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兵,聆听老兵内心深处的抗战故事,重温民族记忆。xx年7月1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走访拾光”团队一行11人,在我院党总支副书记马长新的带领下,赴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白河双铺办事处慰问梁玉林、曹振德两位老兵。
1.关爱抗战老兵
当天上午一大早,“走访拾光”团队一行11人便带着大米、花生油、鸡蛋、面等物品来到梁玉林、曹振德两位抗战老兵的家。我们给老兵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老人聊天、听老兵讲述抗战经历、给老兵进行义务身体检查……
2.聆听老兵故事
“1945年冬天,那年我才十八岁(虚岁),就报名参军了,当时我所在部队为117师,师长是廖运升。”说到抗日战争,老兵曹振德便打开话匣子。
“我追随部队到过广西、安徽等省,参加过中原会战,那场战争真是激烈,到处都是死人。”老人继续讲着。“记得有一次战役,敌人火力太强,已经打到我们警卫排了,我们只能掩护长官撤退。”老人今年90岁,但抗战的经历却是他永远的记忆。
梁玉林老人生于1919年,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考上了国民党在南阳开办的“军事干部训练班”,而后又到武汉培训。1940年末,梁玉林被分配在87师,“我被分配到连里当指导员,上边命令我们从灵宝过黄河到山西长治一带,那里有中条山,老日也在那里,我们就是去打他们哩。夜里不到二更,日军发起进攻,营长要求士兵们等到能看清敌人时才开枪。我的任务是对敌人喊话,毛老鲁,唉拉可劳斯(音)……意思就是投降吧,缴枪不杀。我记得可清了!”老人的抗战故事,我们听得入神。
3.献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聆听老兵的抗战故事,让我们亲身感受和了解当年抵御外敌的那段历史,这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明白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常回家看看,给家人多一点陪伴。
除走访慰问老兵外,我校社会实践分队还在当地成立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引导更多同学来关爱老兵。而且将撰写老兵抗战事迹,用本次采访的影音资料制作成走访纪录片,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为为老兵献一份“记忆”之礼。
长征,一部伟大的史诗。
遵义会议,是这部史诗中最扣人心弦的激越乐章。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于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遵义会议的重大决策,是在中国***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的指挥下,四次渡过赤水河,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重兵之间。随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省的长征胜利结束,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遵义会议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通过党史的学习有所了解,但是有很多比较具体的情况,了解并不深刻。最近到贵州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听了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观影像,看资料,深受启发,加深了对这次会议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在中国***成立93周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一次特殊的会议,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命运,这就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幢坐北朝南、临街而立的两层楼房也因此成为党的历史地标,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前辈、探寻党的发展历史的革命圣地。
我小时候参观过遵义会议会址,那时候还在读小学,是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的,但是年代已近很久远了所以对纪念馆的映像也只有那栋小楼而已了。
XX年7月22日,我们大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前往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我们的行程是这样的,先去红军山参观红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学习长征精神,然后再去老城子尹路96号遵义会议会址,这次我们比较幸运,遵义会议会址(原是国民党二十五军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开放所以可以零距离感受。在大量的文字、图片、群雕、视频还原的历史真实面前,我们深为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所感叹,为党独立自主在不断修正错误中成长壮大感到由衷自豪。当年的红军从出发时的八万多人已锐减到三万人,如何摆脱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保护红军有生力量进而成功北上抗日,已成了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大问题。在此危急关头,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在四渡赤水的影像播放中,所有人无不为***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折服!毛主席根据当时当地特点,与欲把红军斩草除根的蒋介石巧妙周旋,最终甩掉敌人成功突围,掀开了中国革命史崭新的一页。
***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伟大领袖。在参观李德、博古故居的时候,我注意到这样一段介绍,就是共产国际李德被免除领导职务后,主动要求下连队,亲身体验***的军事指挥路线。在后期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要李德把队伍带走时,李德坚定地说,没有***的命令,谁也不能带走红军。由此可见,李德对***的领导深信不疑并且佩服之至。从纪念馆出来有一条红军路,路上有一个《***遗物展》,陈列着***曾经过用过的衣物及日常用品、毛氏家谱及其毛家人参加革命的介绍。毛主席曾经穿过的补了70多个补丁的睡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他的日常花费清单,用稿费补贴家用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人民领袖叱咤风云另一面的朴素和亲和。
参观回来,眼前总是浮现有关红军、有关党内会议的一段段场景。也许因为是再次参观吧,我的注意力更多地是关注会议和当年的史实,进而产生的思考比较多,联想比较多,感慨也比较多。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这,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这,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起点在这,红军走向节节胜利的保证在这。重温这段历史,让我们倍感今天和平、和谐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用实际行动告慰所有为中华民族解放贡献毕生的英烈。
“他们不怕牺牲,只怕被遗忘。”燥热的夏天,颠簸的车,泥泞的山路,人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大悟县宣化店镇辛苦寻觅抗战老兵。没有具体的老兵信息,没有详细的地址,没有足够的寻访时间。匆匆的步伐只是为了他们,为老兵擦亮勋章,点亮革命精神,实践队在路上。
8月2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寻访团一行12人再次启程,前往琼山区云龙镇玉仙村。寻访团本次主要是针对当年抗战老兵以及烈士家属,做相关访谈,实地调研。
玉仙村,地处云龙、龙塘、灵山三镇交界处,南渡江畔,距潭口码头七八百米,275户人家,人口近千人,是人多地少的村庄。寻访团到达玉仙村村口后,由事先联系好的周队长(玉仙村第一组队长)带领一行人走进玉仙村。由周队长带领一行人对抗战老兵以及烈士家属进行访谈,据周队长介绍,玉仙村有10人被政府追认为烈士。寻访团第一位采访的对象是冼因明老先生,冼老先生是当年玉仙村地区的儿童团主要成员之一,据描述,当年白天由儿童团放哨,晚上由青年放哨。就在大榕树下,冼老先生为前来的寻访团讲述了当年潭口革命斗争史,极为生动的描述当年潭口渡口打响第一枪的场景。紧接着,冼老先生用亲眼目睹的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之行,让在场寻访团为之而气愤不已!访谈结束之际,寻访团为冼老先生送上本次活动纪念品。随后,寻访团进行相应的分组,深入玉仙村,寻访抗战老兵以及烈士家属。
在访谈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冼老先生用自己的亲身感受,给我们当代大学生给予了深切的教诲与期望。冼老先生说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当代青年学子应当争做领头羊,敢于担当、严于律己、甘于奉献,让崇高的精神、美好的道德继续发扬光大。
随着海口市内红色革命纪念地寻访活动的结束,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又于7月23日,寻前往海南文昌“张云逸纪念馆”和“陈策将军祖居”进行调研。
走进“张云逸纪念馆”,花团锦簇,绿树掩映,环境优美。纪念馆正门,镌刻着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张云逸纪念馆”六个金色大字。在里面,矗立着着张云逸将军5米高的铜像,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张云逸将军的戎马英姿。在后面,穿过扭曲婉转的人工桥,便来到了张云逸将军的生平陈列馆。陈列馆共两楼,里面记叙了张云逸将军从出生到病逝的全部经历,这是烈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峥嵘岁月,他带领国民冲锋陷阵,为祖国的成立作出了莫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成为了领导中国人民建造自己家园的核心。张云逸将军一生戎马,赫赫功勋,让后人铭记,值得我们新一代学习,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
走出“张云逸纪念园”,寻访团一行继续乘坐大巴赶往了位于文昌市会文镇的“陈策将军祖居”。陈策将军同样戎马一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革命先驱,张云逸将军被人们称为独腿将军。革命年代,一位独腿将军,领导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是多么的光荣啊!
参观学习完张云逸和陈策将军的纪念园,它完整的再现了烈士当年的风采及他们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的青年学生去学习,以此来勉励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并且通过本次活动,有利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更好的追寻革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提高当代学子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强我中华而奋斗!
