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11点左右,我们顺利到达了包头西客站,并在校友的指导下找到了他预先为我们找好的旅店——包钢职工第三招待所。 19日我们正式开始了包钢之行的观察实践和采访。
首先,我们访问了包钢炼钢厂。19日上午8时许,由包钢炼铁厂派来的一辆面包车将我们接到了包钢炼钢厂。据以前的联系,我们首先找到了炼钢厂的厂长,也是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友——郝志忠厂长,可时遇不巧,此时正值包钢集团公司进行全体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所以,各个领导都很忙,因此,我们的活动安排也就由郝厂长交给了厂主任来安排。
在齐主任的安排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包钢第三炼钢厂的高炉运行。在参观和对包钢炼钢厂的工人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包钢炼钢厂有四座7426立方米的高炉,其中,四号高炉是90年代新建成的现代化大型高炉,无论其安全性还是产钢量都是很先进的,其直径大约为10.xxxx左右,每天出炉钢铁1xxxx左右,虽然不是世界最先进的,但各方面性能对包钢这样一个中型企业来说已经是富足有余了。
离开炼铁厂嘈杂闷热的高炉,我们走向了高炉南面的主控室。一进主控室立刻有一种逃离火海的凉快惬意的感觉,而且带队的工人师傅也很快给我们几个人每人拿了一瓶矿泉水,坐在计算机旁边喝着清凉的水看着显示器才意识到一墙之隔的外面的工人师傅是多么辛苦。在炎热的夏天,站在几千度高温的高炉旁,虽然炉外的的温度远不及炉内,但对人来说的确受不了啊。可是里面的工人师傅们却喝着水,享受着空调的凉风,并且坐在机子旁边,对比之下,“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确是再正确不过了。再仔细想想,落在我们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当代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的大学生肩上的担子的确不轻啊,我们决不能辜负“冶金学院”这一光荣称号,更不能辜负我们“北京钢铁学院”这一有着50几年培育钢铁英雄,冠以“钢铁摇篮”美誉的母校啊。
接下来我们去了主控室。在这里,我们采访了一位来自重庆的工人师傅,他是两年前来到包钢的,据他介绍,经过这两年来的锻炼实践,他对包钢炼钢厂的运行模式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工作起来也轻松了许多,当然,这要归功于进厂之初老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教诲第二天也就是7月20日,我们再次踏进了包钢,这天我们主要去的是烧结车间和供煤车间。在这里,张师傅带领大家从储煤车间一直到球磨机粉碎车间在到主控室,一路参观下来,我们对其他的不怎么感兴趣,倒是对球磨机有很大的兴趣,因为听老师说我们假期的机械制图实习就是要画球磨机,所以大家都很激动,那个想象中的东西此时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一定要好好看个够,回去实习也好有个印象,画起来也就会容易了吧。
7月21日下了一天的雨。
第四天也就是7月22日,雨停了,我们第三次走进包钢,开始了对包钢炼钢厂的参观采访。而此时,对于7月的北京也许正是骄阳肆虐之时,而远在千里外的包头的暑气却在一天一天的消散。我们包钢实践团一行5人来到包钢炼钢厂,经过两天的铁厂参观,大家都已倍感疲倦,然而想起这次参观实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也都提起十二分的精神。这些天里,先有炼铁厂工人师傅王师傅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顶着炎炎烈日陪我们参观四号高炉,耐心细致的给我们做向导,由于我们只是大二学生专业知识方面受限,因此也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老师傅却一点没有嫌烦的意思,从来都是有问必答。包钢炼铁厂的郝厂长是我们北科大的校友,我们去的那几天恰巧包钢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郝厂长在百忙之中还能细致的帮我们联系到包钢炼钢厂的参观事宜。直到后来我们才得知幸得他们的联系与沟通,如若我们自己贸然前去,即便不是吃了个闭门羹,也肯定是没法完成我们的任务。通过这次的经历也至少让我们明白原来校园与企业的氛围和环境竟是如此的不同。也让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提前准备了一个生动的社会素材。
炼钢厂顶岗实习报告
炼钢厂顶岗实习报告
18日上午11点左右,我们顺利到达了包头西客站,并在校友的指导下找到了他预先为我们找好的旅店——包钢职工第三招待所。 19日我们正式开始了包钢之行的观察实践和采访。
首先,我们访问了包钢炼钢厂。19日上午8时许,由包钢炼铁厂派来的一辆面包车将我们接到了包钢炼钢厂。据以前的联系,我们首先找到了炼钢厂的厂长,也是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友——郝志忠厂长,可时遇不巧,此时正值包钢集团公司进行全体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所以,各个领导都很忙,因此,我们的活动安排也就由郝厂长交给了厂主任来安排。
在齐主任的安排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包钢第三炼钢厂的高炉运行。在参观和对包钢炼钢厂的工人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包钢炼钢厂有四座7426立方米的高炉,其中,四号高炉是90年代新建成的现代化大型高炉,无论其安全性还是产钢量都是很先进的,其直径大约为10.xxxx左右,每天出炉钢铁1xxxx左右,虽然不是世界最先进的,但各方面性能对包钢这样一个中型企业来说已经是富足有余了。
