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综合报告 > 分析报告
栏目

贫困村分析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11-15 热度:11

【导语】贫困村分析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贫困村分析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贫困村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贫困村分析报告

【第1篇】贫困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范文

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在县级帮扶部门的帮扶下,在县扶贫移民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原则,以重点帮扶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为核心,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我乡扶贫攻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我乡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孔溪乡距离青川县城5公里,幅员面积80.6平方公里,辖6村1社区,有农户2029户7000余人。6月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乡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精准扶贫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末全省农村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2736元为识别标准,按照“五步两公示”法在全乡识别出贫困户391户1072人;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出3个贫困村,即红林村、遥林村和碓坪村。联合青川县财政局、青川县国资局、恒兴国投公司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规划脱贫项目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抓好项目落实,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截止目前,已经完成青峰村(花园社区)28户,54人的脱贫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波任副组长,各党委委员任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韩帅为专职扶贫开发工作人员,确保了该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二是结合“双联”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新村,组建7个驻村工作组,分别进驻7个行政村,与村干部一道开展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情况统计、脱贫项目规划和结对帮扶等各项工作。三是落实了工作经费。我乡预算专项工作经费25000元,为扶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六大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委办〔2022〕64号)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青川县2022—综合治贫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委〔2022〕249号)等文件精神。经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孔溪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具体任务,建立健全了县级帮扶部门、乡、村资源整合综合治贫的扶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

(三)层层落实,部署周密

县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后,我乡立即组织召开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尤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培训,使大家全面、准确掌握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政策、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方法、步骤、要求等。明确驻村领导为联村帮扶队队长,指导各村开展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广泛宣传,培训到位

为扎实做好贫困户识别工作,乡政府通过政务公开栏、各村通过村务公开栏、开坝坝会等方式宣传扶贫及建档立卡的相关政策。同时,基于农村广大贫困群众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特别是一些困难群众不识字和白天忙农活的实际,各村成立宣传小组,上门面对面宣传讲解,帮助群众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使他们真正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贫困户识别期间,我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的干部共24人,向农户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把政策讲清、把程序讲透,把要求讲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保障了识别过程中群众的参与率。

(五)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

各村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民主初选会议,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全面了家庭实际情况。把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和老弱病残等明显弱势群体人员的家庭优先纳入贫困人口范畴,然后根据调查收入低于新标准2736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对拟定贫困户由村民主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对拟定的贫困户进行不低于7天的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评议、公示中出现的问题。乡政府在收到各村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后,按照“入户调查,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原则,迅速安排工作人员对各村上报情况进行了实地复核,做到摸排全面,调查详实,登记准确,定性合理,全面实行阳光识别确认,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甄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六)建立干部帮扶机制,确保贫困户早日脱贫

一是进一步明确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帮扶部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具体职责,更加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切实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到底实现全面脱贫,确保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生活。二是明确规定帮扶干部要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及致贫原因,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具体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生产发展、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七)落实扶贫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年终由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对各站办所和各村扶贫开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考评挂钩。对帮扶干部帮扶情况进行督查,年终纳入干部年度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机制,我乡与有扶贫项目的村签订了项目实施责任书,明细考核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违规现象将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同时在每个项目实施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人员,专项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不结束,人员不撤离。

三、工作成效

(一)建档立卡工作

我乡严格按照宣传发动、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步骤,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了3个贫困村和391户1072人的贫困户的识别和建档立卡数据更新工作。同时加强监测评估,对扶贫户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对贫困户实行了“一户一档”管理,对达到脱贫标准的农户及时脱贫,对信息有变动的贫困农户及时录入系统,实现了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真正使贫困户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和帮助。

(二)结对帮扶工作

按照干部驻村工作要求,结合“双联”工作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全乡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原则,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剑、4个县级部门、乡属单位及村社干部组成的扶贫帮扶工作队和工作组进行全覆盖驻村结对帮扶,县级帮扶部门均派出工作人员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真正做到“一村一帮扶工作组、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达到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的目的。截止目前,所有扶贫工作组成员已经全部到位并分别与贫困户见面,各成员通过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民意,找准贫困原因和发展瓶颈,从项目、资金、信息、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发展脱贫项目,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4个县级帮扶部门在春节前夕,对我乡35户贫困户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资金1万元。帮扶部门积极为贫困户谋划产业发展,今年对贫困户已栽植的茶园进行了管护和浇灌,帮助群众新栽核桃树30亩,解决支农资金30万元,用于红林村特困村建设,落实一事一议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王家坪至汪家湾社道硬化,落实资金10万元用于红林村社道建设奖补。为红林村93户贫困户发放鸡苗930只,助力贫困户产业发展。在结对帮扶工作中,帮扶部门出资出力,真帮实扶,帮扶干部心系困难群众,为下步脱贫解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扶持工作

我乡将产业发展作为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的重要抓手,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围绕全县主导产业,以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结合我乡的优势产业,提高贫困户的造血能力。今年截止目前全乡新发展茶叶200亩,管护茶园2022亩,新栽植核桃3000亩,其中良种嫁接核桃栽植300亩,发展竹荪400亩,魔芋500亩,肉羊1000余只,生猪7850头,椴木木耳500000棒。下半年计划新栽核桃1600亩,新栽茶叶300亩,管护茶园1万亩。

发放产业贴息贷款1200余万元,目前已发放贴息贷款800余万元,为产业大户创业和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教育培训工作

我乡组织农业技术培训35次,对贫困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其中包括茶叶种植技术培训、魔芋种植技术培训、核桃种植嫁接培训、银杏管护培训、餐饮服务培训等。累计参加培训210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农业技术培训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明白人,一个致富能手。

(五)基础设施工作

一是村道硬化工程。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在碓坪村硬化道路0.6公里、新建碓窝坪漫水桥1座、实施三盘至碓坪路面路基工程7.9公里。在红林村硬化道路9.2公里,组织群众一事一议新建社道16公里。在遥林硬化道路2.4公里,修复水毁路面5.4公里。在弓家河村修复水毁路面4公里,便民桥3座,硬化路3公里。在花园社区沥青摊铺路面0.3公里。在三盘村硬化道路1.1公里。在青峰村硬化道路0.8公里。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生产运输难的问题。二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处,目前已完成3处,2处正在实施之中。在碓坪、花园社区、青锋、和弓家河四个村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改造耕地160亩,在花园社区和弓家河村实施口粮地改造工程,建设渠堰1800米,建成后将解决500亩农田地的灌溉问题,同时建成机耕道2.4公里,建成以堤代路1处。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乡扶贫攻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乡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户信息掌握不够准确。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在扶贫攻坚工作开始之初,就没有将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核实准确,导致录入系统的个别贫困户信息与真实信息存在偏差,后期调整难度大。

(二)道路交通仍是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近几年,虽然通过争取交通部门项目资金,对通村主干道和部份社道进行了硬化,提高了道路质量,但三盘到碓坪村的通村路因广平高速施工便道影响目前仍然是泥碎路,因项目资金匮乏,全乡还有部分社不通路或是存在断头路,贫困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成本高,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增加了脱贫解困的难度。

(三)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规划项目难以实施。部分因病、因残和年老体弱的贫困户自身无发展能力,需要通过政策兜底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观念还未转变过来,缺乏自觉改变落后面貌、摆脱贫困的主动性,等、靠、要严重,致使扶贫攻坚工作进展缓慢。

(四)缺少项目资金支持,脱贫任务艰巨。我乡有省定贫困村3个,贫困户391户1072人。今年我乡脱贫解困的任务为45户165人,扶贫攻坚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去年至今,上级拨付至我乡的扶贫专项资金仅有45万元,无充足的资金保障扶贫开发项目建设,脱贫解困任务艰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乡将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产业项目,倾力打造新农村新农居,扎实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引导贫困户转化思想意识,主动积极脱掉贫困的帽子。用四个强化来做好下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做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下一步我乡将制定出时间表,细化扶贫方案,确保底之前完成我乡391户,1072人的脱贫目标,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生活。

二是进一步争取项目支持,多为老百姓做实事。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增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加快推进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优势,因户施策,推动全乡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灵活方式,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采取“抓典型、树样板、搞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方式,抓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转移不放松,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深化和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千方百计地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确保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各项任务目标。

四是强化创新扶贫机制。在积极的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工作上下工夫,广泛的吸纳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扶贫。积极探索特殊贫困户的脱贫帮扶机制,确保底全面实现脱贫。

各位代表,扶贫开发工作是我乡今年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是检验我乡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标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和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敢于亮剑的精神,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严格贯彻落实扶贫政策,打赢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让孔溪贫困农户早日脱贫奔康,将孔溪建设成为县城真正的后花园。

六、生态移民工作

全面开展搬迁扶贫,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科学规划选点,集中安置生态环境脆弱、生活条件落后、交通不便的高山贫困农户,坚持尊重群众自愿的原则,调查摸底上报确定移民搬迁对象,到计划完成搬迁16户。

(八)农村庭院建设工作

在全乡长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建设垃圾收集屋11个,设置垃圾桶25处,全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开展清杂去乱活动,重点搞好村旁、路旁、宅旁、沟旁的卫生整治,贫困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实施庭院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拆除危旧房10出,建设花台124米,硬化院坝1700平方米,硬化入户路1630平方米,立面改造4300平方米,改厨8户,改厕10户,贫困户的居住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九)党建保障

强化贫困村阵地建设,对遥林村和红林村支部活动阵地进行了维修,为碓坪村支部活动阵地接通了宽带,保障了党员e家平台设备正常使用,为贫困村支部开展学习和各项活动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对村“两委”干部的管理,严格村干部上班值班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强化贫困村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去年乡党委通过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考试,为各村(社区)选出了优秀的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组织他们参与村两委日常工作,今年从后备干部中每个村(社区)安排了一名支部副书记,进行继续培养。强化县级帮扶部门对贫困村党建工作的帮带,今年县级帮扶部门落实了4名干部分别到我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帮助解决贫困村支部在党建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充实了贫困村支部力量。强化志愿服务活动,乡党委和各支部严格按照党员义工日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要求,到贫困村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党建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第2篇】贫困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回顾自己25年的工作生涯,发现我在物资企业经商xx年,在行政单位工作至今xx年。经商、机关工作生活了25年,唯独没有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农村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带着疑问,我选择到贫困村小蒙屯村去挂职当第一书记。选择下乡挂职,我的初衷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人生,更好地为将来写作积累生活素材。因为我爱好文学,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作家。我想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验农村生活,通过观察最基层最低层人民的生活,积累素材,让今后的写作更接地气、更接近现实。

当我在农村生活几个月之后,我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比城市生活条件差远了。如何缩短城乡差距?农民群众需要什么?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写什么?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我要写的内容。

首先,我想目前我要写的文章应该是写实文章。比如写调研报告,要写出农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我初试小牛刀,试着把论文《“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才能做新农村建设及扶贫工作——以泉水镇小蒙屯村为例》参加“钦州市扶贫攻坚论坛”论文比赛获得三等奖。这篇论文中我从农民致富的角度去思考,我发现农民一是需要致富信息。干什么能多挣钱?种什么、养什么能多挣钱、挣大钱?农民二是需要技术培训。农民迫切需要各种科学技术,目前主要需要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农民三是需要资金扶持。有致富路子和生产技术,没有资金生产启动不了,只要有了资金,才能生产产品,有了产品才能创收。为了解决农民的这些需要,国家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干部驻村扶贫机制。农村扶贫工作要如何开展最有效?我认为,扶贫既要注重“输血”(即直接给予农民资金及物质支持),更要注重“造血”(即对农民要进行自力更生的思想教育,还要进行产业技能、市场意识等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培训)。对于相对贫困落后的村庄而言,有了“输血”的注入,如再注重“造血”功能的提高,采取“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的工作方法,则既能使当地农民解决当前的困境,又能获得长期的自力更生的生存能力并由此产生长效的收益,农民逐渐实现经济独立,不再依赖政府的扶贫救济,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体现扶贫开发的意义,这才是推进扶贫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和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

这个小收获让我更加相信真实的能给人提供参考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我希望在以后的农村工作生活中要从不同角度去调研,挖掘不同领域比如基层党建工作、计生工作、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助增收、民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题材,力求写出一些有见解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领导作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我要搞文学创作。写散文,写小说,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俗话说“好文章千古传诵”。我虽然没有很好的文才,但是,我热爱文学,我也许不会写出很优美的文章,但我直感我会成为一个有正义感能传播正能量的好作家。我希望拿起一支拙笔写出充满激情的充满斗志的文章,来鼓励更多的人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多做贡献。这世上雄才大略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而且大多数是农村人。如何发挥众多普通农村人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去推进社会改革发展才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我要写的题材。

一直以来,我认为中国一定要发展文化教育与发展经济双管齐下才能打造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教育是个很重要的事业。思路决定出路、头脑指挥手脚。有好思想好心态的人才会有干事创业的冲劲。而一个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依靠学习。“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提高国民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让农民多受到好的教育,才是缩短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中国要全面走向小康社会,就要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城市辐射农村,如果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水平相当,那么社会才会稳定,全面走向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也许就是党委政府下派机关领导干部去下乡建设新农村及扶贫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下乡挂职的两年时间里,我一定要做到八个字“多走多说多做多写”。多走,就是多走村入户搞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多说,就是多宣传鼓动,把好思想灌输给农民,提高农民思想素质;多做,就是多跑上级部门找经费,多做好事实事,为农民谋利益;多写,就是多写反映基层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的文章。

