨山等地理偏僻、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山区和浪口、洪下、青山等库区,充分利用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__年度生态移民搬迁的97户253人,县财政局一次性拨付76万的国家生态移民建房补贴资金。在白霓集镇的“雨山一条街”已基本形成。港口乡从深山整体搬迁42户入住集镇,新修了一条街道,既实现了山里人的新居美梦,又扩大了集镇块头。②“项目拆迁”模式。利用杭瑞高速、浪口温泉等重大项目建设机遇,对拆迁农户进行重新安置,有规划、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农村新区,如浪口旅游景区集中安置区、杭瑞高速建设而形成路口吕家湾农村新区等。今后利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安置机会,建设一批新农村。③“村企共建”模式。利用一些有实力的经济实体与所在村紧密的关系,帮助建设新农村。我县后溪村因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今年将为本村农民建设50套高水准的农家庭院。青山镇南林村立足村级集体经济,已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样板。④“迁村腾地”模式。对一些没有扶贫项目、重大建设项目和外来支援的村,我县结合各地实际,在用活国土整治、耕地占补平衡、低丘冈地改造等政策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用地规划,严格将建设用地、产业用地区分开来,将需要建房的农民引入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建房;将非建设用地范围内居民按统一住房模式,分批在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集中安置,杜绝一切乱搭乱建现象发生。沙坪镇村冲村利用原蔡墩乡部门空闲宅基地建设新农村,已有近20户入住,并配套建设一停车场、菜市场等服务设施。还有白霓镇的油市村、谭家村农村新社区也是这种模式。⑤“城郊伴生”模式。借城市和集镇的扩大开发,对城郊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以征地和拆迁资金完成村庄建设。香山库区大集地段以前是一片不毛之地,开发后新建,征地5000多亩,拆迁130多户,很多贫困户变成了小康户,其中两个组63户建了整齐划一的小楼房,建成了农村新社区。仅__年全镇就征地10091亩,拆迁212户,城郊13个村3000多户因城市开发改变了面貌。
二、当前建设美丽乡村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村庄建设无序。我县加大新农村规划、引导和建设力度,初步建起了一批新农村样板村。但由于多年来建房管理较乱,大多数村庄如有人讽喻的“羊拉屎”一样,东一幢、西一幢,一家一向山,一户一庭院,杂乱无章。另外随着各地交通格局的改变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沿路建起了很多“马路村”,“村内空,村外撑”现象较为普遍,毫无整体规划布局。这种“有新房,无新村”的发展状况,浪费了国家大量土地,抬高了公共设施投入,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降低了村民生活质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差很远。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有专家估计,要满足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扣除已建成的投资项目,平均每个农民需要投资约为1700元—4900元。我县是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建设资金十分短缺。虽然每年整合交通、发改、财政、城乡建设、农林水、电力等多个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但因农村点多面广,这点钱也是杯水车薪。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体系还有待形成。
三是设施建设欠缺。多年来,虽然水、路、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完善,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但除少数村具备农民书屋、休闲广场、健身娱乐等精神层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外,其它普遍为零,村民文化生活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产生。
四是农业产业乏力。近年来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模式有所改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未完全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农业生产还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一些地方虽然建起了特色产业,但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不能实现“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目标,很多人只有外出打工或向外搬迁,“人走房空”的现象比较普遍。
五是农村环境堪忧。在去年“三万”活动中,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农村环境设施不全、管理机制滞后、村民习惯不良,农村脏、乱、差等现象很不尽如人意。垃圾乱倒,脏水横流,乱搭乱建,小溪小河往往成为垃圾处理场,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三、 下步的思路和举措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鄂南美丽特色乡村,是践行群众路线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对于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打造崇阳特色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应重点突出“美”与“丽”二字,在“美”字上做足文章,打造精品,在“ 丽”字上狠下功夫,彰显特色,打造集“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以及“品质好”、“口碑好”、“效益好”于一身的又美又好乡村。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打造鄂南特色新村。要结合农村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内外兼修、保护为先”原则,倡导原貌整治,彰显地方特色和乡村风貌,实现村庄自然美、个体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要遵循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推进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为全面推崇阳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根据发展城镇化发展趋势和交通路网的形成,进一步完善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全县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编制具有山水崇阳特色的各项村庄建设详规,尤其是做好特色示范村内的基础设施、景点设计、民居修缮、立面改造、村庄绿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要科学编制和完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社会管理以及美好乡村建设,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以“不劳民伤财”为前提,按照轻重缓急,从群众最急需的危房改造、道路通达、饮水安全、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特色产业培育。
二是创新工作办法,破解新村建设难题。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不拘一格。但要探索出一种“政府引导,规划科学,群众主导,订单预约,招商代建、控建扩需”的更具普遍适用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把过去七零八落的自然村逐步建设成适度集中的农村新社区。要以利用集体土地和土地增减平衡挂钩指标,破解建设用地“缺”的问题;以招商引资和集中代建,破解建设标准“乱”的问题;以发挥规模效益和政府配套项目,破解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以控制乱建和有效引导,破解新房需求“少”问题,努力走出一条政府少花钱、村里不借钱、村民愿出钱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要按照统一选址规划、统一式样规格、统一门前绿化、统一外墙装修、统一补助标准“五统一”模式,由村委会选定新农村建设点,统一做好地基平整、基础配套、建房办证、建设监督等工作,严禁村民私自建房、乱搭乱建,逐步解决当前农村建房杂乱无章的问题。
三是注重示范引导,稳步推进新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必须长期遵循“规划先行、逐步推广、群众自愿、量力而行、适度集中”五大原则,特别是要搞好典型示范。注重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产业特征、风俗习惯等元素,积极一批乡村典型,让一部分农村、一部分点“亮”起来。积累好经验、好做法,在抓好“亮点”的基础上,先点后面、以点连线、连线成片,打造我县以大天城为中心、以108国道、白界线、仙崇线为主轴美丽崇阳画卷。突出农村和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主体意识,下放政策、下放权力,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引导农民自觉投身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每个乡镇一年推进一至二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县农村面貌有较大的改变。
四是强化产业支撑,建设富裕实力新村。鼓励全县各村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猪、鸭、果、林、茶、竹、稻、蜜”等八大特色产业,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条件实际,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一乡一来”、“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特别是有旅游资源的村庄要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同时探索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证认可等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新村建设保障。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县级干部“四个一”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建设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美丽乡村建设扫清各种障碍。加大农地、林地土地流转力度,探索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着力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住房、土地承包权等物权抵押试点。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农村专业合作社信用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城乡均等的教育、医疗、低保、养老等保障体系。完善和强化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农村环境优化提供保障。
