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部门职能分析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3篇优秀的部门职能分析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门职能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资政育人是党赋予党史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县级党史部门处在党史工作的最基层,是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社会功能的主力军。随着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工程的实施,党史工作“以史资政,以史育人”的现实意义越来越重要。因此,把握时代脉搏,努力开创资政育人新思路,是摆在县级党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资政育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自身建设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发掘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总结借鉴,可以起到警示当代、启迪未来的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历史知识的研究和运用。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篇著名讲话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好。”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对历史进行研究和总结,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懂得些中国历史和党的历史,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通过对党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揭示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用以资政育人,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可以提高广大干部、党员、群众的思想素质,夯实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正确的理解、贯彻和落实。
资政育人是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三个文明的建设,需要借鉴党史中经验性、规律性的内容,需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需要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党史部门结合现实,开展针对性的党史研究来资政育人,用党的辉煌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伟大事业凝聚人,用党的历史经验教育人,以鲜活的史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地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从而倡导主流文化,推进先进文化,能有效地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伪科学腐蚀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而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顺利进行。
资政育人是增强党史工作活力的需要。历史研究从来都是为现实服务的,党史研究更是如此。党史工作服务现实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资政育人,而资政育人也是党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一方面,通过深化党史研究推动资政研究,通过资政课题深化党史研究,是一个良性互动的格局。开展资政育人,需要搞好党史资料的征编,进而站在历史的高度,结合现实,开展党史研究。这一系列工作,是党史资政育人的基础,而运用党史研究成果开展宣传教育,是实现资政育人的根本途径。开展好这些工作,还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史工作队伍。因而,资政育人对党史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党史研究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资政育人是党史部门独特的社会功能。党史部门贴近现实,开展扎实有效的资政育人工作,服务党的工作大局,能通过工作实绩来确定和提升本部门的地位,使领导更加重视党史工作,从而使自身不断得到加强,也就能更好开展资政育人工作。
县级党史部门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担负的重要职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以下方面入手搞好资政育人:
准确职能定位。即要认清党史部门的性质和职能。党史部门既是党史研究机构,又是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地方党史部门担负着党史征编、研究和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党的建设和党的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政育人是党史部门的根本任务,是党史部门有别于党的其它工作部门的独特社会职能。因而,党史工作要均衡发展,决不能偏废。不讲宣传教育,只讲书斋式的闭门修史,则研究成果再好,也只是束之高阁,或只能用来装门面,起不到服务现实的作用;反过来,只求资政育人,而轻视甚至忽视基础工作,则既搞不好资政育人,也使自身发展受到损害。因此,县级党史部门要准确职能定位,由过去单纯“向后看“,转变到面对现实、启迪未来上来,以贴近现实,服务现实为出发点,夯实党史征编和研究工作基础,积极主动开展资政育人,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只有如此,县级党史部门才能成为党的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准确时代定位。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则是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发生和正在进行着深刻变革,我们党面临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xx同志提出的三大规律和两大历史性课题,xx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三个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以及14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重大课题,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结合实际,从党史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提供历史的借鉴。