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政务报告 > 述职述廉
栏目

区政府副区长2023年述职述廉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2-12 热度:99

区政府副区长2023年述职述廉报告

第一篇 区政府副区长2023年述职述廉报告1050字

20__年5月调__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__年8月从宣传部长岗位转任区政府副区长。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现将本人三年以来主要工作及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如下。

一、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品德品行修养

(一)理论学习方面。认真学_______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______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虚心听取批评意见,坚持聚焦“四风”问题,对标立规找差距,深入实践解决问题,始终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执行政策,做到贯彻政策和工作实际有机结合。

(二)品德品行修养方面。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在区委区政府领导集体下,自觉维护班子团结,积极参政议政执政。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对照党章和“三严三实”要求做事做人、对照先进人物提升境界。结合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进行对照“四风”查找问题。虚心向领导、群众和实践学习,低调做人,认真做事,踏实工作。

二、认真履职尽责,分管工作取得突破

(一)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做好宣传工作。

1、扎实理论武装开展。以中心组学习(扩大)学习的形式,用互动方式增强学习效果,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授到市委宣传部的表彰肯定。教育实践全面推进,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开展“三严三实” 等专题学习活动,切实增强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研工作深入有效,立足区情实际,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组织开展主题调研。

2、积极营造舆论宣传氛围,服务发展大局提升禹会形象。对外宣传全面加强,按照“走、转、改”活动要求,加强与省、市级新闻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在省、市各大媒体刊(播)宣传稿件,宣传了禹会良好形象。舆论引导能力增强,指导基层全面、及时、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研究、早上报、早处理,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引导,研究解决对策,荣获市委宣传部调研工作及舆情信息先进单位。网宣管理水平提升,高度重视网评员队伍建设,及时培训和调整补充,确保网评工作良好运转。认真管好用好禹会政府网、先锋网、教育网、新华频媒等宣传阵地,深入开展网评工作,加大网上舆情监控处置力度,组织专题培训,提高处置网上舆情能力。

3、提升禹会文化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党员三项”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抓好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

第二篇 区人民政府环保工作情况调查报告1100字

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__市__区人大常委会(以下简称:区人大常委会)2023年审议议题和视察调研计划安排,区人大常委会调查组以分组和集中调研的方式,对我区环保工作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区人民政府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落实;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工作重点,打好污防攻坚;加强执法监管,坚持常态长效;狠抓问题整改,健全惩防体系”六大措施,有力地推动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止2023年10月,空气质量达标率为_%,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2023年以来首次在全年已监测的时间内均达到二级标准。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56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同期67微克/立方米削减11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为33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同期36微克/立方米削减3微克/立方米。大格纽、虹桥、窑上、金竹沟等4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水城河水质逐步得到改善,双桥水库等18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_%。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_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_分贝,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辖区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成和改造中心城区12座垃圾收集转运站;投资_亿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投资_万元完善乡镇垃圾收运设施;投资_亿元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_亿元建成市政污泥处理项目;投入_余万元对双桥水库一级保护区17户进行搬迁,投入_万元建设界碑、界桩及水质环境监测监控设施设备,积极谋划二级保护区污水及垃圾治理等项目。积极整改中央和省委环保督查问题,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我区自查问题_件、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案件_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反馈问题涉及我区_个,已完成整改_个,矿山恢复治理等4个问题正在整改中;省委环保督察交办__区信访案件_件,办结_件,办结率_%。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环保工作认识不足,职责界定不明

有的职能部门对环保工作认识还不到位,未分清环保工作和环保部门工作的关系,以为环保工作就是环保部门的工作,未履行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履行的环保监管职责。

现行的环境统管与分管的权限看似分明却关系不顺,只有分工,缺乏协作,部门、乡镇社区不同程度存在环保职责不清、任务不明、主辅关系不分的情况,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能,导致监管不到位、监管缺位。比如噪声污染防治的责任分工就有10个以上的部门,群众举报投诉方式更为复杂,要分时间段、分行业,是否办理了手续,还要分是固定声源噪声还是非固定声源噪声,才来确定向哪个部门进行投诉。现实中,噪音污染多发于凌晨,群众首先找的是公安局,因为群众弄不清楚什么污染源归谁管。这些复杂的职能分工,看似细致明确,可监管无衔接性,直接导致的是工作上的推诿。

第三篇 区人民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查报告2300字

区人大常委会:

为切实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安排,区人大民宗侨农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查组,深入基层对全区扶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查。10月22日至11月2日相继走访部分镇乡、村寨和相关职能部门,与镇乡分管领导、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和贫困户等进行座谈,形成调查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__区人民政府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三率一度”,全力落实“9·20”会议精神,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发起总攻,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区拟脱贫的贫困人口有_户_人(其中,_个非贫困镇社区_户_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五个贫困乡镇_户_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_%),拟出列的村有_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_%以内(其中,_个非贫困镇社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_%,5个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_%)。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王忠书记“一体攻坚、分级攻坚”的要求,以3个月、6个月、6个月为时间节点,实行三段攻坚,形成了区有指挥部统筹抓,乡有决战团主体抓,村有决战队具体抓,组有决战队员包干抓,户有帮扶人帮扶抓的“五有五抓”工作体系。在区级层面组建了13个攻坚专班,攻坚专班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统筹推进。镇(乡、社区)层面,在10个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镇(乡、社区)成立决战团,具体负责各镇(乡、社区)脱贫攻坚的统筹协调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工作体系,便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调度等各项工作的推进。

二是工作推动有力。各镇(乡、社区)在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围绕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贫困村退出的具体标准,制定了年度工作脱贫计划,针对存在的短板,谋划了相应的脱贫措施,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三是重点工作突出。区政府将全力攻坚组组通工程、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人居环境改造、基础信息精准、特困人员生活保障、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10个脱贫攻坚基础保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目前,各项重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是攻坚体系日臻完善。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满负荷工作机制、工作调度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三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进村入户工作,区、乡(镇、社区)两级干部深入贫困村寨和农户现场抓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和责任落实,现场解决贫困村寨和农户脱贫现实困难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同步向前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信息不精准。漏人、漏信息,漏评、错评和错退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在今年“漏评错退”专项治理中,五个贫困乡镇最为突出,累计错评1789人、漏评1418人、户内漏人2520人、错退512人;其中,错退人口最多的是保华镇大河村,共错退69人,错评人口最多的是南开乡穿洞村,共581人,漏评人口最多的是金盆乡永和村,漏评195人,户内漏人最多的是木果镇岩脚村,新增189人;由于数据“大出大进”,贫困人口不减少反而增加,引起上级的跟踪督查。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五个贫困乡镇大多数农户都是靠小水窖、小山塘、房盖水作为人畜饮水,季节性缺水现象普遍存在,农村饮水项目推进滞后,铺设的管道不耐用,有管无水现象仍然突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住房安全保障中农危房对象排查不精准、人均住房面积不达标、居住环境极差等问题仍然存在,“无房户、面积不达标户、透风漏雨户”专项整治推进慢,大部分还没有实质性开工建设,尤其是五个贫困乡镇最为突出;“组组通”公路和串户路建设工程进度滞后,有的处于停工状态,截至目前,五个贫困乡镇“组组通”公路建设任务_公里,实际完成_公里,完成率_%,其中南开乡组组通公路已停工,建设里程_公里,已完成路基_公里,完成路面_公里,保华镇应修建通组公路86条_公里,完成24条_公里。

三是产业谋划不精准。大多数贫困群众的收入主要是土地流转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部分产业项目缺乏专业化的绩效评估和科学论证,选择不准、管护不好,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对接不精准,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甚至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土地流转产业项目失败之后,出现土地板结等问题,退回农户种植时农户普遍不接收、要求恢复原貌和补偿,导致多地出现土地撂荒现象。

四是部分干部对政策熟悉运用把握不到位。脱贫攻坚基础保障涉及组组通工程、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人居环境改造、基础信息精准等10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的政策及要求较多,由于培训指导不到位,基层干部对政策了解不清楚、把握不准确现象较普遍。调查中发现,个别干部对专项治理工作不清楚,对人居环境改造、组组通等工程应建多少、完成多少道不明白。

三、建议

一是全面推进信息精准。紧盯“进入”和“退出”两道关口,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和“七个专项治理”,对所有贫困对象再识别、再走访、再核查、再比对,持续推进漏评和错评、错退专项治理。

二是全力攻坚基础建设。针对组组通、人畜饮水安全和“三改三化”住房安全保障等薄弱环节,精准对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三是精准选择产业项目。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研究市场需求,围绕以生态草食畜牧业为主,同步推进烤烟、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生态林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选好主攻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贫困户发展“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准”的产业,实现产业全覆盖。

