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书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农村报告
栏目

学校参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推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2-24 热度:94

学校参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推荐

第一篇 学校参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推荐1650字

_月_日,我校党支部组织教师前往“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参观。走进 ,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绿化都使我们感觉到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冲击。近年来, 村党总支以村企共建新农村为契机,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强班子、抓发展、惠民生,增强了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一天的参观学习时间虽短,但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受到的启发也不少。

一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选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环。要把想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村民大会选举青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 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_会选举张德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大胆实行村企联姻,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村支部想干事,敢干事,干实事,深受村民的拥护,大大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龙头企业立足农村实际,利用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显。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 村发展了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殖品牌,建立年产__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公里内的农民发展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__亩。

三是规划村民新居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形式。 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新居建设。村民统一住进小区,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宽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画般的村庄绿化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规划好新村建设,整体搬迁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以前的 村,村民的住宅都是典型的“小户大院”模式,户均占地8.1亩,但实际住房仅不到1亩,宅基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对此,该村按照“民主定点、科学规划、以点带面”的原则,选定在该村4组开展迁村腾地试点。在新居民点上,居民都住进联排小别墅,小别墅占地400平方米,造价12万元,村民只需要出资4.5万元就可入住。但条件是村民必须把原宅基地还给村集体。目前 村已经有184户农户搬迁,为村里腾出了2100亩土地。村里成立了一个“土地存贷合作社”,农户腾出的土地全部存入合作社,村里引进的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市价将土地贷出发展现代农业。按每亩地每年至少能贷出1000元计算,2100亩地若全部贷出,每年将可为村集体带来210万元的收益。目前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贷出的土地上建起了200个蔬菜大棚,以每个500元的低租金租给村民种精品蔬菜;投资8000万元建成养殖规模为__万只的种鸭场、种鸭孵化场和屠宰分割厂。 村村支书张德华说:“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种植业,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养殖业,三分之一的农户就近务工的发展格局,使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收入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参观考察 新农村建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关心“三农”、服务“三农”的自觉性,真实感受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青年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 村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的求实精神,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持续发展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素质,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2850字

一、新形势下农廉工作凸显的四类问题

近两年来,永定区紧跟市委“双联双解六攻坚”发展战略,中心城区293km范围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乡镇涉及的各类征地拆迁、园区建设、投资项目日益增多,社情民情日益复杂,对农村党风廉政工作带来诸多新挑战,其中有四个方面的新问题值得关注。

(一)基层信访总量的“爆炸”效应。十八大以来,基层群众对纪检部门的期望值很高,主动参与反腐热情高涨,区县纪委信访压力明显增加。据统计,永定区纪委信访室2023年前3个季度接到的群众来信来访达427件次,超过了前三年信访量的总和(前三年总和为392件)。其中,有42%的信访件是群众越过乡镇直接找区纪委,这也暴露出有的地方农廉工作抓得不够实,乡镇纪检组织公信力不高、“三转”未完全落实的问题。

(二)村级财务违纪问题的“滋生”效应。村级财务违纪问题一直处于易发多发态势。从近两年永定区纪委查处的337件村级违纪案件来看,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虚假列支、套取补贴、挤占挪用惠民资金等问题频率较高,占近两年案件总数的78%,涉及违纪资金多达1800多万元。根据2023年区纪委信访室数据分析,农村群众反映村级财务问题的占总信访量的85%以上,一些反映村账的信访件还涉及园区征地补偿、村级换届审计、基础建设支出等,没有上级纪委支持单靠乡镇很难处置。

(三)乡镇纪检组织的“掉队”效应。乡镇纪检组织是抓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力军。但作为乡镇党委班子,纪委书记经常面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压力,有的还分管了计生、民政、经管等业务,充当“万金油”难免会影响本职工作。其次,乡镇纪检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永定区乡镇纪委书记30岁以下仅3人,比例不足10%,40岁以上的12人,占比达45以上%,尤其是30-40岁之间的有丰富办案经验、有干事激情的纪检干部严重不足。加之乡镇干部流动性大,纪检业务骨干容易流失,这对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很大影响。

(四)乡镇党委“重发展、轻反腐”问题依然存在。受政绩考核的影响,大多数乡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热衷于跑资金、搞工程、抓项目,对党风廉政建设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抓党风廉政只停留在学文件开会议上,缺乏实效;有的乡镇班子“名誉观”歪曲,怕办了案会影响单位形象不愿给予纪委支持;有的乡镇对廉政宣传教育、督促检查、作风建设落实不到位等等。这四类问题与纪委“三转”关系紧密,管好农廉“总阀门”,必须加快推进乡镇纪检组织“三转”步伐。

二、基层落实“三转”存在的困难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对纪委“三转”认识存在几种误区。一是“不情愿转”心理。党委绑上“主体责任”, 不少乡镇一把手感觉有压力。有的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太敏感”、“任务重不堪重负”等想法,这导致“三转”缺少了党委支持。二是“舍不得转”心理。有的乡镇纪检干部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利,仍然热衷身兼数职,过分关注项目建设、采购、财务管理、烟叶生产等有“含金量”的工作。有的干部感叹抓“三转”、抓作风以后免费吃喝少了、公车封存了、福利变少了,有抵触情绪。三是“不晓得转”心理。年初区纪委全会向全区传达了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精神,但通过抽查发现仍有少数乡镇没有引起重视,有对“三转”内容掌握不多,学习贯彻不够的问题。四是“要转多少”心理。多数乡镇纪委反映,“三转”是一项新课题,比如机构改革、管理权限、办案目标、监督机制、作风要求等,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心里没有底。