我到乡下挂职工作已经差不多一年了,一年来我与所驻村的村委干部打成一片,感情融洽,大家一起为“美丽乡村”(扶贫)工作出谋划策,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虽然乡下的物质条件比市里的差,但是,我能克服这些不足。相反,我很喜欢在乡下工作,因为能在乡下甩开膀子为农群众办实事好事,得到农民群众热情欢迎和尊敬感觉很好。而且乡下的田园风光很美丽,不用花钱旅游就可以看到一望无际平坦的田野和美丽的绿树红花,这些对我来说就足够让我开心的了。

【第3篇】关于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习、边调研”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牵头组织农发办等部门对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贫困村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我县总人口45.27万人,农业人口39.98万人,耕地116.37万亩,水田3.27万亩,水浇地0.27万亩,水平梯地45.57万亩,80%以上属中低产田,人均耕地1.6亩。目前,全县未通过上级验收的贫困村尚有119个,贫困人口8.15万人。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贫困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我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区和秦岭山系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据对关口镇干沟村的调查:该村有68户230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有耕地400余亩,10亩以上联片耕地几乎没有,大部分是几分或是几亩分散在一沟两岸的山坡上;虽然修通了简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沟而上,到了夏季洪水冲刷便没有公路,农用物资还是靠肩挑背驮;九十年代,农户集资拉通了两相照明电,由于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线路损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头上电灯,桌上油灯”。

二是人口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发展步伐太慢。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表明,全县贫困户劳动力受教育面很小,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27.6%,由于劳动力素质低,只能从事简单或低收入的生产活动,收入水平低,难以脱贫。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低收入人口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我县处于秦巴山区,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特别是高山贫困户所在地更是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无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危害程度。据XX年对25个贫困村3407户的调查,因自然灾害致贫达312户,占调查总农户数的9.2%。

四是疾病、伤残、弱智、子女上学成为贫困的重要原因。我县农民大部分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剩下的那一少部分正好是贫困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特别是贫困户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据XX年对25个贫困村3407户的调查,因疾病、弱智致贫达439户和376户,分别占调查总农户数的12.9%、11.3%。自90年代以来,农村家庭子女上学已成为家庭贫困的又一因素,大多数农村家庭对子女考上大学既喜又忧,喜的是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能摆脱贫困,忧的是考上大学学费高却供不起,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借债又导致这些家庭步入贫困行列。

二、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贫困人口收入增长为目标,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积极落实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等综合措施,切实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扶贫责任。我县坚持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考核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把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列入农村工作重点,全面落实了县级领导挂联乡镇和扶贫重点村(特困村),县直部门包扶重点村,乡镇干部狠抓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县扶贫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3次以上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各乡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从宣传政策入手,积极引导和组织干部群众投身于扶贫开发,扎扎实实搞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坚持政府统筹,实施资源整合。我县对列入计划的贫困村建设,逐村规划,集中投资,先难后易,分批实施,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坚持“政府统筹、项目捆绑、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突出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治理、技能培训四大重点,做到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五到村。各相关部门以重点村为平台,依照立项衔接计划的要求,科学编制贫困村建设规划,逐项落实扶贫资金。另一方面由县扶贫办牵头,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把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和重点村项目建设的扶贫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水利资金、国绩资金、交通补助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农电资金、教育普及资金、卫生补助资金以及帮建单位的帮扶资金等集中捆绑使用,从而形成了共同支持贫困村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启动一个、建成一个、脱贫一个、验收一个、出列一个。

三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各地以整村推进为契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烤烟、蚕桑、林果、中药材、劳务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良种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扶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培育农民经纪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166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产业建园17余万亩,人均达到1亩以上经济园。吕河镇冬青村发展狮头柑1160亩,仅此一项每年户均收入过万元,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化格局。贫困村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脱贫步伐。

四是创新扶贫机制,注重扶贫效果。在严格执行省市有关政策和《旬阳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旬阳县财政扶贫资金直通车管理办法》、《旬阳县重点村和移民搬迁管理办法》、《旬阳县重点村和移民搬迁建设验收办法》等文件规定的基础上。我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抓扶贫村落实“三个一”制度,联系扶贫村的县级领导每年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办公会,每季度到村察看一次项目建设,每月过问一次项目进展情况;对规划内新启动的扶贫重点村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要求参与竟标村各类捆绑资金不得低于150万元,并结合村级班子情况、村民意愿和投入能力情况、乡镇过去已启动重点村规划项目完成情况、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确定下年度的重点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贫困群众全面参与扶贫项目选定和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项目实施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扶贫资金、项目和贫困户名单在村内张榜公布、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强化督导考核,确保任务落实。今年,县上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作为县对乡镇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县扶贫办制定了详细的县对乡镇扶贫开发考核细则,明确了每一项工作的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间。县扶贫办内部也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考评办法,严格实行干部职工连片包乡制和绩效考核奖惩制,将扶贫工作同个人业务一起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三、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据XX年统计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925元以下的贫困村165个村(不包含XX年确定的25个特困村)、占全县34.8%,贫困人口14.1万人(不包括五保救济户),占农业总人口的35.36%。其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6.59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6.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625-865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7.51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8.8%。XX年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这个中心,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贫困人口从XX年的14.1万下降到2011年的8.15万。截止目前,在规划的165个扶贫重点村中,全县共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166个(含XX年新规划的25个特困村),已通过省、市验收71个,在建95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437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875万元,部门捆绑资金19447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劳拆款)XX6万元。

一是贫困村建设态势良好,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县各级各部门以实施整村推进为平台,紧紧围绕修路、引水、通电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据统计,启动建设的166个贫困村,新修、改造村组道路1422.1公里,硬化村组公路605.8公里,完成农网改造942.4杆公里,建成人饮工程826.6公里,新修水窖9084口,使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产业扶贫初显成效,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多年来,我县坚持以产业开发贯穿扶贫工作始终,走出了一条“因村制宜选产业,项目配套促产业,信贷扶贫扶产业,完善机制保产业”的产业扶贫路子,各村坚持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烟、桑、畜、矿、姜等主导产业,人均达到1亩以上经济园,拓宽了农民增收来源,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增收问题,贫困户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我县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2011年全省百万贫困户增收工程现场会推广了我县贫困村产业建设的经验。

三是技能培训得到加强,贫困户素质有所提高。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扶贫先扶智的理念,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不同区域、不同主导产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使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在启动实施的重点村中,80%以上的贫困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输出6600余人,稳定并扩大了就业人数和就业渠道。达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预期目的。

四是贫困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启动建设的贫困村能够以“四改三建两通一推广”为抓手,狠抓以改灶、改厕、改圈、改院为主的旧房改造,“圈、厕、沼”三位一体的沼气建设。启动建设“四改三建”示范户1.5万户,新建沼气池3846口。使原来重点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据调查,红军乡鱼塘、中湾、丰积、庄院、红军、周家6个贫困村,四改三建示范户建家800多户,占6个村总农户数的70%以上,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贫困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修缮、新建校舍37所7173平方米,为贫困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夯实了基础。新建村级医疗室75个4500平方米,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医难问题。新建村级活动室123个7458平方米,为村级两委提供了活动场所,促进了村级自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这些都为贫困村加速脱贫创造了条件。

四、贫困村建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增加扶贫重点村的数量,提高扶贫重点村财政扶持资金。我县十年规划有165个扶贫重点村,当时全县有行政村373个,没有列入规划的村208个,这些村仍有相当多的贫困院落和贫困户,他们也需要相应的投入扶持,建议县上向中省争取,将这些村列入扶贫计划。“十五”期间,我县实施行政村合并,合并后的行政村人口大部分都在1500人左右,一个行政村面积一般在15平方公里以上,加之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建设任务十分坚巨。目前中省下达每个重点村20-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不足修一条几公里的村组简易公路。多年来实践证明,一个贫困村建设需要投入至少200万元左右,建议县上向上争取,提高扶贫重点村财政扶持资金。

二是继续加大项目资金捆绑力度。扶贫重点村大多处于高山区,基础条件恶劣,群众收入不高,缺乏建设资金,虽然县上落实了“整村推进,资金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但贫困村多,项目资金有限,在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资金捆绑难的问题。各部门由于各种原因限制,项目资金捆绑难,落实更难,单靠扶贫部门给每个重点村25-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很难解决贫困村的突出问题。

三是加大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村贫困的主要根源是贫困人口劳动力素质底,没有一技之长。多年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是扶贫治本之策,是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充分开发利用贫困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规模,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第4篇】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xx镇xx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西部,辖33个村民组(法定组28个,自然组5个),现有910户32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60户941人,其中五保25户28人、低保85户232人。度,全村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7800元,度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9360元。

xx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3亩、林地面积1980亩,茶园850亩、桑园950亩,其中高标准茶园400亩,桑园300亩。

xx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xx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15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2人组成工作组,利用3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xx村由县供销社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25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25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xx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98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五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单位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在外务工,因工作环境、安全防护条件比较差,患上了内风湿、致残等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25户贫困户98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镇政府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缺少致富门路,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二是缺少致富资金,以种植水稻、小麦和发展少数种桑养蚕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制定扶贫计划

(一) 要实施产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造血不足的问题。我们和牵头单位xx经济开发区一道和村三委多次座谈,参与村脱贫攻坚方案制定,主要包括实施光伏扶贫,村级120kw光伏发电站已并网发电,能确保村每年集体收入达12万元;家庭光伏发电贫困户全覆盖。

(二)实施科技扶贫。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利用村内两个服装厂、建筑工程老板、在外打工领先者,优先招收贫困户家庭人员务工增加收入。

(三) 实施基础设施扶贫,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xx村修组级水泥路7.5公里、河坝500米、田间沟渠2000米、田间道路2.1公里、山塘6口;整理组级路边5公里,等待项目铺路面;已建饮水工程2座,收益人口1700人。

(四) 实施就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户劳务增收的问题。引进养兔基地近10亩,工程已经开工;利用村内两个服装厂、建筑工程老板、在外打工的领先人士,优先招收贫困户家庭人员务工;对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扶贫,目前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当中,确保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的雨露,抓住机遇摆脱贫困。实施就业脱贫33户。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争取到大别山革命老区道路硬化项目资金50万元;154万农发项目在村实施;在河口组新建为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村庄清洁工程争取到县级美好乡村点,项目启动资金50万元,通过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的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在河口组新建为民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村庄清洁工程,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和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了乡风文明、团结和谐的美丽新xx。

(六)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为36户贫困户解决住房问题,同时摆脱贫困。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的动态数据库,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实施产业扶贫、实施科技扶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第5篇】乡镇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作为班子一把手,带头学习,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查找问题和整改问题,带头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自我局3月18日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带领局相关干部多次深入_____乡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乡基本情况

二、工作成效

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建设六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

3、劳务产业:加强务工技能培训,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到每户有一名 明白人,有组织的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人/年。

4、培育专合经济组织:新成立柴胡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420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180户。

通过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成功探索出了银杏、核桃+药材、魔芋、土鸡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形成乡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大力实施基础强农工程

3、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全面改造了村内高压、低压线路,切实保障了农户生产生活用电。

4、清洁能源有效推广。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节能灶等新型能源,农户推广面75%。

(三)以改善农户生活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农居改善工程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府补助、农户主体的原则,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农户庭院三建五改建设,对现有贫困户的房屋、院坝、圈道进行改造,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00平方米,改圈厕4000平方米,旧房屋拆除3000平方米,院坝硬化5000平方米,入户路硬化15000平方米,建设沼气池350口,庭院绿化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卫生厕所4个。全乡四个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庭院整洁的新农村雏形。

(四)以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1、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农民参合率达到98%以上;提升村级文化活动室,规范管理好村级活动阵地,方便群众办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十大救助制度,推行好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做到应保尽保。

3、建成了平安乡村。建立十二户联洁联防制度,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98%以上。

(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培养文明型农民,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培养技能型农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85%以上;培养守法型农民,增强农民依法办事意识;培养创业型农民,落实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引进、开发适合农民创业增收的项目。

(六)以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组织创新工程

1、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坚持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尤其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群众对两委班子满意率98%以上。提升党员致富带动能力,组织农村党员开展一帮一活动,全乡78名党员帮扶特困户78户。

2、坚持民主管理。进一步坚持并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群众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在准确识别对象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针对每一个贫困户制定了五个一建设目标,即每户建一个生态庭院,发展一个增收项目,转移输出一个劳动力,培训一个致富明白人,户均年增收一万元以上。

(三)创新工作机制,精准扶贫到户。

为实现贫困户五个一脱贫目标,户户落实五到户措施,把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1、项目规划到户。一是乡成立规划组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调查了解各户经济收入现状和发展意愿;二是按照各户的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劳动力结构、地理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三是将发展规划明白卡到户上墙。

