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农村报告
栏目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8-10 热度:55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报告

第一篇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报告6700字

1.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报告

为切实改善我乡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我们抓住农闲的有利时机,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环境卫生整治会战,取得了必须的成效。截止目前,全乡__个村屯,___条巷路整修工作基本到达标准,完成了道路整修、上路肩土、上砂石料平整路面等工作;实现了“五场”“四要”“三净”的整体目标,营造出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狠抓落实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___乡党委政府于8月21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___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___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领导职责。

(二)领导重视,献计献策

在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期间,各包乡领导、县包扶单位多次亲临我乡,为我乡环境整治工作出资出策,推进了我乡环境整治工作上标准、上水平。

(三)加大宣传,全面协力

农民是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要想搞好工作,务必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观念,以推动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度。为此,我乡主要采取每村悬挂5-10条环境整治宣传条幅,每户一张环境整治宣传单,每一天各村广播宣传的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全面号召全乡人民用心参加环境整治工作。在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全乡人民全面行动、出车、出力,用心配合我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中小学校也用心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工作,带领在校学生协助所在地的环境整治工作。驻乡单位也责无旁贷,他们出资15000多元,支持此项工作。

(四)加强督导,时时跟进

环境整治工作期间,乡领导组织村干部进行了一次拉练检查,开了三次阶段性总结会议。各包村干部全部下乡监督和支持所包村屯的环境整治工作。乡主要领导定期对全乡19个村屯环境整治状况进行全面性、阶段性检查验收。并对各村工作进行排行打分,及时下发通告,对工作进度快、表现好的村给予表扬;对进展速度较慢的村屯提出整改意见。在此期间,很多中老年干部和村民也都自发的组建环境卫生整治维护队,监督和帮忙全乡各地的卫生维护工作。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促使各村环境卫生工作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二、取得的成绩

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县包扶单位的指导下,我乡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果,主要是:

(一)在全乡范围内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农村保洁制度,组建了农村保洁队伍,做到了及时清扫街道,时刻持续街道清洁平整和路边沟排水畅通。建立了垃圾填埋管理机制,保证垃圾能够及时清运到填埋点,防止了垃圾外泄、渗漏污染环境的状况,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二)加大村容、村貌建设和管理力度。在全乡各村合理设置垃圾箱__个,新建和维修公共厕所__所,清理柴草垛___个,全部在村外定点整齐堆放;村内环境整洁。各户畜禽全部圈养,室内外环境清洁。村公共场所、庭院、街道都进行了美化、绿化。村屯巷道两侧各留出了___米绿化带,院墙占道全部及时退出。

(三)加大乡村道路整修力度。整修乡村巷路___条,清理边沟___公里,上沙石___立方米,下涵管__个,清除障碍___处,填埋污水坑___处,农民共出义务工___个,出动机动车___台次,做到了路面平坦、拱度适宜,边沟宽窄深度适宜;沟涵整齐,排水畅通,无淤积现象;清除了路面各种堆放物和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清理了影响道路畅通和路面卫生的路障、路卡,便于人员车辆出行。

(四)加大公路沿线净化力度。重点整治和清理了公路干线的环境卫生。加强了路容路貌建设,确保了公路路面及两侧无各类堆积物,全面清除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障碍物。

(五)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礼貌的生活习惯。农民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教育农民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养成讲卫生、讲礼貌的良好习惯,使其能够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自觉理解乡村统一安排,用心出工出车,确保农民既用心参与活动,又享受劳动成果。进一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条件。

三、下步打算

虽然全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必须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必须会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用心带领村民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潮中,确保各村在全县环境卫生检查验收之前,到达“五场”“四要”“三净”的验收标准,并在此次环境整治的热潮中,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使村干部能够构成长效的管理意识和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条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卫生水平。

2.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报告

自去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镇按“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机制完善、群众满意”的原则,紧紧围绕“六整治”、“六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抓特色、重民生”为环境整治活动宗旨,全员发动,多措并举,集全镇之力,在“四城同创”投入400余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整治标杆,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到目前为止,新增投资46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新修便民路3600余米,粉刷墙面119750平方,清掏维修下水道2300余米,封山育林30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44230株,刷白各类树木4000余株,清理乱堆乱放656处,疏浚沟塘31440平方米等,进一步加大对新大街、菜市场等背街小巷整治,硬化路面15300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1200余吨,改造旱厕22个,新建垃圾池25个等,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安排的整治任务。

一、以组织保障为基础,强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按市、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部署,我镇迅速召开动员大会,把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书记负总责,镇长

抓落实,人大抓监督的工作机构,明确各社区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强势推进工作。在镇整治指挥部下设四个工作组,分别由班子成员担任组长,抽调骨干充实。由书记亲自制定方案,每天亲临现场,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倒排工期;由镇长具体抓落实,并承担整治中具体任务;由人大主席、纪委书记负责督查推进,根据工作推进表进行督查评比,及时发现问题,查找不足。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推进,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任务序时完成,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二、以宣传为引导,迅速掀起全民参与整治的浓厚氛围。

一是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利用电子显示屏进行滚动宣传。利用标语、横幅、宣传车、宣传栏、踩街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二是组织自愿者队伍环保行动。开展了《整治环境保护家园,志愿者在行动》、《大手拉小手》的系列志愿者活动,以志愿者的良好行为影响周围的群众,辐射整个社会,促进形成“人人爱卫生、个个爱家园”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党小组示范路。各小组把环境卫生整洁工作与党员争优创先结合起来,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本组党员创立“党员示范户”。四是组织召开专题民情恳谈会。利用平台向群众全面宣传村庄整治的重要性,也通过平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整治工作落实好。