六是加强文明建设,建设美丽生态乡村。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动农民深入开展以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拆危旧房屋、拆猪圈、拆厕所、拆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为重要内容的“三清、四拆、五化”活动,确保做到“三个看不到”,即:可视范围内看不到生活垃圾、村庄内看不到乱堆乱放、房前屋后看不到乱搭乱建。在巩固“三万”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实施优美环境共建、文明素质共育、公共服务共享、文化生活共荣、和谐社会共创“五大工程”,着力提升整治内涵,倡导“文明守礼、绿色生态、美丽整洁”的生活理念。以建设绿色生态乡村为抓手,深入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加大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和农户庭院的绿化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__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
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__市委、市政府从2023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__市于2023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
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
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
四是节约了耕地。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用人得当,领导先行rumen8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四)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五)建章立制,规范操作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大都刚起步,经验不足,区域性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
(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__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四、政策建议
(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
中央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调研报告
十一五以来,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新的治水思路,抢抓机遇,积极开展中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咸安区、通山县、赤壁市先后被评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咸安区还被评为全国2023年度水利建设先进单位。现将我市水利建设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积极开展项目工作。近年来,___、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资力度,我市抢抓机遇,“十一五”以来,全市共争取水利项目投资14.1823亿元(国家投资7.63亿元,省配套2.3644亿元,地方自筹4.1879亿元)。争取国家拉动内需项目20个,总投资4941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8195万元,省投资6793万元。
2、2023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完成。为落实2023年中央“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我市去冬就召开专题会议对2023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2023年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的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洪、抗旱、排涝三大工程体系和管理体制,发挥工程效益,提高抗灾能力,为建设鄂南
经济强市提供水利支撑。主要通过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建设、灌区配套、塘堰改造、水土保持、低产田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城市防洪、水利血防、民堤及河堤加固、水毁工程修复等12个方面的工程建设,计划投资64306.69万元,开工各类工程818处,完成标工230.03万个,完成土石方任务746.55万立方米”。经过全市上下一冬一春的努力,2023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
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进展顺利。2023年,我市咸安区、赤壁市纳入国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范围。咸安区2023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位于该区东南部的桂花镇及马桥镇。项目区耕地总面积3.1万亩,农村人口2.44万人,涉及南川、白沙、刘家桥、万寿桥、明星、柏墩、毛坪、高赛等10个行政村。项目投资1100万元,主要用于改造南川灌区末级渠系5条长16.675km,新建渠系建筑物11处,改造15处。新建、疏治田间灌溉渠道100.21km,硬化渠道89.01km,配套改造渠系建筑物工程250处。整治排水沟86.83km;配套改造沟系建筑物工程20处;整治水塘25座,采取加固塘堤、疏深清淤、改造输水管等措施。改造引水堰9座,采取堰体防渗、破损修补及引水闸改造等措施。改造刘家桥、高赛、渡船、李家湾、港下雷5座灌溉泵站,装机5台,装机功率5_30kw。赤壁市2023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包括黄盖湖镇黄盖咀村、老河村、付家垸村、大湾村、沧湖开发区的汤家咀村和余家桥乡的大岭村,计划工程总投资162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0万元,省财政资金200万元,县财政资金2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602万元,主要用于塘堰改造、渠道衬砌、渠系建筑物配套等建设。目前这两个县的农田水利建设按照上级要求,正在抓紧实施,进展顺利。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步推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根据省里的安排,“十一五”期间,初步计划解决我市79.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从2023年开始试点以来,省厅共下达我市73.1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共下达投资31709万元(其中中央17075万元、省4780万元、地方配套89853万元),目前已完成73.12万人。
5、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富有成效。1998年以来,我市先后对9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总投资2.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亿元。2023年,中央提出用三年时间,要求所有病险水库全部脱险。通过积极争取,我市进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水库共有64座,占全省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一),总投资5.5亿元,其中国家及省补助4.16亿元。目前,国家及省已下达我市6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共下达投资计划54974万元。其中2023年底前下达的39座水库,已有33座完工,6座正在抓紧施工,共完成投资22632万元。2023年下达的25座水库已全面开工建设,2023年主汛前可完成主体工程。
6、泵站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我市抢抓国家加大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的机遇,争取将余码头泵站、老河排区泵站列入了国家计划,总投资额14031万元,其中:余码头泵站
10140万元,老河排区3891万元。余码头泵站一期投资计划于2023年下达,在2023年底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余码头排区泵站二期投资计划于2023年第四季度已下达,2023年主汛前可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老河排区泵站投资计划已于2023年下达,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80%,在2023年主汛前可完成全部计划任务。
7、水利结合灭螺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我市属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之一,2023年以来,上级共下达我市水利血防项目5个,总投资计划为16233万元(国家6087万元、省2214万元、地方配套7932万元),截止目前,全市共治理河道12.28公里,灌溉渠道硬化5条共16.22公里,解决4.4万疫区人饮安全。其中陆水下游水利血防工程于2023年动工建设,总投资为6530万元(国家投资1959万元、省配套150万元、地方配套4421万元),目前已完成21.1公里的堤段护坡,疏挖河道1.3公里,建涵闸沉螺池5座,清淤渠道9.2公里,完成环境改造工程16处,改水11处,改厕26座。咸安区南川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已经完成渠道清淤和护坡工程建设。
8、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市狠抓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2023年以来国家和省先后安排我市三湖连江、陆水、青山、南川、石雨塘、云阁龙6个灌区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21916万元,截止2023年底共到位国家补助及省配套资金10094万元,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新增中央投资1800万元。目前各灌区的续建配套工程正在实施,年底工程建设可基本完工。
9、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扎实开展。2023年以来,全
市各地相继完成一批 “民办公助”小农水项目,还兴建和改造塘堰6415处,新建水池、井等小型水源工程1561处,新增蓄水能力2329万立方米。2023年度,下达我市“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1229万元(其中,中央、省投资628万元),该项目已于2023年5月份全部完成,经省组织验收全部优良。2023年度,下达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2750(其中,中央、省投资1375万元),截止2023年4月底,工程全部完成。
10、坚持建管并重,促进良性运行。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积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全市45家水管单位共定编700人,落实人员经费1132.6万元,落实工程养护经费793.4万元,基本完成了全市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同时,积极推进“四个落实”,即落实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主体,落实工程安全责任、防汛抗旱责任和维修养护责任,落实管理标准,落实监管措施。特别是近年来,在小型水库的管理方面各县市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全市所有小型水库均落实了专管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改变了小型水库过去存在的“蓄水无人管、放水无人关、坝坡柴杂无人砍、水库无人看”的现象,既加强了小水库的防汛保安,又发挥了小水库的灌溉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水利机构薄弱,人才缺乏,与水利建设发展极不适应。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乡镇水利站都被撤销,少数县市按流域设有水利服务中心。乡镇一级基层水利没有专门机构。加之基层水管单位经费困难,水利技术人员待遇普