2、干部联系到户。一是县级帮扶单位、乡驻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实行驻村包户到人头、到项目;二是帮扶干部要掌握帮扶对象的经济状况、贫困原因、发展项目;三是把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到户,措施落实到户;四是县级帮扶部门每年上门帮扶不少于三次,乡村社干部每星期上门帮扶不少于一次。

3、资金补助到户。一是项目建设资金补助标准经乡党委会议研究制定后全乡统一以村全面公开。二是建设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及时直补到户;三是乡纪委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督,聘请义务监督员各5名,加强社会监督。

4、技术培训到户。一是培训方式采取上门培训、现场培训、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围绕银杏、核桃、柴胡、魔芋等种养殖业专题培训;三是对贫困户全覆盖培训,每户至少有12名产业致富明白人。

5、检查验收到户。一是成立验收组对帮扶农户发展的产业和建设的项目完成一项验收一项,每月验收督查;二是验收组人员中要有村廉勤委成员参加,确保验收准确、公正、真实;三是乡上成立督导组负责督促检查,对村工作组每季度述职通报;四是县上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年度验收考核,确保贫困户当年增收脱贫目标实现。

(五)坚持群众路线,突出农户主体。以村制定完善了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工作程度,项目建设以村为单位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管(即村支部提议,村支部、村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事项公开;结果公开;村廉委领导监督),规划到户的项目建设以农户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生态新村,幸福家园的热情。

四、几点启示

_____县_____乡整乡推进全域扶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有五点启示:一是坚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坚强保障;二是坚持瞄准贫困区域,真扶贫,扶真贫的认识到位,思路清晰是强力推进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五大扶贫工程的前提;三是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务实创新,转变干部作风是精准扶贫到户的关键;四是坚持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资源,投入到位是扶贫攻坚工作落地见效的重要手段;五是坚持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推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6篇】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习、边调研”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牵头组织农发办等部门对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贫困村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我县总人口xx万人,农业人口xx万人,耕地xx万亩,水田xx万亩,水浇地xx万亩,水平梯地xx万亩,80%以上属中低产田,人均耕地xx亩。目前,全县未通过上级验收的贫困村尚有xx个,贫困人口xx万人。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贫困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我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区和秦岭山系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据对关口镇干沟村的调查:该村有xx户xx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有耕地xx余亩,xx亩以上联片耕地几乎没有,大部分是几分或是几亩分散在一沟两岸的山坡上;虽然修通了简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沟而上,到了夏季洪水冲刷便没有公路,农用物资还是靠肩挑背驮;九十年代,农户集资拉通了两相照明电,由于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线路损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头上电灯,桌上油灯”。

二是人口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发展步伐太慢。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表明,全县贫困户劳动力受教育面很小,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27.6%,由于劳动力素质低,只能从事简单或低收入的生产活动,收入水平低,难以脱贫。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低收入人口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我县处于秦巴山区,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特别是高山贫困户所在地更是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无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危害程度。据xx年对xx个贫困村xxxx户的调查,因自然灾害致贫达xxx户,占调查总农户数的9.2%。

四是疾病、伤残、弱智、子女上学成为贫困的重要原因。我县农民大部分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剩下的那一少部分正好是贫困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特别是贫困户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据xx年对xx个贫困村xxxx户的调查,因疾病、弱智致贫达xxx户和xxx户,分别占调查总农户数的12.9%、11.3%。自90年代以来,农村家庭子女上学已成为家庭贫困的又一因素,大多数农村家庭对子女考上大学既喜又忧,喜的是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能摆脱贫困,忧的是考上大学学费高却供不起,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借债又导致这些家庭步入贫困行列。

二、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贫困人口收入增长为目标,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积极落实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等综合措施,切实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扶贫责任。我县坚持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考核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把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列入农村工作重点,全面落实了县级领导挂联乡镇和扶贫重点村(特困村),县直部门包扶重点村,乡镇干部狠抓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县扶贫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3次以上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各乡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从宣传政策入手,积极引导和组织干部群众投身于扶贫开发,扎扎实实搞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坚持政府统筹,实施资源整合。我县对列入计划的贫困村建设,逐村规划,集中投资,先难后易,分批实施,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坚持“政府统筹、项目捆绑、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突出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治理、技能培训四大重点,做到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五到村。各相关部门以重点村为平台,依照立项衔接计划的要求,科学编制贫困村建设规划,逐项落实扶贫资金。另一方面由县扶贫办牵头,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把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和重点村项目建设的扶贫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水利资金、国绩资金、交通补助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农电资金、教育普及资金、卫生补助资金以及帮建单位的帮扶资金等集中捆绑使用,从而形成了共同支持贫困村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启动一个、建成一个、脱贫一个、验收一个、出列一个。

三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各地以整村推进为契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烤烟、蚕桑、林果、中药材、劳务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良种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扶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培育农民经纪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xxx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产业建园xx余万亩,人均达到xx亩以上经济园。xx镇xx村发展狮头柑xxxx亩,仅此一项每年户均收入过万元,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化格局。贫困村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脱贫步伐。

四是创新扶贫机制,注重扶贫效果。在严格执行省市有关政策和《xx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xx县财政扶贫资金直通车管理办法》、《xx县重点村和移民搬迁管理办法》、《xx县重点村和移民搬迁建设验收办法》等文件规定的基础上。我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抓扶贫村落实“三个一”制度,联系扶贫村的县级领导每年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办公会,每季度到村察看一次项目建设,每月过问一次项目进展情况;对规划内新启动的扶贫重点村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要求参与竟标村各类捆绑资金不得低于xxx万元,并结合村级班子情况、村民意愿和投入能力情况、乡镇过去已启动重点村规划项目完成情况、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确定下年度的重点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贫困群众全面参与扶贫项目选定和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项目实施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扶贫资金、项目和贫困户名单在村内张榜公布、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强化督导考核,确保任务落实。今年,县上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作为县对乡镇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县扶贫办制定了详细的县对乡镇扶贫开发考核细则,明确了每一项工作的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间。县扶贫办内部也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考评办法,严格实行干部职工连片包乡制和绩效考核奖惩制,将扶贫工作同个人业务一起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三、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据xx年统计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xxx元以下的贫困村xxx个村(不包含xx年确定的xx个特困村)、占全县xx%,贫困人口xx万人(不包括五保救济户),占农业总人口的xx%。其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xxx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xx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xx%;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xxx-xxx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xx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xx%。xx年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这个中心,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贫困人口从xx年的xx万下降到xxxx年的xx万。截止目前,在规划的xxx个扶贫重点村中,全县共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xxx个(含xx年新规划的xx个特困村),已通过省、市验收xx个,在建xx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xxxxx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xxxx万元,部门捆绑资金xxxxx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劳拆款)xxx万元。

一是贫困村建设态势良好,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县各级各部门以实施整村推进为平台,紧紧围绕修路、引水、通电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据统计,启动建设的xxx个贫困村,新修、改造村组道路xxxx公里,硬化村组公路xxx公里,完成农网改造xxx杆公里,建成人饮工程xxx公里,新修水窖xxxx口,使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产业扶贫初显成效,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多年来,我县坚持以产业开发贯穿扶贫工作始终,走出了一条“因村制宜选产业,项目配套促产业,信贷扶贫扶产业,完善机制保产业”的产业扶贫路子,各村坚持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烟、桑、畜、矿、姜等主导产业,人均达到1亩以上经济园,拓宽了农民增收来源,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增收问题,贫困户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我县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xxxx年全省百万贫困户增收工程现场会推广了我县贫困村产业建设的经验。

三是技能培训得到加强,贫困户素质有所提高。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扶贫先扶智的理念,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不同区域、不同主导产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使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在启动实施的重点村中,80%以上的贫困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输出xxxx余人,稳定并扩大了就业人数和就业渠道。达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预期目的。

四是贫困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启动建设的贫困村能够以“四改三建两通一推广”为抓手,狠抓以改灶、改厕、改圈、改院为主的旧房改造,“圈、厕、沼”三位一体的沼气建设。启动建设“四改三建”示范户xx万户,新建沼气池xxxx口。使原来重点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据调查,xx乡xx、xx、xx、xx、xx、xxx个贫困村,四改三建示范户建家xxx多户,占x个村总农户数的xx%以上,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贫困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修缮、新建校舍xx所xxxx平方米,为贫困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夯实了基础。新建村级医疗室xx个xxxx平方米,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医难问题。新建村级活动室xxx个xxxx平方米,为村级两委提供了活动场所,促进了村级自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这些都为贫困村加速脱贫创造了条件。

四、贫困村建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增加扶贫重点村的数量,提高扶贫重点村财政扶持资金。我县十年规划有xxx个扶贫重点村,当时全县有行政村xxx个,没有列入规划的村xxx个,这些村仍有相当多的贫困院落和贫困户,他们也需要相应的投入扶持,建议县上向中省争取,将这些村列入扶贫计划。“十五”期间,我县实施行政村合并,合并后的行政村人口大部分都在xxxx人左右,一个行政村面积一般在xx平方公里以上,加之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建设任务十分坚巨。目前中省下达每个重点村xx-xx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不足修一条几公里的村组简易公路。多年来实践证明,一个贫困村建设需要投入至少xxx万元左右,建议县上向上争取,提高扶贫重点村财政扶持资金。

二是继续加大项目资金捆绑力度。扶贫重点村大多处于高山区,基础条件恶劣,群众收入不高,缺乏建设资金,虽然县上落实了“整村推进,资金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但贫困村多,项目资金有限,在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资金捆绑难的问题。各部门由于各种原因限制,项目资金捆绑难,落实更难,单靠扶贫部门给每个重点村xx-xx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很难解决贫困村的突出问题。

三是加大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村贫困的主要根源是贫困人口劳动力素质底,没有一技之长。多年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是扶贫治本之策,是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充分开发利用贫困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规模,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第7篇】贫困村第一书记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县妇联选派我到**乡**村担任第一支书。**县委办、县国税局、县妇联党支部、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是结对帮扶单位。为全面掌握该村实际情况,我与工作队一起深入**村开展实地走访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基本了解了该村贫困人口现状,在深入分析该村贫困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帮助该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面貌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希望帮助**村早日摆脱贫困。

一、**村基本情况

**乡地处**县西北边陲,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7公里,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村距乡政府2公里,共辖10个村民小组,居住点较为分散。目前,全村共有168户639口人,其中**占总人口的35%,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从人员年龄构成看,全村18岁以下162人,18—45岁191人,45—59岁159人,60岁以上127人。从受教育程度看,全村18岁以上人群中拥有高中学历人数为30人,占5%,拥有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6人,占1%。

**村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四面环山,田土面积少,全村耕地面积仅200余亩。该村山林资源较为丰富,山林面积共有5400多亩,主要出产楠竹和杉木。同时,因未过度开发利用,该村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虽然道路等基本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上看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一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较为缺乏。走访中,发现村内没有学校、医疗诊所,网络信号也较差,村民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个别村庄因位置偏僻,出行条件较差,连日常生产生活运输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从收入来源看,该村收入来源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山林竹木收入。据统计,每户每人平均拥有山林 18亩,按照目前楠竹 5 元/根、杉树 15 元/根的价格计算,一年竹木收入每户约3000元。二是外出务工收入。据统计,该村共有外出务工人员 400 人,占该村青壮年人口的80%。

二、**村贫困人口主要特点及致贫原因

为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底子,我与工作队人员分成两个组在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对拟摸底调查的43户逐户进行了走访,根据实地走访调查情况,其中困难的有22户33口人,比较困难的有8户17口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居住条件差。从走访对象居住条件看,该村目前有10户居住在泥土房中,4户没有住房依靠租房或居住在亲居家。比如,**村5组的赵春桂,因外出务工意外致残,无力自主建房,现在租住的民房四面透风,家中基本没有现代化家具电器,居住条件较差。二是患病、伤残或年老贫困户多。走访中,发现该村贫困户患病、伤残和年老人员所占比例大,约占总贫困人口的60%。比如,该村4组的周东连、唐起军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劳动能力。7组的**、**、**,8组的**等几人都是残疾人,个人收入较低。三是留守老人、儿童多。从走访的43户来看,不少家庭多是年老父母及幼小子女在家。5组的赵远联,母亲在家,本人外出务工。四是家庭负担重。部分贫困户家庭因父母年老患病、子女就读等日常开支较大,承担着较重的家庭负担。比如,该村9组的邓远英,妻子是哑巴,3个子女目前都在读书,每年学费就达5000元左右,仅靠户主每年打零工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再如,该村9组的曾凡友,妻子患有支气管炎、哮喘,3个子女均在就读,同样仅靠户主一人在**打零工支撑,家庭负担较重。五是外出务工收入偏低。根据与外出务工家庭成员交谈得知,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打零工或在工厂流水线工作。比如,该村9组邓远英,常年在家周边地区打零工,打工年收入1-2万元左右。

综合调查情况,经认真分析,**村贫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在与部分群众的交谈中发现少数群众存在安于现状、甘于贫困的思想意识,认为**一直以来都是贫困地区,自身贫困主要是因为“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偏僻的地理位置,过多强调客观因素,在如何实现自我脱贫方面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特别是少数群众对国家精准扶贫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认为国家扶贫就是直接给予资金扶持,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