三、以“三转”促进农廉工作的五项实践

(一)优中选优、配强队伍。把选优配强乡镇纪检干部作为基层“三转”的主攻方向。区纪委把2023年的组织人事工作重心放在乡镇纪检组织建设上,今年先后组织2次纪检人事专题调研,对全区120多个单位的纪检干部年龄、工作经验、专业水平、作风反映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统计,着手实施27个乡镇纪委书记“输血”、“洗牌”方案。借助10月区委干部人事大调整契机对乡镇纪委开展了“提质升级”工程,明确了“区纪委下派、区直单位选派、乡镇整合”三个人事调整方向,重点选取品行端、业务熟、精神足、有经验的“四有”干部扩充到乡镇纪委中来,通过酝酿,1-10月已向区委建议乡镇纪检干部调整人选20多人次。在村级层面,配齐全区319个村(居)的村级纪检员,加大了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经费保障、办公场所支持力度。通过各项措施,乡镇纪检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生机活力进一步增强。

(二)上下联动,强化指导。强化乡镇纪委业务水平,重点在办案、监督和作风建设上加强指导,通过上挂跟班、下派授课、抽查督促等手段强化乡镇纪委业务水平。在落实“三转”实践过程中,永定区加大了乡镇纪委书记跟班学习力度,制定了“跟班学习轮班表”,每年安排15-20名乡镇纪委书记安排在业务室学习。区纪委依托“书记讲党课”、《天门风纪》新闻栏目、现场问政问廉活动等平台加强对乡镇干部、农村党员的党纪条规教育,先后对区官黎坪街道、阳湖坪镇、月亮湾社区等开展党纪条规授课,营造了良好的农村党风廉政工作氛围。同时,改革纪检业务考核机制,把农村党风廉政考核与乡镇纪委书记职责清理、办案数量、作风反映情况进行捆绑,探索办案工作与纪检办案补贴挂钩的考核机制,督促乡镇纪委聚焦主业,加快“三转”步伐。

(三)清理减负,聚焦主业。把不该管的事项一律交还给主责部门,全面清理乡镇纪检干部职能职权,督促“三转”在乡镇落实。今年8月,我区纪委委员对全区120多个单位开展了廉政巡查,重点对单位“三公”支出、纪检干部“几个不分管”、“三转”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督导,巡查组再次强调了纪委书记只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推进乡镇党委“两种责任”落实。同时,将区纪委2023年清理116项议事机构、增设2个检查室、改进4项监督模式、强化作风、办案安全等“三转”举措在全区乡镇纪检组织中交流借鉴,增强乡镇纪委“主动转”的积极性。

(四)专查专治,净化风气。突出对农村党风廉政典型问题的专项治理,明确了村级财务、惠民补贴、征地拆迁、农村换届、重点工程、干部作风几个农廉建设重点整治方向,抓好农村基层“芝麻案”的查处。今年以来,结合湖南经视“电视问政”活动,永定区对2000多户廉租房进行清理整改,严肃查处52件涉及党员干部的廉租房违纪问题。在《永定风纪》电视栏目开设曝光台,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违纪问题的通报曝光力度,先后开展18个乡镇的农业林业补贴、新农合资金、征地拆迁资金发放情况的抽查,严肃查处阳湖坪镇工业园套取补贴窝案、龙门社区征地拆迁贪腐案、7个乡镇林业站人员“索拿卡要”等一批典型案件,追缴违纪资金300多万元。“整治风暴”净化了基层廉政风气,鼓舞了群众支持纪委“三转”的信心。

(五)理顺机制,攻坚信访。把改进信访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完善了区、乡、村三级纪检组织化解信访问题的联动机制。形成“周掌握、月排查”制度,区纪委书记每周听取一次信访室工作汇报,每月固定1次信访线索排查会,确保信访件日清月结。7月,区纪委、各乡镇纪委开展了“信访攻坚月”,区纪委常委带队的10个工作组,集中一个月时间处置了50件重点信访件,缓解信访压力起到了“立竿见影”效果。针对目前登记的380多件信访件,区纪委明确了“区—乡”交办流程,规定了乡镇纪委处理交办件的办理时限、办件作风要求,进行了责任分解,大幅度提高了纪检信访办件效率。

第三篇 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350字

一、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从事的主要产业是:冬种热带农业、海洋养殖、捕捞及其加工产业,陵水特色资源农业,二十年来,由于陵水县这些农村实用人才从事的这些产业有一定产业、市场优势,积累了一定生产资本,掌控了较好的农村生产资源,收益比普通的农民高,同时由于他们的成功,带动其他农民、其他社会资本向这些产业集中,形成陵水农村三大产业链,a,冬种热带农业产业链,如冬种西瓜产业链、哈密瓜设施农业,b, 海洋养殖、捕捞及其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如珍珠养殖、对虾养殖、石斑鱼养殖,c, 陵水特色资源农业,如槟榔种植、加工一条龙产业链,由于陵水县这些农村实用人才的实用科技、信息带头,从而推动了陵水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近年来,由于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先天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对金融、技术市场的重视不够,从而使陵水农村三大产业链出现一定的停带,例如、珍珠产业、麒麟菜产业、西瓜产业收益都不同程度下降,同时创新能力不足,对新型的生态观光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重视不够、缺乏资本,从而使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收入状况呈下降状态。