衡阳是湖南中部的农业大市,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沿城乡镇城镇化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可观的成绩,但是绝大多数乡镇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其中高寒山区乡村比重大。高寒山区美丽乡村网络信息化建设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很难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也将严重制约我省市甚至当前整个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天翼与你同行”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有关精神,积极探索我市高寒山区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和新思路,在共青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李璐的领导下,我与师生共31人于今年7月6日—11日组赴南岳区龙凤乡红旗村开展调研,并通过支教、实地考察村容村貌、问卷调查、测量村民血压,慰问困难群众、关爱留守儿童、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方式,专门就如何有效推进高寒山区美丽乡村网络信息化使用和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我调研的结果汇报如下:
一、把农村网络建设和使用及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龙凤乡红旗村位于区境北部,南岳衡山麓下,海拔600多米的高寒山上。该村离南岳区境30余公里,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居民富裕指数偏低,一方山水难以增加一方人的经济收入,提高一方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一方人的业余生活水平。目前该村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覆盖率不到70%,宽带互联网业务仅不到5%,光纤到村、宽带到户几乎为零,远低于农村的平均水平。为此,政府应从推动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加快农村网络建设和使用及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丰富工作内涵,强化组织领导,找准限制农村网络信息化发展的突破口,多策并举,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统筹区域发展,把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信息化使用和建设的首要任务。
从区域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立在美丽乡村信息化的建设基础上的小康社会。衡阳是一个多山的地区,特别是地貌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大,具统计,全市共有近10万农民聚居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高寒山区已成全市相对集中的连片山区,红旗村的调查表明,该村村民__年人均纯收入为 5160元,仅相当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440元的69%;乡村无集体经济收入,且负债。因此,就我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高寒山区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问题,不能简单地看作山区单个乡村发展问题,而是要统筹规划,制定长期的发展工作方案,科学管理,步步实施,攻坚克难,把信息化建设和长远发展以及高效使用信息化提到事关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吸引青壮年扎根农村,推动三农发展,促进农村网络建设和使用信息化建设的完善。
青年人是推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国家富强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美丽乡村信息化使用的建设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当前,我市高寒山区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分散居住形势严重。红旗村总人口1053人,外出人口46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93人,在家留守的老人占67%,在家青壮年比重小。青年劳动力、科学技术、科学规划管理是推动三农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科学技术的信息传递最直接的是青年人,所以就当前红旗村现状来看,我们首先应该在吸引青壮年到村从事农业生产,加强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依靠农业现代化管理,促进三农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来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使用发展的绊脚石。
规划好当前及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总导向,完善信息化便民利民的总举措。
从此次我们调研的红旗村以及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村建设的要求由过去宽敞的家庭住房,轻便的自行车,电灯电话向现在的家用电脑,私家汽车以及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居住环境转变。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在开展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上确立新的理念和政策,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打造新产业,在突破瓶颈上探索发展新方法,在提升品质上设计新载体。目前,浙江等城市美丽乡村网络信息建设使用的成功事例表明,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人人幸福”的目标,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统筹兼顾产业协调和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的整体差距是当前发挥好信息化成果便民利民的本质要求。因此,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我市高寒山区下一步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依山脱贫提供正确导向,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新阶段,新政策,新形势下的地域化和形象化的重要体现,符合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新农村发展的转型需要。
二、加快高寒山区信息化使用和建设需要破解的难题
从红旗村来看,高寒山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光纤进村和传统相比的巨大的成本优势以及设备安全性更高、建网速度更快、综合建网成本更低等优势。但也面临着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基层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经济整体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难题:
1、村民居住分散。人口集中对信息传播、使用、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寒山区村面积大,人口少,居住分散。红旗村总面积4750于亩,人口1053人,其中常驻人口仅590余人,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
2、老年化比重大。老龄化加剧,老龄化比重加大是当前高寒山村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据我们问卷调查统计,红旗村,在常驻人口的590人中,青年人不到1/5,青壮年农民的大量外出,高寒山区劳动力短缺,类似这样山区发展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
3、信息意识薄弱。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生产信息化投入较少,信息闭塞,在加上有关部门干部以及村民本身对农村信息化意识不够强,对农村信息的实质,意义重要性以及建设认识不深,没有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完成,造成农业信息化滞后和信息化建设服务意识不高。
4、基础设施落后。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互联网络,在我国农村经济应用范围的比例仍然很小。在红旗村,据调查,村民获得信息来源依旧是过去的电视,广播,报子和相关部门发放的宣传资料为主,这些传统的传媒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农民提供相关信息,但是无法向农民提供互动式的咨询平台。全村仅有3台电脑,山区电力供应不足,每天分时段供应且供应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全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
5、信息人才缺乏。信息化使用的建设和信息化人才是对立统一关系。但目前农村信息化人才参差不齐,大多没有通过专业培训,对信息服务业务不熟,在加上农村本身青年人非常少,信息接受群体基础素质差,影响信息服务质量。信息人员的质量和素质不能满足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的需要。就红旗村而言,目前该村的信息资源开发管理还停留在低级阶段,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还是最传统的方式,电子化程度以及信息化服务效益差和利用率非常低。
6、资金投入匮乏。高寒山区条件十分落后,要帮助当地的村民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了解,红旗村开发融资渠道单一,除政府补贴,其余均靠村民集资搞建设。而该村目前主要经济来源是650多亩水稻生产和2760多亩的竹林。其中该村的竹林开发利用率小,仅21%的竹子被村民当做建筑材料使用或者以600元/吨的买给收购商,由于交通闭塞,物流成本高,销量不容乐观。
三、积极探索加快农村网络建设使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当前,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最基础的民生需求。就从当前红旗村基本情况,了解信息设置的途径、信息设施在生活生产的运用,信息站建设情况这一整情况,农村信息闭塞不仅仅影响到农村,而且是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此,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1、发挥好政府对信息化使用建设的主导作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收效长远的工程,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高寒山区村民集聚点以及道路、水、电与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城农村信息综合处理中心,乡镇信息处理站及村级信息处理终端,实现市,县、乡、村各级网络连通。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网络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融资政策。大力推广,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的融合,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国家公共物品的范畴,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以及对信息化建设的补贴和奖励,科学管理,统筹规划,着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运用新技术通过农业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