紧随调研计划,跟随寻访脚步,7月21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一行13人前往位于海口市龙华区解放西路竹林里131号的“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参观学习,继续追寻革命的历史足迹。
位于古韵犹存而又充满现代活力的骑楼老街中心,中共琼崖一大旧址邱家宅院安静的坐落在那里,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自豪的欣赏着他子子孙孙的生活。进入邱家宅院,雕梁画柱,四合院设计,典型的琼北传统民居。中共琼崖一大正是在这里召开。在这里,选举产生了中国***琼崖地方委员会,揭开了琼崖人民革命斗争崭新的一页,确立了海南这一片区革命的核心,海南革命从此有了精神的指导。正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孕育了红色革命不屈的精神,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建立了不可动摇的根基。中共琼崖一大旧址于xx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南省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寻访团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一一参观了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内的史料展,聆听了海南琼崖地区的革命抗战历史。随后,寻访团还在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内的投影室观看“琼崖曙光”,在场学生对海南琼崖革命抗战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走近琼崖革命,体会革命的星火燎原,大家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参观红色纪念区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在这里,可以增强党性修养,激发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也可以感同身受革命的困难与艰辛,更加明白和平来之不易。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制表
关于暑假抗战老兵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以xx省为例
摘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年后,昔日的抗日英雄们年事已高,进入耄耋之年。202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民族精神,我们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现状并用实际行动来尊重抗战老兵,为老人们送去物质与精神的关怀与援助。
关键词:贫穷、政府扶助
前言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xx省xx市xx县
实践人员; 谢xx
实践内容:了解抗战结束后那些老兵们如今的生活现状并为老人们送去物质与精神的关怀与援助
实践方式:通过发放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抽样调查(发放10份调查报告)、走访调查、查找资料等
一、调查资料
有资料显示,在抗战相持阶段,xx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在8年抗战期间,xx共征募兵员210万。在抗战胜利67年后的今天,xx目前的抗日老兵仅存500余人(按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xx老兵之家”2023年8月26日统计),而在我们xx岳阳可能仅剩不到80人,通过半年时间的努力现在已经寻访到了61人其中有10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们中部分人现在的处境却不尽人意,有的生活还比较困难。
现在国家开始重视抗战老兵,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抗战老兵的福利保障政策,从资金扶持到政策支持,同时发动社会力量来关心和援助他们。
二、调查结果
根据我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70%的抗战老兵生活贫穷,他们至今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了能够满足温饱而继续奔波,有些甚至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穷山僻壤,没有任何补助和养老金,而25%的抗战老兵生活相对稳定,这其中有一些是由于政府扶持政策的受益者,只有5%的抗战老兵现如今的生活属于富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呢?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在70%生活贫穷的抗战老兵中有一些抗战老兵由于不了解抗战老兵福利保障政策或有一些因为住的较偏僻就根本都不知道有这一政策,所以造成了这一现象。同时,他们在缺乏物质条件的同时也缺乏人文精神关怀。
三、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知道了现在总体来说抗战老兵的生活状态比较贫穷,但由于国家和社会的逐渐重视及相关福利保障政策的出台,虽然他们的生活还在贫困线以下,但相比以前有所好转。同时他们大多数都不太了解政府关于抗战老兵的福利保障政策,因而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享受到该政策的保护。而且他们希望得到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关怀与援助。所以我们关心抗战老兵要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着手。
四、问题与建议
通过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我们知道了抗战老兵现如今面对这样一些问题:
a. 抗战老兵的生活情况普遍低下;
b. 国家关于抗战老兵的福利保障等政策还不完善、没有完全得到普及;
c. 抗战老兵对国家关于抗战老兵的福利保障等政策知晓度不高;
d. 抗战老兵在物质及精神方面的缺乏;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有以下一些建议:
①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对抗战老兵的福利保障等政策;
② 国家应鼓励整个社会都参与到为老人们送去物质与精神的关怀与援助的相关活动中来;
③ 国家要加强对抗战老兵的福利保障等政策的宣传和内容的普及工作;
④ 社会集体可开展爱心捐款来资助一些贫困的抗战老兵;
⑤ 借助媒体的力量宣传、举办、开展一些关爱抗战老兵的爱心活动;
⑥ 学校也应多举办一些有关抗战老兵的活动;
⑦ 学校应多发一些红色书籍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关心抗战老兵的;
⑧ 我们应多参加一些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活动;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年份里,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响应团中央、人民日报、新华网利用暑期进行“全国大学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的倡议,开展了河北工业大学全国大学生抗战胜利寻访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抗战寻访冀东小分队和太行小分队(与城市学院联合组成),两队共31人。两支抗战寻访小分队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谷路宁书记带队并特邀校友杨裕民烈士的曾孙杨小冀先生全程陪同指导,分别于7月9日至12日(17人)和7月15日至20日(14人)在冀东和太行两地区相继开展了实地寻访。此次寻访活动前后历时十天,横跨晋冀京津四省市,行程3千多公里,走访了20余处旧址和单位,直接访问50余人。此次活动,通过共同追寻抗战遗迹,缅怀前辈英勇事迹,激发了小分队全体师生继承英烈遗志、发扬抗战精神、爱国爱校的极大热忱,为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很好的载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抗战寻访活动启动
xx年7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与会的领导和老师有校党委宣传部陈鸿雁部长,校友办戴景新主任,校团委赵庚书记,原机械学院党委余永璋书记,天津市创举科技有限公司王柱祥总经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谷路宁书记、梁永郭副院长、院团委武芬书记、近现代教研室高京平主任,城市学院学工办刘征主任、何树、张树亮老师,以及参与实践的所有同学。首先,武芬老师强调了暑期社会实践队的纪律要求;小分队学生负责人苗春莹、杨佳慧分别介绍了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以及组队形式、实践流程等大家所关心的话题。随后,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此次寻访提出许多很好意见和建议,鼓舞全队士气并寄予厚望。陈部长指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希望此次实地寻访,真正做到弘扬爱国精神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另外在我们已经掌握的先烈事迹基础上,挖掘出一些不见经文的校友革命事迹,借此契机丰富校史内容;戴主任讲了一些冀东抗战鲜为人知的轶事,丰富了学生对冀东地区抗战历史的了解;王总说,我在校团委工作过,也是唐山人,有感情有义务支持同学们这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同学们也就此次寻访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都得到满意解答。谷书记强调:追寻英烈足迹,弘扬抗战精神,是这次活动的主题;校友英烈在国难当头时刻,弃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捐躯,深度挖掘校友英烈的抗战事迹,实地考证史,取得印证实据,收集烈士及其他校友在抗战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相关资料,是此次寻访的主要内容;小分队此行任务艰巨,大家一定要团结协作,不负众望,圆满完成这次寻访。最后,在学院楼前举行了授旗仪式,由校团委赵庚书记向两小分队授旗。
先烈勇捐躯,既存功绩犹存意志;后人常仰德,既见事迹更见精神
一部河北工业大学校史就是一部爱国、救国、强国的奋斗史!自19xx年建立以来,在历次反帝爱国斗争中,都能看到河工师生的身影。抗战时期,广大进步师生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全民族抗战的洪流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身救国的英雄人物。其中,留美博士杨十三教授、洪麟阁教授、田野(赵观民)烈士宛如一颗颗闪亮的星,光照燕赵大地,彪炳中华史册,是河工精神的楷模。
勤、慎、公、忠的河工先辈
7月9日下午,抗战寻访冀东小分队一行奔赴首站地唐山冀东烈士陵园(上图),缅怀校友化工系杨裕民教授、洪麟阁教授以及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赵观民烈士。热血遍撒燕赵地,忠骨漫埋华夏土。1939年7月21日,杨裕民教授在日寇第二次九路围攻太行山作战转移时牺牲于担架上。杨教授以自己的抗日义举,实现了他“誓必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缛作亡国奴”的铮铮誓言。洪麟阁教授于1938年10月,在蓟县与日寇战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年仅36岁。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赵观民烈士于1942年9月19日因叛徒出卖牺牲在兴隆县小沙峪沟,年仅28岁,无子嗣。英烈们的热血洒满燕赵大地,与祖国化为一体,虽然是百般面孔但却是同一个信念同一种精神!小分队在谷书记的带领下,做吟国歌,向革命烈士默哀并于纪念碑下庄严宣誓:追寻英烈足迹,弘扬抗战精神!参观陈列后,师生代表分别向三位烈士的铜像敬献花篮,鞠躬致哀,瞻仰碑文。寻访第一站,实际上是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精神的寻根之旅,使我们既有铭记苦难和耻辱、缅怀先辈、敬畏生命的仪式感,又有珍惜当下、警醒未来、追求和平、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7月10日上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到达李大钊纪念馆,瞻仰这位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追寻这位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带来新血液的伟大历程。李大钊先生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为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着全队师生。我们的耳畔仿佛响起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呼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
全为中华,碎为中华
带着感动也带着自豪,上午我们又赶到达卢龙县冀东抗战纪念馆。听着讲解员讲到冀东抗战事迹,看着一张张照片中稚嫩却又坚毅的神情,震憾于前人为我们今天所付出的牺牲和代价,为那些尚未经历过人间幸福而早逝的中国士兵们而难过,更为先烈们的理想和壮志所激励。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永远铭记,并将感恩之心代代相传,永志不忘!
