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儿童家庭分析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0篇优秀的儿童家庭分析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儿童家庭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探讨如何结合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及环境的实际情况,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及留守儿童本身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一、调研主题的背景
目前民生问题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其中就存在这么一个需要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最直接有效的关爱。 其次,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再者,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励志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源于家庭教育当中的励志教育成分的数量和质量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等方方面面,因此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二、调研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xx年7月8日——xx年7月21日
2、地点:永新希望学校及其留守儿童所分布在的马滩村、魏家庄、沙云村、庞家堡、寨子村、马棚村、东村、新城村、集贤镇等。
三、调研的主体和对象
主体: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
对象:周至县永新希望学校的留守儿童、教师及留守儿童监护人
第二部分:调研的方法和过程
一、调研的方法
1、文献法
2、访谈法:家访;采访学校领导
3、问卷调查法:设置《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家长
篇)》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孩子篇)》。
4、参与观察法
二、调研的过程
1、前期准备:xx.06.18—xx.07.07
通过各个渠道了解家庭教育、励志教育、留守儿童等核心概念,并在查阅心希望以往资料、了解当地具体状况以及永新学校老师同学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确立“梦想滋养心灵,励志照亮人生”的主题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的调研方向,策划实践具体流程,拟定孩子篇和家长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以下是具体的编制维度图:
2、中期实践:xx.07.08—xx.07.21
在班主任组织下,对在校学生共发放130份孩子篇问卷,收回留守儿童问卷66份,有效份数为65份;共进行43 次家访,收回43份家长篇问卷,其中留守儿童的有35份,有效份数为33份;共进行一次老师访谈,收回访谈记录一份。
3、后期总结:xx.07.22—xx.08.29
第三部分:调研结果及对比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的基本情况
1、家庭是否对留守儿童进行励志教育
根据调查问卷孩子篇及父母篇(图1)反映的情况,从未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的情况为0,而孩子做家务时(图2),大部分家长都会表扬孩子,因此留守儿童家庭中是存在励志教育的。然而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图3),有27.27%的父母认为这不重要。同时,当孩子做错事时(图4),有25.9%的父母严厉批评打骂或者不理不顾。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家庭中尽管存在励志教育,但不明显,需要引起注意。
2、缺乏家庭励志教育的原因
在关于“双方交流多吗”一题(图5)中,从孩子和家长的角度都没有“从来不交流”的情况出现,但经常交流的情况少于50%,说明家长和孩子交流频率较低;同时有50%左右的家长和孩子都表示交流当中存在着困难(表1),而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代沟的长期存在(没有共同语言、不敢和家长说以及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图6)。由此可见,目前孩子与家长的交流障碍问题是阻碍家庭励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家庭励志教育的作用体现
图7
由图可得知(图7),留守儿童与全国各地同龄阶段的其他孩子相比,都表现出与老师交流频率低,与同学交流频率高的特点,都表现出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因此从调查问卷中我们无法得知励志教育对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和性格养成方面的直接联系。但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这样的联系:
典型案例:
在对八年级孩子小豪进行家访的时候,我们很明显地发现这个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要更自信大方。除了男孩子特有的淘气之外,在询问到要考什么高中什么大学之类的问题时,和其他害羞或是叛逆的孩子不一样的是,他很自信地说要考镇上最好的高中,才能读最好的大学,问道他为何有如此的自信,他很出乎意料地说,“我有我爸爸这么聪明。”孩子的父亲常常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欢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父亲常常鼓励孩子,尽管只是口头上的简单鼓励,但是却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家庭励志教育在孩子人际关系和性格养成方面起着正面积极的作用。在家中受到鼓励多的孩子更善于与人交流,表现得自信大方,对自己的梦想有坚定的追求;相反,在家中受到鼓励少的孩子则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不爱与人交流,缺乏追寻梦想的内动力。
二、励志教育的来源
1、励志教育现实主要来源与孩子期望的对比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图8),我们得知留守儿童平时最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其次才是家长,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进行自我鼓励;而在家长和孩子的期望值当中(图9),大部分家长(70.27%)认为学校的鼓励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10.81%的家长认为家庭的鼓励最重要;然而从孩子的角度而言(图10),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却是家长的鼓励(45.59%),老师只占33.82%。由此可得,在农村留守儿童家中尽管家长会鼓励孩子,但与孩子的期望值还是有较大的偏差,他们对于家庭励志教育对孩子成长重要性的认识仍旧存在欠缺。
2、励志教育的其他来源
图11
励志教育的来源除了家庭,还有孩子们周围的文化环境,包括学校和平日里接触到的文化媒介。根据统计(图11),我们发现书籍被孩子更多地用于摄取知识(51.02%),电视节目则因其搞笑有趣而被孩子更多地用来放松娱乐(41.20%),而真正给予孩子们鼓励,激励其成长的则是名人明星(56.00%),说明名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明星效应的积极成分在励志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成效。
三、家庭励志教育当中激励方式的比较
在家庭激励方式中,人们总结了7种激励方式,分别为语言激励、行为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和兴趣激励。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通过对这7种家庭励志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在家长方面:
语言激励:超过90%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不错”、“有进步”等鼓励性的语言;
行为激励:高达68.75%的家长不会通过拥抱、亲吻、拍肩等行为方式去鼓励孩子,农村人保守内敛,不善于用亲密的肢体接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竞争激励:42.40%的家长要求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27.30%的家长鼓励孩子努力赶上他人,9.10%会骂孩子没出息,剩下的21.20%则不与其作比较;
榜样激励:51.72%的家长会选择自家优秀、成功的亲戚作为孩子的榜样,20.69%的家长会以自身为标榜,但还有27.59%的家长不为孩子设立榜样,同时没有家长愿意选择名人作为榜样;
目标激励:76.67%的家长会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为孩子设立目标,并保证达到目标后给予相应奖励,23.33%从来没这么做过;
物质激励(图12):98.30%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其中给孩子奖励零花钱、零食和衣服的居多,而书籍及文具只占13.60%;
兴趣激励: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的兴趣发展采取放任式态度,任其发展。
在孩子方面:
语言激励:超过90%的孩子反映家长会对其说“不错”、“有进步”等鼓励性的语言;
行为激励:68.25%的孩子说家长曾经通过拥抱、亲吻、拍肩等行为方式去鼓励自己,但其中只有16.28%的家长会经常这么做;
竞争激励:有44.62%的孩子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赶超其他优秀的孩子;
榜样激励:据孩子反映,43.75%的父母会以自家优秀成功的亲戚作为孩子的榜样,而以名人、父母自身及不设榜样则分布稍次且平均,分别为20.31%、18.75%、17.19%;
目标激励:孩子说父母经常或偶尔为自己设立目标的高达87.30%;
物质激励:孩子反映,在其受到的奖励中,以衣服、书籍、文具、零花钱、零食为主,且其所占比例相近;
兴趣激励:孩子认为父母对其兴趣不予支持的占18.04%。
对比表2的数据,我们发现,孩子偏向的激励方式与家长常用的激励方式存在偏差。孩子更偏向于兴趣激励(32.43%),这说明家长平时比较限制孩子兴趣的发展,取而代之用物质激励去补偿,但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物质激励和对行为激励、目标激励、语言激励、竞争激励的态度几乎一样,他们更需要的是自我兴趣的发展和被肯定。
而就家长常用的激励方式而言,他们最常用的是物质激励(高达40.68%)和语言激励(32.20%),其他激励方式则小于10%。综上发现,家庭励志教育存在三个误区:
1、功利导向。家长在进行励志教育时,以物质激励居首,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金钱为上的观念,这会导致孩子功利心过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榜样示范。在榜样激励中我们发现家长多以自家亲戚作为孩子榜样,自己以身作则做孩子榜样的只占20.69%。虽然以自家亲戚为榜样比以名人为榜样要现实,但孩子平日接触最多的还是家长,所以家长树立好榜样也是激励孩子成长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3、忽略兴趣的重要性。调查显示53.10%的家长不鼓励也不反对孩子的兴趣发展,有6.30%的家长甚至完全不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若我们遏制了他的兴趣发展很有可能就扼杀了一位名家的诞生。
四、励志教育主题活动的初步实践
励志教育主题活动是 “心·希望”团队支教的新增环节,旨在将励志教育主题贯穿到课余活动当中,探讨励志教育的作用。据此我们为孩子们举办了“世界2分钟”、“乒乓球比赛”和“英语可以这样学”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受到永新希望学校老师的支持和广大学生的喜爱,充分挖掘了孩子的潜能和内动力,使励志教育成效明显。
第四部分: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层面
1、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家庭励志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是父母长期不在家,而父母外出的原因则在于务农带来的收入较低,相比之下外出打工收入更多。若政府能积极引进外资,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升级,带动当地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农民收入得到可观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则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更多的父母愿意陪在孩子身边,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励志教育
农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力不从心,时常走进严重的误区。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农民,提高当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3、加大教育基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等教育机构
孩子们正处于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今后行为的关键原因和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加大教育力度,在农村学校推广励志教育,使留守儿童塑造完好人格。
4、建立完善的补贴制度和奖励机制
政府需建立完善的补贴制度,对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给予扶助及一系列的物资支持;同时政府还可以在农村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对于先进励志的学校及个人给予奖励,以此刺激农村励志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学校层面
1、重视励志教育,加强教师培训
农村学校教育大多仅限于知识层面,在精神教育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对于励志教育更是了解甚少。因此学校应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励志教育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意志、激发学生成功志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的励志教育上来。
2、建立可行的励志教育模式
课堂是励志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时穿插有关励志教育的内容。此外,学校在学生的考试评比中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身的情况定下目标或者设定一个对手,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公示优秀学生名单或者告知家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学校还可以效仿“励志教育三大步”的育人模式。第一步,每天读一封励志信;第二步,让学生填写成长记录,原则上要求“只记进步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第三步,行动与自我评价,让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自我监督和评价。
3、积极开展励志活动,加强励志氛围建设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励志教育讲座;还可采取记诵校风校训、聆听杰出青年事迹报告、唱励志歌曲、看励志电影系列活动、设兴趣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潜质。同时,学校应当重视并营造富有励志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熏陶学生,可充分利用教室、寝室、食堂等校园空间或者宣传栏宣传励志格言,建设校园励志文化。
三、家长层面
1、与孩子加强交流,改善沟通方式
要取得有效的沟通,则需不断改善沟通的方式。首先,父母要与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平等交流;其次,父母要学会倾听,避免误解,同时通过细节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再次,父母要努力创造沟通的机会,除普通的电话交流外,还需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前沿的方式来积极拓展情感交流的渠道。最后,父母应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很多留守儿童家庭当中仅有父亲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则很难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在教养孩子中容易走极端,要么过于放松,要么过于严厉,导致交流氛围缺失或失衡。因此,父亲应尽量多回家看孩子,母亲则应权衡角色的扮演。
2、走出教养误区,完善家庭励志教育
在调研中家庭励志教育存在不重视、功利导向、榜样示范和忽略兴趣等的误区。因此,家长需要认清这些误区并尽量规避它们。
同时,家长还应学会通过正确的方式鼓励孩子,完善家庭励志教育:第一,要保持对孩子的语言鼓励。第二,要增加对孩子的行为鼓励。第三,应适当运用竞争激励。第四,应正确选择榜样运用榜样激励。第五,需重视目标激励。第六,适当减少物质激励。第七,要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
3、临时监护人应积极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大都由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照料,较大的年龄差造成了巨大的代沟。因此,临时监护人应尽好应尽的义务,承担应有的责任,在保障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时,多关心孩子的想法。
四、孩子层面
1、体谅父母,自强不息
没有哪个留守儿童的父母是愿意离开孩子的,他们四处奔波,辛苦工作终究是为了把家建设得更好。因此,孩子应该更多地体谅和感恩父母,学会承担,自立自强。
2、敞开心扉,主动交流
一方面,每个孩子应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关心父母的同时自己也就得到了关怀。另一方面,在学校里,还应积极主动和老师、同学多多交流,做一个乐观、开朗且大方的人。
3、坚定梦想,不懈追求
首先,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其次,应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不局限与眼前,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再者,要勇敢面对困难,不怕失败;最后,要不断激励自己,坚持奋斗,为梦想不懈努力。
五、社会层面
1、加强对留守儿童励志教育的关注
广播、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工作者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励志教育给予关注和报道,定期举办与该主题相契合的讲座、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
2、发挥名人效应,传播正能量
根据问卷反映,名人明星是最能激励孩子成长的群体,可见偶像的魅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明星名人都是台前发光发亮,台后默默努力付出的典范。因此,公众人物应维护好自身的打造的良好形象,做好榜样,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多投身公益,传播正能量。
3、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
志愿者应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服务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给留守儿童带去欢乐和知识,还应学会如何用自己优秀的品质在短时间内感染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发愤图强、追求梦想的内动力。另外,以短期支教为主要方式的志愿者还应做好回访工作,保证对留守儿童关爱的持续性。