三、以整治标准为准绳抓好落实,确保环境整治出成效有针对性的对城镇管理顽症、重要干道、水域进行集中。

整治是搞好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的重点。组织城-管、环卫、社区等单位及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拳出击,综合整治,有效的改变了村庄环境卫生面貌。一是开展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按照“镇容改观、秩序改善、整体改变”要求,以整治集镇的车辆乱停乱靠、广告乱贴乱挂、菜篮乱摊乱放、商户店外经营等现象为重点,搞好集镇美化、亮化、秩序化,保持集镇道路畅通、环境整洁卫生。二是开展镇内河道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对镇内河道进行拉网式排查,摸清垃圾死角,全面打捞河道水面漂浮物、清整堤岸垃圾,对河道进行绿化美化。组织党团员、群众积极开展“整治环境保护家园,志愿者在行动”活动,集中整治凤鸣东西湖、月牙湖。开展休闲农庄、采摘园等建设,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三是开展落实“四边三大”整治。各社区实施“四边三大”工程(路边、水边、屋边、田边,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动员党员干部带头作示范,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开展卫生整治,做到农村“四边”环境整洁、干净,乡村卫生状况大大改善。

四、以“特色”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环境整治突出南城发展特色。

围绕独特的生态、宗教、古文化等特点,确定“一居一特”的整治思路,对三个社区量身定做整治方案。以创建“生态社区”为特点侧重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以高效观光农业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生态采摘园、休闲会所、苗圃垂钓园、农家乐等项目为载体,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一方面整治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凤凰社区立足宗教、古文化打造、突出“文化社区”主题,建成200米文化长廊,2300平方米文化广场等;社区则强化联动共建,以建设“和-谐社区”为载体。去冬今春,全镇3个社区围绕规划,大力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农业观光园区建设,以修建便民路、建设文化长廊、创旅游景区,打造观光采摘园等项目为载体,进一步优化镇村环境,克难奋进,整治中突出的发展特色,为更大程度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打下基础。

3.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积极响应上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洛香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共建美好洛香而不懈努力。

一、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镇环境卫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当前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环保意识、农民生活习惯、环境卫生设施相对滞后,农村环境状况让人担忧,急需改善。鉴于以上现状,我镇加大了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黑板报等多种渠道、多角度、多方位的向广大群众干部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部署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展开并取得良好成效,我镇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并在各村选举代表一名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来,全面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三、示范先行、整村推进、突出重点、狠抓典型,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经过我们的一致认定,伦洞村作为我镇试点工作村首先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我们计划在年内打造一个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伦洞村,并把伦洞村的成功经验在全镇推广,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于洛贯产业园区范围内的洛香村、大团村、岩寨村、郎寨村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归合村、独洞村等优先开展,重点整治。

四、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监督核查,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圆满成功。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我镇将在不断完善自查机制和上级检查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措施,以确保整治工作的有序进行。并邀请社会各界对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共同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实到位,共建美好洛香镇。

4.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报告

近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部署要求,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环保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从源头抓起,从基础工作做起,严格执法检查,强化环境治理,不断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在不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卫生的改善,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成立了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农业综合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公用事业服务站、党政办、国土所、派出所、卫生院、学校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公用事业服务站,确定专人负责具体办公。大力实施、巩固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镇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全镇所有科级领导和所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改善了民居环境。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城乡清洁工作。我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后印发倡议书6500份,横幅40余条,宣传喷绘50多条。同时为全镇22个村配备了60名保洁员,60余台人力三轮车,148个垃圾箱和3台垃圾清运车,确保日常的垃圾清运工作,还动用大型机械多次对镇上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清理、整理。镇公共事业服务站坚持每月对全镇22个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一次实地检查并评比通报,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二)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修建垃圾填埋场一座,污水处理生态湿地二座,饮用水源保护地一处。其中垃圾填埋场计划库容120万立方米,用于全镇所有行政村的日常生活垃圾的填埋,计划使用年限十年,十年后进行复耕处理;生态湿地用于解决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的生活污水的处理,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饮用水源共解决包括集镇所在地的2000多人的饮水问题。

(三)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为了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进环保工作,我镇加大了对于宣传力度,并结合城乡清洁工作,扎实开展工作。在全镇范围开展了大量的环保知识宣传,印发了6500份环保倡议书,制作了40条宣传横幅,悬挂50余条宣传喷绘,与全镇所有群众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为了解决河道垃圾问题,我镇出资8万多元,动用大型机械3台,深挖、填埋了大量的河道堆积的垃圾。

(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污染、谁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施工现场主要负责人采取下达目标责任书与对方主动递交书相结合的办法,认真落实施工现场围挡、渣土物料覆盖、物料运输密闭等环节的粉尘治理工作,确保洒水降尘措施到位,从源头上控制扬尘污染问题。近几个月来,共深入3处工地、10余家企业进行巡查,检查施工工地、“三堆”12处次,责令整改12处,清理堆物8余处,检查车辆20余辆次。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巡查督查,严把死守,鼓励秸秆回收加工,有效地减轻了我镇秸秆焚烧压力。

(五)网格化管理工作。一是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站办、村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职办公人员。二是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求,由镇政府统一组织,建立镇、村两级网格和部门职责网格。组成镇为二级网格,镇政府为责任主体,对全镇的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全镇22个村为三级网格,村委会为责任主体,配合全面排查工矿企业、饮用水源地等环境安全隐患,开展对辖区内排污企业、生态环境、信访案件、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上报环境违法行为。由农牧站牵头,对全镇畜禽养殖户进行统计,并在今后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将环保意识和环保工作延伸到日常工作中去。妥善处理我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事件,快速响应,有序行动,控制事态,降低危害和损失,保护公众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保障正常生活生产活动的进行,制定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秦岭生态保护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活动,营造保护秦岭舆论氛围,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为进一步夯实责任,我镇继续落实科级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使生态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分级分层次召开镇、村、组干部群众会议,并利用村级广播、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在镇街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散发宣传单800余份。同时,镇国土、安监、环保部门联合,定期对辖区非法开采活动进行督查,有效制止了两起非法开采行为并上报县直相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三、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执法检查