二是文化水平不高。从调查情况看,**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村民对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对教育的投入偏低,不少村民初中毕业就辍学待业。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大多参与的都是技术含量低的工种,打工收入不高。

三是基础条件较差。目前**村通村公路基本上实现了硬化,交通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总体上看,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如,自然村偏多,居住分散,不利于整体规划建设新农村。村内无基站发射塔,网络信号覆盖率低,村内宽带连接率低,接受外界信息渠道手段单一,信息总体仍然较为闭塞。

四是产业发展滞后。虽然**村拥有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但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如,山林资源较为丰富,楠竹、杉树种植面积广,但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带动全村致富能力弱。

三、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想法

一是坚持以思想扶贫为先导。思想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村要实现脱贫致富,首先要想方设法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推动**村群众“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扶贫政策宣传要精准。要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真实有效地宣传到位,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正确认识扶贫的真正内涵,既要帮助贫困人口摒弃自暴自弃、甘于贫困的消极思想,帮助贫困人口树立战胜贫困的必胜信心,又要帮助贫困人口认识到国家扶贫并是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纠正贫困群众等靠要等错误思想。二是典型模范要树立。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部分群众通过解放思想、勤劳苦干率先实现了脱贫致富。如该村支部书记,在生活水平较高、年纪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下田劳作。说明在同等环境下,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脱贫致富。因此,要注重从贫困群众身边树立典型,用身边的模范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增强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外部氛围要优化。坚持用好的环境影响人,大力倡导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民风,摒弃“等靠要”、“吃救济光荣”的不良风气,通过好的村规民约,营造人人向上、争先脱贫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以精准扶贫为原则。一要建立健全扶贫台账。进一步全面摸清扶贫村贫困人口状况,严把审核关口,真正把贫困人口纳入到帮扶范围,分门别类建好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要坚持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类别的贫困户制定不同的帮扶政策,每一户每一人制定一套帮扶措施,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精准帮扶、措施对路、取得实效。三要强化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扶贫人口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随时掌握贫困人口状况,帮助解决脱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帮扶一户脱贫一户。

三是坚持以劳务输出为重点。劳务输出是落后地区贫困家庭快速脱贫致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村地少人多,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现实决定了劳务输出是该地区脱贫致富最重要方式和手段。一要加大宣传引导。要积极鼓励当地青壮年外出务工,解放年轻人思想意识,破除各种思想顾虑,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勤劳致富。二要加大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增强**村村民的教育意识,加大对适龄儿童的教育投入,对因家庭贫困的失学儿童,要加强与教育基金会及其他教育慈善机构合作,确保贫困地区儿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升全村整体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青年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与县就业服务中心、县职业中学的联系,帮助**村村民提升职业技能素养。三要帮助联系务工企业。强化与**村在外务工人员的联络联系,为本村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提供信息和资源。同时,加强与县工业园的联系沟通,积极为贫困人口联系适合工作岗位,引导贫困人口外出务工。

四是坚持以基础建设为保障。一是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帮扶投入力度,加大**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立移动信号发射塔,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服务,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基石。同时,要因地制宜大力探索实施异地搬迁扶贫,通过异地搬迁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环境。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针对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疾或因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要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群众申报低保、五保,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五是坚持以发展产业为根本。一要做好“山”文章。依托村内丰富的楠竹和杉树资源,大力引进和扶持本地能人发展竹木加工型企业,拉伸产业链条,增加本地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依托山上野生菌、竹笋等特色产品,包装开发绿色食品,结合农村淘宝等现代营销模式,打开山区绿色生态食品销售市场,增加村民收入。二要做好“水”文章。充分利用山区污染少、水质优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比如,经调查考证**水质十分适合养殖娃娃鱼,且具有较好的销售市场。建议适度开发娃娃鱼规模养殖,增加当地群众收入。三要做好“山水”文章。立足**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空气质量好等独特优势,且境内具有风景优美的峡谷资源,可以尝试引进有眼光的战略投资者包装开发休闲生态旅游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8篇】关于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小编整理了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大家来参考学习吧!

关于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到要实现全市27.644万贫困人口的全都脱贫,6年时间,年均需要脱贫近4.6万人,而越往后,剩下的都是多次扶贫攻坚后难啃的硬骨头,脱贫的难度更大。只有组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和过硬的办法,加大工作力度,才能打好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市27.644万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为此,市扶贫办针对梧州市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现状及致贫原因等做了摸底调查,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三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一、梧州市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的基本现状

(一)梧州市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分布情况

十二五期间,梧州市的苍梧、藤县、蒙山3个县列入自治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龙圩区列为参照自治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管理。根据自治区下达梧州市的贫困控制数,截止底,梧州市共有贫困村265个,贫困人口27.644万人。其中,藤县99个贫困村106527人、岑溪市53个贫困村59065人,苍梧县49个贫困村44055人、龙圩区26个贫困村30830人、蒙山县32个贫困村29622人、长洲区3个贫困村3699人、万秀区3个贫困村2642人,全市贫困发生率为11.1%。

(二)贫困人口数

自从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以来,梧州市贫困人口由52.2375万人减少到底27.644万人,共帮助(扶持)24.5935万人实现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从的23.9%下降到11.1%,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后就业率达95%以上。

(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年收入水平情况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较增长12%,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566元,较上年增长13.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592元,增长16.6%,全市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7%,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77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475元,较上年增长13.3%,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421元,较上年增长15.9%,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底梧州市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0000人,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1元,比上年增长14%。

(四)梧州市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

一是贫困对象多,截至,梧州市有3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苍梧、藤县、蒙山),1个参照自治区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管理的城区(龙圩区),贫困村265个,贫困人口27.644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8%、全区贫困人口的5%。其中,藤县99个贫困村10.65万人、岑溪市53个贫困村5.9万人,苍梧县49个贫困村4.4万人、龙圩区26个贫困村3.08万人、蒙山县32个贫困村2.96万人、长洲区3个贫困村3699人、万秀区3个贫困村2642人。全市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市)有藤县。二是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根据调研,截至目前,梧州市尚有2620个自然村屯未通路,15.69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尚未解决,29万农村人口居住危房,702个自然村屯还未通宽带网络,很大一批人还需要实施生态扶贫搬迁。另外,从自治区重点贫困县苍梧县、藤县、蒙山县的情况来看,苍梧县还有5个镇未通等级公路,大多数农村公路等级差、质量差,全县的交通网络还没有形成;藤县有67个贫困村分布在17个乡镇的边远山区、库区,村屯道路尚有265公里尚未升级硬化;蒙山县部分贫困村屯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很多通村、通屯的道路没有达到等级标准,有的通屯道路无法保证晴雨天气都畅通。三是产业底子薄。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证。但由于梧州市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口素质相对不高、发展资本不足、产品档次偏低和认知模糊等不利因素,导致产业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梧州市畜牧业受到家禽养殖业生产低迷的影响处于低速增长水平,尤其是家禽类的产量、销售量、销售价格均不同程度走低,全年畜牧业实现产值49亿元,同比减少1%;家禽出栏4307万羽,同比减少4.7%。这样一来,造成梧州市部分养殖户流动资金短缺,大大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实行减产或停产以规避亏损,使从事家禽养殖的农民收入增长受困。同时,苍梧县、藤县、岑溪市等地荔枝因竞争激烈而遭果商压低收购价,跌价超过15%,农民损失较严重。此外,产业连片开发与扶贫到户的矛盾也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按照目前产业扶持政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只针对扶贫对象户,其他农户无法得到扶持,这样,影响了产业的连片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的规模效应。四是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尽管梧州市贫困县和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出很多,但由于贫困地区基数小,收入差距仍然逐年加大。,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1元,比上年增长14%,仍处于较低水平,为全市平均水平(8342元)的46.76%,而且还有53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33.56元,收入差距大。

二、梧州市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分析

结合梧州市目前开展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梧州市致贫原因呈现多样性,大体上可分为缺资金、因学、因病、缺技术、缺劳力、自然条件差、因灾返贫等原因,还有很多农村家庭贫困是复合型贫困。一是供养子女读书,这类贫困具有贫困和机遇的两面性,一方面因为高额的读书费导致贫困,另一方面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是教育扶贫的重点对象。如在岑溪调查发现,贫困户因学致贫户数8909户,占贫困户总数占48.18%。二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踹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属于扶贫难度较大的群体,是医疗救济扶贫的主要对象。三是缺资金,缺项目。这类贫困户有能力生产和创业,经济状况处在贫困的临界线上,只要精准配置资金和项目到户,一般都能脱贫,是精准扶贫的重点扶持对象。四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差。这类贫困户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技术、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有限。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对象。五是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缺乏。贫困村大多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三、近年来梧州市扶贫工作的做法和初步成效

梧州市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山区快速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直都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进党群干群感情、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稳定和谐、助农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十二五以来,突出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265个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实施扶贫开发与农村社会保障两项制度相衔接为重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突出抓好六大工程:即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产业开发扶贫工程、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程。成效表现在:

(一)贫困群众收入普遍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十二五时期全市各级扶贫总投入资金10.47亿元,稳步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转移、信贷等扶贫项目,梧州市贫困人口由52.2375万人减少到底27.644万人,共扶持24.59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1%,低于全区贫困发生率,底梧州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1元,比上年增长14%。

(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贫困村发展能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梧州市基础设施项目投入22638.7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350.18万元,实施项目1223个,其中修建硬化屯路945条,574.42公里;修建砂石路228条,419.03公里,修建独立桥梁51座;改造水利设施建设里程120030延米,发展小型人饮工程、小水利工程改善安全饮水入户37011户。项目主要分布在全市179个贫困村,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受益群众149.31万人(次)。贫困山区道路交通得到加强、人饮安全逐步解决、居住环境明显改观,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得到增强,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特色产业基本形成,贫困群众收入结构明显优化。十二五期间梧州市特色产业主要是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引导贫困村群众走合作开发的路子,对本地特色资源进行规模整合,促推贫困村的产业做大、做强。项目包括思委米种植、大果山楂种植、水黄枝种植、中草药种植、方格木蚕蔟推广、三黄鸡养殖、肉牛养殖、七彩山鸡养殖、白鸽养殖植等23类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179个贫困村,受益农户15.09万人。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3个,一是蒙山县十百千肉兔养殖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10万元,养殖玉兔12万只 ,实际完成16.6万只完成计划的138%;项目共覆盖46个村,其中32个为贫困村;共扶持3000户贫困户,该项目于12月通过自治区级和市级验收。二是藤县粉葛种植示范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40万元,其中度项目于6月底实施完毕,项目覆盖贫困户3168户14638人,度项目于6月底实施完毕,项目覆盖贫困农户3634户20246人,度项目于5月上旬实施完毕,项目覆盖贫困农户3773户19365人(不用分年,精准扶持 合计数)。项目正规划实施中。三是苍梧县六堡茶种植示范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20万元,其中从起至止,每年开发种植六堡茶1000亩,连续三年实施,相对连片开发种植六堡茶共3000亩,以项目基地内扶贫对象户为重点,实现项目区内贫困农户平均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该项目共覆盖15个行政村,共7957户30675人,其中劳动力18400人。其中有9个贫困村。扶贫对象户2435户,9166人。项目正规划实施中。特色产业和劳务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特色优势种植业的发展,为群众今后长久稳定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梧州们还争取旅游扶贫合作项目400万元,用于蒙山县长坪、水韵瑶寨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四)贫困人口素质逐步提高,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利用扶贫资金开展各式各样的扶贫培训,共培训贫困村群众48129人次,其中农民实用技术和科技致富带头人43092人次,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037人,其中中专学历培训1850人,实现转移就业3401人次。到底,贫困村18至45岁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80%已接受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1次以上;掌握1―2门致富技术的劳动力达118345人,占总劳动力总数的91.2%,贫困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179个贫困村村委会都建有钢混或砖混结构的办公用房和卫生室,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贫困村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2%,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29%和1.31%,入学率不断提高。

(五)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梧州市实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12个,总投资4747万元。其中生态搬迁项目6个,搬迁274户,搬迁人口1306人,总投资3585万元;易地搬迁项目6个,搬迁209户,搬迁人口1035人,总投资1162万元;需建设安置点12个。截止到7月底,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

四、下一步梧州市精准扶贫工作措施

主要是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及完成减贫任务为主要目标,以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265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扶贫培训、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建设,协调推进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工作开展,力争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

(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开展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对梧州市贫困户、贫困村进行再次识别确认,对原有识别出的贫困村,核实完善贫困村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信息,并进行贫困村精准分类。同时全面采集贫困村所有自然村(屯)以及部分非贫困村自然村(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信息。结合动态管理要求,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方法,精准识别贫困户,做到所有贫困村所有农户都入户调查识别,非贫困村在册贫困户和新申请贫困户的农户都入户调查识别。二是研究制定梧州市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程序和后续政策。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推动力量,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格局,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机制,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等方式确保梧州市农村贫困人口到如期脱贫。三是加强贫困户脱贫与返贫动态管理。实行脱贫双认定机制,对脱贫户实行销账不销号,跟踪观察1到2年,能稳定脱贫的,再退出贫困户系列,守住返贫率不超过3%的红线,巩固脱贫成果。