第五部分:结束语
“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这是当下流行的亲子节目主题曲中爸爸们对孩子的承诺,现实当中又何尝不是。家庭永远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父母则是为孩子抵挡烈日和风雨的大树,但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和庇护,去独自与烈日相持、与风雨对抗,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但若父母一味的紧闭门窗,包揽一切,让孩子与困难隔绝,百般宠爱,又或是完全放养,连最基本的关爱和鼓励都不给予,那么孩子将来何来的自信、勇气和能力去独当一面,开阔自己的蓝天?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无法成为立于孩子身边的大树,但却可以扎根孩子的心里,无法手相牵,却能心相连。但愿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多和孩子联系,多鼓励孩子,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切实走近农村留守儿童,倾听他们内心的独白,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助他们发愤图强,实现梦想,收获励志人生。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在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调查资料显示,仅连云港市就产生了近 16 万的留守儿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 0-14 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 52675 人,祖辈照料的 43188 人,其它亲朋照料的 8731 人,无人照料的 756 人。部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突出,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庭教育状况堪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瓶颈'。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连云港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办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学校。一些农村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灌南县妇联举办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培训班。市妇联组织编写、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读本在农村免费发放,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亲情交流活动。市妇联、市文明办举办暑期亲情快车,利用暑假让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团聚,增强相互感情。市移动通讯公司、网上家长学校还利用电话、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情感,利用手机、网络平台,进行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组织社会妈妈、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四是搞好留守儿童学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五是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就读,使更多的留守儿童享受亲情的关怀。
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客观地说,留守儿童的家境并非一样,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有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高于农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却是匮乏的。很多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就算是一种关心,以至很多留守儿童有话无处讲,心情忧郁。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心理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周围的亲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儿童心理封闭,难以打开心扉。对父母的长期不在家,产生怨恨心结。在调查中,海州锦屏镇一留守儿童说:'我想妈妈,就因为我家中没有钱,妈妈远离我,我将来要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妈妈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一些留守儿童有厌学、离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陈旧,一些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只负责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很少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滞后,特别是重男轻女、封闭保守思想严重地制约留守儿童的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为留守儿童兴办的一件实事。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的流动人口儿童学校访问参观时说,'同在一个蓝天下,享受国家的教育和关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其实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对留守儿童的最大担心是'别学坏了'.这就是教育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显重要。其特点一是时代性。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发展的预备力量,其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也许,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变贫困状态,但是培养一代有高素质的农村生力军,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意义。放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会延缓或推迟新农村建设。二是现实性。要把留守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儿童,是当务之急。 3000 万留守儿童是占全国少年儿童十分之一的人群,教育好留守儿童能使 3000 万家庭充满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三是针对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着个性特征,如留守儿童相对缺少亲情,性格比较封闭,需要开展个案的研究,找出适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他们是在改变农村面貌时,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要解决短期的阵痛,就要对特殊问题特殊对待,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如入学政策、户籍政策等。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说:'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妈妈,这是现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关爱是留守儿童家庭的主题。关爱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医疗、安全等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打工父母无后顾之忧。应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外界环境
要让留守儿童感触社会的温暖。一是让留守儿童有生活保障机制。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将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放在学校或指定监护人手里,让留守儿童不为生活发愁。生活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个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也无法快乐健康地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说起。某留守儿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几个月都没有寄钱给孩子,迫使孩子偷窃,最终因盗窃电线而落下终生残废。
(二) 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家长学校
顾秀莲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机制。她解释说,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素质要提高,现在我们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观念,科学基础知识,让他们寻求用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乡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举办家长学校,让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二是办好监护人家长学校,监护人要系统学习家教方法,特别是接受新观念,用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方法教育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更要通过家长学校提高他们对孙辈教育的水平和责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教材。由连云港市妇联编写、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呵护青青草—留守儿童家长读本》,是一本浅显易懂的教材,通过事例讲解了许多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三) 办好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心理课堂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局限于生活的照顾,更应该体现内心世界的关怀。留守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开启,也需要向别人倾诉。由于监护人缺乏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自闭、交友早恋等问题,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该进行情感沟通,市妇联'四个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给监护人、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灌南县光明实验学校'留守儿童快乐家园'、新浦区开展社区老少亲子乐夏令营活动、海州区开闸爱心聊吧,都加强了家长和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一些学校还举办了心理课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这些做法都打开了留守儿童的心扉,让留守儿童活泼开朗起来。
(四) 组织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志愿者队伍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一是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五老'队伍。灌南县组织'五老'义务留守儿童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组织在校教师搞好代理家长工作,根据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分片包干、定点到人。三是妇联组织社会妈妈为周边的留守儿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顾。四是组织假期回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思想交流。
(五) 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动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继续搞好'亲情之旅'幸福快车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活动,如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服务电话、在网上开设视频、开辟留守儿童对话专栏。开通留守儿童心理热线,让留守儿童在现代信息中体会到关怀。三是开展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网络短信、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让留守儿童感触农家生活,学会家务劳动,学会感恩。赣榆县沙河二小利用农家小院,让留守儿童了解更多的农家生活。连云港市大村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利用中秋节为五保户做月饼,都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六)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措施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应采取政策倾斜的方法制定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政策措施。一是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办农民子弟学校,提供随时转学、就近入学的条件。二是开办寄读学校,住宿由政府提供补助,学校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给留守儿童体检、实行看病统筹制度。四是开通留守儿童上学车,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补贴的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交通安全车辆。五是提供免费活动场所。如提供免费书屋、免费观看影视片、免费进入电脑室、发放免费游园票、书券,还可为留守儿童进行劳动、生活知识培训,使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多元化。省、市妇联现开办的'儿童快乐家园'让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开放的城市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使得年轻的劳动力难以在农村生存,因此诱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潮。
但这些农民工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付出的却是远离子女的代价。在农民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此形成了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属于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料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此,启东市妇联以汇龙镇爱新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概况
二、存在问题
以上数据说明了农村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健康与成长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的最好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营养,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体体质偏低等问题。
2.学习与认知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逐渐增多,网吧等娱乐场所对留守儿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上课不专心,下课沉溺于网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与品行方面: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坐标,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又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极易养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影响,遇到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三、建议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个选择,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慎重选择外出务工,要把家庭教育摆在当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金钱;引导外出父母切实负起养育责任,尽量改善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家长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沟通方式担负责任,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要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给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全面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开展教师帮扶留守学生活动,定期家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了解家庭生活环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学校应开展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会。政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制定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地开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优质的入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村妇女儿童之家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劳动知识培训,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成立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村干部实行包片负责,组织老教师做好代理家长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强大。
