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综合报告 > 分析报告
栏目

语文课堂分析报告10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热度:10

【导语】语文课堂分析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0篇优秀的语文课堂分析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课堂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语文课堂分析报告

【第1篇】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对策反思

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根据调查者的知识水准、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观点及教学风格的粗浅认识,适用直观判断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所调查的课大致分类如下:

3、 就教师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机会的角度而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三多三少。即: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的机会少;水平高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分析,就语文课而言:有20%左右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分析课文全过程,有48%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还有32%左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在对学生问及你班语数课的上课状况是怎样的?选答教师讲,学生听或记笔记状况的学生占52%;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够参与答问状况的学生占39%;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状况的学生占9%。

4、 就课堂教学纵向程序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中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方式而言:教师一般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几个思维较快的学生随口口答,只要有一人说对了,教师便重复一遍,接着便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就自问自答的占总调查课时的80%。

5、 就教师教学的终极目的而言: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师占84%,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同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占12%,传授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占7%。

6、 就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教学而言: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77.4%,不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22.6%。

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上述几方面的调查情况表明:农村中学近76%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较难适应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造成初、高中教学尤其是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的脱节,导致学生高中段学习潜力不足或不能正常发挥,致使中学教育质量较难提升。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单就课堂所反映的现象而言,分析如下:

1、 课堂教学容量不合理。有的教学密度太大,课堂节奏太快,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不知所云;有的教学容量不当,从初一起就一味地瞄准中考,盲目加大深度、难度,甚至无限拓宽知识,超过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

2、 部分教师的惰性心理导致教学方法陈旧。由于这些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对教改的新成果抱轻视态度而不学习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法,不管教材的变化,不顾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和学习需要,或照书所讲,一板一眼生怕学生少了什么似的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听不进去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潜能,致使课堂纪律乱,学生厌学。

3、 教学方法单一粗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个别的教师对学生动辄训斥、挖苦、讽刺、甚至体罚。

4、 不能正确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看法。随意中断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缺乏及时的鼓励,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感而不是敬重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的人格的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发展。

5、 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偏爱优生,讨厌差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抽问,中上等生回答占多数,公开课中的抽问,更与差生无缘。

6、 缺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姿态。

7、 批评学生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部分教师严守师道尊严,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守纪,认真听讲,不许乱说乱动。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指责学生上课讲话不动脑筋等上,浪费了教学时间,割裂了知识传授的完整性,造成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僵化,严重者导致教师自己也无法上课。

三、几点对策

1、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素质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直接反馈于教学质量。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又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

①、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学历层次。

②、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授课能力。

③、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的解题思路。

④、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将现代媒体应用于课堂的能力。

⑤、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自身对特长的钻研。

⑥、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良好品德的形成。

⑦、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博览、博学。

⑧、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学生的考分情况。

⑨、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著书立说的能力。

以上这些教师素质自我提高的误区,对传道、受业解惑不能说没有好处。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要注意其全面性、渗透性;必须要注意其深度、广度以及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而不能顾此及彼。因此,再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最重要的是其综合素质、创新素质。为此,对在岗教师,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各层次,各年龄段,各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其教材、教法、教学组织、教学技能等的定期测试,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逗硬的制度,促使其教师具有较强的大纲意识教材意识好课意识因材施教意识等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而不是流于一种形式,更不是流于一种内容。

2、改进语文课堂管理的办法

①端正对学生的态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一切教育改革都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不管怎么样的教育,只要它视学生发展为己任,就必须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求学权力,尊重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体现师生平等原则,用理性感化学生,增进情感交流。

②有创造性组织课堂的能力,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的策略千百万化,它也必须通过学的策略体现效果。因此,必须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根据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既重视知识的工具功能,又重视知识的精神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③分层次要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做好角色定位。

④制定一套有效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纳入真正的制度化,量化管理。

3、抓好学段衔接

注意教学方法、学习思维的衔接。正确处理好知识衔接。这两者中,其教法、思维的衔接又最为重要。为此,应大胆改革现有的中小学领导的管理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垂直管理制度。

4、增强教师的吸引力

①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

②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知识上的征服力。

③教师要有良好的品格,树立人和的教育观点, 对学生产生有益的人格影响。

【第2篇】关于语文课堂的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为了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实习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这次调研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教师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上课到跟名师班学员的交流都能认真地对待。特别是听了教研组长的点评,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二、教师基本情况及分析

(1)从年龄看,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是33。6岁。他们处于年富力强之时,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充沛的精力以及较高的职业忠诚,正值职业的黄金时期,是出成绩、成大器、形成特色和风格的时期。

(2)从职称看,有2名教师是小学一级,1名教师为小学高级教师。他们具备了相当的专业素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他们胜任语文教学,也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度和判断力。

(3)从学历看,3名教师全部达到小学的任教资格。从语文基本知识的角度看,掌握了解读文本、研读辅助资料的方法,他们均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三、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1.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3节课,都是真真实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虽谈不上“清水出芙蓉”,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的自然美,为我们了解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而可靠的依据。

2.尽力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十几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听不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平等对话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尝试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

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普遍加强。在设计预案时,能关注学生的学,考虑到学习的实践性。教学中,多数教师能视学生为学习主体,不在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阅读教学中能引导揣摩课文的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能渗透语言实践和表达训练,阅读技术比如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圈点等方法被广泛采用。从效果看,多数学生始终精神饱满,主动积极。

5.着力运用教具,为语文教学服务

部分语文教师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特别是能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教具,并能够很好的运用在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任青加老师在执教《拼音复习课》时,制作了大量的拼音卡片,重点让学生区分b-d、p-q,复习i的标调,在教学中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进行贴苹果游戏等激励学生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评价语恰当、到位。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语文基础教学不扎实