探寻历史、铭记先烈、传承精神是河工人的责任,小分队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在冀东抗战纪念馆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图),使河北工业大学以抗战寻访活动为契机的社会实践活动生了根。
循着先辈抗战的印迹我们一路北上,7月10日下午赶到迁安市博物馆(上图)。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馆,感受到了迁安的历史变化。之后我们来到“英烈之歌”展区,瞻仰校友杨十三烈士铜像;听讲解员着重讲解有关杨十三、杨秀峰的光荣事迹,亲身感受到了杨家叔侄的满腔热血、奋勇杀敌、一心报国的决心,仿佛看到了战场上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杨十三。
“冀东小延安”、“江北井冈山”
在先烈们抗战事迹的鞭策下,7月11日我们马不停蹄地到达遵化市地北头镇鲁家峪村(上图)。在抗日战争水火之中,谁人为国干洒热血,在鲁家峪我再次见证了中国人民用钢铁意志做出的回答。抗日时期,鲁家峪因地势险要,山林茂密,成为冀东的抗日领导中心,更是被誉为“冀东小延安”、“江北井冈山”。日寇对鲁家峪根据地恨之入骨,对鲁家峪进行重点围剿,造成骇人听闻的鲁家峪大惨案。鲁家峪村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丹心碧血沃中华!
“纾国难,解民忧”的“洪司令”
在距离鲁家峪村6公里远的地北头村是校友、抗日英雄洪麟阁的家乡。在地北头村我们参观了洪麟阁纪念馆(上图),走访了当地村民,并考察了河北工业大学100周年校庆火炬传递燃火地点。“纾国难,解民忧”,洪麟阁从学生时代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1938年7月8日,他与杨十三等人一起建立冀东抗日联军,毁家纾难,舍身为国,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洪司令”。洪麟阁在牺牲前,忍痛扯下一块树皮,蘸着鲜血写下了“还我河山”的战斗檄文。看如今,洪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因为现代的中国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健步奔跑!
冀东第一块根据地
冀东抗战首先要看盘山,因为这里建了冀东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盘山烈士陵园(上图)墓区长眠2700名战士,这些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是中华民族魂浓墨重彩的一笔。步入墓区,小分队来到田野(赵观民)烈士墓前,讲解员给我们详细解说了田野烈士的短暂又辉煌的一生。丹心碧血为人民,革命精神传万代!全体师生给田野(赵观民)烈士祭扫陵墓,敬献花圈,并于纪念碑下庄严宣誓。瞻仰这片肃静的陵墓,虽然这只是上一世纪最伟大的爱国救亡乐章中的一个音符,但是却蕴含着最宝贵的值得当代人终身追寻的革命精神,今天追忆这种精神不但会给我们带来思想的滋养,还会净化我们的灵魂,澄清我们的人生目标!
寻访冀东抗战使我们感到了骄傲与自豪,因为在冀东抗战中有我们河工人的拼命救国的身影。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是河工人爱国、强国的志向和责任有增无减。带着这份情感,12日在北京我们看望了杨十三烈士的后代101岁高龄的杨晓苓奶奶、校友也是杨十三的战友连以农的后代连景文奶奶、连爷爷。亲临英烈后代,校友情深、血浓于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动。杨奶奶、连奶奶、连爷爷给我们讲了许多先烈事迹,嘱咐我们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好好学习,修身治国。想当年,书生报国,毁家纾难;投笔从戎,为国捐躯,使中国走出了存亡的危机,终赢得生前死后名。看今朝,作为晚辈后学,实现中国的富强,当然当仁不让。中国梦,学子行,我先行!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当我们探寻的脚步迈入宛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时候,几天来头脑中日渐清晰的冀东抗战一下子汇入到了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中。穿梭在在纪念馆各展馆中,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岁月,一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英雄史诗展现在我们眼前,萦绕在我们心头。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精神历久弥新,光耀现在,辉映未来。小分队庄严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立了河北工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出纪念馆向西步行800余米,我们来到了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的起点——卢沟桥。78年前卢沟桥上的石狮亲眼目睹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怎样在一种痛苦中去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尊严,而78年后的今天,石狮正见证着中国的繁荣与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为积极践行xx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三峡大学电气学院关爱抗战老兵暑期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以“关爱抗战老兵、宣扬抗战精神”为主题,自7月4日起,在宜昌市开展了为期14天的寻访抗战老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4日一早,团队7人抵达宜昌市民政局,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影视资料,同学们不仅更加翔实地了解当地抗战老兵过去的光辉历史,同时也了解了这些抗战老兵目前生活的状况。当天下午,同学们又去宜昌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英灵。
第二天一早,团队一行人和社会公益组织一起去看望了四位位于夷陵山区的抗战老兵,我们每到一位老人的家里,就会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虽然每位老人的性格各异,生活状况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抗战情,老兵们就像一部活历史,讲诉着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为之动容,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当队员们为老人戴上纪念章,送上礼物时,老兵紧紧握着队员的手,激动地说到,“我们已经老去,只有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强大,才是国家的希望”,并向志愿者们行军礼,英姿不减当年。队员们在为老人窘迫生活状况担忧的同时,更为其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折服。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团队7人连续奔波,风雨无阻,足迹踏遍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北山坡工人新村社区、cbd气象台社区、西陵区窑湾、西陵二路等地,共走访抗战老兵十人,以真诚感染着当地居民,并为老兵送去了一份份慰问和关怀。
同学们通过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了解这些老兵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了开展关爱老兵行动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这些抗战老兵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活历史’,他们应该被放大,更应该被崇敬。”老兵们为国家做出过特殊的贡献,而目前有些老兵的生活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作为当代大学生,目前能做的仅仅是一份发自内心深处的关怀,我们需要并期待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关爱老兵的行动中。
七十年前,英勇无畏的中国军民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七十年后,满怀崇敬的我们来到抗战圣地,缅怀先烈。
七十年,我们的祖国已今非昔比,七十年,后代人对历史的记忆却从未改变。
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利用暑期,我们这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怀着内心无比的敬意,来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以此来回忆当年那血与泪的艰难历史,来学习先辈们的精神。这次体验参观,令我们感触颇深。
来到宛平城,斑驳的城墙与灰色的砖石带给我们一股浓重的古城气息。顺着城墙脚的道路向前走去,可以看到上面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弹坑,他们就像一个个悲伤地眼睛,望着我们,向我们诉说着当年那惨烈的战争。那一个个弹坑,是烙在宛平城上的一道道伤疤,更是烙在我们心中的一道伤痕,它是那样的触目惊心,它带领我们走进了那个被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艰难的岁月,警醒着我们,勿忘国耻。而在那古老的城墙下面,立着一个个黑色的石头,走进看去,上面用苍劲的字体刻着当年日军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犯下的一个又一个惨案,烧毁村庄,奸淫妇女,杀害国人……一件件罪行被无比详细地记录下来。当我们读了前几个,心里莫名的一堵,心里生出了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愤恨,但更多的,是对当年华夏苦难同胞的同情!后面的黑色石头还有很多,可是我们已无力读下去,也不忍去读。我们突然感到,我们这次的参观,是那么的严肃,甚至有些沉重。我们的参观,十分有必要。
沿着宛平城古香古色的街道向前走,我们就走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门前。雄伟沉浑的建筑风格,体现出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不易与伟大。馆正前方是面积达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基座为汉白玉、高达14米的国旗杆竖立在广场北侧。覆以乳白色大理石的展馆外墙与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使纪念馆尤显肃穆、庄严。在抗战馆二级平台上安放着质地为锻铜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在此设立这一永久性纪念设施,是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和无数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做出贡献的先辈,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人民为了追求和平正义、捍卫民族独立自由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是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xx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xx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英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密苏里号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历史惨案: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xx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xx年6月10日,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因有每年的12月13日,星期六是纪念南京大屠杀的。
身边的惨案:潘家峪惨案
潘家峪,是河北省丰润县的一个山村,1941年1月25日晚,一队日军悄悄的开进了潘家峪。他们一进村就挨家挨户搜人,逼着全村一千五百多人到西大坑听日军指挥官佐佐木训话......