四是加强政策培训指导。要针对镇乡、村居干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政策知识和工作要求”培训,加强下村业务指导,特别是对“三改三化”、人畜饮水安全、信息资料填报、保障兜底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政策和工作要求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基层干部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政策,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 2023年9月区政府述职述廉报告1150字

政府述职述廉报告

__区人民政府

(~年度)

__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__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区经济和社会呈现出健康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现将一年来政府班子的履职情况概述

一、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打造实干政府

我区紧紧围绕发展这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区属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境外资金等经济指标分别达到41.59亿元、2.02亿元、1.37亿元、1.67亿元、15.06亿元、28.21亿元和126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2%、28.20%、31.25%、89.0%、125.0%、20.9%和26.8%。

(一)、立足大开放,推进工业化

我区始终把做大工业总量作为区域经济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强力之举来抓,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10亿元,增长26%,占gdp比重由去年的33.6%提高到40.0%,拉动经济9.65个百分点,创我区历史新高。一是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专门成立了项目工作办公室,紧紧围绕包装项目、争取项目、引进项目以及跟踪督办落实项目。通过政府班子成员带头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和外出招商,成功争取了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岩底水库除险加固、信秦公路、刺鲅鱼原种培育、农村人饮工程、阳光工程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2个(其中:无偿资金过千万元项目2个),到位各级无偿资金3500余万元,打破了多年来缺乏国家及省部级重点支持项目建设的被动局面。全年共招商引进项目80个,市外资金14.61亿元,境外资金1267万美元,成功引进了奥特灯饰、恒福实业、华通焊丝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完成出口创汇1510万美元,外向度由上年的2.82%提高到3.35%。二是大力发展民本经济。建立了区级民营经济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了同民营企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为及时分析、总结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区政府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的建立。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56亿元,增长61.1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8%,今年我区也被荣幸的评为全拾服务个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三是统筹推进企业改制。通过多年的改制荡涤,到今年才进行改制的企业大多是无资产或少资产企业,改制资金严重不足。为有效化解这种因企业改制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改制难以推进的矛盾,我区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系统平衡为前提,以国资经营为主线,以盘活土地存量为主抓手”的改制思路,顺利置换职工身份5391人,全面完成了供销、物资、中小企业、经贸、商业、交通、轻工等系统职工身份置换工作,在使毛纺、溢洲等一批老国有企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同时,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立足服务“中心城区”,推进城市化

第五篇 东湖区政府工作报告4850字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29日在南昌市东湖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东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莫继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1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落实,圆满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全年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86亿元,增长19.8%,其中三产增加值4.45亿元,增长30.2%;财政总收入6.27亿元,增长51.58%,地方财政收入1.856亿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5亿元,增长19.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亿元,增长83.5%;个私民营经济总产值51.1亿元、增加值13.7亿元,分别增长37.8%和39.1%。

三产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完善功能、加大宣传、凝聚商气,积极促进现有商业街继续繁荣发展,胜利路步行街平均月营业额提升了57.7%。同时改造建设了江大南路、渊明北路等一批新的商业特色街,全面启动了洪都北大道商业街建设。新建成的江大南路商业街风格别致,集娱乐、休闲、商务于一体,成为了洪城商业的又一新亮点。房地产开发与危旧房改造联动发展,杨家厂住宅小区全面竣工;胜利广场项目完成增扩报批,正在实施拆迁;时代广场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完成了三产业服务性机构-东湖区三产商务中心建设。

个私民营经济增势强劲。积极开展创“十强民营企业”、争“十佳个体工商户”活动,着力宣传、树立了一批个私民营经济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挂牌帮扶、领导接待日和现场协调会等工作制度,建立全区个私民营企业资料数据库,加大个私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加快东湖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作,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700万元,已为3家中小企业贷款590万元提供担保,为7家中小型商业、产业性公司的35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提供担保,较好地解决个私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2023年,全区新增个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34户,新增注册资金7000余万元,实现利润1.75亿元、上缴税金2.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7%和52.8%。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优化投资环境“服务年”活动,组织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治“四乱”专项检查;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区统一审批办证中心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工作制度,改善服务和监督措施,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开放型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落实各项招商工作责任制,强化了招商工作激励机制。编制全区2023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资源册和重点客商资料册,建立“东湖区招商网站”,夯实了招商工作基础。精心组团参加省市在北京、香港、宁波等地举办的各项招商活动,组织各类小分队外出招商70余次,邀请海内外知名客商来我区考察洽谈350余人次。在中国南昌第三届金秋经贸月期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百花洲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邀请全国11个友好城区同台表演,扩大了东湖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9家,合同外资1.03亿美元,增长2.8倍,实际利用外资2643万美元,增长30.6%;实际利用内资5.42亿元,增长101%,全部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数。

——各项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改制有新的进展,已完成了40家区属工业商业企业的改制工作,另有15家企业改制正在实施当中。环卫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出台了《关于完善环卫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做好全区环卫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和《东湖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市容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的试点范围和政府采购范围,全面推开了会计统一结算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制定了东湖区协税护税清理漏征漏管工作流程,出台了《对街办协助征收四种地方税核定基数超收部分实施奖励的试行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各街道协税护税工作积极性,全年协税护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1646万元。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启动了“在地统计”改革,经费、人员等已落实到位。

——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果丰硕。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围绕解决居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完成了第二轮“百路大战”42条道路的拓新改建工程,道路总长达9756米,新铺人行道板17053平方米。结合道路改造,对道路所经区域的下水道、排污管道、化粪池进行了全面综合改造。完成了青山湖小区东部、大士院小区、肖公庙社区、下凤凰坡社区、右营街社区、杨家厂社区等居民生活区排污管道的综合改造,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下水堵塞问题。实施了3.2万平方米的低洼危旧房改造和3300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9座、公厕19座。更新补栽行道乔木1200余株、花灌木4100余株,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创建工作成绩显著。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求,市容整治、平安创建、五大文明工程、社会保障、行动监察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力实施“文明南昌行动”。大规模集中整治了道路修补、楼道清理、下水道堵塞、乱吊乱挂、违章搭建、油烟噪音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容市貌得到极大改观,获得了全市市容环卫质量考评年度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严格“六小”行业规范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日常监督机制,“六小”行业整体经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严格集贸市场规范管理,通过扩大投入、强力整治,全面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条件,在子固路农贸市场实施了全市首家“农改超”项目,创新成立了市场业主联谊会,提高了长效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五车”整治,收缴各类非法营运车辆352辆,通过真情帮扶,顺利完成了192名残疾人的换车工作。积极推进了八一大道、阳明路、民德路等17条景观街建设,打造了榕门路楹联文化一条街,全街200余家店面挂上了妙趣横生、风格各异的固定对联,成为我市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

——社区建设步伐加快。继续完善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为所有社区居委会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彩色电视机、vcd等办公设施,全区79个纯居民社区基本完成了“一房二站三机四室五配套”达标任务并顺利通过了省民政厅验收。精心打造了百花洲街办小金台社区、大院街办广场北路社区、豫章街办洪城社区、八一桥街办大士院北区社区、墩子塘街办右营街社区、董家窑街办四经路社区6个精品社区。社区建设国债项目顺利推进,一期工程12个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已基本完成。楼栋长、社区党小组等群众组织进一步扩大,社区组织的触角继续往下延伸、作用力继续深入渗透,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稳固。积极开展了创平安社区、创文明社区等系列活动,上营坊社区、二七北路社区、刘将军庙社区等7个社区被评为“南昌市文明社区”,社区组织的功能作用正在显现。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完成了上营坊科普示范小区建设并逐步在全区推广。进一步创建特色品牌学校,育新学校、邮政路小学、豫章路小学、百花洲小学、东湖小学、右营街小学六所学校被省教育厅列入首批“建设中义务教育阶段省级示范学校”;依托“东湖教体网”和“东湖教研在线”网站,稳步推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及全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接受了国家教育部课改评估组对我区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并获得好评;完成了育新学校、豫章路小学等9所学校校园校舍的整修改造,城北学校教学楼重建项目推进顺利。积极开展了百个群文团体、百台歌舞、百户家庭文化“三百文化”进社区活动,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组队参加全市晨练大赛,包揽了全部项目的一等奖;完成了区图书馆的改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均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馆”,顺利通过了“全省文化先进县区”复评验收。按照开门办社区的原则,完成了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获得了“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光荣称号。在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荣获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两个第一的佳绩;组团代表江西省参加2023年全国健身路径比赛,荣获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的佳绩;长巷村舞龙队代表江西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农运会舞龙比赛荣获了一金三银的佳绩,取得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双丰收,继续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维权服务,加大了对流动人口和无业下岗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39‰,计划生育率达99.88%,被评为“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县区”。基层人武部建设不断完善,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南京军区表彰。深入开展投资环境、作风行风评议评价活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成效明显;东湖区政务信息网物理平台建设继续延伸,已覆盖到所有政府职能部门和部分二级单位,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审计、监察、人防、档案、老龄、工商、技术质量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办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区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定期向区政协通报工作。重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全年办复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57件、政协委员提案77件,办结率达100%。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认真实施“四五”普法教育,在各街道建立“社区法律事务工作室”,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群众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__治腐机制更加健全。