在教学中,有个别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抓的不扎实。

2.朗读教学模糊化、形式化、机械化

分析老师们的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大多不足5分钟。

五、应对策略

1.强化意识,加强整合。语文教材一方面在编排上十分重视语文基础的教学,另一方面又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自主权。作为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这两个特点,增强落实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的意识。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等内容的教学都要关注这一点,但又绝对不能机械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精心捕捉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在“读”中相机渗透,在“学”中巧妙整合,在“课”中解决问题。

2.注重积累,抓好背记。积累与感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两大主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对各年级的积累背记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积累背记方面,老师们除了落实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之外,还可以抓没有此项要求课文的熟读成诵,结合“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新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多读促进背记。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引背课文的好方法:如提示法、接句法、填补法、想象法等等。以便让学生多背记一些课文中的佳词妙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此外,还可以开展“课前背记古诗文”的活动,精选诗文,日积月累。

3.活化练习,提高兴趣。老师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改变一下训练方法,不再一味地抄抄写写,而是将口说、心记、脑想、手做,眼看、笔写等各种形式并举。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练的效果。

总之,这次调研活动搞的非常成功,为着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而努力去做一些实事,大家都非常愿意。

篇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如何上好语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从2003年8月开始,至今小学课程实验已开展了九年。为了解我镇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根据学院的有关社会实践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我镇各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二、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

1、调查方法:访谈法,听课,随机抽样调查。

2、调查内容:⑴教师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师素质、教学特色;⑵学生方面: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3、调查对象:全镇10所小学的30名语文教师及其学生。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㈠结果概述

我历时近两个月,分别到我镇10所小学听了30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常态课,并与教师进行了访谈,对30节课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达到a等(90分以上)的课12节,占抽样总数的40%;b等(80―89分)的16节,占抽样总数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节课,占抽样总数的6。6%。

总的看来,我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凸现出以下亮点:师生关系趋于平等、民主和和谐,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教学评价趋向多元,教师探究、合作成为共识,校本教研崭露头角。

㈡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师(以下教师均指被抽查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约4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3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2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80%以上的教师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教学方法: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2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极少数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0%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教案)组织教学,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教学,50%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素质:9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学历程度看,合格率(中师)100%。其中,中师6人,占总数的20%;大专21人,占总数的70%;本科3人,占总数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师,第一学历均是中师,第二学历(专科、本科)均是电大、自考或函授学

习取得的学历,具专科以上的教师只有7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只占总数的23%,因此,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是很强。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20%的教师有教明显的教学风格。

㈢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被抽查的30节课中,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40%的课中的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很少参与或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40%的课中的50%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往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往。

3、思维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一部分学生敢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6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调查结论

1、教师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薄弱,有的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方式欠完善且不尽科学。

2、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专业知识欠深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够。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知识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只知埋头教书,不懂科学研究的现象还很严重。

5、教师对现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7、学生在课堂中个性能得到一定的张扬,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小学语文教学时一项艰辛的工作,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与时俱进,才能有力地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篇三:有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我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语文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石柱民族中学高二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结合自身在实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语文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高二年级5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40份。高二(3)班共收回30份,有效卷25份;高二(7)班共收回35份,有效卷32份;高二(8)班共收回40份,有效卷35份;高二(11)班共收回37份,有效卷35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c、偶尔25%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取得很多成就。金无足赤。当前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1、3、4、5、6、8、10题依次反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层面的具体问题);二是教学交往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2、9题所反映的);三是教学纪律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7题所反映的)。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养成了习惯,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两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啊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

【第3篇】初中语文课堂学生不发言原因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学生不发言原因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本次调查采用了书面问卷形式,问卷为《初中语文课堂学生不发言原因问卷调查》,以了解当前语文课堂学生的发言现状。问卷为学生卷。发放学生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九年级在校学生。调查的背景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的备课、理念、精神风貌、亲和力及教学手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发言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目的是想通过问卷了解当前我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上课发言的情况,为后期“五步三查”自主学习提供实践基础,改变农村学生不善言辞的性情,发挥语文的实践应用性。

一.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上课不发言的原因是:

①、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们更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人的认可与尊重。从调查来看,孩子上课不发言的最大原因就是怕被同学嘲笑,怕老师眼神、手势上的否定。嘲笑与否定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很大的阴影,使他们逐渐失去举手发言的勇气。因为他们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他们的脑子里揣摩的是自己在别人心里是什么样的印象。久而久之,他们的胆怯心理让他们畏首畏尾,害怕出错,害怕失败,不敢站在众目睽睽之下。中学生自尊心、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更在意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但自己又不是很自信,所以上课不说话,改为默默地接受一切。

②、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或问题过难,学生启而不发。语文的课堂有些内容需要学生用感情和心里去揣摩作者的语言和描写,有时学生很难分析得到,所以,不会也就不举手。

③、学生不会或思路不清晰,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举手,他们不自信,更愿意去倾听学习好的同学的想法,就是有时想说但又觉得语无轮次,所以也不会主动举手。

④、老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材,老师可能备课备的很扎实,把本课的知识都想让学生领悟,那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赶时间是常有的现象,于是老师一般点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长此以往,其余学生也会感觉自己不会被老师提问,产生了懶于思考和发言的习惯,产生了依赖心理。

二、如何让你主动发言?调查结果是:①、课堂气氛要活跃,不严肃。支持这一意见的学生大约占到了百分之八十,实践表明,轻松愉快的氛围更能激发人的思维。②、老师提的问题简单些,有奖励。这一点学生很困惑,老师想把问题讲清,于是难免出的问题直截了当,这样学生很难接受。③、老师多鼓励,不让其他同学嘲笑回答错误的同学,④、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问题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先给其他同学讲一遍,然后让其与学生小组展示。学生之间组成的学习小组是属于学生的小团体,在自己的团体中更愿意敞开心扉说出最真实的想法,同时,这样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减少受同学议论的风险,从而高课堂参与的热情。