阅兵式: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在9月3日于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仪式。
抗战胜利日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参阅部队从7大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解放军四总部直属单位抽组。阅兵装备方队展示的装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许多都是首次展示。同时,这次阅兵还邀请有关国家军队派代表和方队参加。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安排了参加过抗日战争、仍健在的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代表、部分国民党老兵受阅。
xx年8月17日,白俄罗斯军队方面举行盛大仪式,欢送方队人员启程赴京,参加与中国军人的联合训练。白俄罗斯方队有85人组成。
xx年8月17日,哈萨克斯坦武装力量三军仪仗队踏上前往北京的行程,加入同中国军队的联合训练中。哈萨克斯坦这支三军仪仗队由100多人组成。
吉尔吉斯斯坦也确定派83名军人方队出席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其他活动:
1、xx年7月7日,结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
2、xx年9月3日前后,举行港澳台同胞、海外有关人士纪念抗战胜利座谈会,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些重大问题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3、xx年9月18日,以辽宁省委、省政府名义,在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4、10月25日前后,举行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大会和学术研讨会。支持海外侨胞在当地组织相关纪念活动。
5、xx年12月13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6、各地将组织对国内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日将领或其遗属的慰问活动。国务院将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和纪念设施,民政部将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7、创作推出一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舞台及影视文艺作品和出版物。
8、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一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由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邮票。
xx年8月24日上午,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成员40余人在团委负责老师马闯一行带领下前往重庆市南岸区抗战遗址纪念馆进行参观。通过对抗战历史的重新了解和实地考察,提升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领路人。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是在原“重庆黄山陪都遗迹”基础上修缮而成,是集抗战遗址与原生态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xx年重新对外开放。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重庆南岸区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舞台。通过参观抗战遗址综合馆、抗战遗孤子弟学校、莲青楼弹坑遗址、蒋中正办公居住地“云岫楼”等,重温了重庆抗战时期,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国共合作的抗战岁月,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与历史文化遗存。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深切体会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应该倍加珍惜。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史实。学生会主席孙瑞说道:曾经受到过日本的侵略和屈辱,那段历史我们不应忘记。我们必须将那些血泪化为学习的动力,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做理想远大,意志顽强的一代。
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实践队负责老师马闯表示,通过追寻遗迹重温历史“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希望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历史、铭记历史,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上下各种纪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xx年7月13日至7月15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击水》报社“足迹”小分队从苏州前往南京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收获良多。
7月13日上午八点半,小分队成员于苏州大学北校区工科楼前进行了简单的出征仪式。下午两点到达六朝古都也是抗日名城——南京。休整过后,队员立即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小队10人被分为三组,分别由三位大三队员领队。第一天,小队一组成员到南京悦来巷参观了抗战遗址,斑驳的巷道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远去的历史;而另一组成员则采访到了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秘书长王超,王超和队员们讲述了1213志愿者同盟成立的初衷、团队运作情况、团队定位、援助老兵的大体情况、今年的抗战活动和他本人参与扶助困难抗战老兵的感想,队员们油生敬佩之情。
7月14日,小队依旧分为三组行动。一组由王瀚城带队前往南京大学采访南大历史老师,了解南京在抗战时的历史,并前往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采访这个民间组织的抗战情结;一组由陈思思带队前往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组由李鹏丽带队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看望抗战老兵。王瀚城小组到达南大后,幸运地采访到南大民国历史研究所姜老师,姜老师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关于南京大屠杀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相关问题。姜老师表示,在12月13日成为国家公祭日后,国家各个层面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越发重视,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南大就出了一套《日军侵华图集》。而各界人士对于抗战遗址和抗战老兵的关注程度也越发重视,南京1213志愿者团队、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等能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年轻一代特别是学生,姜老师强调更要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南大采访结束后,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参观也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特别是对老兵的关注极尽细心与温暖。
陈思思小组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大二历史档案馆时,从图片和视频、场景还原中目睹抗战期间的惨烈,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八年抗战的不易。虽然没有采访到馆长,但是在和参观的小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她们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李鹏丽小组在几经周折后找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经得工作人员许可后队员们采访到了95岁的石永固和91岁的邬汉忠老兵。两位老兵对往事仍记忆清晰,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们黄埔军校受训和抗战时的故事。石老说:“当时日本人入侵,很自然的就当兵抗战了,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而邬老言:“战场是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面对敌人你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抗战老兵,民族英雄,老兵精神,历久弥新!
7月15日上午,活动的最后一天,小队来到南京市玄武湖进行宣传活动。近期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在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图片展,很多中小学生到馆中参观。小队到场后,许多家长听闻苏大学子前来南京做抗战活动,主动要求合影留念,队员们也和小朋友及家长们交流与抗战有关的话题。之后,小队在玄武湖广场分发传单,向市民们宣传抗战精神,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两个小时的宣传活动很快圆满结束。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小分队队员们依据历史足迹,从历史、老兵、社会各界人士层层追寻探索,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知识都得以很大地提升。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但历史的血泪不能遗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每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足迹”小分队,愿以己之力,将“爱国自强”的正能量传递,为抗战70周年献礼!
XX年暑假,会计学院“星动我心”队于昆明、大理两座城市同时进行社会实践,并圆满完成。在这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中,队伍里各队员里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每一次热烈的头脑风暴中都迸发出属于青春的智慧火花,每个队员也从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特长也在“星动我心”这个大团队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实地考察部分已经圆满结束,请期待后续进程。
一、飞虎传奇 情怀永存
在微凉微风的陪伴之中我们小组成员开始了今天的实践之路,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tigers in the sky 飞虎队文物展。刚刚接近场馆,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悬挂在场馆之外的飞虎队飞机模型,墨绿色的机身,狰狞的虎头造型,让我们对这一次的参观充满期待。刚已进入场馆,“长空飞虎”四个大便奔入视野,而其下方的前言,便为我们介绍了飞虎队的大致情况。
随着我们缓缓步入场馆,飞虎队的故事便在我们眼前一幕幕的展开这支特殊的战斗队伍是由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公民组成,这支曾被一些军事专家们预言存在不了3个星期的队伍,最终以“飞虎队”闻名于全世界,成为世界航空史的一段传奇。随着一张张飞机照片和战斗场景照片的展开,我们看到了抗日战争初期,薄弱的中国空军和全国军民一起奋战,就连前苏联政府也派遣志愿队来华助阵,但随着1941年6月的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对华援助停止,中国空军寡不敌众,而蒋介石派人前往美国购买飞机和招聘飞行员,组建志愿队,这便是“飞虎队”的由来。