——社会政治保持稳定。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年新增从业人员8100人,占全年任务的129%,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373人,安置困难群体1775人;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信用社区再就业小额贷款工作,为71名创业者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42万元;举行各类再就业招聘会90余场,开展各类创业培训,举办了劳动保障政策进社区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月活动,完成了10个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设。及时做好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提标扩面工作,全年共发放低保金954.7万元,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成立东湖区慈善会,已募集资金57万余元,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强化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建设,继续抓好安全精品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切实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加强对“flg”习练者的帮教转化工作,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包案、一周一排查、跟踪督办等信访工作制度,启动信访工作高层决策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399件(次),信访总量减少2.5%。全面开展消防、烟花爆竹、建筑工地、公共聚集场所、危险化学品、三线交越等安全专项整治,推出“九个一”安全进社区新举措,切实维护了省会中心城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老城区行政区划调整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了我区区划调整的各项划转、交接工作,确保了区划调整平稳顺利进行。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全部心血、智慧和奉献,凝聚着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热情支持和有效监督,凝聚着省、市机关,中央和省市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驻区部队对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关心和积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湖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们、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实体性新的增长点不多,发展空间亟待拓展;企业改制仍需加大攻坚力度,事业单位改革亟待深化;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城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仍很艰巨;财政刚性支出的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注意]东湖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东湖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一文由www.1566.cn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六篇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37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___同志_______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___、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总体平稳,主要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1.9万亿元,增长7.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3.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6.3亿元,增长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5%的较低水平。稳中有进,主要是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煤炭、火电、化工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平均增速,服务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专利申请量增长25%,新登记市场主体36.7万户,增长8.3%。稳中提质,主要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3.4%,提高46.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高于经济增速。完成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要求。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区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坚定了我们奋力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通过控制新增产能、减量化生产等措施,退出330万吨煤炭、291万吨钢铁产能。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实施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商品房可售面积下降13.9%。优化信贷结构,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发行政府置换债券,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政府债务成本均有所下降。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打出“组合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80亿元。实施补短板9大类45项重点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薄弱领域得到加强。

(二)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5.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白城至乌兰浩特快速铁路今年将全线通车。呼张客专内蒙古段全线铺轨,通辽、赤峰至京沈客专连接线开工建设,京新高速公路内蒙古段主线贯通,经棚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建成,2200多个行政嘎查村通了硬化路。乌兰察布机场正式通航,实现了盟市支线机场全覆盖。锡盟至山东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主体工程完工,中天合创14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建成投产,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等12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推进,呼和浩特地铁、包头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项目加快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伊泰200万吨煤制油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包头至银川、巴彦浩特至银川、锡林浩特至张家口快速铁路项目列入国家铁路“十三五”规划。创新投融资方式,设立9支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投资基金,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66个,吸引社会投资802亿元。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出台财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停产、半停产企业由年初的814户减少到360户。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东部盟市加快发展、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启动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建设筹备工作,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主要农作物、牲畜良种率达到96%以上,有机食品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超额完成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粮食生产克服严重旱灾影响,总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550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6亿头只。大力发展云计算、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启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稀土新材料产值增长27.9%,光伏发电量增长46.5%,轿车产量增长12.6%。煤电一体化比重达到90%,提高5个百分点。煤电铝一体化比重达到70%,提高10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3%,冬季旅游、沙漠旅游上升势头明显。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万亿元,增长17%;贷款余额1.9万亿元,增长12%,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5%,提高6.3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交易额成倍增长。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在稀土永磁电机、高铝煤炭资源利用、蒙药制剂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设立了稀土综合利用、特种车辆制造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新增众创空间试点70家,一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

(四)以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在经济、社会和生态领域出台84项改革方案,开展了66项改革试点。______嘱托我区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全面推进,81%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与俄蒙通关便利化等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公布了政府权力、责任等“八张清单”,自治区本级下放行政权力196项,企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事项大幅缩减,非涉密项目实现在线审批,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17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国企国资改革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等一批试点稳步推进。全面推行“营改增”,累计减税降费200亿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8.6万农牧民进城落户。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开展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土地草原确权工作顺利推进。改革玉米收储制度,下达玉米生产者补贴86亿元。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完成企业划转和剥离办社会职能。投资价格、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制定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蒙俄经济走廊实施方案,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突破。全区口岸货运量7800万吨,增长18%。鄂尔多斯航空口岸通过国家验收,阿拉善盟乌力吉公路口岸获得批复。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过货量超过8万标箱。与北京市、广东省新一轮合作全面启动,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首届蒙商大会、内蒙古·香港重点合作项目推介会等重大活动。引进国内资金3600多亿元,增长8.8%。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1511万亩,种草338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60万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了禁牧和草畜平衡补贴标准。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提高5.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别降低6.5%和4.5%。呼伦湖、乌梁素海等湖泊水质好转,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区的1800多件环境信访事项全部办结,依法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主体。划定了基本草原和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扩大水权、排污权市场化交易规模。制定生态保护补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全社会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

(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民生领域投入,各级财政民生支出29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8%。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全社会投入扶贫资金400多亿元,预计21万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2个区贫旗县摘帽。“十个全覆盖”任务基本完成,农村牧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启动“创业内蒙古”行动计划,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57万人。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保财政补助、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普遍提高。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23.3万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完成32.5万户,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加强平安内蒙古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公共安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生产安全事故下降8.8%。

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前一年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34个旗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职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步伐加快,《民族教育条例》颁布施行。稳步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自治区本级重点卫生项目和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两孩政策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红山文化遗址、辽上京遗址和阴山岩刻申遗工作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2%。出台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成功举办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取得明显成效,足球人口、场地、教练员和裁判员数量均大幅增加。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方针政策,保持了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人民防空、地震气象、档案史志、参事文史、外事侨务等工作得到加强,红十字、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___同志_______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169件,办复率100%。建立了政府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坚强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稳增长压力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有所下降;产业转型任务艰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保障支撑能力不强;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全方位开放格局尚未形成;财政收入质量不高、收支矛盾突出,一些旗县财政比较困难;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民收入增长放缓,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一些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安全生产还存在不少隐患。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赤峰“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训极其深刻。政府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部门依法行政能力不强、行政效率不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自治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______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底线,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大力促进“五化”协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度扩大总需求,强化创新驱动、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这些预期目标,统筹考虑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考虑了与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的衔接,也考虑了各方面的支撑条件,是立足需要和可能、经过综合权衡后确定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四个高于”的目标,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深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必须做好应对困难的充分准备。也要看到,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为我们创造了难得发展机遇;内蒙古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二次全会确定了清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催人奋进的发展目标和有力的发展举措,必将凝聚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推动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坚决退出不合规、不达标产能。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坚决防止已经化解的产能死灰复燃。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完成55万吨钢铁、120万吨煤炭产能的退出任务,并做好其他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坚持分类指导,因城因地施策,对库存较多的地区,从严控制土地供应。把去库存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完善农牧民进城购房支持政策。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22万户,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60%。积极解决商业地产库存问题。支持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抑制投机性购房,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扎实做好去杠杆工作。以降低企业负债为重点,支持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盘活存量资产,加大股权融资力度,优化企业债务结构,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

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施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人工、物流、用地、用能、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企业通过强化管理和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统筹谋划补短板。坚持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深入实施补短板重点工程,努力在基础设施、脱贫攻坚、产业转型、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取得突破。

(二)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坚决守住发展底线。

实施精准有效投资。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以上。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完成工业投资7000亿元。加快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利、市政、能源、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0亿元。铁路建设规模4100公里,其中高铁800公里。公路建设规模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公里、一级公路3000公里,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开工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建成4个旗县通用机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改造城市老旧地下管网。加快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继续推进列入国家计划的重大水利项目、重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和“宽带内蒙古”,用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产业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力争新增贷款2200亿元。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探索资源资本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有效途径。