本次调查,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需求,以便制定措施改变学生不发言的现状,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基础。

【第4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要写调查报告了怎么办?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调查目的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如何上好语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从2003年8月开始,至今小学课程实验已开展了九年。为了解我镇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根据学院的有关社会实践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我镇各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二、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

1、调查方法:访谈法,听课,随机抽样调查。

2、调查内容:⑴教师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师素质、教学特色;⑵学生方面: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3、调查对象:全镇10所小学的30名语文教师及其学生。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结果概述

我历时近两个月,分别到我镇10所小学听了30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常态课,并与教师进行了访谈,对30节课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达到a等(90分以上)的课12节,占抽样总数的40%;b等(80―89分)的16节,占抽样总数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节课,占抽样总数的6。6%。

总的看来,我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凸现出以下亮点:师生关系趋于平等、民主和和谐,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教学评价趋向多元,教师探究、合作成为共识,校本教研崭露头角。

(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师(以下教师均指被抽查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约4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3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2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80%以上的教师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教学方法: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2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极少数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0%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教案)组织教学,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教学,50%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素质:9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学历程度看,合格率(中师)100%。其中,中师6人,占总数的20%;大专21人,占总数的70%;本科3人,占总数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师,第一学历均是中师,第二学历(专科、本科)均是电大、自考或函授学

习取得的学历,具专科以上的教师只有7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只占总数的23%,因此,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是很强。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20%的教师有教明显的教学风格。

(三)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被抽查的30节课中,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40%的课中的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很少参与或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40%的课中的50%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往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往。

3、思维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一部分学生敢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6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调查结论

1、教师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薄弱,有的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方式欠完善且不尽科学。

2、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专业知识欠深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够。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知识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只知埋头教书,不懂科学研究的现象还很严重。

5、教师对现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7、学生在课堂中个性能得到一定的张扬,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小学语文教学时一项艰辛的工作,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与时俱进,才能有力地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第5篇】领袖儿童教育语文课堂发展性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中期实验报告

黄德琼

领袖儿童教育语文课堂发展性策略研究已有三年历程,在三年的研究历程中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完善、提升、成长。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绿色生长结构,让学生快乐自信地学习,积极健康地学习,潜心投入地学习,超越自我地学习,培养有自己的主张并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的儿童;会质疑会思考的儿童;积极健康、合作向上的阳光儿童;办事执着超越自我的儿童;人人在校都能永不满足,永不退缩,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发展性就是在具有自主性、学习性、主动性、发展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性。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兼有四项特征是金字塔的底座,突出一个特征是塔顶,塔顶需要底座的支撑。之所以选择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因为发展性本身已经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的特质,发展性又升了一层,难度又增加了一层。为此确立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策略研究。

二、理念支撑

领袖儿童教育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向,是为人的未来指引正确、幸福的方向,而领袖儿童教育本身就是不懈追求这个方向的过程实践。面对领袖儿童教育,有人认为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选拔、精英、领导方面的教育。我们学校对领袖儿童教育的界定是在汲取精英、领导特质教育的精华的同时,面向全体,给所有孩子一个领袖儿童教育的土壤,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而美丽成长自己优越的一面,最终让孩子因优越的一面成为卓越而幸福。

参照多元智能理论,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孩子是有差异的,差异体现了每个人有优于他人的一个面。领袖儿童教育,扬长避短,特别关注孩子长于他人的一面,并施于足够的养分,孩子优越的一面不断放大,成为这方面的骄子,给孩子卓越幸福的人生打好底色,是领袖儿童教育的旨意。

三、研究内容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自信地学习,潜心投入地学习,培养“独立思维,敢于表达”“学会质疑,学会方法”,“积极健康,合作向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学习品质。形成“人人会质疑”“人人会朗读”“人人会表达”的发展性领袖儿童。

四、实验成效

1、在“三模小组化”教学模式中培养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领袖儿童

在创境引题环节着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但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创境引题不仅仅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需要别致创境。要根据课文特点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还能触活学生新的思考,并在情境中自然揭题。它有三个操作要点:一是简约,二是要有新意。三是与新课学习联系紧密。发展性课堂教学中的开课时领袖儿童的潜质就会在这短短的两分钟内,慢慢地被唤醒,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样创境引题在形式上能吸引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显现的领袖特质:积极投入学习状态,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潜质从创境引题就有突显。

第二步先学后教: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设计到学习方法的选择,都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此,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而不是少数学生。先学,其实就是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可以学会自己学,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交流自学收获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出学点,也就是学生的疑难点,困惑点。接下来就是重点品读,以读促悟。到了非讲不可,学生迫不及待想要弄懂的问题上,老师现身,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学习活动中,师生,生生,生本有效互动交流,探究阅读,习得方法。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如我在教学《扁鹊治病》这课时先学后教的第一步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教学,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第二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而把课文读通、读懂、读透。精心设计表格,学生通过自主填表,交流质疑等形式,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文本,知道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寓言所含的道理。这个表格的解决更是学生自问自探文本的基础。学生围绕表格,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劝说?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第三步,质疑讨论,强化感悟。围绕学生针对表格提出的问题。解答疑问,感悟人物特点。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中划、反复读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话来深入感悟人物的鲜明个性。教师在后教这一环节中,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从而加深对人物内心的揣摩。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与深刻,较好感悟寓言情理。