从上述情况分析,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在促进陵水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也可以看到农村学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这些年,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增收的主要困难,在于农村对学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性不够,在生产中、市场中对科技投入不够,具体表现,由于一些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在前几年成功后,一直依靠资源实现财富增长,忽视了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创新,但陵水农村是地多人少的地区,由于资源的制约,导致收入的下降,依靠资源实现财富增长忽视科技进步还有一个危害,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破坏,导致一些产业出现危机,好像近年来槟榔产业受到黄化病打击、麒麟菜产业由于水质污染2023年几乎全军覆灭。假如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重视自身的知识更新,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学习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电子农务等新的农业知识,重视技术市场、知识产权,加大金融对科技的支持,那么陵水将出现新的农村实用人才,这些新的农村实用人才将带领陵水农村开拓新的局面。

这里有一好例子证明这一观点,隆广镇黎族农民吴仁能,就是这样依靠科技进步的好例子,原来吴仁能是一名贫困山区的农民,在第一轮创业中,重视科技进步,引进技术,在冬种热带农业、陵水特色资源农业取得成功,在积累一定的财富后,也是重视自身的知识更新,加盟陵水农业科技110,重视信息化、生态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完成第二轮的创业和财富积累,同时带领乡村农民共同致富。

二、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科技水平状况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技术结构

a、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我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仅占全县同口径人才总量的1.3%,与农业县的地位极不相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19人,仅占全县的1%;具有高级称职的207人,仅占全县3%。缺乏国内省内公认的学科、技术带头人。这些人才的缺乏同时影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水平的提高,因为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水平,要靠我县这些高学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示范带动。

b、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传统种植业、畜牧、林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实用人才较多,占90%以上,而掌握园艺、园林规划、环境保护、科技和人文结合系统技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人才明显不足。且多数人才都集中在县城,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c、实用知识老化,创新力量缺乏。原来创业成功的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由于对技术市场、信息化的重视不够,知识和技术老化,我县现有的高学历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1993年以前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虽然基层经验丰富,生产实践、市场经验。又由于参加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机会少,知识更新速度慢,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毕业的大学生或因为待遇低不愿来,金融对科技支持不够,存在后继乏人现象。基本生活难以保证。致使一些业务骨干或弃农从商,或外聘打工,新进的毕业生也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跳出“农门”,造成农口人才严重流失。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由于投入不足,办公和科研条件简陋,科研设备陈旧,实验基地缺乏,涉农部门甚至连必要的化验、检测设备都没有,科研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致使农业科技成果层次低,转化速度慢。

d、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的层次有问题,形成农村产业链,是做强做大农村经济的基本,但是要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要有各种专业类人才,各种层次人才,在陵水农村产业链的低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好多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在陵水农村产业链的高端,又缺乏掌握现代科技的人才,这样陵水农村产业链的低端和高端要依靠引进人才,无形中制约了陵水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好多农民重视成本市场、销售市场,忽视技术市场,这样永远无法产生陵水农业产业链的高端,在成本市场上,对人力资源只重视低成本,吸引不了、培训不出熟练的技术工。

2、目前陵水农村实用人才急需的技术和知识

a、信息技术

b、知识产权知识、技术市场意识

c、生态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生物能源等环保农业技术

d、农业科技和社会人文知识交叉的系统技术

3、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科技水平的建议

a、利用农业科技110网络体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

b、加大金融对科技的投入,通过金融的扶持,建立初级的陵水农业技术市场,通过建设初级的陵水农业技术市场,让农民主动寻求实用技术,逐步取代被动的灌输式各种农民技术培训班,通过建设初级的陵水农业技术市场,加速陵水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和转换,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提高农村人才市场配置程度。

第四篇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示例2650字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新年伊始,__镇机关干部集体下村作调研,为新年新农村建设摸好底,架好势。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8个自然村,总户数4005户,面积48.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32万人。距市中心31公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北工中城南闲”的区域发展战略,围绕“生态立镇、绿色富镇、文化名镇”的总体思路,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202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 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业6564万元,增长10.2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194元。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

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篇 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3100字

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____,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搞好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没有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没有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没有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这种生机勃勃的局面。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调研组深入我市所辖农村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多次组织召开了有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农户,基本上掌握了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全市有47个乡镇党委(其中建制镇24个、建制乡23个)、3个经济区党工委(高湾、李石、大南),614个行政村,613个村党支部(其中党委建制的3个,党总支38个,党支部572个),共有农民党员26513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做法:

几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三级联创”活动成果丰硕(“三级:县区、乡镇、村”)。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区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30小项,“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乡镇党委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24小项,“五个好”村党组织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19个小项,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

2.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成效明显。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强化以党组织____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每年初按照倒排5%的比例,对后进党支部进行分类排队,采取领导包村、部门帮村、下派干部、交流任职等形式,帮助村里找症结,建班子,抓管理,找路子,进行集中整顿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三向培养”工程建设影响巨大。从__年开始,我市在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向培养工程”。在具体操作中,以平均每村5人的比例在全市确定了3000名的培养常数,按照“保持常数、动态管理、阶梯培养”的原则,进行跟踪培养。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经有675名致富能手经过培养成为党员,有576人由普通党员成长为致富能手,有40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51人成为村党支部书记,49人成为村主任,有40名培养对象总资产达到50万元以上,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此,人民网和《共产党员》杂志分别以大篇幅报道了我市“三向培养”工程的经验做法,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北三家经验”得到广泛推广。我市从__年开始,推广清原县北三家乡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农民党员的从业形式、个人专长、身体状况、思想素质等条件,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党员大会定岗的程序,为有能力的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目前全市有614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这一活动,共设立4大类16小类共6248个岗位,农村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发挥。