扩大消费需求。稳定传统消费,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为重点,扩大新兴服务消费。大力推进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和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以提高产品质量创造消费新需求。加快发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挖掘农村牧区消费潜力。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营造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优化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根据消费升级趋势,调整农牧业结构,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扩大青贮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推广家庭牧场和规模化养殖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内蒙古特色品牌。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深化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开展土地草原确权工作,推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促进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和扶持农牧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农村牧区土地征收制度,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做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深化农垦、供销社改革。推行“河长制”,开展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

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牧业等新业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探索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惠牧补贴政策,提高农牧民政策性收入。

(四)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并举,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煤炭、电力、化工、冶金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构建一体化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加快建设电力外送煤电基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延伸钢铁、有色金属产业链,提高资源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焕发传统装备制造业活力。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完善支持政策,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标准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进稀土产业升级,培育国家重要的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支持呼包鄂申报“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设蒙中药生产加工基地,做强蒙中医药产业。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高端装备、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呼包鄂自主创新示范区。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研人员研发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把更多资源投向人才,做到才尽其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分享经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任务,打造经济增长新的引擎。

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旅游发展模式。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旅游业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品位和内涵。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和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智慧旅游体系,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实施专业化、精准化营销,让内蒙古旅游享誉国内外。

培育新型金融主体,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地方金融,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农村牧区高利贷等问题。加快保险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保险业保障服务能力。做好防控金融风险工作,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处置不良贷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完善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物流体系,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扩大服务供给;发展会展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和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产业,建设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科技咨询、教育培训、法律服务、家政服务等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六)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优化布局,形成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塑造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商业等服务设施,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完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拓展。健全投入和管护机制,巩固“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以危房改造和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为重点,建设美丽乡村。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好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申报、规划等工作,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生态环保和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呼包鄂协同发展,建设中心城区1小时快速铁路圈、2小时公路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建设互补、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取得实质性进展。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蒙东地区大工业用电价格,支持东部盟市加快发展。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设乌大张合作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严格执行清单制度,各类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开,以清单管理推动简政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快工商注册多证合一,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公共资源配置长效机制。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消除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依法加强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家安心创业。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扩大多边交易和大用户直供规模。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对常年安排、用途固化的支出进行清理规范。完善重点支出保障机制,扩大政府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能力。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办好第二届中蒙博览会。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产业园区。提升与京津冀、东三省、沿海发达地区以及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水平,抓好跨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共建。全面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开放交流合作。

(八)建设绿色内蒙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和区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1400万亩、种草3000万亩。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完善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积极争取设立国家草原、森林、沙漠、湿地、火山公园。保护水生态环境,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治理。实施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承办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

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完成1000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工业园区、农牧业面源污染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和开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度重视环境公益诉讼。深入实施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现自治区对盟市督察全覆盖。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立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联动机制,加快排污权交易市场化改革。发挥环保基金引导作用,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生态环保产业。继续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我们要牢记______的叮嘱,坚守民生底线,增加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打好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通过扶持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等措施,确保20万贫困人口脱贫、14个区贫旗县、3个国贫旗县摘帽。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发展条件。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免费为贫困人口进行健康体检。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自治区本级设立扶贫产业基金,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坚决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

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精准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逐步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机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体系。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继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有效衔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统筹城乡低保,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残疾人、老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红十字等慈善公益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稳定增加教育投入,向基层、农村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继续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解决农村牧区中小学“大通铺”和教师周转宿舍问题,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努力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高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学水平。

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做好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工作。以实现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全面实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做好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推进自治区重点卫生项目和旗县蒙中医院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实现旗县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继续做好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

加强平安内蒙古建设。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强化“隐患就是事故”意识,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法治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排查社会矛盾,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加强双拥共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十)全面繁荣文化艺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凝聚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深入实施全民阅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支持民族音乐、舞蹈、曲艺、美术和戏曲等文艺事业发展,繁荣文学创作,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重点公益文化项目,建设契丹辽博物馆、内蒙古群众艺术馆,支持民间博物馆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推进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做好重点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实施长城、古建筑、岩画等文物保护工程。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对自治区革命史、民族团结进步史的研究、宣传,发挥好鄂尔多斯城川镇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作用,建设大青山抗日历史展馆、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承办好第二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草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

(十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时刻清醒认识“我是谁”,准确把握政府的权力界限、职责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不失职、不越权。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视发挥智库作用,深入开展政府协商。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建设公开、诚信、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各级政府要言必信、行必果,新官也要理旧账。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扬“马上就办”的精神、钉钉子的精神和“蒙古马精神”,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行政效率。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各级政府和政府公务员要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建设学习型政府、创新型政府。

(十二)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各民族大团结是内蒙古的光荣传统,是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认真实施《民族教育条例》,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振兴民族医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蒙古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办好第九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落实差别化支持政策,集中力量加快牧业旗、边境旗市、“三少民族”自治旗、民族乡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古各族儿女不忘初心、团结奋斗,谱写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篇章;70年来,内蒙古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一定要全面总结7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的宝贵经验,组织开展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展示内蒙古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和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心协力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各位代表,“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同志_______周围,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谱写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新篇章!

第七篇 天津市西青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48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XX年是我们克服困难,积极应对挑战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西青改革发展稳定走在前列、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区委“一三__”总体工作思路,全速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方位加强环境建设,全身心改善民计民生,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__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在克服危机中迈上新台阶

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76亿元,同比增长28.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348美元;财政收入达到87.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45.6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4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16元,同比增长12.5%,各项指标继续走在区县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__”规划目标,实现了三年倍增的良好开局。

“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成效显著。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组织210名机关干部、30个工作组深入全区107个重大项目和459家重点企业解难题、办实事320多件。制定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12条政策措施和8项实施细则。进一步稳定扩大就业,提供就业岗位5700余个。行政审批大提速,合并、清理20个审批事项,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提振了全区上下化危为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次产业竞相发展。设施农业方兴未艾,全年新建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园区13个,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种植示范园区9个,新增种植业设施面积7500亩,累计达到7.5万亩,已占到全区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工业经济保持强势,全年区属工业实现产值910亿元,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92家;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值同比增长40%;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长飞鑫茂光纤光缆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逐步形成我区新的优势产业;一汽夏利汽车内燃机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顺利达产见效,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新投产项目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投资44.4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66个,全年申请专利1600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和51.5%,增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普青物流园、红旗农贸市场竣工见效,名众假日广场、津兰国际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建成中北冰雕园、东淀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一期,以民俗为龙头,崇文尚武为两翼的五大旅游板块全年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同比增长34%。

(二)项目建设在扩大开放中迈上新台阶

项目引进难中突破。面对严峻的引资形势,我们主动出击,大力拓宽引资渠道,对内对外合作空前活跃。积极创新招商方式,举办了西青区投资项目洽谈签约会,吸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75家知名企业参会,成功签约6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50亿元。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用心把握先进地区大企业的投资动向,全力吸引外来投资,引进了中国有色金属新材料、建龙集团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项目,有力地提升了全区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营造优质环境,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在我区兴业发展,全年到我区考察的国内外商团达189个、1100人次,较上年大幅提高。全年实现外资到位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内资到位额151.6亿元,同比增长44.5%,内外资指标均在高基数上实现了新的跃升。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思想认识更高,全区上下对项目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跃上新高度,形成了“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生命线”的广泛共识;工作招法更新,召开了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大会,集中推出总投资834亿元的三级五类175个重点项目;着力方向更准,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努力促进在谈项目早日开工,大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充实项目库;保障措施更硬,建立重大项目目标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类责任主体,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截至XX年底,17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1亿元,其中42个竣工,27个部分投产,38个主体完工,55个正在进行基本建设,13个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近期将全面开工。列入全市前四批区县重大项目的47个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51亿元,为实现三年倍增目标积蓄了强大后劲。

(三)发展保障在改革创新中迈上新台阶

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我们按照“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调整完善和制定出台了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服务业升级、支持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以及扶持街镇工业园、鼓励科技创新、支持节能降耗等政策措施,解决了一批影响全区发展的重点、难点、薄弱点问题。

积极完善投融资体系,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内有效资源,组建了注册资本金15亿元的天津环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特定目的公司。成立了天津市汇青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天津市赛达恒信担保有限公司,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坚持银政联席会议制度,向金融机构推介企业和项目,为企业与金融部门合作搭建了平台。引进韩国企业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我区开设分支机构,金融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整合提升示范工业区,载体环境进一步优化。成功申报并获批中北、杨柳青和张家窝汽车,王稳庄高端金属制品,精武学府三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6.2平方公里,目前起步区累计投入6.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47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园区发展的水平和潜力进一步增强。