一是认真做好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明确一名科级领导负责,抽调专人开展工作。划定结束后,我镇采取保护措施,设立保护标志和界桩,要求村上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监督保护工作。

二是加大对养殖场污染物的处置和排放进行监督检查力度,全部能按照环保标准进行污染物排放。

三是为巩固和发展创卫成果,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将镇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施“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以公用事业服务站、派出所、农业综合服务站、学校、卫生院、各村负责人等为成员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定期开展环保专项检查活动,对镇单位、村进行卫生评比,并将其纳入各村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与评先评优挂钩,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消除,有效落实整改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做到了目标明确,分工具体,措施到位,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第二篇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550字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负责人:

正文:

(1) 前言

洪铺镇是皖江城市安庆的一个偏南小镇,是怀宁县辖镇。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洪镇村与五桥村同是洪铺镇中非常重要的乡村,其中,洪镇村是镇政府所在村,是洪铺镇的中心,也是洪铺镇目前最繁华的一个村。而五桥村与洪镇村紧紧相邻,只有一河之隔,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因为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成为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没有几年的建设治理,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得非常富庶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洪铺镇,看看两村的相同与差异。

(2)水是生命之源

常听老人谈起她们记忆里的洪铺镇,由于隶属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水系丰富,水产盛足,那时候还没有三峡大坝,村子里的河流都是和长江相通的,那时在家门口都能捕到江里的鱼种,七八十斤的大鱼也是常常能捕到的,现如今很难见到的江豚简直就是常客,每每洗衣洗菜的时候便会游过来找点吃的。乌龟甲鱼什么的放牛的孩子经常一天能捡一大箩筐回来,可惜那时候竟然不知道怎么吃。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就是洪镇村,奶奶说那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全村人吃喝的水都来自门口的那口方塘,并说那时候的水是很甜很清澈的,于是我便再次前往那口小塘,看到的却是这幅景象。

降雨量的减少,加上人们大量的取用,还有农药,垃圾的污染,原本清澈甘甜的方塘已然变成了一个污水坑了。

我们再看看五桥村经过治理,情况是否会好一些。

这便是五桥村的池塘,水依然那么清澈见底,周围用大理石筑起了堤坝,显得非常干净 整洁。

(3) 城镇化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跟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步伐,洪镇村也积极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但似乎在发展的进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忽略了对自然地敬畏。

这是洪镇村新建的小区,我想说的并不是它建的有多么漂亮,而是要强调一下它的前身,大家一定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梦,人们不惜将水库填平,将扩建的魔爪伸向了稀软的湖床。广场上一条条歪斜的裂痕仿佛是那冤死的水库在无声的哭泣。

相比洪镇村,五桥村的建设开发则更加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河道的两边修建了栏杆,住房沿着河堤依次建造,门前有流水,屋后是松林,好不惬意。

(4)土地是我们的根

近年来,与许多乡镇一样,随着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洪镇村的青壮年悉数进城,劳动力的缺失导致耕地大面积的荒废,这些祖祖辈辈留下的农田,曾经肥沃的土地,一经荒废再想重新种植几乎再没有可能。五桥村又是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的呢?

我们看到的就是五桥村的整体规划图,他们将村子里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集中到一起,再承包给别人种植,既保护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啊。

(5)环境治理

触目惊心!图片上的就是洪镇村最重要的淡水河,早在二十年前,人们从这里上船可以直达武汉,更有很多的渔民以此河为生。现如今,宽阔的河道几近干涸,於黑的河床像一条被剥了皮的巨蟒衰死的暴露在焦阳下,大量的垃圾撒满河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气息,无奈的村民只能将就着使用已经发臭的河水。不知道老辈们看到如此场景会不会心痛,而或是叹口气,黯然的离开。

这是五桥村的水脉,五桥村的村民通过修建防护提,水堰,很好的保护了河水的流失,通过垃圾清理,河道清淤,使河水保持清澈,在这样的小河边漫步怎能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6)我的感受

通过这次调查,给我内心的冲击确实很大,曾经鸟语花香,虾美鱼肥的洪镇村,在城市扩张的浪潮中被伤的千疮百孔,横流的污水取代了曾经清澈的小溪,堆积如山的垃圾占领了曾经翠绿的小丘,葱郁的山峦被切去了秀发,湛蓝的天空被掩上了浓浓的乌云

而五桥村却能后来居上,建设的如此美丽,不得不令人深思啊,真心的期盼美丽的洪镇小村能恢复曾经冒昧的摸样,希望像五桥村一样的乡村能越来越多,愿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第三篇 2023年10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生态环境调研2350字

炎炎夏日,流火岁月。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我迎来了第一个暑假。为了更好的学以致用,全面了解当代农村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九人组成的“赴__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始了我们的行程。满怀着对家乡的美好憧憬和对乡土的眷顾,我的心激动不已。

这次我们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农村生态环境调研,主要是学习宣传__在农村建设中较为先进的结合生态保护的生产模式。