(二)深挖致贫原因,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一是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在产业扶贫方面,继续以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为抓手,加大力度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等方式,组织更多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开发,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帮助他们换穷业。在教育扶贫方面,市扶贫办代拟了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梧州市中、高职学校的实施方案》,计划从2022级新生开始,利用市本级财政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梧州市本级中、高职学校实行补助,做到应补尽补,目前已经按照市政府办和法治办的修改意见将方案完善后呈报市政府。同时,下一步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印发资料和基层组织开展宣传、让贫困学生了解各项资助政策,特别是初、高中学生全面了解升入职业学校就读后,国家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类资助项目,确保党的惠民政策深入千家万户,绝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二是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通过移民搬迁一批。主要通过移民搬迁帮助脱贫,结合城镇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扶贫规划等多规融合,把他们搬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帮助他们在新的地方就业、发展产业解决脱贫问题。三是丧失劳动能力的,通过资产扶贫、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下一步,市扶贫办将与市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门联系研究,重点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低保补差办法。通过逐步实现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使他们的收入最终达到扶贫标准,实现脱贫。四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首先帮助他们解决大病医疗费用,再通过就业或发展生产脱贫。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教助保障作用,解决他们的医疗费用,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精准使用扶贫资金。要把钱用好事关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广大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扶贫部门的重要职责。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规范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监管:一是落实扶贫资金管理工作责任制。市、县、乡镇按照分级负责,一把手对扶贫资金管理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为扶贫资金管理的具体责任人。二是从源头上加强规范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主管部门在做好充分的情况摸底调查和项目可行性评估的同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各类涉农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突出重点监管,突显监管效果。三是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相关管理监督制度。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公告公示制、绩效评价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定期审计等进行加强监管,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监管职责,树立高压线,构筑防火墙,切实把扶贫项目资金置于阳光下运行,确保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

关于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9篇】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贫困村是贫困现象严重的村。本文将为你提供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_____村作为十二五贫困村,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乡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脐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扶贫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1、扎实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整村推进是我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确保做到每一次项目计划报送及时规范,按要求报送资料,不迟报不漏报,并按要求对项目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我村共上报水泥路硬化、水利设施修建、桥梁建设等10个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和村庄整治建设项目。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扶贫项目计划,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项目实施责任状,认真执行年度计划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并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责任田补偿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上访事件。

2、认真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发现此项工作群众反响热烈,现已有13户移民乡镇安置,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严格识别程序,规范公示公告,并录入信息采集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确定贫困户121户、443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乡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4、做好雨露计划调查摸底和落实工作。经我村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共上报9名职业教育补助对象,使受训贫困对象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

5、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我村积极动员企业、乡、村能人参与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建有结对帮扶花名册,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现已落实好半岽产业基地建设4项惠民工程,帮扶效果显著。

二、存的困难和问题

我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不容忽视,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我村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深山区,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贫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二是扶贫队伍有待加强。随着办公的电子化以及扶贫工作的专业化,这需要上级加大人员、经费投入,配齐配强扶贫队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以帮助贫困村组和贫困人口为中心,以扶贫和移民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移民方针,把尽快解决贫困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争取上级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紧密结合我村实际,创新具有特色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为实现明年目标任务继续努力奋斗。

【第10篇】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范文

位于贵州中部地区的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是贵州众多贫困村中的一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和省内其他贫困村一样,在贵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劳动力转移、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通村通组道路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全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类贫困村的发展速度则显得有些缓慢。在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任职的这段时间,我通过在村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如何发展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村这类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工作思路。

一、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基本情况。

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有农户140户、810于人、实际常住人口620人;该村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500余人;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5名,65岁以上老年人80人、16周岁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经商人数不足7人、167人外出务工;村现有可耕田地共1100亩,其中水田700余亩,年产稻谷约1.75万公斤。有集体荒山300余亩,基本没开发;提灌站1个,提灌站输水管道年久失修,群众用水困难;目前村有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不完全小学。

该村无集体收入来源,村举办集体活动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日常水稻种植、玉米种植、油菜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目前,有比较零星的西红柿、大葱、花生种植;有三户种有小规模的经果林;在村没外出的主要劳动力的创收方式是协助外村包工头搞建筑工程承包,一部分退伍回家的军人则以钻探打水井增加收入。目前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8户、73余人,全村xx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200元。

同时,该村距离市中心区仅6公里,安普二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安顺黄果树机场就位于村东面2公里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通透性好,且能连方成片,适宜规模化发展。

二、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明显。该村没有主导产业,传统的农作物没有市场竞争力,很难形成产业拉动力,原有的农作物种植生产经营水平低,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稻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二是人文环境较差,思想受到束缚。像很多贫困的农村一样,该村基础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村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比例显高。村两委发挥作用不到位,部分人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很多农民对传统习惯抱残守缺,长期处于封建宗法式的自然经济状态,形成封闭式的循环格局,形成了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攒个油盐钱的典型贫困村。

三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长期以来,该村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比如,xx年暴发的特大干旱,导致夏季水稻种植无法按时插种,同年6,暴发的洪水淹没了大面积的农作物。

四是群众安于现状,小富既安。该村的农作物种植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主要表现在农民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即安意识较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村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该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围绕“依托扶贫政策,建设美好干河”这一主题,以“抓农业种植基地示范点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载体,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立足于干河村现有传统农业,优先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促进基地建设,使本村经济发展上台阶,依托市场促进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助农增收,到实现人均收入5500元。”的发展思路;鉴于该村的发展思路和现实条件,可以从如下几步着手发展:

一是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农村脱贫说来说去没有一个领头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纵观中国大地上的亿元村就是因为他们的带头人的领导决策。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样的贫困村,不仅需要能带领农民脱贫的领导班子,还需要班子成员眼界开阔,一心为民,善于化解矛盾纠纷、能统观全局和有开拓精神。另外,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组织的保障作用出发,积极探索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联村帮扶、联户帮助、联事定责等活动,活动可根据党员的素质、兴趣、专长、年龄等方面加以分类设立诸如:“宣传政策岗、收集民意岗、监督村风岗、致富帮贫岗、管理村事顾问岗”等岗位引导和服务群众发展经济,推动科学发展,确保村级在运行中认识、领导、责任、管理、监督到位。

二是统一思想,打破其传统农业思维。村贫困的根在人,人贫困的根在思想,对于一个省级贫困村来说,从一个台阶迈向另一个新的台阶,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推动村的发展,从思想上高度统一,形成一股绳,这样才能做到行动的协调一致,更快更准确地达成目标,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典型促动、政策引导,转变村干部的观念,不断地利用理念标准来引导班子成员,不断地用思想交流方式求共识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实时的开展由上级部门指导的贫困村座谈会、讨论会、文娱活动等为村民的思想交流提供平台,达到求同存异,达成发展共识。

三是在传统农业上嫁接现代农业。从贫困村自身的资源条件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引入“高投入、高效率、高环保、低成本”模式,就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来说可以利用该村是城郊村的优势,组织精干人员成立种植开发合作社,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农业,围绕种植做文章,利用该村该村距离市中心区仅6公里,安普二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安顺黄果树机场就位于村东面2公里处,便捷的交通优势,做到种植与工业互促式发展,打造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利用农业开发合作社的专业优势和人员、市场优势带领广大群众种粮跟着市场走,啥好卖种啥,啥值钱种啥,并适时的发展畜牧业生产消耗农业生产剩下的下脚料,逐步形成循环经济。

四是在当前帮扶的基础上再创新帮扶模式。贫不是给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扶贫不仅要改善当地贫困户落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贫困户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要给他们充分的尊严和自信,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贫困村的大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党委、政府,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民,社会各界的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支持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以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打造坚强后盾,才能更好的实现贫困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帮扶措施上,抛弃那种“撒胡椒面”式的帮扶方式,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帮扶资金,循序渐进。集中力量和资金因地制宜,一个点、一个项目、一个时间段的帮扶。比如:帮扶部门可根据自身情况帮助贫困村建设一个养殖场或者种植小区等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壮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避免村级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黄松)

(安顺开发区组织人事部)

【第11篇】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镇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镇情

**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9791人(苗族人口9766人,侗族13人,水族4人,布衣族8人),下辖13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全镇有7所小学,教师71人,学生879人,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5个,卫生从业人员17人。**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xx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13万元,国民收入1530元,农业总产值1400多万元,财政收入9.8万元,粮食总产量3707.8吨,人均粮食产量387.8斤,人均纯收入1156元。近年,**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xx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123.1万元。

(二)贫困现状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乌肖、乌吉民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xx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54.17%。20xx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11.26%,小学及以下占34.5 %,在郎德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郎德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郎德)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309户、1083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9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 18.3公里 路需投资91.5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5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隐蔽性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6个重点村16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郎德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郎德村、“铜鼓之乡”乌流村、“芦笙之乡”南猛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

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第12篇】贫困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抓好书记的工作,村里的工作就能做好。我们村两委班子工作中能形成合力。在公推公选入党主动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工作上,我们严格按照镇党委的要求开展公推公选,今年裴明玖和张荣两位同志为入党主动分子;下面是整理的关于贫困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022

我村有党员17名,只有一名女党员,并且党员平均年龄偏大,在村年轻的党员少。在第一年担任xx第一书记期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大路硬化,安装路灯,路边绿化,修好排水沟等等。任xx村第一书记的二年来,总体来说,xx村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了解村情民意

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村口树林等地方和群众交流,听他们对村党支部和村委工作的看法,对我村发展方向的看法。

2、抓好党建工作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抓好书记的工作,村里的工作就能做好。我们村两委班子工作中能形成合力。在公推公选入党主动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工作上,我们严格按照镇党委的要求开展公推公选,今年裴明玖和张荣两位同志为入党主动分子;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更加要求党员同志们主动参加学习,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从思想和行动上改掉影响我们党形象的陋习。我们的村办公场所经常使用,尤其是我们的宣传工具大喇叭,在三秋三夏防火、为群众办理新农合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以来,我们村获得镇颁发的道路网化建设先进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土地流转先进村三个荣誉,更是镇党委政府对我们村两委工作的肯定。

3、看望困难群众

到田间地头去看望困难群众是我今年的新方法。三夏的时候,有困难群众用镰刀割麦,我到地里和他一起割;三秋的时候,看到有群众耕地没钱买化肥,我和村书记商量明年把低保名额给他。另外还看望了92岁高龄的老人。

4、为养兔专业户送养殖资料。

裴宝善家养兔子很多年了,数量在100多只。但是一直没有扩大养殖范围,他的儿子初中毕业就在家,嫌养兔子没面子,不愿意走养兔子的路。我先思想上让他改变错误思想,养兔子和办工厂是一个道理,如果做大,一样可以是大老板;还给他讲滕州市官桥鹏程兔业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他的思想,愿意把兔子做大做好。

5、农村医疗保险工作。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即农民每年交一定数额的合作医疗资金,集体与政府也可投入一部分,共同形成专项基金,农民就医时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医药费。它在70年代曾一度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实践证明,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通过互助共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好方法,也是促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我村共计有813人参保了新农合。

6、村三夏三秋防火工作

全程参与三夏三秋防火工作,这项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各级都高度重视,也是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这两年的防火工作没有发生火情。

7、为五保户裴兴才盖老年房,捐资400元。

5月的时候,xx村有一户五保,裴兴才老人。在修路开始的时候,他原来住的房子占大路的规划,刚开始不愿搬家,怕以后没有地方住,没人管他的生活。通过我做思想工作,老人认识到党是他的保护伞,任何时候党不会丢下他,并且修路是xx村几十年的愿望。最后妥善解决,当时找的临时住处,比他以前住的房子要好的多,等路修好后,村计划盖老年房,专门解决彻底五保户的生活。当时我买十斤鸡蛋去临时住处看望他,与他交流,他很满意。现在老人的房子盖好了,他更加拥护党的好政策了。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方向

村经济基础差、发展落后。短时间内,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要做一些尝试,争取改变这种状况。村干部要开阔眼界,只有自己眼界开阔了,才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农村农业土地流转在张汪镇是最近几年才大面积开展起来的。出现很多新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农民群众的丧事埋坟的问题、留守老人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土地流转租金及时足额发放的问题等等。

下一步,我们xx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小巷的道路硬化;其次是自来水;再次是电改。这三件事对咱们村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水没电发展就受很大局限,所以这三项工作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总结

,我在xx村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努力学习政治,学习xx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努力实践xx大会议精神和xx的各次讲话精神,协助各级领导主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驻村调研村情,引导制定发展规划,主动参加抗旱防汛抢险工作,确保村民人身及财产安全,发展生产保增收。主动参加打击“私炮”收枪治爆,调解群众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主动参加计生宣传、法制宣传及各项中心工作,主动为村民办实事做善事,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认真学习,认真学习xx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思想;加强政治学习,努力实践xx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xx的重要讲话,学习党和政府优农惠农政策,搞好村情调查,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找准切入点,科学安排一年工作。立下承诺,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自己在农村的工作能力。