展示反馈:“展示反馈”环节中的展示,它是最能体现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课题研究思想的,因为它的最直接要义是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展示自己的个性情感,展示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描述把它给展现出来,形成一种表达、讲解、演讲的课堂情境,学生在这情境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演讲,学会了自信,学会了乐意地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见解传达给其他的人,教会并影响了其他人。这种情境可以把语言激活,把思维激活,把情感激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逐步成长起来。它也是对整节课学生的一个检测,了解学生知识、情感,方法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主持小组全员上台,从不同侧面进行交流展示。如四人小组上台展示:就每个人的感悟文本的程度或特长代表小组发言,可以展示体会、可以展示朗读、可以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是质疑释疑等。小组轮流上台主持,每一个小组都有上台主持的机会。教师逐渐隐身,讲台不再是老师讲解、提问的阵地,而是学生主持、交流的舞台,在学生的主持下,全班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回应和评价。每个小组成员先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再启发、组织全班其他同学围绕自己展示的内容进行广泛交流。每个发言人展示结束后,用“谁愿意和我交流”、“谁愿意给我补充”等语言形式,启发全班其他同学回应自己的交流内容,其他同学或认同、或强化、或补充、或质疑、或评价。当有同学举手愿意交流时,主持人指定同学发言;该同学发言完,主持人可用“还有谁愿意交流?”等问话启发其他同学继续围绕该话题发言……依此类推。这时的展示者既是发言人,又是主持人。当台前一个发言人展示并组织全班交流结束时,后一个发言人再进行展示和交流。用这样方式调动所有学生加入“小老师”的行列。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都经历了一个过程,由不敢说到敢说,增强了自信感,由说不清楚到说得清楚,获得语言表达的进步。“展示”环节中,学生思维、情感、表达,充分展现。学生充满自信,健康向上,亮出自己。班上的学生人人在思考,人人在进步,人人在自学,人人见收获,人人展现自我。它的落脚点是提升领袖素养,显现出来的领袖特征应该是: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塑造发展性领袖儿童。

领袖儿童教育发展性课堂教学,提倡“合作”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我们班成立了合作学习的小组,自成立小组后,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名学生都有明确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生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协作的小组学习让学生的被动变为主动,特别是分组讨论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组与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潜能,增加了信息量,使学生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提高。如我执教的《猫》这篇课文时给了学生两次合作讨论机会,第一次是学生自学后让学生讨论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次合作讨论比较句子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不仅深刻认识到猫的性格古怪,更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他们真正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领袖儿童教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在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还要引导学生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合作愉快的氛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成为永不退缩,超越自我的领袖儿童。要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性问题,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需要,不仅要有强烈的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还要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一种内心需要。第二,要让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关心自己小组的讨论合作,达到统一协调。第三、讨论合作达到什么程度,小组成员都要清楚。第四,平时小组各项负责人,都要各尽其责。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探究性问题是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交流时,结合具体的词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用朗读重点的语句来表现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由此落实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

3、在表达中追求卓越。

不管是研究自主性课堂,还是主动性课堂,都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说”的功夫,但,发展性课堂的着眼点更高了些,把说上升为语言表达的较高层次,让“说”变得精神、变得自主,把“说”提升到自然、流畅、生动、深刻的高度,一步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力、表达力。在发展性课堂里,学生的表达要有较高的水平,比较精致。发展语言品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既兼顾全体,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达欲望,又激发调动沉默层的学生积极起来,生动起来。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却有几十多个学生,能有多少个学生发言呢?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的李校长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发挥小组的力量,为了方便学生表达,小组同学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围在一起,小范围地讲解,也可以几个小组合在一起,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讲解,那些迫切需要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心尽情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那些不爱说的学生都要说,并且也要抢着说,他们在一起自觉地排个顺序,人人讲,人人讲好,说充分,围在一起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情感的表达需要,大声点可以,小声点可以,只要你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是你需要这样讲都可以。增加了这样的表达机会,学生还要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谦让,学会讲的礼仪。最终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天地里放飞心灵,开放思维,美化情感,让表达变得生动有趣且有品位。在李校长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他们班上的答问是按开火车或按顺序表达。发展性课堂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任何场合能够大方得体掷地有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成为一个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学生。(www.koomao.com)她们班还开展了即兴演讲活动,她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和思维力,把即兴演讲变成了抽签式的,并且把时间调到每天午间练字的5分钟,每次有三个学生演讲,他们先到语文老师助理那里抽签,略作准备,就依次走上讲台面向大家做演讲,把抽到的话题讲清楚,需要快速地思维、组织语言,开始只能说几句话,还有点吞吞吐吐,但时间一长学生就能说得流畅,也能说一段完整而顺畅的话了。从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过渡到陌生的、方方面面的话题,这个过程是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说话能力,抽签演讲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一步,需要学生自己调动储备,唤醒思维的灵感,否则张不开口,讲不出话,因为抽签是不确定的内容,每个同学抽到的内容不一样,没有参照和模仿,全凭自己的创造。就这样学生不断地历练,语言表达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为了让学生善于表达,让学生的表达吸引小听众,她们在班级成立了演讲社团,演讲社团有三个目标,一是人人会即兴演讲,人人能写主题演讲稿并且能够声情并茂地演讲。二是人人都成为节目主持人,三是人人都成为辩论家。制定了演讲社团的活动规则,活动时间、地点也有具体安排。她们班的学生的表达都能达到比较具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具备领袖儿童独立思维,敢于表达的特征。有的学生在表达时能配上自己的肢体语言,脸上露出或喜或悲的情绪,很有感染力。所有的学生表达结束时都能礼节地交代我的演讲或表达结束,或是表示感谢。从学生的表达中感受到学生自我挑战,永不服输,积极面对,超越自我的良好状态。

4、实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李校长的单元主题阅读研究已经有五个年头,她通过研究逐步走出自己的特色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她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1、个体阅读

第一部分:拼音、字词基础过关。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给每一个生字注音、组词,理解每一个二字词和四字词,积累特殊结构的词,如带“的”“地”“得”的词、归类aabb、abcc、aabc、abb的词等,然后我们一起矫正写在随堂训练本上。