(四)城镇建设在“三区联创”中迈上新台阶

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以争创国家卫生区、国家园林城区和国家生态区为引领,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全年新增城镇绿地13万平方米,造林1.15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全区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40.3%和17.9%。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大沽排污河、程村排河、津港运河等74.4公里河道清淤和大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改造,新铺污水主干管道15公里。减排治理得到加强,查处76家违法排污企业,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66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40吨,18项标准达到创建国家生态区要求。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制定出台了《城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和《农村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实施“以奖代补”。深入开展“大干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对22条主(次)干道路、10条穿区过境道路、8个老旧居民区及重点窗口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提升了区域形象。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全年编制规划20项,完成《西青区总体规划和西青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完善了各街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开展了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杨柳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津涞、津淄和津港公路进行全面改造,实施了柳口路改造提升工程,全年新修改造道路73公里。积极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张家窝镇建设农民安置住房30万平方米,2600户农民迁入新居,积极组织中北镇、精武镇和王稳庄镇申报全市新一批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

(五)民计民生在共建共享中迈上新台阶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建成区劳动力培训中心和19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全年完成培训5232人次,新增就业1.51万人,其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23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70元,增速创近年新高,居民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达到35.6%。公共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全年财政出资2.7亿元用于改善民计民生,发放设施农业扶持资金9530万元,老年农民生活补贴3724万元,村干部补助1697万元,种粮、农机等各种补贴1906万元,各类保障金4000余万元,报销农民住院医药费4838万元。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农民住宅和商品房各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均等化。建成2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开展了“雷霆”专项行动,全区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集中打击了非法传销、公路运输超限超载等违法犯罪行为。荣膺“全国平安畅通县区”称号。狠抓安全稳定工作,再次捧得中央综治委颁发的“长安杯”。食品药品、农产品、建材市场等监管更加严格。圆满完成为残疾人办的十件实事,十项民心工程基本完成。特别是投入7621万元,实施了农村饮水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又解决了51个村9.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区农村、全体农民,全部饮用上卫生、清洁、甘甜的自来水,彻底结束了西青农民饮水不安全的历史!

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建成王稳庄镇中心幼儿园,完成所有校舍安全鉴定和4所学校维修加固,中北中学等11所中小学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全年向中小学配送图书8万册,培训骨干教师700人次,高考实现历史性新突破,本科上线率达到70%,一批上线率增幅高达30.5%,成职教育稳步提升,荣获“国家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基层卫生服务不断健全,街镇医院、卫生院升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批建成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4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社区18项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严密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公共文化服务有序推进,成功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活动,建成农家书屋22个,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确定了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柳青剪纸等3个项目入选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区”称号。被命名为“第二次经济普查全国先进集体”和“国家级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双拥共建活动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审计、物价、体育、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自身建设在强化服务中迈上新台阶

组织全区政府系统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推动西青改革发展稳定走在全市、全国前列”的主题,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对政府系统学习实践活动评价为“好”和“较好”的达到100%,其中认为“好”的占98%。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件、政协提案70件,满意率达到100%。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深入,全年公开政府信息626件,解答“政民零距离”群众网上留言228件,“公仆电话接待日”、“区长信箱”制度不断完善,全年受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1521件。着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制定出台了《西青区XX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全年节约资金221万元。积极完善应急管理,开展了基层应急管理“四进”试点和地震预案综合演练。政风行风建设持续深入,召开了区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开展了“强能力、树新风、帮企业、惠民生”主题教育活动,完善修订了《西青区政风行风建设考核办法》,全区行政机关廉洁从政、为民施政、务实勤政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经历宏观环境新变化、经受复杂局面新考验中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更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西青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缺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集团公司,产业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比重偏低,高端高质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城镇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地区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存在差距。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个别干部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XX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我们实现三年倍增、造福西青人民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为“__”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的重要一年。总体上看,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区将置身于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以及与兄弟区县竞相发展、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今年的发展任务艰巨但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实干的精神、奋进的勇气、必胜的信心。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对西青改革发展稳定走在全市全国前列、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一三__”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推进三级五类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实现三年倍增,造福西青人民”的年度阶段性目标,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财政收入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内资到位额增长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297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9720吨以内。

为实现好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落实区委打好“八个攻坚战”实现“八个新突破”的重要部署,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以大开放、保增长为中心,努力实现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再上新水平

牢固树立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抓大项目就是抓潜力、抓后劲、抓增长点,抓好项目就是抓结构调整的工作理念,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狠抓招商引资,争分夺秒推动项目建设。

全力加大项目投入。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吸引企业、民间及国内外金融机构投资,支持全区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不断优化投入结构,提高产业投入在总投入中的比重;注重投入效益分析,不断提高投入的产出效益、综合效益,增强区域发展的持续性。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三级五类175个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对其中152个产业项目要落实资金,明确节点,加快节奏,力争一季度全部开工,半年实现百家企业投产,年内投产运行企业达到90%;鼓励达效项目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以投资项目洽谈签约会上确定的总投资350亿元的63个项目和第五批市级区县重大项目为基础,继续推出新一批三级五类重点项目,推动全区项目规模不断壮大。

全力提升项目质量。坚持内资与外资并重,围绕产业发展定位,瞄准500强企业集团,继续强化对内对外招商,加快乐敦医药、蓝月亮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产见效,重点抓好投资5000万美元的美国医疗器械项目,投资7亿美元的维尔京芯片项目和投资30亿元的工程机械项目,促进其早日签约落地;坚持引进与挖掘并重,在做好外部引进的同时,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培育更多内生项目,大力培育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推动日本空调研发项目和德国矿业研发项目落地开工;坚持单体项目与组合型项目并重,着力推进大项目和中小项目,二产项目和各次产业项目结合发展,努力实现从引进单体性、一般性的项目向引进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大、衍生能力强、成长潜力好的项目有序转移,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全力优化项目服务。强化政策服务,用好上级政策、落实好区级政策,加快形成具有西青特色、极具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为实现经济大发展注入新动力;强化审批服务,整合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相关职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方便项目单位办理各类建设手续;强化协调服务,区级职能部门要紧密跟踪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注重项目前期策划、包装和论证等工作,加强与市级部门的衔接、交流和融通,帮助项目单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强化组织服务,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狠抓责任制考核,按照责任主体的考核节点进行量化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形成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努力实现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再上新水平

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有机统一。

围绕“做优一产”的目标,推进设施农业全方位协调发展。统筹设施农业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快辛口镇、杨柳青镇东淀五万亩设施农业、张家窝镇蝴蝶兰花卉基地、中北镇雷庄子花卉等西北部设施农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建设好精武镇观赏鱼繁育养殖基地、大寺镇5000亩绿色农业示范园、王稳庄镇800亩设施农业基地和1000亩金针菇基地,促进东南部农业设施化水平快速提升。统筹生产设施与配套服务协调发展,在落实全年新增6000亩设施农业面积的基础上,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重点建设好李七庄街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张家窝镇2万平方米花卉交易大厅,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全区市级示范合作社增加到7家。统筹生产功能与综合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做优龙头,全年新增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打造沙窝萝卜、曹庄花卉等传统特色农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在大寺镇凯润食用菌基地新建5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由生产初级产品向开发高端产品转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围绕“做强二产”的目标,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继续巩固工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为核心,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以项目建设促结构调整,着力引进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项目。以产业聚集为重点,实现集约发展,重点打造东部电子信息、南部高端金属制品、西部汽车及零部件、中部电子数码等产业聚集区,进一步形成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扶持其尽快成为行业龙头,全年新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抓好大桥集团搬迁整合扩产,帮助其尽快成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加快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年实施技改项目200个,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积极培育驰名商标,形成一批有影响的自主品牌和拳头产品。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实现生态发展,按照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在金属制品、化工等行业开展能源管理和清洁生产审核,突出抓好35家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并、转、迁55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整改率达100%。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87亿元。

围绕“做大三产”的目标,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抓好大寺商贸区、永旺商业广场、津兰国际商贸中心、物美连锁超市等商贸设施建设,引进北京集美等龙头企业,带动全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农村消费,继续组织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进一步繁荣农村市场。引导现有物流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引进敦豪国际、联邦快递、宅急送等企业入驻物流园区,提升我区物流业整体水平。着力打造服务业发展新亮点,加快梅江会展中心建设,加速促进注册资金8亿元,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化轻公司落地,积极推进物美连锁配送中心、华盟集团圣天源财富中心项目建设。大力扶持金融服务、信息咨询、创意产业、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全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0亿元,增幅达到35%;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增幅达到39%。