县级党史部门处在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直接面对我们党最鲜活的执政实践,面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能直接服务于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能直接了解基层和广大青少年对党史学习的需求,在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中地位重要。因此,县级党史部门要树立抢抓机遇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应接时代的挑战,主动作好服务现实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党史部门要有所作为,必须根据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加快自身工作重点转移,从紧贴中心、服务现实出发,找准自身发展方向,拓展自身工作领域。一是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即在加强党史征编,搞好存史服务的基础上,要把党的历史,特别是执政的历史经验,上升到规律性的高度,为现实的发展和决策主动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历史启迪和历史依据。要自觉地将资政摆上重要位置,加大资政研究的力度,及时把握资政题材和时机,重视资政成果的宣传和转化。二是要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拓展服务领域。xx同志曾经指出,要用党的历史来教育各级干部。随着干部队伍的逐步更新,年轻干部对党史知识的了解普遍不足,而同时广大青少年对党的历史也了解不够。县级党史部门要看到这种需要,努力使党史教育进机关、进军营、进党校、进学校、进工厂、进农村。同时,要注意教育内容生动、形象,使广大干部、党员和青少年喜闻乐见。三是要注重走联合之路。客观地说,县级党史部门的力量相对于县级资政育人的需要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这就需要党史部门有“借水行舟”的思想。一方面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要注意同党的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合,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职能优势。
“两费”停征后,我市工商系统应势而变,顺势而为,围绕工作转型大做文章,迅速转变执法理念,调整机构设置,创新工作机制,较快地实行了职能归位。全系统实施工作转型已有半年多了,基层工作转型究竟现状如何,基层工作人员究竟在干什么、想什么,我们带着这一问题,本着到基层,进店铺,查实情,听实话的要求,先后深入到黄州、团风、浠水、黄梅、武穴、蕲春等6个县市区局的12个基层工商分局和部分经营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作了一些初步的思索。
一、系统基层转型工作基本现状
基层工商所(分局)是职能工作的前沿和窗口,也是检验转型工作成效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对象。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全市系统基层工商所(分局)的转型工作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同时基层干部对工作转型问题也有一些很好的想法。
(一)转型工作初步呈现出“五个转变”的良好态势。“两费”停征后,市局及时在全市系统选取了10个基层所(分局)作为转型工作联系点,并抽调专班集中时间、历经三次上下反复研讨,制发了《基层工商所(分局)职责、机构设置试行办法》、《基层工商所(分局)工作人员职责及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和《_____市工商系统基层工商所(分局)岗位绩效量化考评办法》等三个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基层重新明确职责,合理设置机构,充分履行职能。这些制度出台后,各基层工商所(分局)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转型工作初步呈现出五个转变的良好态势。
一是机构设置逐步由线状向块状转变。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工商所(分局)均改变了过去按行政区划设置内设机构的办法,重新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将内部机构调整为“两室两队”,即办公室、督察室、经济检查队、市场巡查队,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工。少数分局虽然叫法不一,但基本实现了由以往的线状到现在的块状布局,理顺了内设机构,合理设置了几大工作板块。
二是工作重心逐步由收费为主向监管服务为主转变。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们开展专项督察和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两费”停征工作已经得到全面落实。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今年4月1日起,我市范围内的个体户登记费也全面实行了免征。基层重点工作和人员布局趋于明晰和较为合理。查看浠水县城北分局等单位人员,分配从事内部管理与从事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干部人数,基本上达到1:5。黄梅县城北分局每周例会对监管服务工作的安排比较具体细致,基本落实到了各项业务工作、各个室队和每名干部。从与个体户交谈中也了解到,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加强了对市场的巡查力度,对食品经营店等重点监管对象一般情况每周巡查2次,有时次数更多。
三是监管方式逐步由传统单一式向现代综合式转变。近年来,在上级的支持下各县市区局都积极创造条件,为基层分局配备了执法车、微机、数码相机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装备,监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大力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监管方式有了新的改进。实行网上年检办照、网上办案、网格 式管理,监管手段有了新的提升。基层分局认真落实市局下达的《食品安全驻店监管责任及责任追究办法》,监管力度有了新的加强。在团风县局所辖的上巴河镇一王姓个体户店内,我们发现张贴有食品安全质量承诺书,设有食品安全驻店监管责任牌,驻店人员照片、联系电话一目了然,个体户自律制度建立完善,按规定建立了相应的购销货台账,检查中也没有发现有过期变质食品。