第二部分,逐课逐段逐句品读,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一句一句地理解,体会某一个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某一种表达方法在句中的表达效果,体会句与句的联系,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这些我们都写在随堂训练本上,这本来叫批注,但语文书上写不下,不能系统地写,在语文书上只能写一些简单的批注。

第三部分,梳理每一课的表达顺序。知道这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是什么结构,以清晰学生的思维。

第四部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精美课文要背诵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小组合作

第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提多少就提多少,把问题记录下来,再进行整理,留下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

第二步:讨论解决问题。首先,每一个组员根据问题写出自己的解读,至少写出二个理由。第二,小组交流、碰撞、记录、整理解答的语句,至少有三个理由。

第三步:有层次地写出来,用上表示层次的词、关联词等,把问题解答清晰有说服力,不能颠三倒四、重三遍四,也不能记流水帐,更不能答非所问。组长负责完成。组长责任重大,既要组织好提问、交流,又要引导大家共同解答。

3、展示前的准备

展示主持人写好展示计划,包括展示的目标、内容、要求。前几次老师亲自细致地指导。计划要在全班讨论通过。

各小组根据展示计划做展示前的准备,小组选择好自己展示的内容,明确展示要求,小组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要展示的题目。组长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小组可以做展示前的演练,

主持人做好全班互动交流、补充、提炼的准备,哪些地方需要互动,哪些地方需要补充,怎样进行提炼,提前做好准备,写清楚。

4、由学生主持上好展示课

整个展示课都由学生来主持,老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稍加点拨,老师的指导在准备课上,在前置性学习和展示前的准备上。

基本步骤为:

第一,主持人开课,呈现展示目标、内容、要求。

第二,一个小组展示一个内容,小组长要善于鼓励小组成员自然大方地向大家展示,表达清晰,语言生动,声情并茂。每一个小组展示之后,主持人要给予评价,老师在关键时候做相应的评价或点拨。

第三,如果需要与全班互动,主持人要提示展示小组,通过语言的交流与全班开展互动。

第四,主持人总结展示情况与效果,小组代表总结展示的新收获。

第五,为下一次展示提出很好的建议。

5、拓展阅读

搜集整理与本组课文相同主题的美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美文蕴含的意境和情感,领悟表达方法,赏析优美词句,积累优美语言。

6、紧扣主题,进行习作训练。习作前充分准备内容素材,实行现场限时习作,一气呵成,写后反复修改。

王主任这个学期也在大胆尝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这学期她进行了三个单元的尝试,效果较好。主题单元的阅读分为四种课型,把一单元的1—14课时分布在这种课型里,一是整体感知课,二是单元精读课,三是拓展阅读课,四是主题展示课。突破了以往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以带多篇,以带一类,为领袖儿童的阅读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展示活动中她主讲的《秋天的雨》就是其中的“单元整合·拓展阅读 ”课。整体感知课,不是以往的的读,而是把一组相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读,一起比较。精读课突破了以往的细致的,全面的深挖,而是在点上着力,在阅读方法上突破,以此引领领袖儿童学会阅读的'方法,从而实现运用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开展课外阅读。阅读课不需要烦琐的课文分析,也不是游离于语文活动之外的语文说教,而应该是由“教课文”转向“教阅读”,凭借课文教会学生阅读,引导实践,充分经历阅读过程。让学生以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大量吸纳字词句篇,依靠人的语言本能及语感,直接去进行由阅读带动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主题展示课则是她的学生最喜欢的课型,因为这个课上,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在这个课上,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兴趣盎然,收获颇多。相互的影响带动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以后的阅读中。同时充分利用长课的50分钟,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展示,部分学生如鱼得水,尽情展现,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5、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成就发展性卓越的领袖儿童。

一个语文学得好的孩子,一定不只是靠一本语文书获得的,语文学得好来源于广泛的课外阅读,来源于丰富的语文生活,更来源于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生本课堂教学认真落实好前置性学习,在前置性学习内容安排上除了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把生字认到,理解词语外,还要学生收集相关的古诗、成语、名言警句、故事、人物等。这项任务的落实大大丰富了语文实践活动,再加上课前的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的时间保证、课外读物的落实,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历练,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获得书本上没有的语文能力,诸如整体规划构思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如今秋我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这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根据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中每个成员需要收集的内容非常明确们,学生特别乐意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兴趣很高,有的学生收集汉字的不规范使用,有的收集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有的收集字谜、歇后语等,最后汇集成册,学生通过一周的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手抄报和一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研究,关注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向上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及终身学习打好底色。又如李校长所带已毕业的学生六一班从四年级开始他们都成立了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播报新闻。全班学生有十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播一周。新闻大致有三个层级内容:一是校内新闻或镇级新闻,二是湖北新闻,三是国际国内新闻。新闻主要来源于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全面了解,把自己认识和感受到的信息汇集成一则一则的。学生既是播报员又是记者,新闻播报小组将采集到的新闻,编辑在word文档里,国际国内新闻是在学生在网上查阅下载整理后,与校园新闻组合,分主要内容和详细内容编辑,成为系统的新闻稿。学生播报新闻,模仿央视新联联播的方式,每天早、中、晚的时间进行播报,新闻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既看又听。播报新闻,有模有样,有央视播音员的味道。上学期结束,我们将学生播报的新闻内容,汇集成册,主题是《常青藤新闻发布》(常青藤是班名)通过新闻播报活动,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新闻播报,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轮流进行,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新闻播报的滋味,很自信,每个同学都感受到播报新闻的好处。大家在新闻播报中增长了见识,把视野放大到镇、省、祖国、国际,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看点、亮点的意识和能力。王主任每周的领素课认真准备,语文活动认真策划。上届六年级学生一年中开展了很多丰富的活动,“科技发展利与弊”辩论赛,“毕业之歌”朗诵会、故事会、秀出我自己主持大赛、古诗大回放、“中国梦家乡美”演讲赛、“再见了母校”演讲赛、家乡民俗展示、制作班级毕业纪念册“那些年华,我们一起走过”等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投入,学习成果丰厚,收获更大。活动展示的精彩,准备的过程更是发展了领袖儿童的多种能力。合理分组,形成合力,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完善,齐心合力,相互评价促进。小组的力量推动活动,促使活动开展更加高效,促使展示更加精彩。特色展示、丰富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袖素养如语文交际能力,创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共同分享了活动的快乐与成功。无论是有无人听课,班级学生显现出领袖儿童“自信大方”“敢于表达”“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特质。班级领袖儿童作品集《那些年华,我们一起走过》和《小荷-优秀习作集》(3本)荣获学生作品创新奖和优秀奖。集子里收录了每一名学生珍贵的作品。本期他们班上的“拥抱秋天”班级社团主题活动把班级多个社团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系列活动,让各个社团在主题活动中彰显领袖潜质,激活领袖潜能。激发班级100%领袖儿童热爱自然,亲近大自然,100%的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展示美,在活动中更加充满自信,具有审美气质。在分享成果的同时,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唤醒儿童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培养儿童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学会朗诵、创作、手抄报、手工制作、摄影、歌舞表演等方法,展示个人才艺,丰富生活阅历。通过以社团为单位的准备、排练、展示等系列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向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与家长一起走进自然,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李校长和王主任已经率先尝试主题单元的阅读教学。具体做法她们会介绍给大家。我在这里不再赘述。