长期以来以文化、科技、卫生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备受学院重视。7月,我院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成立一支三下乡 活动志愿者服务队,赴广东清远阳山县开展以践行纲要迎亚运 社会实践促扶贫为主题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通过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农村、关注农村,关心山区儿童的未来在支教、支农、扶贫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实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1500元,能维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不够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钱去买粮食。
2、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鼓励小孩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小孩的前途,自己读不好书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小孩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查了解,一条村只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二)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影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心理情况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现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活泼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只有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不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这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继续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独立性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独立性都比较强,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点点的缺失,也能激励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是否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等有关呢?
三、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3.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4.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可以看出关注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在支教的过程中领悟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为准确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历时两个多月时间,深入新安镇、新集镇、三口镇、李集镇农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250余份,访谈留守儿童家庭100余份。
一、基本现状
调查显示,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较之过去有转变,具体体现在:
1、家教观念深入人心。96%的受访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很重要,75%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健康状况非常关心,62%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大专以上的文化,55%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品格修养,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家教行为趋于理性。80%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选择给孩子讲道理。与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75%的家长会选择讨论沟通,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孩子服从。81%的家长热衷于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过广播电视、报刊阅读、亲友探讨等学习经历。
3、亲子关系逐步改善。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占96%,虽然长年在外,但70%的父母能够保证每周至少一次跟孩子联系,56%的留守儿童愿意向父母倾诉烦恼和困惑,52%的孩子理解、支持父母外出务工。
4、学教困难有所缓解。62%的受访留守儿童很喜欢上学,65%的孩子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仅15%的孩子觉得父母外出务工 对学习有不好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的生活、学习管教也较以前有了大的改观,73%的留守家庭会督促孩子的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家长培训渠道不畅。调查显示,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亲占76.6%,母亲占65.8%。他们的家庭教育经验有40%是来自长辈的经验,35%是自己从小的体验。因此,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积极性非常高,90%的家长有培训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长有过相关的学习机会。
2、留守儿童学习压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话题,60%的家长选择了学习和健康,过于集中的关注给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压力。数据显示,7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另有26.6%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未达到父母的期望”,家长和孩子对成绩的认可度有较大差距,体现了孩子们在学习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现象依然存在。调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没时间,顾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电话沟通。但留守儿童对这种沟通并不满意,63%的留守儿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联系一次,48%的孩子承认父母不在,缺乏保护,胆小怕事。
三、建议与对策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牵涉面较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建议如下:
1、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着眼未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劳动等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规办事。二是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的作用,支持他们依据章程开展关爱活动和志愿服务,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适当倾斜技能培训、贫困助学、社会救助等资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做到有钱做事。
2、家庭要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阵地”。各级妇联要继续深化以家庭为载体的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送家教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和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
3、学校要成为留守儿童的“家外家”。推广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当前留守儿童“家里管不好,学校不好管”的难题;开设学生心理疏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化解心理问题;鼓励教师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心关爱,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友情弥补亲情。
4、社会要肩负起留守儿童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组织动员巾帼志愿者、妇女干部、退休干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爱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让孩子放学放假有地方玩、有人管;推行“假期培养”模式,让留守儿童在假期拥有“知识充电站”和“快乐加油站”,实现“离校不离教”。
困境儿童家庭监护及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
困境儿童作为儿童中的特殊群体,其生存状况、福利需求和权益保障等相关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近两年来,不少关于儿童受到伤害的报道频频出现,反映了我国当今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不完善,也凸显出我国当今儿童救助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本文以宝应县**镇为例,阐述了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对保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家庭监护到位做出有益探索。
导 论
一、研究背景
“抚养和关爱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家庭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困境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困境儿童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关注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重要议题。国务院今年六月下发了国发〔2022〕3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今年3月,我县**镇被省妇联确定为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社会干预省级试点。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我县困境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发展需求,为困境儿童争取和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帮助。7月,在省妇联下发了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问卷后,我们联合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对**镇72名困境儿童开展了入户调查,形成**镇困境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困难、问题及需求,准确分析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程度,为有效干预奠定基础。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按照省妇联下发的问卷要求,对**镇0-14岁儿童开展入户调查,填写问卷。
正文
一、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一)**镇困境儿童家庭监护情况总体分析
本次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问卷调查共72份,对象为**镇0-14岁儿童。其中男童31名,女童41名。学龄前2名,幼儿园1名,小学47名,初中14名,未入学8名。根据评估得分,72名困境儿童中,低风险37人,中度风险33人,重度风险2人。
从分值来看,根据汇总结果,总评得分为37.6分。根据问卷设计的标准,按评分分组看,0-40分不需要社会干预的低风险儿童家庭比重为51.4%,41-100分需要不同程度干预的儿童家庭比重为48.6%。其中,41-60分需要某个方面社会干预的中度风险的比重为45.8%;61-90分需要多部门联合社会干预的高风险的比重为2.8%,91-100分需要立即干预的紧急风险没有。因此,72个儿童家庭监护缺失风险总体为中低度。
(二)**镇困境儿童家庭监护情况基本特征
1、监护主体总体状况欠佳,生活保障困难。
(1)孩子父母生存状况大多严重。据调查结果,父母一方死亡、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重病、重残、失踪情况,或父母一方有赌博、酗酒等恶习的比重为55.6%,父母双方死亡、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重病、重残、失踪、失联的为20.8%,两者合计为76.4%。
(2)监护人的就业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困难。据调查结果,无固定工作的比重为65.3%,失业在家的比重为20.8%,两者合计为86.1%。
(3)父母婚姻关系不完整、教育开支有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的比重为58.3%,感到孩子教育开支有压力非常大和较大的比重为55.6%。
(4)目前监护人的健康状况有一定问题。据调查结果,患有一般残疾或患病的比重为25.0%,患有重残或重病的有12.5%,两者合计为37.5%。
2、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堪忧
由于部分儿童因家庭变故原因出现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等现象,孩子健康状况不佳,安全保障不充分,学业关注较少,情感教育缺少,在生活照料、安全保护、亲情呵护、心理健康、行为养成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孩子健康状况不佳。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体弱多病、看上去严重营养不良、身高体重等各项指标严重低于同龄孩子的比重为13.9%,孩子身体状况一般、看上去身高体重等指标稍差于同龄孩子的比重为15.3%。患有重大疾病的比重为13.9%,孩子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妥善治疗、任其发展的比重为2.8%。
(2)孩子得到监护人的关注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平时从未关注孩子有无不适当的人接近或触摸的比重为5.6%,偶尔关注的比重为55.6%,两者合计为61.2%。
(3)孩子学业教育辅导欠缺。据调查结果,孩子的作业有困难时,不能得到任何辅导的比重为55.6%,父母亲自辅导孩子的只有26.4%。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成绩大多不够理想。
(4)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交流沟通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偶尔的比重为36.1%,比较少的比重为20.8%,从来没有的比重为2.8%,三者合计为59.7%。
3、监护人的水平影响亲子关系,不能有效监护。
(1)监护类型对孩子有直接影响。72人中,监护人与儿童为祖孙关系的有22人,占比30.6%。一般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老人,他们在勉强保证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时,很难对他们进行行为看护和心理沟通,孩子往往存在安全和心理问题。
(2)监护人对儿童主动关心和指导不够。回答“我能经常和孩子有亲密的接触”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2.6%、18.4%。回答“和孩子谈完话,我甚少批评或指责孩子的想法”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2.6%、18.4%。
(3)监护人对家庭现状满意度不高。回答“我满意我目前的家庭和孩子的状况” 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别占10.5%和13.2%。
二、存在问题
大部分困境儿童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活照料、安全保护、学业辅导、亲情呵护、心理健康等方面。
1、生活水平较低。困境儿童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普遍比较困难,主要靠低保等政府救济,家庭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面临人身安全隐患。由于父母因种种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困境儿童缺少必要的监管和保护,生命健康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困境儿童安全意识淡薄,常常脱离监护人单独行动,烧伤、烫伤、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某村**同学9岁,家里除她之外全部是男性,爸爸还是刑满释放人员,在外打工,对小女孩的问题基本不重视,母亲失踪,存在女童保护方面的隐患。我们立即请村妇代会主任担任其代理妈妈,关注日常生活。同时请社工人员介入,开展个案工作。带领孩子参与村里的同辈成长小组活动,安排女医生为女童讲解生理知识和防护,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3、部分困境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绝大多数困境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患有大病或者残疾不能有效监护,实际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导致一部分儿童学习不刻苦,上进心不强,缺少辅导和督促,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学习成绩欠佳。
4、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根据汇总结果,“当我有烦恼或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跟父母倾诉或寻求帮助”、“如果父母在外工作不常回家,他们会一周一次和我电话联系”回答“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的比重合计达到20%及以上。部分受访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抚慰,缺少亲情陪伴呵护。这次问卷对象年龄在14岁以下,正是情感、品 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亲情的缺失让孩子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累积的心理压力造成困境儿童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自律自控能力较差等。
三、对策建议
如何进一步改善儿童在家庭的成长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儿童恶性伤害事件发生,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建立多渠道、全方位、制度化的关爱帮扶体系,使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关爱氛围,帮助保障这些孩子在逆境中健康成长,成年后顺利融入社会。
