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化学分析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4篇优秀的化学分析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化 学 学 科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最晚开设的一门学科,是化学的入门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科学素养,从而建立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命题意图:
1、主要测试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点均为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本试卷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主要有仪器装置的认识、气体的制取、催化剂、仪器的组装、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
2、体现学科内综合,处处体现新课程理念和中考改革的要求。第一题将初中阶段的两大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对反应原理的认识,集实验、化学用语、反应类型等考核于一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3、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化学观和价值观,考查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关注科学研究经历的思维过程。第二题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杂质的处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阅卷分析:
化学部分满分为30分,总平均分为17.5分;就各单位情况来看,平均分最高为23.2分,最低分为10.3分,相差13分;学生最高分为30分,最低分为2分。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典型错误主要有:
1、基础知识有缺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较多,存在不配平、化学式错误、漏掉气体符号、没有反应条件等问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等等。
2、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思维的严密性、完整性有欠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经常出现。如一个集气瓶中一长一短两个导管装置的用途,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密度的角度去思考。
3、规范答题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题设未知数时带单位、计算过程不带单位、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计算不准确的现象普遍存在。
4、不重视教材的运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侧重综合能力训练和相关资料的使用,不注重回扣课本,如计算题为课本题的简单变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得分在2分以下。
几点建议:
1、展示化学魅力,培养学习兴趣。《化学课程标准(版)》指出: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身边事物,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有趣的化学,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关注薄弱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会没学会设定目标,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不要只是关注个别“尖子”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分层辅导,对教师来说要搞“题海”训练,对尖子生要加强“题型”训练,对中等生要做好 “题量”训练,对薄弱学生强化 “必考题”的训练。
3、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东西,要特别强化化学式的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同时还要注意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4、重视实验教学。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功能,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利用各学校现有的条件开齐开好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做好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师至少应该利用已有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可结合实际情况,改革教材中的“活动天地与实验探究”等栏目中的实验内容,因地制宜地搞好实验教学;建议各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取“看实验(录像、教师的演示)+做实验”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魅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关于应用化学专业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应用化学专业的调查报告
应用化学是现代化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是介于化学与化学工艺之间的一个应用理科专业, 是培养理工结合的“用”化学人才。与化学专业相比, 要求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如何完成这一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模式如何适宜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 是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 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知识的体系组成
应用化学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 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 包括精细化学品, 无机化学品, 药物化学, 应用电化学, 应用光化学, 能源化学, 工业分析化学等。应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的基础上, 设置学业发展方向。增加应用性的专业选修课, 开设专业特色选修课, 并做到专业课与基础课并重, 体现学科前沿的新知识, 把专业发展重点放在交叉学科, 前沿学科。
建立灵活多样的适宜现代化需要的新型教学体系, 以基础服务于专业, 才能培养出开拓型人才。打破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理工分离的传统, 突破四大化学壁垒, 对其内容进行利用重组,优化与更新, 建立以物理化学为先导的理工融合的教学新体系。开课顺序为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并增设化学工程基础、化工过程与开发、概念设计、化工制图等工程类课程。新体系可将其中交叉部分进行融合, 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为使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可加强学生在企业中的生产实习和化工见习。一些高校正在探索3 + 1 的培养模式, 即利用3 年时间完成校内学习, 用1 年时间到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二、21世纪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发展
基础化学实验改革中, 提倡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创造一个适宜学生自学的实验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地位。单纯讲授化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开设相应的化学实验, 要尽可能地涉及当前应用化学发展趋势, 内容要有创新性; 兼顾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及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培养, 并考虑实践性、安全性的因素。
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 提高效率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它可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使老师在课堂中的书写环境比黑板更丰富, 并可利用网上最新成果图片引入课堂, 开阔学生视野, 主动参与性加强。对于化工课程而言, 因学生在学习时, 既没有先导课, 又无后继课, 许多化工设备也没有见过, 仅靠示意图很难把设备内部结构搞清楚, 学生的兴趣不大, 多媒体教学更是迫在眉睫。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化学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 化学正从传统意义的化学化工领域向材料、生命、能源、医药等领域渗透, 应用化学专业以其渗透性、综合性、边缘性及鲜明的应用特点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培养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适应能力强, 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化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而言, 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深化教育改革, 才能办出高水平的应用化学专业, 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三.应用化学专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