5.党员培训工作扎实深入,党员素质得以提升。市、县有关部门采取“照单点菜、自主择训”的办法对农村干部进行各类实用知识技术培训,让农村干部在第一时间掌握实用信息和资料。同时积极鼓励村干部通过自考、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市、县有关部门共开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120次,培训13000余人次。

6.考核评价机制得到完善。各县区对村干部普遍实行了“任职承诺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将任期和年度目标向群众公开承诺,按照承诺内容,年终进行考核,排出名次,兑现奖惩,对连续3年排名末位的村书记进行组织调整。

7.一批典型英模迅速成长。自__年以来,我市先后树立了大孤家镇小甘河村书记赵景顺、大苏河乡平岭后村书记张金柱、红透山镇红透村书记隋长海等一批全市叫得响、群众评价高的先进典型,辐射和带动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向高标准迈进。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令人欣喜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着力进行解决。

1.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农村取消各项税费和林权改革后,村里的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减少,缺乏必要的纽带,党组织的影响力明显减弱,在缺少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各种公益性活动很难组织,甚至个别村党支部的号召力还不如宗教组织的影响力。

2.个别村干部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从__年以来,我市各级纪检部门立案查处的涉及村干部截留私分扶贫款、乱砍滥伐、倒卖林木、非法买卖或者侵占土地的案件达262件,查处各类违法人员281人。

3.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全市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为7090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55岁以上的党员为12877人,占党员总数的35%。个别村6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党员总数的60%。

4.个别村中“两委”不团结现象依然存在。调研中发现,个别村村书记和村主任坐不到一个板凳上。目前,全市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数达258个,占全市村数的42%。

5.村干部工资水平过低。我市村干部工资是__年税费改革时定的,现已五年没有调整。随着农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村干部工资过低的现象日趋明显。

6.村级债务过高现象不容忽视。我市实施土地、林权和税费改革后,土地已全部承包到户,林权已全部下放到人,农民各项税费已全部免除,村集体已无收入来源。60%的村负在外债,有的数额较大。

7.干部选举工作存在问题,急需改进。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主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各种利益的作用下,有人借用家庭势力上岗,有的地方“贿选”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恶霸分子、劳教人员当村干部的现象。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通过此次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我们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是各级领导必须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把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建设抓好。

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党执政的基础工作来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事关基层组织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集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衡量村级组织建设的一把标尺。

三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村“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农村“两委”换届中,充分发挥党组织____作用至关重要。

四是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群众中树立起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五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和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的新途径。

六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推进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发展经济、民主办事。

七是以理顺“两委”关系为重点,建立团结共事、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

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就是落实方针政策,服务广大群众,与广大群众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要建设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班子和党的组织。在农村党的基层建设中,乡镇是龙头,村级是基础。各级基层组织的书记应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来,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第六篇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5400字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次推进,通过典型引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市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及成效

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用科学观指导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支农惠农政策有了充分了解,农民对政策知晓率达90%以上,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格外高涨。目前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正健康有序、如火如荼的深入开展和运行着。

二是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市委、市政府认真实施“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去年全市粮食总产102.12万吨、油料总产15.13万吨,生猪饲养量达到604万头,茶叶产量10280吨,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2万亩,发展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0多家。全市农业总产值150.49亿元,其中猪药茶菜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5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20元,同比增长22 %。

三是农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编制完成了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共建成通村水泥路3910公里,农村户用沼气池5.59万口、人饮工程865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建立,一些长期影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为实现我市率先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以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和科普“双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 “文明新村”、“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系列创建活动,建成村级活动场所635个,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尽管三年多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底子薄,增收后劲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农村规划建设滞后,城乡环境反差较大。四是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反复实践论证,制定了××××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17个专题规划,确定了××××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全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__年,全市重点镇、村实现新农村阶段性建设目标,建设新农村示范户1.5万户。到2023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积极实施四大战略:

(一)科学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目标定位上,一定要从市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在规划的制定上,既要符合实际,又要适度超前,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在建设速度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积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在工作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和谐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既要加强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养老保险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条件的改善,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走上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必须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融合,积极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较差,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遍地开花,要采取抓点示范、分批实施、梯次推进的办法,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要选择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建设效果较易显现的村,集中人力、物力、才力,用上3到5年时间进行重点建设,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达到阶段性标准后,经过验收,再实施下一批试点村镇建设。通过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辐射带动全市整个农村,做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力争在30—50年内,使××××的2400多个行政村的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在实施四大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的关系,从长远着眼,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同时要围绕改善民生,解决好农民最急、最盼的问题,使长远发展和当前工作统筹兼顾。二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真正使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三是处理好坚持标准与突出特色的关系,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城郊型、产业带动型、旅游景区型、文化生态型等各具特色,各种类型的新农村。四是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也要抓好教育、文化、社会治安和民主法制建设,更要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让他们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五是按政策办事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在认真落实中省政策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三、××××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素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农民的培训,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正确处理好发展、建设与群众可承受能力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决策、建设和受益主体作用,稳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群众支农惠农政策、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宣传和培训,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抓好规划编制,推进以60万亩茶叶、60万亩柑橘、600万头生猪为重点的“三个六”、“四个优”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切实抓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为重点,继续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实施绿色“汉”字农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品牌重组和整合,打响大品牌,开辟大市场。抓住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和十(十堰)——天(天水)高速公路、城(成都)——西(西安)高速铁路近年将开通机遇,大力发展山水休闲、田园休闲、古镇休闲、文化休闲等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善和发展农村民生。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抓住八大民生工程、“十大工程”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力争3年内完成全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着力抓好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旅游活市”战略的实施,抓好高速公路及境内交通干道沿线、景区周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通讯等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积极实施“绿色家园”和农民安居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年”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文明、平安、和谐的新农村。