五、问题思考

1、发展性课堂与“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课堂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并不明显,大家可能都在这么做。“发展性”领袖儿童教育课堂还只是雏形,显现出来的某些特征还很粗糙。

2、来自学生需要的发展性课堂学习潜规则还没有建立;具有发展性领袖儿童气质的学生还没有显现出来;老师还没有成熟的设想。

3、每一个学生发展空间还不够,课堂学习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六、下一阶段主攻目标

1、让发展性课堂与“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性”课堂有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大家都做的,我们做得更到位,更深入,更成型。做大家没有做的标志着“发展性”特质的课堂:(1)课堂弥漫浓浓的语文味。(2)百分百的学生积极投入,独立思维;百分百的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讲究合作的潜规则,有合作学习的能力;百分百的学生能够大方自然、清晰流畅、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80%的学生具有演讲、辩论、主持的发展性语文素养。(4)百分百的学生自信、开朗、大气、永不言败、追求卓越、不断超越。(5)小组合作学习有质有序,考核制度持续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建立来自学生需要的发展性课堂学习潜规则---积极投入,活泼有序;合作互助,提升超越。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教师逐渐隐身。

3、让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课堂学习方式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努力把“发展性”策略研究做成型。

【第6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喜欢且富有实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县23所初中学校,听评课达250余节,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本人对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堂的教师极少,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个别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预设不充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没有候课意识或上课迟到的教师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1人。从访谈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仅落实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个别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城区和城郊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在少数教师和少数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3、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还比较靠后,但进步的幅度较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且缩小的幅度较大;学科等级划分的分数线在逐年提高;县内各校的平均成绩分布逐年趋向均衡,差异系数逐年减小。尤其是2011年中考,我县语文学科人均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区、五市县等11个单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县中排名第二,仅落后于攸县。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11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世纪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曾利平获全市第一名;2011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下东中学组队参加,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011年和2011年两年中考研讨会上的示范课都获得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时教师不给予有效指导,学生没有任务驱动,随意性比较大。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分工,没有制定规范的合作讨论规程,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探究学习时教师没有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课题,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导,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

2、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

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语言表达)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如一位教师在教《袋鼠之谜》(八年级下册)一文时,整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袋鼠的“三大奥秘”以及奥秘背后的原因,而将文章最精彩的教学内容(“卒章显志”的写法启示,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表达形式,精巧的构思布局)舍弃,这是对文本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现。

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关照。教师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如一位教师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时提出了以下几个供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①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说不要想着下面的岩石;③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④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⑤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而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可以确定为:①学习朗读;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验思想感;③品评文中人物,多角度解读文本;④联系实际,探究文题、文末经验句的含义。对比该教师的课堂提问和教学目标,我们便可以发现,该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不成序列,而且绝大多数是与教学目标背离的。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要么把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等同,对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学内容;要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将一篇文章从头讲到尾;要么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将阅读教学异化为做阅读训练题。对教材内容没有分析、选择、重组和优化,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问题化和操作化组织;对文章插图、研讨与练习、音像资料、助读材料、师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学资源缺乏利用意识。如一位教师在教《安塞腰鼓》(七年级下册)时,有两个环节便没有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剪取和重组:一是在“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没有将能够体现“安塞腰鼓”恢弘气势的视频资料剪辑,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为阅读文章奠定感情基础的目的;二是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没有将用于朗读的材料进行剪取重组,而是全文朗诵,致使“通过朗读,感受语速、语调的变化,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这一教学目标落空。

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对文本特点及相应的文体阅读能力训练不作区别对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阅读的要求和程序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或脱离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异化为非语文课。如一位教师教《钱塘湖春行》(古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根据这首诗为游人设计一个游钱塘湖的路线,该怎样设计?应该把哪里作为旅游的重点?把诗歌教学当做了写实用文的依据。又如一位教师教《罗布泊,一个消逝的仙湖》(说明文),在指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便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讨论上了,而对于与说明文这种文体相关的阅读知识理解和阅读能力训练根本没有涉及,将语文课异化成了环保教育课。

3、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一是课堂情境的营造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风格要素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常常矛盾。如《最后一课》,教学内容本应该是严肃沉郁的,教师应该据此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课堂情境,但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整个课堂情境是嬉戏吵闹的,让人听后觉得像一场闹剧。