随着展厅的深入,我们发现虽然没了美国志愿航空队,可是有了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这支队伍由四个六个中队组成,又称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驻华空军特队,我们在其中看到了当时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军装,而且男女款式都有。
步伐稍快,我们走到了最后一个部分“中国军民对飞虎队的支援”,我们看到了国民政府为保障安全而建立的比较严密的防空监视情报网,我们看到了全云南军民为了保证空军作战需要而大力新建机场,我们看到全云南军民为了保证机场正常运行而不辞辛劳自发快速维护休整,我们看到全云南军民为了保证美国空军人员的生活而成立的“战地服务团”……走完了飞虎队的一生,我们感触良多,那些鲜活的人物,将会在我们的记忆中陪伴我们成长。
二、西南名校 血性永生
今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空气清新宜人。我们“星动我心”小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征程,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有一些特别,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如今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内,成为了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项目,内设有博物馆,纪念“一二一运动”和彰显当年的西南联大在抗日中祈祷的关键作用。
刚进入云南师范大学,迎面看到的就是一片醉人的绿,学校的绿化工程建设不禁让人赞赏不已,入门不远处即见到雕塑群像:少年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这不禁让人热血不已,云师大真是一座历史与学术并存的高等学府。群像两侧有亭子两座,彼此相映成趣,称作“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
笔直向前走去,不久就来到了西南联大博物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内部主要供游客休息,内设服务窗口,游客可根据自身需要聘请多语言导游,经过小组成员们询问得知,导游多为云师大在校生做兼职,看着这些学长学姐做导游很开心的样子心中直忍不住羡慕。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服务中心内部最惹人注目的两台超大显示器,这是西南联大博物馆的电子博览系统,游客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了解“博物馆概况”、“游览地图及景点介绍”、查询开放时间和选择预定免费服务项目,科技的创新与进步真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啊,电子系统将这些历史完美的封存起来,方便了游客的查阅和搜索。
博物馆门口有一闻一多雕像,其下刻有几句对民主的认识,用词颇为精准,于是我立刻记在笔记本上给伙伴们分享:“民主者,人类进步之所归,而华夏仁人志士所求也。史入近代,民主潮流,方兴未艾;泊乎“五四”则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于是乃有民主革命,乃有新中国,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有功焉。”先生如此论述民主今人看来也难免叹服。
走出服务中心向前方走去,看见两座碑,一座是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暨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的进步师生,在中国***的领导下,联合各界社会人士,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烈士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上方的红色碑体代表革命烈士的鲜血与精神,下方的白色基座代表烈士对和平的追求以及人们对烈士们的追悼之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阴面刻有“西南联大抗战以来从军学生提名”,书录了抗战以来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名,包括梅贻琦之子梅祖彦等共计834人,号称八百壮士,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为抗日战争献出了生命。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登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参观展览——“抗战救亡的时代强音——西南联大对抗战广播的重大贡献”组员们热情洋溢,静静的阅览着抗日期间西南联大的抗战广播对抗日胜利的深远意义。同学们心中若有所思,深深地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国难当头,唯有全国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奋进,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走出云师大天气依旧爽朗清新,不乏明媚,更让人产生出一种珍惜当下,岁月静好的感觉,先辈们用鲜血铺就的通往今天的道路是残酷的,我们不应该就这么让这些过往被时间的车轮撵走。
三、学子情怀 宣讲准备
这一天我们早早来到了云南省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为进一步的实践还有宣讲会做准备。这天的天气还不错,温度不高,昆明果然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几个实践小组的成员甚至穿着外套,和北京的高温形成了鲜明对比。简单打了个照面后,小组成员们开始了资料的搜集。
云南省图书馆一共五层,始建于19XX年。坐落于昆明市“翠湖文化圈”,这里风景优美、高等学府林立,周围有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等高校,这里人文气息浓郁,在近百年的时光中,先后经历了清朝末年、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不同的历史时期,自己都可以作为一个景点,同时,它馆史沧桑悠久,人文积淀淳厚,馆藏资源丰富璀璨,有我们所需要的资料,云南图书馆在云南文明发展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我们选择了这里作为我们的资料库。三层刚好在进行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护国运动一百周年的专题文献展览,实践小组成员们都觉得十分欣喜,因为展览把大部分的资料汇集到了一起,就省去了我们一一查阅的麻烦。到了现场一看,我们却傻眼了,展览的展柜不允许游客随意打开借阅,可能是书籍弄乱之后不好进行整理,于是我们只能自己一一寻找。
小组成员们讨论了一下,认为要先制定一个框架,把需要的资料的类别先大致的列出,再根据符合条件的分工寻找,列完条目之后大家发现需要的资料还不少,都傻了眼,担心一天的实践时间不够,但是大家还是决定先动起来。面对大排大排的书架,我们倒吸了几口凉气。还好历史的书籍也比较集中,不一会儿各个小组成员都找到了符合要求的书籍,把各自报来的书籍堆积起来之后我们的桌子马上就满了起来。
《中缅印抗日战争史》、《滇缅战争》、《抗战时期的西南大后方》、《1944腾冲之围》、《亲人心中的聂耳》等等各式各样的书籍都被我们一一抱走,准备细心研读。
刚开始,各个小组成员都在进行认真的摘抄,变摘抄边把值得注意的地方和有意思的细节和其他的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但从我们八点半进入图书馆到十点,每个人都仅仅只完成了半本书,巨大的工程量让小组成员有些崩溃,于是开始有成员端起了手机进行拍照,把相关的资料拍下来下去进一步研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
到了十一点半,大家的肚子开始呱呱叫了,但是又害怕吃饭占据太多时间,错过了值得看的资料,于是小组成员们经过商量之后决定下楼迅速买面包和牛奶来吃,节约时间。下楼后,才发现周围竟然有卖饵块的,饵块是云南的一种特色小吃,十分美味,制作过程也十分迅速,只要一两分钟,地位相当于北方的煎饼果子,于是大家几乎是欢呼着感谢饵块把我们从没有味道的面包和牛奶中解救了出来,用了十多分钟吃完了饵块后继续投入到资料的查阅中去,填报肚子之后效率还更高。
成员们继续查阅资料到了中午两点半,队长李桐的手机内存都已经被书籍的照片占满,其他成员也是被看书、拍照弄得头晕眼花,于是大家提议休息一会儿,顺便进行一些讨论,把自己看到的资料进行交流,看还差什么资料。交流之后,大家发现还差云南地区的伤亡情况的资料。但大家都没有发现这类资料,也是机缘巧合,回到图书馆后我们发现隔壁一桌的一个姐姐刚好在看《云南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选集》,于是我们记下了书店编号,终于找到了这本书。
经过初筛之后,还有一些时间,大家对之前拍下来的照片上的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把多余的部分截掉,只留下真正有用的部分,这样大概又经过了两个小时之后,资料就基本准备完毕了。相信有了这些资料,之后几天的实践和实践需要进行的宣讲会会很顺利。
四、双城宣讲 芬芳远播
八月份的大理天气变幻无常,因而也流传着的大理十八怪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西边下雨东边晒”,这足以显示大理天气的奇异之处。你看前几分钟还下着雨,这不天就放晴了,不过对于我来说刚刚好,因为今天等待着我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按照既定的计划,今天是抗日历史宣讲的日子,带着前几天精心收集整理好的资料我前往镇上的公园开始我们社会实践小组的宣讲。
公园位于镇子的中心,这里也是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社会实践小组选择这个地方开展我们抗日宣讲的理由。公园里的人比我想象中的要少一点,可能是因为刚刚下过雨的缘故人们都没有出来,不过还是可以正常进行我们的宣传。
第一次在这种公开的场合进行宣讲还是有点不习惯,害怕精心准备了那么久根本没有人听你说的是什么,也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所以一开始,我不敢上前去向人家说明我的来意,一方面是害怕遭到拒绝,另一方面也实在是没有经验。就这样放走了很多在我身边走过的路人。在那里抱着一堆宣传资料干坐了十分钟,心里想想这样下去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于是悄悄的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先找个小孩子“下手”,看到有一棵树下坐着一个大概初中的一个孩子,向她说明了我的来意后,小姑娘接过我给的资料认真的看起来,还跟我说她们历史老师也说过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但是具体是什么她也不清楚,看了听了我的讲解和看了宣讲资料后终于对那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小姑娘的话可能只是随口一说可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让我有勇气丢下“偶像”包袱,在路上不管遇见什么人上前就跟人家说我们的社会实践宣讲。其中还有两个大学生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们说他们也有社会实践,但是没有真正出去过实践,每次都是在开学前几天才开始编社会实践报告,还说真正的社会实践应该像我们一样出来真正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这样才真正的有所收获。他还说非常佩服我们的勇气和行动力。
一天的宣讲下来,手里准备的资料已经所剩无几,大多数的宣传资料已经像一颗颗种子一样被窝撒向不同的人群,真心希望所有接到我分发的资料的朋友们可以阅读这些资料,能对那段历史了解一下。特别地,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我们社会实践小组的成员还就资料的内容进行过详细的探讨,我们一致认为还需要增加当地人们的抗战历史,为了这些资料,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因为网上的资源非常有限,而且信息稂莠不齐,最终进过小组成员的一致努力我们才整理了这份详细的资料,里面浸润了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和汗水。所幸的是从我们的宣讲看来,当地的民众对此事还是较为支持的,都很认真的翻看资料。我当时的目标就是只要有一个人认真地看我们的资料,这次宣讲就没有白费,事实上,我们的努力真的得到了回报。
晚上回去整理今天宣讲的成果,发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也把抗日历史知识送到了人们手中,不但完成了社会实践的任务,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这种喜悦是双倍的。第一次外出宣讲,很多情况真的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但是最后还是坚持完成了宣讲,这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也得益于整个团队的支持。
总结
到此为止,“星动我心”团队的活动精选部分已经完全展现在大家面前了,后期制作部分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请大家期待,我们一定会交出一份色彩纷呈,内容详实的实践报告。更多精彩内容,我们日后不见不散哟!