(四)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针对我市农村基础薄弱、投入需求量大而资金来源狭窄的实际,在认真执行政策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以“五个三”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省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确保宽覆盖、多投资、快建设。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市县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从20__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生猪、茶叶、柑橘产业发展资金各 500万元,西乡、宁强、南郑、城固等县区每年分别配套不少于200万元,镇巴县不少于1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三农”的资金要达到103亿元。三是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农村资源、筹措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研究制定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抓好资源项目整合。以县为主,以项目为平台,尽可能地归并整合资源项目,统筹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源资金聚合效应,推动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平台试点,引导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做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行“双议”(“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形式的议事形式,探索兴办公益事业项目申报制和农村劳力外出信函议事。积极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群众组织化程度。切实抓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探索农民以林权、农机具、主导产业和《土地承包合同》、《土地经营权证书》进行抵押的有效方式,推行贷款“一证通”,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五)坚持抓点示范,进一步加大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力度。抓住新启动新农村重点示范村镇建设被省、市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的机遇,按照“试点先行、基础突破”的思路,继续抓好示范村镇建设,每年新启动示范村85个。一是继续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完善工作。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整合资源、项目,集中支持示范村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力争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成效凸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民生建设不断强化,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四是在抓好当年示范村启动建设的同时,编制新启动示范村建设规划,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协调衔接、有序推进。

(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各方面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市县区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市、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政府涉农部门为成员,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探讨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二是坚持试点试范,以点带面,分批实施,梯次推进的工作机制。选取各具特色的典型,重点抓好示范村镇建设,推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三是实行市县领导包抓、部门包建、企业帮扶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市级领导、部门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四是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督查考核力度,实施示范村镇的动态管理,以奖代补的工作促进机制。坚持每年对示范村镇以及成员单位进行量化考核,对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试点村镇和成员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建设任务的试点村镇进行处罚,取消资格。充分激发和调动试点村镇和成员单位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抓好督促检查工作,严格考核奖罚,努力促使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不断充实完善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深入、健康、有序地开展。

第七篇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的报告2850字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最近我们集中力量,分两个组,历时10天,采取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先后深入全县15个乡镇,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感到,农村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村党建工作也成了整个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巩固执政地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滩头阵地。

一、对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估价

建县以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面貌。特别是在县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三级联创”、“三村建设”、“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加协会”、“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设”、“党员农贷快车”、“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活动为载体,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奔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抓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责任体系。同时,明确了县级机关的相关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我们狠抓了后进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整顿工作,结合村班子换届将一批党性强、能力强、作风正、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使村级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结构明显改善。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去年,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县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预算5万元专款,用于农村基层干部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定期表彰农村基层干部制度、培养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制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生活待遇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制度等,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经济发展乏力。一是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为群众办实事。据调查,全县159个村中有相当部分的村集体实际年收入不高,58个村年收入只有1000元以下,甚至还有30个村基本没有收入,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维持。村支部为完成上级任务,向群众说得多,要求多,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少,影响了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2、缺少保障机制,难于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一是村干部待遇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虽然县委先后两次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但是,当前全县村干部享受工资报酬的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文书三职,近几年年工资平均不超过2400元,有的村甚至不能兑现当年的工资,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想头。况且发展的任务很重,多数村都有外债,全县有负债的村118个,占70.7%。在这种情况下想为群众办点儿事,极其困难,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情况,今年全县共有16名村支书、9名村主任和152名组长在口头上提出不愿再干的想法。根据我们到乡镇调研的情况,共有39名村支部书记提出不愿意再干下去,其中,还包括多次受到县委表彰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骆绍斌、陈克贵、邵世炳等同志。

3、部分村干部和党员的文化偏低、年龄偏高、思想落后,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好。目前,我县村“三职”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281名,占60%;高中(中专)文化的有174名,占37%大专及以上的占3%;35岁及以下的有56名,占12%;46岁以上的有243名,占52%。村支部书记中,35岁以下的有11名,占7%;46岁及以上的有96名,占60%。农村5961名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9.3%,而小学及文盲的却占了53.3%;35岁及以下的有533名,46岁以上的有4305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小部分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得不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务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发展党员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时往往也只好“从矮子中选高子”,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

4、农村税费历欠问题严重。虽然国家先后几次调低了农业税税率,但是故意拖欠税费的情况却越演越烈,一小部分群众认为中央作出了不收历欠款的规定,加上一些几年不交税费的群众仍然可以得到粮食直补款,同时,我们对交纳税费的正面宣传不够,因此,他们在交纳税费的时候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认为拖欠到第二年就变成历欠款,可以不交了。村组干部在征收税费时,一方面不能采取过激行为,另一方面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的方法还比较单一,为了完成税费征收任务,村组干部只好采取“上清下不清”的办法,把自己的工资,有的甚至到信用社贷款来垫付群众拖欠的税费。据调查,目前全县共有129名村支部书记因农业税费和一些工程项目垫付过资金。其中:垫付金额最多的高达6万多元,一般的支部书记垫付金额在2000至3000元。因此,一部分村干部产生了不想干的念头,但是由于自己因为工作垫付了资金,为了能尽量收回自己所垫付的资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