(一)政府应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要给予更全面的支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困境儿童群体,令人欣慰的是,今年6月19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制定了保证困境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和保障正常生存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提出了落实监护责任的具体措施,但困境儿童保障方面还面临着政策落实方面的难题,如何统筹发挥各部门的职责。例如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督导员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社区和村里的儿童福利和保护督导员多是兼职,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工作人员不了解如何做好督导工作。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救助经费保障。该镇制度性保障儿童的救助都能到位,且资源获得的渠道较多,例如,低保家庭儿童享受低保政策以及各级组织、各部门开展的各类帮扶项目。而不符合低保家庭的儿童中同样存在贫困、监护缺失等问题,相应保障措施以及服务较为缺乏。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充足的资金来源,同时对困境儿童的救助可否根据年龄的不同提高标准,同时制定灵活的认定标准,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三)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困境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除了完善和加强政府救济外,还应该搭建平台,让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民间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凝聚各方力量。可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性的社会团体,为儿童心理、咨询等自身发展提供服务。调查中我们发现,儿童保护个案中,大多是因为家长缺少良好的教育方法,未能掌握亲子沟通和儿童教育技巧而造成。而目前给儿童提供的服务大都集中于卫生保健、护理康复、经济援助等方面,儿童个案及家庭领域的社会服务递送能力较低,存在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社工数量少,专业程度低等问题。今年我们联动了萤火虫志愿者协会参与了困境儿童的摸排,暑假期间,设计了“暑你快乐”主题活动,组建儿童成长小组。帮助孩子们如何与同龄的小伙伴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并学会如何以参与、尊重、合作的心态参与团队合作等,参与儿童达到130人次。
(四)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关护。调研显示,困境儿童75.3%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学校应该充分关注这部分群体,对困境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可联合妇联举办困境儿童监护人培训班,引导监护人正确教育困境儿童。要实行班主任责任制,负责困境儿童的日常思想,学习和在校安全,定期与困境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沟通。今年我们尝试在**小学设立四点半课堂,初中设立温馨小屋活动室,正常开放。对44名在校的困境儿童由校领导和任课老师组成的“2+1”结对,实行思想、学习、食宿和安全等全过程“零缺位”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研报告(1)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的要求,我们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调研,对全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关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已有163万农民进城务工,其中不少务工人员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子女异地入学入托困难等原因,无奈将孩子留在了家中,从而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未成年人总数为1473436名,留守儿童约有41万名(约占未成年人总数的27.8%),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约有31万名(小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中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一),处于学龄前的约有10万名。据某县统计,在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约占26.5%,由祖辈监护的约占62.1%,由亲友监护的约占9.86%。此外,还存在部分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情况,其中小学阶段有1048名,初中阶段有4069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留守儿童的成长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突出问题:一是身体健康问题。有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监护人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儿童,有时温饱得不到保证,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并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医疗条件。二是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三是学习成绩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农活、家务活的增多,往往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辍学。四是习惯养成问题。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以多给钱作为爱的补偿,养成了部分留守学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乱花钱、比阔气的坏习惯以及吸烟、迷恋网吧、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五是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管护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又很容易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容易酿成许多伤害事故。
主要做法
几年前,我市霍山县黑石渡镇一名留守儿童曾写下 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 的打油诗,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并开始踏上了解决 留守儿童 问题的 破题 之路。几年后的今天,在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指导下,包括霍山县在内的我市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关爱渠道不断拓宽,关爱内容不断丰富,关爱成效不断显现。各地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是加强关爱工作领导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得到了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视,关工委、妇联、共青团、教育等部门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大普查、大调研活动,努力采取实际措施,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各地制定了《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意见》、《关于实施农村留守儿童 暖心工程 的意见》;不少县区教育部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为切实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打下基础。霍邱县教育局还组织力量,对各乡镇学校关爱工作进行了督查。舒城县作为省、市级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实施县,县和各乡镇都成立了由政府负责人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下发有关文件并制定了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县领导组成立后,连续召开了县妇儿工委暨领导组全体成员单位会议、试点乡镇会议、工作汇报会议等,全面部署和推动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 ,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的良好风气。为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金寨、霍山等地的乡镇、学校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金寨县各村党支部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学习和日常行为情况;该县全军乡和青山镇等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服务流动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时专门设置 关爱留守儿童岗 ,采取结对帮教、关爱等办法,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并将关爱落实情况张榜公布。
二是积极探索推行 代管家长 等制度。针对留守儿童多为 隔代监护 ,监护人 无法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 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市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推行了 代管家长 等制度。这一制度采取自愿原则,鼓励教师、班主任、团干部、村干部、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有条件的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 代管家长 或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通过 一对一帮一 的结对帮扶形式,努力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找回失落的亲情,也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使这项制度收到实效,有的县区妇儿工委统一印发了聘书;舒城县有的中心学校还向全体 爱心家长 发出倡议书,号召他们与结对的儿童多交流、多接触,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有的乡镇还根据实际制订了 帮扶合同 ,明确 爱心家长 的帮扶责任。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包括社会热心人士)25114名,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支生力军,并涌现出一大批认真履行 代管 职责的先进人物。如舒城五显镇 爱心家长 王守法,悉心为留守儿童蒋云提供生活帮助、心理疏导,曾在该镇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汇报会上介绍做法。
三是通过学校主渠道实施关爱。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关爱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全市城乡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许多留守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舒城县从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出发,积极实施了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自我管理实践活动、定向培训监护人和班主任、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学校联系制度、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评价激励制度为内容的 八项行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霍邱县教育系统倡导各中小学开展 八个一 活动,即:签一份留守学生教育目标责任书、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开通长途热线并要求学生家长每两周至少与孩子或老师通一次电话、班主任每学期发给留守学生父母一封信、动员每个教师至少当好一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每学期为留守学生参加兴趣活动提供一次专题指导、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留守学生表彰大会、开通一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一个心语小信箱。在实施 八个一 的过程中,该县一些乡镇和学校还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实行了关爱留守学生信息卡等制度,千方百计拉近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距离。不少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并加强了对他们的生存、安全、法制教育,努力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全市目前共有各类家长学校2507所,在培训留守学生监护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裕安区作为全省第二批家庭教育现代化试点区,全区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努力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提高管护水平。舒城县连续举办了留守学生班主任和监护人培训班,该县高峰乡聘请五桥中心小学副校长邹书平在全乡各村开展巡回培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14场,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350名,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通过提供寄宿或托管实行管护。以来,经各级政府拨款,全市已建成30所寄宿制学校;一些地方在公办学校办学基础上,通过争取上级拨款和引入社会资金、个人集资等办法,新建男女生公寓和食堂,在较短时间内使公办学校具备了寄宿功能,解决了不少留守学生的实际困难。寿县保义镇民办兴华中学以寄宿制学校为依托,率先创建了 寿县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春学期共招收留守儿童766人,占该校学生总数的60.1%,为此学校进行了改建并兴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室外娱乐场所。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住宿、就餐、活动 三优先 ,督促留守学生与家长联系、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家访、招聘志愿者实施结对帮扶等措施,该校对留守学生积极实施关怀。今年,该校获得了省 留守儿童之家 的荣誉称号,全国妇联儿童部长和六安市委主要领导也前往看望慰问该校留守儿童。霍邱县岔路中心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教师集资等方式,建起了许多基础设施,实行封闭式的寄宿制管理,共招收寄宿制学生4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寄宿制开办以来,通过严格管理、实施关怀、加强帮扶等措施,许多留守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自理能力、集体意识、互助精神有了显著增强。金安区施桥镇大窑村支部书记张克平已连续五年通过与家长签协议的方式,在家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所,每学期为5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和监督辅导学习服务,同时还关心他们身心健康,给远离父母的孩子以家的温暖,为此他付出了许多心血。此外,有的乡村学校教师自发垫款建起学生食堂,有的利用家庭条件为留守学生提供收费寄宿。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近年来市妇儿工委组织了以 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为主题的六一慰问活动,市妇联、团市委等积极筹建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等场所。金寨、舒城等县也在部分乡镇创办了 留守儿童之家 并向全县推广。今年以来,舒城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让贫困留守儿童优先享受 春蕾计划 救助,给部分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向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等,据不完全统计,救助资金累计达10余万元。金寨县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期间,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把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各方面都加大了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救助、关怀力度。作为关爱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各地新闻宣传媒介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宣传报导力度,较好地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配合、促进了关爱工作的开展。
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把关爱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关爱办法和措施不多,已开展的关爱工作广度、深度不够,一些留守儿童仍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对开展关爱工作还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无私奉献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受工作力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关爱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等等。
二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要得不到满足。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需要寄宿的学生有228179人,已寄宿58935人(其中留守儿童28084人),未寄宿169244人(其中留守儿童132553人)。由于缺少足够数量的寄宿学校,不少留守儿童尤其是小学留守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独立生活且无人照看的留守儿童,仍然缺乏进入寄宿学校就读的机会。一些寄宿学校(包括社会个体开办的托管中心等)规模还比较小,条件比较差,又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开办条件、生活保障、安全保障、教学质量、亲情关怀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三是关爱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协调。有的地方妇联、团委、教育、文明办等部门往往从各自系统要求出发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安排,政府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长效工作机制未能形成。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关爱工作基础不够扎实,规划难以制订,资源不易共享,工作很难到位,合力无法形成。同时,个别部门对关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情况不理想,效果不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留守儿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把关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切实摆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程。