2、把发展经济建设作为信息建设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人口稀少,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意识薄弱,信息人才缺乏的关键。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招商引资。以村部和学校为核心点,加强电网升级改造,由村级组织牵头集资,政府补贴与自己出工修桥铺路,建设自来水处理系统,建设自来水基站能保证满足工业用水。积极引进投资商开发,依托本身的地理优势和地理文化,构建以曾国藩古道为标志的新的朝圣线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固经济稳定发展。依托境内丰富的楠竹和花岗石、红石资源。通过网络营销加大对该区竹制工艺品、花岗岩制品、旅游工艺品、优质云雾茶系列产品在各地的销售。充分利用好“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核心景区座落境内这一区位优势,开展佛教文化养身活动、全素宴、竹炭养身馆等自己的特色品牌,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加强对楠竹科学种植、合理开发。开发竹制品加工场,引进技术与文化竹艺术品制作中心,生产例如:竹炭雕、竹碗、竹制小商品、竹制摆件、挂饰等等。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农家乐,开实现自我经济长足发展,解决当地外出青年的就业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遗留问题。
3、发挥农村信息化三农服务优势,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长效机制。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农村信息化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村民通过村部红星视频以及自己上网,查询农业种植的相关教学视频教学,种植、养殖技术做为指导,学习用网络推销农产品,从而杜绝盲目生产,同时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了解市场需求的信息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种植。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丰富精确,畅通及时的信息渠道,从而将农业化管理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促进农业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对信息化传递的作用,把农家书屋农村信息开放共享,村民通过在农家书屋查看农业生产等相关书籍,学习种养殖实用等技术,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4、开发信息化人才资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农村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除了建设和完善好组织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宣传交流机制、激励机制、整体推机制五大长效运行机制之外,当前形势,人才培训机制也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长期发展的策略。为此,我们要培养一批既了解农业生产经营,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信息化干部队伍,加快乡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与技术推广,提高信息采集,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事业快速、有效推进。另外,充分发挥好大学生村官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角色,鼓励支持对大学生村官参加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培训,把大学村官加快培养为农村信息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和信息化专业型人才,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增添力量。
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改进和学习是推动农村信息走向产业化的重要举措。如中国电信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通信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实施“村通工程”为重点,积极建设优质、高效、便捷、丰富的信息网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农村信息化使用及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不断的追求和学习,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全新服务,它的努力,将会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给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党的__大报告对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摆在农村基层组织面前的中心任务。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我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__年底,全区共有党支部15个,共有党员400余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明显改进和加强,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进一步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我乡注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构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重点落实了三项制度,即:一是落实定期研究制度。乡党委每月组织召开党委会,每季主持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例会,农村党支部书记每月主持召开一次支委会议,研究党建工作。同时配套建立了报告制度,农村党支部每月将例会情况附同会议记录以书面形式向乡镇党委报告。二是落实党建工作调研制度。乡党委书记和分管副书记,每季逐村具体指导,尤其要逐村解决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做到逐个研究,逐个分析,逐个落实。农村党支部书记要深挖制约本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措施,专题解决。此项工作年终考核实行党建调研否决制。三是落实考核制度。分档建制,即好、中、合格三个档次;分级动作,即乡考村、村自评;分段进行,即季度考核、半年检查、年终总评,考核采用实的普查、随机验证的办法;结果公示,分季度、年中、年终三个时段公布,并以文件形式通报。
在争创基层党建先进乡镇,争创先进农村党支部活动中,我乡做到了两个引深。一是引深目标。重点是构筑进度递增、整体提升的具体目标。乡、村综合平衡,统一协调,制定了严格明确的创建进度目标,在规定时限内达标升级,从而实现红旗支部上台级,先进支部求发展、中间支部有突破,后进支部摘帽子的总体目标。二是引深机制。重点是评定机制和奖惩机制。严格评定,继续推行村评、乡定程序;实施动态创建,废除荣誉终身制,对达标升级的党支部予以表彰,对滑坡滞后的取消奖状牌,并以文件形式通报;与补贴工资兑现,与荣誉奖励兑现,从而形成推陈出新、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二)抓好三个代表示范实践工作推进。在实施三个代表实践工作过程中,层层签订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具体考评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及考评原则、考评范围、考评内容,考评方法与程序、奖惩兑现。
(三)村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第七届村委会换届工作结束后,我乡以组织管理规范化、干部管理程序化、党员管理科学化为目标,不断拓展新思路、寻找新对策,着力从基础上夯实、从模式上创新、从层次上引深、从机制上制衡,对村级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努力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四)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对基层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仍存有一些薄弱环节,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策领悟能力差。村组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不透,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二是思想观念旧。有的村干部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是个人显能耐、露本事的时期,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意识比较强,而在工作配合上只希望保证工作不出岔子、村里不出乱子就行了,满足于维持现有状态,不求发展,思想拘泥于传统思维框架,抓农村党建工作靠老经验办事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党建工作没有超前眼光,没有长远打算,工作被动应付,得过且过。
三是经费投入少。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村村级经费困难,各村对各项工作投入较少,影响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四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研究不够,指导不力,表现在抓农村党建工作思路不清,活动载体不明,组织措施不力,工作中表现为盲目性、应酬性。
五是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少数农村党员干部不深入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加之农村干部素质低,很少组织群众学习,致使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严重的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
六是工作方法不够适应。工作被动适应、管理方式陈旧。
七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与群众联系不紧密,片面追求政绩,作风简单粗暴,疏远了党群、干部关系。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要巩固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果,克服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注重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以理论学习培训为手段,提高村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切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群众观,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切实抓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使他们由经验型向知识型、智能型、复合型转变。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3、以党建责任状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