四是执法理念逐步由强势执法向和谐监管转变。走访个体户了解到,以往随意扣留商品、粗暴管理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一般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广告未备案等违法行为,工商干部都会提前上门做工作,下发通知进行预警,要求经营者限期进行整改,而不是向以往那样直接进行处罚。走访中,市场主体反映工商部门的服务和行政指导增多了,工商干部以吃抵费、吃拿卡要等违规执法现象基本杜绝了,并对这些好的变化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认可。他们认为,近年来工商部门态度坚决地抓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严厉查处违纪违规干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五是干部管理逐步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多数县市区局对基层分局、基层分局对一般工作人员的管理均按照市局要求实行了全员绩效考核,并建立了全员绩效考核相关制度。黄梅县城北工商分局按照《_____市工商系统工商所(分局)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办法》要求,结合分局实际,制定了《全员绩效考评评分细则》、《考核与考勤制度》、《会议纪律制度》、《着装风纪管理制度》、《卫生值日制度》、《年休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系统内干部管理更趋精细和科学。同时,该分局还加强了工商文化建设,在分局办事大厅开辟了文化角,展示了干部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摄影作品,还经常组织爬山等健身娱乐活动,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二)转型工作中存在五个不适应。调研中,我们发现工商系统基层单位虽然在转型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
一是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的精神面貌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转型期内,部分干部的工作干劲不足,精神面貌不振奋,工作提不来神。走访中,我们发现某基层分局在下午3点10分正常上班时间办公楼大门紧锁,无一人值守;有的分局上班的人也不多,基层管理尤其是农村基层单位管理松散情况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基层单位缺乏工作动力和压力;过去靠经济手段管理队伍的做法现在行不通,基层负责人感觉管理没有有效手段;有的认为监管服务是软指标,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反正说不清楚,不如松散一下;有的认为工商工作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大,干部个人待遇又相比税务等部门相差很多,心理不平衡,工作没有劲头。这些思想动态,影响了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警醒我们要始终把做好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放在首位,下更多的力气。
二是系统执法力量的配置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线执法人员力量不足。以某工商局为例,该局现有在职干部150人,其中县局机关(含三个直属分局)69人,基层71人,比例为4.6:5.4。再以我们这次走访的某城区分局为例,辖区人口10.5万人,管辖个体户1500户(食品经营户320户),各类企业218户,在职干部31人,其中有执法资格的25人,县局借调走3人,可以执法的仅有22人;某农村分局在职干部10人,有2人长期患病,不能正常上班,2人被借调到上级部门帮忙工作,一线执法力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转型后省、市、县级工商局的机构还没有整合,使基层工商所出现“十几根线穿一针”的现象,上级部署的工作线多面广,对基层的执法力量有一定的影响。调查中发现某分局的市场巡查队对口县局4至5个部门。据一位基层干部透露,xx年他所上报的报表有90%数据是靠估计的,因为基层人员配备不够,上级局又催着要,下面只能统计加估计编数据。
三是执法人员的监管执法能力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过去的工作重心偏向收费,执法办案、消费维权、企业登记等业务工作都是分人分块管理的,转型前后又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因此,转型后基层一线人员普遍感觉到来自自身能力不足的工作压力。以这次走访的某镇工商所为例,有80%的执法人员,感觉办案时存在力不从心,甚至执法岗位人员也存在不会办案现象,全所能够独立办案的人员不到40%。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懂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会计的专业人才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座谈时,当讲到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中,共有100部法律、203部行政法规和104部部门规章赋予工商部门执法权限时,多数干部表现出的是不清楚和惊讶,基层一线执法人员感觉到了知识恐慌。
四是现行的干部管理手段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我们去年在全市范围推行的全员绩效考核,对于机关干部管理产生了较积极的作用,但对基层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相对于过去基层习惯于实行的以下达经济任务为手段作为对人工作状态的考核依据以及习惯于以工资挂钩为管人的方式而言,绩效考核既不直接,又偏软。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依据对大部分一线人员根本没有诱惑力,使得奖励措施难以发挥激励作用;惩的方面仅以公务员考核中不称职为手段,又缺乏硬性可量化的指标。同时由于是第一次实行绩效考核,在制度设计、执行、结果运用等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基层干部普遍感觉绩效考核的作用不明显。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为防止干部出勤不出力,有的分局负责人还是沿用了过去下达指导任务的形式来约束干部,某基层工商所仅去年一年就下达罚没任务20万元。
五是现行工商文化建设还不适应转型工作的要求。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工商部门对系统的文化建设一直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基层的文化建设一直处于空白或低水平状态,一线执法干部的业余生活缺乏,以往所建的小活动室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加之工商干部的个人待遇较之税务等同级单位偏低,工商津补贴工改后二年多了还没有落实。部分干部感觉得不到组织的人性关怀和温暖,系统干部的单位归属感、职业荣誉感不强,同时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通和引导,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激情消失,工作上得过且过,生活中牢骚满腹,红盾论坛等专业谈话网页成了系统少数干部发泄不满情绪的平台,既影响了工作激情,又影响身体健康。调查中,我们发现某镇10人的工商所由于文化生活缺乏,加之长期基层压力无法排解,有1人得了精神抑郁症,1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转型基层干部的思想反映。在与基层干部交谈中,他们普遍认为转型虽然有压力,也有阵痛,但从长远来看工作转型对于系统的建设和干部的成长都是有利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基层工商干部有“五盼”。