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支部战斗力;组织党员座谈学习《党章》明确党员标准权利义务,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支部战斗力。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主动在新一代农民中培养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发展新党员2名为支部增添了新的活力。利用建党节组织党员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增强支部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三、搞好基本公共工程建设,主动抗旱防汛抗灾保丰收;春季少雨,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安排项目搞好水渠、村路基本公共工程建设,保障农业丰收,保障村民致富。

四、时刻抓紧社会综治治理,确保社会稳定局面;主动参加打击“私炮”、收枪治暴工作,主动调解“三大纠纷”及村民纠纷,主动排查危害社会治安稳定因素,保障村民人身及财产安全,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村民安居乐业。

五、主动开展助残送温暖活动,加强弱势群众生存保障;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开展残疾村民低保户五保户生活情况调查,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将他们的实际情况和信息向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主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

过去了,认真总结这一年的工作经验,仔细查找薄弱环节以便改进。争取把下一年工作做好,再上一个新台阶。

海西州:重点村“第一书记”集中受训

1月19日-21日,海西全州50个重点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在州委党校接受了集中培训。此次培训采用集中学习、实地参观考察、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培训中突显了三个特色:科学设置专题,突出农村特色。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此次培训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工作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第一书记”实际需求出发,邀请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省扶贫部门专家、州民政局和党校的老师,以精准扶贫政策解读、精准扶贫项目的组织、申报、实施,社会救助政策,基层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等内容为重点,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力求第一书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用新的视野和理念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履职服务能力。

创新培训形式,突出实践特色。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在专家和老师授课的基础上,选择工作思路清晰,成绩明显的“第一书记”,为大家讲授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同时,组织“第一书记”到德令哈市东山对该村的物流中心、土地租赁模式、温室大棚种植等进行了参观考察,重点学习该村在特色农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加强经验交流,突出互动特色。组织参加培训的“第一书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围绕村级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各学员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相互学习,努力提高自身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科学制定规划,切实利用好本单位、本部门的政策,积极帮助任职村协调资金、引进项目,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第13篇】贫困村个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2

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贫困村个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作为xx镇xx村精准扶贫工作小组专班的成员之一,对xx镇xx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xx镇201x年建档立卡的18个重度贫困村之一,该村位于xx市xx区xx镇中部,与xx城区相距约2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25公里。全村总人口1470人,总户数423户,辖八富湾、斋公湾、六屋湾、小黄湾四个自然湾,4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27人,村两委干部4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98亩。全村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导产业,201x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230元。

目前,全村路、有线电视、宽带、电话、自来水都已经通到村组户。居民用电已接通到户,但存在进线老化,电压不稳的情况。已建成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12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入户摸底调查。我所在的工作专班将人员分为四小队,每一小队负责对xx村中的一个自然湾开展调查,根据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培训会中识别工作思路要求的两套名单原则,在201x年建档立卡确认的贫困户、贫困村名单基础上,入各湾进各户再进行一次详细调查,确保贫困户信息的实时更新。第二阶段,精准识别。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原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新增贫困户名单逐一对比甄别确认。最后对贫困户名单进行民主评议和票决,最终确定xx村产生的贫困户数为132户,总人数为505人。第三阶段,制定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四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132户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并填写了调查摸底表,建档立卡,分类管理,按贫困程度分为了重度、中度、轻度三类,按致贫原因又分成了因病、因残、因教、缺技术缺劳力4类。

(一)因病致贫。家庭成员患大病,巨额费用导致家庭困难,全村共有59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4.69%。如李坤占一户,其儿媳熊莉莉患白血病,治疗花费近30万元,报销7万元,自费22万多元。

(二)因残致贫。家庭主要成员因残疾或痴呆傻精神障碍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家庭收入低,全村共有2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42%。如李友青一户,李友青本人、妻子陈梅芳均为精神残疾,住房破旧,儿子李俊因贫辍学在家。

(三)因教致贫。家庭中有1-3个孩子上学,学费生活费压力大,同时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镇内高中学生全部在xx市区或市外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全村共有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6.06%。

(四)缺劳力缺技术致贫。主要是家庭结构异常,以老人和小孩为主,或五保、孤儿,或家庭青壮年成员非正常死亡、失踪、出走、家庭无能力创收,全村共有42户,占总贫困户的31.81%。

四、制定扶贫计划

根据调查研究收集到的情况,结合我村发展实际,初步确立两产业一精准的发展思路,即传统水稻油菜产业和水产养殖业齐头并进,因户施策,对特殊贫困农户精准扶贫。

(一)发展村特色产业,两条腿走路。目前,水稻、油菜种植产业是当前xx村的主导产业,在群众中有一定基础,为了使我村的传统水稻、油菜种植产业走上规模化道路,需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80万元,改造塘堰2口,清理沟渠1公里,新建小型滴灌站3个。坦塘面积有60多亩,可以发展水产、家禽养殖业,相应增加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扩大农机具补贴在水产养殖中的补贴范围。同时,将积极引导种植农户成立合作社,打造品牌,开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实现农超对接,带动全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大适龄人员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就业能力,就近推荐安置到市、区、镇招商企业务工,提高收入水平。

(二)因户施策,精准扶贫。根据每户致贫的原因按照轻度贫困户在至脱贫,中度贫困户在脱贫,重度贫困户在脱贫的目标,争取全村在实现全面脱贫。同时,根据致贫原因制定不同脱贫帮扶计划。①因病致贫的,纳入大病救助和争取慢性病补助;②缺乏技术技能的,组织开展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和就业技术培训;③因学致贫的,通过申请国家助学金、减免学费或补助生活费得到资助;④完全没有劳动力和收入来源的以及所有五保户,实行政府兜底,纳入低保救助或五保供养。

(三)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对居民生活、生产电网进行改造。计划争取国家项目资金57万元,对全村每户的照明电进户线进行升级更新,同时,架设1500米八富湾至小黄湾的生产用电线路,解决生产用电安全问题。二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计划投资82万元,对村湾内4处近3000米排污沟进行清理。卫生方面,配齐配全保洁人员及保洁工具,加大对卫生的投入。三是开展村庄亮化美化工程。计划投资18万元,对村级公路两旁以及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植树绿化,安装100盏太阳能路灯,硬化一条长100米、宽3米的斋公湾至坦塘路。

五、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拟定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度,加强与包村单位联系、沟通,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扶贫格局,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

(二)重视农户身体健康,加大宣传健康科学生活理念的方式方法。xx村因病致贫的户数占贫困户总户数的44.69%,几乎占了总贫困户的一半,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除了做好对已患重大疾病农户的医疗救助和大病补助等帮扶措施外,还要防患于未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并由政府和卫生组织联合通过宣传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来引导农户践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更大程度上保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是实现造血式扶贫的重要基础。

(三)加强孝文化在扶贫工作中宣传力度,以孝扶贫。扶贫济困是孝文化的直接体现,xx又是孝文化名城,通过大力宣传孝亲文化价值观,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加扶贫工作,可由地方政府引导搭建自助公益平台,通过政策表彰激励等途径,统筹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增添更多的扶贫力量。

【第14篇】2022贫困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第一书记主要负责督促、检查党的各项工作等。本文将介绍2022贫困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2022贫困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1)

xx庄村位于张汪镇镇驻地东南3.8公里,隶属张汪办事处,西距104国道1.2km,东靠马庄,南邻辛庄,北邻杨楼,交通不太便利。xx年以来,村里先后建立了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广场,硬化了部分道路,安装了路灯,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全面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全村共192户,725人,其中经商或外出务工人员占多数;享受低保12户,其中残疾人5户,五保老人1户。全村共有耕地近800亩,均为水浇田,人均耕地1.1亩,位置分散,由于土地存在级差,每户村民的土地都分成若干块,这样给种植和收割带来了很多不便。土地以种植粮食为主,一年两季,粮食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少部分地块种植土豆或蔬菜。

一、村基层组织

xx庄村设立一个党支部,现共有党员17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两委成员共4人,全部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全村党员年龄层次偏高,年轻党员偏少,年龄段分布非常不合理。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今年通过公推直选新发展了两名年轻的积极分子,均在30岁以下。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党员三会一课和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召开座谈会,对农村党员一线创先争优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群众反映较大的党员进行约谈,要求限期整改,跟踪问效。

二、xx庄村经济状况

全村集体经济无收入,大项开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筹资酬劳解决,村民人均年收入约9000元,低于全市xx年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村民收入主要依赖务工、经商等非农业行业为主,约占家庭收入的84.7%。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抓班子,带队伍,进一步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

在班子建设上,旨在凝聚班子的合力,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坚持学习制度,带领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农村各项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想方设法发展经济

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切合实际,办几件惠民实事

对生活有困难的特困家庭和低保户为他们争取政策和资金,开展一对一联系困难户,为他们送温暖,缓解了这些家庭的生活困境。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利用优惠政策帮助村里实施道路硬化,不断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让村民们感受到交通方便带来的实惠。

2022贫困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2)

按照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安排,经过市委组织部的选拔和培训,我到xx街道xx挂任第一书记。经过驻村入户调研,对该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xx市东北约5公里处,南与东沙河前荆河沟搭界,东靠荆河河道,北与俞寨村相邻,西靠滕平公路,现有人口1498人,383户,耕地面积1200亩,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与外出务工、种植、养殖。常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辖区内有森林公园、荆泉水厂、招商引资企业9家。近年来,xx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居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下,居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先后获得过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市、街道多项荣誉称号。

1、生活环境方面。后荆沟局,道路平整干净,房前屋后井然有序,住宅整齐划一,家家门前水泥路,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户户通上自来水,夜晚照明路灯,24小时不间断视频监控。

2、卫生教育方面。居内高标准建设了市级合作医疗定点卫生所,有效解决了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教育方面村投资150万元建立了荆泉小学,不但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还为附近5个村居孩子上学提供了方便。

3、社会保障方面。先后为人民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同时为居内一些因病、因残致穷的家庭办理了低保救济,真正做到了让辖区群众不为自己老了、病了而发愁,让每个家庭的生活都幸福。

二、组织建设

xx现有党员36人,居两委成员6人,其中女干部1人,大专学历3人,两委交叉任职1人。该居在支部书记侯波、居委会主任侯钦亮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特别是村干部在竞争激烈的选举中当选上任后,为了总结换届时的承诺:工作中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顺应人民群众,加快经济发展。应该说是一个主体素质较高,富有活力的队伍。

三、经济情况

xx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生活发展85%来源于外出务工,近年来在xx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由市政府征地65亩建设了湿地森林公园、供全市人民饮水的荆泉水厂。荆泉水厂坐落居东,居两委全力改善市水源地的环境大力打造宜居环境。招商引资辛圣装饰、瑞祥纺织、好美制衣、威滕电子、美亚家具、永强水泥等9个厂子,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四、计划生育情况

xx现有育龄妇女300人,一胎184人,二胎91人,多孩16户,女扎77人,放环177人,计划生育工作历来是比较难干的工作,还有历史遗留问题,面对困难村干部有着一种敢碰钉子,不服输的精神,建立了计划生育平面户况显示图,让每户尽显图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遏制了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五、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工作建议

通过深入调研,该居存在着干群关系缺乏沟通、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相对还比较滞后、计划生育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谐稳定。下一步,我将团结居两委成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街道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居实际情况,一是加强现有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制订完善党员学习制度,采取定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定期传达市、街道最新会议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切实提高现有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居里的高学历人员、复员军人、致富能手等非党人员,通过学习培训、集中座谈、专人帮扶等方式,使其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强化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每月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支部党员,对居内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对居内困难户、五保户进行帮扶。

2、完善居各项规章制度。务实管用的制度,是推动组织建设上水平的重要保证。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两会两票等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

3、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一是统筹安排、责任到人。居两委班子成员和计生专干,施行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切实增强人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意思;二是制订计生工作例会制度,每月5日前社区领导、村两委班子成员、计生专干召开计生工作例会,总结上月工作,找出不足,安排本月工作,做好心中有数,指出工作重点,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加大计生宣传教育力度。将计生工作纳入党务村务公开,在居组主要道路刷写规范醒目的计生宣传标语,发放计生优惠政策等有关材料,按要求分类整理各类档案材料统一装订成册,接受群众监督。

【第15篇】贫困村调研报告

一、xx镇镇情

xx镇位于信丰县东部,国道信安线穿境而过,东临大桥镇、新田镇,南临安远县、安西镇,西接大塘埠镇、嘉定镇,北靠赣县。xx属赣南四大名镇之一,有“头唐江二xx”之说。镇内田畴肥沃,水源丰沛,物产丰富,是信丰县产粮大镇之一,林业资源丰富,其中金盆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素有“赣南小庐山”之称,农土特产全县翘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宝,今添“脐橙、生猪、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宝。县新型动力能源产业园大唐工业园坐落太平、天光两村,镇内现有温氏、诸信、正邦等多家国家级、省级大型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幅员面积3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55亩(其中水田面积25194亩、旱地面积3161亩),林地面积227677.5亩,公益林面积25814.5亩(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19628.9亩,省级地方公益林面积6185.6亩),果业面积6023.51亩,烟叶面积1050亩。