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我们走访了龙南的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和一些建设较好的新农村示范村,同时也亲自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了有关交流,细致的听取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建设经验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我们实地走访和询问得到的资料我就我们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得到了__较为普遍的也是发展较好的几种生产模式。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__族风情园,在那里最为主要的也算是普遍的生产模式是“猪—沼—果”模式。所谓的“猪—沼—果”模式就是以果园为主,栽种一或多种果树,配合果园有自己的猪圈或说是猪场,此外一般也会有一口池塘,还有就是家里会建一个沼气池。这就是此种模式的主要硬件设备。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是以果园经营为主,猪场是为了为沼气池提供发酵物——猪粪,沼气池中的沼气液用于果园的施肥,沼气用于家里的烹饪、照明等。此外果园定期的整枝也可为沼气池提供发酵物——幼苗。这样一来该模式的能量便可以循环利用,既没有能源的浪费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据了解,由于这边地处农村,与市区距离较远一般情况下很少有虫害,因此果树喷洒的农药很少,由于猪场的存在果园几乎不需要使用化肥,因而土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根据实际了解得知,每户农家大概只要有六七十亩的果园就可以达到户年收入几十万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生产模式是可行且具有无限前景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二种生产模式是:“矿山—废水精炼—净水”,这种模式我主要通过一个走访的实例进行简单说明。这是一个主要正对稀土原矿开采过程中排出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提炼的小型工厂,它不仅可以通过出售提炼出的稀土半成品获得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污水处理的作用。这样的工厂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态经营模式。在中国很多的矿藏重镇污染问题都很严重,其中不少就是因为开采时没有注意到其废水的处理导致河流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如果将这种“矿山—废水精炼—净水”的模式推广,不仅可以减少一些开采商的治污投入,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最重要的是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今日我们走访的那家工厂虽然规模并不很大,却很好的对河流污水进行了处理还从中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应,实地观察并没有在厂房旁边发现因污染死亡的动植物,事实说明这样的模式是确实可行也是具有推广意义的。

第三种生产模式是:“鸡—粪—果”。这种模式跟第一种模式有很大的相似点,只不过经过实践表明,鸡粪是不适合作为发酵物的,它的发酵产物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沼气,不能作为家用燃料,所以产生了这种新的生产模式。这里只是把沼改成了粪,就是因为不把粪用于发酵而是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出售,主要买给一些专种果树的农家。据了解,如果常年自家的鸡的数量在八千左右,一年便可以通过卖粪便挣一万多块钱,基本足够一户农家一年的开支。如此一年就可以轻松挣个五六万了,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已经足够奔小康了。由于农村有广阔的土地,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山村,更是山外山,如果充分利用这廉价的条件,发展这种模式是十分容易且十分挣钱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推广这种方法,因地制宜可以养鸭,养鹅,放牛,放养。只要自己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分析,相信致富不是问题,希望广大的农村可以积极响应学习此类先进的致富方法,早日走上小康生活。

第四种生产模式是:“林—游—果”。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和退耕还林的发展政策,林业部门努力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这种模式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过去,政府为了达到上级下达的绿化要求,强制百姓把自家的几亩救命田种上了杨树、枫树,不但苦了百姓,结了很多民怨,也因政府瞎指挥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质条件树苗成活率极低。而近年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一轮高过一轮,不少地方政府对绿化急于求成,不愿千里搬运半成树导致成本上升了几千倍,绿化质量却日渐变差。此外这种闪电式的绿化方式纯属剜肉补疮之举,拆了东墙补西墙,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这里介绍的这种生产模式是指:有关林业部门配合当地农户对原来质量差,产出率低的林地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为经济林地。这样不但满足了政府的绿化要求,还备受百姓的欢迎,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配合当地的一些古城、古建筑、古文化,有计划的改建、修复一些旅游景点,在果树成熟时期果园开放售果与当地的旅游相互刺激,相互带动。

农村建设利在百姓,功在千秋,希望政府不要过于急躁,也希望广大的农民们能够更好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发展模式。

八月流火,伴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和万里无云的明净蓝天,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充满着温馨和关爱,洋溢着热情与爱心的富有意义的暑假。

“艰辛如人生,实践长才干”,作为大学生,我们最终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通过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认识。

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年龄段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四篇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2950字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1 基本概况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该市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

2 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

2.1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 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侵蚀强度在三级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 418万hm2。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2.1.1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而且每年扩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长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大沙带,面积达88万hm2,其中流动沙地4万hm2、半固定沙地6万hm2,另外还有近300万hm2的潜在沙化区域。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二是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三是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四是沙尘天气逐渐增多,沙尘暴频发;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湿地萎缩。

2.1.2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呼伦贝尔草原有4处较大湿地,即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格勒河湿地和二卡湿地,以上湿地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之肾,滋润草原,调节着草原气候,增加降水量,遏止草原荒漠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湿地的消失有自然变迁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过度放牧,很多湿地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数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的缩减和破坏,使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位于大草原腹部的4大湿地由于近些年干旱,海拉尔河水量小,而且干旱周期正在加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丰水周期远不能恢复枯水周期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这也是致使湿地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水环境污染问题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m3,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m3。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储量很丰富,但废水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活污水入河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地表水主要城镇下游河段污染形势严峻。在枯水期地表水环境容量很小,大量城镇污水的排入将造成枯水期水质超标。针对呼伦贝尔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仍将是造纸行业,占全市工业废水和cod排放量70%和90%。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形势十分严峻,废水排放量、cod、氨氮排放量都急剧增加。而生活污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预计都有所。

2.3 工业大气污染趋于严重

呼伦贝尔市的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总和的1.8倍。呼伦贝尔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将促进电力行业高速发展,但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大气污染为主,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未来城市生活大气污染物排量增加并不明显,而工业耗煤量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工业污染源仍然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排放源。