一盼地位有提高。从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具有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以及执法队伍规模位列行政执法机关前列等方面来看,工商部门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但从实际来看,基层工商干部普遍感到社会地位不高。究其原因,基层干部主要认为上级局特别是国家总局在国家层面对工商机关的法律地位、职能作用争取不够,对基层保障力度不大,希望国家总局和上级局今后要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不断提高工商部门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
二盼执法有保护。调研中发现,多数干部对执法存在恐惧心理,主要原因一是普遍认为工商部门的执法风险很大,近年来每逢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只要与工商职能有关连,工商部门的干部基本上难辞其咎,轻则纪律问责,重则刑罚处分,工商事业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二是近年来执法环境不容乐观。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要求降低准入门槛,对执法监管部门设立种种限制条件,工商执法人员在法与行政命令夹缝中工作,有如临薄冰之感;另一方面,基层执法时常遭遇暴力阻挠执法、抗法,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的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基层执法人员在面对涉黑、涉恶、涉强等经济违法行为时,有时不得不放弃原则,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
三盼经费有保障。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市部分基层单位有的还在危房和租来的房屋中办公;有的管辖范围很大,没有必须的交通工具,不能及时应对急重大事;有的配置了检测仪等设备,由于购买试剂价格昂贵,不敢轻易使用,办案经费得不到有力保障。同为执法部门,相比较公、检、法、税务等单位,工商部门的公用经费明显偏少。
四盼能力有提升。转型光有良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去落实。一线执法人员普遍认为自己缺少学习培训和提高提升的机会,盼望上级局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身上,拟定一个适合基层实际的培训方案,选择真正有水平的教员,让一线执法人员真正学到管用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他们还建议省局至少每年为县市级工商局招录3至5名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人才,并尽可能的将此类人才放到基层,发挥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带动作用。
五盼队伍有活力。工商部门实行垂管后最大的好处是把住了进人关。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如今最突出的问题变成了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以某工商分局为例,按机构设置为34人,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不足10人,1999年以后全省统一招录分配的公务员仅1人。在干部交流上,只限于基层内部一般干部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很少进行上下交流,基层县市局班子成员除了上级提拔使用,大都是采取“本土为官、港人治港”。基层盼望干部交流中打破城乡限制,实现合理流动,为每一名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推进基层工作转型的几点建议
推进基层工作转型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如何加快推进基层工作转型,我们认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新形势和转型工作要求,尝试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创新执法理念推转型。转型后,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很大的一笔钱来保障我们。食国家的俸禄就要为国家尽忠。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把握“我们究竟能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什么?做好什么”这一基本命题,创新执法理念,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人民,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回报纳税人。首先应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年”(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干部思想教育力度。深入开展理论教育,坚定一线干部的服务理想和信念;开展党纪政纪法纪教育,使每一位基层干部做到积极行政、依法行政、廉洁行政;开展反面典型教育,克服一线班子成员和执法人员权高位重思想;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每名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公仆”位置和服务职能。其次,加大查访通报督查力度。把行政效能监察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范畴,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一方面,明晰局纪局规,加大基层制度建设力度,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对局规局纪进行收集整理,并印发成册,使每一名干部清楚要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根本上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另一方面,改进日常例行执法监督活动,适时开展专项督查,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根据上级的重大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安排,检查各地贯彻落实情况,督促改进工作,保证上下通畅、号令严明。再次,对转型时期出现的工作作风上的懒、乱等现象,不姑息、不迁就,依法依纪进行处理,在系统内营造风清气正、扎实做事、富有激情、朝气蓬勃的良好氛围。