4、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5、以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为目标,认真实施建设三强型村党支部书记工程。要以建设三强(政治素质强、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为龙头,认真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工作。
6、以解决有钱办事为重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按照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支部的重要任务,要帮助农村党支部选准项目、规模发展、狠抓技改、优质高效,瞄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加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奠定党支部发挥____作用的物质基础,做到有钱办事,不断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
党的__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因此,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乡镇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建设,我们不断地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特别是近段时期以来,我们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更感觉当前我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责任很重、压力很大,急需做的工作很多。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认识上,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在工作摆布上,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全县各乡镇的社区建设进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县开工建设的15个社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9亿元。其中,市级7个重点社区,总体规划占地5037亩,整合13615户,集聚人口55032人。__年确定的2945套住房建设任务,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经达到1849套,占任务62.7%,已经建成住房521套,占任务17.69%,建成入住280户,占已建成9.5%。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其它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有突破性进展。曹营、魏庄、龙头社区在绿化、亮化、休闲广场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5个社区水、电、路同期配套,6个社区配套建设广场、超市、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配套,同期进行绿化。此外,赵店的龙翔、赤眉的桃园、桃溪的英华、乍岖的乍岖湖等社区也都进度较快,公共设施建设和样板房建设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也有部分乡镇在全县社区建设大局摆布上暂时规划在第二阶段的三类镇,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都成绩斐然,给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主要特点
各乡镇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县、乡、村各级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在思想上,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视,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乡镇都能在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工作,加快社区建设“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并把社区建设当成今后3-5年乡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思考、摆布,不图形式,不搞应付,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谋的远,做的细。积极探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深刻领悟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传发动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县分层次组织县、乡、村干部群众到平顶山郏县、舞钢参观学习,集中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逐乡镇发言谈体会、谈感受、谈打算。有的乡镇还到新乡、安阳参观学习。马山口镇、灌涨镇、师岗镇、湍东镇参观学习人数都在300人以上,马山口镇超过500人,其他乡镇也都在100 人以上。县乡累计参观学习的人员4000余人,掀起了一轮参观学习建社区的热潮,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随后召开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励,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再添动力。通过宣传发动,使党员干部想明白,对群众说明白,从而干明白。营造了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资金扶持到位。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县乡财政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财政专项奖补奖金__万元,项目奖金3000万元,用于对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奖补和农民购建房补贴。按社区入住户,每户补贴3000元,用于购房;每户再补贴3000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捆绑项目资金。积聚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动员金融机构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乡镇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通过土地开发、资源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的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建。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开源”。通过存量土地盘一点儿,增减挂钩挤一点儿,“三荒”当中用一点儿,整治整合挖一点儿,争取调规添一点儿,集约建设省一点儿,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按照县政府出台文件,各乡镇把县分配的新增用地计划,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亩奖补4500元,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复垦等新增耕地每亩奖补2500元,超额面积每亩加奖1000元。对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标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的,每亩地给予1万元奖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与农户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写出保证书,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旧宅能够拆得掉、快复耕,为社区有序推进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节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和设计的房子”,重点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整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社区用地;社区规划之外原则上不审批新宅基地,也不准再搞旧房翻新和改建扩建;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额补贴;乡镇整理造地,报经县政府同意,满足乡镇社区用地所需,剩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五)督查落实到位。一是机构保障。县委、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相关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组织一班人具体抓,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二是部门协作。明确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县直单位分包到乡镇,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口支持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强化督查。县委、县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建立半月乡镇汇报联系制度和双月评比制度。定期对乡镇阶段工作排名,召开锅底会、现场办公会和经验交流会,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等相关县领导参加点评,排名靠后的乡镇表态发言。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新楼房、就是修新几条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思想矛盾。失地群众暂时失地失业,感到生活、就业困难、感到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社区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还没有到位或正在建设,多数群众虽然搬进社区居住,但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
(三)、当前社区建设进展不平衡。龙头、魏庄、曹营、牧原等社区始终保持领先位次;河南等社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有的社区前一阶段进度很快,但后期缓慢,已经由先进变为后进;还有的社区始终没有明显进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整体工作进展极不平衡。
(四)、工程质量不是很高。虽然各乡镇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但“使用水泥砖、不设防震柱”等现象在不少社区依然存在。
(五)、社区配套功能明显不足。前期社区建设都注重住房建设这个任务,在道路、排水、广场、游园、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上,明显感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
(六)、急办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进展过程中,部分高压线改线,移动、联通线路改线以及客户区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成为影响社区建设的不利因素。