2.4 固体废物逐年增加

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电力行业、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将迅速增加。预计,粉煤灰、煤矸石的产生量将分别达到1 153万t和203万t,分别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的79%和14%,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口不断增加,垃圾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中供热、燃气的普及和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使人均产生垃圾量逐步下降。而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呈数倍增加,因此重点应放在工业固废处理工作上。

3 解决对策

3.1 重点开展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

根据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沙化情况及趋势,对于退化、沙化草原,要近早实施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和退牧还草等,实行草畜平衡制度,不能错过演替初期的有利时机,加快草原保护和恢复;对于沙化土地,要采取封禁保护、林草植被建设等措施,加紧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遏制沙化扩展;对于沙化十分严重,生态状况极端恶劣地区,要适度实施生态移民,促进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的逐渐减少与草地的沙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河流和湖泊周边的湿地恢复比较简单,主要是引水入湿地,保持湿地的水生环境;对于草地中部的湿地,可以通过建设引、调水工程措施恢复治理湿地,有效恢复湿地周边生态环境。此外,草地沙化和湿地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地生理性缺水,因此应提倡发展节水产业,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用于保障草原生态用水的需要。

3.2 有重点地治理水环境问题

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和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扩、改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的项目中消化。对重点水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有重点有计划的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考虑中水回用工程及污水东储夏排工程,保证全年河流水质达标。 还要积极实施污水资源化,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有限的水资源与用水量日增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充分认识污水的价值,净化后的污水也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并积极加大科技投入,以保障净化后的污水的水质。

3.3 严格控制工业大气污染

煤炭行业造成的大气污染要严格控制,按照国家电力发展的技术政策和淘汰目录,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机组。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先考虑清洁生产工艺,使烟尘和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3.4 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煤炭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能够再利用,还能够促进其他行业,如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应有效利用这些工业固废,大力发展水泥、粉煤灰制砖、煤矸石制砖等,淘汰实心粘土砖,以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对以上环境问题的分析,希望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降低各类污染物排放,努力遏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加大企业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监管,严把建设项目管理审批关,禁止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的盲目投资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将生态建市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全面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

第五篇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5600字

农村环境整治事关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___在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政协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环境开展调研,并到全省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县攸县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环境的状况

近年,省委、省政府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和连片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治理,为改善农村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的增加,农村综合开发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生活污染越来越多。

历来我县农村以群居的形式发展,农村建设缺乏规划,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环保意识淡薄,生活污水乱流乱排,到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生活垃圾乱堆、乱丢、乱倒、乱放,农药瓶、塑料袋、泡沫、煤渣、烂衣烂鞋等生活废弃物随处可见,遍地开花,不少垃圾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边,有的还成了垃圾山、垃圾河。另外,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城市生活、建筑、工业、医疗垃圾往往也向农村转移,更加快了垃圾围乡围村现象的形成。我县农村每年约产生生活污水约万吨,生活垃圾近3万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

(二)面源污染越来越大。

农村面源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使用不科学和处置不妥当。据统计我县化肥使用量为65582吨(226公斤/亩),农膜的使用量为1178吨,农药使用量为801吨,一般来讲,化肥、农药只有少部分利用,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给农村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带来不小危害;不少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没有及时收集处理,散落在田间地头,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农村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禽粪尿大多直排或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导致水体环境污染,过去清澈的溪水已不存在,“70年代淘米洗菜,80代年勉强灌溉,90年代垃圾覆盖”已成为了真实现状。据统计,我县规模化养殖业已有28家,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另外,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我县每年要产生60多万吨的秸杆,至少有一半以上就在田间地头焚烧,产生大量烟雾浮尘,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还污染了农村和城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三)企业污染越来越重。

全县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极大,据统计so2(二氧化硫)年排放量487吨,cod(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3328吨,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以身试法,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超标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的环境质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因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大,人们对“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境,怎样才能环境”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认知,导致部分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些根本就没有环保意识,没有想过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部分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二)传统习惯难以改变。

我县农村生产技术较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几千年来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农药;生活垃圾随处扔、污水随便排;稻草、秸秆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人们身上根深蒂固,难以根治。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全县338个村(居)中除几个城中村和乡镇镇区村省市县乡财政安排了少量环境治理资金,其它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投入,村中缺乏基本的环保设施,也没有环卫人员。近年组织实施的一些示范村由于治理资金不足,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没能配套建设,后续管理跟不上,也出现了脏乱差反弹现象。

(四)科技推广尚欠到位。

因科技在农村中没得到根本的重视,尤其在农业生产中,测土配方施肥,合里使用农药、除草剂,作物病虫防治,畜禽养殖场合理设置和规范运营、水产养殖与农村饮水安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科技普及不到位。

(五)监管体系还不健全。

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目前我县农村环境治理缺乏统一管理,出现多头管、重复建设、存在死角的现象。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建议

面对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城乡同治,统筹城乡发展。

(一)要形成统一认识,以强大的合力组织整治。

环境整治不像项目建设那样创造财富、不像城市建设那样立竿见影,但事关未来发展、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和强大的合力组织实施。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

形成治理共识,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人口多、投入大、任务重,全面开展难度非常之大。但当前开展城乡环境整治逐渐成社会的热点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因此,我们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为民谋福祉、谋健康的高度,用抓项目建设、生态建设的力度抓环境整治工作,上下齐心,统一认识,全县“一盘棋”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

二是组建高规格班子。

环境整治牵涉的职能部门多,为统一指挥调度,县委、县政府要组建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设立常设办公室(或与“三创办”合并设立城乡环境同治办),由一名处级干部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各单位和各乡镇要迅速将行动统一到工作安排上来,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投入,下定决心,坚决打赢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二)要深化宣教形式,以浓厚的氛围推动整治。