(二)重设内部机构带转型。应按照国家总局新三定方案的要求,在机构设置、事权划分、资源整合、人员配置等方面下功夫,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体制。首先要因地制宜设机构。可以偿试将工商所(分局)内设机构调整为“两室两队”,即办公室、督查室、监管执法队、市场巡查队。其中,10人以下工商所(分局)将办公室和监管执法队作为常设机构,将市场巡查队和督察室作为非常设机构;10人以上工商所(分局)将督察室作为非常设机构,其他“一室两队”作为常设机构。监管执法队队长由法制员兼任,督察室正副主任分别由所(分局)长和纪检监察员兼任。其次要根据专长定岗定责。针对基层人员素质、技能、身份、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将工商分局、所工作岗位分为执法岗位、服务岗位和监督岗位。对基层各个岗位人员上岗,采取“自愿报名、分类考试、量才推岗、择优上岗”的办法,将主要工作人员调整到登记监管、市场巡查和执法办案岗位上来。为解决基层人少、事多的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并确定每个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及责任追究办法。
(三)培训干部队伍促转型。一是丰富培训内容。要重点由重视学历教育向加强职称和专业技能教育转变,鼓励、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改善工商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要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干部实际操作能力,着力培训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商业贿赂、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能。既要按照“六能六会”提高干部的工作技能,还要提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洞察市场主体规范经营的能力,同市场主体沟通交流的能力,上下联系左右协调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系统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的能力,宽严相济、文明执法的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二是创新培训方式。要采取和教育联办、联训的方式,选择和工商行政管理知识相关、相近的科目,进行系统学,对获得文凭的适当给予奖励和补助;要按照培训计划,拟好方案,选好教员,分岗位、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培训,通过举办红盾夜校,组织岗位练兵、跟班锻炼等方式开展实地培训;借助互联网优势,建立红盾学习群、开展网上培训、网上交流的方式增强培训的生动性。三是扩大培训范围。要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对全系统干部进行轮训,并组织登记员、巡查员、信息员等十大员的专项培训。要深入开展争创“岗位能手”活动。通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考核,逐步提高工商队伍的综合素质。严格落实三个必训要求,即:新任公务员岗前必训,干部职务晋升前必训,新法规、新业务出台后必训,做到监管领域、所有业务和所有人员三个全覆盖,全面提升工商人员的执法水平。
(四)健全监管机制保转型。重点是创新执法办案和服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执法办案体制机制方面,要进一步理顺执法办案机构体制,明确县局办案机构对分局办案机构的工作领导和业务指导,明确公平交易分局负责全系统执法办案的组织领导、督促协调和监督检查,从根本上解决多头执法、职能交叉的弊端;加强同公安、检察、法院、纪委等部门协调力度,提升执法权威。建立统一的执法办案体系及其考核机制(执法办案先进单位),评议机制(案件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监督机制(行政执法三制)和激励奖励机制(办案积分考核),结合新“三定”方案细化和分解执法责任,把执法任务、权限、标准、程序及责任落实到每个执法岗位和人员。进一步完善办案经费保障制度,在财务预算中设立执法办案经费补助,切实保障办案装备和经费。创新服务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推行基层工商所(分局)市场主体信息报告制度和驻点企业联系人制度,进一步加大各类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延伸农村消费维权网络职能,把工商部门“市场准入”、“合同管理”、“商标广告”、“食品安全监管”等职能工作融入到农村“一会三站”中,将其建成为解民忧、办民事、促民富的平台。把消费维权与拉动内需紧密结合起来,牵手厂家、商家和买家开展“消费体验活动”,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农村消费,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各县市区局应尽快成立12315申(投)诉举报中心(隶属消保机构与消保机构合署办公),努力实现“快速受理、快速处理、快速反馈、快速评价”,确保全年消费申(投)诉结案率达到98%以上。
(五)落实绩效责任评转型。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考勤、考绩、考廉、考评为主要考核手段的绩效考评机制,明确工作责任。一是搭建分级目标责任体系。建议以县级工商局为单位,成立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委员会,统一领导、组织对工商所(分局)完成重点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和指导。各工商所(分局)负责人为第一负责人,对县市局下达的目标负总责,组织下达各项目标,并对本单位完成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估、奖惩,形成级级有责任、层层有人抓的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实时目标责任机制。本着将工作任务及责任细化到天、落实到人的原则,建立例会制度。各分管领导每周就分管的工作向局长办公会汇报,局长办公会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局领导每季召开季评会,对各工商所、机关部门重点工作目标实地检查,并逐一进行点评,限期整改。工商所建立工作周讲评、月调度、年汇总制度,使各单位(部门)重点工作有目标、计划、分阶段扎实推进,并将工作责任和目标考核落实到平时。三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对基层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评分五个方面进行,即:自我评价。工作人员每月对本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自我评分,填入《全员岗位绩效考评手册》;所长、分局长进行评审。结果汇入个人绩效档案;民主评议。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向监管对象述职述廉,公开接受评议;考勤评查。把“出勤率”作为绩效考评重要分值,由办公室按缺勤次数扣分;加分评定。设定加分项目。以上五项分数之和除以5即为个人年度得分情况。
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税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国税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我发展,我与共兴衰”的发展理念,坚持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国税部门职能作用,“xx”时期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强化收入措施,税收收入创历史新高