离开炼铁厂嘈杂闷热的高炉,我们走向了高炉南面的主控室。一进主控室立刻有一种逃离火海的凉快惬意的感觉,而且带队的工人师傅也很快给我们几个人每人拿了一瓶矿泉水,坐在计算机旁边喝着清凉的水看着显示器才意识到一墙之隔的外面的工人师傅是多么辛苦。在炎热的夏天,站在几千度高温的高炉旁,虽然炉外的的温度远不及炉内,但对人来说的确受不了啊。可是里面的工人师傅们却喝着水,享受着空调的凉风,并且坐在机子旁边,对比之下,“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确是再正确不过了。再仔细想想,落在我们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当代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的大学生肩上的担子的确不轻啊,我们决不能辜负“冶金学院”这一光荣称号,更不能辜负我们“北京钢铁学院”这一有着50几年培育钢铁英雄,冠以“钢铁摇篮”美誉的母校啊。
接下来我们去了主控室。在这里,我们采访了一位来自重庆的工人师傅,他是两年前来到包钢的,据他介绍,经过这两年来的锻炼实践,他对包钢炼钢厂的'运行模式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工作起来也轻松了许多,当然,这要归功于进厂之初老工人师傅的帮助和教诲第二天也就是7月20日,我们再次踏进了包钢,这天我们主要去的是烧结车间和供煤车间。在这里,张师傅带领大家从储煤车间一直到球磨机粉碎车间在到主控室,一路参观下来,我们对其他的不怎么感兴趣,倒是对球磨机有很大的兴趣,因为听老师说我们假期的机械制图实习就是要画球磨机,所以大家都很激动,那个想象中的东西此时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一定要好好看个够,回去实习也好有个印象,画起来也就会容易了吧。
7月21日下了一天的雨。
第四天也就是7月22日,雨停了,我们第三次走进包钢,开始了对包钢炼钢厂的参观采访。而此时,对于7月的北京也许正是骄阳肆虐之时,而远在千里外的包头的暑气却在一天一天的消散。我们包钢实践团一行5人来到包钢炼钢厂,经过两天的铁厂参观,大家都已倍感疲倦,然而想起这次参观实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也都提起十二分的精神。这些天里,先有炼铁厂工人师傅王师傅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顶着炎炎烈日陪我们参观四号高炉,耐心细致的给我们做向导,由于我们只是大二学生专业知识方面受限,因此也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老师傅却一点没有嫌烦的意思,从来都是有问必答。包钢炼铁厂的郝厂长是我们北科大的校友,我们去的那几天恰巧包钢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郝厂长在百忙之中还能细致的帮我们联系到包钢炼钢厂的参观事宜。直到后来我们才得知幸得他们的联系与沟通,如若我们自己贸然前去,即便不是吃了个闭门羹,也肯定是没法完成我们的任务。通过这次的经历也至少让我们明白原来校园与企业的氛围和环境竟是如此的不同。也让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提前准备了一个生动的社会素材。
实习前一天,查了些资料,并大体看了下。由于时间仓促,所以了解得很粗。就只知道从焦炉到高炉再到转炉这样的顺序过程,每个过程的原料及产品。再进一步的就没有任何想法了。也没有提出问题。后来经刘老师提醒,发现我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问题。确实,不管我看了多少,了解到什么程度,都不应该不给自己提问题。因为没有问题就意味着不求进取,就不会有进步。武钢的整个工厂生产过程何其复杂,我就随便花一天时间找了些资料,走马观花看一遍,怎么会没有问题呢?其实绝非没有问题,只是我认为问题实在太多太多了,横着排一大排,这下面每个又是一大串,而且还彼此交叉,错综复杂。所以我没有深究,有问题都跳过去了,没放在心上,只关心我所关心的问题。应该说这成为我的惯常做法了,没多想就这么做了。但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我错了。
心中不存有问题,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这样去参观实习的话就很难有收获。如果查阅资料时只遇到几个问题,我可能会耿耿于怀将其记住,然后通过实习求证。但遇到的问题一多,我反而'没有问题'了!这不是被问题给击倒了吗,这样能进步吗?不要为大的困难所止步,而要着眼于小处,为每一点小的进步而高兴,这样日积月累,积跬步而行千里,才是智者之道!所以当我们面对陌生的事物,一时难以解决时,可以忽视很多问题,但不能心中没有任何问题。一定要存留几个自己最感兴趣,也比较容易的问题在心中,并时刻关注它,以此作为突破口慢慢展开来才能攻克难关。
实习后的感想
我们对武钢工艺的了解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但实际到了厂里参观时却都不上号。这时候师傅的指点就是很好的帮助。高炉、鱼雷罐车、推焦车、熄焦塔、放散塔、气柜、除尘器等,这些都一一认识了。认识工厂里的生产过程,一些机器的动作是干什么的, 这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要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才能有创新,这就是从实践到理论。
炼钢厂的连铸连轧工艺就是成功的创新。起初的钢锭出来后要空冷,然后才被热轧。这中间显然就加长了工艺,又浪费能量。现在的连铸连轧工艺,则是对上述过程的改进。但我们实际参观时,发现连铸连轧技术还没完全施展开来,有些钢锭依旧是空冷后再后续热处理。主要是由于前后工艺的处理能力不一致所致。而焦化厂现在却依然存在这类似的问题,没有得到改进。从焦炉出来的焦炭为避免氧化,被送到熄焦塔迅速冷却。冷却后的焦炭再被送往高炉的配料厂配比好之后才进高炉加热、燃烧。从能量角度来看,焦炭也是先被冷却好散掉热能,后再次耗能使其加热,这中间周折也浪费了不少能量。现在之所以要对焦炭熄焦,主要是中间的配料过程需要。但能否不经过熄焦直接配料,或者换种配料方式?这还是有待研究的了。
炼钢厂实习报告
4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