XX年7月19日早上,“追寻红色记忆弘扬抗战精神”——北京体育大学思政部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开始暑期实践活动。活动第一天,为了追寻红色记忆,我们参观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遵义民俗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张闻天、王稼祥故居。
早上8:30我们在张也老师的带队下,到达了遵义红军山,这里也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的所在地,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鸦山遥遥相望,集中了建国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骨,故又称红军山。走进陵园,沿着数百级石阶而上,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震撼人心。纪念碑高30米,下宽6米。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由钛合金浇铸的风铃片组成,每块风铃片表面都覆有9999纯金箔,抬头望去,标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每逢风起,标志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细语。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纪念碑的底座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支撑,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圆环的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从一旁的小路上去,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在这里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对烈士进行了一个缅怀仪式。
继续沿着小道前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刻满名的石碑,看着一个一个的名,心中不由的肃然起敬。穿过纪念碑往下,便是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邓萍墓形如一个巨型花圈,造型端庄,深切表达了遵义人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悼念之情。
从红军山上下来,实践团一行10人到了遵义民俗博物馆,遵义民俗博物馆毗邻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红军街上,遵义民俗博物馆的建成与遵义会议纪念馆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博物馆内有古朴典雅、精雕细琢的明清家具、汉宋的陶瓷、石雕、傩戏等。藏品有明清瓷器、宋元石雕、黔北雕花门窗、明清家具、傩戏面具等,这也是贵州省第一家民营博物馆。
在领略了遵义的民俗民风之后,我们到了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遵义会议否定了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成立了由***、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时,在这里我们跟随历史材料以及一些艺术作品重新的回顾了一下这段历史路。追寻当年他们的艰苦生活,学习他们的抗战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将这种优良品质传承下去。让他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从遵义会议遗址出来,我们沿途参观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这里正是红军播下无数革命火种的地方,看到了当年《红星》报的编辑部、宣传部;理解到了救国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一种上战场,还有一种就是用无形的手,帮助大家。
最后一站,我们到了***、张闻天、王稼祥故居,***住在楼上左前间,张闻天住在楼下左前间。王稼祥住在楼上右前间。两位同志的住室,其陈设与***的住室大体相同。其余楼上楼下的房间是党中央干部与警卫员的住室。长征中,这几位重要的领导人常常走到一起,住到一起,交流看法,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都将举行各自的纪念活动,而中国则将9月3日确定为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铭记历史,警示后人”。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的中国全国抗日战争,历经8年艰辛,首次取得中国近代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全面彻底的胜利。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能够抵抗日军的进攻并在抵抗中不断消耗与歼灭敌人,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维护这个重要的政治条件,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军事条件,这就是抗日持久战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早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中国***就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争。
1935年,***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提出“中国革命战争还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这是现时革命形势的又一个特点。”1938年5月,***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中国***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首先,***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
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之后,他列举了中日双方互相反对的4个特点。
除战争的正义、非正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寡助、多助问题外,他特别强调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的问题。日本的强,表现在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中国的弱同样表现在这些方面。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能很快取得胜利。
日本的小,表现在国度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这就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持久战而最终打败日本。这些分析,科学总结了中国必须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
其次,***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
中国必须实行抗日持久战是由上述客观情况决定的,但持久战的实施还需要有充分的内部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把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在《论持久战》中,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用专门的章节论述了全面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的观点。
关于军队,他特别强调要把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才能极大提高战斗力。关于民众,他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他看来,如果实现了人民战争,“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事实上,***在全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把“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作为自己的抗战路线,人民战争理论的科学性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印证。
以***为首的中国***人,不仅依据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而且具体地阐释了实施抗日持久战的方法。
1938年5月,***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了游击战争在中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问题。与抗日持久战密切相关,***指出,在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的情况下敌人可以占地甚广,却在占领地留下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并且由于中国的进步,就是说有***领导的坚强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于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等一全套的东西都发生了。”
“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还具体地分析了游击战的战略内容、游击战与正规战的配合、建立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领导的军队在敌后广泛展开游击战争,卓有成效地牵制与消耗日军,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略作用。
中国***提出的抗日持久战战略,引起了中国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论持久战》刚刚发表的时候,周恩来即把其中的基本精神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长的白崇禧进行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并立即向蒋介石转达。蒋介石赞成***的观点,并授意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口号,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国民党军队的一些高级将领如傅作义、卫立煌等,都予以高度评价。《论持久战》还被翻译成英文向海外传播,得到爱国华侨、华人以及关注中国抗战的外国人士的一致好评。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抗日持久战的思想不是***和中国***最早提出的,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过抗日持久战思想。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蒋百里、李宗仁、陈诚等人的言论。而对中国抗战战略制定有最高权力的蒋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也提出包括迁都、调查与开发战略资源、国防工业西迁等长期抗战的筹备计划;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也有过“持久消耗战”的很多言论。这种不约而同的认识都是源于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即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小国。看到和承认这个客观存在的人,并不需要特别的先见之明,就会不约而同地得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战的结论。
但是,仅仅看到由客观条件造成的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还远远不是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对于客观情况的把握,因立场的不同、视角的不同、思想方法的不同而有片面与全面、浮浅与深刻的不同。
蒋介石等人看到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这个基本事实,但是他们缺乏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以及世界格局演变的辩证思考,因此他们对所谓“持久”的把握往往脱离实际,很容易从“持久”跳到“速胜”,盲目地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调停或干预。从这个立场出发,国民党倚重正规军队,希望通过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引起国际影响。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期间,蒋介石寄希望于布鲁塞尔九国公约签国主持公道以及国际调停,但均未如愿,反而造成了作战的混乱和无谓的伤亡。
而中国***的持久战思想,是建立在对与战争相关的一切外部与内部复杂因素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战争不同阶段的关系、外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战略持久与战役速决的关系、保存自己和消耗敌人的关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学分析。因此它的持久战战略,既不会因为一时的顺利而幻想“速胜”,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必胜的信心。
中国***是抗日持久战的真正实践者
虽然国共两党都承认中国抗战的持久性,但两党在如何实行持久战方面,却存在着很大差别,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抗战路线。
在1937年8月7日召开的国防会议上,国民党正式提出了实行“持久消耗战”的战略。这个战略有它正确的一面,但是,对于如何实行持久战,国民党的路径却存在着很大缺陷。蒋介石提出“固守阵地,坚忍不退”,“层层布防,处处据守”。虽然这种作战方法在战争初期起到了延缓日军推进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日军,但也很快造成了中国军队的大量伤亡。因此从长远看,很难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转换。这是一种单纯依靠正规军作内线持久防御战的片面抗战路线。
现在也有人对国民党是否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有过许多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宣传,乃至实际的人民动员。不能否认,这种说法不无根据。比如,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蒋介石就提出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全民动员号召。与此相应,国民党在抗战初期也制定了开放民主的政策。
但这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事实说明,国民党并没有把人民作为支持持久战争的力量源泉而加以珍惜和爱护,相反,在很多时候采取了违反人民利益的政策与行动。例如,1938年6月在河南花园口发生的黄河决堤事件,直接的后果是使豫、皖、苏3省40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成为“泽国”,89万无辜百姓葬身洪水,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了影响至今的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又如,1938年11月在长沙发生的文夕大火事件,是在日军远离长沙的时候发生的,在“焦土抗战”的决策下,一把大火造成了长沙全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街巷、房屋被烧,3000多名平民葬身火海。又如,1944年的豫西作战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军队严重扰民而丧失了人民的支持。这些事实说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确实是片面抗战路线。
与国民党以片面抗战路线实施持久战战略的方法不同,***是以全面抗战路线来实施持久战战略。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于8月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任务的重要报告。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单纯的政府抗战只能取得某些个别的胜利”,“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的全部过程中,中国***正是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以游击战争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其中,正规军、地方武装和民兵的结合,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的广泛开展,不放松有利形势下的运动战,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等等,都起到了消耗与消灭敌人并同时壮大自己的作用,从而达到在持久战中逐渐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最终向敌人发起反攻并战胜敌人的目的。
有人说,***在抗日战争中避开了主战场,这不符合历史实际。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它是不是主战场不仅要看战役的规模,更主要的是看这个战场是否能够有效地牵制与消灭敌人。这里可以引用1938年至1940年在日本侵华部队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的回忆,他说:在华北战场,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由此可见,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一样,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其实,国民党也看到了敌后战场牵制与消耗日军的战略作用,并且一度组建军队到敌后作战,但最终国民党军队在敌后作战并未取得成效。究其原因,除了军事训练的不完善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把人民群众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源泉。
综上所述,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不仅科学地系统地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而且成功地实践了这个战略,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侵略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目标。
8月15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风心问”小组来到了山西省阳泉市的百团大战纪念馆,在这个特殊的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开始了以“不忘艰苦抗战,展望美好明天”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百团大战纪念碑,矗立在阳泉市区南6公里,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主峰上。这里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为了在中午之前赶到纪念碑前,我们上午九点从阳泉市区出发,乘坐公交车来到了狮脑山脚下,来不及休息,一行三人在山下超市买了一些水和食品之后,便开始了爬山行动。
经过市委市政府的修缮,通往山顶的公路已经全部修好,这样极大的方便了去往山上缅怀先烈的人们。唯一缺憾的是这里并没有通公共交通。如果想要到达山顶,要么是开私家车,要么选择包车前往,否则就只能步行上去了。我们三人为了更好地体味当年先烈们战斗的艰辛,一致决定步行上山。
不过我们明显低估了这段路程的艰辛程度。当时正值太阳高照的时候,我们在爬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路程后,就已经累的满头大汗,整个脚都变得沉重起来,只好先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
三人虽然都很累,但是并没有轻言放弃,想想当年先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所付出的一切,这点累就根本不算什么,在短暂休息了一会儿之后,我们又继续踏上了上山的路。在一段路程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百团大战遗址森林公园的标志。这意味着我们距离目的地只有不远的距离了。这时三个人来了劲,相互加油,一鼓作气终于到达了森林公园。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纪念浮雕,名为《太行丰碑》。这是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于XX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并迁址新建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碑)而建设的大型汉白玉浮雕。
绕过浮雕,沿着旁边的台阶拾级而上,我们接着来到了新建的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的整个展厅总面积301.4平方米,共展出照片126件138幅,绘画5件,书法10件14幅。所列展品详细记述了百团大战的作战背景,战役过程,战役统计,历史意义,大战经过和详细战况在作战图和战地模型的表现下也更加清晰起来。除此之外,纪念馆内还详细记述了阳泉作为“中共第一城”的光辉历史,对阳泉人民积极投身抗战和解放战争的事迹进行了展示。三人通过在纪念馆内的参观,深刻地了解了当年抗战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对革命牺牲的烈士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离开纪念馆之后,我们向狮脑山最高峰纪念碑方向行进,又是连续不断的台阶,在有了先前登台阶的经历之后,我们在这次的行进过程中变得轻松了许多,虽然这时候太阳光更强烈了,但是却依旧无法阻挡我们的脚步,终于在半个小时之后,我们三人相互鼓励顺利到达了山顶纪念碑前。
纪念碑高40公尺的主碑,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主碑的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百团大战纪念碑全局彭真的题词是“战绩辉煌,永垂史册”;徐向前的题词是“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薄一波的题词是“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第一座题碑正面是“百团大战纪念碑”七个大,背面镌刻着“百团大战示意图”。第二座题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
整个纪念碑建筑群,结构严谨,美观新颖,气势雄伟,威严壮观,反映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的宏伟气魄。在纪念碑周围是林木繁茂的狮脑山森林公园。公园内建有供人们游览和休息的狮子阁、钟亭、蘑菇亭,还有修复了的禅岩、蒲台两座古寺,使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狮脑山峰更加壮丽、秀美!