二是课堂教学安排违背适度原则。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安排过度。要么过小以致干瘪,如课文阅读教学课;要么过多以致臃肿,如试卷讲评课和综合复习课。如一位教师在上《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一课时)课时,共安排了“中考考点回顾、论点知识、论据知识、论证知识、词句理解知识”等5大块知识,还有用于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的7段训练材料。另一位教师在教《喂!出来》(一课时)一文时,共出了10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县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是普遍过小,如一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一个课时只做了“教读生字”一件事。其次是教学的难度、深度、起点安排过度。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缺乏学情分析的意识,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恰当地安排教学难度、深度和起点,要么过深、过高,学生够不着,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要么过浅、过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刺激思维神经系统的兴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楷模”就是“榜样、模范”的意思后,还要追问“楷模”为什么是“榜样、模范”的意思,难度太高。另一位教师在教《“友邦惊诧”论》时,将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自读分析论证方法上,起点太高。再次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内容安排的时机不当。如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通常是:①布置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②指名上黑板听写、解释词语;③书看完后,组织学生讲评黑板作业;④讨论思考题。这样的序列安排造成了教学思路的割裂与中断,扰乱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协调。

三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没有起伏,节奏感不强。一般来说,教学程序的安排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要像写文章一样,抑扬顿挫,高潮迭起。但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程序安排达不到这个要求。首先是教学的速度缺少快慢行止,从头到尾一个速度,毫无起伏。其次是教学内容缺乏详略的取舍安排,各个环节平均用力,看不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再次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鲜明的节奏感,问题与思维的难度不是渐次加大,教师提供的外部刺激缺少强弱变化,学生思维训练的形式单一枯燥。最后是教学环节的安排没有层次性、序列性和递进性,且目标意识不强、意图不明显,不能形成一种层层深入的、循序渐进的整体节奏。

四是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训练意图不明、训练指向不清、训练强度不宜、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脱离文本、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的问题思维容量小、缺乏合作探究的价值,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

4、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

教师缺乏课型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论何种文体,也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如试卷讲评课,许多教师对“讲什么、为什么讲、怎样讲”缺少整体规划,逐题讲习的多,重点突出的少,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用,就试卷讲试卷的倾向明显;笔练意识淡薄,学生动口的多,动笔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机会更少,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较差;试卷讲评中忽视“互动性”,没有为学生充分表达思维过程提供机会,学生参与度不够。又如综合复习课,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起点和标高确定不当,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渗透,方法领悟与示例分析脱离,示例呈现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问题。再如作文指导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两个课时中仅仅是命了一个题目,没有方法指导和作文讲评,学生学习写作的环节严重缺失。

教学环节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学环节的缺失,如课堂导入、课堂小结、课堂板书、拓展训练、作业布置等环节经常被教师简省;其次是环节之间缺少过渡与照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再次是教学的各环节之间缺少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散乱,逻辑性不强。这些缺点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调动不够,学生参与度较低,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活动形式单一,个别学生活动时,其他学生因为没有任务驱动而乱动。学习过程缺失,“结论教学”教学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阅读与写作过程得不到保证,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活动的效率低、价值不大,无效活动较多。讨论交流的向度单一,只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不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

课堂点评与指导不到位。首先是课堂点评没有原则,缺少激励与引导作用,绝大部分教师错误的理解了新课程关于学生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其次是课堂指导没有到位,课堂上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教师心中无数,如语文阅读课中朗读训练的指导,绝大多数教师都用朗读的数量来衡量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至于什么时候安排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基本上指导不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使用的时机、长度、效度处理不好。要么使用时机不当,多媒体应用牵强附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严重背离,而不是有机结合;要么用之无度,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要么用之无效,不是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落实到有效上,而是把它当成区别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唯一标志,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时间分配失当,教学重心偏移,教学效率降低。

三、诚恳的建议

1、强化教研意识。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平台,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课堂观察与诊断、说课评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应牢固树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意识,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教学研究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要尽可能利用上绩效课这一契机,逐步养成研课、磨课的习惯,切实增强学情分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终让常态课能达到甚至超过绩效课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养。一要重视案例分析与研讨。从调研的情况看,教师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而是教学操作能力的问题,而提高教学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案例分析与研讨,如文本解读案例分析、课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处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标研读案例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训练设计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业务自修与提升。一方面要强化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因为任何形式和层次的培训,只有与自身的专业发展欲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实制定业务自修年度项目书,并认真落实,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3、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构建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课堂讲授限时制度,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课型教学模式。

4、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以电子邮箱、个人博客等为平台,教研室应分学科设有公共的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教师个人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

【第7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达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这一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在我们常规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是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讲授一番,没有真正从培养语文能力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上下功夫,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没有创新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也就达不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一、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满堂灌”,其基本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这是传统的讲读型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全国各地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相对于我市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来说,各地的成功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必须从我市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求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定的基础。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必须十分重视基础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我国广大教师建国六十年来培养大批建设人才的经验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也符合人们学习新知识的客观规律。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力求让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是字、词、句、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识字,然后用字组词、用词造句,再用句子组成文章,即作文。教会学生识字,首先要教学生学好汉语拼音,学会,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通过查阅字典,用拼音学会读音识字,并阅读字典上的词与句,巩固学习过的知识。

二、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我市农村小学还比较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按语言规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达到认识教材和教材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目的。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去,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这就为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革过去那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从教育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入手,充分运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来讲授教材,使学生能深刻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教材时,应讲在关键处,讲在重点上、难点上,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要注意发展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还要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不要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长大后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做好各项工作,都具有重大作用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所要担负的重要任务。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小学生谈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时过早,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从小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围绕课题、抓住重点、运用比较的方法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来设计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门路,围绕课题提问,能揭示课题使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的心理,引起学习的兴趣。