三、工作思路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1、加强引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致富。当前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典型示范。农民群众发展经济最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见为实,只要有好的发展路子,经济尝到甜头,就容易示范推广,如果多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推荐给农民群众,让他们很快得到实惠,就容易迅速发展成规模生产。二是抓结构调整。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支部加协会”为依托,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组织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搞千篇一律,可以“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成效会更明显。三是抓科技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一些先进科学技术,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为农民群众讲授科技知识,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当前,要紧紧抓住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尽快构建起农业科技培训的平台。四是抓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帮助村党支部不断拓宽渠道,积极引导、鼓励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锻炼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盘活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威信,从调查情况看,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受到严重削弱。一要重视清理农村欠账问题。当前许多村都存在农民拖欠税费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正常工作。应尽快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税费征收舆论环境,增强农民群众交纳税费的主动性;二要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对现有集体财产进行清理整顿,积极化解不良债务,逐步完善集体财产经营机制。要创造稳定的集体经济来源,如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搞好综合开发,做好、做活土地这篇文章。

第八篇 改进农业科技实施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250字

改进农业科技实施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__是一个农业大县,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建设好农民的家园,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__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继续坚定不移地把菜、瓜、果、药、茶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示范基地”的成果,以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以瓜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着力开发以柑桔、木瓜为主的林果业,不断提升以黄姜、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主的药材产业,择优发展以优质猪、牛、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二要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围绕市场发展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着力构建鄂西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强化市场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依托资源建龙头,抓紧建设一批以木瓜、柑桔、蚕沙等深加工为主的龙头型企业;二是整合资源壮龙头,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不断壮大郧特粉丝厂、肉联厂、白羽乌鸡公司等一批“老”字号的龙头企业;三是优化环境引龙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__发展;四是转化体制变龙头,引导和支持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利用生态提升农业__较之发达县市相比较,县内工业较少,生态环境良好,着力打造秦巴绿色屏障,不断发展生态型区域经济。一要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和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色工程、污染防治工程、生态村镇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把“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栏)、“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沼气)、“三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园净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全面实施以“绿色基地、绿色加工、绿色营销”为主的'“三绿”工程。二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以龙之故乡、神奇郧阳为品牌,抓紧恐龙时空隧道、恐龙模型和恐龙科普、恐龙展馆的立项和建设;并以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要不断发展休闲农业。__境内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国道沿线大力发展“农家乐”,以满足人们节假日到近效休闲、娱乐、体验生活、采摘食用品的需要。

依靠科技改造农业依靠科技,才能不断改变农民传统的手工插秧、鸡鸭散养、人畜混居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力争通过3-5年的教育培训,使全县每户达到一个科技明白人,每村至少涌现5-10个专业大户,每组至少有5户科技示范户。同时,要根据__的产业布局,科学确定科技成果的推广内容。二要注重农业科技园建设与引导作用。近年来,__县直单位在柳陂等乡镇建立了花卉、苗木示范园,优质蔬菜示范园,高产油菜示范园,优质水果示范园,中药材示范园,使农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三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在全县选择3-4个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示范,积极推进农业优质化。打好“郧阳调水源头”、“汉江”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九篇 2023最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900字

正式接触村官工作已经有半个月了,半个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正逐渐融入到农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为了解邵圩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在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法、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对本村进行了初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我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走访了部分农户。与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群众代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听取了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看法,努力向他们学习工作经验和方法。通过走访,我已经能融入到基层,融入到群众,倾听民生,了解民情,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也逐渐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下面就从通过调研浅谈如何加快我村的新农村建设。

邵圩村地处潘集区平圩镇以北4公里,有农户1460人,耕地1624亩,村里在立足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食用菌种植良好,金针菇种植发展到5万袋,形成产销一条龙的道路。此外还与龚集、庙新等村合作成立了养鹅协会,养殖皖西大白鹅。同时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组建淮南利民鹅业公司,年内鹅存栏量达3.5万只。此外村里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邵圩村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并建有农家书屋,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条件的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人,参合率90 %,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0余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

二、新农村建设内容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__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邵圩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三、 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以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实行科教兴农,虽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未在本村得以全面实现。

(二)教科文卫事业发展落后

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我村的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100%,并且失学率较低。但普遍存在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挣钱,村里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较低,同时部分农民比较保守,对农业宣传的新科技、新文化将信将疑,还停留在依靠传统经验和方法种植。农村的基础教育不够全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村的文化生活很单调,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我通过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也占到9成,但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健身和娱乐基础设施缺乏。

五、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方法及收获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___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结合走访调查,谈谈个人建议: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三) 完善水利基础系统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六、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

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农民的现状,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体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 ,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 .