(三)以强特色、活机制为突破,努力实现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再上新水平

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以培育和重点扶持,充分利用我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努力构筑商、文、旅一体化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丰富五大旅游板块,把景区景点做亮。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工业、设施农业、高端服务业有机融合,打造一批能够展现天津特点和西青特色的旅游精品。深度开发石家大院、热带植物观光园等成熟景点,提升综合效益水平;加快推进部分建成景点工程进度,今年“五一”前完成玉佛寺一期主道场、峰山药王庙等项目建设,“十一”前完成霍元甲陵园、霍元甲纪念馆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杨柳青元宝岛、霍元甲精武总坛等景点建设。

有机整合旅游资源,把运作机制搞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管理、市场运作,引导旅游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互动、资源共享的大客源市场,组建西青区文化旅游总公司。完善配套设施,筹建西青区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好星级酒店,开发特色小吃和餐饮服务。串接旅游精品,结合杨柳青民俗文化游、中北热带风情游、辛口生态观光游,筹划开通精品线路,将全区景点真正串起来,努力改变“半日游”、“过路游”的状况,积极推进“生态游”、“休闲游”、“度假游”。

深度塑造形象内涵,把旅游品牌打响。将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融于景点开发、设计、建设、包装的各个环节,着力把景区建设与文化挖掘相融合。突出古镇、大院、运河、精武等品牌效应,综合年俗、商俗、节会、民间艺术等文化元素,做好杨柳青年画、石家大院、赶大营、霍元甲等名品、名人、名院、逸闻轶事的文章,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突出节庆活动对旅游品牌的塑造功能,策划组织好第七届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曹庄花卉生态旅游节、张家窝冬枣节、沙窝萝卜节、西青金秋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举办世界精武英雄会、杨柳青年画节等大型活动。

(四)以高标准、竞发展为方向,努力实现推进园区载体建设再上新水平

按照“六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整合资源,统筹西青开发区龙头带动,示范工业区加快建设,街镇工业园全面提升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提升园区发展整体水平。

全方位发挥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着力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在集约发展上,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提高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产业水平,促进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在载体建设上,提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做好6平方公里服务外包区绿化、排水、管网等建设,高标准完成软件园一期23.8万平方米工程建设,确保6月底投入使用,加快推进赛达医药园等园中园建设,力争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成功。在招商引资上,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专业型人才,强化网络建设,提高园区信息化水平,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在服务管理上,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企业需求。为全区工业园区发展树立典范。

全力打造高水平示范工业园区。完善提升示范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打造特色园区、特色产业,形成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主导产业配套延伸、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产业梯度发展模式。完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市规划导则要求,加快实施道路、水电气热、通讯、绿化、标准厂房、服务设施等配套工程,年内至少完成14300亩土地的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及绿化工程,“五一”前,汽车工业区投资6.3亿元以上、整理土地6000亩;学府工业区投资6.3亿元以上、整理土地6000亩;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区投资2.4亿元以上,整理土地2300亩。注重建设与招商同步,载体与项目并行,吸引一批水平高、效益好、潜力大的项目入驻示范工业区。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支持园区深度合作,推进示范工业区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全面提升街镇工业园发展水平。实施与示范工业区相同的设计标准、相同的扶持政策、相同的建设速度、相同的考核要求,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努力实现大寺工业园和开发区产业规划定位相衔接,高水平完成道路铺油、绿化、路灯安装等工程,完成李七庄街九策科技园总部大楼主体工程,快速推进辛口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西营门街工业园发展新途径。

(五)以活体制、育人才为抓手,努力实现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再上新水平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着力提升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水平,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全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提高技术知识创新水平。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工程,全年完成国家级、市级项目30个、区级项目10个,开发70项市级科技成果。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年内培育15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引领更多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实施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完善区级专利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全年新增市、区两级专利重点企业10家,新申请专利1650件。实施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力争年内创建成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积极探索融资新途径,按照“由资源到资产,由资产到资本,由资本到资金,再由资金到资源”的循环体系要求,在利用信贷资金的基础上,用好用活政府土地资源、市场资源和企业资源,深入挖掘区内资产的融资能力。积极构建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探索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扩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直接融资规模及比重,构建可持续的直接融资机制,努力实现由“政府主导、间接融资为主”向“市场运作、直接融资为主”转变。积极完善金融基础建设,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西青发展,持续优化金融环境。积极完成新城投公司整合增资工作,增强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其特定目的公司的职能。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工作,逐步扩大投资审批、人事管理、行政执法等权限。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创新人才发展优势。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完善《西青区引进优秀人才智力工作的暂行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的意见》和《西青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引进海外留学人士、博士以上高学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工作者。大力选拔培养本土人才,坚持在实干中考察、锻炼、培养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开展专业技术、综合管理等培训,造就大批一专多能型公务员。大力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宽松环境和广阔舞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以建载体、优环境为重点,努力实现构筑生态宜居城区再上新水平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以城镇布局合理,设施功能配套,生态环境宜居为目标,努力打造现代化城镇新形象。

加强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规划,继续做好各街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全区总体规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特色和色彩研究,编制环外地区建筑色彩规划,完成杨柳青古镇开发保护规划编制报审,开展好市政基础设施及道路专项规划编制和张家窝镇京沪高速铁路天津南站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加强路网建设,全面完成津涞、津淄和津港公路改造任务,年内建成赛达大道,实现胜利路与泽杨道贯通对接,新修改造道路50公里,形成纵横交错的路网体系,打造全区“30分钟交通圈”。

推进城镇建设和古镇开发保护。做好古镇开发保护规划与布局,妥善处理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保留历史风貌原汁原味,做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年内完成大院区改造建设任务。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实施杨柳青镇旧区改造,大力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完成张家窝镇第二批示范小城镇建设任务,积极推进中北、精武和王稳庄等镇建设,加快实施高庄子、小稍口等城中村改造,年内建设村民住宅150万平方米。在城镇改造和建设中注重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打造优美环境和生态宜居城区。继续推进“三区联创”,力争其中一项达标,两项接近创建标准。认真落实《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深入开展“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推进以区、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的城镇管理工作。明确市容环境、园林绿化、路河交通、街道社区为治理范围;明确乱堆、乱扔、乱停、乱贴、乱烧,以及随地吐痰、违规养犬、擅闯红灯等为治理重点;明确市容、公安、民政、交通等为治理责任单位;明确任务标准、网格化数字化管理、考核监督、严管严罚等治理措施,切实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努力使杨柳青成为国内管理最好的城镇之一。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严格控制重点污染源。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南运河、丰产河等河道的清淤改造工程,全年铺设主干排污管网37公里,次支干管网90公里。大力推进绿色西青建设,栽种树木1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18.6%以上。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西青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

(七)以重安康、有保障为目标,努力实现改善民计民生工作再上新水平

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把解决好群众关注的问题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推出新十项民心工程以及为残疾人新办的十件实事,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提升人民幸福感、社会和谐度。

全方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大项目解决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全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建立劳动力资源专库和就业信息库,高度重视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农村富余劳动力、新生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就业,全年新增就业1.65万人。优化调整农民收入结构,不断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比例达到88%,全面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类强农惠农助农政策,为农民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提供良好载体,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企业职工工资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12%以上的增速。

全方位改善群众基本生活。保证节日期间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更多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与天津市城乡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对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农民给予每人5000元补贴,建立600万元大额医疗救助基金,确保农民参保待遇不减、标准不降。积极探索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管理体系,启动“爱心助老一键通”固定电话救援工程。不断提高农村低保、五保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金、优抚对象抚恤等补助标准,对低保对象给予每人每年门诊200元、住院医疗最高10万元的救助。启动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建立200万元“助医、助学、助老、助困”慈善基金。

(八)以求均衡、同进步为原则,努力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对12所中小学校实施维修加固,新建张家窝小学、小南河中心小学,完善实验小学等4所国家级考点校基础配套设施,对全区16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设备升级。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全年培训骨干教师800人次。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年内建成医疗卫生中心并投入使用,建设30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开工建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品零差率改革,免费为全区适龄妇女进行专科普查,为儿童筛查先天性疾病,强化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推进街镇文体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及绿色网络建设工程。深入挖掘优势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欢乐西青———文化服务基层行”、“文艺大舞台”和“六个百”系列文化活动。做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组队参加天津市第十二届全民运动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年内建设1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8个流动人口服务站和30个社区工作站,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服务用房全达标。制定出台《西青区社区工作人员管理意见》和《西青区“五星级”社区达标考核管理办法》,建设西青区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扶贫帮困等实践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及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进一步提升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载体功能。认真做好统计、审计、物价、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