全市各级国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抓住经济形势转好、国际油价整体高位运行的有利时机,不断强化收入措施,保障了收入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加强税源调查。密切关注国际油价走势和重点税源变化形势,及时发现并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增强了收入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加强收入调度。针对市内税收3月份、6月份税源存在较大缺口的情况,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挖潜增收,促进了税收收入均衡入库。三是加强税源监控。继续加强对油公司、石化、造纸、化工、橡胶等重点行业的监控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新上项目和经营特点,把握税收增长点。四是强化税务稽查。深入推行电子查账,实施专项检查,查补入库税款4261万元。开展“石油炼化行业‘有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区域专项整治,协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团伙12个,涉及进项税额62.47亿元。
XX年,全市国税系统完成国内税收收入283.8亿元,同比增长24.6%,增收56亿元。其中,胜利油田税收完成187亿元,增长33.6%,增收47亿元;市内税收完成96.8亿元,增长10.2%,增收9亿元。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市及以下级收入完成22.3亿元,增长13.2%,增收2.6亿元。
二、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服务经济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辅导。举办“发挥国税职能作用,促进黄蓝国家战略实施”企业家论坛和“助力‘双区’建设税收政策巡回讲座”等系列宣传活动,编印《国税优惠政策选编》,使纳税人及时掌握和应用税收政策,切实享受到政策利好。二是积极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XX年为全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9.7亿元,为18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增值税5722万元,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积极落实出口退税政策。为我市108户企业申请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格,简化了企业申报手续,降低了企业资金负担。全年审核免抵退税20.99亿元,同比增长44%,增加6.45亿元,有力促进了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四是积极落实企业所得税政策。通过汇算清缴,为387户次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过渡期优惠、节能节水设备抵免等优惠1.69亿元。五是积极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政策,使全市508户小型微利企业和4717户个体工商户切实受益,每年享受优惠2100万元。
三、加强税收征管,完善征管效机制
一是加强专业化管理。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和流程,按照事项设置岗位,结合实际划分税源,针对税源特点实施分类管理,建立了属地管理和专业管理既分工又合作的税源管理新模式。二是扎实推行模板控税。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纳税人生产经营特点,围绕物耗、能耗、产销率等主要涉税指标,建立完善行业管理指引和分类监控指标,新建和完善集团型企业等行业税源管理指引27项,建立胜利油田、铜业加工、石油炼化、轮胎、棉花加工等重点行业管理办法23个,提高了税源监控的针对性。三是积极促进信息管税。在预警评估系统中维护了36个大行业、102个明细行业、1703种产品的生产要素参数,以产品固化模板的形式指导纳税评估工作。通过预警评估系统确定评估对象7690户,评估入库税款2.35亿元。四是大力推进社会协税。完善征管查联动机制和部门协作机制,促进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稽查反馈的良性互动。建立与工商、质检、银行、外汇部门的定期联系和信息交换制度,推行委托代征,强化零散税收管理,形成了借外力、聚合力、降成本、提效率的社会协税新局面。
四、优化纳税服务,营造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一是坚持品牌引领。大力推广、实践“三真”服务品牌。以“真诚”服务,建设“阳光国税”,了解纳税人需求;以“真心”服务,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使纳税人满意;以“真实”服务,让纳税人交明白税、放心税,引导纳税人遵从。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对我局做法予以转发。二是构筑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办税服务厅管理、纳税信誉评定、纳税服务投诉等14项制度,全力打造税法宣传、需求沟通、综合办税、权益保护、信用等级管理、社会协作六个平台,做到了宣传辅导到位、合理需求落实、办税效能提升、维权渠道畅通、信用机制完善、社会协作紧密,搭建了纳税服务工作的总体框架。三是创新服务手段。依托办税服务厅、12366纳税服务热线、国税网站、中介组织等纳税服务主阵地,强化配备,完善功能,不断创新涉税事项审批“一本通”、“免填单”、税收业务“同城通办”、网上办税、网上访谈、风险提醒、“大企业直通车”等个性化服务措施,进一步融洽了税收征纳关系。今年以来,各级参加地方组织的《行风热线》8场次,为社会各界答疑解惑,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广泛评选“服务标兵”、“进取标兵”、“学习标兵”等,营造了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认真开展“两评一树”活动,全面排查、整顿机关在作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加强重要权力事项指引管理,推行《工作流程转办单》制度,形成了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管理链条。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市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所属5个县区局、开发区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全部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各县区局在当地的行风评议中,全部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51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