第十篇 农村消防试点建设调研报告6100字

农村消防试点建设调研报告

文章分析了_____省_____州近年来在推进农村消防工作中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取得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关键词]:_____ 农村消防 试点建设 经验 问题 对策措施

一、_____州基本概况

_____省_____州地处_____省东南部,辖1市15县1个开发区,共206个乡(镇),3549个行政村,总人口438.4万人。全州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绮丽,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素以苗家的吊角楼、侗家鼓楼及风雨桥等标志性建筑为特色,有“杉乡、林海”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是一个典型的以农、林业为主的农业大州。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原因,_____州广大农村大村寨多,连片居住突出,房屋鳞次栉比,几十户、几百户甚至上千户的自然村寨随处可见,仅50户以上自然寨就有3453个,其中100户以上自然寨多达1288个,这些村寨又多以木质结构建筑为主,85%以上为木质结构房屋,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不但失火频率高,且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一烧就是几十户、上百户。历来是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火灾“重灾区”,农村消防工作难度大,防火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可以说,_____州是坐在“火堆口”上谈防火。

二、_____州近年来农村防火工作经验

农村消防工作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省农村消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始终把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来抓。1999年,全省农村消防工作试点启动。20__年来,省政府在_____州从江、锦屏两县开展农村防火试点的基础上,已经改造了木房8.8万栋,茅草房12.1万间,修建了消防水池(塘)1.2万口,安装了消火栓1.3万个,配置了消防泵5200台,改农村“老虎灶”为节柴灶17.8万个,建成沼气池99万口,还于20__年制定出台了《_____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

全省公安消防部队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公安厅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总队几届党委班子和全省广大消防官兵的辛勤探索和反复实践,在_____州先后总结推广了“三大法宝”、“四个结合”、“五改工程”、“八个落实”等一系列经验措施,三大法宝即:“义务消防队、消防水池、手抬机动泵”。四个结合即:一是使农村防火试点工作与城镇、农村规划建设相结合,做到同步实施,协调发展;二是与安居工程、解困工程、人饮工程、生态农业沼气工程、扶贫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一举两得,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四是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保持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打牢农村消防基础。五大改造即:水改、寨改、房改、电改、灶改。八个落实即:一是领导责任要落实;二是组织制度要落实;三是安全措施要落实;四是教育培训要落实;五是隐患整改要落实;六是宣传工作要落实;七是消防器材配备要落实;八是达标、验收要落实。这些防火经验使农村火灾高发猛发的势头逐步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特大火灾由上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发生6-7起下降到近年的1-2起,农村火灾财产损失从20__年的4614元/万人下降到目前的1935元/万人。

三、_____州农村防火工作薄弱环节及问题

从总体上看,因我州经济总量较低,对消防投入不足,加之受历史、习俗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州农村火灾隐患量大,火灾高发、多发的严峻形势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烧了一个寨、毁了一片林、贫困数代人的现象没有得已根除,民族大村寨、旅游村寨甚至农村防火试点村寨仍时有火灾发生,甚至一年烧掉一个旅游大寨(20__年3月6日,_____州从江县丙妹镇銮里村因村民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特大火灾,受灾89户,直接财产损失45.1万元;20__年4月19日,_____州黎平县大稼乡大稼村因村民吸烟,引起特大火灾,受灾81户,直接财产损失51.1万元;20__年7月17日,有着50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环保第一村”的_____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上寨发生火灾,除47户村民家当尽失外,还使约5000份“国家级”珍贵文献——清代林业契约化为灰烬。这批林业契约文书是继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文献、安徽“徽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20__年9月19日,_____州从江县下江镇巨洞村三组因村民酒后卧床吸烟,引起特大火灾,受灾83户,死亡3人,直接财产损失68万元;20__年4月14日,_____州黎平县南加镇茅贡乡地扪村因瘫痪病人在卧室用火取暖不慎,引发火灾,受灾42户,死亡1人,直接财产损失43.1万元;20__年2月13日,已经申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琵琶大歌”之乡——_____州榕江县寨蒿镇晚寨村因小孩玩火,引发特大火灾,受灾162户,直接财产损失97.2万元,整个大寨几乎全毁)。这些火灾事故,不仅给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更损毁了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旅游的珍贵的无形资源——这些村寨灾前仍保存着从渔猎、采集到畜牧、农耕等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各种信仰、习俗、节庆、仪典,音乐、歌舞、语言、文字、建筑、雕塑……各民族古老的手工技艺更是几千年保存下来的宝贵遗产。这些保存有大量人类文化遗产“活化石”之称的民族村寨,在中国乃至世界已不多见,堪称“无价之宝”,其无形资源价值损失之巨,无法用金钱衡量,给后人留下了莫大的历史遗憾……。_____少数民族自治州至今仍是我省乃至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民族聚居密度最大、贫困程度最深、农村火灾最严重的地区,“全国农村火灾看_____,_____农村火灾看_____”,每年仍有近万名群众因火灾返贫。

农村消防工作深层次的重大问题、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年来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未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村消防工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大意义和关联性,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不够,农村消防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制落实不力;二是政策措施不配套,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不健全,村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投资分散,农村综合改革滞后,实施建设项目时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未能有效整合,形不成合力;三是为保护珍贵的民族旅游和文化资源,必须保留住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木房建筑风格和民族习俗、文化,保留浑然一体的大寨风貌,但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硬件”、“软件” 保护措施十分滞后;四是科技含量低,未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技术建设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五是农村消防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经费保障不力,整治农村火灾仍停留在低层次和“治标”上,达不到“治本”的目的,反而浪费了资金和政策资源;六是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发展缓慢,稳定性差;七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深入、不普及,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素质不高,抵御火灾能力弱。