(七)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支持不足。从目前来看,15个社区已建和在建住房数量仅占年度任务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营社区也只有75%,其它社区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持续建设,急需项目支持跟进,没有项目支撑,社区后续建设无力,示范引导作用难以发挥,需倾全县之力,集聚项目、集聚财力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社区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的规划引导,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从规划上进行引导、完善,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实现新农村发展布局、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三个优化,合理确定中心村建设规模和范围,适度安排中心村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强拆旧建新引导,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拆旧建新引导。原来国家规定城乡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指标三年内归还,现在省政府(豫政办[__]124号)要求半年内归还,这就要求拆旧建新同步进行,尽量在农村宅基地原址上采取拆旧建新方式“滚动”发展。通过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解决农民居住问题,达到集约用地目的。再用地选址建新区的,拆旧区要按规定尽快复耕,整理复耕的耕地,应比建新区占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快住房建设进度
从当前情况看,15个社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占任务62.7%,已经建成的只有17.7%,曹营、龙山、龙祥、张洼四个社区有入住,社区总入住率还达不到一成。从已经建成的住房情况看,师岗、湍东、瓦亭、灌涨、余关社区行动比较快,曹营社区住房建成率占任务71.6%,入住170户达56.6%,龙山、龙头社区建成比例达40%左右,牧原、龙祥社区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涨魏庄、岞曲岞曲湖社区建成比例在20%以上。从住房建设的数量上看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还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要组织好住房建设的大决战,主体工程完工的要抓紧进行内外粉饰和门窗、水电安装;一层、二层起墙的要尽快封顶,1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处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体框架;除多层和小高层之外不管哪种情况,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把好时间节点,多组织施工队伍,确保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质量和标准提升
社区住房事关民生,老百姓非常关注,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障。湍东龙头社区、灌涨魏庄社区、赤眉桃苑社区在建设的质量上都是采用框架或半框架结构,一层、二层、顶层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抗7级地震。但是有的地方这里我不再点名,在建筑材料、在建设的质量上没有把好关,有的使用水泥砖、有的没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墙,更有甚者这几种情况并存,希望各乡镇要发挥村民的力量、发挥乡镇的监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础建设工程,从建材到施工整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确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达标,让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将社区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坚决不能出现新的隐患。
(三)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一个社区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外,最大的吸引点是它所具备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为什么城市社区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城市社区有很多农村不具备的配套设施。龙头社区距城很近,前期环境打造比较好,姜坡组60多户入住愿望非常高。师岗曹营社区所建的位置并不优越,原本是一个岗丘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发游园、绿化环境、配套路灯,改善了居住条件,因此才由原来两三户发展到十几户,现在达到了200多户,已经入住了170多户,还有临近村庄的农民纷纷报名交纳定金入住社区,建设供不应求,彰显发展潜力。曹营社区在全县领头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其它社区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把基础建设搞好,配套路、水、电,逐步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通过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展现社区的形象魅力,使社区示范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老百姓踊跃入住。
(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我们乡镇要积极和县直的相关单位搞好对接。特别是同国土局土地治理、扶贫办整村推进、卫生局医疗服务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体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电业通讯部门的电力通讯线路改造等项目的对接。其中安全饮水、联通移动改线、移民搬迁、省级示范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等项目抓紧实施;其他项目抓紧申报。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与县直部门加强联系,将项目与社区建设衔接好,盯紧盯牢、及时汇报争得部门支持,确保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涉及的相关项目单位,也要围绕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为社区配套完善积极创造条件。
(五)着力解决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供水设施、电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讯改线等问题,水利、电业、交通、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定责任人及早解决。
土地和资金是两个老问题,也是两个大难题。我们要转变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与三项整治结合,城乡增减挂钩,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腾;另一方面要与老百姓签订拆旧建新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把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这种愿望体现出来,把占补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过新增土地指标来逐步审批解决用地手续。在其他建设资金上,积极动员社区百姓及时交纳建房款额,发挥农民购房、建房的主体作用,动员群众向社区集聚靠拢,也让参建企业充满信心和活力,调动参建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鼓励参与公益性建设。百企帮百村,鼓励企业家群体帮建新型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人员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转等高效形式建立示范园区,实现农民与企业家的双赢,为社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社区后期管理
社区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社会群体,有些社区将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个社区。当前曹营社区、龙山社区、龙头社区、魏庄社区、七里坪张洼社区等陆陆续续都将由不少农户入住,形成规模。这些农户集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个机构要承担治安、户籍、计生、信访稳定、党员管理、邻里纠纷、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卫生整治、垃圾处理等各项社会化管理职责。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社区成立了社区办公室或项目办,这个机构现实的职责只是抓社区建设,还没有赋予它管理的职能。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要负起责任,组织所在的行政村暂时代管,待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后统一管理。同时,提前谋划、预留位置,及时提出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为社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一、现状
2023年7月新成立的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按照“行政推动、市场运作、企业实施、供销社指导”的原则负责实施再生资源网点建设,探索“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村有固定(流动)回收点、镇有回收站、县处理“三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可利用网络体系,2023年实现再生资源回收额8870万元,销售额10346万元,实现利润126万元,达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72个。其中:村级回收点(含流动点)138个,镇级回收站22个,县级回收站12个。镇乡覆盖率达100%,村覆盖率达45%。
二、问题
1.站、点建设标准存在差距。分类堆放不规范,排污设施不健全,从事经营人员素质偏低。
2.新建公司实施难。缺经营场地和管理手段,对已加盟的网点难以有序管理。
3.村级回收网点建设难度大。多数村没有收购网点,新设点业务量小难维持,一村一点建设难。
三、建议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镇(乡)、园区、社区和县供销社加强宣传,加强对回收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可利用垃圾回收工作成为广大农民、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2.落实县公司经营场地。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建设用地规模不少30亩,建成“五区一中心”(商品交易区、分拣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商品展示区、配套服务区和培训中心)网络体系功能配套要求。逐步形成统一(规划、管理、标识、价格指导、经营)的农村可利用网络体系建设。