专业实践是一种接触实际的生产活动,同时也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在教师和实习基地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本科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建立感性认识,巩固专业思想,并获得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与实践转化。
化工生产实习主要是在化工企业内进行的。由于化工生产的工艺过程是在易燃、易炸、易爆、有毒、有害的作业中进行的,稍不注意就会有受伤或者生命的危险。因此,要求生产实习教学,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实践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要联系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还涉及到化:企业的实际生产知识和工艺、组织纪律等多方面内容,所以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方案,不仅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实习效果和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四.传统化工生产到现代化工生产的转变
化学反应在实验室进行与化工大生产是同样的原理,但实验室反应与化工大生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方便于管理及监控各个生产环节,生产部门将生产过程分为原料精制单元、催化剂单元、聚合单元、粉料输送单元、干燥单元、造粒单元、混合单元及公用设施单元。合成单元又分别由反应釜、送料泵及输送管道等常规设备组成。通过熟悉工艺, 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理论用于实验室合成与化工生产间的关系与本质上的区别。
传统的生产通常是要用大量的人力和设备在厂房中完成。但在聚丙烯产品的生产车间,所有的设备都安装在露天,管道错综复杂,烟筒高耸,生产现场基本看不到工人,这与同学们脑海中的车间概念截然不同。露天运转的设备又必须具备耐各种腐蚀的性能才能保证正常使用。因此,在工业化大生产中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对生产工人要求也相应提高了,需要文化层次更高、操控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尽管在现场操控很少,但技术人员在控制室里却要求要有极强的业务水平及责任心。熟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控制部件。同学们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所必须的责任心有了深入的认识。
五.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毕业生可以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轻工、医药卫生、商检、化工、农业、冶金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与生产及管理工作。
一次性就业率都较高,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
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继续攻读
城沙高中高三适应性测试理综(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特点:
二模化学题是根据20xx年《考试说明》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命题的,试题以测试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体现了注重能力和测量素质的统一。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和提高复习效率有正确导向作用。
整个化学试题特点有:
整个化学试题在综合卷中所占内容为33。3%,总分值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非选择题4题,共58分。
1.内容覆盖面较大
虽然题量有限,但在命题时注重多考察一些主干知识。试题所考核的知识点几乎涵盖高考必考模块内容,对《考试说明》中要求较高的内容(掌握或理解)的内容、新课标新增知识点都作了重点考查,以能对各校第一轮复习后的教学效果能作全面系统的检测。
2.试题难度适当,符合高考试题要求
此套化学试卷,从我校检测结果分析,此套试题难度是比较理想的,平均难度为0.61。其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3:5:2,中等难度题为主。体现出与高考试题“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要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一致性。
二、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部分
题号
答案
正答率%
答a人数
答b人数
答c人数
答d人数
2、卷ⅱ
题号
正答率%
3、归因
(1)选择题13题,过量的酸与铁反应生成fe2+。
(2)选择题9题,难溶物质的溶度积,浓度应该是混合溶液的浓度乘积。
(3)26题无机推断,so2co2鉴别与检验,方法判断错误。
(4)27题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较多学生算出数值。
(5)28题,蒸馏应需要控制温度,步骤填写错误。
(6)29题较多学生没时间答题,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缺氢。
三、存在的问题
1、方程式书写能力较差,基础不够踏实;
2、文字组织不够严密;书写不规范,答题潦草。
3、计算能力较差;
4、实验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信息题中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筛选能力较差;
6、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7、知识的遗忘率较高;
8、时间分配不够科学。由于物理部分试题难度太大,许多化学优秀的'学生对化学小计算没时间做。
四、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1、学生对审题不仔细,比如选择题第9、12、13题,填空题27题,今后还要继续引导学生纠正不良的考试习惯。
2、很多题目都是做过的,但还是做错。说明学生课后巩固不扎实。。
3、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5、二模之后练习少而精,不要分科训练,每周2—3张理综训练。
6、着重做好尖子生和重点边缘生工作,还有50天的时间,仍旧有非常大上升的潜力。
高考临近,时间紧迫,致使平时教学中急于赶进度,练得多,思考得少,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解题方法的指导过程中,也是匆匆忙忙,点到为止。一切都像是走马观花,不懂的同学仍然是一知半解,学习效果不像预计的那样好。此外,同学们在做题目是时间观念不够强,前慢后紧。在接下来的50天里,我想,应该每天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课堂上应该进一步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一、成绩分析
九四班平均分是19.63分,比二班低3.45分,比五班低24.18分。其中最高分为50分,最低分为6分,及格人数仅为8人。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共12分)、填空题(共18分)、简答题(共8分)、实验题(共12分)。选择题与填空题中的基础知识题学生答题十分差,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简答题得分率很低,各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解答时都遇到了障碍,失分率较高。
面对实验题,大部分学生不注重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所以做的时候就无从下手。
三、教学改进
九年级化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要求不能是简单机械的识忆,更重要的是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要讲清知识点的本质含义及如何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基础知识。
解题必须分析清楚试题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识图能力等的培养。使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能将各章节具体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及时复习、对比、归纳、梳理知识,让新学的知识迅速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让学生学会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规范书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