强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关爱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面广、量大、困难多的特点,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要借鉴舒城县的经验,依托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 党委领导,政府(妇儿工委)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 的长效机制,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有关政府部门及县、乡(镇)、村有关干部和学校的年度工作考核。二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的统计、监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留守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四要巩固和完善 代管家长 等制度,加强对 代管家长 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等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俱乐部、留守儿童食堂等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和参加社会、集体、文娱活动的需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条件成熟的时候,应尽快把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等设施建设,列为全省民生工程。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保障和指导、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可制定有关政策,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并可考虑给予一定标准的政府补贴;从扶贫基金或其他有关基金中专门划出一块,用于对部分特困留守儿童实施救助以及对认真履职的 代管家长 等的奖励、补助和表彰。
发展并凭托县域经济,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要积极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农民工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本地企业在招工的时候,在积极做好宣传和保证一定工资标准基础上,优先考虑录用留守儿童家长,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或附近找到工作,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创业潮,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外出务工。同时也要告诉家长,在决定外出谋生前一定要周密思考,多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前途。此外,应积极推动国家立法,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入学,接受具有一定教学和管理质量的义务教育。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研报告(2)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留守儿童的现状
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1500元,能维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不够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钱去买粮食。
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鼓励小孩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小孩的前途,自己读不好书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小孩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查了解,一条村只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影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心理情况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现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活泼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只有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不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这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继续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独立性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独立性都比较强,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点点的缺失,也能激励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是否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等有关呢?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可以看出关注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在支教的过程中领悟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研报告(1)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的要求,我们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调研,对全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关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已有163万农民进城务工,其中不少务工人员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子女异地入学入托困难等原因,无奈将孩子留在了家中,从而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未成年人总数为1473436名,留守儿童约有41万名(约占未成年人总数的27.8%),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约有31万名(小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中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一),处于学龄前的约有10万名。据某县统计,在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约占26.5%,由祖辈监护的约占62.1%,由亲友监护的约占9.86%。此外,还存在部分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情况,其中小学阶段有1048名,初中阶段有4069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留守儿童的成长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突出问题:一是身体健康问题。有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监护人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儿童,有时温饱得不到保证,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并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医疗条件。二是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三是学习成绩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农活、家务活的增多,往往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辍学。四是习惯养成问题。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以多给钱作为爱的补偿,养成了部分留守学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乱花钱、比阔气的坏习惯以及吸烟、迷恋网吧、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五是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管护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又很容易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容易酿成许多伤害事故。
主要做法
几年前,我市霍山县黑石渡镇一名留守儿童曾写下 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 的打油诗,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并开始踏上了解决 留守儿童 问题的 破题 之路。几年后的今天,在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指导下,包括霍山县在内的我市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关爱渠道不断拓宽,关爱内容不断丰富,关爱成效不断显现。各地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是加强关爱工作领导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得到了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视,关工委、妇联、共青团、教育等部门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大普查、大调研活动,努力采取实际措施,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各地制定了《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意见》、《关于实施农村留守儿童 暖心工程 的意见》;不少县区教育部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为切实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打下基础。霍邱县教育局还组织力量,对各乡镇学校关爱工作进行了督查。舒城县作为省、市级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实施县,县和各乡镇都成立了由政府负责人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下发有关文件并制定了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县领导组成立后,连续召开了县妇儿工委暨领导组全体成员单位会议、试点乡镇会议、工作汇报会议等,全面部署和推动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 ,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的良好风气。为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金寨、霍山等地的乡镇、学校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金寨县各村党支部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学习和日常行为情况;该县全军乡和青山镇等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服务流动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时专门设置 关爱留守儿童岗 ,采取结对帮教、关爱等办法,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并将关爱落实情况张榜公布。
二是积极探索推行 代管家长 等制度。针对留守儿童多为 隔代监护 ,监护人 无法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 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市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推行了 代管家长 等制度。这一制度采取自愿原则,鼓励教师、班主任、团干部、村干部、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有条件的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 代管家长 或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通过 一对一帮一 的结对帮扶形式,努力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找回失落的亲情,也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使这项制度收到实效,有的县区妇儿工委统一印发了聘书;舒城县有的中心学校还向全体 爱心家长 发出倡议书,号召他们与结对的儿童多交流、多接触,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有的乡镇还根据实际制订了 帮扶合同 ,明确 爱心家长 的帮扶责任。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包括社会热心人士)25114名,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支生力军,并涌现出一大批认真履行 代管 职责的先进人物。如舒城五显镇 爱心家长 王守法,悉心为留守儿童蒋云提供生活帮助、心理疏导,曾在该镇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汇报会上介绍做法。
三是通过学校主渠道实施关爱。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关爱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全市城乡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许多留守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舒城县从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出发,积极实施了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自我管理实践活动、定向培训监护人和班主任、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学校联系制度、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评价激励制度为内容的 八项行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霍邱县教育系统倡导各中小学开展 八个一 活动,即:签一份留守学生教育目标责任书、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开通长途热线并要求学生家长每两周至少与孩子或老师通一次电话、班主任每学期发给留守学生父母一封信、动员每个教师至少当好一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每学期为留守学生参加兴趣活动提供一次专题指导、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留守学生表彰大会、开通一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一个心语小信箱。在实施 八个一 的过程中,该县一些乡镇和学校还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实行了关爱留守学生信息卡等制度,千方百计拉近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距离。不少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并加强了对他们的生存、安全、法制教育,努力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全市目前共有各类家长学校2507所,在培训留守学生监护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裕安区作为全省第二批家庭教育现代化试点区,全区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努力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提高管护水平。舒城县连续举办了留守学生班主任和监护人培训班,该县高峰乡聘请五桥中心小学副校长邹书平在全乡各村开展巡回培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14场,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350名,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通过提供寄宿或托管实行管护。以来,经各级政府拨款,全市已建成30所寄宿制学校;一些地方在公办学校办学基础上,通过争取上级拨款和引入社会资金、个人集资等办法,新建男女生公寓和食堂,在较短时间内使公办学校具备了寄宿功能,解决了不少留守学生的实际困难。寿县保义镇民办兴华中学以寄宿制学校为依托,率先创建了 寿县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春学期共招收留守儿童766人,占该校学生总数的60.1%,为此学校进行了改建并兴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室外娱乐场所。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住宿、就餐、活动 三优先 ,督促留守学生与家长联系、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家访、招聘志愿者实施结对帮扶等措施,该校对留守学生积极实施关怀。今年,该校获得了省 留守儿童之家 的荣誉称号,全国妇联儿童部长和六安市委主要领导也前往看望慰问该校留守儿童。霍邱县岔路中心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教师集资等方式,建起了许多基础设施,实行封闭式的寄宿制管理,共招收寄宿制学生4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寄宿制开办以来,通过严格管理、实施关怀、加强帮扶等措施,许多留守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自理能力、集体意识、互助精神有了显著增强。金安区施桥镇大窑村支部书记张克平已连续五年通过与家长签协议的方式,在家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所,每学期为5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和监督辅导学习服务,同时还关心他们身心健康,给远离父母的孩子以家的温暖,为此他付出了许多心血。此外,有的乡村学校教师自发垫款建起学生食堂,有的利用家庭条件为留守学生提供收费寄宿。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近年来市妇儿工委组织了以 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为主题的六一慰问活动,市妇联、团市委等积极筹建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等场所。金寨、舒城等县也在部分乡镇创办了 留守儿童之家 并向全县推广。今年以来,舒城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让贫困留守儿童优先享受 春蕾计划 救助,给部分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向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等,据不完全统计,救助资金累计达10余万元。金寨县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期间,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把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各方面都加大了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救助、关怀力度。作为关爱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各地新闻宣传媒介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宣传报导力度,较好地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配合、促进了关爱工作的开展。