3.加大资金投入。大委办〔2023〕32号文件已明确“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农村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建设,但未兑现,建议县财政每年安排适当资金给予扶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23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_____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村的基本情况
_____村与__省的__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3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立足本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岭上湾革命纪念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____旅游业,并以此带动相关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断完善。抓好生产救灾和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积极引导、帮助贫困户发展项目,落实贫困户120多户,扶持资金20多万元。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和关爱农村老党员活动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六合彩等赌博行为,做到促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洲岭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洲岭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虽然乡里积极推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还较为普遍存在。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洲岭乡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难以保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洲岭乡的实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在各项政策上给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有总体的规划,对洲岭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要严格规划管理,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实现新村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要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_____年我市成立中共_____市委新农村建设工作委员会,制定《_____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023—2023年)》,现在据规划完成时间还有一年半。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市政协主席_____、副主席_____带领专题调研组,对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深入__县、乡、村实地考察、座谈,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概况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五年规划把“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村三户”的文化工作网络格局作为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围绕五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即: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将闲置中小学校舍资源合理整合、新建乡镇文化站用地无偿使用、资金和设备优先拨付等工作精神贯彻到了各县(市)区,保证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推进实施。县、乡、村各级党政组织大力推进“文化下乡、文化留乡、文化兴乡”工程,市、县专业剧团、图书馆、电影院、艺术馆、文化馆集中组织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农业科技信息到乡村。各县(市)区普遍开展了以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科技普及为主要内容的“七彩周末”和“金色田野”等活动,去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余场,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市政协调研组实地考察了__县生态展览馆、县富强镇综合文化站、文化长廊,保富村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时中乡共荣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
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听取了县文体局的汇报,对__县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在乡镇文化站建设上“五统一”,即:“统一样式、统一面积、统一结构、统一预算、统一招标”值得推广和借鉴。
调研组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认识明确,规划到位,措施得力,整体推进有力度,效果明显。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建设水准、质量进度高低快慢不一,而且都有薄弱环节;二是工作体系不健全。县区级文化行政部门机构设置难点未突破,虽然大多数已独立挂牌办公,但编委并未正式下文,属于非机构数之内的。特别是20_____年撤销后的乡镇文化站绝大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恢复,日常工作长期缺位;三是资金匹配不足、到位迟缓,拖累建设工程进度;四是资源整合不够。缺乏统筹规划,联手管理,使原本有限的资源难以发挥共建共享的作用;五是新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建、管、用脱节。
为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完成我市规定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要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落实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看电影难、获取文化科技信息难的问题。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广泛参与、群众共建共享,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城乡群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二、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文化五项惠民工程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进服务”为目标,以消灭广播电视覆盖盲区和增强覆盖效果为重点,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网络。完善农村广播电 二是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建支中心,县建分中心,重点延伸到乡镇、村屯。各地应采取有力措施,对已投资建设的县、乡加强管理和指导,保证尽快解决房舍,安装设备,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结合“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基层服务点建设。通过与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共建共享,完成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继续向上争取资金,力争2023年底实现所有县(市)区都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并逐步向乡镇级扩展。要充实和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丰富数字资源的内容,提高使用效率,使各级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互联互通,更好地发挥现代数字资源的优势。
三是扎实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工程。实行全额拨款,单独建制,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文化市场的职能,要尽快达到有场所、有设施、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经费。要尽管落实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使其成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阵地。2023年底实现乡镇都有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规模300—500平米,并配备相应的图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施设备和文体娱乐设施设备,满足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需要。
四是扎实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广普及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建立新型农村电影放映机制。推动院线公司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实行“五定四统”,即:定放映人员,定放映设备,定放映村点,定放映场次,定放映报酬;统一设备,统一供片,统一结算,统一管理。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广告宣传、设备维护等领域。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全市每年落实农村电影放映场次补
三、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对于农村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三下乡”文化活动等,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要切实保障五项文化惠民工程相关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提前将拟建项目列入下一年度财政预算。逐步加大对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确保每年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新建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应在选址、立项、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对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并予以合理的安置、补偿,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积极性,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四、健全组织,整合力量,尽快建立健全县区文化行政机构
县(市)、区级文化行政机构要实现“三独”:独立机构、独立办公、独立人员,编制按县区中等部门配置。恢复全市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实现“四有”:有编制、有经费、有人员、有活动。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设置,市编