环境综合整治,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要以营造环境保护氛围,提高环保意识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环境整治宣教力度。

一是注重宣教媒介立体化。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资料等媒体,制作丰富多彩的视频、画册、读本等广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让广大民众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

二是注重宣教内容多样化。

要科学归纳宣传的内容,突出宣传的重点,如将环境整治的政策、环保带来的效果、环境污染的影响、垃圾分类处理、文明习惯等内容制成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向广大居民广泛宣传,让广大居民积极投身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要结合县城建设、新农村建设、三创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正反典型案例向居民、群众说明“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对生活环境的危害,增强居民群众爱护生活环境的自觉性,促进广大居民观念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三是注重宣教形式广泛化。

要积极搭建参与平台,充分发挥工共妇、义工、协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企业、学校、居民广泛参与以城乡环境治理为主题的活动,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全民参与、携手共建的社会氛围。

(三)要强化工作举措,以有力的措施开展整治。

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用科学的理念、创造性的工作,持之以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组织开展,推动深入,达到效果。

一是抓住治理重点。

要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源保护牌,切实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力度,消除养殖废水污染,实施雨污分流,确保饮水安全。

垃圾的治理要出台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制定对现有垃圾和今后产生垃圾的处理措施,如攸县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集运、县处理”处置流程,每家设“四筐三桶”,户处建焚烧池,能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可以焚烧的焚烧,有机垃圾田土中填埋转化有机肥,剩下不多的收集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形成垃圾清运处理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污水的治理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人工湿地、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企业污水收集处理率,减少废水废气废料排放,确保达标排放;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加强农药、化肥控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生态绿化攻坚,加快路边、水边、山边生态建设,美化居住环境。陋习的破除要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着力破除随地吐痰、乱扔乱放、乱写乱贴等顽症陋习,营造“洁、齐、美”的城乡环境。

二是着力多元投入。

城乡环境整治是一项只有投入、惠泽于民的民生工程,要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投入路径,逐步建立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尽责、社会参与的投入长效机制,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财政预算投入就是县乡两级财政要加大环境整治投入力度,有计划地用于“三清四化五普六改”和垃圾池、垃圾站、垃圾车、污水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治理有基本的资金保障。县财政还要建立“以奖促治”的管理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争资立项投入就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整合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保护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聚集资金,集中整治,整体推进;职能部门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争资立项力度,争取更多地项目资金,用于乡村环保规划编制、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创建等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环保投入稳定。投资捐助投入就是拓宽融资渠道,用积极有效的政策吸引和鼓励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业主投资、捐资支持城镇、乡村建设,带动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在外的工商业主、民营企业家以及有良好社会影响的代表人士联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外援,推动农村环境治理。

三是严格监督考核。

加强督查监管,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报刊、电视台、网站设立城乡环境治理曝光栏目,对治理不扎实、整改不到位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推进整治的开展。严格考核考评,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对治理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并作为年度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治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和治理效果差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责任。乡镇参照考核办法实行到村考核,考核结果全镇公开,村考核到组,组评比到户,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竞争氛围。

(四)要建立长效机制,以科学的模式持续整治。

环境整治是一项多部门、多人员的全局性系统工程,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长期性、艰巨性工作,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考核监管,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坚持认识的高度。

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具体要求抓,落实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筑牢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基础,确保人力、物力、财力,促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平衡发展。

二是坚持管理的密度

把管理内容具体化、管理指标区域化、管理责任网格化,推进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真正形成城乡环境治理联动机制,推进无缝隙管理。

三是坚持发展的速度。

把整治工作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思考、协调推进,逐步实现城乡环境治理的全覆盖。

四是坚持问责的力度。

建立健全城乡环境整治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和干部职责,探索建立问责制,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奖惩分明。(www.suibi8.com)职能部门要加大日常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五是坚持健全的制度。

按照城市和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条例规定,健全和完善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理步伐。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大力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和“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办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道路、水塘、河道保洁制度;要积极探索自我管理的保洁机制,增强居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

第六篇 2023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研报告2850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进覆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第七篇 2023最新农村环境污染调查报告3500字

农村环境问题事关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和谐稳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为了解淮安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及农村环境问题,淮安市统计局开展全市农村环境调查,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情况进行调查。

一、全市农村环境调查情况

本次全市农村环境调查在全市7个县区实地随机访问了360个农户,内容包括农村居民基本情况、农户环保认识问题、农村环保状况、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农村环保宣传情况和农户对当前农村环境的问题和建议。

(一)被调查农村居民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360个农村居民中,男性246人,占68.3%;女性114人,占31.7%。年龄层次上,15-30岁43人,占11.9%;31-45岁106人,占29.4%;45-60岁171人,占47.5%;60岁以上40人,占11.1%。文化程度上,小学及以下35人,占9.7%;初中130人,占36.1%;高中139人,占38.6%;大专及以上56人,占15.6%。

(二)农村环保认识问题

1、农村居民十分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在问及农村开展环境保护是否重要时,回答有必要的农村居民348人,占96.7%;回答没有必要的农村居民8人,占2.2%;仅有4人回答无所谓,占1.1%。

2、农村居民对后代的环境问题比较看重。在问及是否担心后代人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差?回答非常担心的农村居民246人,占68.3%;回答不担心的农村居民92人,占25.6%;回答无所谓的农村居民22人,占6.1%。

3、多数农户积极响应政府'秸秆禁烧'政策。问及对政府'秸秆禁烧'政策的态度?回答积极响应的农村居民295人,占81.9%;回答不愿意但没有选择的农村居民54人,占15.0%;回答看情况而定的农村居民11人,占3.1%。