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把关爱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关爱办法和措施不多,已开展的关爱工作广度、深度不够,一些留守儿童仍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对开展关爱工作还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无私奉献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受工作力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关爱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等等。
二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要得不到满足。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需要寄宿的学生有228179人,已寄宿58935人(其中留守儿童28084人),未寄宿169244人(其中留守儿童132553人)。由于缺少足够数量的寄宿学校,不少留守儿童尤其是小学留守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独立生活且无人照看的留守儿童,仍然缺乏进入寄宿学校就读的机会。一些寄宿学校(包括社会个体开办的托管中心等)规模还比较小,条件比较差,又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开办条件、生活保障、安全保障、教学质量、亲情关怀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三是关爱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协调。有的地方妇联、团委、教育、文明办等部门往往从各自系统要求出发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安排,政府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长效工作机制未能形成。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关爱工作基础不够扎实,规划难以制订,资源不易共享,工作很难到位,合力无法形成。同时,个别部门对关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情况不理想,效果不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留守儿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把关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切实摆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程。
强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关爱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面广、量大、困难多的特点,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要借鉴舒城县的经验,依托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 党委领导,政府(妇儿工委)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 的长效机制,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有关政府部门及县、乡(镇)、村有关干部和学校的年度工作考核。二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的统计、监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留守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四要巩固和完善 代管家长 等制度,加强对 代管家长 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等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俱乐部、留守儿童食堂等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和参加社会、集体、文娱活动的需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条件成熟的时候,应尽快把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等设施建设,列为全省民生工程。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保障和指导、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可制定有关政策,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并可考虑给予一定标准的政府补贴;从扶贫基金或其他有关基金中专门划出一块,用于对部分特困留守儿童实施救助以及对认真履职的 代管家长 等的奖励、补助和表彰。
发展并凭托县域经济,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要积极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农民工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本地企业在招工的时候,在积极做好宣传和保证一定工资标准基础上,优先考虑录用留守儿童家长,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或附近找到工作,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创业潮,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外出务工。同时也要告诉家长,在决定外出谋生前一定要周密思考,多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前途。此外,应积极推动国家立法,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入学,接受具有一定教学和管理质量的义务教育。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研报告(2)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留守儿童的现状
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1500元,能维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不够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钱去买粮食。
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鼓励小孩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小孩的前途,自己读不好书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小孩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查了解,一条村只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影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心理情况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现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活泼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只有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不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这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继续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独立性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独立性都比较强,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点点的缺失,也能激励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是否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等有关呢?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可以看出关注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在支教的过程中领悟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研报告(1)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的要求,我们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调研,对全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关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已有163万农民进城务工,其中不少务工人员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子女异地入学入托困难等原因,无奈将孩子留在了家中,从而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未成年人总数为1473436名,留守儿童约有41万名(约占未成年人总数的27.8%),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约有31万名(小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中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一),处于学龄前的约有10万名。据某县统计,在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约占26.5%,由祖辈监护的约占62.1%,由亲友监护的约占9.86%。此外,还存在部分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情况,其中小学阶段有1048名,初中阶段有4069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留守儿童的成长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突出问题:一是身体健康问题。有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监护人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儿童,有时温饱得不到保证,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并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医疗条件。二是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三是学习成绩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农活、家务活的增多,往往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辍学。四是习惯养成问题。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以多给钱作为爱的补偿,养成了部分留守学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乱花钱、比阔气的坏习惯以及吸烟、迷恋网吧、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五是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管护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又很容易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容易酿成许多伤害事故。
主要做法
几年前,我市霍山县黑石渡镇一名留守儿童曾写下 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 的打油诗,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并开始踏上了解决 留守儿童 问题的 破题 之路。几年后的今天,在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指导下,包括霍山县在内的我市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关爱渠道不断拓宽,关爱内容不断丰富,关爱成效不断显现。各地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是加强关爱工作领导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得到了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视,关工委、妇联、共青团、教育等部门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大普查、大调研活动,努力采取实际措施,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各地制定了《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意见》、《关于实施农村留守儿童 暖心工程 的意见》;不少县区教育部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为切实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打下基础。霍邱县教育局还组织力量,对各乡镇学校关爱工作进行了督查。舒城县作为省、市级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实施县,县和各乡镇都成立了由政府负责人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下发有关文件并制定了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县领导组成立后,连续召开了县妇儿工委暨领导组全体成员单位会议、试点乡镇会议、工作汇报会议等,全面部署和推动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 ,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的良好风气。为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金寨、霍山等地的乡镇、学校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金寨县各村党支部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学习和日常行为情况;该县全军乡和青山镇等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服务流动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时专门设置 关爱留守儿童岗 ,采取结对帮教、关爱等办法,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并将关爱落实情况张榜公布。
二是积极探索推行 代管家长 等制度。针对留守儿童多为 隔代监护 ,监护人 无法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 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市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推行了 代管家长 等制度。这一制度采取自愿原则,鼓励教师、班主任、团干部、村干部、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有条件的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 代管家长 或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通过 一对一帮一 的结对帮扶形式,努力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找回失落的亲情,也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使这项制度收到实效,有的县区妇儿工委统一印发了聘书;舒城县有的中心学校还向全体 爱心家长 发出倡议书,号召他们与结对的儿童多交流、多接触,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有的乡镇还根据实际制订了 帮扶合同 ,明确 爱心家长 的帮扶责任。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包括社会热心人士)25114名,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支生力军,并涌现出一大批认真履行 代管 职责的先进人物。如舒城五显镇 爱心家长 王守法,悉心为留守儿童蒋云提供生活帮助、心理疏导,曾在该镇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汇报会上介绍做法。