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931人,其中新屋村为省级贫困村,另有石背、中坑、余村、天光、枫树、圳玄和李田七个市县级贫困村,截止目前全镇还有贫困人口966户、3017人。其中完全丧失劳动力的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1330,实施精准扶贫的扶贫对象450户1687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阶段性开展情况

一是“三项保障”体现领导高度重视和组织有力。xx年和xx年是全面启动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xx]25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赣办[xx]19号)的重要年,也是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的关键年,xx镇作为贫困人口较多的农业重镇,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不甘人后,做了不少工作。镇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扶贫、民政等部门的“老中青”干部,组建全新的扶贫办公室,专门负责精准扶贫工作,村里以太平畲族村、新屋村为试点,组建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扶贫工作站,做到有机构、有专人、有资料。

二是“三个精确”确保贫困户识别有理有效有别。全镇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931人,每家每户情况怎么样,哪些家是贫困户,原来的贫困户是否已脱贫,是否有返贫现象存在?这些都是精准扶贫基础工作亟须弄清楚的问题,对此,xx年下半年,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xx镇组织人员力量下村入组,按照“三个精确”的要求对全镇的贫困户认真识别。即流程精准。设立村级贫困对象民主评议小组,对递交申请的农户进行年人均纯收入调查,按照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后,初步确定扶贫对象名单;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对初选名单进行表决确定;然后由镇党委政府审核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复审,审定后在各村进行公告。严格按照“申请、调查、初选、表决、审核、公示、复核、公告”程序,把真正的贫困户对象公开、公正、公平的识别出来。对象精准。通过全面摸排、村级民主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等程序,最后确定出全镇贫困人口为966户共3017人,全部纳入精准扶贫对象行列。定位精确。对造成农户贫困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分门别类,将识别出的贫困户划分为“一般贫困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四种类型,对全镇一般贫困户438户1641人、扶贫低保户12户46人、低保户442户1244人、五保户74户86人一一登记造册,并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

三是“三合一”建档立卡完善贫困户信息管理。对于精准扶贫工作,资料信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xx镇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贫困户的信息管理,初步行成“三合一”贫困户信息档案。即纸质户情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户建档立卡要求,为每一户建立了户情卡(见附件一),使贫困户家底一目了然。电子档案。对照纸质户情卡,将贫困户的信息录入到市、县、镇、村四级与“三送”工作平台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影像资料图。xx镇正着手采集收集贫困户的影像资料,一张照片或是一段视频承载着两个主题:农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愿望,为后期的结对帮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全面铺开的元年,xx镇在这方面虽然在不断完善基础工作,并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但仍有不成熟之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走访调研中,就发现了一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少数村组存在宣传力度不够、渠道过窄、甚至内容不对的问题。精准扶贫政策是国家近期的一项大的惠民利民政策,本应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而且要正确的解读,但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一些偏远地区的村组的一些群众却并不知情,或是只是知道个大概,不知其所以然,甚而有些农户把这项工作当成了“评先评优”的面子工程,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摸底时,不配合反而藏穷掩贫,生怕别人笑话他的贫困。

(二)农民思想上的贫困成为贫困户脱贫的致命障碍。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农民收入难以估算增加了精准能识别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一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一些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三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下一步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推进认知共识。拓宽宣传渠道,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教育的重点是,干部达成精准扶贫共识,群众增强脱贫致富信,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中心工作,镇村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来展开,宣传教育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大会小会不忘提,主要街道路口树立专门宣传栏,深入村组开展与精准扶贫相关的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成精准扶贫大合唱的浓厚氛围。

(二)统筹把握好外部帮扶和自我奋斗的关系。xx总书记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俗话也常说,人穷最怕志短,扶贫必先扶志。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要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组织实施方面,xx镇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实行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阶段式推进工作,先通过抓实有代表性的两个村,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模式,再在其他村进行全面推广。

(三)探索“自助餐式”帮扶思路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xx镇秉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对贫困户实行分类定向精准帮扶。按照分类,对因病、因灾、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下、目前尚无致富门路等具有发展能力的扶贫开发户与扶贫低保户归类为一类贫困户,对残疾、智障、孤寡、缺劳少力等没有发展能力无法帮扶的低保户与五保户归类为二类贫困户。xx镇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自助餐式”帮扶思路,“政府主厨,农户点单”,xx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农户“菜单”即《xx镇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情况表》(附件二)。表中将二类贫困户统一归为政策保障类,这些贫困户需要政府坚决落实“保障兜底”输血政策,通过民政社会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逐年脱贫;而一类贫困户则进一步划分成产业项目扶持类、教育扶持类和就业扶持类,这类人员成为精准扶贫的主体,对此,xx镇结合本镇实际,形成了自己的帮扶思路。

一是产业项目扶持。xx镇内田畴肥沃,水源丰沛,物产丰富,是信丰县产粮大镇之一,林业资源丰富,农土特产全县翘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宝,今添“脐橙、生猪、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宝,在这些以形成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鼓励贫困户积极创业,或养殖业,或种植业,或小食品加工业,政府在相关领域给与支持和帮扶。

二是就业扶持。一是依托县新型动力能源产业园大唐工业园、温氏、诸信、正邦等家国家级、省级大型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伯乐蔬菜基地,解决贫困户中有就业意向和劳动能力的人的就业,帮助增长其家庭收入,今早脱贫;二是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

三是教育扶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生活和精神上脱贫的根本之策。xx镇贫困人口在校教育人数为682,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人员有93人,加大对这些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保障他们的稳定升学及毕业就业是培养贫困户脱贫力量的重要举措。

此外,还要进一步摸索建立易操作的刚性识别标准。国家、省因制定出台科学、合理、易操作的贫困户识别评判标准和办法,目前的识别评判办法不科学,操作性不强,识别出来的对象难于让群众信服,容易引发社会矛盾,而各级应尽量使识别过程和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乡镇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贫困村调研报告(2)

扶贫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作为班子一把手,带头学习,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查找问题和整改问题,带头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自我局3月18日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带领局相关干部多次深入**乡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基本情况

**乡地处**西南,距县城乔庄镇86公里,幅员面积63.6平方公里,辖4村24个村民小组,445户,1203人。20xx年未有建卡贫困人口460人,贫困发生率38.8%,目前有建卡贫困人口110户,286人,其中农村低保人口122人,五保户25人。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4770元,是全县最偏远的贫困乡之一。

**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坚持瞄准贫困区域,以连片扶贫开发和特困村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精准扶贫,20xx年把**乡的朝阳村、先锋村,锅坛村、三台村4村纳入**县第一轮“10+4”特困村扶贫攻坚,制定了整乡推进全域扶贫攻坚规划,着力打造山区综合治贫示范乡,落实了1名县委常委任帮乡工作组长,2名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级8个部门帮扶到村,县级85名干部及乡村干部帮扶到户,村村有帮扶部门,户户有联系干部、有发展规划、有帮扶措施、有增收减贫目标,通过两年多的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贫困人口减少170名,贫困发生率降低15个百分点。

二、工作成效

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建设“六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

1、种植业:新建银杏示范片1000亩,栽植银杏20万株,全乡人均150株。20xx年规范化种植柴胡1000亩,xx种植柴胡达到20xx亩,银杏树下套种中药材20xx年达到(林药模式)3000亩。

2、养殖业:建标准化鸡舍3000平方米,养殖土鸡年出栏6万只。生猪午养殖达到1000头,户平出栏2头。养羊20xx年达到3000只。

3、劳务产业:加强务工技能培训,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到每户有一名 “明白人”,有组织的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人/年。

4、培育专合经济组织:新成立柴胡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420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180户。

通过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成功探索出了“银杏、核桃+药材、魔芋、土鸡”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形成乡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大力实施基础强农工程

1、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新建改建通社道路25公里(覆盖4个村),硬化社道15公里。

2、安全饮水基本解决。新建蓄水池15处,架设管道19000米,新建河堤2处300米(三台村、朝阳村各一处)。

3、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全面改造了村内高压、低压线路,切实保障了农户生产生活用电。

4、清洁能源有效推广。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节能灶等新型能源,农户推广面75%。

(三)以改善农户生活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农居改善工程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府补助、农户主体”的原则,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农户庭院“三建五改”建设,对现有贫困户的房屋、院坝、圈道进行改造,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00平方米,改圈厕4000平方米,旧房屋拆除3000平方米,院坝硬化5000平方米,入户路硬化15000平方米,建设沼气池350口,庭院绿化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卫生厕所4个。全乡四个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庭院整洁的新农村雏形。

(四)以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1、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农民参合率达到98%以上;提升村级文化活动室,规范管理好村级活动阵地,方便群众办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十大救助制度”,推行好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做到应保尽保。

3、建成了平安乡村。建立“十二户”联洁联防制度,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98%以上。

(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培养文明型农民,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培养技能型农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85%以上;培养守法型农民,增强农民依法办事意识;培养创业型农民,落实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引进、开发适合农民创业增收的项目。

(六)以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组织创新工程

1、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坚持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尤其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群众对“两委”班子满意率98%以上。提升党员致富带动能力,组织农村党员开展“一帮一”活动,全乡78名党员帮扶特困户78户。

2、坚持民主管理。进一步坚持并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群众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建强领导机构,县上成立了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强海英为组长,相关县级部门为成员的**乡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工作,**乡及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县委公选了1名专职扶贫副乡长,具体负责扶贫攻坚工作。广元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向此德每年到**乡调研指导达4次,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落实部门责任,要求县级帮扶部门每年到村、到户开展工作2-3次落实一个帮扶项目;三是建立考核体系,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对**乡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要求帮扶的县级部门“全乡不脱贫,工作不脱钓”。

(二)统一贫困标准,准确识别对象。**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传统农业方式根深蒂固,特别是20xx年“5.12”地震中**是极重灾乡,全乡农户整乡外迁,半年后回原址重建,加之连年频发的地质灾害、洪灾、泥石流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环境恶劣,农民增收缓慢,如何整乡推进全域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乡党委政府按照“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证”的思路,依据乡情准确识别贫困对象,科学制定了发展目标,20xx年3月对全乡贫困户进行了重新精准识别。按照“五步两公示”的方法找准贫困对象及困难原因。第一步:民主推荐。由村支部主持召开村社干部、党员大会,初步提名推荐贫困对象;第二步:群众评议。以村民小组召开社员大会,按推荐名单逐户评定;第三步:社会监督。评定后的名单以村汇总公示7天,征求村民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第四步:集体审核。各村公示后的名单报乡党委政府集体审核后全乡公示7天;第五步:县级审定。以村公示无异议后乡镇集体审核报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审定。乡纪委、村廉勤委全程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最终确定全乡有贫困对象110户,286人。

在准确识别对象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针对每一个贫困户制定了“五个一”建设目标,即每户建一个生态庭院,发展一个增收项目,转移输出一个劳动力,培训一个致富“明白人”,户均年增收一万元以上。

(三)创新工作机制,精准扶贫到户。

为实现贫困户“五个一”脱贫目标,户户落实“五到户”措施,把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1、项目规划到户。一是乡成立规划组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调查了解各户经济收入现状和发展意愿;二是按照各户的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劳动力结构、地理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三是将发展规划“明白卡”到户上墙。

2、干部联系到户。一是县级帮扶单位、乡驻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实行驻村包户到人头、到项目;二是帮扶干部要掌握帮扶对象的经济状况、贫困原因、发展项目;三是把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到户,措施落实到户;四是县级帮扶部门每年上门帮扶不少于三次,乡村社干部每星期上门帮扶不少于一次。

3、资金补助到户。一是项目建设资金补助标准经乡党委会议研究制定后全乡统一以村全面公开。二是建设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及时直补到户;三是乡纪委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督,聘请义务监督员各5名,加强社会监督。

4、技术培训到户。一是培训方式采取上门培训、现场培训、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围绕银杏、核桃、柴胡、魔芋等种养殖业专题培训;三是对贫困户全覆盖培训,每户至少有1—2名产业致富“明白人”。

5、检查验收到户。一是成立验收组对帮扶农户发展的产业和建设的项目完成一项验收一项,每月验收督查;二是验收组人员中要有村廉勤委成员参加,确保验收准确、公正、真实;三是乡上成立督导组负责督促检查,对村工作组每季度述职通报;四是县上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年度验收考核,确保贫困户当年增收脱贫目标实现。

全乡共填制上墙“明白卡”445户,占总户100%,其中,建卡贫困户112户。县级8个部门85名干部共帮扶贫困户85户,帮扶一般户212户,乡村干部共帮扶贫困户27户,帮扶一般户121户。