4、绝大多数农户认为生活污水有必要收集处理。问及认为生活污水有没有必要收集处理?回答有必要的农村居民351人,占97.5%;仅有9人回答没有必要,占2.5%。

(三)农村环保状况

1、81.7%的农村居民对农村环保质量满意。问及对居住地的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满意度?回答很满意的农村居民66人,占18.3%;回答比较满意的农村居民228人,占63.4%;回答不满意的农村居民66人,占18.3%。

2、水源污染位居农村环境污染之首。在所列的八大类环境污染项目中,水源污染占32.5%,所占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生活垃圾污染(27.7%)、大气污染(12.4%)、化肥农药(11.1%)、秸秆焚烧(9.4%)、噪声污染(3.3%)、畜禽粪便(1.8%)、其他污染(1.7%)。

3、多数农民反映附近的水源受污染。在问及您附近的水源状况怎么样?回答没有污染的农民29人,占8.1%;轻微污染的187人,占51.9%;中等污染的91人,占25.3%;严重污染的53人,占14.7%。

(四)农村污染治理情况

1、多数村组有专门存放垃圾的地点。问及所在村组是否有专门存放垃圾的地方?回答有的农村居民270人,占75.0%,回答没有的90人,占25.0%。

2、八成农村居民认为污染问题应该由政府解决。问及农村污染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回答政府的农村居民295人,占81.9%;回答农民的65人,占18.1%。

3、多数农户会积极处理身边出现的环境问题。问及居住地出现环境问题,您会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回答向村镇干部反映的农村居民252人,占70.0%;回答拨打环保投诉电话的农村居民39人,占10.8%;回答听之任之的农村居民58人,占16.1%;回答其他的农村居民11人,占3.1%。

4、仅三成农民满意居住地环境管理政策和力度。问及您对您居住地的环境管理政策和力度满意吗?回答满意的农村居民121人,占33.6%;回答一般的农村居民178人,占49.4%;回答不满意的农村居民61人,占16.9%。

(五)、农村环保宣传情况

1、多数农村居民周边有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问及您周围有没有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回答经常有的农村居民172人,占47.8%;回答偶尔有的农村居民143人,占39.7%;回答听说过的农村居民30人,占8.3%;回答从来没有过的农村居民15人,占4.2%。

2、95%农村居民表示普及农村地区环保宣传教育很有必要。问及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普及农村地区环保宣传教育?回答很有必要的农村居民342,占95.0%;回答可有可无的农村居民15人,占4.2%;仅有3人回答没必要,占0.8%。

3、近七成农户不知道环保投诉和举报电话。在问及您是否知晓环保投诉举报电话-12369?,回答知道的124人,占34.4%,回答不知道或不了解的236人,占65.6%。

4、多数农民对当地的环保宣传教育情况满意。问及您对当地的环保宣传教育情况是否满意?回答非常满意的93人,占25.8%;回答基本满意的220人,占61.1%,回答不满意的47人,占13.1%。

二、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

1、农村居住地环境质量下降。近年来,受化肥农药影响农村水源污染较严重,生活污水横流,农村中鲜见清澈透明的沟渠。生活垃圾乱堆、乱丢、乱倒、乱放,农村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农村居住地质量呈下降趋势。调查显示,仅有18.3%的农村居民对居住地环境质量很满意,该比例比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仍有18.3%的农村居民不满意居住地环境质量;近72%的农村居民居住地环境污染严重,该比列比上年增加13.3个百分点。

2、化肥、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重。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使用技术落后,导致大部分化学元素进入水源和土壤,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严重后果已经显露。调查显示,水源污染位居农村环境污染之首,11.1%的农村居民认为化肥农药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影响较大,该比例比上年增加6.4个百分点。

3、农村居民生活垃圾仍难得到有效处置。当前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很大,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生活污水的排放都给环境带来了极大影响。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仍有27.8%的农户选择扔到路边、沟道和焚烧,8.3%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选择泼到院子内,52.5%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沟直接排到屋外。

4、农村环保投入仍显不足。多数农村没有垃圾填埋场或是垃圾填埋场比较简陋,一些村子没有污水排放设施,垃圾清运车辆数量不多,保洁人员以及垃圾桶的配备并未覆盖全部村庄,仅限于重点村镇,农村环保政策、法规、标准等体系不健全,机制尚不完善。调查显示,仍有25.0%的农村居民所在村组没有专门存放垃圾的场所,仅有39.2%的农户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收集处理后排外。

5、农村环保宣传力度仍需加强。近年来,环保宣传已经深得人心,但农村环保宣传力度还显不足,农村居民对农村环保宣传满意度不高。调查显示,25.8%的农村居民对农村环保宣传非常满意,该比例比上年下降14.6%;13.1%的农村居民对农村环保宣传不满意;53.6%的农村居民认为农村环保宣传的力度上还需加强,近65.6的农村居民不知道环保投诉举报电话。

三、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1、提高农村居民素质教育。农村居民的素质教育首先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的提高才能根本上解决素质问题,其次要加强社会公德等德育体系的教育,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的民风民俗。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当前农民的文化程度仍然偏低,农村中老龄化严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村的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2、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农村环境保护是一个长久的问题,要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引入农村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将农村环保问题作为当地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引起当地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考核机制的建立刻不容缓。

3、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要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对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条件的村镇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污水;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乡镇驻地要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新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整合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设施。要逐步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送无害化处理场处理'的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

5、不断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投入。要逐步增加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要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将资金更多地投入环境问题上来。