三是通过学校主渠道实施关爱。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关爱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全市城乡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许多留守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舒城县从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出发,积极实施了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自我管理实践活动、定向培训监护人和班主任、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学校联系制度、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评价激励制度为内容的 八项行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霍邱县教育系统倡导各中小学开展 八个一 活动,即:签一份留守学生教育目标责任书、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开通长途热线并要求学生家长每两周至少与孩子或老师通一次电话、班主任每学期发给留守学生父母一封信、动员每个教师至少当好一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每学期为留守学生参加兴趣活动提供一次专题指导、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留守学生表彰大会、开通一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一个心语小信箱。在实施 八个一 的过程中,该县一些乡镇和学校还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实行了关爱留守学生信息卡等制度,千方百计拉近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距离。不少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并加强了对他们的生存、安全、法制教育,努力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全市目前共有各类家长学校2507所,在培训留守学生监护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裕安区作为全省第二批家庭教育现代化试点区,全区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努力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提高管护水平。舒城县连续举办了留守学生班主任和监护人培训班,该县高峰乡聘请五桥中心小学副校长邹书平在全乡各村开展巡回培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14场,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350名,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通过提供寄宿或托管实行管护。以来,经各级政府拨款,全市已建成30所寄宿制学校;一些地方在公办学校办学基础上,通过争取上级拨款和引入社会资金、个人集资等办法,新建男女生公寓和食堂,在较短时间内使公办学校具备了寄宿功能,解决了不少留守学生的实际困难。寿县保义镇民办兴华中学以寄宿制学校为依托,率先创建了 寿县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春学期共招收留守儿童766人,占该校学生总数的60.1%,为此学校进行了改建并兴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室外娱乐场所。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住宿、就餐、活动 三优先 ,督促留守学生与家长联系、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家访、招聘志愿者实施结对帮扶等措施,该校对留守学生积极实施关怀。今年,该校获得了省 留守儿童之家 的荣誉称号,全国妇联儿童部长和六安市委主要领导也前往看望慰问该校留守儿童。霍邱县岔路中心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教师集资等方式,建起了许多基础设施,实行封闭式的寄宿制管理,共招收寄宿制学生4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寄宿制开办以来,通过严格管理、实施关怀、加强帮扶等措施,许多留守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自理能力、集体意识、互助精神有了显著增强。金安区施桥镇大窑村支部书记张克平已连续五年通过与家长签协议的方式,在家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所,每学期为5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和监督辅导学习服务,同时还关心他们身心健康,给远离父母的孩子以家的温暖,为此他付出了许多心血。此外,有的乡村学校教师自发垫款建起学生食堂,有的利用家庭条件为留守学生提供收费寄宿。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近年来市妇儿工委组织了以 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为主题的六一慰问活动,市妇联、团市委等积极筹建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等场所。金寨、舒城等县也在部分乡镇创办了 留守儿童之家 并向全县推广。今年以来,舒城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让贫困留守儿童优先享受 春蕾计划 救助,给部分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向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等,据不完全统计,救助资金累计达10余万元。金寨县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期间,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把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各方面都加大了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救助、关怀力度。作为关爱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各地新闻宣传媒介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宣传报导力度,较好地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配合、促进了关爱工作的开展。
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把关爱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关爱办法和措施不多,已开展的关爱工作广度、深度不够,一些留守儿童仍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对开展关爱工作还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无私奉献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受工作力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关爱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等等。
二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要得不到满足。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需要寄宿的学生有228179人,已寄宿58935人(其中留守儿童28084人),未寄宿169244人(其中留守儿童132553人)。由于缺少足够数量的寄宿学校,不少留守儿童尤其是小学留守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独立生活且无人照看的留守儿童,仍然缺乏进入寄宿学校就读的机会。一些寄宿学校(包括社会个体开办的托管中心等)规模还比较小,条件比较差,又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开办条件、生活保障、安全保障、教学质量、亲情关怀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三是关爱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协调。有的地方妇联、团委、教育、文明办等部门往往从各自系统要求出发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安排,政府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长效工作机制未能形成。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关爱工作基础不够扎实,规划难以制订,资源不易共享,工作很难到位,合力无法形成。同时,个别部门对关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情况不理想,效果不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留守儿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把关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切实摆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程。
强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关爱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面广、量大、困难多的特点,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要借鉴舒城县的经验,依托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 党委领导,政府(妇儿工委)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 的长效机制,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有关政府部门及县、乡(镇)、村有关干部和学校的年度工作考核。二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的统计、监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留守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四要巩固和完善 代管家长 等制度,加强对 代管家长 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等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俱乐部、留守儿童食堂等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和参加社会、集体、文娱活动的需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条件成熟的时候,应尽快把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等设施建设,列为全省民生工程。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保障和指导、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可制定有关政策,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并可考虑给予一定标准的政府补贴;从扶贫基金或其他有关基金中专门划出一块,用于对部分特困留守儿童实施救助以及对认真履职的 代管家长 等的奖励、补助和表彰。
发展并凭托县域经济,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要积极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农民工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本地企业在招工的时候,在积极做好宣传和保证一定工资标准基础上,优先考虑录用留守儿童家长,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或附近找到工作,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创业潮,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外出务工。同时也要告诉家长,在决定外出谋生前一定要周密思考,多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前途。此外,应积极推动国家立法,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入学,接受具有一定教学和管理质量的义务教育。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研报告(2)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留守儿童的现状
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1500元,能维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不够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钱去买粮食。
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鼓励小孩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小孩的前途,自己读不好书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小孩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查了解,一条村只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影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心理情况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现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活泼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只有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不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这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继续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独立性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独立性都比较强,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点点的缺失,也能激励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是否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等有关呢?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可以看出关注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在支教的过程中领悟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研报告(1)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的要求,我们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调研,对全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关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已有163万农民进城务工,其中不少务工人员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子女异地入学入托困难等原因,无奈将孩子留在了家中,从而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未成年人总数为1473436名,留守儿童约有41万名(约占未成年人总数的27.8%),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约有31万名(小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中学阶段的约有三分之一),处于学龄前的约有10万名。据某县统计,在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约占26.5%,由祖辈监护的约占62.1%,由亲友监护的约占9.86%。此外,还存在部分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情况,其中小学阶段有1048名,初中阶段有4069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留守儿童的成长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令人堪忧的突出问题:一是身体健康问题。有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监护人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儿童,有时温饱得不到保证,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并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医疗条件。二是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三是学习成绩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农活、家务活的增多,往往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逃学辍学。四是习惯养成问题。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以多给钱作为爱的补偿,养成了部分留守学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乱花钱、比阔气的坏习惯以及吸烟、迷恋网吧、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五是安全保障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管护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又很容易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容易酿成许多伤害事故。
主要做法
几年前,我市霍山县黑石渡镇一名留守儿童曾写下 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 的打油诗,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注意并开始踏上了解决 留守儿童 问题的 破题 之路。几年后的今天,在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指导下,包括霍山县在内的我市各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关爱渠道不断拓宽,关爱内容不断丰富,关爱成效不断显现。各地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是加强关爱工作领导并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得到了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视,关工委、妇联、共青团、教育等部门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大普查、大调研活动,努力采取实际措施,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各地制定了《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意见》、《关于实施农村留守儿童 暖心工程 的意见》;不少县区教育部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为切实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打下基础。霍邱县教育局还组织力量,对各乡镇学校关爱工作进行了督查。舒城县作为省、市级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实施县,县和各乡镇都成立了由政府负责人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下发有关文件并制定了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县领导组成立后,连续召开了县妇儿工委暨领导组全体成员单位会议、试点乡镇会议、工作汇报会议等,全面部署和推动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 ,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的良好风气。为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金寨、霍山等地的乡镇、学校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金寨县各村党支部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思想、学习和日常行为情况;该县全军乡和青山镇等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服务流动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时专门设置 关爱留守儿童岗 ,采取结对帮教、关爱等办法,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并将关爱落实情况张榜公布。