(四)整合项目资金,保障投入到位。一是县级财政投入。县财政每村每年投入45万元,4村计180万元,连续投入3年共计540万元;二是加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力度。xx年先锋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入100万元/年,对农户产业发展给予小额贷款贴息,对建卡贫困户整合资金全覆盖培训;三是部门帮扶投入。县级帮扶部门每年每个部门帮扶一个项目,重点解决通村社道路、饮水、贫困户房屋改造、产业发展和农户能力提升,县长罗云3次到该乡现场办公落实县级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实施硬化通村社道路和解决贫困农户安全饮水问题;四是整合政策投入。坚持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十大救助制度”,及时救助特困群众,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就医和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五是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根据乡内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际,引进2家省级农业扶贫龙头企业帮村帮户,扶持专合社2家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增收;六是对建卡贫困户差异化扶持。干部重点帮扶,项目资金重点投入,配套政策重点扶持。规划20xx年整合各类资金及业主、农户自筹总投入20xx万元。

(五)坚持群众路线,突出农户主体。以村制定完善了“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工作程度,项目建设以村为单位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管”(即村支部提议,村支部、村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事项公开;结果公开;村廉委领导监督),规划到户的项目建设以农户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生态新村,幸福家园的热情。

四、几点启示

**县**乡整乡推进全域扶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有五点启示:一是坚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坚强保障;二是坚持瞄准贫困区域,真扶贫,扶真贫的认识到位,思路清晰是强力推进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五大扶贫工程”的前提;三是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务实创新,转变干部作风是精准扶贫到户的关键;四是坚持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资源,投入到位是扶贫攻坚工作落地见效的重要手段;五是坚持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推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贫困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3)

回顾自己25年的工作生涯,发现我在物资企业经商xx年,在行政单位工作至今xx年。经商、机关工作生活了25年,唯独没有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农村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带着疑问,我选择到贫困村小蒙屯村去挂职当第一书记。选择下乡挂职,我的初衷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人生,更好地为将来写作积累生活素材。因为我爱好文学,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作家。我想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验农村生活,通过观察最基层最低层人民的生活,积累素材,让今后的写作更接地气、更接近现实。

当我在农村生活几个月之后,我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比城市生活条件差远了。如何缩短城乡差距?农民群众需要什么?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写什么?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我要写的内容。

首先,我想目前我要写的文章应该是写实文章。比如写调研报告,要写出农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我初试小牛刀,试着把论文《“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才能做新农村建设及扶贫工作——以泉水镇小蒙屯村为例》参加“钦州市扶贫攻坚论坛”论文比赛获得三等奖。这篇论文中我从农民致富的角度去思考,我发现农民一是需要致富信息。干什么能多挣钱?种什么、养什么能多挣钱、挣大钱?农民二是需要技术培训。农民迫切需要各种科学技术,目前主要需要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农民三是需要资金扶持。有致富路子和生产技术,没有资金生产启动不了,只要有了资金,才能生产产品,有了产品才能创收。为了解决农民的这些需要,国家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干部驻村扶贫机制。农村扶贫工作要如何开展最有效?我认为,扶贫既要注重“输血”(即直接给予农民资金及物质支持),更要注重“造血”(即对农民要进行自力更生的思想教育,还要进行产业技能、市场意识等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培训)。对于相对贫困落后的村庄而言,有了“输血”的注入,如再注重“造血”功能的提高,采取“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的工作方法,则既能使当地农民解决当前的困境,又能获得长期的自力更生的生存能力并由此产生长效的收益,农民逐渐实现经济独立,不再依赖政府的扶贫救济,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体现扶贫开发的意义,这才是推进扶贫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和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

这个小收获让我更加相信真实的能给人提供参考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我希望在以后的农村工作生活中要从不同角度去调研,挖掘不同领域比如基层党建工作、计生工作、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助增收、民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题材,力求写出一些有见解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领导作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我要搞文学创作。写散文,写小说,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俗话说“好文章千古传诵”。我虽然没有很好的文才,但是,我热爱文学,我也许不会写出很优美的文章,但我直感我会成为一个有正义感能传播正能量的好作家。我希望拿起一支拙笔写出充满激情的充满斗志的文章,来鼓励更多的人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多做贡献。这世上雄才大略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而且大多数是农村人。如何发挥众多普通农村人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去推进社会改革发展才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我要写的题材。

一直以来,我认为中国一定要发展文化教育与发展经济双管齐下才能打造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教育是个很重要的事业。思路决定出路、头脑指挥手脚。有好思想好心态的人才会有干事创业的冲劲。而一个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依靠学习。“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文化立国,文化强国。”提高国民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让农民多受到好的教育,才是缩短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中国要全面走向小康社会,就要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城市辐射农村,如果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水平相当,那么社会才会稳定,全面走向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也许就是党委政府下派机关领导干部去下乡建设新农村及扶贫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下乡挂职的两年时间里,我一定要做到八个“多走多说多做多写”。多走,就是多走村入户搞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多说,就是多宣传鼓动,把好思想灌输给农民,提高农民思想素质;多做,就是多跑上级部门找经费,多做好事实事,为农民谋利益;多写,就是多写反映基层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的文章。

我到乡下挂职工作已经差不多一年了,一年来我与所驻村的村委干部打成一片,感情融洽,大家一起为“美丽乡村”(扶贫)工作出谋划策,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虽然乡下的物质条件比市里的差,但是,我能克服这些不足。相反,我很喜欢在乡下工作,因为能在乡下甩开膀子为农群众办实事好事,得到农民群众热情欢迎和尊敬感觉很好。而且乡下的田园风光很美丽,不用花钱旅游就可以看到一望无际平坦的田野和美丽的绿树红花,这些对我来说就足够让我开心的了。

关于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4)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习、边调研”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牵头组织农发办等部门对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贫困村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我县总人口45.27万人,农业人口39.98万人,耕地116.37万亩,水田3.27万亩,水浇地0.27万亩,水平梯地45.57万亩,80%以上属中低产田,人均耕地1.6亩。目前,全县未通过上级验收的贫困村尚有119个,贫困人口8.15万人。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贫困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我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区和秦岭山系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据对关口镇干沟村的调查:该村有68户230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有耕地400余亩,10亩以上联片耕地几乎没有,大部分是几分或是几亩分散在一沟两岸的山坡上;虽然修通了简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沟而上,到了夏季洪水冲刷便没有公路,农用物资还是靠肩挑背驮;九十年代,农户集资拉通了两相照明电,由于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线路损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头上电灯,桌上油灯”。

二是人口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发展步伐太慢。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表明,全县贫困户劳动力受教育面很小,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27.6%,由于劳动力素质低,只能从事简单或低收入的生产活动,收入水平低,难以脱贫。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低收入人口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我县处于秦巴山区,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特别是高山贫困户所在地更是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无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危害程度。据xx年对25个贫困村3407户的调查,因自然灾害致贫达312户,占调查总农户数的9.2%。

四是疾病、伤残、弱智、子女上学成为贫困的重要原因。我县农民大部分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剩下的那一少部分正好是贫困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特别是贫困户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据xx年对25个贫困村3407户的调查,因疾病、弱智致贫达439户和376户,分别占调查总农户数的12.9%、11.3%。自90年代以来,农村家庭子女上学已成为家庭贫困的又一因素,大多数农村家庭对子女考上大学既喜又忧,喜的是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能摆脱贫困,忧的是考上大学学费高却供不起,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借债又导致这些家庭步入贫困行列。

二、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的主要措施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贫困人口收入增长为目标,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积极落实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等综合措施,切实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扶贫责任。我县坚持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考核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把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开发列入农村工作重点,全面落实了县级领导挂联乡镇和扶贫重点村(特困村),县直部门包扶重点村,乡镇干部狠抓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县扶贫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3次以上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各乡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从宣传政策入手,积极引导和组织干部群众投身于扶贫开发,扎扎实实搞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坚持政府统筹,实施资源整合。我县对列入计划的贫困村建设,逐村规划,集中投资,先难后易,分批实施,力求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坚持“政府统筹、项目捆绑、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突出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治理、技能培训四大重点,做到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五到村。各相关部门以重点村为平台,依照立项衔接计划的要求,科学编制贫困村建设规划,逐项落实扶贫资金。另一方面由县扶贫办牵头,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把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和重点村项目建设的扶贫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水利资金、国绩资金、交通补助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农电资金、教育普及资金、卫生补助资金以及帮建单位的帮扶资金等集中捆绑使用,从而形成了共同支持贫困村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启动一个、建成一个、脱贫一个、验收一个、出列一个。

三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各地以整村推进为契机,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烤烟、蚕桑、林果、中药材、劳务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良种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扶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培育农民经纪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统计,166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产业建园17余万亩,人均达到1亩以上经济园。吕河镇冬青村发展狮头柑1160亩,仅此一项每年户均收入过万元,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化格局。贫困村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脱贫步伐。

四是创新扶贫机制,注重扶贫效果。在严格执行省市有关政策和《旬阳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旬阳县财政扶贫资金直通车管理办法》、《旬阳县重点村和移民搬迁管理办法》、《旬阳县重点村和移民搬迁建设验收办法》等文件规定的基础上。我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抓扶贫村落实“三个一”制度,联系扶贫村的县级领导每年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办公会,每季度到村察看一次项目建设,每月过问一次项目进展情况;对规划内新启动的扶贫重点村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要求参与竟标村各类捆绑资金不得低于150万元,并结合村级班子情况、村民意愿和投入能力情况、乡镇过去已启动重点村规划项目完成情况、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确定下年度的重点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贫困群众全面参与扶贫项目选定和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项目实施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扶贫资金、项目和贫困户名单在村内张榜公布、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强化督导考核,确保任务落实。今年,县上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作为县对乡镇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县扶贫办制定了详细的县对乡镇扶贫开发考核细则,明确了每一项工作的阶段目标和完成时间。县扶贫办内部也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考评办法,严格实行干部职工连片包乡制和绩效考核奖惩制,将扶贫工作同个人业务一起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三、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据xx年统计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925元以下的贫困村165个村(不包含xx年确定的25个特困村)、占全县34.8%,贫困人口14.1万人(不包括五保救济户),占农业总人口的35.36%。其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6.59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6.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625-865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7.51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8.8%。xx年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这个中心,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贫困人口从xx年的14.1万下降到的8.15万。截止目前,在规划的165个扶贫重点村中,全县共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166个(含xx年新规划的25个特困村),已通过省、市验收71个,在建95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437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875万元,部门捆绑资金19447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劳拆款)xx6万元。

一是贫困村建设态势良好,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县各级各部门以实施整村推进为平台,紧紧围绕修路、引水、通电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据统计,启动建设的166个贫困村,新修、改造村组道路1422.1公里,硬化村组公路605.8公里,完成农网改造942.4杆公里,建成人饮工程826.6公里,新修水窖9084口,使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产业扶贫初显成效,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多年来,我县坚持以产业开发贯穿扶贫工作始终,走出了一条“因村制宜选产业,项目配套促产业,信贷扶贫扶产业,完善机制保产业”的产业扶贫路子,各村坚持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烟、桑、畜、矿、姜等主导产业,人均达到1亩以上经济园,拓宽了农民增收来源,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增收问题,贫困户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我县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全省百万贫困户增收工程现场会推广了我县贫困村产业建设的经验。

三是技能培训得到加强,贫困户素质有所提高。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扶贫先扶智的理念,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不同区域、不同主导产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使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在启动实施的重点村中,80%以上的贫困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输出6600余人,稳定并扩大了就业人数和就业渠道。达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预期目的。

四是贫困村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启动建设的贫困村能够以“四改三建两通一推广”为抓手,狠抓以改灶、改厕、改圈、改院为主的旧房改造,“圈、厕、沼”三位一体的沼气建设。启动建设“四改三建”示范户1.5万户,新建沼气池3846口。使原来重点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据调查,红军乡鱼塘、中湾、丰积、庄院、红军、周家6个贫困村,四改三建示范户建家800多户,占6个村总农户数的70%以上,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贫困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修缮、新建校舍37所7173平方米,为贫困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夯实了基础。新建村级医疗室75个4500平方米,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医难问题。新建村级活动室123个7458平方米,为村级两委提供了活动场所,促进了村级自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这些都为贫困村加速脱贫创造了条件。

四、贫困村建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增加扶贫重点村的数量,提高扶贫重点村财政扶持资金。我县十年规划有165个扶贫重点村,当时全县有行政村373个,没有列入规划的村208个,这些村仍有相当多的贫困院落和贫困户,他们也需要相应的投入扶持,建议县上向中省争取,将这些村列入扶贫计划。“十五”期间,我县实施行政村合并,合并后的行政村人口大部分都在1500人左右,一个行政村面积一般在15平方公里以上,加之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建设任务十分坚巨。目前中省下达每个重点村20-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不足修一条几公里的村组简易公路。多年来实践证明,一个贫困村建设需要投入至少200万元左右,建议县上向上争取,提高扶贫重点村财政扶持资金。

二是继续加大项目资金捆绑力度。扶贫重点村大多处于高山区,基础条件恶劣,群众收入不高,缺乏建设资金,虽然县上落实了“整村推进,资金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但贫困村多,项目资金有限,在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资金捆绑难的问题。各部门由于各种原因限制,项目资金捆绑难,落实更难,单靠扶贫部门给每个重点村25-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很难解决贫困村的突出问题。

三是加大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村贫困的主要根源是贫困人口劳动力素质底,没有一技之长。多年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是扶贫治本之策,是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充分开发利用贫困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规模,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贫困村分析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