6、继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要继续加大农村环保宣传力度,推广实用新技术。以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转变农民传统观念。要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载体进行宣传的同时,多一些实地的宣传方式,可以在农村的村委会的宣传栏、公路醒目位置放置一些宣传海报,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保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努力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工作。

第八篇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怎么写3250字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__年8月至9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阎良、灞桥、高陵、周至、户县、蓝田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__年底,全市获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90.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__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8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蓝田县今年计划建设饮水工程55处,已建成15处,开工28处,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陵县已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91处,解决了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临潼区徐杨街办新华村、屯刘村建成了饮用水净化工程。周至县沿山、沿渭的17个乡镇及全县各处饮用水质均符合标准。灞桥区今年安排资金1300万元,计划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个,单村供水工程20个,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市上下拨11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了4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户县马村养鸡场生态示范园区、阎良区绿源瘦肉型猪繁育基地、蓝田县西安旺源养殖厂和临潼溢盈畜牧养殖公司通过建设沼气发酵池,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实现了“畜-沼-农”循环发展,节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桥区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为支撑,开展了三绿生态养殖厂畜禽粪便无寄存化处理试点工作。户县惠丰有机肥厂收集苍游乡各村散养户鸡粪、采取烘干技术生产有机肥,西安天源绿州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蚯蚓分解牛粪消除污染项目,实现了污染防治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农村养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高陵县围绕沼气池建设改厕、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气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粪便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稳步推进。市建委、市爱卫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农村地区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市环保局积极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村组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办法》,并积极组织落实。阎良区7个街镇的29个村(234个组)共聘请保洁员275人,形成了“组清扫、村收集、镇(街)清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灞桥区在13个重点村修建了76座垃圾台,配备垃圾密封清运车14辆,收集车9辆,为垃圾规范化处置打下了良好基础。临潼区代王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周至县为20个生态村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做到了日产日清。户县积极开展村组垃圾处理示范活动。长安区上王村每天下午专门将农家乐产生的废弃物收集起来运送到区上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并建有村上的污水处理设施。阎良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采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仿生实时处理技术,经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化处理快速生产线,每天可处理200吨生活垃圾。

(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针对我市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置差异较大的实际,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对集中、环境工程设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市除城六区外的其他区县全部开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同时结合“百镇”建设,在蓝田、周至等区县同步规划建设乡镇小型污水处理工程。阎良区污水处理厂将周边农村的生活污水纳入管网处理,正在建设关山镇、武屯镇污水处理厂以及启动了武屯镇全市首个污水生物处理项目的建设,农村的乳品行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在进行之中。蓝田县动工建设汤峪镇、葛牌镇污水处理厂,玉山镇污水处理厂正做前期论证,汤峪湖森林公园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对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全部用于花草树木浇灌,实现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有机质、钾和微量元素严重失调,土壤理性化性质恶化,稳定性差,肥力下降。过度使用农药,不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污染环境。非降解

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会严重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长,导致减产。我市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积极防治土壤污染。__年,灞桥区就开展了土壤测土配方工作。周至县以科学施肥为指导,大力推行测土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农田氮、磷流失,积极鼓励使用有机肥,发展绿肥种植。目前已完成61万亩测土配方工作,为建立一批农药减量控制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提供了保证。高陵县加大了对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的检查打击力度,坚决取缔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剧毒农药,净化农药市场。

(七)农村大气污染和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我市加大了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力度,取缔了一些碎石和大白粉加工企业,捣毁了一些废旧塑料加工点,建立了联合整治扬尘污染的工作机制及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强化了对城镇工地及渣土拉运车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实现了未出现一起着火点的可喜成绩,秋季秸秆焚烧工作也取得好成绩,10月份良好空气质量比去年多2天。涉农区县积极推广玉米硬茬播种、旋耕灭茬播种、秸秆捡拾打捆和秸秆粉碎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为禁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蓝田县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草编等综合利用措施。阎良区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秸秆气化技术,武屯镇三合村、红丰村秸秆青贮率达到90%,完成秸秆气化技术近__户。同时,加大了农村工业企业和造纸企业治理监管力度,使农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气更清新,居住的环境更舒适。

第九篇 2023年绿色行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800字

应国家__规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号召,在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筹备工作逐渐开展的前提下,我们绿色行动团队-潍坊分队于7月25-7月27号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开展了我们的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寻找农村垃圾污染现象,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调查活动顺利进行。

本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地设置在“蔬菜之乡”-寿光,我们几个人分成三支小队,分别到不同的区域去进行问卷调查、实地造访、群众交流等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寿光作为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棚蔬菜,据调查,寿光40多万个蔬菜大棚每年要产生近120万吨蔬菜垃圾和秸秆,大棚垃圾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环境问题,虽然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设置了大棚垃圾存放点,由专人统一清除并且通过技术处理生产出沼气和有机肥等,这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地形偏僻或者道路难行而并没有设置垃圾存放点。

上述图片中,大棚垃圾或堆放在路边,影响交通,或聚集到一块,无人处理,这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对农民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只有一小部分人关心大棚垃圾的处理问题,大多数人表示无能为力。本次调查活动我们掌握了部分农村垃圾污染的数据,这为我们分析问题,查询资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两天的调查走访活动,我们得出几点结论:第一个是大棚垃圾年年会有,而且数量非常多,这比较符合“破窗效应”,如果一户农民乱扔垃圾到一个点,那么不久之后,这个地方便成为垃圾集中地。第二个是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习惯性的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但是,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此次活动,让我了解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虽然工业污染很少,总体环境比较美,但是大棚垃圾还有待于改善,这个,我们会在后续调查中陆续寻求解决办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十篇 2023年农村环境调查报告2050字

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农村转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浓烟四起,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3、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报告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