(九)以夯基础、抓源头为方法,努力实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再上新水平

强化“大安全”、“大稳定”意识,进一步强化目标、落实责任、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继续巩固全区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建设平安和谐西青。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基层基础年”活动,切实强化全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督查力度,发挥行政资源合力,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全社会、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管理体系。突出抓好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综合整治,重大节假日、春运等特殊时期的安全检查。制定安全监管工作操作规程,规范执法程序,全面提升综合监管、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能力。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等八大安全生产项目建设,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校园安全等监管,努力消除各类隐患。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法制教育,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做好“__”普法考核验收工作,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大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强化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工作,层层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效预防征地补偿、村务公开等引发的一些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信息管理,增强源头预防能力,加大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化解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开展自行车盗窃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以勤为民、强作风为根本,努力实现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再上新水平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公正高效、科学领导、廉洁透明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宗旨意识,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把服务为民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化网上审批,提高行政效率。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政府法治水平。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坚持区长牵头办理意见和议案提案制度,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规范行政行为,深入贯彻《______土地管理法》,不断增强依法用地意识,认真落实《______信息公开条例》,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认真做好“__”规划的编制工作。

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宏观形势分析与把握,努力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注重勤奋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区实际,探索改革发展新路。注重理性思考,加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促进各项事业、各次产业、各个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提升作风建设水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杜绝虚假浮夸,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提高政府效能。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突出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大兴廉洁从政之风,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严格执行反腐__各项规定,树立清正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重托。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我们要以全球新视野、战略新眼光科学把握发展新趋势,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在新竞争中再创新优势,在新考验中再谋新发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创西青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为实现三年倍增,造福西青人民而努力奋斗!

第八篇 区政府述职述廉报告3800字

__区人民政府

(2023年度)

今年以来,__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__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区经济和社会呈现出健康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现将一年来政府班子的履职情况概述如下:

一、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打造实干政府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发展这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区属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境外资金等经济指标分别达到41.59亿元、2.02亿元、1.37亿元、1.67亿元、15.06亿元、28.21亿元和126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2%、28.20%、31.25%、89.0%、125.0%、20.9%和26.8%。

(一)、立足大开放,推进工业化

我区始终把做大工业总量作为区域经济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强力之举来抓,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10亿元,增长26%,占gdp比重由去年的33.6%提高到40.0%,拉动经济 9.65个百分点,创我区历史新高。一是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专门成立了项目工作办公室,紧紧围绕包装项目、争取项目、引进项目以及跟踪督办落实项目。通过政府班子成员带头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和外出招商,成功争取了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岩底水库除险加固、信秦公路、刺鲅鱼原种培育、农村人饮工程、阳光工程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2个(其中:无偿资金过千万元项目2个),到位各级无偿资金3500余万元,打破了多年来缺乏国家及省部级重点支持项目建设的被动局面。全年共招商引进项目80个,市外资金14.61亿元,境外资金1267万美元,成功引进了奥特灯饰、恒福实业、华通焊丝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完成出口创汇1510万美元,外向度由上年的2.82%提高到3.35%。二是大力发展民本经济。建立了区级民营经济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了同民营企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为及时分析、总结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区政府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的建立。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56亿元,增长61.1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8%,今年我区也被荣幸的评为全省“服务个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三是统筹推进企业改制。通过多年的改制荡涤,到今年才进行改制的企业大多是无资产或少资产企业,改制资金严重不足。为有效化解这种因企业改制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改制难以推进的矛盾,我区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系统平衡为前提,以国资经营为主线,以盘活土地存量为主抓手”的改制思路,顺利置换职工身份5391人,全面完成了供销、物资、中小企业、经贸、商业、交通、轻工等系统职工身份置换工作,在使毛纺、溢洲等一批老国有企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同时,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立足服务“中心城区”,推进城市化

我区始终把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建设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科学定位和发展思路作为全区工作的行动指南。由于地缘关系,我区还特别注重加强与市直各单位、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到涉市事情主动汇报、沟通,积极支持与配合市重点工程建设。一是精心培育卫星城镇体系。在市有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心城区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相继完成了沙溪镇、灵溪镇、朝阳乡、秦峰乡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以及6个农民示范小区的地形测绘、规划审批工作。通过建立乡村公路建设激励机制,乡、村修路积极性大为提高,建成乡村公路63.7公里,新增18个行政村通水泥路,2023年有望乡到村全部通水泥公路,为使全区16万农民阔步迈向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市化率达到61.68%,较上年提高2.52百分点。二是精心构建大商贸格局。着力把引进和创办各类流通型企业作为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的重要手段来抓,引进流通型企业61家,新增税金473.5万元。对白鸥园、溢洲商厦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引进了大家乐、麦德龙两家大型超市,灵溪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赣东北干鲜水果批发市场二期工程,以及八角塘“农改超”相继启动。三是精心服务于中心城区建设。一方面,大力支持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铁路北移、行政新区、城防工程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征地1624.5亩,拆迁211户,拆迁面积达3.54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8600余平方米,确保了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借力“五城”同创东风,切实加大了对区里弄小巷卫生管理、集贸市场、交通秩序、违法建筑和占道经营整治以及三江片区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力度。四是精心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一方面,首次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资金和小城镇建设资金各100万元,继在全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部纳入社保体系之后,区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已全部纳入社会养老统筹范畴。另一方面,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渠道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现代城社区、天骄社区、茶山社区等一批精品社区相继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三)、立足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是继续加快结构调整。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民种粮积极性大为提高。种植面积13.4万亩,粮食总产量4.7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12.4 %、 40.2 %。“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新增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2个,有5000多户农户加盟生产经营,“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模式初步显现。二是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支持了纳米粉囊食用仙人掌、桑王绢纺、金星夏布、北门养猪宰等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与扩张。三是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继续深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二、坚持以执政为民为宗旨,着力打造服务政府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我区始终把执政为民贯穿到政府的每一项工作中。一是重视为民办实事。积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心声,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一些看得见的实惠。年初承诺的10件实事的稳步推进,圆满的解决了5800人农村饮水困难、提供了2300个就业岗位、建设了沙溪、北门两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开通了政务信息网、完成了叶挺大道延伸工程、乡村公

路路面硬化达到63.7公里、争取续建秦峰大桥建设资金131万元、岩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顺利挤进国家笼子将获国家无偿资金1400余万元、解决了13个社区无办公用房困难、启动了2个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和还建东门小学工程;针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失地农民“老无所养”问题,出台了<<__区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施办法>;>;,失地农民老有所养问题将得以妥善解决。这些实事的落实使得政府工作更贴近了群众生活,群众也更容易支持和理解政府工作。二是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通过完善促进就业网络体系与机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实现就业3799人,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就业1879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09人,三是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工作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应急救援等各项制度,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辖区内工商企业发生事故和死亡起数同比分别下降37.5%和66.7%。四是重视社会稳定工作。一方面,对当前企业改革、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易滋生不稳定因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区总是本着“市场无情人有情”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尽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努力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构建了六横六纵多警治安巡防,技术防控和治安防控体系以及城市应急突发事件的网络体系,城市的公共应急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五是重视倾听民声。开通了区长热线,畅通了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处理来电、来函、来访7325件次,办结7085件次,办结率96.7%。六是重视科教文卫体以及人口与计生工作。开发科研成果12项,“两基”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区人口出生率7.17‰,计划生育率为97.64%,人口性别比从去年的138降到了108.6。

三、坚持以勤政廉政为准则,着力打造高效政府

勤政廉政建设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区始终把勤政廉政建设作为推进政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加强学习促提高。通过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决策部署的系统学习,班子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完善机制促规范。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工作制度,形成了“充分还权于市场”的工作机制,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针对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出台了“经营性国有资产变现必须全部实行招拍挂”的规定,对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土地使用、人事调配以及建设工程招投标等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都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努力做到政府的市场运作行为“阳光化”。其次,建立了政府常年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确立了区政府所有涉法事项决策必须预先送法制办及法律顾问进行涉法审查的工作机制,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保障。三是加强理财促高效。从去年起,我区将“把牢财政总开关,用足用活财政资金”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执行财政综合预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制度。按照国家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将所有政府部门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仅有效防范了部门私设小金库现象,而且大大提高了政府统筹能力,全年共调剂资金3500余万元,用于支持企业改制以及三江工业基地、农村公路、人饮工程、社会保障、小城镇建设等重点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得到有效落实。尤