四、_____州农村消防工作对策措施

实现_____州农村消防工作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抓好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全面展开。_____省人民政府20__年第144次省长办公会批准实施的《_____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中指出,到20__年,使全州试点村寨公共消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消防工作责任制基本落实,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基本建立,人员、装备配备达到标准,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增强,消防安全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村防控火灾能力明显提高,农村重特大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实现农村消防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笔者认为,真正抓好以_____州为典范的_____农村消防工作的整体推进,开创农村消防工作新局面,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种政策、项目、资金和行政资源,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农村消防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社会关联面大。要遏制农村火灾高发、防止火烧连营的重特大火灾,必须坚持治穷和治火相结合,“挖穷根,送火神”,打破“越烧越穷、越穷越烧”的恶性怪圈。因此,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分清责任,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由政府统筹发改委、综治办、国土、建设、财政、民政、农业、乡镇企业、畜牧、农机、水利、电力、移民、扶贫、民宗、文化、旅游、林业、交通、安监、保险、环保、信息产业、公安、消防等部门,成立多边、多形式的协调机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抢抓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综合治理等重大机遇,以解决好农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消防通讯等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制约农村消防工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农村的“山、水、林、田、路、寨、房、灶、气、电、信息”进行综合治理,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数年,彻底扭转连年火烧连营、上万农户因火返贫的被动局面。

(二)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的投入是必要的,但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农民,建设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也是农民,必须充分激活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他们才能以足够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创造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满足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政府引导扶持,防止急功近利、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要。

(三)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资建设机制。以国家立项为主,财政出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捐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充分调动政府、乡村、农民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群众参与度。由于农民捐了钱,他们参与讨论、监督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更高,可有效预防“豆腐渣”工程。同时应建立健全“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长效建设和管理维护机制。

(四)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建设。火灾的特殊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老百姓的生产发展,三者相互交织。不解决好农村火灾问题,国家再投入多少,都会被一把火烧光,陷入再投入的“无底洞”;没有良好的包括农村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防工作的根本性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资金应该由公共财政来承担。_____州或省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治理火灾为重要支点,在全面摸清_____州包括农村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底数的基础上,完成项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和差异性,以州或省政府名义,将_____州农村消防工作涉及的“寨改”、“房改”、“灶改”、“水改”、“电改”、“路改”等农村消防建设项目与其它项目工程进行捆绑,作为整体项目,向国家有关部委甚至国务院申报,由国家作为试点项目立项支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投入,不宜再拖。若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农村消防工作的很多困难将越拖越大,损失越大。

(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完成紧迫、易行的建设项目。改变农村消防安全状况,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一盘棋的思想,对花钱少或不花钱的、易实施的、需求紧迫的项目工程,可发动群众抓紧建设,能搞什么项目就先上什么项目(如公路不通的先修路,水源缺乏的先建高位消防水池等),能快则快,并改革政府支持方式,实行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办法推进建设。特别要优先解决“水”和“火”的问题:①治“火”问题。从_____州历年的火灾看,多数火灾都是群众烧柴用火引起,不安全、不卫生,而且严重威胁着日渐脆弱的生态环境安全。面对严峻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农村开发利用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是新农村建设中能源结构的一场革命。我们必须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护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旅游资源安全,改变农村人畜混居、传统养殖等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解决好农民脱贫、发展、治污、防病、消防安全的角度,大力推进改“老虎灶”为节能灶工作,改楼上用火为楼下用火,改烘烤为晾晒;引导、支持农户广泛利用农作物秸杆干馏炭化技术,使用环保型秸杆炭化炉等新型产品,将落叶、杂草、小灌木、树枝锯末等制造成人造木炭,可很好地解决燃料问题,杜绝柴草进寨,减少村寨和森林火灾(产业化批量生产还可缓解工业用木炭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力推行以沼气池____“一池四改”工程,增加沼气池建设的指标和补贴标准,建成质量好、容量足够的沼气池,保证满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火需求,发展卫生厩,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应用等,改变农户落后的生活、养殖习惯等,做到“零污染,零排放”,这样既减少了林区和村寨的火灾荷载,解决了肥料、燃料和污染问题,还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村民致富门路。②治“水”问题。很多小火酿成大灾,关键因素是无水灭火,群众只能望火兴叹。因此要统筹人畜饮水工程、渴望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小型公益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一并解决,尽快完成消防水池、消防泵、水带水枪、消防管道、消火栓等为重点的消防设施建设。特别对建在山腰、山顶的缺水大村寨或林区村寨,要坚决防止寨火、山火交互发展,在寨旁、山顶抓紧修建大容量的、蓄存雨水良好的高位消防水池(或水库),铺设环状消防给水管网,设置取水点,配发消防泵、水带水枪,组建义务消防队等,保证每村每寨随时蓄有上千立方米的水(该水源平时蓄积的余量部分可作为农民开展生态家园建设的生产生活用水,一旦发生寨火或山火,就是扑灭初期火灾的消防用水),有效扑救初期火灾,避免火烧连营。

(六)对有积极性、条件成熟的县、镇、乡、村和农户,省、州政府可先垫付规划和建设启动经费,尽快组织实施,抓好示范村寨的建设改造工程,更好地发挥示范村寨的示范带动作用,所垫付的资金再向国家申请补助。尤其对晚寨村的恢复重建,应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完成规划,能启动的项目尽快启动,发动群众抓紧建设,可边建边补、先建后补。

总之,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村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和谐是全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既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又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入点。如果我们抓不住新农村建设的这一难得历史机遇,趁势推动农村消防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消防工作滞后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农村消防面临的突出问题将难以解决,农村消防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构建“和谐_____”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农村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认识广大农村群众对消防安全的迫切需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抢抓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综合治理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用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进农村消防工作,全力突破农村消防工作的“瓶颈”,下大力解决农村消防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现状,从根本上杜绝“火烧连营”,全面实现农村消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州乃至全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旅游大州、生态大州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学校参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推荐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