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以下简称两网建设),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进程,确保按期完成县局规定的两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_____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深入县城区、各乡(镇)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了两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区三镇六乡一场一矿,总人口8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46000人。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19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9个,计生服务站(所)13个,村卫生所95个。共有药品经营企业26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连锁企业11家,药品零售企业14家。
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开展情况
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是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大背景下正式启动和实施的,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两年来,我们在“两网”建设方面,既积极贯彻上级的部署,又紧密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狠抓三项工作,“两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1、药品供应网络日趋完善。县局坚持把加强药品供应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网络。一是稳步实施药品配送进村计划。_____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县内成立较早、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药品经营企业,多年来,它在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用药需求方面发挥了很好的龙头作用。在县局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_____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及_____市锦丰医药有限公司分别在全省三镇六乡建立了药品配送连锁企业。县局在没有药店的村开展了服务性供药点建设,全县农村已建成45个村级服务性供药点。使农村药品能从正规渠道购进,有力地保证了农村药品质量。
2、药品监管网络进一步健全。我县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可以说是从县药监局成立就开始着手,经历了2年多时间,在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现已建立了一个以专门机关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较为健全的药品监管网络,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20__年至今,全县共聘请了药品监督协管员27名,药品监督信息员90名,药品监督协管员工作站9个,药品监督信息员工作站14个,由此,我县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覆盖率达到了100%。形成一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健全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
3、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顺利启动和实施。开展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帮助各医疗机构提高自身药事管理水平,相关主管部门和多数医疗机构本身是理解和支持的。我局坚持将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这项活动作为提高用药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有效载体,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和专人负责落实。总体上看,通过创建“规范药房”,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业务水平、药品质量管理水平、软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创建工作成效显而易见。
二、主要做法
围绕上述“两网”建设中的三项主要工作,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力求找到最符合本地实际的途径和措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注重“五个结合”。
一是医药结合。即对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药房加以改造和规范。
二是上下结合。根据县城区药品经营企业相对趋于饱和的现状,把重点向部分较偏远的乡镇延伸,大力发展乡级零售药店。
三是新老结合。既大力发展新的企业,又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对达不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坚决淘汰出局。
四是内外结合,既鼓励本地资本从事药品经营,又支持外地资本参与,形成内外并进的竞争格局。
五是数质结合。遵循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克服片面追求数量的现象。
2、在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中体现“四项要求”。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搞好药品监管工作的基础。我们在20__就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今年又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和充实,监管网络更为健全。
二是体现专兼结合。总的来说,药品监管的职责最根本的还是要由专门机关,即药监部门来承担,要以专门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作为专门监督一种补充,也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其人员基本是由社会上各有关方面和不同阶层的工作人员兼任的,利用其工作职务等方面的优势来开展药品监督这项工作。
三是明确职权职责。针对现已成立的县“两网”办、乡镇协管领导小组及其“协管”办、聘任的药品社会协管员、信息员等,都相应规定了他们的职权、职责,使其既不越权,又不失职。
四是注重发挥作用。建立社会监督网络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相应组织人员的资格条件等方面来把关,力求个个、人人发挥作用。
3、在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中“严把三关”。我县在开展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中,认真对照标准条件,确保工作质量,在实施过程中“严把三关”。
一是严格标准条件。即严格按照已制定的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的相应标准和条件。面对全县众多的县直、乡镇、村级医疗机构,统一其创建“规范药房”的标准。提倡个个参与,但决不擅自降低标准,搞个个达标。
二是严格规范操作。在启动和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规范操作,并选派好业务人员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三是严格检查验收。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发挥各医疗机构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它们先行对照标准,加强自我完善,完成自查后申请验收。检查组在验收中,严守纪律,严格条件,对检查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如实指出各自存在问题,并要求它们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认真补缺补差,确保了整个工作的质量。
三、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搞好“两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各相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力争把本地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2、勇于实践、有所创新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两网”建设的具体工作非常多、非常细,而且需要长期坚持。我们要敢于在实际工作中多摸索,有所创新,不断巩固和扩大“两网”建设的成果。
3、因情施策、注重实效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两网”建设,必须既按照上级的原则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十分注重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共性、突出个性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关键所在。所谓的“个性”亦即特点,“两网”建设这项工作,各地、各单位在具体工作方法和措施,有许多共同点,但也不是千篇一律,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做法,但也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他人之作,要力争形成各自的工作特色。
一是我们还利用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的契机,促使它们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在软硬件建设上有较大提高,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按照规定淘汰一批。
二是全县药品经营企业经过gsp认证后,企业容貌与管理整体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三是坚持内外并举。县局立足本县实际情况,既对县药业公司给予积极扶持,又按照“大市场”规则,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其公平参与药品流通领域的竞争。
四是合理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即将全县卫生院、医疗室、个体卫生所等医疗机构作为方便群众用药的一种途径,按照国家规定所开具的处方合理使用药品,解决群众用药问题。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_____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但从调研的情况看,药品的供应和监管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已建成的县、乡(镇)、村药品监督网络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聘请的药品监督协管员、药品监督信息员,没有固定的报酬和必要的经费,有义务没有报酬,因此,反馈信息情况的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反馈的经常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可能使形成的监督网络形同虚设。
36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81位用户关注
95位用户关注
96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