第九篇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4800字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23年是宏观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化解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把稳增长摆在重中之重,精准发力,及时出台“48条”举措,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进出口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1%和9%,城镇新增就业44.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5%。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着力推进“两路、两水、两电、两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糖、铝“二次创业”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生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不少好趋势、新亮点。质量效益趋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同口径下降3.2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增长13.7%,工业利润增长15%。产业结构趋优。第三产业增长9.7%,自2023年以来首次快于第二产业增速。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16.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65.4%。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30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通高铁设区市增至11个,新增高铁里程220公里;新增7个县通高速公路,新增里程567公里;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落久水利枢纽、桂中治旱二期工程开工;北部湾港一批码头项目建成;红沙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旅游、电子商务、快递、动漫、信息等新兴消费增长较快,旅游总收入增长2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2倍,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排全国前列。加工贸易增长27.8%。南宁、梧州、贺州等生态产业园区开园建设,中关村、珠三角一批企业入园落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年内出台19项重大改革方案。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735项。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有效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登记企业增长26.6%,非公有制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0%。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更好。居民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同步,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差距缩小。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85万人。保障性住房开工23.9万套,基本建成11.5万套。教育、社保、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环境质量保持良好,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

随着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区“十二五”胜利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达2333亿元,是2023年的1.9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万元,经济发展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17.5∶47.1∶35.4调整为15.3∶45.8∶38.9。千亿元产业增至10个,其中两千亿元产业增至7个,百亿元企业增至26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倍。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交易额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8.2%和27.8%。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糖料蔗、特色水果、桑蚕茧等农林产品产量保持全国前列。产业脊梁更为坚挺,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铁路总里程达5086公里,其中高铁突破1700公里,昂首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新增1700公里,总里程达到4289公里,县(市、区)通达率80%。沿海和内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分别突破2.3亿吨和1亿吨,西江水运主通道9座船闸等级达到1000吨级以上。机场旅客年吞吐量1885万人次。西部首座核电站并网发电,全区电源装机容量达3400万千瓦。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我区已由全国交通末梢变为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

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中央明确赋予我区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有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作出贡献。建成西部最完备的保税物流体系,开创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建立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一批开放合作平台。与港澳台合作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合作持续拓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成为两广合作新亮点,与周边省份合作日益紧密。广西已由昔日的西南边陲变成了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提高到35%左右。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城镇化率达到47.06%。“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新格局初步形成。

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共出台32项重大改革方案。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1283项。自治区本级政府部门权力事项精简60%,109个自治区本级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保持全国边境8省(区)第一位。北部湾经济区通信、金融、社保、户籍、交通、口岸等同城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口岸“三互”合作、便利化取得积极进展。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强大的动力活力。

生态文明建设赢得新成效。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部县城建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2%、污水处理率突破85%。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8.5%,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3.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2%,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2.2%。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美丽广西焕发新光彩。

民生事业发展有了新提升。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9.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7%和12.7%。累计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新增250.7万人次和402万人次。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74.7%、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8%,分别比2023年提高20.7、8、17.3、11.8个百分点。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功举办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均在97%以上。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任务,农村危房改造81.4万户。累计脱贫559万人。社会救助制度日趋完善。社会治理创新、信访、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治安管控、平安创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得到强化,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人防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效,档案、史志、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军民融合工作迈出新步伐,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总体小康并加快向全面小康迈进。

五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自治区本级共完成立法项目76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五年,是富民强桂、腾跃发展的五年,是内聚实力、外塑形象的五年。“十二五”的发展证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带动,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抓机遇、增动力、添活力;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转方式、调结构、扶实体;必须坚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实效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抓关键、破瓶颈、补短板;必须坚持稳增长强生态惠民生,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缩差距、优布局、推共享,奋力前行迈上新高度,行稳致远实现新目标。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打下良好基础和区内外朋友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广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在工业化中期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不足,各类人才仍较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大,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贫困人口多,补齐民生短板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要素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不少,等等。我们要不断改进和提升政府工作水平,用新理念、新办法不断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十三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关键期,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把握国家赋予的“三大定位”和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推进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加快脱贫攻坚等重大机遇,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走出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地各部门、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整个起草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要求,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纲要草案》共分3大板块160章。第构成第一板块,分析“十三五”发展环境,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至第十构成第二板块,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点任务。第十为第三板块,提出保障措施。在这里向各位代表着重报告三个方面内容:

(一)关于“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全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赶超跨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第十篇 区政府关于老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2950字

近年来,在区老龄委的统筹协调下,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区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全区老龄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打造了一个结构完整的组织网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主任、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老龄委,统一协调部署全区老龄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区老龄委下设办公室,各街道参照设立了街道老龄委,各社区也普遍成立了老龄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和老年协会。三是配备工作队伍,区、街道、社区三级老龄工作机构均配备了工作人员,部分街道还组建了老龄工作志愿者队伍,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四是规范工作制度,一方面将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围绕《江宁区老龄事业“___”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研究出台各个年度的老龄工作要点,逐年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将统一规范与自主管理结合起来,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街道和社区的老龄工作机构也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制度保障。

(二)形成了一套覆盖面广的保障体系

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为基础,出台《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失地生活补助金和养老保险补贴,新农保参保率达95%以上。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贴,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所有社区全部建成医疗卫生服务站,部分社区设立老年康复点,农村老人和城镇无保障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城镇退休职工医疗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五保供养经费与农村低保标准实现联动,低保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标准稳步提升。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低保老人可以得到慈善救助的优先照顾,区慈善总会还为部分高龄困难独居老人购买了意外住院和意外伤害保险。

(三)构建了一种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首先,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依托社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系列服务,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有效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积极发展“机构养老”。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蓬勃发展。全区21所公办养老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硬件设施不断更新,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日益提高,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快速起步。目前已发展的13家民办养老机构中,既有桃园老年公寓那样的“平民化”养老机构,也有荣平老年康乐中心那样的国家一级养老机构,为社会养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第三,不断丰富养老模式。广泛开展“动态养老”,组织老年人外出参观旅游,积极引入“候鸟式养老”方式,加强与异地养老机构交流合作,根据南北方气候的不同特点组织老年人赴异地避暑、过冬,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四)营造了一方和谐老龄的社会氛围

一是围绕尊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的营造,利用重阳节等节日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老年人的生活。二是围绕老年人实现自身发展的需求,成立了10所老年大学和134所老年学校,建设了一批健身活动场所,购置了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器材,此外还积极支持离退休教师协会等社团的发展,为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载体和平台。三是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执行,依托区法院等司法部门,成立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合议庭等工作机构,为老年人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便利。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近年来,在区委的重视下,在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全区的老龄工作取了良好的成绩,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给老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难度。目前来看,我区的老龄工作与新时期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全社会为老服务的意识仍需强化。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对老龄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得还不够深入,为老服务的举措有待进一步夯实。

二是对老龄工作的扶持力度还需加大。在政策制定上,缺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在考核机制上,老龄工作尚未纳入“四项建设”考核基本内容,基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经费落实上,现有老龄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与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也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工作的开展。

三是老龄工作的队伍建设尚待加强。虽然基层都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但是缺乏专职的老龄干部。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而且变动频繁,导致基层老龄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几点建议

做好老龄工作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江宁的需要。当前,我区正处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时期,老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紧紧抓住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老龄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的契机,将我区的老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一、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扩大老龄工作影响力

积极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对老龄工作进行宣传,并在内容上更加突出重点。要围绕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通过开展普法教育等形式,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孝亲敬老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促使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老龄工作,为老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注重分工协作,进一步凝聚老龄工作合力

在老年人生活保障方面,要加强对特困老人的救助,做好城乡居民养老金等老年人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尽快出台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区内公共交通方案;在老年人医疗保障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和救助,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突出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要继续巩固老年人权益保障庭的作用,处理好涉老案件,加大对贫困老人的救助力度,放宽法律援助条件,提高覆盖面。

三、坚持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托老所、日间照料室建设模式,完善社区养老功能;推广“安康通”紧急呼叫援助系统等服务设施,保障居家养老安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生活照顾、家政服务等业务,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继续优化机构养老服务。加快推进五保敬老设施规模化发展,提高全区五保供养水平;积极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实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提高入住率;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老龄工作水平

在工作经费的投入上,要严格落实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建立特困老人救助专项基金,足额安排老龄工作相关经费;健全老年人长寿金发放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配比额度,破解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费难题。在组织机构的完善上,要加强街道老龄工作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台帐,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人员稳的基层老龄工作队伍,确保老龄工作有人抓、抓得实。

《区政府副区长2023年述职述廉报告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