二是积极探索推行 代管家长 等制度。针对留守儿童多为 隔代监护 ,监护人 无法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 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市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推行了 代管家长 等制度。这一制度采取自愿原则,鼓励教师、班主任、团干部、村干部、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有条件的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 代管家长 或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通过 一对一帮一 的结对帮扶形式,努力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找回失落的亲情,也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使这项制度收到实效,有的县区妇儿工委统一印发了聘书;舒城县有的中心学校还向全体 爱心家长 发出倡议书,号召他们与结对的儿童多交流、多接触,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有的乡镇还根据实际制订了 帮扶合同 ,明确 爱心家长 的帮扶责任。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爱心家长 (包括社会热心人士)25114名,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支生力军,并涌现出一大批认真履行 代管 职责的先进人物。如舒城五显镇 爱心家长 王守法,悉心为留守儿童蒋云提供生活帮助、心理疏导,曾在该镇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汇报会上介绍做法。
三是通过学校主渠道实施关爱。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关爱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全市城乡许多学校在这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许多留守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舒城县从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出发,积极实施了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自我管理实践活动、定向培训监护人和班主任、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学校联系制度、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评价激励制度为内容的 八项行动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霍邱县教育系统倡导各中小学开展 八个一 活动,即:签一份留守学生教育目标责任书、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开通长途热线并要求学生家长每两周至少与孩子或老师通一次电话、班主任每学期发给留守学生父母一封信、动员每个教师至少当好一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每学期为留守学生参加兴趣活动提供一次专题指导、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留守学生表彰大会、开通一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一个心语小信箱。在实施 八个一 的过程中,该县一些乡镇和学校还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实行了关爱留守学生信息卡等制度,千方百计拉近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距离。不少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并加强了对他们的生存、安全、法制教育,努力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全市目前共有各类家长学校2507所,在培训留守学生监护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裕安区作为全省第二批家庭教育现代化试点区,全区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努力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提高管护水平。舒城县连续举办了留守学生班主任和监护人培训班,该县高峰乡聘请五桥中心小学副校长邹书平在全乡各村开展巡回培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14场,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350名,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通过提供寄宿或托管实行管护。以来,经各级政府拨款,全市已建成30所寄宿制学校;一些地方在公办学校办学基础上,通过争取上级拨款和引入社会资金、个人集资等办法,新建男女生公寓和食堂,在较短时间内使公办学校具备了寄宿功能,解决了不少留守学生的实际困难。寿县保义镇民办兴华中学以寄宿制学校为依托,率先创建了 寿县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春学期共招收留守儿童766人,占该校学生总数的60.1%,为此学校进行了改建并兴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室外娱乐场所。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住宿、就餐、活动 三优先 ,督促留守学生与家长联系、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家访、招聘志愿者实施结对帮扶等措施,该校对留守学生积极实施关怀。今年,该校获得了省 留守儿童之家 的荣誉称号,全国妇联儿童部长和六安市委主要领导也前往看望慰问该校留守儿童。霍邱县岔路中心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和教师集资等方式,建起了许多基础设施,实行封闭式的寄宿制管理,共招收寄宿制学生40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寄宿制开办以来,通过严格管理、实施关怀、加强帮扶等措施,许多留守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自理能力、集体意识、互助精神有了显著增强。金安区施桥镇大窑村支部书记张克平已连续五年通过与家长签协议的方式,在家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所,每学期为5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和监督辅导学习服务,同时还关心他们身心健康,给远离父母的孩子以家的温暖,为此他付出了许多心血。此外,有的乡村学校教师自发垫款建起学生食堂,有的利用家庭条件为留守学生提供收费寄宿。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近年来市妇儿工委组织了以 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为主题的六一慰问活动,市妇联、团市委等积极筹建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等场所。金寨、舒城等县也在部分乡镇创办了 留守儿童之家 并向全县推广。今年以来,舒城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让贫困留守儿童优先享受 春蕾计划 救助,给部分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向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等,据不完全统计,救助资金累计达10余万元。金寨县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期间,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把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各方面都加大了对贫困留守儿童的救助、关怀力度。作为关爱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各地新闻宣传媒介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宣传报导力度,较好地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配合、促进了关爱工作的开展。
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把关爱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关爱办法和措施不多,已开展的关爱工作广度、深度不够,一些留守儿童仍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对开展关爱工作还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 代管家长 代理家长 无私奉献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受工作力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关爱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等等。
二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要得不到满足。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需要寄宿的学生有228179人,已寄宿58935人(其中留守儿童28084人),未寄宿169244人(其中留守儿童132553人)。由于缺少足够数量的寄宿学校,不少留守儿童尤其是小学留守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独立生活且无人照看的留守儿童,仍然缺乏进入寄宿学校就读的机会。一些寄宿学校(包括社会个体开办的托管中心等)规模还比较小,条件比较差,又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开办条件、生活保障、安全保障、教学质量、亲情关怀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三是关爱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协调。有的地方妇联、团委、教育、文明办等部门往往从各自系统要求出发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安排,政府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长效工作机制未能形成。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关爱工作基础不够扎实,规划难以制订,资源不易共享,工作很难到位,合力无法形成。同时,个别部门对关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情况不理想,效果不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留守儿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把关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切实摆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议程。
强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关爱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面广、量大、困难多的特点,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要借鉴舒城县的经验,依托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 党委领导,政府(妇儿工委)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 的长效机制,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有关政府部门及县、乡(镇)、村有关干部和学校的年度工作考核。二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的统计、监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留守儿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四要巩固和完善 代管家长 等制度,加强对 代管家长 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等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俱乐部、留守儿童食堂等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和参加社会、集体、文娱活动的需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条件成熟的时候,应尽快把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等设施建设,列为全省民生工程。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保障和指导、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可制定有关政策,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并可考虑给予一定标准的政府补贴;从扶贫基金或其他有关基金中专门划出一块,用于对部分特困留守儿童实施救助以及对认真履职的 代管家长 等的奖励、补助和表彰。
发展并凭托县域经济,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要积极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农民工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本地企业在招工的时候,在积极做好宣传和保证一定工资标准基础上,优先考虑录用留守儿童家长,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或附近找到工作,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外出务工潮变成回乡创业潮,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外出务工。同时也要告诉家长,在决定外出谋生前一定要周密思考,多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前途。此外,应积极推动国家立法,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入学,接受具有一定教学和管理质量的义务教育。 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研报告(2)
此次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地点在清远市阳山县七孔元江小学,在为期7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走访特困户、与留守儿童交流等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留守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留守儿童的现状
家庭的经济来源
家庭的经来源主要有两类
(1)父亲或母亲及夫妇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时节的时候才回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有1500元,能维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养猪,种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大部分。由于地不够所以种植的农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钱去买粮食。
重视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视小孩的教育,鼓励小孩读书,认为读书能改变小孩的前途,自己读不好书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头地,就算卖田卖地也要供小孩读书,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对教育不太重视,由于思想观念差,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没有想到长远的,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外出打工,具调查了解,一条村只有一个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没读完初中的占十分之三。
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比例偏高,隔代抚养隐忧重重
双亲均在外工作的儿童直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直接对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产生影响;仅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也会导致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对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响。普遍存在的隔代抚养容易使留守儿童的思想观念差,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心理情况良好
经过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相处,发现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很乐观、活泼也很主动的与人交流,只有个别的人显得比较内向和不够主动,但经过我们志愿服务队成员的耐心引导和关系,他们也很快融入我们这个团队中,脸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比较良好,但仍需我们的帮助,继续去关注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去适应这个社会。
(3)对亲情的渴望
留守儿童十分渴望亲情,儿童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感情也分敏感,对亲情的渴望真实反映他们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对父母之情的冷淡,对亲情的冷漠,从而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4)独立性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个人独立性都比较强,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管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点点的缺失,也能激励他们早日自立、自强,也许正因为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是否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等有关呢?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对策
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生活、生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多做贡献。第一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二,建立家访制度,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从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调查报告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
通过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可以看出关注留守儿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在支教的过程中领悟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应该有一桶水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78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81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