而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问,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区别事物之间的异同,抓住事物的特点,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自学和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既是创新教学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阅读课文,可以理清脉络,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融会贯通,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习惯,这对于语文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训练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计划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通过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8篇】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与研究,有效教学巳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既有人文性因素(教师、学生及情感因素等),又有科学性因素(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2013年五月开始申报 “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在课题酝酿而成之后,着手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学生课堂现状调查。现将其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主体。课题研究者旨在通过充分调查和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个性差异使进行有效的.教学。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达到课堂40分钟真正有效。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我校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四年级60人,五年级37人,六年级39人。

调查内容:首先是调查和研究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使教师的教学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其次是研究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研究每一个学生,就要深入调查学生主动参与度、学习方法、知识现状等学习水平,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和期望值,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去了解和研究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行为、参与习惯、知识水平等情况,使之教师上课能因材施教,学生在课堂内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期望度。作为实验教师,在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了解学生的期望度,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根据学生最适应的学习需要,设计出有准确定位的学习方案。运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运用多种方式去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积极性态度等方面的真实的评价,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致使教师的“导学”,学生的“自学”和谐高效。

三、 调查的方法与形式

众所周知,调查了解学生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为了便于开展好《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我们遵循分散与集中的原则,尝试以下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学生。

1.水平测试法。在教学伊始前对实验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试。学期中分阶段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调查式测评,使之教师能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课堂观察法。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学生学习语文的表现,如:读书、思考、讨论、听讲、笔记、练习等情况,还要跟踪观察学生在课余的行为举止。做到通过观察学生的外显表现判断学生内心需求,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及时诊断,还辅之以相应的学习方法、策略,驱动学生的兴趣激点,由师生一对一引导产生一对多引导的效果,使课堂40分钟扎实有效。

3.问卷调查法。采用学生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获取多方面较为客观的信息。把想要了解的内容分列出若干子项,编制成问卷,发给学生作答,再收集了解调研情况。还对问卷所得的信息要作出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需求分类统计,及详细的问卷分析,最后形成书面分析报告。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知识层次、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为调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和方法途径找到合理的依据。

4.个别谈话法。巧用个别谈话法调查了解学生。如在课堂上一发现学生的异样情况(学习行为特别、学习兴趣不高、思维表现有变化等),应选定谈话的对象,想好谈话的目的,确立谈话的框架,设想好谈话即兴生成的问题,选择课余适当的时间,进行个别谈话,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交流家庭生活,兴趣爱好,最近读书情况,对孩子感兴趣的电视剧或流行歌曲的看法等等,与学生的交流中去捕捉反映他们心理变化或需求的信息。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真正地了解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有利于学生深度发展的信息。

5.走访了解法。因学生的生活是立体的,要教育好孩子,教师就要经常去访问学生的家长或亲友,访问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相关人员,多角度了解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的情况,做好访问的记录,建立校外访谈跟踪档案。使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教育达成一致。

【第9篇】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报告演讲发言稿

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报告演讲发言稿

“语文味”是新近出现的一个概念,使用频率颇高。在近期的各种教研活动或教学论文中,这个词经常被广大教师和^专~家所提及。有的时候,我们在评课的时候,常常会提及:这节课“语文味”很足,这是对一节好课的评价;这节课总觉得“语文味”淡了些,这是对一节课的商榷意见;语文课应该有一些语文的味道,这是对语文课的总体要求。用“语文味”作为衡量语文课优劣的`一个标准,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呢?又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是不是课堂上的“言语训练”就是“语文味”唯一的表现呢?今天,我想从这里入手,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1、“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文化味是“语文味”的重要元素;

2、“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这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

3、具有“语文味”的教学是渗透了教师的生命体验的教学;

4、“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

5、“语文味”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

6、“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

7、“语文味”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8、“语文味”理论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我以为: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构成因素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文本个性──语文味的散发原点;

2、教学设计──语文味的实施路径;

3、咀嚼词句──语文味的分子释放;

4、教师言语──语文味的强力助剂;

5、临时生成──语文味的游动点缀。

【第10篇】小学生语文课堂开题报告示例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研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领导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少于2人)。

xx月xx日上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罗山县定远乡田洼小学多媒体室举行。在罗山县教务处课题组成员及定远乡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田洼小学校长陈涛主持。

第一项:课题主持人陈涛同志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做开题报告。他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状况,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项:分别由各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案作介绍。同时,课题组领导表示对本课题研究要全程关注,定期监督指导,并积极创设观摩会、展示会、研讨会的交流平台,在全县教师中推广实验,总结经验。以推进全县的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三项:乡教研室主任苏主任同志讲话。他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能有效推进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各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认为,主持人陈涛教师是市学科带头人,理论起点高,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性。其他成员所在的教师,教科研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一定会搞好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项:田洼小学校长,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张春献同志表态讲话。他号召与会的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本次开题报告会为契机,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运“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与实践和谐统一,做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我们学校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限度地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资源,拓宽研究渠道,适时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定期派课题组有关成员到知名学校交流学习,推广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题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l20220221)

内容:1、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创设如何为学习内容服务。

2、情景创设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情景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如现行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的创设方法。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5、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学和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

6、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方法:本课题属于应用型、实践型的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升。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课例研究法,进行课例展示,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观课议课、研讨,使教学实践不断地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组织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为定远乡常务副校长(主管语文科研教学等),学校科研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一人为教研组长,一人为教导主任,一人为区学科带头人,多个课例获省、市、区的奖项。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在学校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均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

研究内容与负责人:

针对学生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调查和研究,查找问题,分析成因。(xxx)

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调查和研究,确立教学目标,研究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时机、类型、选择与运用。(xxx)

达成情境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xxx)

实战演练,提高教学实效。(xxx)

总结经验,推广传播。(xxx)

《语文课堂分析报告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