1997年,百团大战纪念碑(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其真正成为百姓欢迎胜利的八路军阳泉乃至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这里,春日山花烂漫;夏季凉风习习,浓荫蔽日;秋来天高气爽,红叶遍野;冬季银装素裹,万绿丛丛,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森林公园,成为阳泉人民和八方宾客旅游踏青、登高望远,鸟瞰市区全貌的惟一景区。
我们这次来到这个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地方,怀着缅怀先烈的感情,一路下来,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抗战年代里付出的鲜血和生命,更加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会不忘艰苦的抗战历史,并且展望美好的明天,相信祖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建设下会变得更加富强。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21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一位来自美国的记者走进陕甘宁地区,对红区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位记者就是首个走进红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暑期实践团队一行8人,在英语学院赵磊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重走斯诺抗战报道路线的旅程。
7月29日我们傍晚从北京西站出发前往武汉。67年前,斯诺曾在武汉亲眼目睹了武汉会战,他对此次会战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我们此行第一站便是在这里寻觅当年战争的记忆。次日,我们抵达武汉整顿好行李后便开始了我们的实践活动,我们首先来到乐位于武昌区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和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进行参观。在这里实践团的成员们近距离地参观了当年我党先辈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的艰难困苦。我们还采访了馆内的工作人员,向他们咨询当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武汉的情况以及纪念馆在70周年之际有何特殊活动。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并对我们实践团的此次旅行给予鼓励和赞扬。
7月31日,暑期实践团的同学们早早起床便赶往武汉抗日纪念园。我们恰好赶上“血写的历史·民族的壮歌”抗战纪念展。此次参展的物品中很多都是当年遗留下的珍贵资料,实践团成员们仔细地观摩着展品,并采访了此次展览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细心地向我们介绍了展品的来历以及展览的目的。在得知我们是来自北京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做红色记忆的主题实践活动后,工作人员邀请我们写下对70周年的寄语。我们在签名簿上留下了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7月31日下午,我们的实践团成员们还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发放问卷,意在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当年抗战以及对埃德加斯诺的认识。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们非常友好地配合我们完成调查问卷并写下了自己对当代爱国教育的见解。当天晚上,我们稍作休息,在凌晨搭上前往延安的火车,开始了在延安的实践活动。
在经历了18个小时的旅途后,我们终于抵达了陕甘宁边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延安。我们稍作调整,规划好接下来几天的参观与调查。
8月2日一早我们首先便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这里记录了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1935年~1948年党中央在陕甘宁地区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外国记者的足迹,其中便包括了埃德加·斯诺。斯诺和其夫人海伦·斯诺曾在陕甘宁边区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他们采访了***等老一辈革命家并记述了当时的生活工作环境。当天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我们原本的安排,然而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和老师商量之后巧妙地选择了改变参观时间和地点,将原本以参观为主的实践活动改为半参观半采访。
8月3日我们在绵绵细雨中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这里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我们参观了山上的窑洞,看到了当年***,周恩来等先辈们居住过的地方,并在党的“七大”召开会场中央大礼堂内合影。
我们还参观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在西北地区的代表机关,先后由高岗、彭德怀、习仲勋等革命先辈领导,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当天稍晚些时候,我们来到了延安大学,采访了许多在校学生并向他们发放了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在问到关于抗战和这座城市的联系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认识见解。他们对当代爱国教育如何开展更是给出了丰富的意见。
8月4日是我们返程的日子,但我们还是腾出了时间参观了延安新闻纪念馆。馆内大量文史资料展示了我国新闻及出版业的发展历程。该馆向我们展示了抗战时期新闻工作者们的工作情况及大量文字资料。其中也包括了当年以埃德加·斯诺为首的外国记者们对陕甘宁边区的报道。我们在这里更是遇到了同样来自北京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我们交换了实践期间的遇到的见闻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在结束了延安新闻纪念馆的参观后,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便告一段落,之后我们还将来到北京大学——埃德加·斯诺任教过的地方进行走访参观。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我们从北京来到了武汉和延安,这一路上我们的参观走访让我们对于抗战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许以前我们只是认为抗日战争不过是二战的一小部分,但当照片、文字、视频以及亲历者口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那8年是多么的难以置信。法西斯的暴行与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次实践活动注定会成为我们每个人难以磨灭的记忆,注定会影响我们对如今生活的审视。
虽然此次实践活动是关于抗战这样如此严肃的一个话题,实践团成员们在闲暇时间还是保持了乐观的态度,并没有过分沉迷于过往的悲痛,而是将悲痛化为对明天的微笑。整个实践活动中,大家的微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抗战胜利寻访实践报告_
姓 名: 赵孟玲 赵蓉
指导老师: 肖晨歌
关于“探寻身边抗战历史,拜访身边抗战尊长”的 调查报告
实践内容:
1、探寻身边抗战历史。挖掘、收集、整理抗战史料,关注历史、关注民族过去与未来。
2、拜访身边抗战老兵;深入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用实际行动尊重抗战老兵,为老人们送去物质与精神的关怀与援助。
一、历史事实
1950年6月至9月间,当湖南军区部队集中兵力进剿湘西中心区股匪时,获得喘息时机的湘西边缘区的土匪活动猖狂,由1.8万人发展到2.3万多人,并统一整编为反共救国军,在占领区内建立了土匪政权。其中有以瞿波平为首在龙山里耶成立的“湘鄂川边区反共救国军”、师兴周为首的“湘鄂川边区军政委员会”、曹振亚、曹子西为首的“暂五师”残部,共有近万人。按照中南军区剿匪作战部署,湖南军区调集第47军(兼湘西军区)、第136师和地方武装共4万多人,在驻湖北、四川、贵州等省部队协同下,组织对湘西边缘地区土匪会剿。以湘西军区为主,组成了南、北两个进剿指挥部,分别由湘西军区司令员曹里怀、副司令员刘贤权担任指挥。会剿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
二、采访老兵
颜嗲嗲说现在的生活富裕了,再也不能和一起的日子相比了,那个时候谁都吃不饱穿不暖。当年走日本(打日本)的时候看到什么就拿起走,家里的米都但走了(抢走了)。后来四处起匪了到处人心惶惶,我们村里组织了民兵队伍,保护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小娃娃,刚开始的那个时候我们那山上有个最大的匪头叫做蒋大疤子的,一到晚上就带着人下山来骚扰我们老百姓,住在村头的那户是最先被抢的家里有三个孩子俩个老人,抢了家里谷子走了,后来老人追着出去被他推到了,摔断了脚。那家人的汉子比我大一点平常我们玩的也比较好,少年时常常一起放牛,下河捉鱼。他们家被抢那天他没在家,等他回到家的时候老人就躺在床上嗯哼了。
后来他就来找我们了,全村一个有三十几个年轻劳动力,我还记得那时候还是秋天,家里刚刚收完年成,我和邻居还有其他劳动力一起到祠堂开会,最先被抢的那家汉子是我们的领头人,站在前面说我们现在状况,再不采取措施,后果就要不堪设想了。因为刚刚收完收成,有吃有喝日子过得也舒坦,大家就没有回答太多,第一次开会就这样的结束了。回去后没过几天,村子另一边又被抢了,这次抢的是个独居老人,儿子在抗战的时候牺牲了,这次大家就火大了,后来大家就组织起来了。
最开始有打战的时候是从我大表哥开始的,大表哥拿着锄头在家里喝水,大家都在巡逻,他正巧看到有人从他们家后面的山上走下来,大表哥就来叫我们,然后我们就藏在他家里的各个地方,等到那几个小兔崽子进门来藏在门后的那俩个老同(同龄人)就把门锁了拿起扁担就敲,他们一共好像就四,五人,大表哥和我们的大队长(就是最先被抢的那家后生)还有我们一些兄弟老同没一会就把他们制服了。其中有俩个当场就死了,还剩下几个,大队长就把他关在大表哥家的猪圈旁边。把他弄醒来之后才知道他们只是下来想抢些吃的回去过冬,蒋大疤子根本就没有出现,但是我们第一次作战也算是胜利了。
后来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我们就更加紧张了,跟本就不晓得蒋大疤子什么时候下山来,天气越来越冷我们每次巡逻的时候都蛮小心的,生怕蒋大疤子下来抢伤了村里代似(大家),那天好像刚刚下完点雪,大早上我们小分队出去巡逻回来说在村子的附近有大脚印子,我们的队长就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冬天了大家都在家里平常也不会出去嘛,队长就让我们大家都带上镰刀,柴刀什么的到村子里面四处游走有情况就大声喊,那时候我和大表哥还有队长一队在村里各家各户看着,问问有没有看到陌生的人走过,后来住在村子北面的颜奶奶说他晚上起床上茅厕的时候看到牛栏那边有脚印,开始也没注意因为家里早就养不起牛了,大队长就沿着颜奶奶家牛栏的脚印带着我们跟了上去,在咱们村的最北面在一座早已经无人居住的房子里面看到了烟从房屋上面升起来,大队长就让我回村里叫人。等我从村里叫人来时,队长已经到了那座房子外面了,我们就悄悄的跟了上去把房子都团团围住。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老同是不是动作太大,里面的人就发现了我们。然后我们就冲进去了拿着长把柴刀和他们对抗,这次我们的人特别下力。我们的队长就在这次受伤了很多老同都受伤了蒋大疤子被我们伤了一条腿和一只手,被我们制服了。我们村也开始了太平生活。
7月28日早七点,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团队从学校出发,前往临沂市费县石井镇,我们一行19人在王乐生书记和柳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红色革命老区 “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期间更是得到了我校团委书记、费县挂职第一书记王龙书记以及费县挂职第一书记王成书记的大力支持。
红色石井镇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尚未完全开发的珍贵的旅游资源地,实践调研好红色石井镇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调研以参观和走访为主,我们首先到达了高桥村,在高桥村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驻地,了解了当年的革命历史;随后我们走访了村中的革命老战士,从他们口中获知了更加详细的革命过程,使得我们对当地革命史的把握更加完整。无数革命先烈的奋力拼搏换来了当今社会的安定和谐,希望大家能更加关注革命老区,多多关怀革命老战士。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在这里学习了解了那次著名的突围战,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曾说道:“北有平型关、南有大青山”,可见这次战斗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革命氛围,我们向革命先烈们致敬。
开展“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值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积极开展以红色调研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临沂市费县是革命史上一处重要的革命文化遗产,但当地的红色革命资源有很多并未得到合理的开发,而且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通过这次对费县红色资源的调研,我们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当地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会将当地的红色精神在校园中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了解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为学习革命先辈们的精神,缅怀革命烈士,提高学生自身素质,8月1号上午,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红旅足迹实践队选择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借此机会,同学们了解了一些历史,对许多革命烈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许多文物也有了全面的了解。队长韩进同学带领队员前往参观学习,陵园内安葬有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抗日英雄范筑先、朝鲜义勇军等200多位为国捐躯的优秀指挥员和战斗英雄。
烈士陵园纪念碑介绍
在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左权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左权将军的遗像和遗物,在参观期间,队员们就自己所了解的历史和专业知识,就左权在抗战中的表现以及历史事迹和贡献展开了交流与讨论。与此同时,有些队员也就自己还不太确定和不太了解的地方记录了下来,待之后搜索了解。
朱德桥
同时,他们还参观了烈士公墓,前面有纪念亭、纪念碑,后面墓内安葬着团级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200余名。烈士陵园建筑雄伟,庄严肃穆,松柏长青,典雅壮观,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出来之后,他们就在这里的感触与体会进行了交流,并记录在本,各个队员也都很受触动,并计划回去写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通过此次活动,河北师大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实践的队员们更深刻的意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过去人们为今天的和平所做出的无限贡献,同时也对队员们发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以启迪。
灼灼烈日,丝毫不能抵挡我浙学子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情。数支队伍,不同时间,整理行装,奔赴各地,围绕着“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这一主题,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队员用青春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发挥自身所长,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1.起义枪声在回响,革命红旗仍飘扬
时间:XX.xx.17
实践地点:江西南昌
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有“英雄城”之称的南昌,并在此开展红色寻访八一起义的实践活动。1927年起义军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序幕。88年过去了,起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万千中华儿女聚齐起来,新的南昌城已经浴火重生。队员们来到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八一起义的伟大历程。在寻访中,他们看到了起义中的艰难曲折,感受了起义军士的坚毅精神,见到了革命胜利的伟大战果。起义的浮雕与蜡像,革命的照片与遗物,都讲述着当年起义军指挥官的运筹帷幄,起义军士兵的浴血奋战。
2.温辛亥革命 忆往昔峥嵘
时间:XX.xx.22
实践地点: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及革命烈士墓群
重温那段100多年前的起义,重新认识这个不断处于“最危险的时候”的国家,实践团队选择参观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并且随后环绕周围参观烈士陵墓,向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通过认知辛亥革命,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认同;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国家发展、崛起、复兴的曲折道路。通过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不懈学习、努力,贡献自己独有的力量。
“如今神州大地的硝烟已散,但是战斗精神不灭。和平年代里,我们仍然应发扬战斗精神,为自己,为国家的未来,奋勇前行。”
-----地球科学学院20xx级xx01班xx同学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将个人人生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辛亥革命为视角充分认识当时社会状况。着眼于民族未来,把握住机遇,以勇者的心、行动践行国家价值理念”
-----地球科学学院xx同学
寒假实践报告:关爱身边的抗战尊长
在我们的身边还存在着令我们心身佩服,令人尊敬的抗战先辈们。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学生我们回忆我们现在的生活与抗战尊长相比我们过得很幸福。但是唯一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的美好的生活都是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汗水得来的,没有他们的奋斗、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鲜血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改进,在我们过得安逸的生活的时候,也许我们并不记得那些因为战争曾经奋斗的抗战尊长,尤其是现在那些抗战尊长的品质也许在现在的生活中丢失的毫无踪影。因此我们应该宣传抗战的思想,探寻身边的身边抗战历史,拜访身边抗战尊长,关爱身边的尊长,并且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关注历史、关注公益、关注民族过去与未来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民族精神。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国家和民族多分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华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抗战人士,他们抗战时候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敬佩。在不断的探寻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抗战尊长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翔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何先他是在14的时候就去参加军打击日本鬼子,因为他从小就一直志愿要当一名优秀军人,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虽说他的年龄小但是他的英勇并不比那些大年纪的人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面对敌人依然能够应勇的上战场,他的应勇固然是我们佩服的对象,在过辽宁战役的时候他很不幸的呗敌人的炮击到了他的右臂,使他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是他也没有就此就退缩,他依然在前线奋战。直到战争胜利,他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少了右臂的他在生活中依然是那颗最璀璨的星星,因为他的不屈不挠因为它对生活的向往,因为他的积极态度,他过得并不比别人差,他甚至比别人过得更好,他依然是我们这的骄傲。虽然他没有右臂,但是有了人们的关心和支撑他过得很好,在今年我们帮他带去最温暖的问候和物资,因此他也非常的高兴。
抗战的尊长他们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抗战精神我们将永远的记得,并且会让这种精神继续的传承下去。让社会的人关注抗战的英雄,拜访身边的抗战人士,学习抗战人士的精神.
56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202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专题优秀社会实践报告(14篇)
65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2023大学生暑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15篇)
71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8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